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与社会七上选择题附答案(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漫步星空的Bo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历史与社会七上选择题附答案
七上历史与社会期末选择题训练(一)
班级: 姓名: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1、李明向远在英国的朋友彼得介绍自己家乡的气候时这样说“我们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李明家乡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高山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2、我国青藏高原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浓度高 C、雨量充沛 D、土壤肥沃
3、暑假期间,小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了。在那个地方,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作“那达慕”的盛会。请问,小丽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
A、太湖流域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天山牧场
4、我国水乡古镇的居民临河建屋,主要是为了方便( )
A、捕鱼、抓虾 B、出行、取水 C、防范火灾 D、欣赏风景
5、季风气候最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等)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
A、冬季多雨 B、终年多雨 C、雨热同期 D、夏季高温
6、下列山脉中与其他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
A、大兴安岭 B、台湾山脉 C、天山山脉 D、巫山
7、在“十五”期间,“引江济太”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基本完成,充分发挥了太湖对“江”的调蓄功能。这里的“江”是指( )
A、钱塘江 B、珠江 C、长江 D、大运河
8、哈萨克牧民将牲畜迁移到高海拔地区放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在秋季,如果你想体验明显日温差变化,应该去( )
A、武汉 B、上海 C、北京 D、吐鲁番
10、我国的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最大的是( )
A、高山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季风气候
11、蒙古人喜食( )
A、绿茶 B、红茶 C、龙井茶 D、奶茶
12、湄南河平原水稻耕作的良好自然条件包括( )
①土壤深厚、肥沃 ②高温多雨 ③水网密布 ④人口众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14、“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这样的水乡古镇风光,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区域?
A、新疆的天山南北 B、东北的长白山区
C、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 D、云贵高原的三江源地区
15、成语“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是哪两个省的简称( )
A、贵州、云南 B、甘肃、陕西 C、海南、广西 D、甘肃、四川
16、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传统习惯 D、临近疆界
17、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浙江舟山市岱山岛人们的生活主要靠( )
A、开采石油 B、砍伐树木 C、晒盐捕鱼 D、开采煤矿
18、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
A、西藏、四川 B、青海、四川 C、湖北、河南 D、陕西、湖北
19、在哀牢山区,降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四季有元江的水气蒸腾
B、受洋流的影响
C、受寒潮的影响
D、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内
20、青藏高原上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是( )
A、骆驼、牛、马 B、羊、马、猪
C、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D、驴子、牛、狗
21、位于两大高原之间的山脉是( )
A、昆仑山脉 B、阴山山脉 C、太行山脉 D、长白山脉
22、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
23、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但人们都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营造出美好的生活图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太湖流域水乡的人们往往临河建屋 ②内蒙古的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③哈萨克牧民随季节交替进行转场 ④哈尼人因地制宜,实行耕海牧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空气洁净
2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山区特点的是( )
A、地表崎岖不平B、人口稀少 C、交通闭塞 D、自然环境优越
26、通过学习《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我们了解到不同地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 )
A、各地风俗习惯不同 B、各地自然环境不同 C、各地民族不同 D、各地人种不同
2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28、“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独特地理现象出现在下列哪一山区?( )
A、天山 B、哀牢山 C、阿尔卑斯山 D崂山
29、在下列景观中,不能直接反映自然环境的是( )
A、蒙古包 B、因纽特人的雪屋 C、北京的雍和宫 D、绍兴的“小桥、流水、人家”
30、“采茶舞”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地区的代表性的舞蹈( )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青藏高原
31、下列“羊比人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的是( )
A、澳大利亚 B、蒙古 C、阿根廷 D、德国
32、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是( )
A、鱼米之乡 B、牧人的天堂 C、天府之国 D、人间天堂
33美国大农场农业的特点有( )
①商品性农业 ②机械化作业 ③生产效率高 ④人均产量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4、“水是万物之源”,下列你认为体现了保护水资源的有( )
①节约用水 ②重复循环用水,用洗脸水来冲马桶 ③农田灌溉为滴灌 ④随手关水龙头 ⑤农田灌溉为漫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5、我国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山体表面景观自上而下呈现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
①山麓地带的荒漠 ②低缓山坡的草地 ③针叶林地带之上的草地 ④山腰以上耐寒的针叶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36、下列平原中,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西欧平原 C、亚马逊平原 D、华北平原
37、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地势平坦 B、地势陡峭 C、山顶 D、洼地
38、湄南河民居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干燥 B、气候湿热 C、地表崎岖不平D、风俗习惯
39、下列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美国大平原相似的是( )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小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恒河平原
40、在下列词语中,不能反映澳大利亚中部草原特点的是( )
A、常年干燥少雨 B、地势平坦辽阔 C、热量充足 D、气候湿热
41、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旱情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决定引长江水到华北地区,这一巨大工程是( )
A、西气东输 B、西电东送 C、南水北调 D、南磷北运
42、历史上的一些文明古国最早建立在大河流域,其中孕育了古代中国文明的河流是( )
A、黄河、海河 B、黄河、长江 C、长江、珠江 D、长江、淮河
43、“梯田是小伙子的脸”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俗语( )
A、傣族 B、哈尼族 C、土家族 D、苗族
44、崇尚“谷神”“稻母”,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的风俗流传于( )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泰国
45、“四季转场,逐水草而居”指的是哪个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
A、云南元阳县的哈尼人 B、波斯湾沿岸的阿拉伯人
C、山东大鱼岛村的渔民 D、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民
46、从上海到大连旅游,最经济的旅行方式是( )
A、坐海轮 B、乘飞机 C、坐汽车 D、乘火车
47、中国很多城市有别名。如山城、江城、春城,分别是指( )
A、拉萨、重庆、武汉 B、重庆、武汉、昆明
C、重庆、武汉、贵阳 D、西昌、重庆、武汉
48、发展山区经济,应该( )
A、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B、大力修建梯田
C、全面发展旅游业 D、因山制宜,综合开发利用
49、太湖流域得以成为中国农业高产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陆路交通便利 ②雨量充沛,灌溉条件优越 ③土壤肥沃 ④小城镇众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0、古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春风”指的是(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台风 D、龙卷风
51、下列哪种民居属于江南建筑?( )
A、瓦房 B、蒙古包 C、窑洞 D、竹楼
52、中国北方一般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南方则以种植水稻为主。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饭 B、北方寒冷降水少,南方温暖降水多
C、北方主要以山地为主,南方以平原为主 D、北方是一年一熟,南方是一年两熟
53、自给农业表现为( )
A、生产以销售产品为目的 B、普遍进行专业化生产
C、大部分农产品供自己和家庭使用 D、所有的农产品供自己和家庭使用
54、发展梯田经济给哈尼族人带来了哪些好处?(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发展旅游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5、在内蒙古草原上,蒙古包的门窗一般朝向(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56、以下选项与阿尔卑斯山能成为旅游胜地无关的是( )
A、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区,有着独一无二的垂直地带性特征
B、这里的夏天从山麓到山顶景色各异,风光独特
C、这里冬季白雪皑皑,且天气晴朗,十分适合滑雪
57、国家规定“休渔期”的目的是为了( )
A、让渔民休息 B、保护渔业资源 C、对渔船进行维修
58、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宁静的阿尔卑斯山变成了热闹的山谷,当地居民的生活更加开放和富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下列那一项不是负面影响( )
A、很多人从大城市返回山区工作 B、森林砍伐,水土流失
C、建筑房屋,农田被毁 D、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59、以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事件是( )
A、毁林种地 B、围湖造田 C、哈尼梯田 D、排放污水
60、在中国内蒙古草原上,牧民的主食是( )
①牛羊肉 ②稻米 ③奶制品 ④鱼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选择题(一)
1-5 BACBC 6-10 CCBDD 11-15 DDDCD 16-20 BCBAC 21-25 BDACD 26-30 BABCC 31-35 ACDAB 36-40 ABBCD 41-45 CBBDD 46-50 ABDBB 51-55 DBCAB 56-60 ABACA
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九上答案参考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1. C 2. C 3. A 4. B 5. C 6. B 7. A 8. B
9.(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土地改革。 (2)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10.朝鲜战争。第二问答案略。1 1.(1)人民公社化运动。 (2)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农民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被收归公社所有,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 C 2. C 3. B 4. A 5.D 6.A 7.B 8.B 9.(1)C (2)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 lO.(1)澳门。中国。(2)“他们”指葡萄牙殖民者。16世纪中叶以后,澳门逐渐被葡萄牙人占领。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联合声明。1 912月,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2)美国总统访华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2.(1) 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这次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3) 20,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1.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曰:“周亡矣。”周太史伯阳认为“周亡矣”的主要理由是幽王破坏了( )
A.王位世袭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解析:D 申后是周幽王的正妻,宜臼是嫡长子,而褒姒之子伯服非嫡长子,立褒姒之子显然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
2.(临沂模拟)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贵”的主要来由是( )
A.君臣名分严明 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
C.君臣亲密无间 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
解析:A 材料对比了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前后朝会的变化,之前,君臣地位相对平等;之后,刘邦“知为皇帝之贵”,说明君臣名分严明。
3.(云南联考)两宋三百余年间,贡举登科者共有十一万多人,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登科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释褐入官。这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
B.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参加考试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
解析:C 宋朝仍然实行科举选拔官吏的制度,A项错误。B项是与唐代的共同点,不是宋代科举的最主要影响。宋朝完善科举的举措是糊名法,并非扩大规模,D项错误。宋朝通过扩大科举录取人数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
4.(2013青岛模拟)雅典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人搞过一次轰轰烈烈的追查祖宗成分的纯洁公民队伍的_,将很多混进自由公民队伍中的人揪出来变卖为奴。将近两万人的公民中,竟然查处了五千人。这主要反映出( )
A.雅典公民素质低下
B.雅典人具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
C.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社会动荡
D.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
解析:D 雅典人纯洁公民队伍的_,使占人口少数的公民人数进一步减少,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具有狭隘性。故选D。
5.(2013西安模拟)英国学者梅因指出:“所有古代社会往往为了轻微的骚动就有被颠覆的危险,所以单单出于自卫的本能,就足以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否则他们也许会——而这是古代世界中一种真正重要的危险——用武力斗争来解决争执。”下列各项与此相吻合的是( )
A.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
B.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
C.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罗马法由零散发展到系统完备
解析:C 注意关键信息“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使罗马帝国各族人民获得公民权的是万民法。
6.(2013湛江模拟)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
A.贵族阶层 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 D.农业工人
解析:B 抓住关键信息“1832年议会改革”,结果是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7.(2014九江二模)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 )
A.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
C.认为中国有能力战胜英国
D.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
解析:D 由材料信息“器不良”“技不熟”,可判断林则徐的观点是清政府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材料无体现。中国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落后,林则徐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B项错误。
8.(2013保定一模)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解析:B 材料中耆英的意思是外国人的情况变化多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对待他们当然要以诚为主,但也尤其要注意采取一定手段驾驭他们……还有些则要大度包容,不必深究计较才能把事情办好。本则材料是在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的言语,“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说明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9.(2013保定一模)《清史编年》载:甲午年10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 )
A.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
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
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
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
解析:D 从材料“今要议和……断难依允”即可判断选择D项。当时,尽快想结束战事的是清政府,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国支持日本,B项错误;材料中并不包括朝鲜的问题的建议,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0.(2013宜春联考)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解析:D 使中国洋务运动破产的是腐朽的封建统治,A项错误。B、C两项虽然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信息无关。从“求富、自强”到“救亡”反映了中国人对民族危机认识的加深,D项正确。
11.清朝大臣绍英当时所记的“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片断,内有“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等内容。以下事件,可能被记录其中的是( )
A.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
B.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
C.甲午战争中日军犯下侵华罪行
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
解析:B 题干中的“光绪庚子年”,即19。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是在19,A项排除;戊戌政变发生在1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故排除C、D两项,答案为B。
12.(2014马鞍山一模)如图是19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
A.灵活的策略
B.洋人的朝廷
C.无奈的选择
D.末日的徘徊
解析:B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仔细观察图片,清政府对内“怒容”(指严厉实行____统治和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是“笑容”,意指清政府对外推行卖国妥协政策。再联系题中的“1909年”“讽刺清政府”等信息可知B项与漫画的内容相符。
13.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解析:B 这首歌谣体现了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金田起义事件,可作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的史料。该歌谣不能体现太平天国辉煌历史,A项说法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4.(2013杭州模拟)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__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解析:B 太平天国以洪秀全为首进行永安建制,分权于诸王,实际上就是重建等级秩序,再加上各自的行序还对应相关的天象,反映了他们借助神权,将权力神化。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15.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____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解析: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西方列强在武昌起义后先是支持清政府,转而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荷兰一国公使不能代表清驻外大臣,C项错误。
七上历史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40分)
下列说法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 D.公元前2
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4.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隶书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5.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6.右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A.水上运输 B.引水灌溉 C.排水防涝 D.鼓风冶铁
7.发生在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班超经营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大秦遣使来汉
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开创了“四诊法” 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9.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工具是( )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10.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西走廊 ②安息 ③今新疆境内 ④大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12.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 D.皇帝
1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5.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九章算术》 B.地动仪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6.规定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到处罚的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句子是( )
A.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
B.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坊”
C.汉代的一些丝织品使用提花机
D.汉朝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两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18.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1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孔子 B.王充 C.张衡 D.董仲舒
20.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有( )
①善于用人 ②有关中作为后方 ③约法三章 ④军力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配伍填空(12分)
A.《论衡》 刘秀( )
B.《史记》 张衡( )
C.“麻沸散” 秦始皇( )
D.地动仪 王 充( )
E.焚书坑 儒华佗( )
F.光武中兴 司马迁( )
三、识图辨析(10分)
在下列图中,找出属于秦汉时代的物品,并将朝代名称填入括号中
A.长信宫灯( ) B.耧车( ) C.人面网纹盆( )
D.兵马俑( ) E.四羊方尊( ) F.阳陵铜虎符( )
四、想一想(12分)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几句诗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作者对此事件持何态度?为什么?
五、学史有方(12分)
秦汉时期有许多成语典故,你知道有哪些吗?
六、史海拾贝(16分)
介绍你所喜欢的秦汉时期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并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2345678910
CADDADBDBC
1112131415161718120
CDCDCDBBDA
二、配伍填空
F、D、E、A、C、B
三、识图辨析
A.(西汉) B.(西汉) D.(秦朝) F.(秦朝)
四、想一想
这首诗反映的是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的故事。作者对这一事件持赞许的态度。“昭君出塞”增进了匈奴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促进和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自此以后,汉匈关系密切,互市兴旺,往来增多,友好相处了四十年。
五、学史有方
指鹿为马;揭竿而起;破釜沉舟;胯下之辱;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约法三章;萧规曹随;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飞扬跋扈
六、史海拾贝(略)
一、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I think the tape is very ______(use).
2.Ken has two favorite ______(subject).
3.Beijing and Shanghai are big ______(city).
4.My little sister knows some ______(word).
5.Do you often ______(do) your homework?
6.Can he ______(play) the guitar?
7.Sonia usually ______(have) math on Tuesday.
8.Linda ______(not do) her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9.Do you want ______ (know) about my family?
10.Please ______(ask) that man.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We have math and Chinese ______ Friday morning.
A.at B.in C.on D.for
2.Nick is ten years old.______ favorite food is chicken.
A.My B.His C.Our D.Your
3.He usually finishes ______ TV at 12:00.
A.watching B.watches
C.watch D.to watch
4.Today we have ______ classes,and the ______ class is math.
A.three;tree B.first;three
C.three;third D.third;three
5.They ______ busy doing their homework.
A.is B.am C.are D./
6.Please tell me what to do ______.
A.and B.and then C.then D.next
7.Science is difficult ______ interesting.
A.but B.and C.or D.so
8.—When do you ______?
—______ Monday,Wednesday and Friday.
A.have math;On B.have a math;At
C.have math;At D.have a math;On
9.______ is the fifth day in a week.
A.Wednesday B.Thursday
C.Friday D.Saturday
10.—______ is it?
—It's 8:00 in the morning.
A.When B.What time
C.Where D.What
11.—Why don't you like English?
—Because it's ______.
A.interesting B.fun
C.exciting D.difficult
12.—What ______ do you like best?
—Football.
A.food B.subject
C.sport D.music
13.Jim likes ______ games with me.
A.play B.playing C.plays D.playes
14.—______do you like music?
—Because it's relaxing.
A.Why B.When C.How D.What
15.I like math______ I like P.E.
A.and B.but C.because D.so
三、完形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Hi!I'm Cheng Ling.I'm a__1__of Class 3,Grade 7.My school life is very__2__.
We have four classes in the __3__.Classes begin at 8 o'clock.In the afternoon,we have two classes.We have English,science,history,music and __4__other subjects.__5__is my favorite subject.I often sing and dance with my classmates on weekends.But I__6__science,because I think it's difficult and__7__.Do you think so?
After school,I often play soccer with__8__friends.Sometimes I swim in a swimming club.But my favorite sport is volleyball.And I can play it__9__.
I like my school life very much.__10__you tell me about your school life?
1.A.runner B.student C.musician D.teacher
2.A.scary B.boring C.interesting D.difficult
3.A.night B.afternoon C.evening D.morning
4.A.some B.any C.a lot D.a little
5.A.History B.Music C.Math D.Science
6.A.don't like B.doesn't like C.like D.likes
7.A.relaxing B.interesting C.boring D.fun
8.A.our B.her C.his D.my
9.A.nice B.fine C.well D.good
10.A.Can B.Do C.Are D.Does
四、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30分)
A
My name is Cindy.I'm thirteen years old this year.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I'm in Class Three,Grade Seven.I have some new subjects this year.They are science and history.My favorite day is Thursday because I have science on that day.
I have a twin sister(孪生姐姐).Her name is Sonia.She is also a middle school student.She is in Class Six,Grade Seven.She likes English.Her favorite day is Monday because she has English on that day.
My father is Mr.White.He is a math teacher.His favorite day is Sunday because he can go to the baseball club.He likes playing baseball.
My mother is Mrs.White.She is a clerk at Huaxing Clothes Store.Her favorite day is Saturday because on that day she doesn't go to work.And she can play tennis with her friends.Oh,my mother likes playing tennis.
1.Cindy's favorite subject is ______.
A.science B.history C.math D.English
2.Sonia is ______ years old this year.
A.seven B.nine C.thirteen D.fourteen
3.Mr.White has two ______.
A.sons B.sisters C.brothers D.daughters
4.On ______,Mr.White usually goes to the baseball club.
A.Saturday B.Monday C.Thursday D.Sunday
5.Mrs.White works in a ______.
A.club B.hotel C.school D.store
B
American school begins in September after a long summer vacation.There are two terms in a school year:the first term is from September to January,and the second is from February to June.Most American children go to public schools(公立学校).High school students take only four or five subjects at a time.They usually go to the same classes every day,and they have an assignment(课外作业) for every class.After class they have many activities.After high school,many students go to college.
6.Most American children start school life in ______.
A.September B.February
C.June D.July
7.American children have______vacations each year.
A.one B.two C.three D.four
8.Students in the high school have ______subjects at a time.
A.four B.five C.six D.four or five
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
A.In July students don't need to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vacation.
B.Students have the same classes every day.
C.Students don't have homework for every class.
D.Most American children go to public schools.
10.After class students ______.
A.do homework B.go back home
C.have many activities D.go to movies
C
Tom is ten years old this year.He is in Grade Two(二年级).He doesn't work hard at school.His teacher doesn't like him.But Tom thinks he is the cleverest student(最聪明的学生)in his class.And he thinks his math(数学)is good.On a Sunday afternoon,Tom goes home.He feels very hungry.So he says to his mother,“Mom,I am very hungry.Can I have some food to eat?”“Supper is not ready now,but there are two cakes on the plate.You can eat them first.”When he sees the two cakes,Tom says,“Mother,I have three cakes now.Look!This is the first cake.This is the second cake.One and two is three.I am very clever.”“Yes,you're very clever,”says his mother.“Now give me the first cake,your father will eat the second cake,and you eat the third one.”
11.Tom's teacher doesn't like him because ______.
A.he doesn't work hard at school
B.he doesn't listen to his teacher in class
C.he doesn't do his homework
D.he doesn't go to school on time
12.Tom thinks his ______ is good. w
A.English B.math C.Chinese D.homework
13.One day when Tom goes home,he feels ______.
A.happy B.sad C.hungry D.thirsty
14.Where are the two cakes?
A.On the plate. B.On the table.
C.On the bed. D.On the chair.
15.Can Tom eat the third cake?
A.No,he can't. B.No,he can.
C.Yes,he is right. D.Yes,he can't.
五、书面表达(共15分)
假如你是艾伦(Alan),下面是你周四一天的学校生活。请用英语写一封信将你忙碌的一天告诉你的朋友辛迪(Cindy)。
Alan's Thursday
8:30 Chinese
9:00 science
10:00 geography
11:00 music
12:00-¬1:30 lunch
2:30 English
3:50 Classes finish
要求:1.可适当对某一学科发表自己的看法;
2.60词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w
Dear Cindy,
I am busy on Thurs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 friend,
Alan
一 答案:1.useful 2.subjects 3.cities 4.words 5.do 6.play 7.has 8.doesn't do 9.to know 10.ask
二、1. 答案:C 点拨:考查介词。在具体的哪一天的早上需用介词on。故选C项。
2. 答案:B 点拨:考查物主代词。前句主语Nick是男孩名,物主代词应用his。故选B项。
3. 答案:A 点拨:考查词汇。finish意为“完成”,其后接动词的¬ing形式,故选A项。
4. 答案:C 点拨:考查数词。由句意“今天我们有三节课,第三节是数学”可知第一个空格处用基数词,第二个空格处用序数词。故选C项。
5. 答案:C 点拨:考查系动词。主语they是复数形式,系动词应用are。故选C项。
6. 答案:D 点拨:考查词汇。由句意“请告诉我下一步做什么”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7. 答案:A 点拨:考查连词。句意前后为转折关系,故需用连词but。
8. 答案:A 点拨:考查词汇。“在星期几”需用介词on,排除B、C两项;“上数学课”需用短语have math表达,排除D项。故选A项。
9. 答案:B 点拨:考查西方文化知识。一般周日是一周的第一天,依此类推,一周的第五天即周四。故选B项。
10. 答案:B 点拨:考查特殊疑问词。由答语可知题目应该是询问“几点了”,需用what time提问。故选B项。
11. 答案:D 点拨:考查词汇。A项意为“有趣的”;B项意为“有趣的”;C项意为“令人兴奋的”;D项意为“困难的”,由句意可知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12. 答案:C 点拨:考查词汇。答语football是运动项目的一种。故应选C项。
13. 答案:B 点拨:考查动词。“喜欢做某事”可以用like doing sth.或like to do sth.表示,浏览各选项,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14. 答案:A 点拨:考查特殊疑问词。由答语中的because(因为)可知,问句应询问“为什么”。故选A项。
15. 答案:A 点拨:考查连词。题目前后两句是顺承关系,需用连词and。故选A项。
三、
答案:1.B 点拨:考查词汇。根据“七年级三班”可知是学生。
2.C 点拨:考查词汇。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第一句“我非常喜欢我的学校生活”可知“它有趣”。
3.D 点拨:考查词汇。根据下句“八点钟开始上课”可知是在上午。故选D项。
4.A 点拨:考查形容词。subjects是可数名词,又因为本句是肯定句,故需用some。选A项。
5.B 点拨:考查词汇。根据下一句可知音乐是我最喜欢的课。故选B项。
6.A 点拨:考查谓语动词。前面讲了喜欢的学科,用but一转折,表示“不喜欢”,而且主语是第一人称,故需用don't like。故选A项。
7.C 点拨:考查词汇。说明不喜欢的理由。
8.D 点拨:考查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主语是I,自然是和“我的”朋友踢足球。
9.C 点拨:考查副词。play是动词,用副词well修饰。
10.A 点拨:考查情态动词。can表示“能够”,符合题意。
四、
A
答案:1.A 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句子“My favorite day is Thursday because I have science on that day.”可知我最喜欢的学科是科学。
2.C 点拨:细节理解题。因为索尼娅是我的孪生姐姐,我们同岁,而且“我十三岁”。故选C项。w
3.D 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文中第二段第一句和句子“My father is Mr.White.”可知他有两个女儿。
4.D 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句子“His favorite day is Sunday because he can go to the baseball club.”可知。
5.D 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句子“She is a clerk at Huaxing Clothes Store.”可知。
B
答案:6.A 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American school begins in September after a long summer vacation.”可知。
7.B 点拨:推理判断题。由句子“There are two terms in a school year:the first term is from September to January,and the second is from February to June.”可知,一学年有两个学期,那么就可推知一年有两个假期。故选B项。
8.D 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High school students take only four or five subjects at a time.”可知。
9.C 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and they have an assignment(课外作业) for every class.”可知C项错误。
10.C 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After class they have many activities.”可知。
C
答案:11.A 点拨:由短文第三、四句话可直接得到答案。
12.B 点拨:由句子“And he thinks his maths is good.”可直接得到答案。
13. C 点拨:由句子“He fels very hungry.”可直接得到答案。
14.A 点拨:由句子“...two cakes on the plate.”可直接得到答案。
15.A 点拨: 因为盘子里只有两个蛋糕,所以杰克不可能吃到第三个蛋糕。
五、
答案:Dear Cindy,
I am busy on Thursday. At 8:30 I have Chinese.It's my favorite subject.Then at 9:00 I have science.I think it's boring.At 10:00 I have geography.It's difficult but fun.I have music at 11:00.It's interesting.Lunch is from 12:00 to 1:30.At 2:30 I have English.I like English because I like my English teacher.My classes finish at 3:50.
Your friend,
Alan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 新课]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会议(板)
(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
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因此英国首相张伯伦挟着一把雨伞,风尘仆仆两度飞往德国和希特勒谈判。 同时,又向捷政府施加压力,强迫捷政府接受希特勒的条件,慕尼黑会议正是法西斯德国对外扩张政策和英法纵容的产物。
1.慕尼黑会议(板)
1938年9月底,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呢?(P92大二)他们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就决定了捷克的命运。(P92小二)
英、法出卖了捷克的利益,德国又在侵略扩张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讨论)英、法与捷本无利害关系,况且法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①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畏战情绪,千方百计避免战争;②仇视苏联,祸水东引)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欲的行为是卑劣的,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慕尼黑阴谋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慕尼黑协议的墨迹未干,德军就长驱直入布拉格,1939.3吞并了整个捷克。
2.德国吞并捷克(板)
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侵略的野心更加狂妄,但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败吞并英法的盟国和中立国,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所以,在吞并了捷克后,便于1939.4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经过精心的策划后,于1939.9.1闪击波兰。
3.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板)
9.1德军以58个师、2500辆坦克、6000门大炮、多架收音机的强大兵力,对波兰发动了“闪电”般的突然袭击,这无疑等于对波兰的盟国英、法一记响亮的耳光,使其非常难堪,加上国际舆论的压力,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了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又遭拒绝,被迫于9.3对德宣战。全面爆发。
二、德国占领西欧(板)
英法对德宣战后,实际上是宣而不战,始终按兵不动,坐视波兰孤军苦战而亡,因此被称为“奇怪的战争”。
1.奇怪的战争(板)
在西线,英法拥有115个师,而德国只有23个师,但英法却没有利用这一优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却躲在钢筋水泥工事里相望。到39年底,法军只损失了1400人,英国远征军损失3人,10.2波兰灭亡,波兰人民倍受苦难,整个战争期间,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高达600多万人。(问)英法国为什么静坐观战呢?(祸水东引之心未死)
(录像片:波兰沦陷20′)
英、法静坐观战的局面持续了7个多月,这就给法西斯德国以从容调配兵力,准备新的进攻的时间。德国并没有东进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
当英、法军队坐失战机的时候,法西斯德国已经做好了西进的准备,丹麦、挪威是控制北海、波罗的海的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孔道。1940.4.9清晨,德军突袭了丹麦、挪威,四小时内占领丹麦,傍晚又占领了挪威的首都奥斯陆,挪威军队退到内地继续战斗,英、法军队在挪威沿岸登陆援助挪威,但是遭到炮火的攻击而被迫退却。6.10德军占领了挪威。
1940.5.10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攻击,希特勒计划先占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再迫使法国投降。卢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以后宣布投降,比利时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到5.28才宣布投降。当时,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约有40万人,被迫向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撤退,遭到德军的包围轰炸,经过努力,约有34万人得以撤到英国海岸,但是全部重型武器却落到了德军手中。
(录像:敦刻尔克大撤退21′)
2.敦刻尔克撤退(板)
这次撤退为反法西斯战争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攻打比利时的时候,德军主力已经从比利时绕到了马奇诺防线的背后,于5.14突破法国要塞色当,随即转锋南下。6.5德军向法国发动了总攻,意大利看到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于6.10对法宣战,同时出兵进攻法国的南部,6.14德军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22日,法国投降,法国号称帝国主义强国之一,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溃败了,法国长期对德推行纵容政策,结果把自己葬送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戴高乐将军坚持抵抗德国的侵略,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的运动。
3.法国的溃败(板)
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胜利,盟军的连连挫败,引起了英国国内对张伯伦政策的严重不满,就在挪威即将陷入德军手里的时候,5.10张伯伦被迫辞职,邱吉尔继任英国首相。
法国沦亡后,希特勒想劝说英国谈和,遭到邱吉尔的拒绝,于是,希特勒下令,准备入侵不列颠。
(录像片:不列颠之战22′38″)
4.不列颠之战
1940.7.10德国为了控制空权,发动了称之为“不列颠之战”的大空战。每天,德国出动几百架次甚至上千架次的飞机对英国轮番轰炸。但是,空袭没有挫败英国人民的斗志,反而增强了他们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被无限期地搁置起来,法西斯德国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
三、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板)
消灭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希特勒德国的一贯目标,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941年夏季,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6.22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录像片,扩大战争12′)
1.突袭苏联(板)
德国妄图在1.5~2个月内打败苏联,苏联被迫进行卫国战争,二战扩大了。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板)
苏联卫国战争的初期,由于准备不足,使德军在几个月里,深入苏联境内,北路围攻列宁格勒,南路深入乌克兰,尤其是中路德军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形势危机,对此,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巩固小结]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德国无视凡约,在欧洲扩大战祸。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9.1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6.22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
(六)板书设计 :
一:选一选1.B2.B3.B4.C5.(1)C(2)A(3)D(4)B
做一做1.1-2.略3.提示:只要涉及形式、内容、材料、信息量、范围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即可。体裁不限,可以是科学幻想
二:选一选1.B2.C3.(1)C(2)D(3)E(4)A(5)B4.B5.A
做一做1.提示:从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对人类贡献中阐述海洋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海洋。
言之有理即可2.提示:只要点到即可,可以是创想。(1)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2)加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教育与宣传力度(3)通过世界一些现有大型机构,如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讲绿色和平行动深入各国。
三:选一选1.C2.BC3.D4.B5.ACD注:这里有些是多项选择的额。~不要以为是我打错。做一做1.略2.藏族: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
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提上酥油桶,带上酥油茶,来到罗布林卡。在繁茂的树荫下搭起帷幕,在绿茵上铺上地毯,摆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吼吼~很多的喔~自己少抄点。不要全抄,我也省略了些。不介意哦~)
四:填一填1.阿根廷潘帕斯2.大荒漠进得去,出不来坎儿井3.长江中下游平原亚马
孙平原黄河印度河尼罗河两河美索不达米亚4.山东山东安徽江南
(这里填空题好像哪里少了一条横线,所以自己找找看。具体哪儿忘了。)做一做1.西部地区发展经济有利条件:西部地区有广袤的土地,壮美的河山、丰富的自愿、
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等。
西部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西部地区地势较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加上海拔较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相对比较落后。③西部地区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2﹪,人力资源缺乏。此外人才、技术、资金也相对缺乏。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策略的建议:①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广阔地域内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
优势。例如利用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发展瓜果栽培;②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如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建设项目,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③在西部地区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吸引人才。④西部地区与
十多个国家接壤。可以利用边境口岸发展边境贸易。⑤西部地区广阔的土地有着丰富
的旅游资源,可以充分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业。⑥西部地区是中国大河的发源地和绿
色生态屏障,因此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西部地区环境的保护。
六:选一选1.B2.B3.A
连一莲
啊!连线~!我懒得弄。就麻烦你们自己做啦!!哈哈!!
做一做(1)①西北地区②青藏地区③南方地区④北方地区(2)地势(3)秦岭-淮河一线
(4)农业生产: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二熟或三熟。居住:北方人住的房子注意防寒,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南方人住的房子很注意通风、防雨,房屋坡度大,有利于排泄雨水。饮食习惯:北方人以面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交通工具:北方以陆地为主;南方不仅有陆路交通,许多河流可通航~。
一.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BCAADBA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BBBACDDAB
二.21.(1)唐玄宗、开元盛世(每个1分,共2分。)
(1)真实、愿意。(1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3分)
(2)不真实、不愿意(1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3分)
22.赵州桥唐太宗《金刚经》玄奘武则天(10分)
23.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这些促使唐朝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0分)
24.图说历史(可以任选一个回答,10分。)
图(1)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2分)
鉴真唐朝的高僧,(2分)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拂法。(2分)鉴真六次东渡终于成功,除讲授佛经外,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4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图(2)唐朝实行全面的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广泛的交流。(2分)
玄奘,又称三藏法师。(2分)为了求取佛经经义,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2分)到达天竺后,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声誉。(2分)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2分)对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分)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中英矛盾激化,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对英国的鸦片走私,抵制最坚决的是林则徐,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3、1840年6月年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火烧圆明园。
5、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共掠夺了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6、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7、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8、19世纪70年代,清朝大臣左宗棠收复x疆。
9、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如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最后中国失败并签订《马关条约》。
10、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1、18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到9月21日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12、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提出_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13、19,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把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为“三民主义”。
14、19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历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15、19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_。
16、19,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来《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领导人有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17、19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李大钊、陈独秀等起到领导作用。6月初,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上海。
18、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19、19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0、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会上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1、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2、1926年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作战,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23、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4、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瑞金召开,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25、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6、1934年从瑞金出发,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1936年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7、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8、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9、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30、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3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2、1938年,由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一次战役性胜利。
33、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34、1948年9月开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等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其中淮海战役规模。
35、张謇是近代中国最的民族企业家之一,他主张“实业救国”。
36、1898年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全国的学府。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
37、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3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
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
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__中央在毛泽东,
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
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右下图为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的宣传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
A.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B.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生活在距今约二十至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
3.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4.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
5.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
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7.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了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四羊方尊B.青铜立人像
C.人面鱼纹盆D.司母戊鼎
8.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尧B.黄帝C.炎帝D.大禹
9.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世袭制B.选举制C.禅让制D.分封制
10.成语“退避三舍”、“纸上谈兵”分别源自哪场战争:
A.长平之战、桂陵之战B.桂陵之战、城濮之战
C.城濮之战、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牧野之战
11.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的漫画。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
12.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3.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B.吴广、项羽C.陈胜、吴广D.项羽、刘邦
14.苏州的穹窿山地处姑苏西部,为苏州第一名山,素有“吴中之巅”之称。此山气势雄伟,山色秀美,历史悠长,人文景观丰富。经考证,穹窿山正是当年孙武的隐居地,并在此完成了一部被誉为“天下第一兵书”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就是
A.《孙武传》B.《孙子兵法》
C.《论语》D.《孙膑兵法》
1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诸侯依附于天子 D.周王室地位衰落
16.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右图是发现于我国远古时期长江流域的陶制炊具,该炊具属于下列哪一原始居民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17.右图是一张摆满棋子的中国象棋棋盘。传说象棋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所以叫“象棋”。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中国象棋最早应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西周
C.夏朝
D.商朝
18.“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A.马陵之战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D.桂陵之战
19.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
20.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题号212223242526
答案
21.约五六千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过定居生活,他们还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2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3.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24.兵家鼻祖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2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26.我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所对应的历史人物是陈胜、吴广。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
28.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把土地、人民等分给亲属和功臣,封他们为。
29.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__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____________。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诸侯国。(写在下面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BC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诸侯国分裂而来?
(3)写出公元前260年在E处发生的战役名称及交战双方。
31.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盛了很大月基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素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10AACDBADBCC
11-20ABCBCDABAA
二、判断
21-26BAABAB
三、填空
27.能不能制造工具商朝
28.分封制诸侯
29.小篆隶书
四、材料
30.(1)秦楚齐燕
(2)晋
(3)长平之战秦国赵国
3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焚书坑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2.(1)分别是孔子、韩非。各属于儒家、法家。
(2)历史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等。
(3)不同: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答出其意即可)
★ 七上历史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