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不浪漫罪名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浪漫罪名”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1: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①。河滨之渔者争坻②。,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

其人曰:“尧为天子。”

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

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舜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

注:①甽 (quǎn) 亩正:意思是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甽:田l边的水沟;②坻(chí);水中的小块陆地;③窳(yǚ):粗劣不结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山之农者侵畔 畔:田地的边界

B.楚人有鬻檐与矛者 鬻:卖

C.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 已:消除

D.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 说:说法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B.期年而器牢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其人弗能应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乃躬亲,不亦无术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11.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属于韩非子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的观点

的一组是( )

①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 ②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③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④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⑤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⑥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十日而海内毕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尧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B.就像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

C.要治理好国家,应该制定让天下一定实行的赏功罚过的规定。这样,天下事很快就可以解决了。

D.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答案:

9.D(劝说)

10.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递进关系;C代词,那/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D表轻微的转折,“却”或“竟然”/副词,才)

11.D

12.A(“尧”应为“舜”)

【参考译文】:

历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占别人的耕地,舜便去那里耕种,一年之后,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河边打渔的人争着在水中陆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陆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舜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孔子叹息说:“耕地、打渔和制陶器,都不是舜的职责,舜去干这些事情,是为了挽救社会风气的败坏。舜确实称得上仁呀!他能够亲身耕田做劳苦的工作,百姓都跟着他干。所以说:圣人的德行真能感化人啊!”

有人问儒家的人说:“当这个时候,尧在哪里?”

那个人答道:“尧做天子。”

既然这样,那么孔子把尧看作圣人又该怎么说呢!圣人能清楚地了解一切,处在帝王的位置上,要使天下没有邪恶的事情发生。如果耕地打渔不发生争执,陶器质量不粗劣,舜又哪里用得着用德行去教化他们呢?当舜挽救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就说明尧有过错。认为舜很贤德,便排除了尧能清楚地了解一切;认为尧是圣人,便排除了舜用德行进行教化的可能,不可能两方面同时成立。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称赞他的盾说道:“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穿透它。”又称赞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有人说:“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不能回答。不可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现在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这就象楚人对矛、盾的说法一样。

再说舜挽救社会风气的败坏,一年只能消除一件过错,三年不过消除三件过错。舜的寿命有终了的时候,天下的过错没有完结的时候。用有限的生命跟在永远没有完结的过错后面,一个个地纠正,所能制止的就太少了。如果有赏功罚过的规定让天下一定要实行,并且下命令说:“符合规定的就奖赏,不符合规定的就惩罚。”命令早晨到达,晚上情况就得到改变;晚上到达,第二天早晨情况就得到改变;十天功夫天下就能全部改变情况,为什么还要等到一年以后呢?舜还不用这个办法来劝说尧,让他听从自己的意见,竟然亲自做那些劳苦的事,岂不是太没有办法了吗?进一步来说,亲自去做劳苦的事情然后才能感化百姓,这是尧舜也感到困难的事;处在有权势的地位用命令矫正百姓的错误,这是平庸的君主也感到容易的事情。准备去治理天下,却放弃平庸君主容易做到的事,而提倡尧舜很难做到的事,这种人是不可以和他一道治理国家的。

篇2:《韩非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韩非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③太师:师旷。(选自《韩非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援琴撞之 (3)面刺寡人之过 (4)是非君人者之言

【小题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是/非君人者之言

D.王/之蔽甚矣

【小题3】请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师旷侍坐于前 B 王之蔽甚矣

皆以美于徐公 惟其言而莫之违

C 莫不私王 D 公被衽而避

莫乐为人君 人不知而不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小题5】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邹忌、齐威王、师旷、晋平公,你最欣赏谁?简要说说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偏爱(2)拿起 (3)指责(4)这(每空1分)

【小题1】 C(3分)

【小题1】C(3分)

【小题1】(1)由此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了。(2)只有君主的话没有人违抗。(3)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每句2分)

【小题1】任选其一,意对即可,示例:

(1)邹忌:忠心为国 善于劝谏 (2)师旷:忠心为国 敢于直谏(3)齐威王:知不足即改,善于纳谏 (4)晋平公:知错能改,心胸还算开阔

附: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师旷说:哟!这可不是作为君主的人应该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篇3:《韩非子》阅读题及答案

《韩非子》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③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③太师:师旷。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援琴撞之 (3)面刺寡人之过 (4)是非君人者之言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B.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 是/非君人者之言 也 D. 王/之蔽甚矣

11.请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师旷侍坐于前 B 王之蔽甚矣

皆以美于徐公 惟其言而莫之违

C 莫不私王 D 公被衽而避

莫乐为人君 人不知而不愠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13.上面两段文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邹忌、齐威王、师旷、晋平公,你最欣赏谁?简要说说理由。(2分)

参考答案:

(二)9.(1)偏爱(2)拿起 (3)指责(4)这(每空1分) 10. C(3分)11.C(3分)

12.(1)由此看来,大王(所受到)的蒙蔽很深了。(2)只有君主的话没有人违抗。(3)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每句2分)13.任选其一,意对即可,示例:

(1)邹忌:忠心为国 善于劝谏 (2)师旷:忠心为国 敢于直谏(3)齐威王:知不足即改,善于纳谏 (4)晋平公:知错能改,心胸还算开阔

附: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师旷说:哟!这可不是作为君主的人应该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篇4:李浩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浩言文阅读附答案

李浩,字德远。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

时秦焙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调饶州司户参军、襄阳府观察推官,继调金州教授,改太常寺主簿,寻兼光禄寺丞。

乞外,得台州。州有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籴米八万,董其事者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竞。户部欲就支稽见数,大理附会之,浩争蛡曰:非但惠奸,且亏军食。上是其言。会大理②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③于上前,上谓: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 (节选自《宋史.李浩传》)

【注】①秦熺:秦桧之子②大理:官署名,掌管刑狱,又名大理寺、棘寺。③谮:诬陷。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此见忌于众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祭以尉首B.不以物喜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以土砾凸者为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熺凭借宰相秦桧儿子的身份考中状元,招揽读书人,同年考中的都去拜见他,李浩毅然不去。

B.台州训练禁军的官员贪婪残暴,于是禁军中有人图谋作乱,被李浩用语言震慑住。李浩查出为首的四个人,施以黥刑后流放,事情得以平定。

C.朝廷买米八万石,李浩检举负责的官员克扣官钱。户部打算凑一个数目蒙混过去,大理寺跟着附和,李浩力争严查,得到皇上认可。

D.李浩为人傲慢,平时从来不给人好脸色看,对用金钱诱惑他的小人,不予理睬。图谋害他的人用尽各种方法,但是皇上始终保全庇护他。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寻兼光禄寺丞( ) ②户部不敢诘( )

③上是其言( ) ④以此见忌于众 (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

答:

②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①寻:不久。②诘:责问。 ③是:认为正确。 ④见:被。

小题4:①正好赶上大理寺上奏判决另一起案子,皇上转头对大臣们说:棘寺官一定要让像李浩这样正直的'人担任。②图谋害他的人什么方法都用了,只是幸亏皇上明白他的忠心,始终保全庇护他。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句中的以与例句相同,是因为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抓住选项各句表述的要点,一一比照。D为人傲慢错误;根据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此句可知,李浩的不是这样的人。

小题3: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不少字词是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会奏结狱顾谋害赖察衷全,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篇5:韩非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韩非子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题。(15分,每题3分)

宋人有酤①酒者,升概②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③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④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酤(gū):同沽,卖。②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③县:同悬,挂。帜:指酒旗。④社:古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而祀,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⑤阤(zhì):崩塌。

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焉得无壅 壅:堵塞。

B.而狗迓而龁之 龁:咬。

C.治国最奚患 奚:何。

D.著然不售 售:卖。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B.①君亦见夫为社者乎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何为其然也

C.①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 D.①明为己者必利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怪其故 怪: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内:名作状,对内。

C.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怀:名作动,怀藏。

D.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阐明。

2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揭露和鞭笞封建社会中常见丑恶现象的一组是

①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

②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

③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

④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

⑤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

⑥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常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故事中都穿插了抒情,激情洋溢。在形式上,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抒胸臆,后者则是融情于管仲对齐桓公的回答中。

C..最后一段综合两个故事的寓意,文末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向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D.寓言故事本身还包含着这样的哲理:看问题要有全面的观点,如果我们在观察问题时遗漏了某个重要环节,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答案:

21.A(壅:蒙蔽。)

22.C(A.表判断;表停顿。B.建筑;因为。C.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D.的人;定语后

置的标志。)

23.D(使动用法,晓谕)

24.D

25.B(应是两个故事中都穿插了议论,夹叙夹议,相得益彰。前一个故事是作者的直接议论。)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量酒量得很公平,接待顾客很恭敬,造出的酒很甜美,悬挂的酒旗也很高,但是酒卖不出去,酒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他向里巷中知情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的.狗凶猛吗?(卖酒的人)说:狗很凶猛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家害怕啊!有时叫小孩怀藏着钱,提着壶罐来买酒,而狗迎上来就咬他,这就是酒变酸了而卖不出去的原因啊。

一个国家也有狗。有道术的人,怀藏着他的道术,想用道术来晓谕大国的君主。大臣就是那猛狗,迎上来咬他。这就是国君受到蒙蔽挟制而有道术的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

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社鼠啊!齐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在里面穿行,用烟火熏它却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原因。现在国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百姓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去告诉在外的权臣。在外的权臣和在内的国君左右的人互相倚重,靠群臣百吏的贿赂而变得富有。不诛罚官吏,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国君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

所以臣子握有权柄就会专擅政令,明显为自己效劳的人就一定使他获利,不为自己效劳的人就一定损害他,这也是猛狗啊!那大臣作为猛狗而咬有道术的人,身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却不察觉。像这样,国君哪里能够不受蒙蔽呢?国家怎么能够不灭亡呢?

篇6:韩非子选段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韩非子选段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宋有富人,天雨(下雨)墙坏(毁坏)。其(他的)子曰:“不筑(修补),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老人fǔ)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而果(果然)大亡(丢失)其财,其家甚智(认为……聪明)其子,而(表转折,却)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 战国 末期著名思想家 韩非 的著作 《韩非子》 。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其家甚∕智其∕ B、马∕无故亡∕而入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D、暮∕而果∕大亡

5、简析“而疑邻人之父亦云”中“亦云”词的作用。

答: 既简洁又深刻地说明邻人之父的忠告与富人之子的'所言毫无二致,为下文出现的荒谬结果埋下了嘲讽之笔。

7、“其子”与“邻人之父”同样的先见之明,为什么“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 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或与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看法:从消极方面说,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从积极方面讲,听意见只应听正确与否,而不能看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8、写出文章的寓意: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告诉人们不能凭空随意猜疑或赞赏别人,要实事求是。)

篇7:《韩非子·喻老》阅读习题及答案

《韩非子·喻老》阅读习题及答案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

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

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毕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2分)

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②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参考答案:

12.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13.(1)过了一段时间(小久),(赵襄主)就跟王于期赛马,他多次换马多次都落后。

(2)你教我驾驭车马的方法(技术)没有全部教给我。

或:你没有把驾驭车马的方法(技术)全部教给我。

文言文翻译:

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 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 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您落在 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 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篇8:《韩非子·难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非子·难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⑤权:权宜,变通。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 上使外将兵

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虽愈利,后无复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 肉食者谋之

2.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皆以美于徐公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翻译句子。(2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译文:

4.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 的君主。(3分)

答案:

1.B

2.A

3. 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

4.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参考译文】

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为民请命》莫言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韩非子寓言

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译

文森九日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文动物世界练习题及答案

广东卷文综政治及答案

《唐文粹》阅读及答案参考

哀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非子·喻老》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谒从文墓阅读理解及答案

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韩非子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