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游莫高窟的心得体会(共含13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vd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敦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许多自然奇观,如名山和月牙泉,但毫无疑问,莫高窟,这种摇摆不定的古老音乐,使她才华横溢。
跟着讲解员温和的步伐,走进漆黑的山洞,踩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带着一束微光照过来。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坐着的佛,站立的菩萨,飞翔的女神;几千年过去了,依然历历在目。壁画覆盖着倒置的桶形天花板,上面布满了成千上万的佛像。即使图像更加立体,这种设计也是把墙顶的压力分散到四面墙上,让它屹立千年。
莫高窟的中心是闻名中外的九层建筑。这座九层楼顾名思义有九层。檐齿高,轮廓散,白墙明。红色的飞檐衬托出这座九层建筑的宏伟。
参观者被这座九层建筑的精神所震惊,满怀敬意地走进大厅。有一段时间,人群反复尖叫,一尊高15.8米的弥勒佛映入眼帘。他的举止端庄、明亮而柔和,他的颜色平和而令人敬畏。两个孔控制天窗,精确地将光线散射到佛像最重要的部位。镶嵌着宝石的眼睛闪闪发光,仿佛能看到一切,看到世间万物。
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其中492个有佛像和壁画。仔细观察这些洞穴,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听着古人的低语和轻声吟唱,感受着边境的铁马金哥,仿佛看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仿佛在观察一场跨越千年的阅兵。
莫高窟生机勃勃,是一座辉煌的艺术宫殿,也是一座永恒的神话。
又名,是我国著名的之一。石窟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最初开凿于建元二年,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成为集各个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宝库。大家可以看到洞窟的四周和窟顶,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等。莫高窟的雕塑也久享盛名,这里有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雕像,数量众多,堪称一座大型雕塑馆。大伙儿是不是看得有些目不暇接呀?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看。
现在我们来到了莫高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约为古代、、齐卢文、等等。文书主要内容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等等。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时光飞逝,我的讲解完毕,下面请大家自由活动,不过在活动之前,我还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请大家保护环境,珍惜莫高窟的美一寸土地。她不仅是名胜地,还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三危山和鸣沙山的环抱中,四周遍布沙丘和戈壁,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悬崖峭壁上。
莫高窟的壁画描绘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佛教故事,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沙侵蚀,壁画的颜色依然鲜艳,这是让人多么的惊讶呀!
壁画里描绘的最多的是飞天,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飞天,任务体态饱满,常常的衣带自然下垂,在云朵和彩虹饿衬托下,徐风阵阵。有的飞天肩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线、有的倒悬着身子,从天而降、有的彩带飘逸,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偏偏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再说莫高窟的佛像,它们是用木头充当骨头,用稻草做肉,用泥巴充当皮肤,有趣吧。一个佛像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是睡着了吗;有的佛像蹲坐在一个大石头上,好像在念经;跟多的佛像一丝不苟地站着,应该是在守护老百姓平安。
跟着讲解员来到了最为壮观的九层楼。进入洞窟,眼前一片昏暗。当手电筒的光束照进来时,一尊巨大的佛像出现在面前,大佛身披袈裟,慈眉善目。几乎要头抬到90度才能看到佛头,身高35。5米的大佛,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室内佛像!
莫高窟这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破碎的壁画是古代生活的见证,是无价之宝,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很久,莫高窟在我心中是不变的神话,大漠,敦煌,神一样的地城,让我仰而生畏,不可触及。
茫茫大漠,当三危山闪耀出摄人心魄的金光,当乐樽和尚在月牙泉的映照下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我的`心,便已被束缚于此,在千里之外的北国,遥望。似乎,我看到了,看到了窟内盘旋不息的色彩与信仰;似乎,我听到了,听到了鸣沙山千年不断的回响。大漠,敦煌,莫高,神一样的地方,永远遍地金黄,那是满地生命的明亮!
莫高窟是活着的,它是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它见证着历史,记录着历史,聆听着历史。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倾听者,听着历史的低吟浅唱。莫高窟是绝美的,但它永远不是艺术品,因为肤浅的艺术品永远不及莫高窟的深度。莫高,意味着文化,意味着美。还意味着永久的信仰 莫高窟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俯视人类。是人类文明的精粹,是人类灵魂的凝结。它是永恒,是神的力量。
不是妖艳,不是凄凉,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因为,它积淀了一千多年的风沙,它撑起了一千多年的分量。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生命的存亡,莫高窟中,有辛酸,有甜美,有苦涩,有愤恨 这些味道,这些情感,交织着,铺洒着,飞扬着,洋洋洒洒地筑成了一个莫高窟,一个永久的神话。
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余秋雨先生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这话是不错的。来到莫高窟,你虽然能体会到历史的沧桑,但更能感受到一股勃勃的生命力。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篇有关莫高窟的文章,那精美的插图和优美的文字,深深打动了我。我想看那飞天起舞的画面,想看那闻名世界的藏经洞,想看那神态安详的卧佛……我曾三番五次地央求爸妈带我去莫高窟玩,但他们总是说:“不,去莫高窟不是去玩儿的,你还小,看不懂。”终于,在我即将步入中学的这个暑假,在我自认为长大的年纪,我来到了莫高窟。
我不信佛,但每每听闻家乡护城河畔定慧寺的钟声,看到大西北黄沙中舞动的经幡,我的心总会不由地一颤,而在莫高窟更是如此。走进一个个昏暗的洞窟,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个不一样的世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欢腾、热烈。你看,那慈眉善目的菩萨,千奇百怪的神兽,衣袂飘飘的飞天,神采飞扬的天王,每幅壁画都有一种让人炫目的忻悦,神仙下凡与民同乐,禽鸟翩翩起舞,繁花卷成图案。人人的眉眼之中都酿着笑意,衣衫似清泉般流泻的自然、舒缓,整幅画像一首急促而欢欣的古典音乐,让人忘却了在佛祖面前应有的肃穆,不自觉地融入这音乐中去。你仔细听,就仿佛真的能听见那一个个飞腾着的音符,飞速的在你心尖上流逝着,使你的心跳加快,沉醉着,不由地融入这壁画中的极乐世界。
但当你回过神来,环顾四周,望向中间那尊沉默着的佛像,心便一下子静了下来,刚刚仙境般的世界一下子像空气般从手中逃去了,只觉得心里空荡荡的,与刚才的热烈截然相反,我很自然地浸没在这洞窟的漆黑之中,心如止水,在这种静寂中很容易让人沉思。我想到了王道士,想到了斯坦因,这两个人注定要和莫高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们偷偷地将数以千计的书画文卷运到欧洲,完成了一次次不可告人的交易。虽然如今莫高窟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曾经的这场浩劫是不可弥补的,它将给莫高窟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疤。
我的心不由得一痛,但我突然想到了一群人。他们中有在塔尔寺中磕长头的僧人,有日日烧香拜佛的信徒,甚至来莫高窟参观的外国友人,我相信,看过莫高窟后,在他们心中一定留下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莫高窟的壁画一直在画下去,从一千年前到一千年后永远不会停歇,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佛教就像通往极乐世界的一扇门,而莫高窟就是那把钥匙,一经钥匙开启,人们心中的那方天堂,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带着人的想象力和生命力。我想文物的盗窃只能给莫高窟留下伤疤,却不能夺走他的生命,文物迟早会化为标本,但精神可以化为永恒。
想到这儿,我的心似乎已经坦然。莫高窟,永恒、不朽……
我探索着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不得不心生敬意!
汽车行驶在戈壁上,载着一行满怀好奇心的旅客,驶向三危山。不久,眼前便出现一段南北向的断壁,石窟如蜂巢般密布,窟前一条泉水河汩汩流过,河边种着一排红柳,白杨——这是中国最辉煌的宗教圣地。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意义非凡的丝绸之路。望着423窟内一片隋朝所刻的《莫高窟记》,王道士发现的17窟藏经阁,北凉三窟里残缺不全的佛像与壁画……它们仿佛把我拉回到千百年前,我好像看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人马,听到了北魏、武则天时期不间断地石窟开凿声……它是中古社会历史的记录者,我对莫高窟的历史意义心生敬意。
在莫高窟我常常走神。洞穴狭窄,黑咕隆咚的洞窟里仅有导游手中的一束光亮射入,使壁画上的人群和洞窟中央的雕塑似乎都动了起来,他们是一群群身穿袈裟前来朝拜的教徒;他们是一位又一位日日夜夜不曾停息的画工、雕塑者……
在290和428窟,我欣赏到了飞天壁画。那是一群窈窕的女子,她们或弹琵琶,或吹横笛,或击腰鼓,她们有的结伴飞舞,谈笑风生;有的反弹古琴,边弹边唱;有的双手合十,礼拜供奉;有的手托花盘、花瓶,散花施香;有的腰缠锦带,姿态婀娜……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我对莫高窟信奉者的匠心心生敬意。
莫高窟多少岁了?从公元336年到如今,已经1600多年之久!
莫高窟外的河边有一座圆寂塔,外敷白色,沙漠的夕阳洒在它身上,更显端庄、凄凉。塔身旁有碑,是那位道士王圆箓。在博物馆里,我看见他的介绍与照片:小小的个子,普通不过的长相,几经转折,莫高窟成了他的家。但小小的人物,也是莫高窟第一位保护者。但因为当时清政府的无能,王道士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及时发现莫高窟惊人的蕴藏,我联想起了洞窟内残缺的佛像与不全的壁画。那是中国最大的遗憾啊!
临走前,我有幸来到敦煌莫高窟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的墓前,墓碑上刻着五个字“敦煌守护神”,在这个充满神佛的地方,被称为“神”的凡人,只有他一个。我还记得第一位壁画修复师李云鹤1956年来到莫高窟,从此三代人扎根在了这片荒漠上,一起为神佛“治病”,如今耄耋之年的李爷爷仍然爬脚手架,拿修复刀,而往往一座雕像的修复需要数年之久。他们为了守护这片神圣的地方,不惜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们在帮助壁画对抗时间,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始终保护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我对护卫莫高窟的坚守者心生敬意。
晚霞照亮了戈壁滩,我的心也被照亮,莫高窟让我心生敬意,但它正在一点点的老去,我愿守护它,让更多人看到这个神圣的地方!
一路上很颠簸,只要稍起一阵风,就会扬起一阵沙土。我们舒服地坐在空调车里,前往莫高窟。经过昨天晚上的文化大熏陶,我们对这个藏在大漠深处的莫高窟,有了初步的了解。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这里有着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据说莫高窟以前叫做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下了景区的区间车,远远地就望见了崖壁上大小不一的洞窟。我们兴奋地走过石桥,路过白桦林,就来到了一大片洞窟前。洞窟的墙壁全为天然的山体石块,摸上去十分粗糙,整一排崖壁的洞窟都是土黄色的,透着岁月的沧桑。“19,道士王圆禄发现了藏经洞。不久,许多西方探险家以不平等的交易,从王道士手中骗取了大量藏经洞的宝贝,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看着这段血淋淋的文字,我的心隐隐作痛。如今,王道士就葬在莫高窟对面的山坡上。看来他也只能在死后,远远地守护着莫高窟,以表达自己的忏悔。
我们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步入了一个小洞窟,顿时一股凉凉的空气扑面而来,散去了一路的暑意。讲解员指着墙上的一幅壁画,告诉我们这是《投身饲虎》的故事,说的是释迦摩尼佛前世时出门游玩的时候,看见一头饿了好几天的老虎,他心有不忍,便跳下山崖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饿虎。我凑过去一看:嗬,想不到几千年前的壁画至今依然栩栩如生!只见一头眼睛冒着绿光的饿虎,正津津有味地啃食着佛祖前世的肉体,不一会儿便只剩下一具白骨。佛主的这种博爱的精神真是令人感动!
接下来我们一行人步入了420号洞窟,这里从左到右立着三尊佛像,分别是燃灯古佛、释迦摩尼以及弥勒佛,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旁边站着两位菩萨,守护着他们。我抬起头,只见洞窟顶上画着许多“飞天”,他们衣着华丽飘逸,经过岁月的洗礼,自然是没有千年以前那么鲜艳,但也仍旧令人叹为观止。站在这里,仿佛只要闭上眼睛,我们就可以触摸到历史。
最后,我们来到了九层佛塔,塔内矗立着一尊特别大的佛像,足足有30多米高,光是他的大脚,就比我的床还大。这么大的佛像完全由人工开凿在崖壁上!我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令人佩服啊!
站在景区大门口的石桥上,我依依不舍地向这一切告别。再见了,西北,再见了,敦煌,再见了,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我国西北的甘肃敦煌。莫高窟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台称中国四大石窟,并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来到鸣沙山和三危山之间,忽然看到金光四射,好像有上千个佛同时出现。乐僔和尚便在峭壁上建造了第一个洞窟,在洞里修行,乐僔和尚也被誉为莫高窟的开窟鼻祖。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莫高窟开凿石窟,经过历代的扩建与修缮,终于形成了有735个石窟的佛教艺术圣地。
在莫高窟,你将看到众多古老珍贵的壁画,雕像,洞窟,经书,是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敦煌莫高窟的伏羲女娲图尤为出名,它与巴黎吉美博物馆的伏羲女娲绢画非常相似。但是两者还是略有不同,绢画里伏羲拿着矩,女娲拿着规,壁画里伏羲拿着夜光杯,女娲拿着中孚卦象。这幅壁画相比于绢画,多了许多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每每伏羲女娲图供参观时,游客都纷纷进入参观这著名的名画,纷纷赞叹着这幅壁画。近看发现壁画的神秘与美妙,离远看发现壁画的沉稳和大气,感受着深厚的敦煌学。
莫高窟里最繁多的壁画便是飞天,飞天是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将佛教中的飞天和道教中的飞仙的艺术形象完美融合。坐在四壁全是飞天壁画的洞窟里欣赏这些画,每幅飞天壁画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有的横游太空,振臂腾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好似要与其余飞天比赛谁飞到最高;有的慢拨琴弦,细弹古筝,格局优雅曼妙,宛若山中师旷,仿佛要与其余飞天们比赛谁弹琴最好;有的坐上骏马,骑在云端,气势磅礴威武,如是战场将军,好像要与其余飞天们比赛谁骑马最快。
作为保存已久的古老洞窟,莫高窟的保护极其难完成。莫高窟馆长及整个莫高窟保护修复工作团队,毕生为此做出巨大的贡献。馆长樊锦诗过着传奇的一生,季羡林先生曾赞美道“前有常书鸿,后有樊锦诗”。院长忙着保护复原壁画,同时还坚定着自己的“数字电影”项目。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雨洗刷,莫高窟的洞窟基本残缺不全,游客们也完全不能了解莫高窟的悠久历史。于是,樊锦诗提倡先看莫高窟电影了解历史。再看AI3D数码投屏,1:1完全复原的程度仿佛回到古代看到高清的莫高窟每个洞窟,最后再参观尚还完好的莫高窟洞内的壁画雕像,游客都收获满满。樊锦诗馆长可谓是敦煌的伟人啊!
每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一笔!我们要保护他们,让这些中国历史长河上的瑰宝永存!
如果说兵马俑是秦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那么你知道唐人留下的最珍贵的文化瑰宝是什么呢?我告诉你,是敦煌莫高窟!今年暑假我有幸去敦煌,那形态各异的石窟、栩栩如生的佛像、美轮美奂的飞天着实让人震撼、让人惊叹。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石窟群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多米,上下排列5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从1600多年前到现在,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窟,而每人供游客参观的只有8个窟。
石窟壁画上形态各异的佛像成千上万,难以计数。光彩色佛像就有两千多尊,最大的佛像高达33米,最小的仅十几厘米。
我紧紧地跟在讲解员姐姐的身边,认真地听着,唯恐少看一眼珍贵的塑像和壁画,少听一句精彩的讲解。佛像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第328窟的释迦牟尼佛像慈眉善目,他坐在莲台上,他的袈裟裙摆经过了16的洗礼,仍是错落有致,轻盈而飘荡,连皱褶纹理都清晰可见。站在他身边的大子弟迦叶,双眉紧锁,表情严肃,显得老成持重; 而小徒弟阿难则面部圆润,一只眼睛眯着,似乎已经走神。听着讲解,我禁不住赞叹古人智慧超群,手艺精湛。这些塑像是用木头做构架,用草木灰和上泥土打底,经几层粉刷,最后上颜料,就能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保存至今。
当参观到96窟时,最高的佛像展现在我的眼前,高达35.5米的坐像,我仰着头往上看,原来坐像是从脚部开始往上雕刻的,到头部时石料高度不够,难怪头小,身体比例有些不协调,但也是那样的庄严肃穆,线条流畅,表情丰富。第148窟是个睡佛,是释迦牟尼的涅盘塑像,佛身长14.7米,在他的周围站立着的72弟子,形态各异,表情都不相同,通过每个人的表情表现出对佛祖涅盘的不同理解,简直太精彩了!可惜佛祖身体破坏较严重,在清朝时大部分修复过,看他的眼睛闪着光,那是清朝修复时在眼中镶嵌了琉璃珠,这可是分辨唐朝原版和清朝修复版的诀窍,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后,我立刻指给同伴哪些佛像是清朝修复过的,还有点小得意呢。
洞窟中的壁画宏伟而瑰丽,如果把莫高窟的壁画排列起来,能伸展30多公里,那可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我最欣赏的是飞天。莫高窟的飞天可是全世界闻名,她们身材修长,腰系长裙,肩披彩带,逆风飞翔,身轻如燕,分别演奏着琵琶、腰鼓、拍板、长笛、横箫、芦笙、阮弦、箜篌等乐器,周围花团锦簇,云蒸霞蔚,美轮美奂。
记得参观前妈妈还特意在莫高窟带我观看了《又见敦煌》的大型场景剧表演,那些漂亮的飞天姐姐们问我们“你们觉得,我美吗?”下面观众大声回答“美!”“我在这里等了你们一千年了,可是今天我不美了,我的脸在发黑,请帮帮我!帮我保持美丽!”这一声声乞求,震撼着我的心灵。原来人长时间在洞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加剧颜料颗粒溶解,致使壁画画面脱落。了解到这些后,我几乎不敢多停留,只想尽量屏住呼吸,我要爱护飞天姐姐们!爱护祖国的瑰宝。
敦煌莫高窟文明游导游词
各位游客: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胜地。但如今它正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加速侵蚀。其中干旱、风沙侵蚀是这边最大的敌人,因为长年的干旱风沙侵蚀使得我们莫高窟洞内的壁画不断脱落,雕塑受损,岩体坍塌。所以这边的工作人员也通过建立人工灌木林带、建立沙障,砾石铺压道路等方法来缓减风沙侵蚀。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很大的原因来源于我们人类:比如进洞前我们多次强调洞内不能拍照,但还是有人会偷偷拍几张,可能有游客会不以为然,但其实这拍照对壁画也是有损害的,拍照的光会引起化学反应,加速壁画氧化分散使壁画脱落损坏。所以呆会进洞时大家一定不要偷偷拍照喽。
好了,现在我们行进在这壮丽的瑰宝中,但请大家不要在洞内逗留太久,慢慢呼吸哈。因为如果洞内停留过长,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过多,也会使洞内的温度湿度产生变化导致霉变腐蚀,使壁画颜料“溶解”,加速壁画脱落。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壁画是被人工修复过的,因为在不久前有游客恶意的在上面乱涂乱画,使得壁画受损。现在虽然修复,但是它也失去了一定的价值。经历着自然和人为双重的破坏,所以有专家预计,百年之后敦煌有可能不再存在。所以为了能让我们子孙后代也能有幸目睹这些瑰宝,还请各位在参观时手下留情。维护我们自身的素养。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其实保护和爱护佛洞也是功德无量的。
游敦煌莫高窟五年级作文600字
敦煌莫高窟是妈妈经常跟我念叨的地方,据说那里能看到中国的古代文明。在去敦煌莫高窟的前一天晚上,妈妈为了让我对敦煌莫高窟的事情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就带我看了一出戏剧——《敦煌神女》
《敦煌神女》主要是用舞蹈表演出敦煌莫高窟壁画,加上用我们的想象给壁画中的飞天神女编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它讲述了远古时候,本来有一只鹿神沐浴着人间欢乐,突然有一天,一只恶剪射伤了她,一个年轻猎户救了她。鹿神跟他结了婚,生了个女儿——鹿女,那时,家家都和睦幸福,载歌载舞。突然,火魔的到来给人间带来了灾难,鹿神为救大家奋不顾身的跳进火里,鹿女和勇敢的人们决议一同去找能把万物复苏的宝贝——神水。她们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宝贝——神水,然后撒向大地,给人间重新带来了欢乐。鹿神和鹿女优美的飞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下午,在去敦煌莫高窟的路上,我一想到马上就能看见金碧辉煌的莫高窟时,兴奋不已。但当我进了敦煌莫高窟的大门后,令我大失所望,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原以为莫高窟应该跟国王的宫殿没什么两样,但在我眼前的莫高窟却是黯淡无色的,一尊尊佛像残的残,缺的`缺,别看有的佛像是完整的,这都是宋代或清代修补的,修补的东西痕迹很明显。在16号洞窟和17号洞窟里原本有一个藏经洞,里面藏了五万多经卷,结果在无意间被王道士发现了,他以为这些东西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几张纸而已,就把这些东西拿出去卖。这下可把一些偷宝者都给吸引来了,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美国等把一些经卷抢走,带回国去。现在的藏经洞空空如也,全被偷光了,这些经卷的真迹都要到国外的博物馆才能看到。我认为这真是我们中国的奇耻大辱啊!
我感到很惊讶,为什么我国的发现者和当时的政府都不知道这是一批贵重的古代文物,外国人却都知道了。对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后来妈妈告诉我,就是因为我们的人愚昧无知,不识字,所以就不能分辨这些文物是否很珍贵。我想:国强则民强,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不要做像王道士这样愚昧无知的人。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这次敦煌莫高窟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就叫我陈导吧!你们的眼前就是莫高窟的大门,想知道莫高窟是什么样的吗?听我慢慢道来。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部,距城约25公里,洞若观火窟开在鸣沙山东的断崖上。它是中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也是佛教艺术中心。
洞窟数目达到492个,塑像尊以上,其中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厘米。所以,塑像在莫高窟中最有名。壁画总面积为45000平方米,若将所有壁画排列起来,就有30公里长。如果说是莫高窟使的敦煌闻名全球的话,那么,使得莫高窟闻名的就首推这些壁画,是旅游时的参观重点。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莫高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传说有个名叫乐尊的各党路过此地,忽然见到金光闪耀,似有千佛显现,认为这就是佛家的圣地,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消息传开后,商旅纷纷差使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这样一直延续到元代,经历1000多年。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好了,现在我介绍到这儿,请大家漫步欣赏。不能乱扔果皮等垃圾,不能在壁画上乱涂乱画,要保护文物。谢谢!
大家好!欢迎来到敦煌莫高窟。我先给大家一个自我介绍:我名叫王奕,给你们讲解是我的荣幸,我在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儿,这里的宝物不要触摸,否则后果自负。我们现在已经互相认识了,下来我们就言归正传,来讲讲敦煌莫高窟吧!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人们都把莫高窟称为甘肃中的一颗明珠。 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大家看,这就是我所说的“飞天”。还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主要体现在壁画方面,是这里的壁画才让莫高窟闻名远扬的。现在大家把它的大概了解了吗?我可要继续讲了!
大家快来看这里吧!以学习的态度去看。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 “
★ 游敦煌莫高窟
★ 《莫高窟》课文
★ 莫高窟教案
★ 莫高窟教学反思
★ 莫高窟教学设计
★ 莫高窟的课件
★ 莫高窟原文阅读
★ 2《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