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共含9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冰摇桃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节选阅读试题及答案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之而去委而去之
B.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
C.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
D.乃记之而去夺而杀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选文第①段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选文通过描写幽深凄清的环境,表达了作者被贬后 的心境。(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侧面描写 孤凄悲凉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B:代词/语气助词;A二者都是代词;C二者都是因为;D二者都是表承接关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这里注意斗蛇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过描写幽深凄清的环境,表达作者被贬后孤独苦闷的心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两篇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划线的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辉: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3)念无与为乐者念:
(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甲]文中表现作者自得与自豪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文中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和[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又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交相辉映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考虑、想到
(4)共同、一起
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2)庭院地面犹如空灵澄碧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这都是竹、柏的影子。
3.[甲]实是欲界之仙都
[乙]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不一样。
[甲]文的作者是个隐士,他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共赏的些微惆怅。
[乙]文书苏轼被贬官之后所作,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但同时也有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大意对即可)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时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云长忍耐不住,乃高声曰:关某自随兄长征战,许多年
来,未尝落后。今日逢大敌,军师却不委用,此是何意?孔明笑曰:云长勿怪!某本欲
烦足下把一个最紧要的隘口,怎奈有些违碍,不敢教去。云长曰:有何违碍?愿即见
谕。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
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当日曹操果是重待
某,某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过他了。今日撞见,岂肯放过!孔明曰:倘
若放了时,却如何?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
军令状。云长曰: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孔明曰:我亦与你军令状。云长
大喜。孔明曰: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云
长曰: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孔明笑曰: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
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
情。云长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
小题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3:从这段选文中可以看出孔明什么性格特征,请再写出一场与之相关的著名战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三国演义,罗贯中。(每空0.5分)
小题1: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小题1: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知人善用(1分)八阵图围困陆逊;七擒孟获;安居平五路等任意一战(1分)
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 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
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 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3分)
【答案】
9、(3分)A
10、(3分) 书 不 可 不 成 诵/ 或 在 马 上 /或 中 夜 不 寝 时/ 咏 其 文
11、(3分)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要勤奋,读书的方法要背诵
【解析】
9、试题分析:A中二者都是“比得上”;B:断/消失;C:才/于是;D:有时/有人。
10、略
11、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文言文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章公懋为祭酒
章公懋为南京国子监祭酒,有监生①请假,托言一力采薪②不至,将往求之。公闻之愕然,曰:薪水之资③脱④有失,奈何?忧动颜色。使亟求,且冀得之当复我。此生甚悔,曰:公待我以诚,奈何诒⑤之?明日返命,具实谢罪。
[注释] ①国子监:最高学府。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监生: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②采薪:与下文的.新水 连用为 采薪汲水, 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③资:供给。④脱:无着落,损失。⑤诒:欺骗。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将往求之( )
(2)具实谢罪(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待我以诚,奈何诒之?
3、故事写了监生从 到悔再到返命、 的思想变化过程。
4、这则故事给了你一个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1)谋求(2)具体
2、公用真诚来对待我,我为什么要欺骗他呢
3、诒 谢罪
4、待人要诚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者:要熟悉到自己错误,要勇于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为人要老实,不要欺骗别人
文言文阅读文段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④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⑤故曰,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⑧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⑨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
(3)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
(4)天下顺之: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句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不是论战争,而是借论战争来说明实行“王道”的必要性。
C.本文②~④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是讲民心向背的: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
4.填空。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课文原句。
(2)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施行“仁政”
(2)放弃
(3)兵器
(4)归顺、服从
2.(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背叛他。
(2)(一座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意对即可)
3.C
4.(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赤壁之战》
主备人:赵海燕 贺会会 审核人:赵宗生
【教学目标】
1. 积累“卒、足、方、事”等实词,“乃、为”等虚词。
2.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教学流程】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2.致殷勤之意( )
3.当横行天下( )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5.邂逅不如意( ) 6.地方数千里( )
7.北面而事之( ) 8.初一交战( )
9.鼎足之形成矣( ) 10.刘琮束手( )
11. 宜别图之( ) 12.此帝王之资也( )
13. 与曹有隙( ) 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
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 16.必蹶上将军。( )
17.近者奉辞伐罪( )( ) 18.动以朝廷为辞( )
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 )
二、一词多义:
足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
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 4.鼎足之行成矣。( )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
事1.亦别图之, 以济大事( )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 ) 4.北而事之( )
方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 2.操军方连船舰( )
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5.挟天子以征四方( )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卒1.鲁肃闻刘表卒( ) 2.五万兵难卒合( )
次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
2.余船以次俱进( )
3.次第岂无风雨?( )
乃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 2.乃罢会。( )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09天津)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11安徽)
三、翻译句子:(20分钟)
1.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4.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5.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6.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7.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定语从句翻译。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④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四、拓展阅读:
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赤壁之战》学案答案
一、 解释加点的字词。
1、克谐:能够成功 2、致殷勤:表达,恳切慰问 3、横行:称霸天下
4、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5、邂逅:一旦,万一 6、地方:土地方圆
7、北面:北向,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而拜。 8、初一:刚开始
9、形成:形势形成 10、束手:投降 11、别:另外 12、资:凭借
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4、咸:皆,都 15、比:等到
16、蹶:使动用法,使 ……受挫折 17、辞伐:命令,讨伐
18、辞:名义,借口,理由 19迎:投降 20、逆:迎击
二、一次多义
足1、充足 2、值得 3、足够 4、器物的脚 5、值得 6、值得
事1、事业 2、用事者,掌权的人 3、大事 4、侍奉
方1、方圆 2、正,正在 3、策略,方法 4、将要 5、方向,方位 6、正,正在
卒1、死 2、通“猝”
次1、驻扎 2、次序,顺序 3、次第:转眼
乃1、是 2、于是,就 3、才 4、甚至 5、竟然,却 6、于是,就 7、才 8、竟然,却
三、翻译句子。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
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
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
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我的注意已经定了。”
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
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
7、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个州郡的长官。
8、定语从句翻译。
①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②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
③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
④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军队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
四、文段翻译。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骄傲地对待我,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岳阳楼记》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_____________
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句子中“去”字与“去国怀乡”中“去”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
B.去伪存真
C.停数日辞去
D.去留两便
3.翻译下列语句。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属:通“嘱”,嘱托;大观:雄伟景象。
2.B
3.(1)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
(2)在朝廷做官就替百姓担忧,退处偏远的江湖就替君王担忧。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和答案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乱,天子幸蜀,郡将遣行密徒步奏事,如期而复。光启初,秦宗权扰淮右,频寇庐、寿,郡将募能致战擒贼者,计级赏之,行密以胆力应募,往必有获,得补为队长。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文德元年正月,孙儒杀秦彦、毕师铎于高邮,引军袭广陵,下之,儒自称节度使,行密收其众归于庐江。十一月,梁祖遣大将庞师古自颍上渡淮,讨孙儒之乱,师古引兵深入淮甸,不利,还。龙纪元年,孙儒出攻宣州,行密乘虚袭据扬州,北通时溥,孙儒引兵复攻行密。大顺元年,行密危蹙,率众夜遁,出据宣州,儒复入扬州。二年,乃蒐练兵甲以攻行密,属江、淮疾疫,师人多死,儒亦卧病,为部下所执,送于行密,杀之。行密自宣城长驱入于广陵,尽得孙儒之众。自光启末,高骈失守之后,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递相窥图,六七年中,兵革竞起,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幅数百里,人烟断绝。行密既并孙儒,乃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蒐兵练将,以图霸道。所得孙儒之众,皆淮南之骁果也,选五千人豢养于府第,厚其衣食,驱之既战,靡不争先。甲胄皆以黑绘饰之,命曰“黑云都”。
乾宁四年,梁祖平兗、郓,硃瑾及沙陀将李承嗣、史俨等皆奔淮南,行密待之优厚,任以为将,瑾与承嗣皆位至方伯。是岁,行密纵兵侵掠邻部,两浙钱缪、江西钟传、鄂州杜洪皆遣使求救于梁。梁祖遣硃友恭率部骑万人渡江,取便讨伐。行密先令都将翟章据黄州,及梁师至,即弃郡南渡,固守武昌寨,行密遣将马珣以精兵五千助之,友恭与杜洪大破其众,遂拔武昌寨,擒翟章并淮军三千余人,获马五百匹,淮人大恐。八月,梁祖遣葛从周领步骑万人自霍丘渡淮,遣庞师古率大军营于清口。淮人决堰纵水,流潦大至。又令硃瑾率劲兵以袭汴军,汴军大败,师古死之。葛从周闻师古之败,自濠梁班师,至淠河,为淮人所乘,诸军仅得北归。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B.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C.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D.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中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孟子》称这四种人为“穷民”:“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B.我国古代通常使用三种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帝号纪年法:指春秋至西汉初年采用的以帝王或诸侯的谥号及在位的年次纪年方法。年号纪年法:指帝王在位时用以纪年的名号而依次纪年的方法。文中的“光启”“文德”“龙纪”等就属于其中的“帝号纪年法”。
C.古代表示官职任免的词语很多,其中“授”“除”“辟”等表示授予官职;“徙”“转”等表示官职的调动;“擢”“拔”则有升迁之意;而“领”“署”则是兼职代理的意思。
D.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中说:“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行密从小力气很大,一天可走三百里路,郡将交给的报信任务,他都能徒步如期完成,后来因和敌人交战总能有所收获而升为队长。
B.孙儒攻克广陵后,杨行密收集部下回到了庐江,后来他趁孙儒攻打宣州时趁机攻占了扬州,但又被孙儒击败,被迫撤出扬州,后因江淮发生瘟疫,孙儒因病被部下捉住送给了他并被杀,杨行密才得以最终进据广陵
C.杨行密爱惜人才,善待降将。硃瑾和沙陀将领李承嗣、史俨等人投奔淮南,杨行密厚待他们并任他们为将领,硃瑾和李承嗣都居官位直到成为一方之霸。
D.杨行密善于用兵,大败梁军。在梁军到来时,杨行密先主动放弃黄州郡,又故意败于武昌寨,等到梁太祖增兵攻淮时,他决堰水淹敌军,又令硃瑾率劲兵袭击汴军,最终大败敌军。
【答案】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光启末,高骈失守之后,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递相窥图,六七年中,兵革竞起。
(2)选五千人豢养于府第,厚其衣食,驱之既战,靡不争先。
【答案】(1)自光启末年起,高骈失去权柄后,杨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一个接一个想夺得权柄,六七年间,兵戈争逐。
(2)挑选五千人豢养在官府里,供以优厚的衣服食物,调遣他们走上战场,无不奋勇争先。
【参考译文】杨行密,庐州人。小时死了父亲,家庭贫困。有体力,一天可走三百里路。唐朝中和年间**,天子驾幸蜀地,庐州郡将派杨行密徒步到蜀地报告事情,按期返回。光启初年,秦宗权扰乱淮北,频频进犯庐州、寿州,郡将招募能参战擒获贼兵的.人,按擒获敌人数目多少予以奖赏,杨行密凭胆识勇力应募,与敌接战必有收获,得以补升为队长。杨行密就自行招募一百多人,都是凶勇而无品行的人,杀死庐州都将,自己临时掌领州兵,郡将便将符节印玺交给杨行密就走了,朝廷因此正式授杨行密为庐州刺史。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正月,孙儒在高邮杀死秦彦、毕师铎,领兵袭击并攻下了广陵,孙儒自称为节度使,杨行密收集他的部下到庐江。十一月,梁太祖派大将庞师古从颍上渡过淮河,攻讨孙儒的**,庞师古引兵深入淮甸,不利,返回。龙纪元年(889),孙儒出兵攻打宣州,杨行密乘虚袭击占领扬州,向北与时溥联合,孙儒领兵又攻杨行密。大顺元年(890),杨行密危急,带着部下连夜逃走,据守宣州,孙儒再次入据扬州。二年,便收集训练兵马准备攻打杨行密,碰上江、淮一带流行病疫,士兵病死很多,孙儒也病倒了,被部下抓起来,送给杨行密,杀了他。杨行密从宣城长驱直入广陵,全部占有了孙儒的部众。自光启末年起,高骈失去权柄后,杨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一个接一个想夺得权柄,六七年间,兵戈争逐,八州之内,踏为荒芜草地,方圆数百里,人烟断绝。杨行密兼并孙儒后,就招集流亡百姓,让他们休养生息,政治宽松简易,老百姓感到舒适,杨行密收集兵马操练将士,以图谋霸业。所得到的孙儒部众,都是淮西的骁勇善战之士,挑选五千人豢养在官府里,供以优厚的衣服食物,调遣他们走上战场,无不奋勇争先。穿的甲胄都用黑缯布装饰着,命名叫“黑云都”。
乾宁四年(897),梁太祖平定兖州、郓州,朱瑾以及沙陀将领李承嗣、史俨等人都投奔淮南,杨行密对待他们甚为优厚,任用做将领,朱瑾与李承嗣都居官位直到成为一方之霸。这年,杨行密纵兵侵掠邻近地区,两浙的钱..、江西的钟传、鄂州的杜洪都派使者向梁求救。梁太祖派朱友恭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人渡过长江,伺机讨伐。杨行密先令都将瞿章据守黄州,当梁军到来时,就放弃郡城南退过江,固守武昌寨。杨行密派将领马王旬率领五千精兵援助他,朱友恭与杜洪大破他们的部队,于是占领武昌寨,俘获瞿章和淮南吴国士兵三千多人,获得战马五百匹,淮南贼寇大为惊恐。八月,梁太祖派葛从周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人从霍丘渡过淮河,派庞师古率领大军在清口扎营。淮南人挖开堤堰放水,流水奔涌而至。杨行密又令朱瑾率领精兵袭击梁军,梁军大败,庞师古战死。葛从周听到庞师古失败,便从濠梁回师,到淠河,又被淮南人追击,各军仅仅得以北归。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