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瓦拉淘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共含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瓦拉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双调·寿阳曲·咏李白(贵妃亲擎砚)

姚燧

贵妃亲擎砚,力士与脱靴。

御调羹就飧不谢。

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

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

【注释】

力士:即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

飧:即晚饭。

吓蛮书:指令番邦惊恐的文书。

杨柳岸:语出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

这首曲是作者赞李白醉写吓蛮书时,蔑视高力士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等权贵,而表现出的高傲自豪的英勇气慨。作者借用了唐李白奉诏书写外邦语文书,令杨妃持砚,高力士为己脱靴,皇帝调羹汤给他并不道谢这个历史故事,最后以引用了宋人柳永的`句子,说些杨柳风月,分明是讽刺帝妃贵臣之低能,赞扬李白的才高出众。两相对照,可见作者创作的功力。

【题解】

此曲状写李白奉召供奉翰林时的一段名事:贵妃捧砚,玄宗调羹,力士脱靴,李白作书。诗人李白才气横溢、不媚权贵、志向高洁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

篇2:《寿阳曲》原文及翻译

《寿阳曲》原文及翻译

寿阳曲 贯云石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作者简介]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因其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人。文武双全,官至知制诰同修国史。后辞归江南,卖药杭州。散曲与徐再思(甜斋)齐名,世称“酸甜乐府”。任二北辑有他二人的.《酸甜乐府》。现存套数八套,小令七十九首。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曲,在曲中作者寄寓了因离人远去而产生的怅惘伤感之情。

[注解]

悠悠:远远地。

想头儿一夜:第一夜。

[译文]

新秋刚到来的时候,心上人也匆匆离别。在一弯残月映照下,顺着长江流水,画船悠悠然向东远去渐渐隐没。这离别的愁苦煎熬整整折磨了我一夜。

篇3:《寿阳曲》翻译赏析

《寿阳曲》翻译赏析

【双调】寿阳曲

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译文】

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写作背景】

远道而来的他乡游子,作客潇湘,孤舟夜泊在湘江之上。这游子正是作者自己。远离家乡的作者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赏析】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此曲开篇一个“暗”字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气氛。“孤舟五更家万里”写了离家之远,孤身之苦。“孤舟”照应“鱼灯”,“五更”照应“梦回”,“家万里”照应 “客”。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为“心碎”之第一层烘托和具体内容的揭示。“是离人几行情泪”,再写出思家的痛苦,它是“心碎”的第二层烘托。闻雨伤心,离情顿生,乃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马致远将这种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此曲,然后有自出机杼,将雨、泪、情、景融为一体。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之一。

篇4:李白《襄阳曲》原文翻译注释

李白《襄阳曲四首》原文翻译注释

《襄阳曲四首》作品介绍

《襄阳曲四首》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32首。这四首《襄阳曲》作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三十四岁,游襄阳,结识韩朝宗。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几首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最后一首中“莫看”,“且醉”二句,是痛苦的潇洒。

《襄阳曲四首》原文

襄阳曲四首①

作者:唐·李白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②。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③,酩酊襄阳下。头上白接篱④,倒着还骑马。

岘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⑤。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襄阳曲四首》注释

①襄阳曲:乐府杂歌谣辞。

②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③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④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⑤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羊祜死后,为纪念他的政绩,“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食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襄阳曲四首》赏析

这四首《襄阳曲》作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三十四岁,游襄阳,结识韩朝宗。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几首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最后一首中“莫看”,“且醉”二句,是痛苦的潇洒。

《襄阳曲四首》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襄陽曲四首

作者:唐·李白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時,酩酊高陽下。頭上白接籬,倒著還騎馬。

岘山臨漢江,水綠沙如雪。上有墮淚碑,青苔久磨滅。

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山公欲上馬,笑殺襄陽兒。

篇5:《寿阳曲·山市晴岚》原文及赏析

《寿阳曲·山市晴岚》原文及赏析

原文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赏析

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

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该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层层描景,使山市晴岚景象鲜明突出。“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铺垫。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以“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景物描写中体现作者的心态,也是该曲的一个特点。该曲虽重在写“晴岚”,但并非只写晴岚,还有草店、晚霞、酒旗、山色等,真是一笔一景,曲中有画。从这大自然的化工之美中,显现曲家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

译文

山花烂漫的村外,山野酒店西面,雨过天晴的晚霞是如此明丽。太阳就要落山了,四周的山岭都在霞光的映照里,像锦绣的屏风又添铺了一层翠绿。

注释

山市:山区小市镇。

晴岚:雨过天晴,山间散发的水汽。

天霁(jì):雨过天晴。

一竿残照里:太阳西下,离山只有一竿子高。

屏风:指像屏风一样的山峦。

篇6:《寿阳曲·云笼月》原文及赏析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译文

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

赏析

元散曲表现思妇的凄苦,往往设身处地,曲尽其致。这首小令,就有着这种熨帖细微的特点,其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意境绝妙。

起首两句,写云层遮住月亮,夜风将檐前铁马吹得叮当作响。前者为色,造成昏暗惨淡的效果;后者为声,增添了凄清孤寂的况味,所以接下去说“两般儿助人凄切”。用一个“助”字,说明曲中的`思妇凄切已久。这“两般儿”已足以设画出凄凉的环境,从而烘托出人物的境遇及心情。

思妇对这“两般儿”如此敏感,是因为她独守长夜。这种凄切的况味难以忍受,亟须排遣,于是就有了四、五两句的情节。灯盖里的灯草快燃尽了,思妇将它剔亮——这也说明她在黑夜中确实已挨守了好多时候。剔亮银灯的目的,是为了将心中的思情同眼前的悲苦写在信上,好寄给远方的丈夫。却不料一声长叹,无意间竟把灯吹灭了。这两句针线细密:“剔银灯”回应“云笼月”,云蔽月暗,光线昏淡,加上银灯又不争气,灯焰将尽,故需要“剔”;而“长吁气”则暗接“风弄铁”,窗外的风儿足以掀弄铁马,毕竟还未能影响室内的银灯,如今居然“一声吹灭”,足见长吁的强烈。这个小小的片段,既出人意外,又使人觉得极为真实;女主人公的心事和愁情虽没有写成,却一清二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个结尾堪称出色。灯到底吹灭与否,作者未明言说破,或是故意不说破,这就使读者自然去想象曲子中之女主人公欲吹不忍,不吹又于心难平的矛盾心理和复杂表情,揣摩诗句所包含的爱恨交织的情韵。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的诗理。

《彩笔情辞》载卢挚的《寿阳曲·夜忆》四首,其中之一与此曲仅有少量不同,全文是:“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两作孰先孰后不易确定,不过末句是“一声吹灭”比“把灯吹灭”更有韵味。又《乐府群玉》有钟嗣成《清江引·情三首》,其一曰:“夜长怎生得睡着,万感着怀抱。伴人瘦影儿,唯有孤灯照。长吁气一声吹灭了。”钟嗣成是元晚期作家,其末句构思无疑是受了此曲的影响。

篇7:《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翻译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赏析

“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

1.这首诗给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

2.请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凄凉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

3.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

篇8: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

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落花飘落在水面,好像连水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已经散去。

注释

浦:水边。

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两三航:两三只船。

航:船。

着岸:靠岸。

赏析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篇9:寿阳曲·江天暮雪原文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译文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注释

(1)“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

赏析

“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

1.这首诗给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

2.请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凄凉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

3.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

篇10:《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及欣赏

⑴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潇湘夜雨:曲题。“潇湘夜雨”是宋元人所称“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原指湘水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用以指湖南。

⑶梦回:梦醒。

篇11:《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及欣赏

这支小令写的是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此曲开篇“渔灯暗,客梦回”两句写在水上过夜的情景。潇湘自古为鱼米之乡,故以“渔灯”二字开头,巧妙地抓住了“潇湘夜”的特点。同时,一个“暗”字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气氛。“客梦回”的“客”系作者自指,此字为下文的思家作了铺垫。“梦到什么,作者未写。梦回人醒,却是孤舟夜雨,故下面紧接”一声声滴人心碎“。这句写对深夜雨声的感受。

“孤舟五更家万里”写了离家之远,孤身之苦。“孤舟”照应“鱼灯”,“五更”照应“梦回”,“家万里”照应“客”。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为“心碎”之第一层烘托和具体内容的揭示。“是离人几行情泪”,再写出思家的痛苦,它是“心碎”的第二层烘托。闻雨伤心,离情顿生,乃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马致远将这种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此曲,然后有自出机杼,将雨、泪、情、景融为一体。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之一。

作者马致远简介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杂剧作家。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约始于1264)之前,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咏荆轲》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维《西施咏》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鹅原文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小桃红·咏桃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咏三良原文、翻译、赏析

《咏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龟虽寿》原文及赏析

《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

《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