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的书》 阅读题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y568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可以吃的书》 阅读题及答案(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y56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可以吃的书》 阅读题及答案

篇1:《可以吃的书》 阅读题及答案

《可以吃的书》 阅读题及答案

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除了能读,而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问他想吃什么,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这简直是个奇迹。原来,是书包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只能用书包里的书来充饥;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止渴。就这样,他度过了艰难的10天。

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吸收,除非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吃。而现在,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或者磨碎的蔬菜、肉末,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一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用食用色素印上字,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在日本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是真正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不仅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看完后吃掉,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要卫生呀!看书前一定要洗手,这样才不至于把病菌一同吃进肚子里去!

1、可以吃的书有哪些特点?(2分)

2、可以吃的书与一般的书有什么不同?(2分)

3、第二段写唐山大地震时书包救了男孩的故事有哪些作用?(2分)

4、加点的字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5、根据课文和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谈谈可以吃的书中的吃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

1、得了知识,也得了营养,而且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方便易用。(2分)

2、淀粉和糖等营养素为原料制成的纸形食品(2分)

3、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介绍了可以吃的书的成因,引出可以吃的书这一说明对象。(2分)

4、是概数,而非确数,说话留有余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5、吃东西,从书中获取知识。(2分)

篇2:《可以吃的书》的阅读答案

《可以吃的书》的阅读答案

人类依靠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种书,树叶书、发光书、颜色书……这些书除了能读,而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在197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中,曾在一座倒塌的楼中救出一个被埋10天的小男孩。他被救出来时,精神尚好,问他想吃什么,他说不饿。长达10天的时间里,没有饭吃竟然没被饿死,这简直是个奇迹。原来,是书包救了他的命。当他被压在里面时,没有吃的,只能用书包里的书来充饥;没有喝的,只能用自己的尿止渴。就这样,他度过了艰难的10天。

书是用纸印成的,纸里只含有纤维素和少量淀粉,人体很难吸收,除非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吃。而现在,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生产出了“可以吃的书”。这种“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区别呢?

原来,这种“可以吃的书”是一种纸形食品。原料用的是淀粉和糖等,淀粉经过糊化后再加入一些调味物质,或者磨碎的蔬菜、肉末,把它们加工成薄纸一样的一片一片,切成像书一样大小,用食用色素印上字,装订后即可成为可以吃的书。

这种纸形食品目前已在日本上市。它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撕开即可食用。小朋友可以边吃边学习,是真正把书吃到肚子里去了。科学家们还根据原料的品种不同,把书做成许多种味道,如牛肉味、三鲜味、鸡肉味,以及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咖啡味等等,朋友们可以在选择“书”时以味相投。

这种书将营养浓缩在书中,因此营养非常丰富。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在看完书后,再将它吃掉,不仅得到了知识,也得到了营养。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们,你喜欢这种“书”吗?在你出去游玩时,带上几本这样的“书”,看完后吃掉,这不仅不用带零食,还特别轻便。但要注意要卫生呀!“看书”前一定要洗手,这样才不至于把病菌一同吃进肚子里去!

8、可以吃的书有哪些特点?(2分)

9、可以吃的书与一般的书有什么不同?(2分)

10、第二段写唐山大地震时书包救了男孩的故事有哪些作用?(2分)

11、加点的字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一页长21厘米,宽20厘米的蔬菜纸,含有的营养相当于250克新鲜蔬菜的营养。

12、根据课文和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谈谈“可以吃的书”中的“吃”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

8、得了知识,也得了营养,而且外形美观,颜色鲜艳,方便易用。(2分)

9、淀粉和糖等营养素为原料制成的纸形食品(2分)

10、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介绍了可以吃的书的成因,引出可以吃的书这一说明对象。(2分)

11、是概数,而非确数,说话留有余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2、吃东西,从书中获取知识。(2分)

篇3:书笼阅读题答案

1、认真阅读标题,你从标题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答:“书笼”为全文线索展开情节,结构严整,悬念性强.

2.故事情节起因→出版返书,“我”用书笼装书去卖经过→(长头发和“我”搭讪,看中“我”装书的书笼)→(没有人来光顾,正准备回程)→( 我“把书半价卖给长头发,并将书笼送给他. )结果→书抵三轮车夫的脚力钱,书笼卖到古轩堂.

3.一个词概括人物心情一位留着披肩长发的汉子,径直走到我面前,眼睛发亮(惊喜)

(我)心想,等半天,终于等来一个懂行的了(兴奋)

4.分析文画线句子的作用.这是对书笼的具体描写,体现了书笼做工的精致和历史的久远,是一老古董,为下文客人买书笼作铺垫.

(5.“我”的书为什么卖不出去?简要分析

答:现代人重视金钱,文化和文化人遭到轻视的社会现实.

6.结合全文内容,补写出文章结尾当“我”听了三轮车夫的话后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答:我顿时感到头晕,脚一软,瘫坐在地上.车夫被我的举动吓了一跳.”老哥,你没事吧?"我无力地摆摆手.我的这些书竟然还比不上那个破书笼,这是什么世道啊!我重重地叹了口气.例2:我眼睛瞪大,半响说不出一个字来.脸红得发烫,只觉得被人重重地羞辱了一番.我的呕心沥血之作竟不及一个书笼值钱,知识文化竟贬值到如此地步!我怔怔地望着载有一车书的三轮车从我的.视线中慢慢消失,一动也不动.

篇4:书笼阅读题答案

1.我写书领不到稿费,把书装书笼里上街去卖——长头发看上我的破书笼——我把书卖给长头发并把书笼送给他——长头发收下书笼,却把书送给车夫抵脚力钱

2.主旨:揭示了现在的人都重视金钱,懂文学的人少,文人地位低的社会现象

3.动作描写 表达他直接走向我,为下文埋下伏笔

4.第九段划线中一句话是指“老哥,你这书笼卖不卖?”这句话让我喘不过气来的原因是:我本以为他是懂文学的,却不想他是看上了我的破书笼,我觉得奚落

5.心理描写:我的心想被锤子重重一击,痛得厉害,本以为是遇到了真正懂文学的人,把书半价卖给他,还把书笼送给他,他却把书送给车夫抵脚力钱,还让他卖废品,原来我的书在他眼里就是废品,他只是想要我的书笼,我的文学作品竟然连一个破书笼都不如吗?现在懂文学的人又有几个呢?

篇5:摸书阅读题答案

1.为什么说“摸书是一个美妙的习惯”?

2.文章末段“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的”一句中的“境界”该是怎样的?

3.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也畅谈了对读书的理解,你认为与本文有哪些相通的地方?

4.结合自己读书的经历,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篇6:《权书》阅读题及答案

《权书》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强弱论

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利,固也。处之而已矣。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孙膑有言曰:“以君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此兵说也,非马说也。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既不能再胜矣乎?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彼其上之不得其中、下之援也,乃能独完耶?故曰:“兵之有上、中、下也,是兵之有三权也。”三权也者,以一致三者也。

管仲曰:“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鸣呼!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汉高帝之忧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者,盖无几也。韩信取魏、取代、取赵、取齐,然后高帝起而取项籍。夫不汲汲于其忧之所在,而仿徨乎其不足恤之地,彼盖所以孤项氏也。秦之忧在六国,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非其忧在蜀也。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其亡宜也。取天下,取一国,取一阵,皆如是也。

春秋时,楚伐随,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盖一阵之间,必有牝牡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唐太宗曰:“吾自兴兵,习观行阵形势,每战视敌强其左,吾亦强吾左;弱其右,吾亦弱吾右。使弱常遇强,强常遇弱。敌犯吾弱,追奔不过数十百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以是必胜。”后之庸将,既不能处其强弱以败,而又曰:“吾兵有老弱杂其间,非举军精锐,以故不能胜。”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故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选自苏洵《权书》,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兵之有三权也权:权力

B.吾既不能再胜矣乎再:两次

C.而彷徨乎其不足恤之地恤:忧虑

D.习观行阵形势习:经常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器械之不能皆利句谈之不知

B.取君上驷与彼中驷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C.非其忧在蜀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将者善于“处其强弱”的一项是

①士之不能皆说,马之不能皆良②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

③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④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

⑤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⑥吾击敌弱,常突出自背反攻之

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总是牺牲不值得爱惜的老弱的士兵,来保全十分爱惜的精锐部队。

B.孙膑用放弃一次胜利的手段,来取得三次交锋总的胜利,这可用于赛马,而不适用于指挥作战。

C.管仲主张选择敌人薄弱的地方来攻击是正确的,而诸葛亮总是同强大的魏国相较量就必然失败。

D.大凡军阵之中都会有强弱不同的雄雌左右两冀,应当用我军的强大主力去败击敌人薄弱的一翼。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高帝之忧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者,盖无几也

(2)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

试题答案:

三、

9.A(权:变通)

10.D(以:介词,用。A、助词,主谓之间;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介词,和,同;结交。C、他的;自己)

11.B(①是客观情况,③④都属于不关于“处其强弱”的表现)

12.B(这并不只是在讲赛马,实质上讲的是用兵作战。)

13.(1)汉高祖的忧虑主要在项籍,虽然这样,他率领军队直接同项籍作战,却没有几回。(每小句1分,句意1分)

(2)没有老弱的士兵,就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消耗敌人的强兵,从而保全我军的精锐,我军就要失败了。(每小句1分,句意1分)

篇7:汉语可以治病阅读题及答案

②两年前美国费城的心理学家公布了以利用学汉语的方法治病的试验,引起了医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乃至信息科学界的广泛□注。

③美国费城有一少年,聪明好学,深得老师的喜爱。但一天不幸的情发生了:他父亲叫他看报上的天气预报,他一看,报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他痛苦地告诉父亲,说看不懂。已读小学五年级的他怎么连天气预报也看不懂呢他父亲不相信,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经过测试口实这是真的,并说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④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例如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这种患者常常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复杂一些的内容他们就说不出来,严重的甚至完全不能使用语言。“失读症”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怎么会患上这种病呢追查的结果,说明是脑外伤造成的。

⑤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按这个观点推论,不管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只要在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失读症),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⑥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确实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使用汉字。循着这条线索,科学家进一步实验、探索,发现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字音和字意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意,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同字意),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日本患失读症者少的原因。

⑦更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及某些智商作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

⑧开始他们很惊愕,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他们研究了各种可能的原因,之后才比较清楚地看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汉字,因此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从小就得到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⑨根据汉字跟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假设,能否用学汉语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呢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字、汉语,接着试验正式开始了:在一张纸上,英语句子和同意思的汉语句子分行列写,让他看着汉字读英语句子。不久,这位美国少年便把英语句子念出来了。试验初步成功了。要知道他原来单看英语是念不出来的.,所以这个实验结果是□切的。

⑩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到“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以后的试验表明,经常这样做,不断“唤醒”,患最终能恢复英语阅读能力。这些实验先后在法国等国家进行,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11)汉语、汉字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的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U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汉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了,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陛却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1.在文中的□中填上恰当的字。这些字依次是:□□□□(2分)

2.请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3分)

□□□□□□□□□ (不超过9个字)

3.“失语症”产生的原因是:

。(3分)

4.第⑧段中说“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句中的“事实”指的是 其原因是 。(3分)

5.文中对用汉语如何治好美国一少年“失读症”做了详细说明,其过程可以表示为:(3分)

6.你简要地谈一谈读了本文后所发生的有关汉语的一些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关 证 确 深

2.汉语可以纠正失语证

3.人的大脑皮层只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钟书一旦脑外伤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会出现障碍,造成失语症

4.中国的儿童智商要高得多 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汉字。他们的大脑左右半球从小得到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5.略

6.答案开放

篇8:人类可以冬眠吗阅读题答案

10.在冬眠时,动物呈现出怎样的生理特征?(2分)

11.让人类“冬眠”计划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目前,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技术手段取得怎样的进展?(6分)

表现:

进展:

12.人类探索冬眠技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1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苏醒”和“复原”能否对换,为什么?(3分)

篇9:人类可以冬眠吗阅读题答案

10.体温降到极低,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大大减少。(2分)

11.表现:(1)在冬天,人们会穿上厚衣服照常活动,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慢慢“退化”了。

(2)体温降到一定程度,人体内的细胞会被破坏、血液和其它液体会凝固,甚至导致人死亡。(4分)

进展:能使用一定的药物使体型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2分)

12.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以使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飞往更遥远的星球。(2分)

13.不能。“苏醒”指昏迷后醒过来,“复原”指病后恢复健康,这里词语顺序的使用符合病人康复的一般过程。(3分)

篇10:人类可以冬眠吗阅读题答案

人类可以冬眠吗

佚 名

①据科学调查,实际上,所有的动物在冬天都会由于低温的影响,变得不爱动弹。因为这时的食物非常缺乏,而身体又需要保存热量。

②在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会降到极低,它的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也会大大减少。不过,大部分动物都不会一直这样沉睡下去。它们会偶尔起来上个厕所、吃一些食物,或者伸展一下身体,来保证肌肉不会萎缩。

③有记录表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类也能够进入冬眠一样的状态。2006年10月,一位日本人在攀爬雪山时失踪,24天后才被救援人员发现。他被发现的时候,医生确定他身体的新陈代谢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但他确实只是“睡着了”,经过治疗,成功地复苏过来。

④还有一名掉入冰水中的挪威滑雪者,当时他已没有了心跳和呼吸,体温下降到了13.8℃,但经过抢救,他仍然成功苏醒和复原。可见,人类自身还是具备冬眠的“潜力”的。

⑤人们还发现,当受伤的人进入冬眠状态后,就像被麻醉了一样。不但感觉不到疼痛,而且还可以减少出血,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医生们已经可以用各种急救设备来降低病人的体温,以便外科医生能更顺利地为他们进行手术。

⑥但是,让人类“冬眠”的计划还很复杂。

⑦首先,咱们人不像动物,天冷了,咱们只要穿上厚衣服就可以照常活动了,就不需要窝在被窝里睡大觉了。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也就慢慢“退化”了。其次,单纯地用低温来让人冬眠其实是不行的。因为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内的细胞就会被破坏,体内的血液和其他液体也会开始凝固,这一“睡”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⑧所以,现在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的手段,实际跟麻醉差不多,需要使用一定的药物,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办法只能使体型较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对体型较大的动物来说,药量小了不起作用,药量大的话又极容易引发危险。

⑨至今科学家们还未能成功地在猪、羊等动物身上实现“人工冬眠”。现在人类对冬眠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为了飞往更遥远的星球,宇航员需要暂时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以便在沉睡中度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时间。否则,到达那些陌生星球的,只能是机器人了。因此,人类仍然在继续努力探索冬眠的秘密,争取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4年4月,有改动。)

1在冬眠时,动物呈现出怎样的生理特征?(2分)

2让人类“冬眠”计划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目前,用来使人进入冬眠状态技术手段取得怎样的进展?(6分)

表现: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探索冬眠技术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4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苏醒”和“复原”能否对换,为什么?(3分)

答案:

1体温降到极低,新陈代谢、氧气需求和呼吸大大减少。(2分)

2表现:(1)在冬天,人们会穿上厚衣服照常活动,久而久之,人类的冬眠“潜能”慢慢“退化”了。(2)体温降到一定程度,人体内的细胞会被破坏、血液和其它液体会凝固,甚至导致人死亡。(4分)进展:能使用一定的药物使体型小一些的动物进入冬眠。(2分)

3目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太空旅行方面,以使宇航员能在冬眠状态下飞往更遥远的星球。(2分)

4不能。“苏醒”指昏迷后醒过来,“复原”指病后恢复健康,这里词语顺序的使用符合病人康复的一般过程。(3分)

阅读题及答案

《新塘书李抱真传》阅读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训练题及答案

人类可以冬眠吗阅读题答案

《吃芒果》阅读理解及答案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阅读题及答案

智力脑筋急转弯题及答案

近乡情更怯阅读题及答案

西游记阅读题及答案

《可以吃的书》 阅读题及答案(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可以吃的书》 阅读题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