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孟蕊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孟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篇1:童趣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童趣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参考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小题3】.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5】.《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小题1】C (3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小题1】(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小题1】(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篇2:童趣文言文阅读答案

童趣文言文阅读答案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

(3)见藐小之物( )(4)果如鹤唳云端(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

湖水 斜阳 流云

答案

【小题1】(1)同“僵”,僵硬(2)用(3)的'(4)鸟鸣

【小题1】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四个词语,有实词有虚词,还有一个是通假字,考查面较广,但都是文下注解里的重点字。“强”是通假字,“以 之”为虚词,根据语境很易推断意思。“唳”为动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故”“时”‘物外之趣’等。“故”是因此的意思,“时”是时常,经常的意思,‘物外之趣’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理解物外之趣的意思,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因此在写句子的时候要加以想像。如把湖水想像成一面镜子、一片蓝天,流云想像成是缀在镜子上的一美女、逃生的囚犯,斜阳是一道道利箭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点评:运用给出的词语造句,要注意题目的要求,还要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寻找与之特征相近的事物加以联想、想像,写得合情合理又富有情趣即可。

篇3:童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童趣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请你说说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_________

(2)鹤唳云端_________

2.写出两个出自本文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在语段中用横线画出。

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___________,所拔的“山”指的是:___________,所倒之“树”指的.是:___________。

7.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的意思。

(2)鸟鸣

2.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明辨是非,有时指视力很好。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1)夏夜,成群的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仙鹤

(2)心里这么一想,果真出现了千百只鹤

4.观之,兴正浓或者余年幼,方出神,不觉讶然一惊。

5.余忆时能张目对日,明目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6.癞虾蟆土砾凸者 丛草

7.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意思对即可)

篇4:童趣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童趣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明察秋毫(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作青云白鹤观( )

2、请翻译下列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②通“僵”,僵硬 ③慢慢地 ④景观

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鹤。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鸣叫。

3、所谓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也指超脱于尘世的情趣。他虽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却又与事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如文中所写:夏蚊及草间之虫这些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意对即可)

4、物外之趣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篇5: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6分)

(1)项为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鞭数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B.不觉呀/然惊恐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D.使之/冲烟而飞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4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通“僵”,僵硬(2分) (2)正(2分) (3)用鞭打(2分)

小题2:B(3分)

小题3:(1)我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3分)(2)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吃掉。

小题4:因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且观察细致,加之有丰富的想象力,又富有童心童趣。(4分)

小题1:试题分析: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了解文言实虚词的不同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试题(1)中的“强”是个通假字,读 “jiāng”,同“僵”,意思为“僵硬”;(2)中的“方”根据语境意思为“正”,不能理解为“方向”;(3)中的“鞭”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为“用鞭子打”。

小题2:试题分析:“不觉呀然惊恐”这句话的含义是“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呀然”在句中修饰限制“惊”的,意思是“‘唉呀’地惊叫一声”,朗读时注意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一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较长的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连词前后、句首发语词之后,要进行语意上的停顿。此句可这样停顿:不觉/呀然惊恐。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 “藐小”(细小)、“其”(它的)、“故”(因此)、“时有”(常常有)、“物外之趣”(事物之外的乐趣)等词的意思;翻译(2)时,要注意“盖”是句首的发语词,可译为原来,“而”,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另外,文言文翻译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可从“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角度来理解和组织。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可见“物外之趣”的原因之一是善于观察。“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可知,原因之二是善于想象。“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可知,有好奇心,贪玩,富有童心童趣。

篇6:《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①徐喷以烟 : ② 鞭数十 :

③方出神: ④ 项为之强: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2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慢慢地用鞭子打正通僵,僵硬

小题2:A

小题3:看到很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时常得到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小题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篇7:《童趣》阅读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 (2分)

(1)余忆童稚时( zhì ) (2)见藐小之物(miǎo)

(3)拟做 (nǐ) (4)怡然称快(yí)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张目对日 (太阳 ) (2)昂首观之(抬,仰)

(3)鹤唳云端 (鸟鸣) (4)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2分)

小题5:用原文填空 (3分)

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 ,写观察习惯的句子是 ,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

小题6: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zhìmiǎonǐ yí (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1)日 ( 太阳 ) (2)昂(抬,仰)

(3)唳(鸟鸣) (4)观(景象)(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总领全文(2分)

小题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空1分共3分 )

小题1:略(3分)

小题1:试题分析:做给加点字注音的题目要注意形似字,更不能字读半旁音。“稚”不能误读成“维”;“藐”不能误读成“貌”;“拟”不能误读成“似”或“以”;“怡”不能误读成“殆”或“台”等。

小题1:试题分析:“日”太阳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日光”;“昂”抬,仰“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高”;“唳”鸟鸣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眼泪”;“观”景象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看”。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之”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所向”名词短语,指想像的景象;“则”连词,那么;“或”连词,或者;“果然”副词,真的,果真。最后把语言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可知,答题要到全文内容中寻找,二至四段每段一件事。第二段写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写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鞭打蛤蟆之趣。这三种趣事都是因为“我”小时候“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结果,都是“物外之趣”。文章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故时有物外之趣”来写,所以,文中的主旨句是:故时有物外之趣,在文章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填写时除了要注意“明察秋毫、藐小、纹理、物外”等词语的正确书写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口语“观察本领的句子、观察习惯的句子、观察收获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物外之趣”指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只要留心生活一定会有“物外之趣”的。叙写时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和整个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如: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到院子里去玩,忽然看见那儿有一堆蚂蚁在搬食物,我突发奇想,拿出了一个“尖叫”水瓶,灌满了水,去撒蚂蚁,它们被我困得无处可逃,十分有趣。

篇8:《童趣》阅读答案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篇9:《童趣》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A.余忆童稚时B.鹤唳云端()

C.徐喷以烟()D.青云白鹤观()

小题2: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分)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2分)

小题4: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2分)

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我B、鸟叫C、慢慢地 D、景观

小题2:示例:明察秋毫、怡然称快

小题3:①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②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小题4:将夏蚊拟作白鹤之趣。(观蚊如鹤之趣)⑵

小题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小题1:

试题分析:“余”在古文里除了用于第一人称,还有“剩余”的意思;“观”在古文中有“看”“认为”“景物”等意思,本句中是“看”。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成语,知道一个“明察秋毫”,即写出,另一个可根据成语大多是四字词的特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小题3:

试题分析:“项”指“脖子”(有诗“曲项向天歌”);“强”,通“僵”,意为僵硬;“故”,所以;“时”,经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乐趣。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中写到,孩子将眼前物想像另一番景象,孩子已经忘了眼前什么物,而身临其境在想像的景象中,倍感趣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

小题5:

试题分析:很多趣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自欣赏者自己的内心。好奇、想像力丰富是孩子具有的特点,所以孩子很容易获得“物外之趣”。

篇10:《童趣》阅读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摘录一个并说说它的意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景物,在儿童眼里可能会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1)故,所以

(2)强,通“僵”,僵硬

(3)鞭,用鞭子打

(4)徐,慢慢地

2、解释合理即可。

(示例: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3、(1)心里这样想着,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成了白鹤。

(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下。(意思对即可)

4、“略”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童趣

文言文童趣翻译

童趣阅读题及答案

童趣阅读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童趣沈夏文言文翻译

《童趣》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