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美妙的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共含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美妙的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篇1:《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

试题内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 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我国

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选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 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①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 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 ,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注】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阅读材料一,简要说说人们读书的目的一般有哪些,并给“阅读”下一个定义。(6分)

(2)阅读材料二、三、四,谈谈影响我国国民阅读习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3)阅读材料三,你得出了哪些调查结论?请简要回答。(5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就全民阅读提些建议。(8分)

试题答案: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1)①目的:一是为了实用,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3分)②定义: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3分)

(2)①父母自身对阅读的关注与重视程度;②阅读的取向(目的性),是偏重于实用性、消遣性还是追求精神享受、提高文化素养;③阅读方式,如喜欢看纸质文本还是看电视等声像作品;④公共图书馆的数量及藏书的品种及数量。(每点2分,写对3点即可得满分)

(3)①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成就。(2分)②阅读决定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与发展。(2分)③阅读内容影响一个民族的人才发展趋向。(1分)

篇2:快乐取决于心态阅读题答案

①那天在书店看到一本米勒博士和米尔博士著作《快乐是一种选择》的书,翻来看了很久,书中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快乐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种淡看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

②在这个细观瞬息万变、诱惑四伏的当下社会,为人处世正需要我们保持这种平淡沉稳的心态。斯宾诺莎曾说:“快乐是一个人从较小圆满到较大圆满的过渡;痛苦是一个人从较大圆满到较小圆满的过渡。如果我们选择紧紧抓住痛苦不放,那么快乐就永远不会到来。”

③其实我们都知道,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里于外表现出的一种正常回应;是没有钱财多或少的定位;没有房屋面积大或小的标准;没有职位高或低的标尺衡量;没有春夏秋冬的暖凉之分;没有男女老幼之别,更没有雅俗傲庸之辨。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无论富与贫、官与民,都各有其乐。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这些都是为心性满足而快乐。

④快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洒脱自如,有的人过于拘谨就无法洒脱,有的人过于张扬自我不懂洒脱。其实,洒脱应该是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不高傲、逆境不萎靡豁达的精神境界。形象地说,洒脱就是一桌风味各色的佳肴,酸甜苦辣涩俱全。如果我们不会品味与享受,就体会不出佳肴的独特风味所包含的幸福快乐,更体会不出人生多姿多彩的美好况味。

⑤古今名人中,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唐朝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因小人进谗而“赐金放还”。一友人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痛惜,于是不惜金钱设宴为他饯行。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诗人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诗句。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洒脱傲气,使《将进酒》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⑥诗人刘禹锡,因革新遭贬谪,但却不为那些压力所阻,仍然以顽强精神与政敌相抗争,写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他以潇洒豪放的人生态度,超过“巴山蜀水凄凉地”,坚守“二十三年弃置身”的人格,最终迎来仕途上崭新的 篇章。

⑦伟人有伟人的洒脱豪迈,百姓也有百姓的快乐。洒脱与快乐对于我这平常小人物来说亦是如此光鲜与壮美。面对繁杂而平淡的生活,以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洒脱飘逸去面对去感悟,不失为一种超然的快意。忙碌时,用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为事业迎来送往是快乐,用一双勤劳的手为家人洗手做羹也是快乐;闲暇时,捧一杯香茗,慢慢地品尝那淡淡的清香;捧一本书,慢慢吸取它的滋养;听一首乐,用情享受心灵天堂更是快乐!

⑧其实,快乐很实际,洒脱也很简单,它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选择、去感受,就会时时体味到那份快乐的滋味。毕竟,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篇3:快乐取决于心态阅读题答案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

小题2:请根据本文的内容加以概括:人如何才能获得快乐?(4分)

————————————————————————————————————————

小题3:文章第5段说“古今中外.能真洒脱者大有人在”,可作者在行文时只举了古人事例,谓你为他再补写一个当今时代名人的事例,使论证更有力.(4分)

————————————————————————————————————————

小题4:联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

篇4:快乐取决于心态阅读题答案

小题1:(4分)人想要获得快乐,就应该抱有淡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谢的超脱心态。(快乐取决于心态)

小题2:(4分)要保持平淡沉稳的心态;采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题3:(4分)事例:__一生只为理想信念而活。(意思对即可)

小题4:(5分)这句话主要包括两层含义:认得幸福与快乐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快乐与幸福;幸福与快乐其实部源自人的心态。

篇5: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读书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 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阅读题目: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答:

20.关于怎样读书,作者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4分)

答:

21.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3分)

答:

22.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3分)

答:

篇6:读书阅读题及答案

19.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20.⑴读的内容(读什么)(1分)⑵读的方法(怎么读)(1分)⑶读书心得(1分)⑷对书的态度(1分)

21.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不愿批评(1分);没工夫去细细分析,不能批评(1分)由于个人喜好,批评高明不了,不便批评(1分)

22.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1分)。不必全跟着“我”学(1分)。照应开头(1分),再一次强调“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篇7:祖国颂阅读题答案阅读原文

我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

祖国的山川大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都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我们游头顶(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黄土高原,有( )的西双版纳,有( )的华北平原,有( )的黄河,有( )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祖国的大地山河哟!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苦心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

我爱我们的祖国的土地!狂风曾经扫荡过它,冰雹曾经打击过它,霜雪曾经封锁过它,大火曾经烧灼过它,大雨曾经冲刷过它,异族奴隶主铁骑曾经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火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万卉(huì)争荣,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àng)然的生意。

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长袍,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的田园,长满了葱绿的禾苗,沼泽变成明镜般的湖泊……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种植庄稼,挑来河水,把我哺育成长。

我怀念我的乳母。她用她的乳汁哺养我,他用宽厚的手掌抚摩我的头。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受到她怀里的体温。

我爱祖国的语言。它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一起跳跃。

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和画廊,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树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

我曾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怀念。这怀念既痛苦又幸福。痛苦,是因为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因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值得我怀念。

《祖国颂》阅读题目

1、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填入第3自然段的括号中。(每个词语只能用一次)(3分)

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千年积雪 莽苍 一望无际 草树蒙密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哪一个地方不经过劳动者苦心经营!( )

(2) ……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然的生意……( )

3、读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1分)

(1)文章是从( )、( )、( )、( )等4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4分)

(2)尽管祖国受到自然灾害和异族奴隶主与帝国主义的侵略等磨难,她还是默默地存在着。这“默默地存在着”说明了( )。(3分)

篇8:《咏雪》阅读题答案及原文

《咏雪》阅读题答案及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较。”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因素。

2.解释加粗的词。

(1)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3.“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

2.(1)家庭聚会

(2)讲解诗文

(3)不久,一会儿

(4)差不多可以相比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4.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

5.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与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的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意象。(言之成理即可)

二:

1.你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差可拟”那个比喻好?为什么?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这一意象与“雪”形似且神似,写出了雪花飘扬的情态。

2.《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用意是:

暗示作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附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集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论:讨论)

儿女:指侄子辈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速,大。

欣然:高兴的样子(欣:高兴;然:......的样子)

胡儿:即谢郎,字长度,谢安哥哥【谢无奕】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期:约定。

乃:才。

篇9:谈读书 阅读原文和答案

谈读书 阅读原文和答案

内容简介:《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奇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所写的一本著作。另外朱光潜也写过同名的作品。

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沧海一粟。我们没有义务用宝贵而有限的生命去陪伴那些平庸、通俗的文字。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比如在文学领域,当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他就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②读书要忌杂。即使是一流的好书,也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③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④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⑤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⑥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⑦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⑧(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1、文中是怎样论证“读书要忌杂”的?

2、分析下列句中括号内词语的比喻义,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3、赏析文中带括号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文中是这样论证“读书要忌杂”的:“即使是一流的好书,也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2、句中的“同构关系”的比喻义指“你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与一些书“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并且在某一段彼此之间契合度最高的波段“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其表达效果:形象生动的将每个人能够找到与自己相适合的书,并阅读将其中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比喻成”星座“(即“同构关系”),让读者能够比较容易理解。

3、将我们”读一本好的书“比作”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将”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比作”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让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读一本书,读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书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或精神或一种信仰;后又连用”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这两个问句,不仅仅是作者的自问,同时也是问读者,我们读书究竟是否可以把它拆开来读,分开来读?答案明显呼之欲出——”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所以,读书要记得一定要统领全篇,领会其真正的“神韵”。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读书与思考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题及答案

题君山原文及分析

读书是风雅乐事阅读题及答案

费孝通《乡土本色》的原文阅读题及答案

《明史忠烈三》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老马识途》阅读原文及答案

《背影》阅读原文及答案

为学原文及翻译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阅读题原文及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