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的防雷避险工作(共含3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im-gu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学校的防雷避险工作
陕西省气象局曾组织面向西安市中小学生的防雷减灾避险知识调查活动,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当前广大中、小学生是防雷减灾的弱势群体,主动防雷、科学避险、防灾减灾的意识薄弱,面对现状.提出了学校防雷减灾避险对策和建议.
作 者:李彩莲 赵东 姚东升 Li Cailian Zhao Dong Yao Dongsheng 作者单位:陕西省防雷中心,陕西,西安,710014 刊 名:灾害学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年,卷(期): 23(z1) 分类号:P446 X43 关键词:防雷 减灾 弱势群体 避险 中小学生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1、成立防雷安全领导小组:
2、校安全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等有关老师,要经常开展预防雷电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防雷意识和能力。
3、在学校发生雷雨时,要迅速进入教学楼,切忌在操场上等空旷场地逗留。
4、雷电时,各教室、办公室要关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人员要尽可能远离窗户,远离电灯、电话、室外天线的电线等。
5、雷电时,禁止使用电器,要提前关闭电视机、音响、影碟机、电脑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切断电源及信号线路。
6、雷电时,不要触摸水管、暖气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不要在雨中使用金属杆雨伞。
7、若遭受雷电灾害后在积极自救的同时,及时逐级向上级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8、为确保防雷设施安全有效,学校要加强对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如发现防雷设施损坏的,要排除防雷安全隐患。
9、发生雷雨天气时,学校防雷领导小组及各个部门负责人要立即行动起来,做好防雷工作。
10、双休日、节假日,在离校前要做好切断一切电源工作。离校后发生雷雨天气,学校门卫要巡回检查一遍,以防不测,并做好记录。
11、学校各科室、各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为各室的防雷负责人,对于违反本制度而造成损失和责任的,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xxx学校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所有该工作的首位,为避免雷击灾害对学校财产和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损失和危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xxx每年定期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了雷电灾害安全防御大检查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领导高度重视做好防雷工作重要性。中心中学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防雷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开展,要求各校每学期要针对学校实际和季节特点,积极研究防范措施,认真落实防雷工作,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各学校对防雷击安全非常重视,利用安全教育月和开展集体活动时,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防雷紧急避险常识,做到防雷减灾常识师生人人知晓,有效减少雷电灾害的影响,促使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防雷工作中来。
学校每学期都制定防雷击安全预案,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明确责任人,尤其是夏季,雷雨多发季节,各学校会举行各种形式的防雷击安全知识教育,针对不同岁数的学生和幼儿,学校通过播放安全教育片、板报、手抄报、安全知识教育课、主题班会、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征文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防雷击安全知识,确保学校财产和学生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我镇各学校教学楼建设时间大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防雷意识不强,防雷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基本上达不到曲阜市雷电防护中心要求的防雷效果。加之近几年,随着学校的微机和各类电子设施不断增加,患防雷任务非常艰巨。
中心中学和各学校均关注天气预报,要求各科室下班时要关闭电源,对恶劣天气及时预警,必要时拔下网线,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今年六月,各校配合市防雷办认真开展了一次防雷工作安全大检查。检查的重点区域教学楼、锅炉房烟囱、各专用设备线路、配电箱等配电引入处。目前,各校的教学用计算机机房都配备稳压器,电源引入口使用了电源保护器,对预防雷击有一定的作用。市防雷办专业人员开展了防雷安全检测工作,逐步完善各项防雷措施,避免各种雷击伤害事件的发生。
目前工作中,各学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教学楼原避雷针陈旧,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如建筑物顶设置的避雷针是由原建筑商在建教学楼时装置的,防雷系数有限,应重新安装较为先进的、切实有效的防雷装置。由于缺乏资金和乏专业的技术指导,部分防雷设施无法及时更新。
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心中学将把防雷击安全教育和检查贯穿于学校安全工作之中,积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力争尽快更新避雷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优良安全的学习环境。
★ 学校防雷工作总结
★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 防雷应急预案
★ 防雷安全责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