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头见花的阅读题及答案(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hhqsyq57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低头见花
①有些东西,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丽。就如尘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闪光之球,又似回首时,眷恋着的,总是那些不经意间走过的寻常点滴。
②在夏日的山岭间攀爬,至顶,四望都是起伏峰峦,长风浩荡,单调的苍凉与沧桑漫卷心头。只是一低头的刹那,见谷间丛丛簇簇的灿烂,那些幽幽的花儿,就在这样不期然的时刻,与我的目光猝然相连。于是,高处的寂寞与孤独消于无形,那些年年开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种心绪点亮,把一种感动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远超众人,于是有了高处不胜寒的喟叹。其实那只是一种性情上的缺失,他们过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从而错过了许多开在尘埃里的花。可那些在低处默默的东西,却是无比的宽容,它们就在那里,我们只要低下头,就会与美好相遇,它们就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心境。
④有一年去一个大草原的深处,碧草连天,极远极淡处,天之蓝与草之缘交融于一处。驰心骋怀间,为无边的绿而震撼,也为其无涯而感到怅然。此情此境之中,极想看到一点别的色彩,来缓冲那种万里的单一。同行的旅伴却惊喜地叫:看,脚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头,那些狭长的草叶间,生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花,没有指甲大,黄白两色,此时却是如此地装点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⑤而更多的人,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叶之下的小小花朵,终其一生的平凡,就连那花儿也是毫不张扬,湮没于芸芸众生之中。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抱怨,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索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也会在某个时间,落入别人惊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够了。就算无人用温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儿轻抚,只要绽放过,就是无悔。
⑥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儿,每一个生命也都是一个赏花者。我们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时常低下头去看那些花朵的美丽,同时也努力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双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温暖。我们与那些花儿的距离,我们与那些美好的距离,其实只隔着一低头的空间,只隔着一低头的瞬间。
1.阅读全文,谈谈文题低头见花的含义。(2分)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装点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4.结合文中的语句,从下面的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人,写出此人低头所见之花的深刻内涵。(3分)
【链接材料】
A.杨绎: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选自《老王》)
B.梁启超: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选自《敬业与乐业》)
【答案】
1.表层含义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头看见小花,深层含义是指我们要关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张扬、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赏他们身上的美好的品质,体会其中的幸福与暖意。
评分说明:(2分)表层含义1分,深层含义1分。
2.装点本义是装饰点缀。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无边的单一的绿色映衬下,突然看见无名花的美丽,给我们所带来的惊喜和心灵上的触动。表达了对小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评分说明;(2分)答出本义语境义1分,情感1分。
3.每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别人所绽放的美丽。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1:从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温暖。一句可以看出杨绛曾经给予过老王帮助,老王不忘情谊,临终前还送她香油鸡蛋,这种行为体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穷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朴实的真情。可见杨绎低头所见之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理解、关爱。
示例2:从文中的只要能努力开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丽的一朵。可以看出有的人虽然职业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就能把事情做好,体会其中的乐趣。可见梁启超低头所见之花是指在敬业中发现乐趣,体现人生的价值。
评分说明:(3分)能联系本文和材料恰当表述2分,指出花的内涵1分。符合题意即可。
⑴那日,一外地书法家来访,坐而论道,谈起做人的姿态。我与他都颇多感慨:有些人表面气势如虹,实则庸碌平常;有些人看来谦逊若水,内心却气象峥嵘……实在是形形色色,乱花渐欲迷人眼。
⑵临走时,他送我一条幅,上书“低头看云 云在脚下”。乍看,不合逻辑。细想,做人的道理尽在其中:站到很高的境界,低头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⑶书法家的意思很明确,低调是很美的生活姿态。现在我每天都用这条幅来教育自己,因为我曾是个白眼望天之人。
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低调是一种自我放松。低调,自由、随意,犹如松散的泥土,适意且散发芬芳。高调,则紧张、僵硬,好似绷紧的缆绳,给人随时会断裂的担忧。
⑸低调生活犹如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对环境的友好,而低调生活是对周围人群的亲善。低调的人,总在根据周围人的情绪和感受,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一个人的低调生活,其实质不是强调自己,而是让别人舒适。
⑹走在路上,有些人趾高气扬,目空一切,蛮横霸道;有些人满脸阳光,仁慈悲悯,谦卑感恩。你喜欢谁?美国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凶狠张扬的人比那些低调谦恭的人出车祸的几率要大10倍。通过这个结论不难理解:高调的人既然与人争长短,又怎能不与车争快慢。
⑺低调还是高调,与一个人的能力无关,只和品行与境界有关。相对于高调,低调生活虽不风光,却十分惬意。没有独处高处的恐惧,没有随时与人PK的焦虑,没有被人揭穿的担忧。低调的生活,是没有泡沫和水分的生活,很自由实在,随心所欲,无须顾忌什么,只需关注生活本身。
⑻中国圣人有言:“智者乐水。”而常识又告诉人,水往低处流。可见,人选择低调如同流水选择低处,是一种智慧。
⑼高调,犹如吹一只气球,一个小小的针孔,也能将炫目的华丽毁于瞬间;低调,像一颗铺路的石子,将自身安放在低处,安全且踏实。高调的人张牙舞爪,像只螃蟹,总是想伺机横行别人的领地,令人反感;低调的人,像一棵彬彬有礼的树,不越规,一身绿色,让人喜欢。
⑽低调的人,总能收获意外的惊喜。作家二月河说:“人生最底层有个好处,就是无论从那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的。”一个低调的人所走的人生每一步,都是在向上攀登。正如一颗星星不会在水沟里呆很久,因为它的家园在天空。
⑾不高估自己的力量,是一种幸福之源。西方大哲罗素先生如此解释其中原因:“一个低估自己的人,永远因成功而出惊;至于一个高估自己的人,却老是因失败而出惊。前一种出惊是愉快的,后一种是不愉快的。所有过度自大是不智的。”
⑿我感谢书法家送我的这幅字,同时我的意识里常常出现一些低矮的树。它们站在山顶,风过处,谦逊地低头。然而,云,却在脚下。
小题1:开篇为什么从书法家的来访写起?(2分)
小题2:书法家送给我的条幅“低头看云 云在脚下”的含义是什么?用文中的两句话回答。(2分)
小题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低调是很美的生活姿态”?阅读⑶—⑾段,根据文章内容概括。(4分)
小题4:全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论证阐明道理。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其作用。(4分)
小题5: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低调生活和高调生活你更欣赏哪一种?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80—100字。(6分)
小题1:自然的引出话题,引起人们思考(1分),并用条幅形象的揭示了文章的主旨(1分)。
小题2:站到很高的境界,低头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1分)低调是很美的生活姿态(1分)
小题3:低调是一种自我放松,低调生活是对周围人群的亲善,低调生活更讨人喜欢,低调生活十分惬意,低调生活总能收获以外的惊喜。(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4分)
小题4:对比(2分)如第九小节,运用比喻把低调和高调的生活姿态进行对比 ,突出了低调的人令人喜欢,高调的人让人反感。有力的论证了文章的中心。(具体分析,言之有理)(2分)
小题5:本题为开放题,所举事例要与观点相符(4分),语言表达流畅(2分)。
晚饭花阅读题及答案
晚饭花
汪曾祺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癋:《植物名实图考》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11.文中多处写到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有何作用?(6分)
12.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特色。(6分)
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
13.下列句子分别表现了李小龙和王玉英怎样的心理?(4分)
(1)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2)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14.小说开头引述了《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晚饭花,还描写了王玉英家的晚饭花和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最后还写了她结婚后头上戴着的'红花。它们都与刻画王玉英的形象关系密切,请简要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1.(6分)(1)表现王玉英善于操持家务,勤劳淳朴,本分能干,同时又孤寂单调的形象;(2)反映出李小龙对王玉英的喜欢;(3)与王玉英嫁人后的情形形成对照。(每条2分)
12.(6分)(1)比拟,赋予晚饭花人的情态,用使劲发疯喊叫热闹等词语,表现晚饭花旺盛、蓬勃的生命力。(2)对比,绿叶红花色彩对比鲜明,表现晚饭花的鲜艳明丽;热闹凄清对比,表现晚饭花无人欣赏的落寞。(如写比喻、通感也酌情给分)
13.(4分)(1)既表现出李小龙想了解钱老五的好奇心理,也表现出他对王玉英的关心。(2)王玉英既羞涩好奇,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理。(每句2分)
14.(8分)(1)《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晚饭花常见、实用,以花喻人,表现王玉英平凡质朴。(2)王玉英家的晚饭花烘托出王玉英美丽而卑微的形象。(3)陈家的石榴花、夏家的荷花桂花是大户人家的象征,和晚饭花构成鲜明对比,表现王玉英家境的贫寒。(4)婚后头上的红花,侧面表现王玉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条2分)
《太阳花》阅读题及答案
太阳花 (张雪芳)
⑴他把那盆太阳花装上电动三轮车时,老板还在一旁叮咛:“记得一定要把这盆太阳花送到啊,那个顾客昨晚可是打了三次电话给我的。”他点头说好,一边看了看那盆太阳花。精致的花盆,一丛圆润肉质的花茎,小小的光洁的绿叶茂密地交错着,那些花骨朵就轻巧地立在花茎顶上,有大红、紫红、粉红三种颜色,待太阳一出来,它们就会像一群欢快的孩子,一个个绽开它们可爱的笑脸。
⑵上午十点多的时候,他端着那盆太阳花一口气跑到了五楼。敲了敲门,没有反应;再敲,还是没有人答应。在他踌躇之际,隔壁的门开了,门口站着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婆。阿婆问他:“你找谁?”他说:“我是来送花的。”说着他把那盆太阳花举了起来。那位阿婆的眼睛一亮,“太阳花?”阿婆喃喃道,“是了,这家的新媳妇特别喜欢太阳花。”阿婆随即轻叹了一声,又说:“看来你要白跑一趟了,这家的新媳妇本来今天确实要来婆家的,不过早上来的路上出了车祸,听说当场就死了。”
⑶啊?他张大了嘴巴,好像听天方夜谭似的,不信自己的耳朵。那盆太阳花虽然多少有点晦气,但他只能带回去了。问题是他刚才下楼梯时有点心不在焉,绊了下脚,那盆花就从他的手里飞了出去,很奇怪,竟然不偏不倚端端正正地落在了地上。可惜,花盆被摔了一道璺。这样他更难向老板交待了。他左右为难,最后决定把其他的花送掉再说。
⑷最后一户人家住在一个高档的别墅区,他是经过了重重的验身才进去的。那家别墅的门口,早已有保姆守在那里,看到他便招着手说:“你帮我把花盆搬进来吧。”他小心地把这些花搬到了客厅,按保姆指定的位置放好。正准备离开,突然有一个怯怯的声音说:“那是什么花?”他转过身,这才看到在客厅的一角,一个小女孩窝在沙发里。她实在太柔弱了,看着好似一朵轻轻的棉花。见他似乎没听懂,小女孩又用手指着窗外的三轮车。
阳光下,那盆太阳花开得正艳。“那是什么花?”小女孩轻轻问道。他这才会意,跑出去把那盆太阳花端到小女孩的面前。“这是太阳花,好看吗?”小女孩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红晕,轻轻说:“好看,是你的吗?”他说:“是别人的,好看就给你吧。”小女孩伸出细细的手臂,突然又迟疑地缩了回来。“别人的东西我不能拿。”他想了想,说:“那个人出远门了,你就帮他养着吧,等他回来了你再还给他好了。”小女孩的眼睛眨了眨,说:“真的?好的,我一定会帮他好好养的。”他说:“你只要记得时常带它晒太阳就可以了,有了太阳它就会开花。”
⑸那盆太阳花终于有了着落,他很开心。
⑹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份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工作,离开了花店。那盆太阳花也渐渐消失在他的记忆中。直到有一天,花店老板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个小女孩的妈妈在找他,有一盆太阳花要还给他。他先是一头雾水,后来才渐渐想起那盆太阳花和那个柔弱的小女孩。
⑺他见到小女孩妈妈的时候,才模糊地想起那个只见了一面的小女孩,她跟她妈妈长得很像。女孩妈妈感激地说:“非常感谢你,这盆太阳花虽然没有救回我的孩子,可是让她多活了好几个月,医生说这已经是奇迹了……”
⑻在小女孩妈妈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他才了解到,原来那个小女孩生了重病,而且自从生病后就拒绝出门,哪怕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晒一会儿太阳都不肯。可是,自从有了那盆太阳花,女孩每天都会捧着它到院子里晒太阳,看着它在阳光下一朵朵地开放,她的笑也渐渐多起来。
⑼直到有一天,小女孩实在走不动了,还要求家人把她背到院子里,她说,这是她帮别人照看的,她答应人家要照看得好好的。小女孩的妈妈说:“在照顾孩子的日子里,我们确实忽略了一点,只知道给予,却从不知道要求她力所能及的付出也是一种生命的动力啊。谢谢你为我们想到了这一点。”
⑽他愣愣地听着,心里说,不是这样的,其实不是这样的……
⑾不久,他辞掉了工作,回到周庄老家,在一条街上开了一爿小花店。店里进出的人很多,他卖得最多的是太阳花。
⑿窗台上,阳光直射过来,一盆太阳花灿烂地开着,一只蝴蝶飞来,盘旋在它的上面不舍得离开……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花店老板的叮咛,从侧面体现了“新媳妇”对太阳花的喜爱;而隔壁阿婆的介绍,又从侧面暗示了“新媳妇”是一位孝顺、对生活充满阳光的好姑娘。
B. 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补充了小女孩带病照顾太阳花的感人故事,让小说内容更完整,也表现了小女孩有责任心、重承诺、讲信义的形象。
C. 小说情节注重伏笔与照应。比如“高档别墅区”“重重验身”“保姆”与后文写小女孩的母亲在照顾孩子时候“只知道给予” 而忽略对孩子的生命的动力的教育相照应。
D. 小说叙述语言平静舒缓,人物对话简洁朴实,神态刻画生动细腻,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5. 结合小说内容,请分析“送花工”的人物形象。
6. 小说在不同的场景里多次写到太阳花(画线处),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案】
4. B
5. ①工作热情、细心;如“端着花盆一口气跑上五楼”“小心搬花,按保姆指定的位置放好”;②朴实善良;看到小女孩喜欢太阳花,他用善意的谎言把花寄养在她那里;③有追求、有悟性。离开花店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前景,重开花店是为了将这种生命的活力传递给更多的人。
6. 效果:①结构上,照应标题,贯穿全文,使小说故事情节集中紧凑,跌宕起伏;②人物上,通过太阳花的曲折经历,丰富了人物形象。太阳花见证了主人公“他”美的心灵和心灵成长变化过程;③主题上,通过对太阳花的`辗转经历的描述,表现了对健康、快乐、有活力、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孜孜追求,对光明、友善、诚信高洁品质的讴歌。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B项,“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分析有误。倒叙应为 “插叙”。故选B项。
【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本题要求分析“送花工”的人物形象。可以抓住文本中“送花工”送花时的细节和送花时发生的相关情节加以分析。小说中,老板让他去送花,特点叮嘱要把那盆太阳花送到。第二节中“他端着花盆一口气跑上五楼”,给另一家送花时,他“他小心地把这些花搬到了客厅,按保姆指定的位置放好。”表明他工作很热情、又细心。第四节中,当他看到那家的小姑娘喜欢太阳花时,他决定把太阳花留给小女孩,并用善意的谎言安慰他。表明他是个善良的人。他在花店工作,后来他离开了花店,因为找到了一份有着很好发展前景的工作。再后来,他辞掉了工作,回到周庄老家,重开花店,是因为小女孩妈妈说的“却从不知道要求她力所能及的付出也是一种生命的动力啊。谢谢你为我们想到了这一点。”
他想把那种生命的动力传递出去。
【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形象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理解情节,分清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本题要求分析太阳花的作用。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主旨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太阳花多次出现,串起人主人公送花工的在文中主要活动,是全文的线索。同时,文中的“太阳花”又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对表现人物形象上,文中送花工的美好善良的心灵,及受小女孩妈妈感动之后心灵的成长,都与太阳花有关,太阳花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对表现小说的主旨上,讴歌了真诚、友善的美好品质,赞美了有活力、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在走路、等车、坐车、吃饭等何种场合,只要有空闲,都会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双眼紧盯屏幕,低头刷微博、玩游戏、发微信,时刻关注手机上的动态。走到哪儿都低头摆弄手机的“低头族”已经成为街头一景,很多人已经不自觉地“被”加入了“低头族”。
【事件】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功夫她都会关注微信里的朋友圈,看朋友各种晒孩子、晒出游、晒美食,不亦乐乎。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着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不着,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
(天津网)
昨天中午,我在东城某百货公司的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微信的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打“全民飞机大战”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两人未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上海地铁日前公布一段惊险视频,一名女子在搭乘上海地铁的时候,由于太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数据】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时间
手机网民规模
占网民比例
4亿万
74.5%
5亿
81.0%
(艾瑞咨询)
【声音】
网友迷茫的旅程happy敏兒:很讨厌和朋友一起时,他们玩手机,忘记我的存在。
华泰里社区的朱阿姨: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女儿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可是,现在手机却改变了这一切。
某医院推拿科医生:如今接诊的颈椎病患者20岁至35岁的大学生和白领就占了“半壁江山”。而几乎所有的年轻病人都会对他说,他们喜欢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和iPad。
【观点】
“低头族”产生的原因源于他们对自媒体的依赖症。她认为,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已被工具所控制,出现心理疾病,患上手机依赖症,这都是过度使用自媒体造成的结果。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丛春华教授)
不夸张地说,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面前不自觉地低头,已经成了一种“现代病”,代表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患有这种“现代病”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既然是病,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真到了该呼吁人们看路看天看风景,不要甘做“低头族”的时候了。
(媒体人苑广阔)
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人交流,也可通过培养其他兴趣、转移注意力等,来减少“低头”的时间。其实,现实世界也很美好,很温暖,很精彩,只要你肯关掉手机,抬起头,就能感受到。
(时评人:曹改青)
【问题】
5.什么是“低头族”?请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3分)
6.根据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件】中的'白领宋欣可以说是一名典型的“低头族”。
B.材料中的两位母亲都意识到了“低头族”的危害。
C.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庞大,且整体偏年轻化。
D.媒体人苑广阔和时评人曹改青对于“低头族”的态度基本相同。
7.为了引起同学们对“低头族”的重视,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向同学列举拒做“低头族”的理由。(至少三点)(3分)
8.丛春华认为“媒体具有工具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已被工具所控制”,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5.(3分)低头族指的是在各种场合,只要有空闲,都会习惯性低头看手机、玩手机的一类人。
(评分标准:回答出“各种场合”、“低头”、“玩手机”等关键词(2分),表达清楚,语句通顺,符合下定义的语言表述形式。(1分)
6.(3分)B
7.(3分)①容易淡漠亲情友情,忽略身边的温暖。②容易产生依赖,形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工作、学习。③会面临许多潜在的风险。④影响身体健康。(评分标准:答出1点得一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8.(4分)示例1:我们应该合理地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利用它们提高学习效率,丰富文化生活。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它们。像上文中“低头族”们可以忽略亲情、友情,却离不开手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从而让手机主宰了我们的生活。
示例2: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体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用手机发微信,刷微博,看新闻是科技为这个时代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但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不要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身体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人应该是利用手机而不是受手机的控制。
(评分标准:有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所用”和“所控制”两个角度来讲(2分),充分表达理由,语句通顺(2分)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常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是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用文中的原句回答)(3分)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3分)
★ 太阳花阅读题答案
★ 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