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urvive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rviv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

篇1:《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

《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

《疏影·咏荷叶》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

【前言】

《疏影·咏荷叶》是宋代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描绘“碧圆自洁”、“亭亭清绝”、“翠云千叠”的荷叶,形神兼备,芳姿清品令人精神为之一爽。“鸳鸯密语同倾盖”美如有声画幅,情味浓至。“且莫与”以下几句抒写作者对荷叶无限爱惜之意。下片借赵飞燕留仙裙故事,代荷叶回首往昔盛事,实则表现作者对故国繁华的眷念。“恋恋青衫”五句抒老大之慨,又暗含自甘淡泊的情志,并以铜仙故事寄托亡国哀思。末几句以欣赏月下清景,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

【注释】

⑴碧圆:指荷叶。

⑵浦:水边。

⑶亭亭:耸立的样子。

⑷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

⑸秋心:愁的意思。

⑹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史记·邹阳传》:“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后汉书·朱穆传》注:“孔丛子曰:‘孔子与程子相遇于途,倾盖而语。’”

⑺浣纱人:春秋时越国美人西施原是浣纱女,此处泛指。郑谷《莲叶》诗:“多谢浣溪人未折,雨中留得鸳鸯盖。”此化用其意。

⑻怨歌:指旧题为汉成帝妃班婕妤作的《怨歌行》。诗中作者以合欢扇自喻,常常担心秋天来临,凉风夺走了炎热,自己会被抛弃。这里喻秋声。

⑼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⑽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⑾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⑿留仙初褶: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赵后外传》:“后歌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箸击玉瓯。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风止,裙为之皱。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皱,号‘留仙裙’。”

⒀青衫:犹“青衣”,古时平民之服。指绿荷叶,兼喻词人从前的平民地位。

⒁盘:指西汉建章殿前铜铸仙人捧的承露盘。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句子。铅水:银白色的清水。

⒂净看:只见。

⒃练:洁白的熟绢。喻湖水。

【翻译】

碧绿圆叶多么雅洁,在浅浅汀洲、远远水浦,你亭亭卓立,清超至极。身边坠几点花片,犹如美人遗落的钗钿。你不肯舒展肃爽的心,又能把多少炎热卷起?有你绿色车盖的荫庇,看那双鸳鸯谈得何其亲密。不要对洗纱女说这番情景,花风忽地吹断她的怨歌,我怕她会折碎荷叶,如散千叠翠云。

回忆当年在汉宫旋舞轻盈,天子生怕你乘风飞去,叫人把你的衣衫扯住,尽变作留仙皱摺的裙据。我眷恋自己的一领青衫,它沽染着枯荷的幽芳,还又叹息鬓丝已如白雪飘扬。绿盘样的荷叶承着露水,就像铜仙辞国的点点清泪,一夜西风终于把你吹碎。当如练月华从天宇斜飞,喜看倒泻半湖澄净的光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荷叶神态,下阕叹自己已发如雪白,不同心生怅惘,但又幸有如荷叶的`心灵,能够欣赏流泻如练的月光。结尾三句写荷池整体画面,相融相汇,空明宏丽。

咏物固须避免就物言物,但也不可处处都深求其微言大义。寄情寓兴,应该是广义的。过于穿凿,反致失却本意,倒不好了。张惠言云:“此伤君子负枉而死,盖似李纲、赵鼎之流。‘回首当年汉舞’云者,言其自结主知,不肯远引。结语喜其已死而心得白也。”(《词选》)此语笔者不敢苟同,所以宁可浅说。

起三句正面总说荷叶:“碧”“圆”,是荷叶的形象;“洁”,是荷叶的特点;“洲”“浦”,是荷生长的环境;“亭亭”,是它的风姿;“清绝”,是它的品格。然从特写初生未展的荷叶,以“(碧玉)簪”为喻,可与钱珝以“冷烛无烟绿蜡干”状未展芭蕉媲美。“遗”字,若就荷叶生长的时节来说,是已属剩余之意,因时已至秋(故称叶心为“秋心”,凄然之心也),故接以“能卷几多炎热?”“卷”字,是借初叶之形来说它欲留住炎夏。这怎么可能呢!热日无多,寒风将至,此中似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感慨。再后四句,化用了郑谷“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诗意,然从容说来,语同己出。“倾盖”之喻,比郑诗只多一字,却机杼别出,饶有风趣。以“翠云千叠”比荷塘绿叶之浓密,也极恰当。

下阕过片三句,用历史故事。以赵后之舞来咏荷叶,当从绿罗裙想来。吾师蒋礼鸿有题画荷诗云:“荷花怜惜泥中藕,摆弄清风不肯飞。”因思以荷比隹人,则花其姿容,叶其翠裙乎?赵后欲乘风飞去,其裙裾被牵而留皱折,正可比花欲谢而叶稍萎。“恋恋青衫”三句,似言潦倒之文士诗人,亦留情于枯荷,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被写入《红楼梦》,则“犹染枯香”四字,或即指此吧?“盘心”句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事,以荷叶比承露盘,故易原诗中“清泪如铅水”为“清露如铅水”。莲叶终被折于“一夜西风”,犹铜人终被拆于辖车魏官。这又是可寓亡国伤痛的地方。末了以匹练秋光,倒泻水中,写荷塘月色,已是荷被吹折之后,词人通过他描绘的景象告诉我们,虽花叶都尽,而明月长在,秋光似画。因意识到荷叶“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觉可“喜”也。以此回应发端“自洁”“清绝”,使荷叶之品格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篇2:疏影·咏荷叶古诗词翻译

疏影·咏荷叶古诗词翻译

原文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

译文

碧绿的圆荷天生净洁,向着清浅的沙洲,遥远的水边,它亭亭摇曳,清姿妙绝。还有水面刚刚冒出的卷得纤细的荷叶像美人坠落的玉簪,抱着一片素洁的心田,能将多少炎热卷掩?两片伞盖状的荷叶像成双鸳鸯一见如故亲密私语,且不要,向浣纱的美女说起。只恐怕花风忽然吹断哀怨的歌吟,将荷丛搅碎像千叠翠云。

回首当年汉宫里起舞翩翩,天子怕大风吹走舞袖飘扬的赵飞燕,叫人胡乱扯皱了舞裙,自此带皱折的“留仙裙”就在后世流传。叫我恋恋不舍的青衫,还沾染着枯荷的余香,还叹息着鬓丝如白雪飘散。绿盘心中盈聚着清晶露珠,像金铜仙人的清泪点点,又是一夜西风将它吹断。我喜欢观看,明月洒下澄净的飞光,如白色的匹练,倒泻入半个湖面。

注释

碧圆:指荷叶。

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

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

怨歌:喻秋声。

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留仙初褶(zhě):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赵后外传》:“后歌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箸击玉瓯。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风止,裙为之皱。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皱,号‘留仙裙’。”

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荷叶神态,下阕叹自己已发如雪白,不同心生怅惘,但又幸有如荷叶的心灵,能够欣赏流泻如练的月光。结尾三句写荷池整体画面,相融相汇,空明宏丽。

本篇为咏荷抒怀之作。全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字面上处处写荷叶,但又时时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全词色彩鲜明,清丽流畅,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咏叹荷叶的高洁自持,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隐寓着词人洁身自好的情志。上片妙笔描绘荷叶之芳姿,富有情趣。重点写荷叶之形,开头三句写开放的荷亭亭玉立向远处铺展的情景。“犹有遗簪”三句写刚出水面之嫩叶卷曲未伸展的情景,上下兼顾。“鸳鸯密语”以下写荷叶给自然界带来的欢欣及对荷叶的怜惜之情。下片作者赋予荷叶以深刻内涵,其思之珍贵在于用暗寓回首往昔盛事,表现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之情。“恋恋青衫”五句抒年岁已老而一事无成之慨叹。末几句见荷叶被秋风所折却依旧生活在清净圣洁的环境之中的情形,暗寓自己高洁自守,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全篇写景如绘,物我交融,情蕴深永。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南宋覆灭,作者隐居浙江之时。

名家评价

舒岳祥《赠玉田序》:“有赵子固(孟坚)潇洒之意。”

作者简介

张炎(1248-1319),宋末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有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篇3:疏影·咏荷叶原文及赏析

疏影·咏荷叶原文及赏析

原文:

碧圆自洁。

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

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

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

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谩皱留仙裙摺。

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

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

喜静看、匹练秋光,倒泻半湖明月。

译文

碧绿的圆荷天生净洁,向着清浅的沙洲,遥远的水边,它亭亭摇曳,清姿妙绝。还有水面刚刚冒出的卷得纤细的荷叶像美人坠落的玉簪,抱着一片素洁的心田,能将多少炎热卷掩?两片伞盖状的荷叶像成双鸳鸯一见如故亲密私语,且不要,向浣纱的美女说起。只恐怕花风忽然吹断哀怨的歌吟,将荷丛搅碎像千叠翠云。

回首当年汉宫里起舞翩翩,天子怕大风吹走舞袖飘扬的赵飞燕,叫人胡乱扯皱了舞裙,自此带皱折的“留仙裙”就在后世流传。叫我恋恋不舍的青衫,还沾染着枯荷的余香,还叹息着鬓丝如白雪飘散。绿盘心中盈聚着清晶露珠,像金铜仙人的'清泪点点,又是一夜西风将它吹断。我喜欢观看,明月洒下澄净的飞光,如白色的匹练,倒泻入半个湖面。

注释

碧圆:指荷叶。

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未展叶之荷叶芽尖,似绿簪。

倾盖:二车相邻,车盖相交接,表示一见如故。

怨歌:喻秋声。

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翠云千叠:指荷叶堆叠如云的样子。

留仙初褶(zhě):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赵后外传》:“后歌归风送远之曲,帝以文犀箸击玉瓯。酒酣风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风止,裙为之皱。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皱,号‘留仙裙’。”

盘心清露如铅水:喻荷叶带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荷叶神态,下阕叹自己已发如雪白,不同心生怅惘,但又幸有如荷叶的心灵,能够欣赏流泻如练的月光。结尾三句写荷池整体画面,相融相汇,空明宏丽。

本篇为咏荷抒怀之作。全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字面上处处写荷叶,但又时时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全词色彩鲜明,清丽流畅,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咏叹荷叶的高洁自持,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隐寓着词人洁身自好的情志。上片妙笔描绘荷叶之芳姿,富有情趣。重点写荷叶之形,开头三句写开放的荷亭亭玉立向远处铺展的情景。“犹有遗簪”三句写刚出水面之嫩叶卷曲未伸展的情景,上下兼顾。“鸳鸯密语”以下写荷叶给自然界带来的欢欣及对荷叶的怜惜之情。下片作者赋予荷叶以深刻内涵,其思之珍贵在于用暗寓回首往昔盛事,表现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之情。“恋恋青衫”五句抒年岁已老而一事无成之慨叹。末几句见荷叶被秋风所折却依旧生活在清净圣洁的环境之中的情形,暗寓自己高洁自守,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全篇写景如绘,物我交融,情蕴深永。

篇4:疏影・咏荷叶,疏影・咏荷叶张炎,疏影・咏荷叶的意思,疏影・咏荷叶赏析

疏影・咏荷叶,疏影・咏荷叶张炎,疏影・咏荷叶的意思,疏影・咏荷叶赏析 -诗词大全

疏影・咏荷叶

作者:张炎  朝代:南宋  体裁:词  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浦,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

回首当年汉舞,怕飞去漫皱,留仙裙折。恋恋青衫,犹染枯香,还叹鬓丝飘雪。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喜净看、匹练飞光,倒泻半湖明月。 【注释】 ①碧圆:指荷叶。

②遗簪:指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嫩荷叶。

③倾盖:车盖相碰,表示一见如故。

④怨歌:喻秋声。

⑤花风: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

⑥汉舞:指汉赵飞燕掌中起舞。

⑦留仙裙折:此指荷叶多皱褶,灯多褶裙。【译文】碧绿的圆叶天生高洁,向着浅浅汀洲,远远的水溪延伸着,亭亭玉立,清姿妙绝。还有水面刚刚冒出的卷得纤细的荷叶,如美人的'碧玉关簪,抱着一片素洁的心田,能卷走多少炎热?宽大的荷叶如同伞盖,下面有一对鸳鸯甜言蜜语何其亲热。这种情景,且不要对浣纱的美人诉说。只恐怕花风会吹断她的怨歌,将荷丛搅碎像千叠翠云。回忆当年在汉宫中歌舞,天子怕赵飞燕随风飞升。大风吹后,绿裙上留下许多皱褶,正如满是皱折的荷叶。叫我恋恋不舍的一缕青衫,似乎还沾有荷叶的清香和芳洁,又叹息如今鬓丝已如白雪。绿盘心中盈聚着清晶晶露珠,像金铜仙人的清泪点点,又是一夜西风将它吹断。喜看月光如练从天空中倾泻,半个湖面都是澄澈的明月。那种妙境实在难以诉说。【赏析】本篇为咏荷抒怀之作。全词咏物而不滞于物,字面上处处写荷叶,但又时时能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全词色彩鲜明,清丽流畅,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通过咏叹荷叶的高洁自持,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隐寓着词人洁身自好的情志。上片妙笔描绘荷叶之芳姿,富有情趣。重点写荷叶之形,开头三句写开放的荷亭亭玉立向远处铺展的情景。“犹有遗簪”三句写刚出水面之嫩叶卷曲未伸展的情景,上下兼顾。“鸳鸯密语”以下写荷叶给自然界带来的欢欣及对荷叶的怜惜之情。下片作者赋予荷叶以深刻内涵,其思之珍贵在于用暗寓回首往昔盛事,表现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之情。“恋恋青衫”五句抒年岁已老而一事无成之慨叹。末几句见荷叶被秋风所折却依旧生活在清净圣洁的环境之中的情形,暗寓自己高洁自守,表白终老林泉的心迹。全篇写景如绘,物我交融,情蕴深永。

篇5:《双双燕·咏燕》诗词翻译及赏析

《双双燕·咏燕》诗词翻译及赏析

《双双燕·咏燕》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前言】

《双双燕·咏燕》是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代表词作。这是一首很精美的咏物词。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注释】

⑴双双燕:词牌名。始见史达祖《梅溪集》,即以咏双燕。双调九十八字,上阕五仄韵,下阕七仄韵。

⑵春社:古代春天的社日,以祭祀土神。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⑶度:穿过。帘幕:古时富贵人家多张挂于院宇。

⑷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⑸相:端看、仔细看。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⑹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⑺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⑻翠尾:翠色的燕尾。红影:花影。

⑼芳径:长着花草的小径。

⑽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⑾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⑿柳昏花暝:柳色昏暗,花影迷蒙。暝:天色昏暗貌。

⒀栖香:栖息得很香甜,睡得很好。

⒁天涯芳信:给闺中人传递从远方带来的书信。古有双燕传书之说。

⒂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黛蛾: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⒃画阑:雕花的栏杆。凭:倚靠。

【翻译】

春社日刚刚过去,你们就在楼阁的帘幕中间穿飞,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冷冷清清。分开羽翼想停下来,再试着钻进旧巢双栖并宿。好奇地张望雕梁藻井,又呢喃软语商量个不停。倏然间飘然而起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划开了红色花影。

芳香弥漫小径间,春雨将芹泥融融浸润。喜欢贴地争飞,好像要比比谁更俊俏轻盈。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看够了昏暝中的柳枝花影。但只顾自己在巢安稳栖息,却忘了稍回天涯游子的书信。这可愁坏了闺中憔悴佳人,望穿双眼天天画栏独凭。

【赏析】

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这首《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此处妙在暗示,有未雨绸缪的朦胧,既节省了文字,又使诗意含蓄蕴藉,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度帘幕中间”,进一步暗示燕子的回归。“去年尘冷”暗示出是旧燕重归及新变化。在大自然一派美好春光里,北归的燕子飞入旧家帘幕,红楼华屋、雕梁藻井依旧,所不同的,空屋无人,满目尘封,不免使燕子感到有些冷落凄情。

“差池欲住”四句,写双燕欲住而又犹豫的情景。由于燕子离开旧巢有些日子了,“去年尘冷”,好像有些变化,所以要先在帘幕之间“穿”来“度”去,仔细看一看似曾相识的环境。燕子毕竟恋旧巢,于是“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因“欲住”而“试入”,犹豫未决,所以还把“雕梁藻井”仔细相视一番,又“软语商量不定”。小小情事,写得细腻而曲折,像一对小两口居家度日,颇有情趣。其妙处在于这四个虚字一层又一层地把双燕的心理感情变化栩栩如生地传达出来。

“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传神入妙。“商量不定”,写出了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软语”,其声音之轻细柔和、温情脉脉形象生动,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人们常用燕子双栖,比喻夫妻,这种描写是很切合燕侣的特点的。或正是从诗词的妙写中得到的启发。果然,“商量”的结果,这对燕侣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了。于是,它们“飘然快拂花销,翠尾分开红影”,在美好的春光中开始了繁忙紧张快活的新生活。

“芳径,芹泥雨润”,紫燕常用芹泥来筑巢,正因为这里风调雨顺,芹泥也特别润湿,真是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啊,燕子得其所哉,双双从天空中直冲下来,贴近地面飞着,你追我赶,好像比赛着谁飞得更轻盈漂亮。广阔丰饶的北方又远不止芹泥好,这里花啊柳啊,样样都好,风景是观赏不完的。燕子陶醉了,到处飞游观光,一直玩到天黑了才飞回来。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春光多美,而它们的生活又多么快乐、自由、美满。傍晚归来,双栖双息,其乐无穷。可是,这一高兴啊,“便忘了、天涯芳信”。在双燕回归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俩给家人捎一封书信回来,它们全给忘记了!这天外飞来的一笔,出人意料。随着这一转折,便出现了红楼思妇倚栏眺望的画面:“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由于双燕的玩忽害得受书人愁损盼望。

这结尾两句,似乎离开了通篇所咏的燕子,转而去写红楼思妇了。看似离题,其实不然,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试想词人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燕子徘徊旧巢,欲住还休。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只是一直没有道破。到了最后,将意思推开一层,融入闺情更有馀韵。

原来词人描写这双双燕,是意在言先地放在红楼清冷、思妇伤春的环境中来写的,他是用双双燕子形影不离的美满生活,暗暗与思妇“画栏独凭”的寂寞生活相对照;接着他又极写双双燕子尽情游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暗暗与思妇“愁损翠黛双蛾”的命运相对照。显然,作者对燕子那种自由、愉快、美满的生活的描写,是隐含着某种人生的感慨与寄托的。这种写法,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人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燕为主,写人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读者自会从燕的幸福想到人的.悲剧,不过作者有意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罢了。这种写法,因多一层曲折而饶有韵味,因而能更含蓄更深沉地反映人生,煞是别出心裁。但写燕子与人的对照互喻又粘连相接,不即不离,确是咏燕词的绝境。

作为一首咏物词,《双双燕》获得了前人很高的评价。这首词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真的把燕子写活了。例如同是写燕子飞翔,就有几种不同姿态。“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是写燕子在飞行中捕捉昆虫、从花木枝头一掠而过的情状。“飘然”,既写出燕子的轻,但又不是在空中漫无目的地悠然飞翔,而是在捕食,所以又说“快拂花销”。正因为燕子飞行轻捷,体形又小,飞起来那翠尾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掠过“花梢”,就好似“分开红影”了。“爱贴地争飞”,是燕子又一种特有的飞翔姿态,天阴欲雨时,燕子飞得很低。由此可见词人对燕子观察异常细腻,用词非常精刻。词中写燕子衔泥筑巢的习性,写软语呢喃的声音,也无一不肖。“帘幕”、“雕梁藻井”、“芳径”、“芹泥雨润”等等,也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描写燕子的常典。“差池欲住”,“差池”二字本出《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芹泥雨润”,“芹泥”出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便忘了天涯芳信”则是化用南朝梁代江淹《杂体诗·拟李都尉从军》“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袖中有短愿寄双飞燕”诗意,反从双燕忘了寄书一面来写。

这首词刻划双燕,有环奇警迈之长,不愧为咏物词之上品。至于求更深的托喻,则是没有的,有的论者认为,“红楼归晚”四句,有弦外之音隐喻韩侂胄之事,虽可备一说,但总不免穿凿太深,反而损害了这首词深广细致的韵致。

《咏荆轲》原文翻译及赏析

西施咏翻译赏析

《水仙子·咏江南》赏析及翻译

王维《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

《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桃红·咏桃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竹诗词

咏鹅原文及赏析

咏三良原文、翻译、赏析

《咏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疏影·咏荷叶》诗词翻译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