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马上作》诗词鉴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Redrose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戚继光《马上作》诗词鉴赏(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edros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戚继光《马上作》诗词鉴赏

篇1:马上作 戚继光-戚继光作品

,七言绝句,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一首作品。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马上作

・・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字词解释:

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t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主:指明朝皇帝。

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江花边草:南方江边和北方边塞的花草树木。

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译文: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作品赏析: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作者说: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继承父业,袭世职登州卫(今山东蓬莱县)指挥佥事;旋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后因在浙、闽一带抗倭有功,升任总兵官。他一生南征北战、颇有建树,为明代抗倭名将、著名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戍要略》、《止止堂集》。

以上这篇马上作 戚继光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2:马上作 戚继光阅读答案

试题:

1.诗中后两句从容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事实,没有明确表示诗人的情感态度,但恰恰因为这样,使得此两句更有意味。简要分析其陈述了怎样的事实,蕴含了哪两层意味。

2.世人总喜欢把英雄神化,其实英雄是人,不是神。从此诗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

答案:

1.事实: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意味:一则抒发了诗人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二则抒发了诗人面对无休止的征战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情和渴盼天下苍生都能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生活的情感。

2.一个不畏艰难,不辞辛劳。恪尽职守,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一个并非贪恋功名既有豪情也有常人心理的活生生的英雄形象。

马上作创作背景:无

马上作赏析: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从福建、广东到蓟州,可说一在天南,一在地北。“南北驱驰”四字,概尽戚继光一生大节。“报主情”,并非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只是心怀天下,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万里奔波。全句表现出一种崇高的襟怀。而次句一“笑”字更是意极浑含,写尽了抗倭名将的豪迈气概。为了抗倭事业,一生中到过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过波涛汹涌的山东海防,行色匆匆间,总无暇顾及周围美好的景色。作者说:江畔紫嫣红的鲜花和江防皎洁明朗的月亮恐怕要笑我不懂得欣赏了吧。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两句是“平生”、“南北驱驰”的更具体的说明。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形像跃然纸上,他是紧紧与战马与横戈联在一起,不能须臾分离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初读似乎是一个凑句,其实很有妙用。它出现在“都是横戈马上行”的点睛之笔的前面,起到了必要的渲染作用,使读者感到,一日横戈马上英勇奋战并不难,难的是三百六十天如一日,更难的是年年如此,“平生”如此。

这首诗平易自然,琅琅上口。而作者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更让人钦佩。

个人资料: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篇3:马上作 戚继光阅读答案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保卫国家的英姿和雄风。

马上作原文:

马上作

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马上作字词解释:

①南北驱驰: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t的侵扰,又曾镇守北方边关。

②主:指明朝皇帝。

③边月:边塞的月亮。这里的边塞指山东沿海登州卫等地。

④江花边草:南方江边和北方边塞的花草树木。

⑤横戈:手里握着兵器。

马上作翻译:

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篇4:管鉴诗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管鉴字明仲,龙泉(今属浙江)人,徙临川(今江西抚州)。乾道九年(1173),范成大制置四川后东归,道经峡州,时管鉴为峡州守,见范成大《吴船录》。淳熙十三年(1186)任广东提刑,改转运判官,官至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词题所署干支,最迟者为甲辰生日,盖淳熙十一年(1184)。有《养拙堂词》一卷。

●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张园赏海赏作

管鉴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

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

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

篇5:管鉴诗词作鉴赏

管鑑《养拙堂词》里另有一首《虞美人》,序中说:“与客赏海棠,忆去岁临川所赋,怅然有远宦之叹。”“这首《醉落魄》就是”去岁临川所赋“的。管鑑原来是龙泉(今浙江省某县名)人,靠父亲的功绩被荫授为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司干办官,任所在抚州,于是移家临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抚州市西)。根据这些材料,我们可以估计这首词中”酒醒无奈愁如昨“的”愁“,除了因落花而产生的伤春情绪以外,还应当包括离乡”远宦“之愁。

从词篇描写,作者的远宦之愁,是由赏海棠未能尽兴而引起的,究其未能尽兴的原因,则是由于阴雨连绵的天气、狂风怒吼的巨风。海棠花开得早,败得也早。所以刚是“正月二十日”便遭受到零落的厄运。这不能不勾起词人的惜花之情。《古今词论》引张砥中的话说:“凡词前后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这首词写的是“张园赏海棠”,但开头两句一方面是从大的范围讲“春阴漠漠”,另一方面是从眼前的注意中心讲“海棠花底东风恶”,于是在“人情”(要赏花)与“春情”(催花落)之间自然形成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作者别出心裁地吟出“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两句。这个前结,构思新巧,想象奇特,在炼意铸句上已略胜别人一筹。

并且细细领略词意,则赏海棠的初衷,惜花落的情绪,诅咒“春情”的心境,全都包含在这两句九个字中,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作为“赏海棠作”的一篇小词似乎已全部说尽了,这就是它“勒得住”的地方。可是,“守定花枝”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人“不放”花零落,花就真的不零落吗?在下半片里,作者说他们“绿尊细细供春酌”,乃是死下心来,要“守”到底了。然而,“酒醒无奈愁如昨”!愁也没有减,风也在继续“苦吹花”。由此观之,那么上半片的“勒得住”实在是没有留得住,而是“尚存后面地步”的。

“守定”之法告败,看来一段公案该了结了。谁料“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作者那里另有高招:“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吹愁却。”这简直是在异想天开地希望换个东西给风吹!如果是这样,愁情被吹尽了,艳丽的海棠花依旧常开,人情花意哪里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思想境界呢?这个后结,想象之奇,情绪之真,造语之痴,更在前结之上。作为一首小词,作者连生两段痴想,惜花与写愁的目的都已达到。所以这个后结,算得上是“众流归海”,算得上是“收得尽”。只是,谁也看得出来:“与东风约”是办不到的`,“莫苦吹花”和“吹愁却”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读毕掩卷的时候,人们想到的仍是作者更深重的苦闷,这又是这个后结“有尽而不尽之意”的证明。

最后,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也很有一此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第二句说:“海棠花底东风恶”。论理只要“风恶”,就不仅仅是“恶”在“花底”。一方面作者这么写,由于强调了“花底”,当然也就带过了花上,其结果是加深了花受东风袭击的程度;另一方面,用上“花底”,还可以暗示人在花下,因而又有惜花情绪的寄托。再如,“定”与“往”同为去声,依词律可以互换。可是词中却偏说“守定花枝”,这是要更加突出死守不放的意思。还有,“绿尊细细供春酌”,其中的“细细”二字可当“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的注脚看:因为这里的“细细”不只是一般的品酒,而是要借细勘慢饮,来从容地守定将落的海棠而已。此外,如“莫苦吹花”的“苦”,“何似吹愁却”的“却”都是极其平常的字,但用在作者的笔下,却能表达出十分准确而又十分丰富的内容来。

篇6:马上作,马上作戚继光,马上作的意思,马上作赏析

马上作,马上作戚继光,马上作的意思,马上作赏析 -诗词大全

马上作

作者:戚继光  朝代:明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都是横戈马上行。

篇7:《望江南 超然台作 》诗词鉴赏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案示例: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14.苏轼,号 。(1分)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写景由近及远,有色彩的'对比,也有明暗的相衬。

B.下阕“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时间点明。

C.全词紧扣“超然”二字,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豪放风格。

D.全词意境清丽,韵律和谐,语言质朴无华,堪称佳作。

16.联系全词,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4分)

参考答案::

14 . ( 1 分)东坡居士(没有“居士”二字不得分)

巧.( 3 分)C (错在“非常鲜明”)

16 . ( 4 分)两句诗在形式上是对仗(或对偶),具有美感(或韵律感)( 2 分);在内容上通过一个“休”字和烧新火、试新茶两个细节,表现诗人在清明时节的思乡感伤之情,却又能借酒茶吟诗暂作解脱的达观心态(2 分)。

篇8:《蓟中作》原文及诗词鉴赏

《蓟中作》原文及诗词鉴赏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鉴赏

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高适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写下了这首诗。

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

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旧唐书·高适传》)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中的。正如钟惺所评:“ 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唐诗归》卷十二)。

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篇9:朱敦儒诗词作鉴赏

●西江月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朱敦儒词作鉴赏 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起首二...

《临江仙》朱敦儒词作鉴赏(信取虚空无一物)

●临江仙 朱敦儒 信取虚空无一物,个中著甚商量。 风头紧后白云忙。 风元无去住,云自没行藏。 莫听古人闲话语,终归失马亡羊。 自家肠肚自端详。 一齐都打碎,放出大圆光。 朱敦儒词作鉴赏 这首《临江仙》以禅语入词,通篇说理,贵理趣之通脱,有一种虚空之...

篇10:朱敦儒诗词作鉴赏

●鹧鸪天 朱敦儒 唱得梨园绝代声。 前朝惟数李夫人。 自从惊破霓裳后,楚秦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 西风北客两飘零。 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朱敦儒词作鉴赏 据考,此词是作者专为北宋末年汴京名妓李师师所作。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人及宫女...

《念奴娇》朱敦儒词作鉴赏(晚凉可爱)

●念奴娇 朱敦儒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蘋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 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沉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烂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水调歌头·淮阴作》朱敦儒词作鉴赏

●水调歌头淮阴作 朱敦儒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 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 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 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 楚云惊,陇水散,两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处可销忧。 长揖飞鸿旧月,不知今夕烟水,都照几人愁。 有泪...

《临江仙》朱敦儒词作鉴赏(堪笑一场颠倒梦)

●临江仙 朱敦儒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 尘劳何事最相亲。 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忽西沉。 世间谁是百年人。 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朱敦儒词作鉴赏 这首《临江仙》是朱敦儒后期作品。词中旷远清淡的心境描绘,朴素无...

篇11:朱敦儒诗词作鉴赏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南渡后登金陵城上西楼眺远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全词气魄宏大,寄慨深远,凝聚着当时广大爱国者的'心声。 上片写...

《西江月》朱敦儒词作鉴赏(日日深杯酒满)

●西江月 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 朱敦儒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作者晚年以诗、酒花为乐事的闲淡生活,用语浅自而意味悠远,流露出一种闲旷的情调。 日...

篇12:满江红·代王夫人作-诗词鉴赏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风。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文天祥词作鉴赏

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文天祥词: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正之变也,故词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

文天祥的`词关注政治,都是有为而发。这首词,是他应和王夫人词中的一首。代作,本意拟作、仿作,但这里主要是翻作的意思。

文天祥寓自己的思想于其中翻填新词,校正王清惠的原作在内容上的不妥之处。

诗词鉴赏

《蓟中作》原文及诗词鉴赏

《马上作》原文及译文

《新年作》鉴赏

李白诗词鉴赏

诗词一组鉴赏

《六国论》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李隆基诗词鉴赏

夏至诗词鉴赏

戚继光《马上作》诗词鉴赏(集锦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戚继光《马上作》诗词鉴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