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苏教国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两个半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苏教国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注意书写规范、端正。(3分)
安恬( ) hài 人听闻 zhào 祸
2、 根据课文填空(8分)
①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
④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峙后禅院》
⑥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⑧树叶儿绿得发亮, 。朱自清《春》
3、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下联是: ,量力而行。请你所学对联知识对对联。(2分)
4、李红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民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李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教室外的垃圾箱。
李红该怎样说才得体 。
张民的言外之意是: 。(3分)
5、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生活色彩斑斓`,特别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它能使你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为了表达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准备在学校礼堂利用本周三的班会课开展“我爱文学”的读书报告会,每个人汇报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
①请你根据参加过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体验,给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方案。
②给这次活动出一个通知。(两题任选一题)(4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课文《夏》的选段,回答5—8题(7分)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照射)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潮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6、选文开头的两个句子运用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7、第3句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代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8除了开头两句,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9—12题(10分)
生活是什么
张玉庭
①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 这是什么?
②人们都猜:这是镜子!我的朋友却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这是生活。
③举座皆惊!他却来了句妙侃: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
④果然有道理!
⑤于是,我突然地想起一个故事。一次,穷困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想去巴黎,却偏偏一分钱也没有,就故意笑眯眯地当着警察的面拿出几张白纸,分别在上面写上“送给皇后的药”、“送给王子的药”、“送给公主的药”,然后在白纸里包了点红色粉末。那警察见拉伯雷行踪古怪,疑为刺客,便把他押到巴黎,经审查排除了刺客的嫌疑,又只好把他放了— 真是妙极,笑眯眯的拉伯雷一分钱没花,便平平安安地到了巴黎!~
⑥真佩服这位乐观豁达的拉伯雷,真佩服这种笑眯眯的人生态度!尤其有趣的是,笔者钻研法国文学时,居然找到了上述谜语的出处—就是拉伯类说的:“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⑦不是吗?如何看待生活,的确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
⑧既然如此,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吧!别小鸡肚肠!别斤斤计较!别动不动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9、是如何理解我朋友的那句妙侃的?用浪线画出与这句话呼应的句子。(3分)
10、照第7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2分)
11、读本文后,你认为生活还是什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个句子进行描摹(2分)
12、如果把标题《生活是什么》改成《生活是一面镜子》你认为怎样,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3—19题(16分)
①在车站等车是最无聊的时间,看没看的,玩没玩的,坐得屁股生疼,就想站起来晃晃。
②那边,几个小伙儿在嚷嚷地打牌。
③我走过去,靠在一根柱子上,看他们打牌。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肩一动,衣服粘在了红柱子上,糟糕,柱子上油漆未干!看大半个肩膀印得红红的,我真想一脚将那根倒霉的柱子揣倒,你到不知道这身“皮尔卡丹”是出差前妻子刚买下的,整整1200元!才十天,就弄成这个样子。
④再转脸一看,我前面一个“灯泡顶儿”,后肩也是红红的,然而他是那样若无其事地看他的牌。这家伙太缺德。
⑤我正恨出眼泪的时候,一个广东佬毫不客气地走到我跟前,占了我的位子,笑开嘴,看那滩打牌的。
⑥我看见他那瘦瘦的肩儿扛着笔挺的高级西服往红柱子上靠的时候,我想叫他一声。然而我也没。该我红肩第二,就不该你红肩第三?我心里觉得不平衡。
⑦他也跟我一样,看了一会儿,就不想看,离开时肩紧紧地粘住了。我认为他一定要骂一声。然而他也没。他比我更机警,掉头看看肩后一片红色的云,面不改色,心不跳,站在一边继续看牌。
⑧又有了一个跟我同样的受害者,心里觉得宽慰多了,我可以肯定,他那身西服一定比我的皮尔卡丹还要高级。人家那样的衣服都认了,我为什么不?若是印出第四、第五个红肩儿,我心里会更加舒坦的'。于是我就在这儿守株待兔。
⑨不一会儿,一位年轻的士兵也过来看牌。
⑩当他准备将扛着红五星的肩往柱子上靠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叫了起来:
⑾“叔叔,那红漆没干。你看,他们的肩都染红了。”
⑿谁也没想到,这个红色的秘密,却被坐在凳子上的小男孩发现了。
⒀我望着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心想,世界上的人都不要长大多好。(摘自《人民日报》)
13、为什么说“灯泡顶儿”这家伙太缺德?(2分)
14、广东佬和我都是具有怎样心态的人?
15、他比我更机警,掉头看看肩后一片红色的云,面不改色,心不跳,站在一边继续看牌。这句话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描写?(2分)
16、从第8段中“宽慰“、舒坦”两词表达我怎样的心理?(2分)
17“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2分)
18、中国古代的幼童启蒙读物《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处,性本善“读完本文,你认为标题有什么含义?(3分)
19、本文中的小男孩和丹麦作家 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一样都说了真话,结合你的实际谈谈说真话有哪些好处?(3分)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20—26题( 1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也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嘱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或王命急宣( ) 良多趣味( )
夏水襄陵 ( ) 嘱引凄异( )
21、选出与例句“春冬之时”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 至之市 B.久之,目似瞑 C. 默而识之 D.故时有物外之趣
22、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23、用浪线画出从侧面表现三峡山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1)
24、到,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至175米。请对照课文,推想一下,到那时,本文所写的景色有哪些变化?(2分)
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25、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 比喻 。(3分)
26、解释加点的字(3分)
白感其言( )遂卒业( )白问其故( )
三、作文(30分)
朱熹说:“万紫千红总是春。”如果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特色,无力发出特有的芳香,那么它还能立身于灿烂春光之中吗?你具有什么特长,这些特长,曾经为 你取得成功发挥过什么作用?或者为学校班级争过光……请你以“特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苏教国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1)祈祷( ) (2)粗糙( ) (3)铂金( )
(4)阻碍( ) (5)钱俶( ) (4)胠箧( )
2、先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然后在括号中加以改正。(3分)
(1)慢不经心( ) (2)兴高彩烈( )
(3)微不足到( ) (4)甘败下风( )
(5)改斜归正( ) (6)自出新裁( )
3、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 )
A、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我们的初中毕业典礼将于明天九点整在学校办公楼礼堂开始举行。
D、增加质量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4、填空。(8分)
(1)“斜塔上的实验”是指 在比萨斜塔上所作的,这个实验证明的是
(2)罗迦·费·因格是 国实业家,曾发表过 等著作。
(3)《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的作者是 ,它的文体是 。
(4)《以虫治虫》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沈括。
二、现代文阅读(44分)
(一)(11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①
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一百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②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5、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6、联系上文说一说伽利略是怎样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这表明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
7、文中划线句子①是对老头子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方法?结合有关的词语说一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分)
8、划线句子②说明了什么?(2分)
9、说一说伽利略的发现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二)(17分)
外层空间,没有国界和归属的资源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眺,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 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阴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
1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轨道( ) ②辐射( )
(2)解释词语。(1分)
极目四眺: 。
11、外层空间有哪些资源可供人类利用? (2分)
12、文章第④段中的“奇特环境”是指什么?它对人类从事的哪些活动很有帮助?(2分)
13、全文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第②段与③④⑤⑥段之间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分)
14、从写作的角度看,文中哪两段的顺序需要调整?为什么? (2分)
15、指出下面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1)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 )
(2)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 )
(3)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
( )
16、文中“一览众山小”引自唐代著名诗人 在《望岳》中的诗句,它的上句是 。(2分)
1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2分)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人类利用外空资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C.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外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三)(16分)
①人一生需记住的很多,但许多事情也应忘却。譬如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以及他人的各种得罪。忘记这些,不仅是一种大度,一种超脱,更是一种为人美德。
②学会忘却是明智之举。因为有了忘却,就不会在斤斤计较的“情绪旋涡”里迷茫和徘徊,心境便有了一份愉快和轻松,从而就能够把充沛精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列子·周穆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人华子患了健忘症,“朝取而夕忘,在途则忘行”,“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后来有高人将他的病治好了,谁知他又把平生数十年的得失好恶都记起来了,以致把妻子的`点滴不检和儿子的种种不敬、邻居的方方面面过失都念挂于心,最后责妻罚子,操戈逐邻,搞得鸡犬不宁。由此足见,不会或不能忘却,有时还会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绊脚石”、安享人生的“阻路钉”。
③学会忘却是崇高之本。因为懂得忘却的人,往往胸中装着大局,追求远大理想和未来,尊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团结,能够除却私心杂念,坦荡面对人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与王安石同朝为官,他很欣赏王安石的才学,想结谊修好,但王安石自视清高,让欧阳修吃了闭门羹。后来欧阳修担任了朝廷要职,却竭力推荐王安石当宰相,有人提起往事,欧阳修却哈哈一笑:“我早就记不得了。”这种“早就记不得了”的大家风范,很值得我们学习。
④学会忘却是快乐之源。当我们受到误解和责备时,正是因为有了忘却,才使我们能够淡然处之,不念于思,得以保持一颗平常心,让整个身心沉浸在无虑的宁静里。
⑤学会忘却,丢掉的是伤痛,留下的是美丽。蹉跎岁月,人生如歌,我们又何必过分地留恋和计较那些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无谓的怨恨、懊恼背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挤压和负载,让精神遭受折磨和打击?
18、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述的中心。(2分)
19、用“||”在文中给文章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3分)
20、第②③④三段论述的内容证明了第①段中的哪句话?(2分)
21、第②、③两段中各用一个事例论据,这两个事例能互换吗?为什么?(3分)
22、第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2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你是否有切身的感受?请你举一例并加上你的分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置一榻②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③,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④,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①篁:竹子。②榻:床。③围屏骨子:屏风架子。④师承:老师传授。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家有茅屋二间(姓余的人家) B、甚凉适也(舒适)
C、横安以为窗棂 (安放) D、冬冬作小鼓声(发出)
25、对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 (2)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A、第①组意义相同,第②组意义不同。 B、第①组意义不同,第②组意义相同。
C、第①组和第②组意义都相同。 D、第①组意义和第②组意义都不同
26、将下面这句反问句用现代汉语改写成陈述句。(3分)
27、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四、作文(30分)
28.题目:以“关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书写认真、工整,字数500—600之间。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果树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sī xiao liao ling tang di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分页标题#e#
2、比一比,再组词。
谛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第二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分页标题#e#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教学目的:在学生复习了2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进行相应的计算练习,加以巩固强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试卷形式)
计算练习
1、在( )里填数。
9+( )=12 10-( )=0
5+( )=15 ( )+( )=17
2、在○里填上“>”、“<”或“=”。
8+4 ○ 14 17-10 ○ 3+4 7 ○ 13-10
7+4 ○ 7-4 9 ○ 9+3 10-6 ○ 6-6
3、用 6 、 9 、15 组成四个算式。
( )○( )=( ) ( )○( )=( )
( )○( )=( ) ( )○( )=( )
4、填数。
7 +8 → □ – 5 → □ 10 – 3 → □ +0 → □
15 – 9 → □ – 6 → □ 15 – 5 → □+6 → □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8 + □ < 14 11 – □ > 7
二、算一算。
1、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 - 9 = 14 - 5 = 5 + 7 = 14 - 8 =
4 + 8 = 10 + 5 = 9 + 8 = 7 + 9 =
11 - 6 = 13 - 6 = 9+5 = 6 + 7 =
2、 每组题里得数大的算式后面□打“√”。
9 - 3 □ 9 + 3 □ 8 - 3 □
〈 〈 〈
9 - 4 □ 9 + 4 □ 8 + 3 □
3、连线。
8 – 6 3 + 7 19 – 9
4 + 6 10 – 7 12 – 10
8 – 5 7 – 5 0 + 3
4、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字词天地。
1.看拼音,写字词。(
(1)傍晚,我tǎnɡ( )在kuān kuò( )的草地上wànɡ( )着西边的天空,火烧云一会儿像一qún( )羊,一会儿像一片mào mì( )的森林,一会儿像wēi( )武的xiónɡ( )狮,十分壮观。
(2)我和爸爸jià( )车去看海,没有风的时候,大海是wēn róu( )的,就像一面pū zhǎn( )开的宝镜。一遇到风,就会yǒnɡ( )起千cénɡ( )浪。
2.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绒毛(yónɡ máo) 丘陵(qiū línɡ) 缓慢(huǎn màn)
B.吹拂(cuī fú) 呢喃(ní nán) 凝聚(nínɡ jù)
C.澎湃(pénɡ bài) 峻岭(jùn lǐnɡ) 光辉(ɡuānɡ huī)
D.苍穹(cānɡ qiónɡ) 照耀(zhào yào) 碗碟(wǎn dié)
3.辨字组词。
4.连一连,读一读。
大千 孤烟 无奇 神工
大漠 世界 古木 不有
惊涛 嶙峋 海市 参天
怪石 骇浪 鬼斧 蜃楼
去年国庆节我们一家去沙漠旅游了,一共消费了3586元。
3586元写成大写是
二、句子乐园。
1.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仿写比喻句)
2.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仿写比喻句)
3.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仿写顶针句)
4.五彩池真是人间仙境啊!(改成反问句)
5.补充名言。
,谦受益。
,必有我师焉。
尺有所短, 。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课内阅读。
五 彩 池(节选)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大的水池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盘子,有的像莲花……
1.说明作者来看五彩池时的天气的词语是 ,点明来的方式的词语是 。
说明水池多的词语是 和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3.文中画浪纹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这段话运用一连串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的 多,从 、 、 、 以及后面的省略号可以看出来,表达了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二)课外阅读。
①我爱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柔和的风声,倾听激越的雨声,倾听雄壮的雷声……
②柔和的风声像是曼妙的古琴声,轻柔婉转,悦耳动听。你听:那凉爽的晚风吹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伴着徐徐的晚风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③激越的雨声像是振奋人心的军鼓声,铿锵有力。你听:黄昏时分,乌黑的云送来了倾盆大雨,伴着呼啸的风,来得气势汹汹,来得猝不及防。噼噼啪啪,雨的'脚步声像炸开了锅的豆子,像擂响了千万个激越的小鼓。
④雄壮的雷声像是雷公擂响的低沉的大鼓声,像是压抑的无情的怒吼。你听:雷声隐隐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终于“轰”的一声,大地也随之微微颤抖着,像是古战场上你我两军对垒。
⑤大自然的声音是如此奇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人思绪万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与大自然心心相印。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我”喜欢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 、 、 。
3.作者分别把风声、雨声、雷声比作 、 、 。
4.本文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摘录一句 。
5.给本文划分意义段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习作。
你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景色?请你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题目自拟,语言生动优美,不少于300字。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期末考试考查面涵盖很广,刚刚过去的半学期,同学们究竟学得怎么样?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大家。
一、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碾( )
辗( )
{坎( )
砍( )
{遥( )
摇( )
{锐( )
悦
二、 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 )( )嶙峋( )崖( )壁崇山( )( )惊( )骇( )( )( )汹涌( )( )荡荡( )( )壮丽( )( )粼粼( )( )绕梁( )( )难觅棋逢( )( )一着( )( )( )( )龙蛇力透( )( )( )妙( )肖( )( )圣手( )( )荫深( )( )相宜( )( )锦簇( )( )弄姿( )( )参差
三、根据意思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⑴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
⑵ 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
⑶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
⑷ 客人到了这里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
⑸ 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
四、日积月累
林绿( )浓淡( )花团( )迎风( )
一陂春水绕花身,( )。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 ),( ),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五、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面画“√”。
厦门(xià shà)帆篷(péng féng)忙不迭(dié diē)酵母菌(jiào xiào)一艘(sōu sǒu)不屑(xuè xiè)
六、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蓬( )
篷( )
{竖( )
坚( )
{择( )
译( )
{衰()
哀()
七、读句子,填关联词语。
⑴ 我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和两个姐姐,( )不是他们的`付出,我可能( )没有机会认识这个广阔的世界,( )没有机会领略科学的美好与神奇。
⑵ 阿基米德那么专心,( )罗马士兵站在他跟前( )没有发觉。
八、 画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冉冉升起(yán rǎn)开拓(tuò tuō)馋涎欲滴(xiányán)崭新(zǎn zhǎn)津津有味(jūn jīn)菜肴(yáo xiáo)
九、 按课文填标点符号。再想一想使用这些标点符号的理由。
⑴ 动身前()我和朋友们开玩笑说()这次回去()我很想吃几样小菜()如八宝辣酱()清爆鳝背()黄鱼羹()咸菜豆瓣汤()酱汁肉()炒螺蛳()青蚕豆()等等()
⑵ 突然()小侄女发言了()她说()台湾同胞回祖国大陆怎么喜欢吃这种()低级菜()这一说()把大家逗得大笑()
-上期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汇总
姓名 班级 座号
1、 相遇问题
(1)小明和小军两家相距560米,放学后两人在校门口分手,7分钟后他们同时到家,小明平均每分钟走45米,小军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2)学校新添了50付单人课桌椅,共用去6250元。每张课桌85元,每张椅子多少元?
2、 和(差)倍问题
(1)植树节,江边小学栽的杨树比柳树多16棵,已知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1.8倍,两种树各栽了多少棵?
(2)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共重115千克,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4倍。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3、几倍多(少)问题
(1)学校有足球5个,比篮球的2倍少1个,篮球有多少个?
(2)李红的爷爷今年75岁,比李红年龄的5倍还大10岁。李红今年多少岁?
4、综合问题
(1)李强有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5天,还剩下15页。他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食堂有一堆煤共重1.78吨,烧了一周还剩下0.38吨。平均每天烧多少吨?
(3)王明一家三口(两大一小)到公园游玩,买门票共付75元,小孩半票。每张门票多少元?
(4)张老师在体育用品商店买回12个篮球和18个足球,共用去1080元。已知每个篮球价格是45元,
每个足球多少元?
二、多边形面积的解决问题
1、一面三角形的红旗,底长0.8m,高是1.5m,制作这样的红旗25面需用布多少m ?
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田。底是250m,高是84m,共收小麦14.7吨。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3、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它的底是12.5dm,高是7.8dm。每平方分米玻璃的价钱是0.68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d m ,底长是4.5dm,它的高是多少dm?
5、有一台收割机每小时可以收割3750m ,需要多少小时可以收割完下图形状的这块地?
6、靠墙边围成一个菜园,围菜园的篱笆长36m,这个菜地的面积是多少m ?
三、去尾进一法解决问题
1、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2、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词典8.5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四、其他
1、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2、一条公路长360米,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柏油多少米?
苏教国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看你基本功
一、知识积累(1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千锤百炼气势磅礴课捐杂税酣然入梦大现身手
猝不及防饥饿难耐悬崖峭壁万濑俱寂神彩飞扬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长征》)
②,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
③风雨侵衣骨更硬,。(萧华)
4.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依次填到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_______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________了。
②他深情地_______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______,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
A、输送克服观察困扰B、灌输克服注视折磨
C、贯穿战胜望困惑D、灌输战胜看折磨
二、实践运用(10分)
5.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赢得中外媒体一致称誉,都认为非常精彩。口号精彩在何处,请赏析,讲出一点理由即可。(两句任选一句)
⑴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⑵英文口号为:OneWorld,OneDream
6.国庆节快到了,班级要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分)
节目一: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朗诵者:李静)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演唱者:王琳)
开场白:
串连词:
7.探究:当年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靠的就是“长征精神”。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①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②我们今天需不需要长征精神?
美文共欣赏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3题。(共18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9.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0.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3分)
11.“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3分)
12.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4分)
13.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3分)
(二)阅读《女兵墓》一文,完成14——18题。(共17分)
⑴深秋的黄叶,在寂寥的天空凄凄飘落。雪后的清晨,我捧着一束雪莲花,走进这覆盖着碎石、枯草的荒原,走向一个小土丘……
⑵这里,安睡着一位我尊敬的女性,一个长眠在世界屋脊上的女兵。
⑶你还记得我吗?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我抱着你啊!
⑷那时,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你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头顶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军装外系着一条棕色的宽皮带,左肩斜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以前我并没见过你,那天我从兰州新兵营拉了一车进藏的战友,才看到你。你太忙了!车上三十五个新兵,每天你都要给他们量两三次血压,连我这个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趟的“老兵”也不放过。同志们觉得自己牦牛似的身体用不着这样多事,你不依,板起脸很严肃地说:“‘牦牛’也不行!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一车人全老实了。
⑸唐古拉山巅出奇地冷。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你照例跑上跑下为战士们检查身体。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
⑹就在这时——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刻,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车上的一个新兵应声倒下。
⑺路边的崖洞里伸出了一支叉子枪……
⑻罪恶的枪口瞄准了我们这辆军车,那枪口离汽车不过几十米。流弹还在继续飞来……
⑼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那支叉子枪!
⑽剩下的三十四名新兵全都冲上去了!他们手无寸铁,硬是用三十四双拳头捣毁了敌人的老窝。当大家把你从叉子枪上抱起来时,你已经奄奄一息了……
⑾我开着车飞一样向拉萨驶去。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恨不得让汽车轮子离开地面飞起来!
⑿可你的伤情毕竟太重了!汽车行驶到藏北高原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我抱起了你,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车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名字。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终于,奇迹出现了,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我们也都笑了!但是很快你又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⒀我把你紧紧地抱着,我恨自己作为一个司机,没能把你送到那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巴不得让自己跳动的心律传导到你身上,让自己的体温把你暖热,让自己的呼吸将你唤醒……
⒁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你还是远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
⒂我拿出随车带的十字镐,同志们轮流掘土,给你在草滩上找了个安身之地。女战友,你睡得多么安详:躺在草原露营,枕着寒风长眠,盖着六月雪被,伴着无名小溪。我知道只有躺在这块你为之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土地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
⒃时隔一月,我完成了任务,返回藏北高原。我特地将车停在路边,步行去看望你。你的坟包还是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黄土。不同的是,坟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的感情像海潮一样澎湃起来。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位无名的兵,人们只能给你立块无字的碑。
⒄我给你的坟上盖了一把新土,又深深地给你鞠了个躬,和你告别……
⒅几十年来,在我心中,你始终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一样光荣、伟大。
⒆好战友,现在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让我欣慰的是:你,被更多的人记住了!你的坟变大了,而且用洁白的灰浆墁了顶,墓前的一棵青松长得有两层楼高了。松树下,依旧立着那块无字碑。
⒇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久久地伫立在你的身旁……
14.根据文章第⑷~⑽段的内容,概括无名女兵令人感动的事迹。(4分)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是哪两项?()()(4分)
A.第⑴段中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心情。
B.第⒀段画线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第⒂段中加线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事,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倾诉,读来亲切感人。
E.文章多次写到“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16.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3分)
(1)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一切都是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4分)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18.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这位无名女兵,刻在她的无字碑上,你想写什么?(2分)
(三)阅读《将军和士兵》,完成19—22题。(10分)
月光如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行人员。哨兵精神抖擞地迎接将军的到来。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区司令员。
“革命就不要家了?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人们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膀,“记着要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手不由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20.从哪里知道士兵其实是想家的?他为什么说“为了革命,不想家?”
21.将军“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敢于斥责“不想家”是说假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2.联系实际,举例谈谈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危害。
倾诉你真情
四、写作实践(30分)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徒步穿越草地、雪山,完成了人类史上罕见的壮举;今天,中国航天人,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神五、神六一次次送入太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亲爱的同学,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500字左右;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写作点拨】
话题作文关键是打开思路,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构思方法———“九词”设问演绎法。所谓“九词”,即人们交往中最常用的九个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这九个词是人们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发动机”。譬如本题,先用“什么”一词去“点击”,自我设问:“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再问:为什么“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后会怎么样?假如人没有“精神”会怎样?这样多角度设问,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例文链接】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
陈建业
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似乎是不一定能看得见,却又是可以觉到的东西。
山川具备了精神,便可以传递出一种鬼斧神工的气势,一种江云变霞的神韵,如泰山的雄奇,如长江的博大。
草木具备了精神,便能渲染得大自然透出盎然的生机,让人充分感悟生命的神奇力量,如荷花的清纯,如松柏的坚贞。
人具备了精神,方能挑战自然,探索宇宙奥秘,实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民族具备了精神才能挺起脊梁,在抵御外侮时同仇敌忾,在发展经济时博采众长,在创造文化时独领风骚。
精神,有时需要的是充满激情,富于夸张想象;精神,有时又需要以静制动,不事张扬的沉默状态。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你只要立足于脚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一种朴素的责任心,久而久之,你也就具备了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点评】本文采用递进式结构,从山川、草木,写到个人、民族,逐层演进,论述了“人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 苏教版小学上册数学教案(全).rar期末复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