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网络的危害(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杰威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网络危害阅读
晚上11时,是中国传媒大学男生宿舍熄灯的时间,寝室里又响起了黄林(化名)的叹息声:“哎!今天我又没读书。”
“快睡吧,你每天晚上都说这话,第二天还不是一样。”室友说。
果然,第二天一早,黄林从床上爬起来,眼睛还没睁开,就随手按下了电脑开关,一屁股就坐在了电脑前。
黄林读研究生将近1年了,桌子上横七竖八地躺着23本书,可他一本都没能完整看下来。
近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7%。“这说明一年里我国国民中有一多半人没读书,我们认为这是阅读危机。”据课题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升国介绍,自启动调查以来,国民阅读率已经连续6年持续走低,这次是首次跌破50%。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7%,选择“不习惯”的占29.1%,其中近一半的是十八九岁的青年。
网络的冲击是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是逼着学生离开电脑去读书”
在谈到当前的阅读问题时,被采访的专家都用了“阅读危机”这个词,仅从数字上来看,19首次调查时,国民阅读率为 60.4%,为54.2%,为51.7%,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据参与课题研究的孙鲁燕女士介绍,每次报告出来的时候都会引起一些讨论和争议,有专家认为阅读率逐年下降是不可逆转的――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娱乐休闲方式增加,因此没有必要忧心忡忡。
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此次调查显示,上网阅读率年是3.7%,20增加到18.3%,到20已经达到27.8%,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我们发现,来自新媒体,尤其网络的冲击其实是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徐升国说。
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青少年每周上网时间在10小时左右,网络已经成为当前青少年最主要的休闲方式。
而北京市统计局一项针对双休日上网情况调查则给出了这样一个判断,“学生学历越高上网时间越长”。其中研究生每天人均上网时间为96.2分钟,本科生为82.6分钟,大专生为71.9分钟,高中生为70.4分钟,中专生为35.3分钟,初中生为26.3分钟,技校生为18.5分钟,小学生为3.2分钟。
汤教授在北京某高校教授现当代文学,他发现如今本应“以念书为己任”的学生,真正把时间用在读书上的很少,结果,上学和读书成了两码事。
一次,他和一位辅导员去文学院的学生宿舍转了一圈,发现宿舍里每台电脑都开着,学生们一个个都坐在电脑前面全神贯注地打游戏,即使少数看书的同学也只是在网上看一些玄幻武侠小说。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都担心我们读书太累,逼着学生去休息,现在我们是逼着学生离开电脑去读书。”汤教授感慨道。
网络阅读易让人浅尝辄止难以形成系统思考
一位博导发现,现在的学生思维是碎片化、跳跃式的,想法很多,却无法深入
中华传媒网编辑杨天华认为,现在通过网络阅读的人次的确比过去有了明显增长,其中以大学生居多。他分析说,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年轻人已经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
对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提出,备受青年人推崇的网络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浅阅读”,图书的意义在于它所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information),更加不是大众传媒所追逐的娱乐。
“我们应该收获知识而不光是信息。”魏玉山认为网络上海量的信息会逐渐滋生人们一种浅尝辄止的心态。大家会渐渐地习惯停留在某个信息之外,只看到表象、肤浅的.一面。实际上,网络信息往往是浏览式的、跳跃式的,难以形成专一的系统的思考。阅读则可以做到这点,这对形成人的抽象思维有好处。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席殊在有关设立“国家阅读年”的提案中指出,通过读书接受知识的过程才是思想形成的过程。对于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味着接受信息常常是被动的、从众的,缺乏思考的,只有阅读这种不可替代的思维训练才可能帮助人们思考和形成智慧。
中国传媒大学一位博士生导师发现,近年来他所带的很多研究生思维方式受网络影响很大,完全是碎片化、跳跃式的思维――想法很多,却往往无法深入。他认为这和长期缺乏阅读思维训练有很大关系。
应试压力也让孩子们远离阅读
“这根本不是读书的学校,这是做题的学校。”
事实上,国内教育界已经针对阅读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成效似乎并不显著。
近年来,苏州大学为了鼓励学生读书,每年都会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必读书考试,即由各个学院老师推荐必读书目,然后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如果没通过这项考试,学生将无法顺利毕业。
然而这项看似强硬的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苏大历史系一名同学手上就有一本“宝典”,那上面有必读书目中每本书的摘要,另外还有很多参考题。“考试前只要把那本书啃上几天,就可以通过考试。你可以轻松地描述《红楼梦》中宝黛钗的情爱纠葛以及其中每一个细节,尽管你并不知道金陵十二钗都是谁。”该同学说。
而意识到培养阅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开始着手在小学阶段营造书香校园。清华附小就有这样一条硬性规定:早晨,每个班级必须利用10分钟的时间来诵读古今中外的名典;午饭后,学生半小时活动,半小时写作业,半小时全部用于阅读;晚上,家长配合学校,针对所开书目,实行亲子共读。
不过,作为这一规定的倡导者,清华附小的副校长窦桂梅不得不接受家长这样的抱怨。“您让孩子读童话,童话能当饭吃吗?有时间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呢!”
窦桂梅的女儿正面临中考,孩子所在班级也有一条关于阅读的规定:“班上不允许出现一本课外书。”在家长会上,数学老师还批评学生,一个个木呆呆的,不会审题,数学太差。“这是数学的问题吗?我想是缺乏阅读能力吧。”窦桂梅最终发现,“这根本不是读书的学校,这是做题的学校”。她担心,在应试竞争的压力下,这些刚刚培养出读书热情的孩子一旦进入中学,将失去阅读的机会。
阅读危机是全球性问题
按照目前流失的比率,文学阅读有可能在半个世纪后从本质上消失
事实上,阅读危机的出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报一位记者在去法国采访时就遇到了一件颇有意味的事情。在一个法国家庭里,年轻的父母非常支持自己的儿子接触网络,而孩子的祖母萨宾娜则认为传统的阅读方式对孩子长远发展更加有好处。两代人为此争执不下,尽管萨宾娜趁着儿子儿媳度假的机会教孙子读书,最终她发现做的都是无用功――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对电脑的兴趣远比对书籍的兴趣要大得多。
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一份报告表明,美国人的阅读行为出现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文学阅读在不同性别、种族、文化层次和年龄水平的读者中都呈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小,文学阅读的下降比例就越高。
报告警告说按照目前流失的比率,文学阅读作为一种休闲行为将在半个世纪后从本质上消失。
如何解决阅读危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教育界、出版界、文化界各个方面的合作,小范围的尝试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记者了解,一些国家已经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阅读危机。比如英国就设立了由政府主导,民间机构全力参与的全国阅读年,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一个全年的活动转变英国国民的阅读态度。
席殊建议,我国应该由政府出面组织类似“阅读年”的全民阅读活动,将图书馆、书店列入城市规划中,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书店图书馆,同时还要在小学开设阅读课,让孩子们亲近阅读,从小形成阅读习惯。
网络是现代高科技,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但有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网络游戏被现代人称为“电子毒药”,网络游戏不但使青少年成绩下降,影响视力更会使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那些贪婪的制造者,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看似有趣的游戏,而且让众多网迷沉醉于中,网络游戏使人变成魔鬼,使善良的青少年贬称可怕的刽子手,网络游戏正一步一步的蔓延而来,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之花,我们应该用坚定的语言对它说‘不’,有人说网络游戏可以玩,因为它可以让人放松。不错的网络游戏是可以让人放松,但对于没有自制力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游戏仿佛是毒药,它正无声的侵蚀着我们那幼小的心灵。网络游戏它主要的吸引在于它设置的'级别,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赢和升级的欲望,因为现代人太讲究现实抬爱面子,都希望在同龄人那儿大赞一番,让他们羡慕,在人类里面青少年这种不甘落后的心理现象最大,因为他们没有自控力,一心想着玩和升级,有的甚至昼夜不分的网游戏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他们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害了被人也害了自己的家人,一步一步走向监狱。
在此我想对那些沉迷与网络游戏的同龄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不要再沉迷于网络游戏了,回头吧!后面将是大好前程,前进键是万丈深渊。
网络对于现在社会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而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种来自网络的危害也接踵而至,网络暴力就是其中主要危害之一。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凭空而起的,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发生在不好的前提下的。就现在的90后00后而言,大多都是一群唯恐天下不乱,正义感爆棚的白痴。谣言就这样以一传百、以百传千,愈演愈烈。他们正在手机,电脑以及人群后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毫不负责的谴责着那些他们完全不了解真相的事情。
或许有些话被被人说出口是那样的轻易,可是对于当事人而言却是毫不负责任的伤害,那些恶狠狠的话语就像是掩藏在繁华城市的灯红酒绿中的那最现实、最黑暗的爪牙。
我们在看到这些因为网络暴力而起的一桩桩悲剧,心中既有怜悯,又有害怕——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我们是否也会在某一天,被推到全世界的背叛面?有
的时候面对这些舆论的风向或许你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若是随波逐流,会被旁观者称为:“喷子”,若是逆风而行,你只会被人当做是:“喷子中一朵清新的白莲花”。呵呵,很可笑吧?记得我听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最黑暗肮脏的地方,永远不是越来越差的环境,永远不是城市贫穷角落的沟槽,永远不是经久不用的房子的边角也永远不是,枝叶山顶上堆起的灰尘。最肮脏的……是人心。”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网络世界中都有可能扮演受害者或是加害者。
所以,为了不让这个世界再出悲剧,也为了我们自己良心能安,放下键盘,别人的事情少参与,事实上,只要我们不去参与,网络暴力什么的就根本就不存在的。
虽然难以置信,但的确就是这样,网络暴力的危害的大小,决定权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这句话形容互联网的神奇,可是网络也不是“十全十美”。瞧,各种鬼故事在网络间“神出鬼没”,这不,我也上了当。
我很喜欢上网,因为我觉得网络仿佛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而我在其中自由地穿梭着。有一天,我跟往常一样在网络间漫无目的的乱浏览,无意间点中了一个名为《鬼故事》的贴子,我紧接着向下滑动,一张张既恐怖又恶心的图片浮现在我眼前,我直接吓得把手机扔在了地上,我发了半晌的呆,才忐忑不安的捡起手机,直接把网页给关了。
晚上,我出门去打篮球,在回来家路上看见了一个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女子,一头长发披散在脑后,头低着,使我想起了那张令我难忘的“黑与红”的图片,我仿佛觉得那个“女鬼”正盯着我,害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连忙急匆匆地跑进了小区。
睡觉了,我躺在床上,灯光暗了下来,突然,那恐怖的图象如同复印似的,在我脑中重复的出现,四周突然响起了鬼异的怪声,电灯忽闪忽闪地,吓得我几乎是屏息凝视,被子都要盖过头顶了,那恐怖地声音越来越响,在我心间回荡着,久久挥之不去,我最后还是忍不住害怕伸手就向开关按键按去,灯亮了,我看见周围景物并没有异常,才又昏睡了过去,连关灯也都忘在了脑后。
网络的危害可真大啊,一个不小心就上当了,就像我。
有一位小学生,接触网络前品学兼优,学校和家长都视之为一棵好苗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该生接触了网吧,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到最后,该生偷偷上网甚至一连十几天不回家。孩子母亲含泪给学校、县市领导写信反映情况,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类情况在心理医学上叫“病理性网瘾”。它的病况是:对上网形成一种难于控制的强烈需要,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生理上会造成上网时非常兴奋停止上网后出现失眠,头疼,消化不良;行为方面会造成置学习于不顾,为了得到金钱而撒谎,容易发生盗窃,攻击行为。以上情况在我们学校以前也有发生。
我们是否因此而一刀切地禁止所有学生上网呢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学会应用网络,做网络世界的主人呢?在此我建议同学们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及内容;周六周日可用些时间上网查阅一些资料、信息,要上网也可在父母陪伴下在家里进行;暑寒假坚决不去社会网吧,上网过程要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定;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一旦上瘾一定要主动与老师或家长联系,尽快接受心理或药物治疗。希望大家能学会应用网络,做网络世界真正的主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大部分都是沉迷于网络引起的。有许多家长不起好带头作用,天天埋在电脑旁打游戏,让孩子也受到影响。我们小组因此展开了讨论会。
一位同学说:“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上课不安心听讲,回家后不认真写作业。”
另一位同学说:“沉迷网络有许多坏处,会把我们推进无底的深渊。有的人整天和网络游戏打交道,导致视力下降,还会影响学习。”
“有的青年天天泡在网吧里,长期沉迷电脑网络,浪费了青春,导致不可挽回的地步。”
“网络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网络却有着很大的危害。它诱惑着许多小学生、青年人,一迷上了它,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只要大家不是长期玩游戏,偶尔玩一玩,影响也不大。”
一位同学又说:“有些游戏需要钱,有的同学没有,就会向家长要,造成不良的习惯。”
“网络上有很多骗子,一些人相信了花言巧语,被别人诈骗。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提防心也不强,很容易被骗。”
我也忍不住地说:“过度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意志力下降,还会产生一种‘孤僻症’,冷漠地对待他人。这对学生伤害极大。”
听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精彩讨论,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我们要从小做起,少接近网络游戏,多做些对身体有益的活动、游戏等,千万不要沉迷于网络!
那天,爸爸开车带我们回家,遇到了红灯,有一位小伙子来敲驾驶室的门。
爸爸摇下车窗,问小伙子有什么事。小伙子可怜兮兮的告诉我们,说快过年了,他要回河南老家,但钱包被小偷偷了,身边一块钱也没有,希望我们给他点零钱买吃的。爸爸还在犹豫,我看小伙子长得眉清目秀的,看起来不像是坏人,就对爸爸恳求说:“爸爸,看他挺可怜的,给他点吧!”
爸爸掏出钱包,小伙子眼睛直直地盯着爸爸钱包里的那沓厚厚的钱,好一会儿才开口,说:“叔叔,要不你直接给我100块吧?”爸爸抽出一张20元面额的纸币,对他说:“你拿走吧,我要开车了!”
小伙子一把抢过爸爸手里的那张纸币,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真是一个好人,可是,你为什么不直接给他100块呢?他多可怜哪,20块钱够他回河南吗?”
爸爸把车靠边,停住,回过头对我说:“我现在还怀疑他是个骗子,我们反正没事,不如下车观察一下他在干什么,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再给他些。”
还没等我们锁好车,我突然看见那个小伙子飞快地冲进了附近的一间网吧,嘴里还喊着:“够我玩几个小时啦!”这一幕,我们全家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许久,才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不约而同地说:“骗子!”妈妈还说:“又一个被网络游戏毒害的!”
网络游戏真有这么厉害吗?回家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可不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还真不少呢,比如,会使人无心学习,无心工作,久而久之,还会上瘾,由此还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看来,真要远离网络游戏了。
当今的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时代,网络也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网络去学习,有些人利用网络去娱乐,最可恶的是,有些人利用网络发布一些有害于社会、国家经济、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几年发生过一起网络偷盗事件,就是几名电脑高手利用网络,向银行的电脑防护系统进行攻击,当防护系统被破坏掉之后,他们就钻进电脑里去,更改了他们事先在银行里的帐户的存款。
从这件事之后,人们开始对网络做出了许许多多的措施,但是,还是抵挡不住犯罪分子的进攻手法。
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被网络吞噬的人。
比如,现在某些网吧老板,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让一些青少年进入。这些青少年一旦进去之后,就可能被网络里的形形色色所吸引。他们从网络里面得到了许多现实生活里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他们被老师或家长批评、打骂之后,心理的怨恨、委屈没法向别人倾诉、发泄时,网络就是他们最好的发泄对象。他们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堕落下去,仿佛掉进了一个永远不能自拔的沼泽里去了。
许许多多的事例一幕一幕的重演,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就这样的浪费了。
从我们现在做起,拒绝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要被网络里的毒药所吞噬。
现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也越来越发达,一根细细的网线,连接着外面的大千世界。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他有时却像魔鬼一样侵害我们的健康。不信,请看下面这个情景:
“叮铃铃,叮铃铃……”下午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响了,我们争先恐后地跑进教室。这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来给我们讲家庭作业的要求。说完以后,中午已经把作业做完了的同学蜂拥而上,把老师围了个水泄不通,争着把自己的作业往老师手里塞……
大约五分钟后,一位同学满面春风地迈着八字步走回来了,我问他:“你今天咋了,怎么这么高兴?”他笑嘻嘻地说:“今天晚上我可以疯玩电脑了,偶爸偶妈妈上夜班,不在家。”说完,他就开始动手收拾书包。只等从老师从嘴里蹦出“放学”两个字。
“放学!”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嚓—”“咚,咚”教室里传来我们收拾东西与放凳子的声音。再看看我的那位同学,他最先冲出教室,站在大厅里焦躁不安地等待着我们排好队。一出校园,他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似的往家跑。看着他那离去的背影,我心想:不知道今晚他要在电脑前坐多少个小时呢。
这位同学对电脑的痴迷引起了我的深思:
1、中午是大家休息的时间,可他为了玩游戏而在中午写作业,这样,势必影响了下午的学习;2、如果他在电脑前连续坐的时间过长,会严重影响视力;3、如果今晚他因玩电脑而很晚才睡觉,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4、因玩电脑而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对身体健康也非常不利……
我在书上还看到过这样的事例:有一位哥哥,在初一的时候学习很好,到了初二,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他开始逃学,没有钱,就去偷别人的钱,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此时,网络就像鸦片,他就像一个吸毒的人一样,在毒害着自己。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要不,怎么会有“网毒”这个词呢?
这些难道不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吗?网络有时像一只温顺的绵羊,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可它有时却像一头猛兽,一不留神,它便会噬咬我们的心灵。
★ 环境污染危害作文
★ 瘦肉精危害标语
★ 战争危害作文
★ 早恋的危害心得
★ 中学生早恋危害多
★ 沙尘暴的危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