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二七不八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共含7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二七不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

篇1: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篇2: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到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

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篇3:端午节历史由来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 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 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 、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 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篇4:莫高窟

莫高窟_小学作文

大家好,我姓吴,是你们的导游。我将带你们去看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我们走!

朋友们,向我的左手边看,这就是莫高窟。它是在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它建在甘肃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一千六百米。始凿于三百六十五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石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两千四百余身,飞天四千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五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形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敦煌石窟艺术中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就是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

现在,我们进入285窟参观。285窟是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建筑形成覆斗顶方形禅窟,内有西魏大统四、五年,造像题记,是莫高窟最早的一个有记年的洞窟。南壁禅窟上面绘有《五百强盗在佛因缘》故事,讲的是:古印度有五百人造反为盗国王派军队捕获,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他们痛苦不堪,呼唤佛的名号,佛听到后,用神力让他们恢复光明,并现身说法,终于使五百强盗皈依佛门。

参观完285窟,我们再进入有名的藏经洞。这个洞窟位于系统工程号洞窟甬

道的北侧,原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的影窟。它也有一个故事:19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一个道士在一个机会下打开了藏经洞。由于他的愚昧和清王朝的腐败,很多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夺和盗劫了,只有一部分留下来了。

好了朋友们,现在可以解散了,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摸石像和墙壁。

2、不准照像。

3、注意安全。

时间过得真快,要和大家再见了。记得,欢迎下次再来参加安欣旅游团的旅游噢!

篇5:《莫高窟》

《莫高窟》

《莫高窟》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陈明珠

莫高窟教学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考

情景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1、导入:

在我国西部甘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游览了莫高窟,那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那迷人的魅力。 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很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景氛围。

使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网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点击进入莫高窟网页,认真阅读2-4小节,“网学习。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

3、通过“在线测试”、“学与玩”来巩固所学知识。 1、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利用教师准备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2、利用位置或兴趣爱好组成各个不同的兴趣学习小组,学习相关内容,讨论相关问题。

3、学习之后可利用“在线测试”和“学与玩”来测试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 1、通过学习指南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通过“在线测试”和“学与玩”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自由

交流

1、组织学生进入”讨论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质疑。

2、教师可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 根据自己对知识的学习,进入”讨论交流“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见解。 1、通过畅谈深化学生对莫高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解释、组织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在”讨论交流“里畅谈就像同学们平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一样,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交流的氛围。

拓展

延伸

1、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边游览边介绍。

2、把学习所得利用计算机制成演示文稿、WORD小报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信息博览“上网浏览相关网站,并且提供为学生解题的“教师留言簿”。 1、组织学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莫高窟的美丽风景。

2、通过”信息博览“继续了解有关莫高窟的资料。

3、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教师留言,教师会给你满意的回答。 1、通过”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内容,把知识消化透彻,把知识用活。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快速收集、处理、组织信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用留言的方式来及时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交流的快速、方便。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莫高窟_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的一颗明珠,去年,我领略了它的真面目,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一进入莫高窟,就看见了一个个如蜂窝一般的洞窟排列在高低不平的墙壁上,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气息。跟着导游的脚步,近了,更近了,终于,我们到了第一个洞窟,刚一进去,我便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哇!太壮观了!”其他的游客也是赞叹不已。

看到那一尊尊惟妙惟肖的佛像、彩塑、雕刻……我仿佛真的听到了群佛念经的声音,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

莫高窟,不仅有精彩绝伦的佛像,彩塑,还有四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浏览完一个个洞窟,看完一幅幅壁画,我的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这艺术品是那么的美,这做工是那么的精细,不愧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游完莫高窟,我明白了什么叫艺术,知道了什么是艺术,这里的每一件工艺品,每一尊佛像,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于劳动的结晶,我们一定要好好保存,让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永世长存!!

莫高窟!我爱你!!

篇7:莫高窟_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里面有上千佛像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秦朝的前秦时代,还称16国时代。历经16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时期历代的兴建规模浩大,是人们心中的佛教圣地。

洞窟有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如此庞大,竟还有2415尊,想想看,这工程是多么大呀。还有人说,这么多尊彩塑有可能,都是佛教的信奉者自愿造的。

至今历经一千六百余年,期间虽经时光磨难,战乱摧残,仍保有完整的洞窟492个,里面珍藏着历史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还有唐宋木构建筑5座。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集佛教艺术、建筑、彩塑、壁画之大成的旷世奇葩。

莫高窟之辉煌顶峰虽不在乐樽之时,但所有后来者均公认:乐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后人,莫高与彼。为表对乐樽的崇敬之意,便将此处命名为“莫高窟”。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大部分为写本,小部分。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约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等等。文书主要内容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等等。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

莫高窟,还有很多的秘密,就等你自己探究了。

五一劳动节由来和历史是什么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和历史

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历史

母亲节的由来历史作文

湘妃竹由来的历史典故

中国清明节的历史由来

中秋节由来和习俗

端午节由来和习俗

《莫高窟》课文

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