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数学(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专职夜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答案
一、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 )×( ),正方形的面积=( )×( )。
2.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周长是( )。
3.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 )分米。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分米,宽是( )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二、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三、判断
1.一个角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
3.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
四、选择题
1.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
A.相等B.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
2.20平方米是( )计算的结果。
A.长度B.面积C.重量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
A.16米B.8米 C.16平方米
4.铁丝的长度是( )
A.1千克B.1米 C.1平方米
五、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正方形的水稻田,边长是30米,它的边长都增加200分米,现在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5.一块正方形的菜园,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长,宽,边长,边长
2.15,16
3.2,8
4.5,26
5.5,20
二、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周长:2×4=8 面积:2×2=4
2.周长:(4+2)×2=12 面积:4×2=8
三、判断
1.× 2.× 3.√ 4.×
四、选择题
1.C 2.B 3.A,C 4.B
五、应用题
1.周长:(15+4)×2=38(厘米)面积:15×4=60(平方厘米)
2.200分米=20米 (30+20)×(30+20)=2500(平方米)
3.3×3=9(平方厘米) 9×4=36(平方厘米)
因为6×6=36 所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6×4=24(厘米)
4.120÷2-36=24(分米) 24×36=864(平方分米)
5.24÷3=8(米) 8×8=64(平方米)
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数学
一个数加上8,乘以8,减去8,除以8,结果还是8。问这个数是多少?
答:这个数是1。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少4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多10米,还剩6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200米
请用列表法解答19--22
某月底,甲、乙、丙三人领取了数额不同的奖金之后,甲把自己的一部分奖金分给乙、丙二人,使他们的奖金额各增加一倍;然后乙又拿出一部分奖金分给甲、丙二人,使他们的奖金额各增加一倍;接着,丙再拿出一部分奖金分给甲、乙二人,使他们的奖金额各增加一倍。这时,三人的奖金额都是24元。问甲、乙、丙三人原来各领奖金多少元?
答 甲原来领奖金39元,乙原来领奖金21元,丙原来领奖金12元。
用列表法,见下表。
甲、乙、丙三个同学买了不同数量的钮扣共24个。第一次从甲的钮扣中拿出与乙相同数量的钮扣并入乙;第二次再从乙的钮扣中拿出与丙相同数量的钮扣并入丙;第三次又从丙的钮扣中拿出与甲相同数量的钮扣并入甲。经过这样的变动后,三人的钮扣数正好相等。已知丙同学原来买钮扣花了0.3元,问甲、乙两个同学原来买钮扣各花了多少钱?
答:甲原来买钮扣花了0.55元(55分),乙原来买钮扣花了0.35元(35分)。
先求变动后最后每人钮扣数。24÷3=8(个)。然后再用倒推法并结合列表法进行分析,见下表。
0.3元=30分,30÷6=5(分)
乙原来买钮扣花钱数:5×7=35(分)(即0.35元)
甲原来买钮扣花钱数:5×11=55(分)(即0.55元)
桌子上放着三堆火柴,小聪按以下的两条原则挪动:①从第一堆拿几根放到第二堆;从第二堆拿几根放到第三堆;从第三堆拿几根放到第一堆。②拿过去的火柴根数,必须比要添上的那一堆原有的火柴根数多4根。经过这样的挪动后,每堆火柴恰好都是12根。问原来每堆火柴有多少根?
答:原来第一堆有火柴18根,原来第二堆有火柴10根,原来第三堆有火柴8根。
采用倒推法,从最后每堆都是12根出发逆推。依据题意可知第一堆最后的12根是在前次所有根数上再增加同样的根数再加4所得,所以,前次的根数是(12-4)÷2=4(根)。前次第三堆应加上第一堆还回的,应是12+4+4=20(根)。以下可按此类推,用列表法表示(如下表)。
有铅笔若干支,分给甲、乙、丙三个学生。最初甲得的最多,乙得的较少,丙得的最少,因此重新分配。第一次把甲的部分铅笔给乙、丙,各比乙、丙所有数多2支;第二次把乙的部分铅笔给甲、丙,各比甲、丙所有数多2支;第三次把丙的部分铅笔给甲、乙,各比甲、乙所有数多2支。这时,三个学生各得22支。问最初每人分得铅笔多少支?
答:甲原有铅笔37支,乙原有铅笔19支,丙原有铅笔10支。用倒推法列表如下:
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花坛,边长20米。每个顶点都要栽一棵月季花,每相隔2米再栽一棵月季花,花坛一周能栽多少棵月季花?
答:30棵。20×3÷2=30(棵)
有一个正方形水池,外沿边长40米。沿着外沿围一圈铁栏杆,每个角上都要埋一根竖铁管,每相隔2米再埋一根竖铁管,可埋竖铁管多少根?(请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答: 4.80根。
解法1:40×4÷2=160÷2=80(根)
解法2:(40÷2+1)×2+(40÷2-1)×2
=21×2+19×2=42+38=80(根)
解法3:(40×2÷2+1)+(40×2÷2-1)
=41+39=80(根)
马路的每边相隔7米有一棵国槐,小军乘无轨电车3分看到马路的一边有国槐151棵,无轨电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千米=1000米)
答:21千米。
先求出无轨电车3分行驶的路程,再求每分行驶的路程,最后求每小时行的路程。
7×(151-1)÷3×60÷1000
=7×150÷3×60÷1000
=21(千米)
或
7×(151-1)×(60÷3)÷1000
=7×150×20÷1000
=21(千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P1:一、填空:2、(1)毫米 (2)厘米 (3)分米 (4)米
3、2厘米2毫米 5厘米8毫米
二、判断:
(1)× (2)∨ (3)×
P2:三、(1)吨 (2) 千克 (3)千米 (4)千克
四、解决问题:
1、15000元 2、280千米 3、略
P3:二、1、B 2、A 3、C
三、1、米,合2千米。 2、400千克。
P4:五、(1)255个 (2)略
P5::(略)
P6:一、(1)106 (2)754 (3) 429 (4)374 (5)900
二、1、× 2、× 3、× 4、×
三、(略)
四、(略)
P7:一、1、77 2、586 3、
二、1、2500米 2、435元 3、(略) 4、(略)
P8:一、1、C 2、A
二、2、105只 320只
P9:一、1、四条 四边形 2、四边形 4 4 3、20分米 2米 4、16厘米
5、(略)答案不。
二、1、A 2、A 3、A
三、(1) 10米 (2)8米
P10:一、略
二、1、B 2、B 3、C
三、16厘米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一个四位数,它的位上是6,其余各位上都是3,这个数是( )。
人民书局
营业时间
8:00 -- 17:00
2. □□÷□=10……7,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 )。
3.如图1,人民书局一天的营业时间是( )小时。
4.在○里填上“﹥”、“﹤”或“﹦”。
3千克○3000克 5700克○6千克
6990○9690 8040○908
5.北京奥运会,中国夺得了51枚金牌,比美国多15枚,美国得到( )枚金牌。
6.有25吨水泥要运走。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最多要运( )次;如果改用载重4吨的汽车运,至少要运( )次。
7.一条市区公路每天上午7时到晚上8时30分禁止卡车和拖拉机通行。
(1)用24时记时法把下面图2禁止通行标志牌上的时间补充完整。
(2)卡车和拖拉机全天允许通行的时间是( )小时( )分。
8.的四位数是( ),比的三位数多(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读数时,末尾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一定是一位数。………………… …( )
3.一袋盐重500克,4袋盐重2千克。 ……………………………( )
4.一个数减去30,结果小于80,这个数是110。…………… (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63÷8的余数是( )。
A、7 B、8 C、9
2. 3050中的“5”表示( )。
A、5个千 B、5个百 C、5个十
3. 李老师的体重大约是( )。
A、60克 B、60千克 C、600千克
4. 下午2时30分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 )。
A、2时30分 B、14时30分 C、21时30分
5. 下面算式中,得数的十位是7的算式是( )。
A、87-24 B、36+25 C、28+43
6. □6÷6的商不可能是( )。
A、10 B、11 C、16
7. 用2个0、1个5和1个3一共可以组成( )不同的四位数。
A、4个 B、6个 C、8个
8. 209月30日下午1︰00,张叔叔买到一张年10月1日12︰30起飞的飞机票,他再过( )就坐上飞机出发了。
A、11小时30分 B、13小时30分 C、23小时30分
四、计算题
1. 直接写出得数。(12分)
80÷4= 53+25= 69÷3= 78-46=
34+56= 61-34= 1300-500= 85÷5=
80-67= 400+900= 28+56= 5200-200=
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加☆的要验算。(13分)
84÷6= 59÷4= 632-85= ☆90÷7=
四、看图填空(每空1分,共3分)
60克 160克
(1)1号杯中装了( )克黄豆。
(2)估计2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3)估计3号杯中的黄豆大约有( )克。
五、解答题(第7题4分,其余每题5分,共34分)
1.组装一辆三轮电动车需要3个轮子,50个轮子够装17辆这样的三轮电动车吗?
2. 上衣84元,裤子比上衣少19元,买一套衣服多少元?
3. 妈妈用20元钱买了4千克鸡蛋,找回8元。每千克鸡蛋多少元?
4.
大象能比骆驼多活多少年?
5.红星小学三(1)班有男生24人,女生18人。在秋游活动中,李老师按照每6人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多少组?
6.小强生日那天,妈妈给了她100元买玩具,小强能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钱?(请用算式解答说明)
7.下面是李阿姨购买的从合肥到西安的火车票。
李阿姨从家到火车站乘车最少要20分钟,她最晚要在当天下午_____时 _____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只要填上时刻)
参 考 答 案 和 评 分 标 准
一、选择题
1.A 2.C 3.B 4.B 5.C 6.A 7.B 8.C
每小题2分,共16分。
二、判断题
9.× 10.√ 11. √ 12. ×
每小题2分,共8分。
三、填空题
13. 6333, 14. 87,15. 9,16. ﹦,﹤,﹤,﹥ 17. 38, 18. 5,7
19. 7:00,20:30; 10,30; 20. 2050,4030,3031,2140,3130……(答案不)
每空1分,共13分。
三、计算题
21. 答案略;
每题1分,共12分。
22. 答案略;
第1-3题每题3分,第4题4分,共12分;其中第4题验算1分。竖式2分,横式得数1分;竖式不规范扣1分/题。
四、看图填空
23.(1)100 (2)180—200中的数值均可;(3)30—50中的数值均可;
每空1分,共3分。
五、解答题
24.不够 25.(1)甲图书馆,乙图书馆 (2)4000册,3000册 26. 3元
27. 52年 28. 7组 29.若买玩具飞机和玩具猴,剩5元;若买玩具汽车和玩具猴,剩15元; 30. 6,55
第25题4分,其余每题5分,共34分;列式正确而计算错误给一半分,第25题、30题可以不列算式,直接答或填;第29题只写对一种情况给一半分;单位名称错误或不规范扣1分/题、答句漏写扣1分/题。
小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小王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小李出发后2小时,小王在小李的出发地点前面6千米处出发,小李几小时可以追上小王?
答: 10时。 (13×2-6)÷(15-13)=20÷2=10(时)
一架敌机侵犯我国领空,我机立即起飞迎击。在两机相距25千米时,敌机调转机头,以每分16千米的速度逃跑,我机以每分24千米的速度追击。当我机追至离敌机1千米时,与敌机展开了空战,经1分时间将敌机击落,敌机从逃跑到被我机击落这段时间共有多少分?
答: 4分。 (25-1)÷(24-16)+1=24÷8+1=4(分)
在下列各题的计算中运用简便方法:
①24÷3×4×(73+52)×(42-17)
③ 25+(73-48)+200÷8×8
答:①原式=8×4×125×25
=(8×125)×(4×25)=100000
②原式=25+25+25×98=25×(1+1+98)
=25×100=2500
速算下列各题:
① 97×96
② ②95×93
③ ③98×97
答: ①9312
∵97-(100-96)=93, 或96-(100-97)=93
(100-97)×(100-96) (100-97)×(100-96)
=3×4=12, =3×4=12,
∴97×96=9312; ∴97×96=9312。
②8835
∵95-(100-93)=88, 或93-(100-95)=88,
(100-95)×(100-93) (100-95)×(100-93)
=5×7=35, =5×7=35,
∴95×93=8835; ∴95×93=8835。
③9506
∵98-(100-97)=95, 或∵97-(100-98)=95,
(100-98)×(100-97) (100-98)×(100-97)
=2×3=6, =2×3=6,
98×97=9506; ∴98×97=9506。
妈妈从副食店买回几个鸡蛋。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天又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恰好吃完。妈妈从副食店买回多少个鸡蛋?
答:7个。
有的同学一看每次都吃“一半又半个”,认为这不符合实际,于是就不去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被“半个”这一假象所迷惑。其实,只要采用倒推法,就很容易知道第三天吃了0.5×2=1(个),于是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0.5×2+0.5)×2+0.5]×2
=(1.5×2+0.5)×2
=3.5×2=7(个)
某仓库运出四批原料,第一批运出的占全部库存的一半,第二批运出的占余下的一半,以后每一批都运出前一批剩下的一半。第四批运出后,剩下的原料全部分给甲、乙、丙三个工厂。甲厂分得24吨,乙厂分得的是甲厂的一半,丙厂分得4吨。问最初仓库里有原料多少吨?
答:最初仓库里有原料640吨。
先求第四批运出后剩下多少吨原料:
24+24÷2+4=24+12+4=40(吨)
再用倒推法求最初仓库里有原料多少吨:
40×2×2×2×2=640(吨)
有砖26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抢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答:最初弟弟准备挑16块。
先利用“和差”问题的解法求弟弟最后挑多少块:
(26-2)÷2=24÷2=12(块)
再利用倒推法求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26-[26-(12+5)]×2}×2
={26-[26-17]×2}×2
=(26-9×2)×2
=8×2=16(块)
一、填空题。
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在一个乘法算式中,积是其中一个因数的12倍,另一个因数是( )。
3.一个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小2,乘一个比的一位数大2的数,积是( )。
4.在估算31×80时,可以把31看成( ),乘80得( )。
5.某小区有12栋居民楼,每栋楼有15层,每层有12户,每栋楼有( )户。
6.计算38×12时,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得( ),这个数应该写在积的( )位上。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最小的两位数乘的一位数,积是( )。
A.90 B.19 C.909
2.50×8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2 B.3 C.4
3. 3×11的积是( )。
A.1563 B.143 C.1023
4.25×65的积的位是( )位。
A.十 B.百 C.千
5.9×54的积的后面添( )个0,等于90×54的积。
A.2 B.1C.3
三、在 里填上“>”“<”或“=”。
16×27 17×26 56×70 560×7
25×36 125×8 80×80 7×900
13×15 13×13 0÷4010 4010×0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80×50= 78÷6= 40×21=
7×90= 20×31= 600×8=
33×30= 30×60= 15×6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50×48= 67×21=
34×84= 85×20=
参考答案
一、1. 三 四 2. 12 3. 1078 4. 30 2400
5. 180 6. 300 百
二、1. A 2. B 3. C 4. C 5. B
三、< = < >>=
四、1. 4000 13 840 630 620 4800 990 1800 900
2. 2400 1407 2856 1700 验算略
P1:
一、填空:2、(1)毫米(2)厘米(3)分米(4)米
3、2厘米2毫米5厘米8毫米
二、判断:
(1)×(2)∨(3)×
P2:
三、(1)吨(2)千克(3)千米(4)千克
四、解决问题:
1、15000元2、280千米3、略
P3:
二、1、B2、A3、C
三、1、米,合2千米。2、400千克。
P4:
五、(1)255个(2)略
P5::(略)
P6:
一、(1)106(2)754(3)429(4)374(5)900
二、1、×2、×3、×4、×
三、(略)
四、(略)
P7:
一、1、772、5863、
二、1、2500米2、435元3、(略)4、(略)
P8:
一、1、C2、A
二、2、105只320只
P9:
一、1、四条四边形2、四边形443、20分米2米4、16厘米
5、(略)答案不。
二、1、A2、A3、A
三、(1)10米(2)8米
P10:
一、略
二、1、B2、B3、C
三、16厘米
P11:
一、1、C2、A
二、1、90厘米2、18米3、略4、略
P13:
一、1、C2、A3、C
二、略
三、1、32分米2、36米
P14:
一、17÷5=3……2
二、略
三、11÷5=2……112÷5=2……213÷5=2……314÷5=2……4
四、解决问题:75÷3=25(元)
P15:
一、8,9,9,6,9,8.
二、1.12,13,14。2.6张剩4张。3.5,6。4.47。
三、略
四、1.18÷4=4(个)……2(根)2.8×7+3=593.(58-34)÷6=4(朵)。
P16:
四、1、7个还剩3个。2、7车还剩1吨。3、12元。
P17:
四、1小时35分。
P19:
四、310×3×2=1860(元)五、略
P20:
三、1.B2.C
四、(47+38)×5=425(元)500-425=75(元),够了。
一、单选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把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 C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千米
2.下列图形中,( B )不是四边形。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
3. 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D )
A:56÷6=8……8 B:8-8×0=0 C:250×4=100 D:4×205=820
4.小雯每天回学校要走957米,小刚每天回学校要走1205米,小刚每天回学校比小雯多走( A )米。
A:248 B:258 C:358 D:2162
5.下面图形中,( B )是平行四边形。
A: B: C: D:
6.估计478+379的计算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它们的和比1000大一些; B:它们的和比700小一些;
C:478不到500,379不到4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90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一个纸箱可以装9瓶柚子蜜,50瓶柚子蜜至少需要( B )个纸箱。
A:5 B:6 C: 4 D:7
8.一只身长5厘米的蚱蜢一次可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那么蚱蜢一次可跳跃的距离是( A )。
A:375厘米 B:80厘米 C:70厘米 D:75厘米
9.一个生日蛋糕,小华吃了蛋糕的 ,妈妈吃了蛋糕的 ,爸爸跟妈妈吃得同样多,三人一共吃了这个生日蛋糕的`( C )。
A: B: C: D:
10.在16届广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3( D )09的成绩获得110米栏冠军,并连续三次获得亚运会此项目的金牌。
A:日 B:时 C:分 D:秒
二、填空题
1.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4分)
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4000米=( 4 )千米 7分=( 420 )秒
7吨=( 7000 )千克 50厘米=( 5 )分米
3.在□里填上“>”“<”或“=”。(2分)
3时=180分 30毫米<6厘米
4.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2分)
(1)广州地铁三号线提速后,每小时大约可行驶120( 千米 )。
(2)世界上最大动物是蓝鲸,一头成年蓝鲸的体重可达到80( 吨 )。
5.开学初,欣欣带50元来到购书中心帮同学买练习册,买1本《同步训练与过关测试》要8元,欣欣带的钱最多可以买( 6 )本,还剩( 2 )元。
6.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6厘米,25厘米和2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65 )厘米。
7.把一张长方形纸条平均分成6份,取它的3份,这3份就是这张长方形纸条的 , 里面有( 3 )个 。
8.寒假里,小红与妈妈乘飞机去上海参观世博园,因天气原因,本来是10时05分的航班需推迟到10时50分起飞,那么这班飞机延误了( 45 )分钟。
三、选择题
1.一把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 C )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D:千米
2.下列图形中,( B )不是四边形。
A:长方形 B:三角形 C: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
3. 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D )
A:56÷6=8……8 B:8-8×0=0 C:250×4=100 D:4×205=820
4.小雯每天回学校要走957米,小刚每天回学校要走1205米,小刚每天回学校比小雯多走( A )米。
A:248 B:258 C:358 D:2162
5.估计478+379的计算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它们的和比1000大一些; B:它们的和比700小一些;
C:478不到500,379不到4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90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个纸箱可以装9瓶柚子蜜,50瓶柚子蜜至少需要( B )个纸箱。
A:5 B:6 C: 4 D:7
7.一只身长5厘厘米的蚱蜢一次可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那么蚱蜢一次可跳跃的距离是( A )。
A:375厘米 B:80厘米 C:70厘米 D:75厘米
8.在16届广州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3( D )09的成绩获得110米栏冠军,并连续三次获得亚运会此项目的金牌。
A:日 B:时 C:分 D:秒
四、解答题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72÷9=8 500×6=3000 0×27=0 56÷6=9…2
105×2=210 - = 28÷5=5…3 + =1
2.用竖式计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1)382+156=538 (2)先笔算,再验算 1706-624=1082
(竖式略) (竖式略)
(3)480×3=1440 (4)69÷7=9…6
(竖式略) (竖式略)
3.作图题。(2分)
在下面方格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答案略)
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
(1) 7 (2) 5
(3+7)×2=20(厘米) 5×4=20(厘米)
5.新建成的广州塔是目前世界最高的电视塔,它高610米,比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还还要高出205米,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塔高多少米?(6分)
610-205=405(米)
答: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塔高405米。
6.武汉至广州的高速列车,平均每小时可行驶341千米,如果一列高速列车早上7时从广州开出,上午10时到达武汉,那么它大约行驶了多少千米?(6分)
从早上7时到上午10时经过3小时
341×3=1023(千米)
答:大约行驶了1023千米。
7.广州地铁3号线每节车厢可载客225人,那么六节车厢一共可以载客多少人?(6分)
225×6=1350(人)
答:六节车厢一共可以载客1350人。
8.一杯牛奶,第一次喝了它的 ,第二次喝了它的 ,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喝?(6分)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729+154+271
②7999+785+215
答:①原式=729+271+154=1154
②原式=7999+(785+215)=8999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8376+2538+7462+1624
②997+95+548
答:原式=(8376+1624)+(2538+7462)=0
原式=(997+3)+(92+548)=1640
3.求和:
①3+4+5+…+99+100
②4+8+12+…+32+36
③65+63+61+…+5+3+1
答:①原式=(3+100)×98÷2=5047
②原式=(4+36)×9÷2=180
③原式=(65+1)×33÷2=1089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 958-596
②1543+498
答:①原式=958-(600-4)=958-600+4=362
②原式=1543+(500-2)=1543+500-2=2041
5.巧算下列各题:
①5000-2-4-6-…-98-100
② 103+99+103+96+105+102+98+98+101+102
答:①原式=5000-(2+4+6+…+98+100)
=5000-(2+100)×50÷2
=5000-2550=2450
②原式=100×10+(3+3+5+2+1+2)-(1+4+2+2)
=1000+16-9=1007
6.求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99,202,195,201,196,201
答:取200为基准数,先求和,再求平均数。
[200×6+(2+1+1)-(1+5+4)]÷6
=(1200+4-10)÷6=1194÷6=199
7.填出下面各题中所缺的数:
(1)如图5:
(2)如图6:
答:(1)5
解答过程:两“手”上的数运算后得“头”上的数,两“手”抬起用加法,一“手”抬起一“手”放下用减法;
(2)1
解答过程:两“脚”上的数运算后等于“头”上的数,当两“臂”叉开时,两“脚”上的数的差除以2等于“头”上的数;当两“臂”平举时,两“脚”上的数的差乘以2等于“头”上的数;
8.在图16中,按变化规律填图。
答:解答过程: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1)“身子”的外部与内部互换,且颜色也交换,同时内部的图形摆放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2)“胳膊”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颜色由黑色变为阴影。
(3)“头”从上部变到下部,颜色由阴影变为黑色。
6.在下图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
答: 与众不同的是(4)。
解答过程:除(4)外,其余五个图形从左至右是按逆时针旋转90°的规律变化的。
9.下面各题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问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答:
解答过程:①填千位 亚=1。
②填百位百位上亚+运,和的个位数字为9,所以运=8或7,经分析运≠8,所以运=7。
③填十位由于个位向十位进位,所以十位上的会=9。
④填个位个位向十位进2,所以到=4。
解答过程:①填万位由于是四位数加四位数,和为五位数,所以比=1。
②填个位个位上两个加数的个位及和的个位相同,所以赛=0。
③填千位由于千位上数+数的个位数字为0,所以数=5。
④填十位第一个加数的十位数字竞=4。
⑤填百位学=2。
一、填空。
1、2.4(千克)
10(时)
60(克)
8(厘米)
128(厘米) 41(千克)
4000(千克) 4(吨)
3、(7) (215)
4、1200元
5、强强、东东
6、(4) 、(850)、(508)、(342)
7、红、绿
8、8厘米、10厘米
9、(4)、(7)
10、(24)、(72)
11、(1098)、(900)
12、>、<、>、
13、千米、分米、厘米、克、吨、千克
14、<、=、>、<
15、(8)、(6)
16、
17、1200米
18、(36)厘米、(9)厘米
19、(6)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我会选。
1、B 2、C 3、C 4、A 5、B
6、C 7、B 8、C 9、B 10、B
11、B 12、A 13、B 14、B 15、C
四、动手实践。
略
应用题答案
1、(120+50) 2=340(米)
2、28 5=5(件)……3(个)
5 6=30(个)30-28=2(个)
3、7时30分__1时15分__8时45分
4、407 7=2849(人)
5、1-=
6、24+8=32(米)
(32+24) 2=112(米)
7、48 9=5(辆)……3(人)
5+1=6(辆)
8、上午7:30__4时__11:30
下午1:30__4时30分__6:00
4时+4时30分=8时30分
9、50-38=12(米) 12 6=2(米)
11、6 4=24(米)
12、7 4=28(厘米)
13、22 6=3(个)……4(个)
17 3=5(个)……2(个)
9 2=4(个)……1(个)
3<4<5,所以这些水果最多可以装3个礼盒。
14、114 8=912(分)
15、221+5=226(人) 56 3=168(人)
226-168=58(人)
16、348-153=195(千克) 195+213=408(千克)
17、209x9=1881(千克)
18、114 6=19(辆)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其次是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再次是基本能力(概括和推理)。
第一,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再要求学生把记录的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小学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一)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 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 寒假作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