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ust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上古诗(共含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us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上古诗

篇1:七上历史教案

七上历史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总第1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授新知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 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总第2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 奴隶主   国家 奴隶  第3课华夏之祖 总第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课堂检测: 课外延伸: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 P16页的练一练 2、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 )名称( )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板书设计: 尧舜禹 炎黄战蚩尤 华夏族形成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 人文初祖   夏朝   禹时  活动课 寻找历史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能力方面: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思想方面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二、教学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三、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篇2:七上英语作文

y View on Belin Chen 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 He never worries about difficulties of his work, but also a hard-working learner. He tries learing languages of other countries, I think Belin Chen is wonderful. He is so outstanding. He is not only A talented actor. He has several good films。

篇3:七上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七上英语教学工作总结1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九年级英语备课组教师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教导处的指导下,按照英语教研组的计划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尽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下面从几个方面总结一下:

一、树立竟争意识,关爱每一位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我们英语组每位老师敬业奉献,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关爱后进生。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实抓好教学。在教学中,我们把落实新课改,推进课程改革放在首位,因为新的课程标准颁布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对此,我组全体老师积极响应付诸实施。我们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制定出课改具体计划。我们通过相互观摩课、看录像等形式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教学难度比较大的课,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每堂课,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究探讨,找出了重点,难点。

三、关爱每个学生,缩小两极分化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们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四、按照教学常规五个环节开展教学工作

备课:课前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教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针对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差的特点,设计好教学方法。上课:每天都保持饱满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认真做好组织教学,尽可能保证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力图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作业和辅导:作业的布置适量,有针对性,重点放在遣词造句、阅读理解等;批改作业时多用赞美式、鼓励性的语言予以评价。对学生的辅导方面,做到有耐心,有方法,因材施教,个别无心思学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耐心教育,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成绩也有较大的进步。考试:本学期进行了多次阶段性的考试。每次的考试,都能做到考试前进行有系统的复习,考试后进行学科总结,及时查漏补缺,从中改正教学方法,也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其他方面

1、把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时间,统一教学进度,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2、认真辅导、组织学生参加了本学期举行的英语竞赛活动,并且取得了优异成绩。王梦涵同学和张宇熠同学在区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3、为了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对各种教育理论进行学习,给自己充电,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提高英语专业水平,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为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夯实基础,撰写出较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进行各种课题的研究。

六、今后采取的措施

从今年网上阅卷的情况来看,可以检测老师的水平,也能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们的书写,审题把握中心,并且在写作运用上加大力度。

篇4:七上应用题及答案

七上应用题解题方法

1. 读题,了解题意(这是任何方法都要首先完成的)

2.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一般都是问什么设什么)

3. 从题目中找到一句能列出等式的条件(一般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加一块是多少,之类的.语言)

4. 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等式中的各个量(列完之后观察一下,如果是个恒等式,要返回第3步)

5. 解方程(根据各种方程的要求解方程)

6. 验算(一定要做的步骤,因为是实际问题,可能对于结果需要有取舍)

篇5:七上历史期末试卷

七上历史期末试卷

建阳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七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考)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大学网2分,共40分)。

1、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此文化最有可能的是: (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三次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3、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钟鼓之乐”在春秋战国盛行。右图中的文物既是一套礼器,又是一套乐器,它是

A.编钟 B.磬 C.箭鼓 D.琵琶

5、为了能够让历史课变得丰富有趣,历史老师让

学生准备一节活动课。在活动课上,扮演孟子的学生应该选择的台词是( )

A.“法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6、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的推广 D.实行商鞅变法 7、与“纸上谈兵”典故有关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8、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全国通用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9、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10、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1、某影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电视剧《汉武帝》,下列镜头不应该出现的是:( ) ...A.下令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 B.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推行“推恩令”。 C.强化监察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D.下令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12、《100个改变历史的人物》一书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这主要是因为他:( )

A.研制麻沸散 B.改进造纸术 C.创制指南针 D.发明印刷术 13、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

D.曹操

)

C.汉武帝

14、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其著作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人物是:(

A.秦越人 B.张仲景 C.扁鹊 D.华佗

15、广告词“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中的武当山是道教名山,道教起源于:( 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16、下面示意图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正确的是:( )

A. B.

C. D.

吴 蜀

)

17、为了纪念他杰出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请问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

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点后第7位 B.割圆术

C.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 D.制造地动仪 1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 ...

)

A.学说汉话 B.推行县制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姓 19、右图所反映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国家统一 C.中外交流 D.经济发展

20、下列组合有错误的一项是:( ..

)

汉人胡食图

北魏文官俑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郦道元――《水经注》 C.顾恺之――《黄庭经》 D.王羲之――《兰亭序》

二、改错题(下面每题标有着重号的两处内容,其中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加以订正。指出错误1分,订正2分,共21分)

2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其中第一个在中原称霸的是楚庄王。 ...

错误: 订正:

22、公元前2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起义领导者是项羽、刘邦。 .........

错误: 订正:

23、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把道家学说确定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

错误: 订正:

24、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错误: 订正:

25、小刘同学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后制作了下表:

错误: 订正:

26、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井田制,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网。 .....

错误: 订正:

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有山西大同的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敦煌......

莫高窟。 ...

错误: 订正: 三、材料解析题(共10分)

26、观察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两个伟大建筑工程?(4分)

(2)、材料二是当时秦始皇为防御北方哪个民族进攻而下令修缮、增补连成一体的?(2分)

(3)、材料一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依据是什么?(2分)

(4)、为保护世界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2分)

四、综合题(28题17分,29题12分,共29分)

27、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茜茜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空前繁荣的思想文化,作了深入探究。

【触摸人物名片】

⑴孔子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茜茜为孔子设计了一张名片,请你帮她将名片中填写完整。(5分)

【倾听人物论坛】

⑵茜茜模拟了一次“百家争鸣”的系列论坛,邀请的几位嘉宾有:孔子、庄子、孙武、韩非子,请你帮茜茜安排最适合他们的栏目。((4分))

①《人与自然》 ;②《法制空间》 ; ③《军事天地》 ;④《教育论坛》 。 【追寻人物足迹】

⑶茜茜和爸爸一行去了山东曲阜旅游,参观了著名的三孔(即:孔府、孔庙、孔林)。爸爸问:“你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的社会适用吗?哪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呢?”请你帮茜茜做出正确的回答。(3分)

【感悟人物思想】 ⑷茜茜通过查询资料,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派别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你能告诉她,在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2分)

⑸茜茜想知道,诸子百家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家,请你告诉她,并写出理由。(3分)

28、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法庭。请你分别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辨词。(12分)

⑴秦朝人民的诉状:(至少写出两条。如: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4分)

⑵秦始皇的辨词:(至少写出两条。如:我兴修了灵渠,促进了江南与中原经济的交流与发展。)(4分)

⑶通过上面的辩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既你对秦始皇的评价)(4分)

建阳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林梅:13338551389 郑进友:13313798718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各小题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栏内。

.......二、改错题(下面每题标有着重号的两处内容,其中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加以订正。指出错误1分,订正2分,共15分)

21、错误:楚庄王 订正:齐桓公 22、错误:项羽、刘邦 订正:陈胜、吴广 23、错误:道家 订正:儒家 24、错误:西藏 订正:新疆 25、错误:长安 订正:洛阳 26、错误:井田制 订正:分封制 27、错误:敦煌莫高窟 订正:龙门石窟 三、材料解析题共10分)

28、(1)都江堰(2分)、长城(2分)

(2)匈奴(2分)

(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水利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显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答对其中1点或意思相近即给2分)

(4)自觉树立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从自身做起;学习世界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做世界遗产知识的传播者;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世界遗产的合理建议。(答对其中1点或意思相近即给2分)

四、综合题(27题17分,28题12分,共29分)

29、(1)鲁;思想家、教育家(顺序可颠倒);儒;“仁”和“礼”(5分)

(2)①庄子;②韩非子;③孙武;④孔子。(4分) (3)适用。(1分)

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这里也可以引用原句)(2分)

(4)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不同思想观点,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分)

⑸儒家:“仁”“为政以德”;“仁政”治国等。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等。 墨家:“兼爱”“非攻”等。

法家: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等。

(能说出某一学派,答出其一项主张即可得分。其中答出学派1分,主张2分,本题共3分)

30、(1)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等,船身繁重的;你要我们将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都交给你,赋税沉重;你刑法残酷,一人犯法,株连家族和邻里;你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你是一个暴君。(能写出其中两点的给4分)

(2)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我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了匈奴的进攻;我是千古一帝,功德无量。(能写出其中两点的给4分)

(3)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一个暴君。(符合题意,能正确的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即可,但如果只从一个方面看的,就只能给一半分。)(4分)

篇6:七背影(八年级上)

七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线索;抓住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2, 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 :

抓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

预习要求:

1, 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2, 读准下列字音: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 颇 迂 栅栏 蹒跚 拭  颓唐  情郁于中 琐屑  箸  晶莹

3, 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簌簌  变卖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蹒跚 拭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狼藉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作了解性阅读,理清文章的线索及划分段落层次;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二层。

一, 导入  新课:

1, 欣赏唐-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讨论:谁知道这首诗的主题?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总结:歌颂母爱  孟郊  唐朝

2, 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背影

朱自清

3.介绍作者:A,回忆学过的作品《春》。《荷塘月色》《绿》

B,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二,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的线索及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二层。

三,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 颇 迂 栅栏 蹒跚 拭  颓唐  情郁于中 琐屑  箸  晶莹

集体订正

四, 阅读全文讨论:

1,本文的主题是“父爱”,找出文中表现父亲爱我的具体事件?

提示: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

总结:

板书(见投影胶片)

A, 句话:对我的安慰:“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问:我为什么难过?什么事至此?

讨论总结:

祸不单行:“差使交卸”“祖母病逝”

指导:“奔丧”“丧事”中“丧”的`读音。

B,终于决定送我去浦口车站。

C,和脚夫讲价。

D,拣座位,铺大衣,嘱托茶房照应。

E,买橘子

F,要求我写信,并写信给我。

总结:这些事情集中地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在作者的眼力,这些爱全部化作成了父亲的背影。及背影就是父爱的象征。

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会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这就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指导:

要求学生阅读课前阅读重点二,明确:抓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4, 讨论本文的特定环境指的是怎样环境?

疏导:环境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指的应该是社会环境。

(分组讨论)

疏导《游子吟》抓住了特定时刻:临行

集体总结:

家境惨淡,祸事接连的情况下;送别时刻。

明确:本文以背影为线索。

五, 阅读第一节思考:

这样的开头在什么文章中见过?有什么作用?

讨论,回忆。

明确:

魏巍的《我的老师》开头亦如此。

作用:点题,表现了对父亲的强烈思念。

六, 总结第一课时:

事件,线索,特定环境。

七, 课后作业 :

根据课文的线索给文章分段。

附:

1, 板书设计 :

父爱:⒈劝慰我。

⒉送我去车站。

⒊照看行李,讲价,拣座位,铺大衣。

⒋买橘子。

背影: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讨论课文2----7节,重点讨论第六节。

一, 复习导入  新课:

1, 明确本文的主题:父爱。

2, 表现父爱的几件事情。

3, 特定的环境:祸不单行,家境衰败;父子惜别。

4, 简介作者:B,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二, 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 :

篇7:七上怎么学好生物

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有的学生感觉自己对生物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兴趣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不能成为生物成绩不理想的借口。对于初中开设生物这门课程,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现在学习生物学,决不仅仅是为了期中和期末考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了解大自然,了解我们人类自身,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将来为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的时候忘记带课本,这是最影响学习的一点;上课的时候不能认真地听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或者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转着头看等等,这些都是不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抓住课堂40分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尽量避免来自外界的任何干扰。在课堂上,不仅要做到眼看耳听脑子转,而且要动手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学生感觉自己都记住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准备一本课堂笔记本,能够使自己在当天复习或者最后总复习的时候抓住重点,轻松许多。

学习的时候能用课本的语言背诵每个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清楚明了地解释每个概念,每个知识要点。练习册上每节设置的“重要的知识”和“我的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规律,形成概念。

重视图表的的作用。对于课本中每幅图表,都要认真观察。同时,学会自己绘制概念图,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对于前后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

第四,多思勤问。

课本中很多地方设置了疑问,需要你开动脑筋去思考。同时,对于课本的知识,不要“点到为止”,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没有疑问的学生,是很难进步的。不管是老师讲过的东西你没有听懂,或者是你通过学习产生的新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问。老师最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也绝对不会因为你没有听懂而责备你,最怕不懂装懂,于是遗留的问题积少成多,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但是抄作业的行为是应该坚决杜绝的,没有经过思考的答案,永远不会成为你真正拥有的知识。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

多观察生活,多联系实际。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夜晚卧室里摆放过多植物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什么?在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后,我们知道是因为植物在夜晚暂停了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与人争夺氧气。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P37图2-1)和使用方法(P38-P39)

2、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移动标本时,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二、植物细胞

1、玻片标本(临时或永久):切片、涂片、装片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45图2-2)

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④细胞核:贮存遗传物质DNA ,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⑦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P.48图2-5)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四、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和无机物。

①无机物:水、氧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特点是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

②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特点是分子比较大,一般含碳。

2、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5、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4、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5、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

6、细胞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也就是说,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组织: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6、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等。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眼虫等,它们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2、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P.68 图2-20)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如草履虫吞食细菌)

害处:①引发疾病(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②形成赤潮,危害渔业

篇8:七背影(八年级上)

教学重点:

1, 课文的线索;抓住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2, 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抓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

预习要求:

1, 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2, 读准下列字音: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 颇 迂 栅栏 蹒跚 拭  颓唐  情郁于中 琐屑  箸  晶莹

3, 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簌簌  变卖典质 惨淡 赋闲 勾留 蹒跚 拭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狼藉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作了解性阅读,理清文章的线索及划分段落层次;理解性阅读,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二层。

一, 导入新课:

1, 欣赏唐-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讨论:谁知道这首诗的主题?作者?及生活的年代?

.总结:歌颂母爱  孟郊  唐朝

2, 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篇9:七背影(八年级上)

朱自清

3.介绍作者:A,回忆学过的作品《春》。《荷塘月色》《绿》

B,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二,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理清文章的线索及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二层。

三,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 颇 迂 栅栏 蹒跚 拭  颓唐  情郁于中 琐屑  箸  晶莹

集体订正

四, 阅读全文讨论:

1,本文的主题是“父爱”,找出文中表现父亲爱我的具体事件?

提示: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

.总结:

板书(见投影胶片)

A, 句话:对我的安慰:“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问:我为什么难过?什么事至此?

讨论.总结:

祸不单行:“差使交卸”“祖母病逝”

指导:“奔丧”“丧事”中“丧”的读音。

B,终于决定送我去浦口车站。

C,和脚夫讲价。

D,拣座位,铺大衣,嘱托茶房照应。

E,买橘子

F,要求我写信,并写信给我。

.总结:这些事情集中地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在作者的眼力,这些爱全部化作成了父亲的背影。及背影就是父爱的象征。

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会给我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这就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指导:

要求学生阅读课前阅读重点二,明确:抓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4, 讨论本文的特定环境指的是怎样环境?

疏导:环境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指的应该是社会环境。

(分组讨论)

疏导《游子吟》抓住了特定时刻:临行

集体.总结:

家境惨淡,祸事接连的情况下;送别时刻。

明确:本文以背影为线索。

五, 阅读第一节思考:

这样的'开头在什么文章中见过?有什么作用?

讨论,回忆。

明确:

魏巍的《我的老师》开头亦如此。

作用:点题,表现了对父亲的强烈思念。

六, .总结第一课时:

事件,线索,特定环境。

七, 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的线索给文章分段。

附:

1, 板书设计:

父爱:⒈劝慰我。

⒉送我去车站。

⒊照看行李,讲价,拣座位,铺大衣。

⒋买橘子。

背影: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讨论课文2----7节,重点讨论第六节。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明确本文的主题:父爱。

2, 表现父爱的几件事情。

3, 特定的环境:祸不单行,家境衰败;父子惜别。

4, 简介作者:B,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二, 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

讨/论文章结构;欣赏全文。

三,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将课文分段:

分组讨论:

.总结:1,开头点出背影。

2,(2-6)描绘背影。

3,(7)怀念背影。

另: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北京         徐州           南京,浦口           回到北京。

四, 读2-3节讨论:

1, 读文中提示,明确开头交代家境惨淡的作用:

为下文写背影作铺垫――特定环境。:悲凉的环境。

2,对表现父亲的爱有何作用?

提示:

家境惨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父亲伤不伤心?而此时的父亲却来安慰我这能看出父亲怎样的情怀?

.总结:更能够看出父亲心胸的宽阔,父亲情怀的高尚。

五, 讨论4―5节 。

1, 回忆概括两节的内容。

2, 讨/论文中提示: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再三”和“踌躇”?

疏导:

分析两个“再三”和“踌躇”在句中的含义。

.总结:第一个“再三”:不放心,周到,细密。第二个“再三”:确实可以不去。两个“踌躇”:事情太忙。

悲凉,惨淡的送别充满了爱子之情,为下文写“背影”在情字上作了铺垫。

2, 两个“嘱”和两个“忙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有什么作用?

.总结:

在父亲的眼里,我始终是个需要照顾的孩子,两次提到年龄:一是:父亲不必操心;二是我对父亲的爱还不理解。从反面衬托了父亲的爱的无私和真挚。

六,讨论第六节: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讨论“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的含义?

提示:为什么要买橘子?为什么不要走动?为什么自己去买?

.总结:父亲对儿子的爱无处不在。

3, 标出文中的动词。并分析动词在文中作用?

动作艰难:身体肥胖,步履艰难―蹒跚,探,下去,攀,缩,倾……

爱的感人,爱的忘我。

4,“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理很轻松似的的含义:

提示:总算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放心了。

.总结:是从“我”的眼光看出来的,把扑泥土的动作衬托得非常生动。这种轻松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父亲的责任,心理越觉得踏时满足劳累,灾祸都忘了。

5,讨论父亲两句话的含义: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总结:挂念,关心。爱的仔细,爱到永远。

6, 论“我”眼泪的原因

疏导:找出文中“我”爱父亲的文字。

理解父亲,疼爱父亲。背影的感人。

.总结第六节:

细致地刻画背影,集中的表现父亲无私,伟大的爱。

八, 讨论第七节

1, 父亲的老境如何?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时?

.总结;黑暗,衰败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和困顿。

对父亲的理解。

2, 两个“惦记”说明了什么?

篇10:浪淘沙古诗其七刘禹锡

浪淘沙古诗其七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

钱塘江,又称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作品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作品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

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

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作品简析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篇11:英语作文七上春节

英语作文七上春节

Spring Festival is a favorite of children a day, I was no exception. This year's Spring Festival, I am particularly pleased that you want to know why? It is better for me to tell you it! Danian Ye because, I must personally against the write affixed to the door. I hope that you hope that you and so on and so on, until at last the day. Good morning, my mother and breakfast, began to put the couplet. I wrote a lot of the couplet, “day by people Zengshou years, the Spring Fu Man on earth” and “the motherland spring, more than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election which piece? Her mother said: “The days of the years by people Zengshou, the grandfather of this to be more appropriate, we have a home which you elected Grandpa to be more appropriate, we have a home where you decide the election. ”I thought, elected on a couplet of this couplet on the Alliance are: good spring of the motherland; Xia Lian is: well-being of many people.

七上历史复习资料

七上生物教学计划

上元夜古诗

七上地理总结教学

华师大七上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上英语教案15篇

五年级上 七单元作文范文

七上语文教学教研计划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

润物细无声的上古诗是什么

七上古诗(合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七上古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