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勉学》文言文阅读笔记及答案(共含8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hdz9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告诫子孙,无论什么人都要努力学习
《颜氏家训·勉学》开宗明义:告诫子孙,无论什么人都要努力学习。他说:“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学之所知,施无不达”,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自身的发展成为可能。“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在颜氏看来,学习的目的在于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于加强道德修养、不断进取向上,在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为社会创造财富。
一个人无论出身于什么社会阶级,无论家庭背景如何,都必须努力学习、努力读书,没有人可以例外。
科举制度下,一个人可以凭借天分与勤奋读书从平民登上仕途,提升自己与家庭的社会地位。现代社会,这个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今天,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基本上取决于他受教育的'程度,这不需要多说。所以,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狠下工夫,好好读几年书,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实在极为必要。
颜之推指出:“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我们今天做父母的也要这样教育子女,时时提醒他们,年轻时候是否努力读书,将决定他们一生的事业与荣辱。
二、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把书读好是最靠得住的
颜之推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把书读好是最靠得住的。
这一点在社会剧变时看得最清楚。颜之推出身于南朝的梁代,梁亡入北齐,北齐亡又入北周,隋代北周又入隋,一生经历了四个朝代。他亲眼看到在“朝事迁革”的时候,许多昔日的权贵子弟顿失父兄荫庇,自己又不学无术,无一技之长,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狼狈不堪。而那些曾经努力读书、肚子里有学问的人,则总可以找到事做,不至于沦为“小人”。
他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他因为学问好,所以虽然经历了四个朝代,却都有官做,而且官位清显。
颜之推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告诫子孙说:“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这是说,在社会稳定的时候,出身富贵家族的人毫不费力就可以过着优裕的生活,一旦社会变动,家族衰败,就要靠自己了。
一个读书有学问的人总还可以找到立足之所,而一个不读书没有本事的人便只好沦为下层阶级的贫民了。
所以颜之推告诫子孙说:“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还有一句古话,就是说:“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你就算是留一箱金子给子女,未见得能让子女一辈子生活安逸,因为金子是会花光的,也是可以随时失去的。可是如果你让子女读了书,有了知识,那是永远花不完也不会失去的。
今天也有很多人认为读书并不重要,趁早赚钱才重要,没读多少书却发了大财的人不是有很多吗?
颜之推认为,未经努力读书而获取富贵的例子是有的,但那是极少数的人,一种是运气特别好,一种是天纵英才,不适用于普通人。不努力读书,而想靠侥幸取得富贵,绝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而踏踏实实靠读书取得名利者,虽然也有失败的,但毕竟不多,成功者的数量远远超过失败者:“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
辛辛苦苦读了一辈子书,却一点都没有享受到读书的好处,这样的人毕竟像日蚀一样少,而名利双收、生活安逸的人,却像秋草一样多,为什么大家没有看到这一点呢?
三、告诫子孙说,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
读书既然如此重要,颜之推告诫子孙说,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少年读书固然最重要,但万一少年失学,也还是不能自暴自弃。年纪再大,读书总比不读书强。
他先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颜之推以自己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读书要趁少年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读的书最容易记得,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经验。
教育子女读书,一定要抓紧青少年的时光。颜之推说少年时代人“精神专利”,长大以后就变得“思虑散逸”,这是非常准确的,青少年时代读书事半功倍,中年以后读书就事倍功半了。
青少年时代读书非常重要,但万一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好好读书,是不是就应当放弃读书呢?
颜之推说:“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年少时生活坎坷,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年纪大了有了机会,还是应该努力学习,不可自暴自弃。颜之推举了很多古人的例子,比如孔子、曾子、荀子、曹操等人,有的是从小到老学而不倦的,有的是开始较晚但终于有成的,然后总结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习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真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
现在常常看到有些人,年少时没有好好读书,成年后虽后悔,却不愿继续努力,觉得已经晚了、来不及了,这其实就是颜氏说的“自弃”。不论什么年纪,只要可能,都可以开始读书,永远不会嫌迟。自己坚持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典范,“学到老”的道理不用多讲,你在做,孩子慢慢就明白了。
1.“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涵义?
答:春花虽艳丽但终不成果,而秋实才是真正的成果。同样,讲论文章虽热闹但不是终极目的,只有在修身利行上多下功夫,才能使自己具备美好的德行。
2.作者讲自己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以自己背诵《灵光殿赋》为例,提出一个人“固须早教”;如若“失于盛年”,则“犹当晚学,不可自弃”。论述的是一个最佳的学习年龄段问题。
3.勉学的古今学习目的各是什么?
答: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只能夸夸其谈;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
4.作者认为怎样对待圣人之书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矣。
文言文《勉谕儿辈》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
[甲]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包拯》)
[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勉谕儿辈》
【注释】 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小题1】解释文中的划线的词语。(4分)
⑴恶吏苛刻__________ ⑵饮食如布衣时__________
⑶若思得之艰难__________ ⑷可办粗衣几件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⑵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小题3】[甲][乙]两文都有写主人公对后代的要求, [甲]文侧重对子孙在__________方面的要求是__________;而[乙]文侧重对儿辈在__________方面要求是__________。(4分)
【小题4】[乙] 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是一警句,若你要向别人推荐,能说出其中蕴藏的'含义吗?(3分)
答案
【小题1】⑴ 憎恶,讨厌 ⑵指平民 ⑶ 得到 ⑷置办
【小题1】⑴ 不遵从我的意愿,不是我的儿子和孙子。 ⑵ 不饿不冷就足够了,何必要求吃好穿好呢?
【小题1】[甲]从政 清廉 [乙]生活 节俭
【小题1】示例:要懂得居安思危,珍惜拥有的日子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句的内涵的能力。根据警句的意思向别人推荐即可。
老学庵笔记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李伯时:北宋名画家。小史:书僮。 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小题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意思(4分)
(1)胁以白刃,不从 ( ) (2)广平生实用左手( )
【小题2】对于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B.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C.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D.经常让他在身边伺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小题3】赵广拒画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小题4】下列选项中的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与赵广相似的是( )(3分)A.《我不是懦夫》的王嘉鹏B.《最后一次的讲演》的.闻一多C.《清贫》的方志敏D.《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
答案
【小题1】(1)顺从,听从,服从(2分)(2)其实,本来,实际上(2分)
【小题2】D(3分)
【小题3】“断右手拇指遣去”(2分)
【小题4】B(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实”,是实际上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 “侍”是侍候之意。“善”属于通假字,通“擅”是擅长的意思。故选D。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联系问题出现在文中位置的下文即可,注意用原文回答。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中的人物赵广,表现出的精神是临危不惧,临死不惧,与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的形势相似,精神也想似。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四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干:河边。 ②圮( pǐ ):倒塌。 ③阅:经历。 ④设帐:设立讲坛。 ⑤柿:木片。 ⑥傎:荒唐 ⑦河兵:水手。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2)曳铁钯( )
(3)再转不已 ( ) (4)遂反溯流逆上矣( )
【小题2】下列句中的“其”和“其反激之力”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C.其如土何(《愚公移山》)D.保其岩阻,西和诸戎(《隆中对》)【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小题4】本文通过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概括。(3分)
答案
【小题1】(4分)(1)靠近(2)拉 (3)停止 (4)逆流而上
【小题1】D
【小题1】(2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画线处为得分点,错两处扣1分。)
【小题1】(3分)天下大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不能通过主观的臆断,实践才能出真知。
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D中与例句都是“代词,它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
李勉传文言文阅读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勉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搪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饼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十一年,汴宋留后田神玉卒,诏加勉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建中四年,李希烈反,以他盗为名,悉众来寇汴州。勉城守累月,救援莫至,谓其将曰:希烈凶逆残酷,若与较力,必多杀无辜,吾不忍也。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诏以司徒乎章事征。既至朝廷,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勉引过备位而已。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日: 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及在相位上二十年,禄俸皆遗亲党,身没而无私积。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懂恻,论者美之。或曰:勉失守梁城,亦可贬也。议者曰:不然。当贼烈之始乱,其僳悍阴祸,凶焰不可当,天方厚其毒而降之罚。况勉应变非长,援军莫至,又其时关辅已傲扰矣,人心已动摇矣。以文吏之才,当虎狼之队,其全师奔宋,非量力之耻也。与其坐受丧败,不犹愈乎!(节选自《旧唐书 李勉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多其正直 多:称赞
B.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资:资助,辅助
C.悉众来寇汴州 寇:进犯,侵犯
D.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 除:清除、去掉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啐遂获宥,而勉竞为执政所非
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B.
①勉乃哀之。上言曰
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
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①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士、农、工、商等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平等相待,做好自己的专业。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4分)
译文:
(2)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3分)
译文:
(3)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3分)
译文: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著作:即著作郎,古代官名。③隐囊:靠枕。④三九:即三公九卿,封建王朝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⑤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至冠婚,体性稍定 冠:成年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 顾:拜访
C.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快:豪爽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馔:食物
9.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的丑态的一组是 ( )
①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②耻涉农商,差务工伎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⑤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 ⑥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鄙视腐化无能的'南朝士族,认为那些没有学术的贵游子弟只会讲究华美服饰、排场器用,一旦遭了乱离,将可能处境悲惨。
B.劝勉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有学问才艺的人可以随处安身的道理,条分缕析,有说服力。
★ 李勉阅读题及答案
★ 《勉学》原文翻译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