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弟侄书堂诗词鉴赏(共含10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昵称真的很难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题弟侄书堂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翻译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解释
何事:为什么。
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礼乐(yuè):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案:几案。
惰:懈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
诗文赏析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何事:为什么。
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礼乐(yuè):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案:几案。
惰:懈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上下联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B.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词,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C.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是作“缺少”讲。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4.C.首句第一个“穷”并非指的是生活贫穷,而是指不得志的困境。是指人处于困境仍要注意修养。
15.①颈联写的是窗外摇曳的竹子的影子落在书桌上,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净的内心的写照。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心求学的态度的赞美。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在开篇指出弟侄虽然生活贫穷,但意志并未消沉,依然执着于学业。
B、诗人赞美自己的弟侄处于世道纷乱之时,却不受外界的影响,勤奋修业。
C、虽处“干戈地”,却修“礼乐风”,颔联凸显了诗人弟侄卓然高洁的品格。
D、诗人勉励弟侄不要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年少时付出的辛苦于终身有益。
15、诗歌的颈联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
14、A
15、颈联描写了书堂清幽静谧的环境,可使读者感受到弟侄伏案苦读的形象;上承对弟侄的赞美,由此转入尾联对弟侄的劝勉二领绿面诗歌的节奏。
题弟侄书堂翻译及赏析
《题弟侄书堂》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荀鹤。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前言】
《题弟侄书堂》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注释】
①何事:为什么。
②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③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④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⑤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⑥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⑦案:几案。
⑧惰:懈怠。
【翻译】
处境穷困但知识没变,战乱时与往常一样努力学习。故乡虽战火纷飞,弟侄还在学习知识。窗外的竹影在书本上摇摆,野外泉水声进入砚池中。年少的辛苦是有益终身事,不要对光阴放松努力。
【鉴赏】
窗外翠竹的影子投射于书案。暗暗竹影在书案上摇来摇去,很像是在运笔书写,似乎在和书堂主人比试书法,使书堂主人临案挥毫更富情趣。淙淙泉声和霍霍的磨墨声和谐共鸣。砚池中像是翻动着野泉的声浪,令墨香雅趣更浓。竹影摇曳,暗写好风细细;泉声可闻,知书堂临泉而筑。眼前摇竹影,耳畔响泉声,书堂何等幽雅,主人又是何等高雅。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释
(1)何事:为什么。居穷道不穷:处在不顺利的时候,但仍然注重道德修养。
(2)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3)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4)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5)书案:书桌。案:几案。
(6)砚:砚台,用来磨墨的一种文具。
(7)终身事:这里表示少年时辛苦是为了终身的大事。
(8)惰,懈怠。寸功,形容极小的功夫。
翻译:
处境穷困但知识没变,战乱时与往常一样努力学习。故乡虽战火纷飞,弟侄还在学习知识。窗外的竹影在书本上摇摆,野外泉水声进入砚池中。
年少的辛苦是有益终身事,不要对光阴放松努力
意思: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寸功在怠惰中失去,终身事业也就寸寸丧失。“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
此诗是一首七律。这两句是告诫弟侄——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年心地清明,容易接受知识;少年又心性未定,容易分心旁骛,视学习为畏途。而学习的道路决不因畏惧而平坦。因此杜荀鹤在表扬之余,特地拈出“辛苦”二字相激励:“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读书求学,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恒心和毅力、坚持和忍耐,但这一时的辛苦换来的将是终身的快乐和成功的基石。这是对子弟的勉励,也是对天下少年的劝诫。
原文: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何事:为什么。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虽在干戈(gē)地,弟侄常修礼乐(yuè)风。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礼乐:这里指儒家思想。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体系。乐,音乐。儒家很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yàn)池中。
案:几案。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duò)寸功。
惰:懈怠。
赏析:
全诗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
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
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原文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翻译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
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
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
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
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赏析
这首诗是告诫弟侄——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前句是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否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悔之已晚。后句是危言警示,有的年轻人认为光阴无限,可以不断索取,寸寸浪掷。因之大喝一声: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寸功在怠惰中失去,终身事业也就寸寸丧失。“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题弟侄书堂》全诗翻译及赏析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这两句是说,书堂窗外有茂密的翠竹,风动竹摇,影落书案之上;室外山泉潺潺,流入洗砚池中。环境幽美清静,正是读书的好地方。
出自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
砚池:此指洗砚的水池。
案:几案。
何事:为什么。
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参考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
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
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
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
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赏析
《题弟侄书堂》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
题弟侄书堂,题弟侄书堂杜荀鹤,题弟侄书堂的意思,题弟侄书堂赏析 -诗词大全
题弟侄书堂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 诗词鉴赏
★ 谷书堂简介
★ 李白诗词鉴赏
★ 诗词一组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