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Welcomeet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elcomee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篇1:《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8~12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弈者胜()

③游人去而禽鸟乐()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 至 于负 者 歌 于 途② 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 乐

11.原文填空。(2分)

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8.(4分)①摆开(摆放)②下棋③离开④以……为乐

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 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 秀”:茂盛、繁茂译对1分)

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 丝竹”:音乐 译对1分)

10.(2分)①至 于 /负 者 歌 于 途②人 /知 从 太 守 游 而乐

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②醉能同其乐(1分)

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篇2:《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 ⑵助词;译为“的”

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湖南省邵阳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 14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胜事空自知(空:没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

12.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13.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4.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8.C 9.B 10.A 11.B 12.C

13.⑴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14.“穷”指尽头;“起”,升起的意思。一“穷”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变幻。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2.《醉翁亭记》中考复习要点归纳

3.《醉翁亭记》中“也”字的艺术特色

4.《醉翁亭记》中的一词多义

5.《醉翁亭记》中考复习练习及答案

6.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心思想、写作背景、文体及赏析

7.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8.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3:醉翁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山间之四时也 杂然而前陈者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本段中指何而言?(2分)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2分)

5.“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1分)

6.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山间之四时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2.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外阅读

(一)读下文,完成1-4题。(共8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从:________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_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 。(2分)

4.“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读下面的词《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1-2题。(共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

1.时,季节;陈,陈列、摆开。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地香味,好地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地绿荫。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5.欧阳修。6.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7.(1)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2)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8.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二、(15分)

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每小题1分)

2.(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题2分)

3.(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

4.(4分)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案不限于此。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

三、

1. 答案:D (共2分)

2. 答案:(1)茂盛的样子 (2)就

3. 答案:(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4.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四、

1.(1)跟随(或:跟从 随从) (1分) (2)离开(1分) (共2分)

2.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同其乐”“述以文”1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

3.禽鸟之乐(1分) 太守之乐(1分)(共2分)

4.(观点1分,理由1分。共2分)

5.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共2分)

6.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共2分)

篇4:《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解释加点词语: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2. 翼然临于泉上者。

3. 名之者谁。

4. 饮少辄醉。

5.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 云归而岩穴暝。

7. 非丝非竹。

8. 颓然乎其间者。

9. 树林阴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三、选择题

16.选出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 )

A.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B.山肴野蔌:在山中在野外所做的美味食物。

C.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搀着走。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D.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错杂。

17.品析有误的一项。( )

A.第一大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二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四、回答下列问题。

18. 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19.文中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20.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很多,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

②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

③写春景的句子是:

④写夏景的句子是:

⑤写秋景的句子是:

⑥写冬景的句子是:

21.“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22.请填写古代人名把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与百姓同乐,

以天下为忧。

参考答案:

1. 环:环绕。环:包围。

2.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3.名:给……命名。

4.辄:就。

5.寓:寄托。

6.归:聚集。

7.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8.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9.翳:遮盖。

10.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11.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12.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13.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14.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5.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6.(B)

17.(C)

18.与民同乐。

19.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①日出而林霏开;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野芳发而幽香 ④佳木秀而繁阴 ⑤风霜高洁。⑥水落而石出者

21.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2. 欧阳修、范仲淹

篇5:《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译下面语句。(2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2分)

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3分)

【答案】10.⑴翳:遮盖 ⑵念:考虑、想到

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 议论

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篇6:《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胜事空自知(空:没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

12.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13.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4.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8.C 9.B 10.A 11.B 12.C

13.⑴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14.“穷”指尽头;“起”,升起的意思。一“穷”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变幻。

篇7:《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山间之四时也 杂然而前陈者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乐亦无穷”在选文本段中指何而言?(2分)

4.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 和________ (2分)

5.“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1分)

6.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山间之四时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2.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外阅读

(一)读下文,完成1-4题。(共8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________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_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 。(2分)

4.“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2分)

(二)读下面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共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2分)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时,季节;陈,陈列、摆开。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地香味,好地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地绿荫。3.朝暮四时游玩之乐。4.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5.欧阳修。6.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7.(1)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欲飞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2)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8.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二、(15分)

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每小题1分)

2.(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题2分)

3.(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

4.(4分)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案不限于此。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

三、

1. 答案:D (共2分)

2. 答案:(1)茂盛的样子 (2)就

3. 答案:(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4.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共4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四、

1.(1)跟随(或:跟从 随从) (1分) (2)离开(1分) (共2分)

2.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同其乐”“述以文”1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

3.禽鸟之乐(1分) 太守之乐(1分)(共2分)

4.(观点1分,理由1分。共2分)

5.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1分)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共2分)

6.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共2分)

篇8:《醉翁亭记》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chǔ)

林壑(hè)

蔚然(wèi)

琅琊(láng)

B、潺潺(chán)

辄醉(zhé)

林霏(fēi)

岩穴暝(mǐn)

C、伛偻(lǚ)

酒洌(liè)

山肴(yáo)

野蔌(sù)

D、对弈(yì)

觥筹(gōng)

阴翳(yì)

颓然(tū)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下列句子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有误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

(环绕)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

C、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凉,冷)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尽兴地喝酒)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遮盖)

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投诸渤海之尾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有亭翼然临与泉上者

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D、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故自号曰嘴翁也

8、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

本文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___;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自然结合。

写出本文的四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太守自号醉翁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A

6、C

7、B

8、⑴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们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从着。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9、⑴《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

文学家

历史学家

⑵乐

写景

抒情

⑶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⑷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⑸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篇9:《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1——5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A)______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B)_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默写出文中空缺的句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

②临溪而渔渔:______________

③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醉翁亭记》是我国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山间之朝暮也;B、山间之四时也;

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洌

2、①昏暗

②动词,钓鱼

③摆放

④以……为乐

3、①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 ,枝叶成荫。

②树林渐渐暗了下来,鸟儿在树林里上上下下叫着。

4、本选段通过对醉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游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5、“略”。(言之有理即可)

篇10:《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小题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答案

【小题1】(1)命名,取名(2)助词,的。

【小题2】(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小题3】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篇11:《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

(甲)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乙)醉翁亭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树林阴翳()

④游人去而禽鸟乐()

(2)下列句中的而与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舍身而取义

B.面山而居

C.登轼而望之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1)①边境

②告诉(对说)

③遮蔽(遮盖)

④离开(离去)

(2)D

醉翁亭记中考复习

试题答案

中考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知识点

浙江丽水2023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初三化学试题答案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

《醉翁亭记》解读

醉翁亭记翻译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合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