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给季弟书文言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含答案(共含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天happ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给季弟书文言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含答案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耿直
B.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 谏而不听,遂薄其人 薄:接近
D. 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和顺
【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薄:轻视
7.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 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均为介词,向,跟。D项语气副词,难道/语气副词,一定。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4分)
(2)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4分)
【答案】
(1) 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
(2)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解析】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1)“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畏,尊重。(2)“惩”,警戒;“矜己”,夸耀自己;“傲物”,傲视他人;“驯”,逐渐;“弊”,过错。
9. 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分)
【答案】①虑事周详;②心胸开阔;③为人亲和;④保持刚正。(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考点】本题重在考察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解析】由“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因以失己者多有之。”可得出①;由“疾恶如仇……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可得出②;由“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可得出③;由“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可得出④。
《豫让论》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含答案
豫让论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于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①,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②。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①赵襄子出外,豫让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没有成功。被捕后,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然后自杀。②越人视秦人之肥瘠:意思是好像毫无关系的人。越在东南,秦在西北,相距遥远,秦国人的胖或瘦,与越国人毫不相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俾身全而主安 俾:使得
B. 而速其亡也 速:招致
C.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 厌:满足
D. 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附:依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当竭尽智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 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 腆然而自得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心中国士作为的一项是
①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 ②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③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 ④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 ⑤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⑥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后投身智伯为其臣子。中行氏和智伯以不同的态度对待豫让,豫让也以不同的态度予以回报。
B. 豫让因为舍身为主报仇而被视为忠义之士,为人颂扬;但作者认为豫让不能帮助智伯销患于未形,他的处死之道还有不忠的地方。
C. 作者列举了段规、任章等人的例子,用实例论述了人主既以国士之礼待臣下,臣下就该为人主扶危于未乱之先的道理。
D.作者认为豫让在智伯请地无厌、纵欲荒暴之时,未能直言进谏,开悟主心,却袖手旁观,坐待成败,称不上是国士之报。
参考答案
9.D
10.B (介词,用;A表顺承//表转折;C表比//向;D的人/表原因)
11. D(②是豫让的想法;⑥是智伯的行为,不属于国士阶层)
12.C(段规、任章没有被以国士之礼对待)
蒲松龄《山市》文言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山市
蒲松龄
分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⑾,城市依稀⑿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为初生阶段;__________ 为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是高潮阶段。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恒:____________)
⑵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无何:____________)
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____________)
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____________)
⑸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逾时: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2、⑴经常;⑵不久,不一会儿;⑶连绵不断;⑷隐隐约约⑸过了一会儿
3、⑴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
⑵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意思对即可)
选自《明史》盛庸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文言文,完成4-7题。
盛庸,不知何许人。洪武中,累官至都指挥。建文初,以参将从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炳文,遂隶景隆麾下。二年四月,景隆败于白沟河,走济南。燕师随至,景隆复南走。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师攻围三月不克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围去乘胜复德州九月论功封历城侯禄千石。寻命为平燕将军,充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进铉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时吴杰、平安守定州,庸驻德州,徐凯屯沧州,为犄角。是冬,燕兵袭沧州,破,擒凯。掠其辎重,进薄济宁。庸引兵屯东昌以邀之,背城而阵。燕王帅兵直前薄庸军左翼,不动。复冲中坚,庸开阵纵王入,围之数重。燕将朱能帅番骑来救,王乘间突围出。而燕军为火器所伤甚众,大将张玉死于阵。王独以百骑殿,退至馆陶。庸檄吴杰、平安自真定遮燕归路。明年正月,杰、平安战深州不利,燕师始得归。是役也,燕精锐丧失几尽,庸军声大振,帝为享庙告捷。三月,燕兵复南出保定。庸营夹河。王将轻骑来觇,掠阵而过。庸遣千骑追之,为燕兵射却。及战,庸军列盾以进。王令步卒先攻,骑兵乘间驰入。庸麾军力战,斩其将谭渊。而朱能、张武等帅众殊死斗。王以劲骑贯阵与能合。庸部骁将庄得、皂旗张等俱战死。是日,燕军几败。明日复战,燕军东北,庸军西南,自辰至未,互胜负。两军皆疲,将士各坐息。复起战,忽东北风大起,飞尘蔽天。燕兵乘风大呼,左右横击。庸大败走还德州,自是气沮。已而燕将李远焚粮艘于沛县,庸军遂乏饷。明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执。庸独引军而南,列战舰淮南岸。燕将邱福等潜济,出庸后。庸不能支,退为守江计。燕兵渡淮,由盱眙陷扬州。庸御战于六合及浦子口,皆失利,都督陈瑄帅舟师降燕,燕兵遂渡江。庸仓卒聚海艘出高资港迎战,复败,军益溃散。
成祖入京师,庸以余众降,即命守淮安。寻赐敕曰:“向以山东未定,命卿镇守淮安。今铁铉就获,诸郡悉平。朕念山东久困兵革,惫于转输。卿宜辑兵养民,以称朕意。”永乐元年,致仕。无何,千户王钦讦庸罪状,立进钦指挥同知。于是都御史陈瑛劾庸怨望有异图。庸自杀。
赞曰:东昌、小河之战,盛庸、平安屡挫燕师,斩其骁将,厥功甚壮。及至兵败被执,不克引义自裁,隐忍偷生,视铁铉、暴昭辈,能无愧乎?
(选自《明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师攻围三月/不克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围去/乘胜复德州/九月/论功封历城侯/禄千石
B.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师攻围三月/不克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围去/乘胜复德州/九月/论功封历城侯/禄千石
C.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师攻围三月不克/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围去/乘胜复德州/九月/论功封历城侯/禄千石
D.庸与参政铁铉悉力固守/燕师攻围三月不克/庸铉乘夜出兵掩击/燕众大败/解围去/乘胜复德州/九月/论功封历城侯/禄千石
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部”“尚书”均为古代中央管职名,古代中央行政机构“六部分工”,“兵部”又称夏官,管军事。各部的长官称“尚书”。
B.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C.古代有十二地支纪时法,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辰即现在的`7-9时,未即现在的13-15时。
D.“朕”是谦称,古人自称,意谓“我,我的”。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卿”是敬称,自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为“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盛庸先后跟随耿炳文、景隆抵抗燕军,又与铁铉合力战败燕军,在东昌大败燕军。后在灵璧、六合、浦子口、高资港诸战皆败。成祖入京师后,他率众投降。
B.盛庸率军驻扎东昌拦击燕军,许多燕军为火器所伤,大将军张玉死在阵中。燕王以百名骑兵殿后,退至馆陶后顺利返回。
C.燕兵南出保定,盛庸率军力战,交战持久艰苦。燕军几乎失败,可惜第二天东北风大起,燕军乘风左右横击,盛庸兵败逃回德州,自此气沮。
D.盛庸是一代名将,在东昌、小河战役中屡挫燕军,斩其骁将,功劳甚大。及至兵败被俘,没能引义自杀,隐忍偷生,受到时人非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以山东未定,命卿镇守淮安。今铁铉就获,诸郡悉平。
(2)永:乐元年,致仕。无何,千户王钦讦庸罪状,立进钦指挥同知。
参考答案
4、(3分)D 参政是官职名,“乘夜掩击”的主语是盛庸与铁铉,
5、(3分)B “除”任命,授官,“左除”是降级授职。
6、(3分)B 燕王退至馆陶,吴杰、平安从真定拦截,第二年正月,吴杰、平安深
州失利,燕军才返回。
7、(10分)(1)以前因为山东没有平定,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现在铁铉被俘,各郡全部平定。(向:以前 以:因为 就获:被抓获 每词1分 ,句意2分)
(2)永乐元年,盛庸辞去官职。不久,千户王钦揭发盛庸的罪状,朝廷立即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致仕:辞官,退休之意。讦:揭发。进:进升,提拔。每词1分,句意2分
《送杨真序 欧阳修》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送杨真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②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③。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②道:通“导”,意为排遣。③尉:县尉。剑浦:地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治:医治
B. 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 乐:以……为乐
C. 道其湮郁,写其幽思 写:书写
D. 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固:本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C.其能郁郁以久乎
吾其还也
D.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常以身翼蔽沛公
10.下列各项中,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项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②夫琴之为技,小矣 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 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 ② ⑥ B.③ ④ ⑤
C.① ③ ④ D.④ ⑤ 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因没中进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当一个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答案】C【解析】写,通“泻”,宣泄、排除、排遣、抒发。
9.【答案】A【解析】(A,“之”字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介词,第一个“于”译为“向”“从”;第二个“于”译为“在”。C,第一个“其”为表疑问,译为“哪里”,第二个作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译为“还是”。D,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第二个“以”介词,表凭借,可译为“用”“拿”。
10.B
11.【答案】B【解析】作者并没有直接劝慰友人,而是以琴声为喻劝慰杨寘以弹琴来寄托情怀,排遣忧愁,养神祛病。
12. (1)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及其至”,2分;“其余地方翻译无误且语句通畅,1分)。(2)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累以进士举”,2分;其余翻译无误且语句通畅,1分。)(3)等到依靠祖上的勋绩,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 “及从荫调”,1分;“为尉于剑浦”1分;)
《旧唐书·列传》节选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题含答案
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①,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②明经③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史。时中书侍郎、知吏部选事崔湜及吏部侍郎郑愔同时典选,倾附势要,逆用三年员阙,士庶嗟怨。寻而相次知政事,尚隐与同列御史李怀让于殿廷劾之,湜等遂下狱推究,竟贬黜之。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奏桐庐令李师等二百余家,称其妖逆,诏御史按覆之。诸御史惮昭泰刚愎,皆称病不敢往。 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遂越次请往,竟推雪李师等,奏免之。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
【注】①铜鞮tóng dī:春秋晋邑名。 ②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③明经:隋唐时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一个门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近又徙家 (2)明经累举
(3)逆用三年员阙 (4)遂越次请往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
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B.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3.翻译句子。(6分)
(1)尚隐叹曰:“岂可使良善陷枉刑而不为申明哉!”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14.这段文字主要记叙了什么事?表现李尚隐的什么品格?(3分)
答案(1)搬迁 (2)屡次、多次 (3)同“缺”,缺员 (4)于是,就(4分)
12.答案 C(3分)
13.(6分)答案 (1)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
(2)那些像老鹰那样直上青云追求高官厚禄者,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停止他们追求利禄之心。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4.答案 李尚隐不顾个人安危,直言进谏为良臣洗雪冤屈。表现了李尚隐为国聚材、不畏权贵、直言进谏、爱憎分明、关爱百姓的性格特征。(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文言文阅读训练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小题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答案
【小题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小题2】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小题3】(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小题4】(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后汉书·窦融列传》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
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以军功封建武男。女弟为大司空王邑小妻。家长安中,出入贵戚,连结闾里豪杰,以任侠为名;事母兄,养弱弟,修行义。王莽末,青、徐贼起,太师王匡请融为助军,与共东征。
及汉兵起,融复从王邑败于昆阳下,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王邑荐融,拜为波水将军,赐黄金千斤,引兵至新丰。莽败,融以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萌以为校尉,甚重之,荐融为巨鹿太守。
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独谓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兄弟皆然之。融于是日往守萌,辞让巨鹿,图出河西。萌为言更始,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
是时,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与为厚善。及更始败,融与粱统等计议曰:今天下扰乱,未知所归。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当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融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破之。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
(节选自《后汉书·窦融列传》,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 新:刚刚
B.兄弟皆然之 然:认为正确
C.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 相:指一方,大家
D.其后匈奴惩乂,稀复侵寇 寇:敌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任侠为名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B.融于是日往守萌 以勇气闻于诸侯
C.萌为言更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不同心戮力则不能自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融在任强弩将军司马期间,因屡建军功被封为建武男。在长安城中,出入权贵和皇亲的家门,交结民间豪杰,以行侠仗义闻名。
B.窦融曾协助太师王匡东征,后来又跟从王邑在昆阳打败了汉兵。回到长安以后被举荐为波水将军,赏黄金千斤,很受器重。
C.窦融善于结交当地豪杰,加上他家世代任河西官吏,因此大家推选他兼理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务。他施政宽和,上下相亲,安逸富足。
D.窦融担任张掖属国都尉时,广结民心,积极备战,重创来犯之敌。边塞基本稳定,附近地区躲避战乱的饥民,络绎不绝地归附他。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母兄,养弱弟,修行义。(3分)
(2)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4分)
(3)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破之。(3分)
★ 《狼》文言文训练
★ 个人总结能力提高
★ 口才训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