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协调:正视“非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eu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宏观调控政策协调:正视“非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非典”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非典”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有四方面:一是“非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非典”对就业的影响;三是“非典”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四是“非典”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非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非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对产业增长的影响;二是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1)“非典”对产业的影响
受到“非典”影响,发展缓慢或受到损失的产业是:旅游、航空和铁路客运、餐饮、部分商业、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和金融等产业及其与之相关的产业。
受“非典”影响快速发展的产业。自从抗“非典”以来,与抗“非典”相关的产业快速增长,它们是:药品、食品、医疗用品、保健品、纺织、物流、电信、部分家电和零售等产业。
(2)“非典”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
“非典”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社会消费需求和社会投资需求。
“非典”对社会消费需求中的个人消费需求和政府消费需求有不同的影响。第一,个人消费需求有升有降,为了应对“非典”,许多居民取消了旅行计划、减少了购物、参观会展、文化娱乐和聚会活动,因而,个人对家居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对大宗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下降,对高档消费品需求减少,总体而言,个人消费减少。第二,政府消费需求有增有减,政府不仅增加了对抗“非典”的药品和抗“非典”物资的需求,而且对与抗“非典”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增加,从这一方面来说,政府消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精简了许多其他政务活动,由这些政务活动产生的政府消费需求以及由此而派生的许多相关需求都减少了。政府消费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政府消费增加的幅度,因而,政府的消费需求还是下降了。由于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都减少,因而社会消费需求收缩。
“非典”对社会投资需求的影响,包括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第一,政府投资需求增幅平稳,在建重点项目建设和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基本上如期进行,有的项目工期还缩短或提前竣工,同时,政府还增加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及与之相关的投资。第二,社会投资增幅下降,包括国内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一是国内投资增长速度放缓。为了防范“非典”,国内投资者取消了许多商务活动和商务旅行,在市场经济中,资金和物资是随着投资者走的,国内投资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减少了,有些国内投资项目就被拖延、搁置或取消。二是外商投资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一些总部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已禁止其员工到中国旅行,在华雇员要到总部或总公司在其他国家的分支机构办事,也已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再加上有百余个国家对中国等“非典”国家入境人员要严格检查或采取隔离措施,周边国家还暂时关闭了边境口岸,更减少了外商与我国企业的经济交往和进出口贸易;“非典”还影响了国际投资者在华扩大直接投资的信心,有的跨国公司已经考虑减少中国的定单,分散采购或将有的产品转移到南美洲生产,这必然减少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许多跨国公司在华机构能够正常运营,然而,要使这些跨国公司大幅度地增加投资就比较困难了。所以,社会投资中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三是由于政府投资多年来在社会总投资已经不占主导地位,因此,社会投资下降必然导致社会投资需求增长速度放缓。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投资减少有时间滞后期,投资增长速度放缓不会立即表现出来,而是过一阶段时间后逐渐明显化。广东已经出现“各类企业承接订单大幅减少,招商引资活动遇到较大的困难”的问题,说明非典对内商和外商的投资的滞后影响已经显现。非典对投资的滞后影响在今年下半年会比较明显。
(3)“非典”对总供求的影响
受“非典”影响发展缓慢或受到损失的产业的供给大于需求,出现固定资产和人员闲置。受“非典”影响快速发展的产业的供给能力会在需求的刺激下迅速增加。
就总供求而言,由于社会消费需求和社会投资需求都有所下降,总供给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调整,因而,社会总供给会大于总需求。
2.“非典”对就业的影响
“非典”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增幅下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缺口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类型的失业都会增加。
自愿失业增加。自愿失业是工人有就业机会、但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一些“非典”流行地区的职工出于对“非典”的不理解而存在恐慌心理,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以及加班工资,自愿离开工作岗位而形成的失业。据报道,有的大城市已经将医院护
[1] [2] [3]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非典犹如飞来横祸,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将中国经济搞得面目全非.人们刚刚还在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而喝彩,转眼之间,媒体头条新闻都变成了非典疫情.由于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9%,人们曾经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以高达7.5%以上.鉴于非典流行,204月下旬,世界银行把中国经济增长率向下调了0.2个百分点.还有一些外国研究机构的估计更为悲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估计降低0.5%.渣打银行估计降0.4%.摩根大通银行估计第二季度增幅剧降为2%.究竟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作 者:徐滇庆 作者单位: 刊 名:金融信息参考 英文刊名:FINANCIAL DIGEST 年,卷(期): “”(6) 分类号:F1 关键词: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摘 要资源税改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扩大征税范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我国资源税改革已基本明确方向,即将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调节机制,并适当提高税率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源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后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我国资源税现存主要问题(一)资源税收法律层次低 税收制度的确立是以法律形式来体现,即通过税法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但目前我国缺少一部真正意义的资源税税法,以暂行条例为依据,法律层次和水平低,弱化了资源税的法律执行效力。另外,资源税名义上为共享税,实际上除了海洋石油企业的资源税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且收入完全归中央之外,其他资源税均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完全归地方政府支配。这种分税制的管理模式随着资源的日益耗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现在的资源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资源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 第一,计税依据不合理。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
由此可见,从量计征的资源税课税方式资源禀赋差异考虑不充分,调节深度不足。一方面,从量计征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度、地理位置、开发技术难度的不同。
第二,资源税征税范围狭窄。目前的资源税税制只对矿产资源和盐征收资源税,而对于大部分非矿藏品资源没有征税,难以遏制对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使利用资源和平的下游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刺激了对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 第三,资源税的税率过低。我国现行资源税单位税额只反映劣质资源和优质资源之间的单位级差收入,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偏低,并且资源税税率没有与资源的利用挂钩,导致资源税在保护国家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资源税征管方面存在缺陷 一方面,资源税征管办法不明晰、不规范导致资源税税源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同时,由于税费并存,费挤占税的现象严重,征管部门的增多,加大了企业协调的难度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征管力量和手段落后。
税务部门缺乏对资源税的专项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机构,税源信息监控体系的缺失,导致资源税调控能力严重不足。
二、资源税改革对宏观层面的`影响(一)资源税改革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有利于地方政府增收,从价计征的资源税改革对财政收入有着明显的影响。资源税将与资源价格直接关联,有利于通过税收调节品利润,提高资源价格进入市场的税收成本,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在当前分税制管理模式下,除了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外,其他所有资源税收入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征管和支配,资源税改革后,税率的提高和征税范围的扩大会显著提高资源地地方政府的资源税收入,使资源税占整个地方税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资源税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可以在资源开发环节获得大量收入,增强本地区的自有财力。对于当地公共物品的提供、减轻环境污染、治理受到破坏的资源环境,补贴需要扶持的行业乃至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短期内资源税仍是个小税种,收入预期不可高估,其作用将十分有限。同时,我们也不应以资源税制改革在短期内产生的较大财政收入为目标,而应以在长期内产生的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影响为侧重点,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资源税改革应服务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战略。 (二)资源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资源税制改革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具有税收负担再分配效果。一方面,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税收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促进种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资源税制改革后,得到的收入不仅能弥补资源的使用,也能弥补资源占用而使他人丧失使用机会后造成的损失。并且,由于贫富阶层消耗资源的不同,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可以使税收负担在贫富之间发生转移,这样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从收入分配的功能。另外,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将税款用于补贴合理有效利用的资源的企业和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资源税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 通过调节税率,改变计征方式,可以有效遏制掠夺性的资源开发,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状况。资源税制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一般会降低相关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因而会减少投资。当对的使用征收资源税时,资源的价格就会提高,使用资源的企业必须使用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资源的需求量减少时,就会促使生产企业彩先进设备提高开采率。从这一角度讲,资源税改革将会提高企业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税改革会从税收政策导向上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抵制和淘汰浪费资源、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会产生明显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效应。
参考文献:
[1]刘生旺.资源税改革的有效性分析[J].经济问题,(1).
[2]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4).
[3]谢美娥,谷树忠.我国资源税的功能缺陷研究及改革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3).
[4]杨志安.现行资源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偏差及矫正[J].税务研究,(11).
摘 要 资源税改革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提高资源税的税率,扩大征税范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我国资源税改革已基本明确方向,即将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建立资源税收入随资源收益变动的调节机制,并适当提高税率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源税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后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资源税 宏观经济 影响
一、我国资源税现存主要问题 (一)资源税收法律层次低 税收制度的确立是以法律形式来体现,即通过税法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但目前我国缺少一部真正意义的资源税税法,以暂行条例为依据,法律层次和水平低,弱化了资源税的法律执行效力。另外,资源税名义上为共享税,实际上除了海洋石油企业的资源税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征收管理且收入完全归中央之外,其他资源税均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完全归地方政府支配。这种分税制的管理模式随着资源的日益耗竭,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现在的资源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资源税收制度设计不合理 第一,计税依据不合理。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
由此可见,从量计征的资源税课税方式资源禀赋差异考虑不充分,调节深度不足。一方面,从量计征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度、地理位置、开发技术难度的不同。
第二,资源税征税范围狭窄。目前的资源税税制只对矿产资源和盐征收资源税,而对于大部分非矿藏品资源没有征税,难以遏制对其他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并使利用资源和平的下游产品的比价不合理,刺激了对非税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使用。 第三,资源税的税率过低。我国现行资源税单位税额只反映劣质资源和优质资源之间的单位级差收入,资源税的单位税额偏低,并且资源税税率没有与资源的利用挂钩,导致资源税在保护国家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资源税征管方面存在缺陷 一方面,资源税征管办法不明晰、不规范导致资源税税源呈现复杂化,多元化,同时,由于税费并存,费挤占税的现象严重,征管部门的增多,加大了企业协调的难度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征管力量和手段落后。
税务部门缺乏对资源税的专项税源管理和监控的机构,税源信息监控体系的缺失,导致资源税调控能力严重不足。
二、资源税改革对宏观层面的影响 (一)资源税改革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有利于地方政府增收,从价计征的资源税改革对财政收入有着明显的影响。资源税将与资源价格直接关联,有利于通过税收调节品利润,提高资源价格进入市场的税收成本,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在当前分税制管理模式下,除了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外,其他所有资源税收入都由地方政府负责征管和支配,资源税改革后,税率的提高和征税范围的扩大会显著提高资源地地方政府的资源税收入,使资源税占整个地方税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资源税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可以在资源开发环节获得大量收入,增强本地区的自有财力。对于当地公共物品的提供、减轻环境污染、治理受到破坏的资源环境,补贴需要扶持的行业乃至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短期内资源税仍是个小税种,收入预期不可高估,其作用将十分有限。同时,我们也不应以资源税制改革在短期内产生的较大财政收入为目标,而应以在长期内产生的节能和环保方面的影响为侧重点,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资源税改革应服务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战略。 (二)资源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资源税制改革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纠正,具有税收负担再分配效果。一方面,政府通过征收资源税收把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促进种类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资源税制改革后,得到的收入不仅能弥补资源的使用,也能弥补资源占用而使他人丧失使用机会后造成的损失。并且,由于贫富阶层消耗资源的不同,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可以使税收负担在贫富之间发生转移,这样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从收入分配的功能。另外,通过资源税制改革将税款用于补贴合理有效利用的资源的企业和治理污染与保护环境,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资源税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 通过调节税率,改变计征方式,可以有效遏制掠夺性的资源开发,改变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的状况。资源税制改革对产业投资的影响一般会降低相关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因而会减少投资。当对的使用征收资源税时,资源的价格就会提高,使用资源的企业必须使用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当资源的需求量减少时,就会促使生产企业彩先进设备提高开采率。从这一角度讲,资源税改革将会提高企业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资源税改革会从税收政策导向上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抵制和淘汰浪费资源、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会产生明显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效应。
参考文献:
[1]刘生旺.资源税改革的有效性分析[J].
经济问题,2009(1).
[2]金碚.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3]谢美娥,谷树忠.我国资源税的功能缺陷研究及改革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7(3).
[4]杨志安.现行资源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偏差及矫正[J].税务研究,2008(11).
非典对中国农民就业的影响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无论是短期影响还是中长期影响,现在国内外都在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讨论.尽管当前大多数政府部门和经济界都持比较乐观的看法,普遍认为非典不会影响经济大局,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和认识.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非典对中国农民就业的影响现在已经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作 者:史美兰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刊 名: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PKU英文刊名:CHINESE CADRES TRIBUNE 年,卷(期): “”(8) 分类号:F3 关键词:“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今年春天以来,我国遭到非典袭击.这次突发性事件不仅对我国人民身体建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把非典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是一个十分迫切、至关重要的任务.
作 者:萧灼基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外企业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NTERPRISERS 年,卷(期):2003 “”(7) 分类号:F12 关键词:★ 妈妈对我的影响
★ 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 光色对家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