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eon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廖燕《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eo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廖燕《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

篇1:廖燕《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

廖燕

①大块②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

②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

③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③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

④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①小品: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②大块:大自然。 ③照乘:能照亮车辆的宝珠。

22.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也 B.哉 C.耳 D.矣

23.概括第②段的内容。(2分)

2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个“耳”字,显示了作者对“照乘”和“匕首”的轻视。

B.两个“而”字,这里表转折,引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和发现。

C.两个“而已”,干脆坚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追求。

D.这句话与第②段中的“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相呼应。

25.本文说理多用比喻,请以第④段为例做简要赏析。(3分)

26.请分析这篇序文是否做到了“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4分)

阅读答案

22. (1分)D

23.(2分) 文章非以小为尚,关键是要言简意赅。(评判文章优劣应该看其是否“言及”“理至”而非篇幅长短)

24. (2分)A

25. (3分)以“大狮搏兔亦须用全力”为喻指出写小品味也须用尽全力(1分);以“粤西蜈蚣能制蛇”为喻指出小品文写得好,也能胜过长篇大论,不可轻视(1分)。生动形象,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1分)。

26. (4分) 本文篇幅很短,仅200余字(1分),但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富有特色的语言 (1分),论述了小品文的特点、功能及创作者应有的创作态度 (1分),言简意丰,看法辩证,说服力强,堪称“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

篇2:《选古文小品序 》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选古文小品序 》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选古文小品序 廖燕

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矣。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释

①古文小品,是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②大块:自然,大自然。 ③瘦漏透皱:古代相石四字诀,包括造型、窍孔、纹路等外形方面所具备的审美特征。④照乘粒珠:古代四车一马为一乘,照乘珠:照亮车辆的明珠。

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顾小者大之枢( ) (2)烛物更远( )

24.对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一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项。 ( ) (2分)

A.引出短小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 B.说明文章优劣不能一概以篇幅长短而论。

C.使文章论述更全面,更辩证。 D.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

25.划线句意在说明:。 (2分)

26.文章最后两旬(从照乘粒珠耳,到结尾),分别从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两个方面来说明小品文的.为文之道。 (两处答案均在四个字以内)(2分)

27.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述。 (4分)

(1) (2)

参考答案:

23.(1)只,只是 (2)照 24.D

25.文章的大小长短各有其美(小之可贵在其寓大、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

26.价值取向(艺术特点、表达效果) 创作态度。

27.(1)多用比喻,使说理更形象;(2)多用对偶(整句、对偶也可),两两对照,使行文更整齐和谐。(答本文语言简练、文字简短也可)

译文:

大自然创造人,将人的精神浓缩在小小的眸子之中,啊,十分完美了。文章并不是以小为最佳,以短为最好;但是,小为大的关键点,短是长的凝聚处。如果所表达的意思高远而文辞表现却达不到这种境界,与道理已经讲完还想添加些话,这些都不是文章的最好表达。因此,意思表达完整的文章不会有繁冗之词,说理恰到好处的文章篇幅大多短小。高高的泰山,使它破碎而成为细石沙砾,它瘦漏透皱的特点便显露出来了。滔滔黄河,缩小成沟渠溪流,清澈的流水波纹就会兴起来。分散的事物大多散漫,集中的事物大多凝聚。照车明珠不过一颗珍珠大小,但照物的距离更远,我只选取它照得远这个特点罢了;匕首不过是一寸之长的铁器,但刺人穿透力更强,我就选取它这种穿透力罢了。大狮子搏击大象使出全力,搏击兔子也使用全力,对于小的东西不能忽视。广西有长蛇,蜈蚣能制服它,短的东西不能轻视。

篇3:送东阳马生序古文阅读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古文阅读及答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计日以还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乃悟前狼假寐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者也

D.或遇其叱咄 或以钱币乞之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辍耕之垄上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肉食者谋之 D.无丝竹之乱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

4.请你从选文内容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并拟好参考答案。(2分)

答:

参考答案:

1.A(2分)

2. B(2分)

3.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分,意对即可)

4.示例:

问题:作者在求学过桂中遇到哪些困难?

答案:无书、无师。(2分,从内容角度准确拟题1分,拟定的答案合理得1分)

篇4:《送东阳马生序》古文阅读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古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答题 (12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问起大臣们的好坏),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2)援( )疑质理

(3)宋濂尝( )与客饮 (4)濂具( )以实对

1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1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15.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2 担心 引、提出 曾经 都,全

14.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15.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篇5:廖燕《青溪别业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廖燕《青溪别业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①青溪别业者,为金陵鹤闲朱先生读书处也。予未至其地,其胜概则不可得而知者焉。今得而记之者,□因其嗣君林修未予道其详也。

②林修于兹岁甲子春自金陵来粤。袖图示予曰:“予族始家四明,至于祖双塘公值流寇之乱,以越地濒海不可居,遂徙家金陵。父鹤闲公以孝廉历宦荆楚,虽清白所遗,而堂构恢廓,颇称名阀。有别业在秦淮名青溪者,为予祖父及予身三灯火之地,兹图是其大略者。君其为予记之。”

③予按其图,青溪为秦淮胜地。唐诗人王昌龄曾卜居于此。而别业隶其中,园林泉石,左右环绕,其最高而迥出城堞者,曰尘外楼,鹫岭、蒋岭、虎踞诸胜隐然在望。而沿溪一带,阁其上者八九,可弈可钓。对岸游人,曳屐扶筇,往来短篁疏柳间。凡图之所有者,皆可书而记也。

④虽然,人当役境,不当为境所役。故舜禹有天下而不与①,颜子陋巷而不改其乐。有舜禹之心,则虽天台、雁荡、罗浮以及鄱阳、洞庭伟丽奇崛之景,只如其胸中文章之所变现。有颜子之心,则虽一箪一瓢,皆足以寄其心斋坐忘之怀。况兹园林泉石之胜,有可乐而可游者耶?自②非然者,吾俱其诱于物者必多也。此林修所以欲记之,而有所取舍于其间也。呜呼!知林修,则可以知鹤闲先生焉。于是乎书。

【注】①与:私有,享有。②自:假如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1分)

A.亦 B.夫 C.故D盖

23.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24.第④段中“舜禹之心”和“颜子之心”可贵之处分别是 、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下列关于“青溪别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青溪别业是作者仰慕已久的秦淮名胜。

B.青溪别业有鹫岭、蒋岭、虎踞等美景。

C.青溪别业曾有唐代诗人王昌龄居住过。

D.青溪别业是朱家三代人生活过的地方。

26.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参考答案

22.(1 分)D

23.(3分)①写出了青溪别业图的内容,突出了别业景观的美好。②呼应首段中的“胜概”,为下文关于人与环境(人当役境,不当为境所役)的议论做铺垫。

24.(2分)不私享天下(1分)安贫乐道(1分)

25.(2 分)D

26.(4分)介绍了青溪别业的来历和概况,论述了人当役境而不为境所役的观点,宣扬林修父子不为外物所役的品德,期望人们不要诱于外物而为境所役。

【参考译文】

青溪别业是金陵朱鹤闲先生读书的地方。我没有到过那个地方,那里的美景就不得而知了。现今能够为它写记,是因为他(鹤闲先生)的儿子朱林修为我讲述了那里的详细情况。

林修在甲子这一年春天从金陵来广东,从袖中拿出一幅图给我看,说:“我们家族起初在四明安家,到了祖父双塘公的时候,遇到流寇作乱,因为越地濒临大海不能再居住了,于是迁家到金陵。我父亲鹤闲公凭孝廉的身份在荆楚一带连续做官,虽说为官清白,所留下的房舍,厅堂建构宏阔,也还稍稍符合名门的'气派。有一处位于秦淮名字叫青溪的别业,是我祖父、父亲和我三代人生活的地方。这幅图画的是它大概的情形。您一定替我给它写一篇记。”

我察看了这幅图,青溪算得上是秦淮的胜地。唐代诗人王昌龄曾经在这里选地居住。而青溪别业就属于其中一处,有园林泉石在左右环绕着,那最高的并超出城墙的,叫尘外楼,鹫岭、蒋岭、虎踞各处胜景都可以隐约看见。沿着溪流一带,在上面建有八九处阁楼,在上面可以下棋,可以垂钓。对岸的游人拖着木鞋拄着拐杖,在竹林柳树间来来往往。大凡图中所有的景象,都是可以写下来作记的。

虽然是这样,人应该役使环境,而不应当被环境所役使。所以舜和禹拥有天下而不私自享有天下,颜回住在简陋的巷子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如果具有了舜和禹那样的心境,那么即使是天台山、雁荡山、罗浮山以及鄱阳湖、洞庭湖那样伟丽奇崛的景观,也只不过是那胸中文章的变幻外显。如果具有颜回那样的心境,那么即使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也都完全可以寄托他内心静虚忘我的情怀。更何况这处园林中有那些让人快乐可供游赏的泉石美景呢?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我恐怕他被外物所诱惑的事一定会很多。这就是林修想让我作记而他在其间会有所取舍的原因。哎!了解了林修,那么就可以了解鹤闲先生了。于是我就写下了这篇记。

篇6:古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练习及答案

古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3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2)主人日再食( )

(3)腰白玉之环( )

(4)媵人持汤沃灌( )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小题3: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小题4: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向 两次 腰上佩戴 热水

小题2:以为心中有足以让他感觉快乐的享,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3:借书之难;求师之艰。

小题4:反衬我求学的艰辛与刻苦。

小题5:苦耐劳,虚心求教,勤奋刻苦。启示:略。

燕歌行·并序古诗词

唐诗之《燕歌行·并序》

燕字谜语答案

座右铭 古文阅读答案

《塞翁失马》古文阅读答案

观潮阅读答案 古文

高适唐诗燕歌行·并序

我选我阅读答案

园林小品阅读答案参考

《江阴船歌》序阅读答案

廖燕《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廖燕《选古文小品序》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