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共含12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还是圆咕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2、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1、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同学们试着计算两位数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竖式计算),并让同学们说出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进位次数不同。)
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二)讲授新知:
出示课本第15页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并引导学生回答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个种类。
接着让同学们看图下面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试着分析。教师让学生试着讲解“已知种类”、“中国特有种数”以及“濒危和受威胁的种数”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让同学们试着从15页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找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页上面的简化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统计表。
由学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种)
再让同学们不用笔算,是这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教师指导估算的方法。)
再让同学们用笔算计算出,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式计算并点评。
98
+215
――――――――
123
最后提示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写“答”。并根据学生计算的实际情况做单独指导。
(三)强化新知,巩固练习:
让同学们先估算、后用竖式计算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65+7839+8667+9543+88
教师巡视,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与提示与解答,特别是不要忘了进位,计算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着重提示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方法,渗透估算的思想。
(五)课外作业的布置:
1。第16页“做一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
2。练习四第2、3题。
六、板书设计加法
98
+215
――――――――
123
教学内容:课本19页――21页,练习五3――10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讲解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采用小组和合作学习方式,熟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投影片
教学方法:谈话、讲授、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复习,请打开课本19页,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转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课本第19页,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有能够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呢?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七、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计算器计算
一、认识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认识计算器吗生活中你都在哪儿见过计算器?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介绍你手中的计算器(数字键、运算符号键)
2、认识功能键(M+ MR MC MRC)初步认识了解其功能(板书)
3、尝试练习128+284= 371÷7= 532-178= 45×77= 5、同学们会使用计算器了吗?请考考自己,这里有二道题。
①56÷7=
②2345-39×21=
第二题出现了两个结果,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那个是正确答案?为什么?(运用估算来确定正确答案)问:你是怎么计算的?(直接得出准确结果的是科学型计算器,反之是普通计算器)做了这几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4、学会使用功能键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我们再来试着做一道20655÷(27×45)
二、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自己要把数据看准确,而且操作要精确。)说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三、探索方法,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板书:22222222×55555555= )你说这么多结果,哪个才是对的呢那正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现在碰到了什么麻烦?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老师这有一个祖传秘方咱们来交流一下?2×5用计算器算了么?算完以后,发现什么规律了?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却不是正确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先从容易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四、利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张购买文具的收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
五、课堂总结学完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时间的计算。(教材第4~5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操作钟表模型,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引导学生观察并点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是()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时,分针从一个小格走到下一个小格是()分,分针走一圈是()时,秒针走一圈是()分。
(3)1时=()分1分=()秒
我们已经学会了看时间,那么如何对各种时间单位进行换算呢?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4页例1。
师:1时等于多少分?(学生齐答)
师:那么2时又等于多少分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想法: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60+60=120(分)。
师:回答得很正确,1时等于60分,当把时化成分,“时”前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当把分化成时,“分”前由几个60相加组成,就是几时。1分等于60秒,分与秒之间的换算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2、教学教材第5页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如何计算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小组交流,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给出方法一:直接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
学生给出方法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格5分,一共15分。
学生给出方法三:因为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是15分。
学生给出方法四:7:30过15分钟就是7:45。
师:同学们给出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时间我们称作“时刻”,而计算得出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需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需要经过计算。
师:刚刚我们计算了小明从家到学校的用时,同学们还记得今天早上你是几点出门上学,又是几点到校的吗?请大家计算一下上学路上一共花了多长时间?(点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反馈
1、拨表小游戏。(老师说出两个时刻,学生按要求在钟表模型上拨出两个时刻,然后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2、完成教材第4页下方“做一做”。(点名学生回答)
1 180 100
3、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还要等20分才开门。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对时间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例1:1时=60分2时=()分2时=60分+60分=120分
教学反思
1、借助模型教学,让课堂不再抽象。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时间单位的换算,难点是关于时间的计算。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通常我们计算的进率都是10,而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对于初学者有一定难度。但通过钟表模型,让学生找准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通过数格子,化抽象为具体,就总结出了时间的计算方法。
2、设计体验中教学、参与中学习的教学形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多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求知的积极性。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的换算,在活动中探究简单的经过时间的的计算方法。
(2)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地解决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齐读小口诀:分针长,时针短,1到12团团坐。伸出手指数一圈,大格共有12个。1大格,5小格,一圈小格60个。1时等于60分,珍惜时间别挥霍。
2.学生读完口诀后,教师出示判断题,让学生抢答,比比谁的眼睛亮:
(1)时针从8走到9,经过1时
(2)分针从3走到4,经过1分
(3)秒针从5走到6,经过5时
(4)在钟面上秒针走1圈,分针走1个小格。
(5)在钟面上分针走1圈,时针走1个小格。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①60+60=120分
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3)教师小结。
2.时、分、秒单位换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师:这几位好朋友想考考同学们,看谁能很快知道答案。
出示:1时=()分1时40分=()分
2时10分=()分80分=()时()分
学生抢答,讲解方法。(交流想法后小结)
3.出示例题2:
(1)教师投影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你们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用多长时间吗?(钟面演示)
(3)学生讨论回答,归纳计算时间的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分钟),是15分钟。
(4)师补充小结。(多种方法,只要算对即可)
(5)请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同学帮忙算一算。
4.出示课本第5页“做一做”,请同学交流讨论并作答。
(三)练习巩固
1、出示课件: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国王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
(1)算一算经过的时间:
师出示课件钟表,同桌组合,一个同学说出两个钟表的时间,一个同学计算出经过时间(7:30到8:30 11:30到11:45 7:15到7:50 2:55到3:25)
(2)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学生交流讨论并作答)
(四)布置作业
第4页例1“做一做”。
第6、7、8页练习一,第4题至第11题。
(五)教师总结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六、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2时=()分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一、学生分析。
本课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主题My family引出句子Who’s that/boy/girl/woman/man?及其回答She’s/He’s…,同时教会学生woman、man、father、mother这四个单词。这些新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比较容易掌握。但其回答She’s,He’s有些学生分得不是很清楚。
二、教材分析。
这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介绍家庭成员的内容,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及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听、说、认读单词woman、man、father、mother,句子Who’s that boy/girl/woman/man?She’s/He’s…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力目标。
能通过询问知道一些人物是谁,能根据主题Myfamily展开对话,并尝试模仿情景自编对话。
3、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增长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庭成员的美好情感。
4、学习策略。
注重观察、模仿、理解、想象。
四、教学策略。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为宗旨,设计了热身、预习、新授、练习、任务这五个井然有序的环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了不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比较形象明星图片,家庭相片等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真正进入实际情景中去交流。
五、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播放第一单元Let’sdo,让学生做TRP活动。接着同学生做freetalk的谈话,让学生进入到英语课堂中。
2、预习(Preview)。
张贴学生最爱的卡通人物喜洋洋,懒洋洋,美洋洋,灰太狼的背面,让学生用Who’sthat?来猜,同时把学生分为喜洋洋,懒洋洋,美洋洋,灰太狼这四个组。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为下面学习Who’sthat?的句子打下基础。
3、新课呈现。
(1)在猜完喜洋洋,懒洋洋,美洋洋,灰太狼这四个学生最爱的卡通人物之后,接着出示四川地震小英雄林浩的图片用Who’s that boy?来问学生,引导他们用He’s…来回答。同时也指着班上的男同学不断地用Who’s that boy?来问全班同学。然后又把boy换成girl,引导学生用She’s…来回答,为了加强学生对He’s,She’s的区别,可以指着男同学,又指女同学,又指男同学,让学生用He’s,She’s大声说出来,教师先由慢到快,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在愉快的氛围中分清这两个词。
(2)当学生能基本分清He’s,She’s时,再用That,that,that,who’s that boy?He’s,he’s,he’s,he’sMike.That,that,that,Who’s that girl?She’s,she’s,she’s,she’sAmy.的Chant来巩固一下。然后把Mike,Amy换成学生身边的同学的'名字。让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
(3)用game把Who’s that boy?Who’s that girl?He’s…She’s…综合运用起来。请一个学生面向黑板,另一个学生改变语调跟他打招呼。全班同学用Who’s that boy/girl?来问。让面向黑板的学生用He’s…She’s…来猜。
(4)当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出示图片,引出woman,man,father,mother四个词。同时,利用受小学生欢迎的明星姚明,叶莉等来进一步运用句子Who’sthatman/woman?She’s/He’s…
(5)用教师事先收集的几张学生的全家照,出示其中一张问:Who’s family is this?引导该家庭的学生迅速回答:This is my family.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片中的人物发问,该生回答。
(6)回顾上面的Chant.并改变几个单词,使其成为That,that,that,who’s that woman?She’s,she’s my mother.That,that,that,who’s that man?He’s,he’s,he’s,he’s myfather.让它成为学生脱口而出的顺口溜。
(7)让学生取出自己的家庭照片,以小组为单位,自编对话。
4、回顾课本,让学生打开书听录音p14Let’stalk使他们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今天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5、拓展延伸。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图画纸,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画出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的一个部分,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的画做句子练习:Who’s that boy/girl/woman/man?He’s…She’s…
6、课后作业。
听录音,有感情地朗读与表演课文,看看家人过去的照片,用所学句子询问家人相关的照片中自己不认识的人物。
六、课后反思。
本课一开始采用学生最爱的卡通人物喜洋洋,懒洋洋,美洋洋,灰太狼导入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感受英语学习的氛围,并自然引出猜猜看看的游戏,参与面广,有全班性的,也有小组性的,不但能较好地复习刚学的句子,巩固that的用法,还能为下面起过渡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记忆、思维、想像及创新能力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也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了坚实的基础。语言来源于生活,还语言学习于生活本身,相信他们下一节的表现将会更生动。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练习题
【基础题】
1、如果四年级一班18号运动员的编号是4118,那么五年级二班8号运动员的编号是。
2、王军的身份证号是37072203150251,他的生日是()年()月()日。
3、某小区1号楼3单元3层2号房的编码是13302,那么该小区中的5号楼4单元1号房的编码号是(),21503表示的是该小区的()。
【提高题】
5、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不同的学籍号。实验小学王莹同学的学籍号是03212,这个号依次体现了她的入学时间(),班级(3班),学号(21号)和性别(女)。李刚是一位入学,4班,学号是7的男生(男生用数字1来表示),他的学籍号应是(),学籍号05331表示的是()年入学()班()号的一位()生。
6、小马虎收集了爸爸、妈妈和爷爷三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三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吗?
××××××197012215612()
422×××194506073415()
××××××197209283461()
7、你在班级的学号是多少?请说明各位数字代表的意义。
8、公民身份证号码:22197511084666。这个人的出生日期是什么时候?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9、佳乐家超市的员工工作证编号是由出生日期和报道顺序组成的。如果一位女员工是1979年3月12日出生,报道顺序号是69号,请你为这位女员工的工作证编号并进行说明。
10、友谊宾馆有5栋客房楼,1号、2号、各有10层,3号、4号、5号、各有6层。每层有40至50个房间。请你设计一个编码方案,要表示出客房楼、楼层及房间的编号。
过关检测(一)
一、填空:
1、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2、10个一千是( ),10个一百万是( ),10个( )是( )。
3、一个数是由30个亿,8个千万,6个万和4个百组成的,这个数是( ),读作( )。
4、与1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一个六位数加一得一个七位数,这个六位数是( ),这个七位数是( )。
6、把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7、按规律填数。
A.10020、10030、( )、10050、( )
B.70800、( )、( )、70200、70000
8、一个数百万位上是8,万位是9,千位上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读作( )。
二、判断。
1、太阳中心温度是15000000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1500度。( )
2、百万位右边的一位是千万位。 ( )
3、一个七位数比一个八位数小1。 ( )
4、37千克=37万千克。 ( )
5、303000时,一个零也不读。()
6、6040606读作:六百零四零六百零六。()
7、10101000=1010万()
三、选择。
1、有4个数“四舍五入”后得到42万,其中( )最接近42万。
A、419820 B、420260 C、420099 D、424500
2、543100中的“3”表示( )。
A、3个百 B、3个千 C、3个万 D、3个十万
3、25000000( )2500万。
A、= B、≈ C、> D、<
4、一个城市的人口有430万,它是一个( )。
A、近似数 B、准确数 C、不清楚 D、不知道
四、读出下面各数。
3456( ) 2010( )
4008( )10000( )
34560000( )20100000( )
40080000( ) 400000000( )
五、写出下面各数。
三亿五千万写作:( )九十九万零三百写作( )
十亿三千五百万零九写作( ) 五十亿五千万五千写作( )
六、写出由下面和数组成的数。
1、四千万、五百万、六十万和三百组成的数。( )
2、六亿、八千万、八千和八十组成的数( )
3、三千亿、三百万和六十组成的数( )
4、二百万和二十组成的数( )
七、在○里填上“>”、“<”或“=”。
9980○10010 34560○6543 74560○47560
240万○2396000 8475○8万 13056000000○130万
八、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7940000=( )万吨 3000000000人=( )亿人
648700≈( )万米 996430吨≈( )万吨
九、用线段把数的读法和写法连接起来。
一百五十万三千八百 12000000000
九十亿零九十万零九十 330003000
一百十二万 1503800
一百十二亿 1200000
三亿三千万三千 9000900090
九十三亿零九十三 9300000093
十、在哪一位上凑整?
3806≈380024780084≈24790000
(在位上凑整)(在位上凑整)
58≈580000560478325≈600000000
(在位上凑整)(在位上凑整)
十一、据调查,我国汽车产量是三百十二五万一千辆,如果平均每辆汽车售价8万无,我国20和平生产的汽车总量是多少万元?合约多少亿元?
十二、据调查,我国2002年粮食产量是457110000吨,如果每个教室可以堆放100吨粮食,全国一年的粮食产量需要多少个教室堆放?如果平均每个粮仓储存5000吨,全国一年的粮食产量需要建造多少个粮仓?
过关检测(二)
一、填空:
(1)800808000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上的“8”表示8个()。
(2)3620970000≈()亿538096≈()万
(3)按规律填写数:
123456、234567、345678、()。
1000000、800000、600000、()。
65000、66000、67000、()。
134000、144000、154000()。
(4)5□989≈5万,□里最大填()。
(6)13□907≈14万,□里最小填()。
(7)一个数由7个千万、4个百万、9个万和6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8)有一个多位数,它的千万位和万位上的数字都是8,百万位和百位上的数字都是4,其余个数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9)9604500=()+()+()+()。
(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下面的式子成立。
20□810≈20万30□710≈31万
□8643≈9万□49999000≈2亿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x”。
(1)在读6020709这个数时,每个“0”都要读。()
(2)比10万多1的数是11万。()
(3)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万位。()
(4)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
(5)一(个)、十、百、千、百、万……亿都是数位。()
(6)605100=61万()
(7)比五位数多1的数一定是六位数。()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括号中。
(1)100个一百万是()。
A.一千万B.一百万C.十万D.一亿
(2)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后,这个数的近似数是50万。这个数是()。
A.50402B.497300C.49600D.506200
(3)下面各数中,等于100万的是()。
A.100000B.999000C.1000000D.999999
(4)84700000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A.84700万B.8470C.847万D.8470万
(5)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90700B.899999C.9万D.19800
(6)最大的六位数与最小的六位数相差是()。
A.899999B.100000C.1
(7)下面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是()
A.8005300B.8050003C.8005003
(8)一个数由2个十万、5个千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A.250008B.2050008C.205008
(9)74亿写作()。
A.70400000000B.7400000000C.74000000000
(10)六千零九万零三写作()。
A.600903B.6009003C.60090003
(11)用数学卡片0、1、8、6、3、7组成的最小的六位数是()。
A.136780B.130678C.103678
(12)下面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读两个零的是()。
A.136000B.1036780C.7010048D.8060102
(13)八千零七十万写作()。
A.80000700000B.80700000C.8070
(14)89□870≈万,□里最小能填()。
A.6B.5C.4
四、比较:
(1)把404004004004400050004从小到大排列。
()<()<()<()
(2)把999911000009090991000001从大到小排列。
()>()>()>()
五、改写:
1.下表是七大洋的面积。将七大洋的面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大洲名称面积(平方千米)面积(万平方千米)
亚洲44000000
非洲30290000
北美洲24220000
南美洲18000000
大洋州8970000
欧洲10000000
南极洲14000000
2.按照七大洋面积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则七大洋的排列顺序是: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精确到万位精确到亿位
842136
386200
1742791000
2954708400
16834259000
七、推算:
(1)请照这样推算:1000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千克,1万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0千克,10万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00千克,100万枚1元的硬币大约重6吨,1亿枚1元的硬币大约多少吨?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6吨60吨600吨6000吨
(2)请照这样推算:有一种规格的纸,100张这样的纸大约厚1厘米,1000张这样的纸大约厚1分米,10000张这样的纸大约厚1米,1000000张这样的纸大约多少米?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10米100米1000米10000米
过关检测(三)
一、填空。(33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个位起向左数,第五位是(),亿位是第()位。
2、600340040读作(),它是()位数,6表示()个()。
3、一万是()个千,100个()是1亿。
4、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是()位数,一个七位数的最高位是()位。
5、一个数的亿位、万位和个位上的数都是8,其余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6、雅兴小区1号楼3单元3层2号房的编号是13302号,那么该小区中的5号楼4单元4层1号房的编号是()。
7、在370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就变成三千七百万。
8、填表
数位……十亿
位十万
位千位十
位个
位
数级……
计数单位……十亿
百万千
二、判断。(5分)
1、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2、最小的自然数是1。()
3、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五位数相差1。()
4、和千万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亿和百万。()
5、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7分)
1、由5个百万、5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
①5005050②505000③5005005
2、下面画线的数,不是近似数的是()
①蜻蜓的眼睛是由约二万只小眼组成的。
②,我们普通中小学共有专任教师约一千零三十六万人。
③我们有一千二百零八人。
3、946900000这个数中的“6”表示()
①6个十万②6个千万③6个百万
4、765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①76万②80万③77万④700000
5、由4、9、5和3个0组成的最小六位数是()
①645000②654000③400095④400059
6、在读7003040时()
①不读0②读一个0③读两个0
7、由2个十万、5个万、2个千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①25②2052006③25206④2520006
四、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8分)
231000=320000=3400000=
10000000=231000000000=32000000000=
300000000=10000000000=
五、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6分)
234500≈4560789≈33347000≈
12333454404≈980765600≈8976600000≈
六、排列大小。(9分)
1、从小到大排列
40400040040004400004000040
2、从大到小排列
75960090705670059690576706509
七、读出下面的数。(6分)
603090012000605
505050005302500
1004076000000008
八、写出下面的数。(6分)
八千四百二十万零三百
十万零七十
三亿零八十万四千
五百零六亿
一千六百四十七万
二百八十万零九
九、解决问题。(20分)
1、我国的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美国的国土面积是九百三十七万两千六百一十四平方千米,把这两个数写出来,并比较大小。(6分)
2、一个数由五个十万与一个最大的五位数组成,这个数是多少?如果再加1,这个数又是多少?(4分)
3、组数游戏。(10分)
24570000
用上面的数字分别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八位数。
(1)最大的八位数:
(2)最小的八位数:
(3)一个“零”也不读的八位数:
(4)只读一个“零”的八位数:
(5)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小学数学常考定义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小学数学最小的数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几位数”的概念: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这个数就是几位数。关于几位数的定义中,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是关键条件。就像我们分数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不为0一样,否则没意义。
在整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个),当0单独存在时,它不占有数位。当0出现在一个几位数的末尾或中间时,它起到的只是“占位”的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假设0也算一位数的话,那么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还是“00”呢?00是没有两位数的意义的。
所以,一位数是由一个不是0这个数字写出的数,只要几位数的意义不变,最小的一位数仍然是1。
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估算
21×5≈
62×7≈
89×6≈
192×2≈
398×5≈
206×7≈
二、判断题
1.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 ( )
2.40×50的.积的末尾共有2个0 。 ( )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 )
4.因数中间有0,积中间一定有0 。 ( )
5.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1 。 ( )
三、填空题
1.用≈ 或=填空。
201×4( )800
200×4( )800
45×6( )300
2.口算40×9时想( )个十乘9,等于( )个十,也就是360。
3.口算200×6,可以先算( )乘( )得12,再在后面添上( )个0,也就是( )。
4.估算31×4,把31看做( ),结果大约是( )。
5.304与5的积,末尾有( )个0。
6.99+101+103+105+107+109+110=( )×( )=( )
7.2□×4的积是两位数,□最大是( );如果积是三位数,□最小是( )。
8.最小的三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
9.70个十是( )。5个十加4个十,一共是( )个十,是( )。
10.100的10倍是( )。49的8倍大约是( )。9个42的和大约是( )。3个百乘4 = ( )个百=( )。
四、竖式计算
7 0 8
× 5
2 7 5
× 4
3 0 □
× 5
□ □ 2 0
□ 2 □
× 7
□ 5 4 □
五、比较大小
36×5○150
150×3○15×30
○40×5
402×4○204×4
80○24×3
101×4○400
六、思考题
1.一篮鸡蛋,三个三个数余1,五个五个数余2,七个七个数余3。篮子里有多少个鸡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队列,每行、每列人数相同,明明的位置在左数第6个,右数第6个,前数第8个,后数第3个,那么这个队伍共多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32分)
1、我们学过的常见的质量单位有( )和( )。日常生活中称一般重的物品用( )作单位,称较轻的用( )作单位。
2、一袋精盐重500克,2袋精盐重( )克,正好是( )千克。
3、一袋盐约重500( ),( )袋约重1千克,所以1千克=( )克。
4、比56千克多9千克是( )千克,81千克比23千克多( )千克。
5、3千克 =( )克 9000克 =( )千克
6000克 =( )千克 10千克 =( )克
4500克=( )千克( )克 6543克=( )千克( )克
6、把不对的.单位圈出来,在不对的单位下改正。
小明体重30克( ),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
7、圈出下面物品正确的重量。
桃子 小孩 小兔 鸡蛋
2克 3千克2千克7克
200克 30千克20千克 70克
2千克 300千克200千克 700克
8、连线
一个鸡蛋重 一张课桌高 一个冬瓜重 一个人体重 一筐苹果重
70厘米 50克 25千克 60千克 5千克
9、一个大冬瓜约重6 ( )。一个菠萝大约重700 ( )。
二、想一想,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0分
一个足球重250( ) 小明体重是32( )
一个梨重160( ) 一瓶花生油重4( )
一本新华字典重340( ) 一个铅球重4( )
一个鸡蛋约重55( ) 一只母鸡重4000( )
一袋洗衣粉重1( ) 一支牙膏重100( )
三、选一选。选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分
1.一筐桔子连筐重30千克,筐重3千克,桔子的重量是( )千克。
A.33 B.27 C.30
2.一个1元硬币大约重( ) 。
A.6克 B.60克 C.1千克
3.丫丫的身高大约是131( )。
A.米 B.千克 C.克 D.厘米
4.10千克铁和10千克棉花相比,( )。
A.10千克铁重 B.同样重 C.10千克棉花重 D.无法比较
5.2只鸭子的重量等于3只鸡的重量,已知1只鸭重3千克,1只鸡重( )。
A.3千克 B.4千克 C.2千克
四、比一比,在○里填上“﹥”“﹤”或“=”。6分
1988克( )2千克 7千克( )7000克 3千克200克( )3千克
460克( )6千克 62克 ( )62千克 10千克 ( )1000克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请给它们排顺序。 4分
2000千克 2000克 201千克 克
﹥ ﹥ ﹥
2、计算 8分
3千克+7千克= 5克+8克+18克=
25克+56克= 56千克-27千克=
六、解决判断题 10分
1、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棉花重。 ( )
2、小胖今年2岁,体重2000克。 ( )
3、5个40克是200克。 ( )
4、1只乒乓球约重3千克。 ( )
5、1千克的大米与一千克面粉一样重。 ( )
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0分
1.1千克水果糖平均装两袋,5千克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8袋这样的水果糖重多少千克?
2.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3、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4、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5、1千克苹果6元,1千克香蕉5元,买4千克苹果和1千克香蕉。
(1)一共需要多少钱?
( 2 )妈妈带了30元钱,够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零的数都得0. ( )
2. 用5去除一个三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 )
3. 40÷8读作8除40. ( )
4. 一个数除以7,余数最大是8. ( )
二、口算题( 8分 )
(1)0÷8=(3)360÷6=(5)360÷3=(7)3000÷6=
(2)800÷4=(4)24÷2= (6)4200÷2= (8)125×3×0=
三、计算题(1-4每题 5分, 5-6每题 6分, 共 32分)
1. 395+2954÷7
2. 4515÷5÷3
3. 3036÷6-142
4. 189×7÷9
验算:
四、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20分 )
1. 一个数的`3倍是1101,这个数是多少?
2. 497是7的多少倍?
3. 被除数是3280,除数是8,商是多少?
4. 7除3526,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五、应用题(每道小题 7分 共 28分 )
1. 动物园有56只猴子,是大象只数的7倍,大象有多少只?
2. 动物园有8只大象,56只猴子,猴子的数量是大象的多少倍?
3. 动物园有8只大象,猴子的只数是大象的7倍,有多少只猴子?
4. 商店运来4箱毛巾,每箱装60条,把这些毛巾平均分给8个售货组,每个售货组分到多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