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耳其民族问题及其影响下的对外政策(共含8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肉桂贝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土耳其民族问题及其影响下的对外政策
「民族是人在v史上形成的一有共同Z言、共同地域、共同生活以及表F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的定的共同w。」1民族}是由民族的特徵、性|(也可以f是民族炔康模┮起民族之g矛盾K通^民族的T特徵及其具w形式表F出淼纳}。」2土耳其的主w民族是土耳其民族,兹人口的80%以上。另外土有S多非主w民族即少得褡迦纾德人、美尼人、格吉、保加利人、波斯尼人、塞S人、阿巴尼人、q太人、吉卜人、法m西人有希D人。土耳其的少得褡兹居民的13%。土的民族}c宗教密切相P。土全98%的人信伊斯m教,另外有格列高利教派(美尼)、|正教(希D人)、q太教和基督教等。土耳其的民族}比^}s。既有以土耳其人橹鞯芜主w跨界民族},如土耳其人,在土耳其橹黧w民族,而在希D等地俜侵黧w民族等,又有非主w民族的德人跨界民族},如德民族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⒗四都不是主w民族;既有以分x主x樘蒯绲拿褡},也有以大民族主x和泛民族主x榇表的民族}。民族}的}s性ν恋ν庹策a生了深刻的影。
一 土耳其民族}的基本表F形式及其原因
1、政治民族主xTl下的民族}。所^的政治民族主x就是{家力量,主化家的政治控制力和主嗟嗤性、神秘性,用家的形式去F民族的h大抱。3民族成T忠於他自己的民族共同wK希望成楠立的家。如土的德人的「建簟梗土耳其人希望c塞浦路斯的土族人相y一的「y一簟梗有土的「泛突厥簟苟挤从沉嗣褡逯髁x的政治傩浴
2、民族自Q民族分x主x影下的民族}。@是土境茸钪饕的、也是最具影力的民族}。最典型的就是土的德人}。H大h境看,西方家和某些HM以保o人嗪腿说乐髁x槔碛桑推行新干涉主x政策,鼓吹人喔哽吨嗟睦碚。如美公_支持伊拉克北部反政府的德人武b力量,不H加×嗽有民族}的}s程度,甚至引l了乐氐娜说乐髁x碾y,刺激了土德民族主x的反和民族}H化的l展。二十世o70年代以恚德人成立了土耳其德社主xh(sptk)、德工人先h(ppkk)等德人自治M,其中最有影的是「德工人h」pkk(pkk是土耳其Zpartiya karkaren kurdistan的s)。hJ椋土耳其y治A在德聚居的|部和|南部地^推行殖民化政策,Z德人正的民族嗬,使@一地^S橥炼其殖民地。因此h的任帐前l雍皖I德人民推翻土耳其的殖民y治,用游鸫_保政府德斯坦的承J。
3、民族回w主x催化下的民族}。@N思想核心热菥褪且求散布於各的同一民族で蠼立本民族立的家或回w以本民族橹黧w民族的家。比如土的德人希望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⒗四交界的德人居住^建立一「立的、不Y盟的共和」,保加利的土耳其人希望谋7蛛x出砼c土建立一土耳其家。有土耳其竭力倡У姆和回手髁x思想民族^。
4、泛突厥主x影下的民族}。@是土耳其的民族}的主要特c,其目的是以「泛突厥跨界人民」榛A、建立新的我幻褡家。泛突厥主x十九世o80年代a生於俄境鹊捻^靼知RA樱主通^改革教育和Z言,FY使用突厥Z的民族,团d突厥民族。泛突厥主xa生後,很快被W斯曼土耳其帝接受K篡改,D而成榫哂烈宗教狂岷兔褡迳澄闹髁x思潮,成橐环N超A、超家、超民族的O端宗教^和民族^。「青年土耳其h」提出了泛突厥主x,D「建立一在W斯曼帝K丹y治之下的、包括牟┧蛊蒸斯到阿泰全部突厥Z系各民族在鹊拇蟮」。O力宣P所^「突厥民族至上」,散布民族α⒑兔褡宄鹨思想,主突厥民族F「Z言、行雍退枷氲慕y一」。冷鸬慕Y束後,引l了意R形BI域鹊恼婵眨民族主x乘C抬^,S多家的少得褡宸蛛x意R增,Ρ主w文化和疆域的否定意R上升,a生了民族分x主x和O端民族主x。泛突厥主x者J樘K解w是「突厥民族」团d的大好r期,土政府在事上也不自XK不同程度地施著大突厥民族主x思想。土右派民族主x行狱h和繁sh都具夂竦姆和回噬彩,在事上影著土政府的Q策,J橥劣胸任椭椭中突厥Z民族在政治模式、和社方面取得良好的l展成就。土政府以v史上同源或同一民族橐劳校利用Z言、宗教和文化俗等多方面的同一性,宣Pv史上曾有^的帝x煌,DF大民族家或建立大民族共同w。4公然提出「21世o是突厥人的世o」的口,竭力拉n中T,旨在I造一以土槭椎陌括各操突厥Z家及民族在鹊牡乜W的突厥家合w,其包括土耳其、阿塞拜疆、哈_克斯坦、跗e克斯坦、土炻斯坦、吉吉斯斯坦六立家以及俄_斯的臣、^靼斯坦和中的新疆地^。二十世o90年代初土耳其P言要重建一「由中L城延伸到巴职u的突厥世界」。泛突厥主xH上大民族主x,它{主w民族在家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往往忽其他民族的有嗬,亩е旅褡逯ga生矛盾和n突。
'p>
5、泛伊斯m主x影下的民族族}。宗教c民族和民族主x有著本|上的Y源PS。此民族}就是指以伊斯m教理念樗枷牒诵模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槁M~В以同一宗教的信徒槊癖基A,K以@N宗教檩dw而放出淼拿褡逯髁x。@N民族主x以共同的信仰樘召,要求信徒楸窘膛苫虮窘绦磐降募w利益而^Y──即所^「}稹埂M鹊氖浪字髁x和原教旨主x之g的Y就是泛伊斯m民族}的集中wF。'p>
6、N族主x影下的民族}。@N思想是「根N族不平等的`概念K橐N族y治另一N族M行qo的政治理,它往往F大自己人的美德Kp和H低圈子外的人」。5它是民族主x最橐靶U和血腥的存在形式。土政府ζ渖得褡行的同化政策和其倡У姆和回拭褡逅枷攵际欠N族主x引l下的民族}。1923年以恚土耳其v妹褡逯髁x政德人袢×氐兹【的政策。所有的字典、DY都h去了c「德人」、「德斯坦」相P的~l,德Z、德音繁唤止,就B姓名、地名也被令改橥炼其Z。{「土耳其I土]有德族人,因而也不存在德}」。# SI [dH^. PA/ G'D-M - 9g?D_ CK|H#K=dRX哲学论文mo} =?jH-;0h : Q^ rw+ { ecJh2
7、v史或z留下的跨界民族}。Vx上v「跨界民族」(TRANS-BORDER ETHNICITY),亦Q「跨境民族」(TRANSNATIONALITY)或「TRANS-NATIONLISM)6,是指跨乃至多界而居的同一民族。@些民族因自然地理界限日u模糊和家g的政治界限或民族本身和民族鹘y聚居地被家分隔,或因移民成榭缃缍居的民族。或因中的I土分割、民族w徙和家裂a生的跨界民族}。如保加利c土耳其之gP於保加利鹊耐炼其人},土耳其鹊美尼人}。民族界c家界不重合它,基本限定於那些因鹘y聚居地被F代政治疆界分割而居於毗家的民族。跨界民族基本上是少得褡濉F浠本表F就是,民族利益高於家利益,民族J同超乎家J同,其O端形式就是一N民族分x主x。也表F@κ湃サ拿褡v史的追ず徒、Α该褡-家」的假想,比如泛突厥主x、大土耳其主x等。它最直接的成因c家萘和家e`的政策和行佑嘘P。在土耳其最典型就是土境鹊德人c散居在伊朗、伊拉克、⒗、黎巴嫩、阿塞拜疆和美尼的德人成的跨界民族}。v史原因也促成了土民族}的a生,尤其是跨界民族}。如19-1922年希土,使希D人亩十世o初150f人流失至F在12f。氖九世o_始,土耳其绦歇M隘的民族政策,境鹊纳得褡嘁孢M行`踏。例如第一次世界大鸨l後的^啄辏土耳其使七十多f美尼人拭。论文土耳其民族问题及其影响下的对外政策来自WWW.66WEN.COM免费论文网
另外,土在民族政策上的偏差造成的民族族}。土慕初期_始,就抹煞了壬得褡宓奈幕、民族特性,根本不承J境扔猩得褡宓拇嬖冢家民族政策明@в写竺褡迳澄闹髁x和民族歧的色彩,企D搞「民族同化」,各少得褡宓嘁娴貌坏接行У谋U希Υ民族矛盾未直,甚至武力海政策上的失`o民族PS投下了影。土耳其v谜府不承J其境却嬖德民族,不准S德人使用民族Z言,J德人HH是「土耳其山地人,迫他|部向鹊剡w居。1982年法第66l宣布「凡是通^公民Y格的~щ`凫锻炼其家的人都是土耳其人」7,第42l定:「在教育和C中, 不得把土耳其Z之外的任何一NZ言作槟刚Z魇诮o土耳其公民。」上乐卮嬖诶益分配不公、地^gl展不平衡,刺激了民族}的a生和l展。y,80年代初期,淄炼其人口的1/5的德人,工I生a值H兹的3%,失I率是全平均档3倍,6q以上的和入W率H33%(其中女孩19%),hh落後於土耳其60%的全平均入W率。
二 土耳其民族}ζν庹策的影
土民族}}s化o土的政治、文化砹司薮蟮挠绊。一方面乐赜绊土的I土完整c家y一,使家政局不,跨犯罪和暴力n突不啵社治安夯。外Y、出口和ν饴糜武Jp,家外R乐囟倘保建O乐後。另一方面,它也使民族g的岩伞⒉恍湃巍⑼{感、骋和α⒃,8TlH端,甚至是地^n突。
1、以泛突厥主x榻杩冢以合作槭侄危以政治槟康模eO向中地^B透。
在中五中,除塔吉克人外,哈_克人、跗e克人、土炻人和吉吉斯人c土耳其人同偻回拭褡澹在Z言、俗上有S多共同之。@N「突厥情Y」,使「土耳其把自己看作是一散的突厥Z大家庭的在I袖。每谩竿回收Z家c族群FY首Xh」,土均以I袖自居。土利用其相^高的F代化水平、Z言上的接近以及它的手段,力D在目前@一地^的家建O^程中把自己_立樽钣杏绊的力量。」9泛突厥主x打著Z言、N族和宗教的旗,在外高加索中地^M行U和B透。文化上,土耳其通^l星o地向中家播送目,K出Y6500f美元椭哈_克斯坦在土克斯坦市,按照土的模式援建建立_S大W,接收碜灾和其他突厥Z家的W生s7000名;出Y1700f美元椭哈_克斯坦S修著名的_S陵墓和建O清真寺等。iT橹家O立文化C,樗培B留W生以及提供J款。土D建一N「共同Z言文字」,1993年3月阿塞拜疆、哈_克、土炻、吉吉斯、跗e克五共和的代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一致同意U除前K加於它资年的西里字母,而窦{以F行土耳其文榛A的y一新拉丁字母。政治上,土耳其J椋它可{著共同的突厥Z言和共同的伊斯m宗教信仰,建立起一以土耳其橹行模囊括中家(塔吉克斯坦除外)和阿塞拜疆的大突厥y一w,或仿效阿拉伯盟w制,建立一突厥家盟。1992年土倡h召_了第一谩竿回收Z家首Xh」,至6月已e行了7次。208月,土家安全h正式出台了χ地^的「eO⑴c」鹇裕力D在政治、、文化、事和宗教方面χT施加更大影。1991年12月16日,哈_克斯坦宣布立r,土耳其便立即宣布承J哈_克斯坦。K解w前《阿拉木D蟆肪驮刊文公_召「成立包括K和中所有操突厥Z民族的突厥斯坦,或伊斯m共和」。跗e克斯坦的「FY」曾向莫斯科要求建立突厥Z民族盟或中穆斯林盟。上,土努力推N自己的市鼋模式,勒oχ家M行「援助和投Y」,以求政治、事和利益,特e是著眼於中和Y海地^的石油Y源_l,力建O成巴-第比利斯-杰伊汗石油出管道。1992年土成立了「土耳其H合作C」(TICCA),旨在慕、文化和技g方面,更加有效地f{和指ν回收Z家施援助,涉及rI、教育、中小型企I、能源、游泳、民航和保UI域等。到年土同中家定了400多ls和fh。到1995年6月,H哈_克斯坦的土耳其公司就_269家,目金~_10|美元。10另外,土耳其eO介入中地^的能源_l和油管道的O,K得到以美槭椎奈鞣家的大力支持。10月29日,土耳其、格吉、哈_克斯坦、跗e克斯坦、阿塞拜疆的五y同美能源部L共同署了《安卡拉宣言》。土耳其的U,使俄_斯和伊朗感到不安。因榉和回手髁x要求⒁晾示鹊陌⑷拜疆人入其粝氲耐回家,威{伊朗的I土完整和安全。榇耍1992年、1993年土c伊朗定了安全fh。1994年定了有P境安全和Ψ家I土鹊谋反εfh。伊朗和土耳其在中M行了一黾ち业r槿酥的「文化稹梗都向中各免M送大量打字C──只不^土耳其的C器用拉丁字母,而伊朗t是阿拉伯字母。俄_斯境缺旧砭陀型回嗜耍而中和外高加索地^的突厥Z家本身就是俄_斯的萘,土耳其的U使「俄_斯和蹩颂m感到S槿流家,而土耳其t⒗^承B接W的超大」。11
本课进行我国对外政策的教学,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立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结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说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结合我国外交活动,分析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综合认识、分析和评价国际重大事件和我国对外重大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和我国的对外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第一个框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讲述三个问题: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四点:
①外交政策的含义:
②外交主要的活动形式。
③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在这里,课文设置了“议一议”的设问小栏目,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的思路去解答“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个问题。同时,课文还用了一段楷体字,解释我国的国家利益,从中可知,国家利益涵盖范围很广,不能只理解为经济利益。
课文引用了邓小平语录:“中国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能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目的在于说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课文讲了两点:
第一,《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课文引用了毛泽东所讲的“凡愿遵守平等、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内容,旨在说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课文还用一段楷体字,介绍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成果。
第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从而更加成熟和完善。这次重大调整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第一,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第二,确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课文讲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课文楷体字部分所讲述的中荷外交事件,旨在强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还引用了邓小平语录,强调我们珍惜与别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珍惜独立自主的权利。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由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已经讲述,因此,课文重点分析第二个方面。指出,首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其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课文分两点讲述: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直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历史过程,目的是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命力。课文设置了小栏目:“想一想: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第二,我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确立了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课文用楷体字介绍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表现,并弓引用邓小平语录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
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讲了两点:第一,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因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又面临着维护和平、发展经济的共同历史任务。第二,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课文的插图是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首届亚非会议。教师要对这一会议作简要说明,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历史的了解。
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关于这个基本点,课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必要性。第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全面的对外开放。面向世界各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吸取不同类型国家的长处、取长补短,全面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等。第三,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中,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御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课文引用了中共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目的在于说明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它是我国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我国对外活动的理论基础。
第二个框题“我国的对外活动”,讲述两个问题:
l、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40多年来,新中国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课文概括地讲了四个方面:
①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课文楷体字部分指出,我国于7月1日和将于12月30日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维护了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
②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课文楷体字部分列举了到止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共159个,与我国建立和发展经贸科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80多个。用事实证明我国的外交成就。
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课文设置了小栏目:“议一议:我国外交活动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我国外交政策去分析。
2、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这一点,主要讲述我国在对外活动中自觉地履行国际义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①几十年来,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和发展民族经济、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历史事实加以证明。
②几十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停止军备竞赛、促进实现裁军而努力。课文的楷体字部分,以我国的有关主张和行动加以证明。
课文最后强调,中国应当对人类进步事业做更大的贡献。指出不断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学生的重任。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
列举事实可以一对一地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
例;材料一:在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在自身遇到重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保持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为稳定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形势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称赞。
1912月 20日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殖民统治在中国的彻底结束。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外交政策哪一个基本点。并分析为什么?
说明了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因为,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国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一国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的重要条件。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讲解本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一些近期发生的、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分析,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对于中国加入WTO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①有关WTO的背景资料知道哪些?②我国加入WTO的原因是什么?③加入WTO与我国的国家职能和外交政策之间是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中美双方在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上会取得双赢的结果?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一方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会自然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内容可以有香港和澳门的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国家领导入出访接待外宾来访、签署和平友好条约的仪式、支援其他国家的建设、出席联大会议等。另外还要有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活动,比如,英国和阿根廷的80年代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北约东扩。北约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美英等国施压干涉俄罗斯的车臣问题。美国积极部署TMD和NMD,等。目的是教师从中引导学生概括出外交活动的形式,和不同性质的国家的对外政策的不同。)
讲授新课
这些录像的内容都是国家的外交活动,请同学们从中概括出外交活动都有哪些形式?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定和完善(板书)
1.外交政策的含义和形式(板书)
(l)形式:不管什么国家,外交活动的形式都是一样的,但是其内容和性质却是不尽相同的。这是因为各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同的。什么是外交政策呢?
(2)含义: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对这个概念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外交政策是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二,它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第三,它是直接为实现本国的对外职能服务的。
那么,又为什么各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同的呢?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而外交活动是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只有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才能制定国家的政策,而外交政策是国家总政策的一部分,又直接体现着国家的对外职能。所以,外交政策必然也体现着统治阶级的利益,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的阶级性质。可见,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同,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作为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外交政策必须服从于它。国家之间的关系,无论是表现为友好还是表现为对抗和冲突,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利益。所以,外交政策又是由国家的利益决定的。
总之,国家的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我国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既消除了我国屈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又消除了我国对外侵略的社会根源。我国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犯别的国家。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板书)
(先让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外交,和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外交活动。目的是要学生明白,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有其国民的权利保障,同时,在对比中领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在为我国今天的外交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又应有肩负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建设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1867年,中国清朝政府派了一使臣出使美国、英国和俄国等欧美国家。这个使臣是谁呢?说起来着实令人可笑又可恨,他不是清政府的官员,而是美国人――蒲安臣。他去美国后,经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一番策划,代表清政府同美国政府签订了所谓的《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公民往来居住,悉听尊便,不得阻禁。它使美国政府用合法的手段来掩盖美国掠夺贩卖华工的丑恶本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极为耻辱的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告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终结,开创了独立自主外交的新 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适合我国经济基础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制定的,它规定的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
3、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板书)
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1949年9月,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职能的《共同纲领》,对我国的对外政策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些原则,规定了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着中国的对外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原则,注重信义,言行一致,光明磊落,使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对外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原则,对国际问题的是非曲直作出独立的判断,在处理国家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原则,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类型国家的关系。这就赋予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新的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和成熟。从此我国的对外活动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我国现在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或国家联盟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没有违背“不结盟”的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伙伴关系具有下列特征,第一,伙伴国之间强调站在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利益,通过接触、对话、协商等途径,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及彼此尊重的正常国家关系。第二,大国间在建立伙伴关系的同时,都声明伙伴国之间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第三,伙伴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积极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把重点放在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及有共同利益的国际问题的合作上,而对于双方间的矛盾和分歧,则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第四.伙伴国之间都建立了保持和发展伙伴关系的机制,其中包括首脑会晤、高级官员磋商、各种领域不同层次的交流和交往,以及热线联系等。这些特征反映了面向21世纪大国关系的合理框架和正确方向。伙伴关系是为了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而建立的,是适应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趋势而建立的。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东南亚国家联盟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结盟关系与伙伴关系恰恰相反。
那么,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有哪些呢?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板书)
(学生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种场合一再申明中国政府的立场,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不受过去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约束,在条件成熟时将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当时为了打破美国等的封锁,中央决定对港澳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暂时不收回。
1972年3月8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别委员会主席,重申中国政府对港澳问题的一贯立场,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同年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的名单中划去。
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中国统一的步伐相继向前迈出了两大步,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1世纪的中国要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也是势在必行的了。这是新世纪的任务。
材料二 中国对台作战不惧美国介入
北京军事专家阎别指出,台湾海峡随时都可能爆发战争,美国第七舰队的介入不会使中国从军事行动中退出。阎钊说,这次台湾海峡的军事紧张状态与19不同,年我们是警告李登辉,举行演习显示了我们的决心和能力,但这一次李登辉的“两国论”已经突破了底线。我们的决心和能力早已表达了,现在若有军事行动就是真打,而不是反复的警告。我们不怕大战,不怕恶战,因为这不是我们要打,而是被迫的。对于外间报道大陆飞机、舰艇加紧在台湾海峡巡逻,其中两岸战机曾经对峙的情况,阎钊说,实际上台湾海峡的军事情势比外界知道的要“严重得多”。外界目前对中国军队的准备情况知道得还很少,而台湾当局有意淡化紧张实情。这次台湾海峡如有战争,那一定是大打,不会是小打小闹,不会给李登辉留下搞阴谋手段的时间。
关于美国第七舰队声称要在台海危机中采取行动的报道,阎钊说,中国早已把美国可能介入的因素考虑过去,中国的军事行动“决不会因美国介的人而退却”。
他说:“中国的军事文化是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美方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能力是非常了解的,对这场可能的战争的前景也是看得很清楚的。美国在袭击中国之前,应该考虑到中国会怎样对它反击。”
材料三“两国论”受到日本某些势力支待
年8月5日出版的《日本时报》就指出,“两国论”最早是由日本人江口克彦提出的,李登辉以口头形式表示,台湾与大陆是“特殊国与国的关系”后,江口克彦还帮助他进行文字修饰。至于李登辉在他的新书“台湾的主张”中所讲述的中国“七块论”,也是早在100多年前,最先由日本人提出的。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得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
1.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收回香港、澳门和解决台湾问题?
2.中国在对台湾问题上为什么不惜一战,“决不会因为美国介入而退却”?
3.中国这样做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哪些权利?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板书)
(提问)什么是独立自主,你认为独立自主对我国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独立,这两个字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最宝贵的东西,为了它,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牺牲了无数生命才换来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才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所谓独立自主,就是任何时候,我国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折,独立地决定我们的政策,决不迁就一时的事变,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也不受任何外来压力所左右。这一原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正如毛泽东在建国前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我国的对外政策时也说:“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得到的独立自主的权力。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成为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是继毛泽东主席在建国时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又一次对外的庄严宣告,又一次表达了我国政府和人民执行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决心和信心。独立自主对外政策的本质是把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真正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友好名合作的关系,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坚持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1)坚持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2)坚持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3)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和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
(4)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5)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
我国的外交政策虽然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基本立场是毫不动摇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这些道理,分析上述三则材料,来更具体、直观地理解独立自主这一立场和原则。)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板书)
我国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呢?
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外交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因为,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我们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交往和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世界人民才能免遭战争的浩劫。
我国是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呢?
(1)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坚决主张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主张大幅度裁减常规军备;
(3)坚决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
(4)主张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地区冲突和国家争端。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板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有哪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的,1954年中国和印度、缅甸两国政府先后共同倡导的。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内在关系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发展国家关系和解决国际争端的公认的基本准则。它是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最起码的要求,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保证国家之间关系的正常化,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家合作与交流。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板书)
什么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同志在70年代对世界政治、经济力量作出了科学的划分,他根据50年代国际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发展状况,指出美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洲(除日本外)、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于孤立霸权主义和进一步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各国的团结和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为什么要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呢?
首先,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命运相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与第三世界有着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今天又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任务;都需要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结与合作。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再次,它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南方国家有何异同?
这三个概念尽管从字面上看是不同的,但它们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事物的三种表示方法。“第三世界”是就其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中所占的地位说,它是处于国际政治军事集团之外的,是中立的。“发展中国家”是就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说,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它是不够发达的,是处于发展之中的。“南方国家”是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南半球。据上所述,这三个概念是随着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殖民主义进行长期艰苦斗争获得胜利的一个标志。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板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阶段,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要不断吸收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因此,对外开放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对外开放呢?
对外开放就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很广泛。首先,是面向全世界的开放。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既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也对发达国家开放。其次,是全面的开放。即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国外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
实行对外开放虽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但是,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乘虚而入。因此正确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抵制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
(3)必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使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现在我们了解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了,他们共同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怎么用一句话来归纳呢?它与我国的国家职能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个关系可以概括为,第六、我国的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板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点,而这些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为实现我国的国家职能服务。
板书设计:
一、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定和完善
1.外交政策的含义和形式
3、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完善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第二,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第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六、我国的外交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和平为宗旨的
关于“中国外交的成就”的探究活动
探究目的:
国际政策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目前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时期,现实需要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我国的外交政策均持赞赏态度,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符合国际潮流的,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我国的外交成就”,使其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活动、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基本立足点、基本国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国家观念。
探究内容:
二十世纪至今中美、中俄、中日、中国与欧盟的外交关系分析表
事件
中美
中俄
中日
中国与欧盟
二十世纪至今中国在国际社会、国际事务中的表现
时间
事件
表现
探究过程: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共和国外交风云》;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活动,并由学生代表在教授到相关知识点时发表本组的探究结果及看法、建议等。
对教师的建议:
协助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撰写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评价标准:
1、学生是否对探究内容感兴趣,是否能独立完成探究内容,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探究中发现、出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5、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人权与对外政策
人权与对外政策【 作 者】罗宾・福克斯
【作者简介】[美]罗宾・福克斯(Robin Fox)
【 译 者】张子
【摘 要 题】外著选介
【 正 文】
威廉姆・舒尔茨(William Schulz)又跑出来执行他保护地盘的使命了。他的组织是国际人权大统一的主要受益者,他要确保其组织的特权,成为《宣言》所阐述的人权的唯一规定者和保护者。由于还有许多政府对待人民的手段基本上是不人道的,因此让他们知道有人在盯着他们、并随时要告发,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如果我的政府决定要折磨我,舒尔茨跑出来惩罚我的政府,我会很高兴的。我也很赞成一些所谓“文明国家”对某些事情达成共识,如果舒尔茨要把这些事情叫做“人权”,那也很好啊。
问题在于,尽管各国政府也许签署了国际协议,或者甚至据此制定成国内法律,但人们无须离开折磨问题太远就能发现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为了使制定这类东西的西方国家高兴,非西方政府签署同意了一大堆价值观念,但它们的人民并不了解这些观念,它们的教士并不宣扬这些观念,它们的法学家和学者也不接受这些观念。如果我们加上中国、朝鲜、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以及从摩洛哥到尼日利亚整个穆斯林世界,那就有一个“巨大无比的国际社会”并不赞成《宣言》中自由的、民主的、启蒙性的价值观念,尽管他们的政府可能在上面签了名。(虽然印度官方至少赞成民主理想,但要大多数人民接受却并不容易。大多数人所拥护的种姓制度与民主制是背道而驰的)。
认为国际社会有一个“文明多数”,那是一厢情愿的梦幻,把这个梦幻作为界定和实施人权的基础,则可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幻想。我之所以碰巧赞成《宣言》的条款,是因为我生活在创制这些条款的文化背景里。我不是中国的共产党官员,也不是西北边境省份的普什图族的毛拉,或沙特阿拉伯的瓦哈比教徒,或印度的婆罗门教徒,或东非人,或尼日利亚的一个村长。他们对于被迫堕胎、合法伤害、正当程序、妇女幽禁,女性生殖器切割的观点,在舒尔茨看来无疑是“令人厌恶的”,就像他认为同态报复法是令人厌恶的一样。(这个法律在吹毛求疵的批评家看来大成问题,但在与我们并肩作战的阿富汗部落看来却是天经地义的自然法则。)
尤为严峻的是,我们面对的穆斯林世界人口越来越多,怨恨越来越深,他们基本上不会接受舒尔茨所谓的“文明化共识”。大多数穆斯林信徒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异教徒所宣传的共识是对他们那个上帝唯一接受的社会的“羞辱”(他们喜欢用这个词)。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对上帝的直接冒犯。就像我们的总统不断说的那样,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憎恨“自由民主”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不仅仅由于物质和政治上的不满,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选择更好,是上帝规定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追求“不容剥夺”的个人权利,而他们则认为这是亵渎上帝的腐败的`物质主义。要他们像近代统治他们的凯末尔那样来仿效世俗主义西方的时机已经不知不觉消失了。我们希望他们能最终变成符合中庸之道的亲西方民族的时机也已经消失了。而且他们在朝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虽然正如总统所说的那样,恐怖分子只是穆斯林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受到的同情和支持却是广泛的。穆斯林信徒喜欢生活的世界,即使不像塔利班那样极端,也不会理睬舒尔茨所开列的那些美妙共识。(请听听我们的新盟友、阿富汗首席法官的话吧,他说他的国家将继续对窃贼实施身体伤残的惩罚。)
如果我们认不清这一点,我们就会继续自我蒙蔽,认为穆斯林社会只不过“落后”而已,它们迟早会赶上历史进程的,迟早会变成像我们一样的世俗的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福山先生曾经认为这种“进程”是不可阻挡的,他说我们所认同的人权观念将会传遍世界,因为这些观念是与我们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必将传遍全球。不知道福山现在是否还抱着这种观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人权下定义呢?这个问题也许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正如舒尔茨正确地观察到的那样,有权实施他们所认同的人权内涵的人总会取得胜利。无论是谁,但千万不要让“美国人类学协会”掌权,那些人沉湎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相
[1] [2]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对日政策的发展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二.中日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潜在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倾向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政变对土耳其会有何影响?
该国宗教势力或进一步加强
15日,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政变者很快就遭遇有力反击,土政府方面宣布已“基本控制局势”。分析人士指出,这次未遂政变是土耳其国内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之间斗争的结果。此次事件过后,土总统埃尔多安的地位可能进一步巩固,该国宗教势力或将进一步增强,而土耳其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短期可能会受到冲击。
埃尔多安指责流亡美国的宗教人士法图拉·葛兰领导的“葛兰运动”主导此次政变。土耳其政府过去一直指责“葛兰运动”企图推翻土耳其现政权。
葛兰方面否认与此次未遂政变有关联。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支持土耳其政府,但美国国会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迈克·麦考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军与土耳其军方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如果(土耳其)发生政变且取得成功,我认为必须推进这种关系,以维护我们作为土耳其的北约盟国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崔守军指出,冷战期间土耳其一直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埃尔多安上台后,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政治上进行带有宗教色彩的改革;外交上强调自身的中东大国地位,对外政策自主性不断加强。土耳其的“去世俗化”与美国的世俗化形成分歧,这是双方关系趋冷的深层次原因。
从近期来看,美国对库尔德人的支持是导致美土关系波折的直接原因。美国向库尔德武装提供武器,以援助其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但土耳其认为库尔德武装是恐怖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左希迎说,短期看,这一军事政变可能会对土美关系造成一定冲击,可能会让美国重新评估土耳其国内的政治稳定情况,对两国间的反恐合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据新华社
政变对土耳其总统有何影响?
有利于强化对军队的控制
也有说法认为,这次政变是埃尔多安自编自导的一出苦肉计,其目的是有利于埃尔多安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对此,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表示,政变的氛围将有利于埃尔多安推进自己的政治进程。埃尔多安一直试图改变土耳其的政治体制,把内阁制变为总统制。未遂政变以后,他会充分利用和渲染形势,形成有利于自己变革政治进程的氛围。此外,接下来,埃尔多安将对军方进行整肃,这让他可以有效地打击异己力量,有利于强化自己对军队的掌控。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储殷认为,这次政变失败后,军方在土耳其国内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将被终结,土耳其可能将更加趋向于宗教化,这会导致世俗势力和宗教势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在此背景下,埃尔多安可能会采取一定强硬措施,尤其是加强打击土耳其国内的库尔德分离势力,以此来赢得民众支持。
埃尔多安16日早晨在伊斯坦布尔表示,他将“肃清”政变发动者,以保持土耳其军队的“干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董漫远认为,埃尔多安近年来一直在寻求扩大总统权力,此次事件过后,在从内阁制转向总统制、修改宪法、进一步限制军方权力等方面,他都将占据更大优势。
★ 对外工作总结
★ 在爸爸的影响下
★ 对外国人自我介绍
★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 对外劳务输出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