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好爸爸,都是这样与孩子相处的(共含4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uxl2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好爸爸,都是这样与孩子相处的
在很多人看来,带孩子是妈妈的责任,于是就忽略了孩子都爸爸的需求,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往往一位好的爸爸,都是按照以下的方式来跟孩子相处的:
多一点耐心
孩子还小,不同于大人,很多事情都需要说很多遍,才明白过来的,所以爸爸们切忌急躁和没耐心。
作为爸爸,还是要多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时期的孩子特点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去培养孩子。相信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爸爸带孩子都是2分钟耐心,动不动就板起脸来教训孩子,本来孩子挺喜欢爸爸的,现在训多了,反而不想跟爸爸玩了,就开始排斥自己的爸爸,弄得孩子和爸爸关系很僵。
好的爸爸,往往都会很有耐心,孩子出错、捣蛋地时候,都会温和耐心去教导,就算自己有脾气,都不会在孩子面前发作,希望你也能做到这一点。
抽时间陪孩子
现在的社会,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爸爸总是在外面拼搏,一天到晚都是忙忙忙,慢慢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就越来越生疏。其实吧,我觉得就算你再忙,每天半个小时的时间总该有吧。
好爸爸,都会每天固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而且是高质量地陪伴,这段时间里面,抛开手机,抛开工作,就全身心投入去与孩子一起玩。
与孩子聊天
相信这一点是很多爸爸们忽略的,常常对孩子的.事情不管不顾,总是想着有妈妈照顾就好了,这是很不好的想法,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要不与你亲近。
好爸爸,都知道和孩子聊天的重要性,聊聊孩子一天下来做了什么,聊聊孩子喜欢什么动画片,聊聊孩子有哪些小玩伴等,最重要的是,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与他们聊天就可以帮他排忧解难,让他活得更快乐,更无忧无虑。
如果孩子小时候就喜欢和你聊天,以后长大了遇到难题的时候,仍然习惯与你商量,因为他一直都信赖你。
记住特别日子
可能爸爸没有妈妈们细心,但是想成为一名好爸爸,最好记住一些特别的日子,然后在这特别的日子里面做一些特别的事情。比如说孩子生日的时候,记得买个蛋糕小礼物,孩子有演出比赛的时候,记得出席,送一朵花一份礼物,孩子都会感到很幸福。
爸爸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要与孩子好好相处,就做到以上几点吧,相信你很快能得到孩子对你的信任,与孩子打成一片的。
家庭教育中爸爸如何与孩子相处
1.合理安排时间。
这一点非常重要。没有时间,相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应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每天腾出部分时间与孩子玩,在游戏中更多地了解孩子,同时树立好爸爸的形象。
2.耐心,无限的耐心。
孩子可能会出现你所不能理解的行为——无故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不喜欢吃饭,无理取闹……父亲大多性格急躁,遇见这样的状况,常常会大声责骂和训斥,但最终收到的结果却是微乎甚微。要明白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耐心,慢慢地去了解、引导和改变。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
3.鼓励多于斥责。
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要过多的斥责。斥责只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从而变得自卑、内向。孩子需要鼓励,鼓励能让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能激发他的自信乐观,能让他向你敞开心扉。
4.不要总是拒绝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采取拒绝的态度,无形中会在孩子和你之间划出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不仅会让他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更会扼杀他的个性和创造性。生活在“拒绝”里的孩子,常常表现得不够自信,不敢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意见。
5.适当的惩罚。
孩子的自制能力差,没有惩罚很难约束他的行为。但惩罚并不是让你成为“暴君”。适当的惩罚能让他有所敬畏,当然前提是他真的做错了,并且错得很严重。
6.控制恶劣情绪。
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不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回家,即使你真的心情不好,也请避开孩子。孩子没有义务承担你的恶劣情绪,更没有理由成为你的出气筒,他需要你带给他的是美好的一切。
7.言出必行。
别以为孩子小就可以对他不遵守诺言,要知道你的失信会带给他失望和巨大的心理阴影。可能因为你失信于他,他不再相信别人和对别人信守诺言。同时,说话不算数的爸爸,也得不到孩子的尊敬和喜爱,更无法树立自己的权威。
8.爱他,要让他知道。
男人的感情是含蓄的,他们常常不好意思把“爱”挂在嘴边。但孩子还小,他不知道你深沉的爱,他需要你用语言、用行动表达出来。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这并不影响你做父亲的尊严,也没人笑话你,反而会让孩子时时体验到父爱的温暖,也让你赢得孩子更多的爱。
1、多花时间陪孩子。
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玩乐,听他们说话,他们会记住你的爱,感激你的付出。如果你总是很忙,无论你有何借口,孩子们都会觉得被忽视。
2、以身作则。
一个好父亲会从点滴小事中给孩子展示什么是诚实、谦逊与责任,让他们明白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德。
3、全家一起做饭吃。
现今,做饭不再只是妈妈的义务,父亲也要学习烹饪,同妻儿共享其中的乐趣。餐桌也是全家交流的好场所,孩子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赞美他们并给出建议。
4、经常赞美孩子。
男性通常不太擅于表露情感,但事实上孩子很在乎大人的关注和赞赏。多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哪怕只是一个拥抱、拍拍后背、亲亲脸。
5、尊重孩子的母亲。
无论你们夫妻关系如何,都应该给你的妻子以应有的尊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目睹父母相敬如宾,孩子也会感到自己得到认可、受到尊重。你和妻子之间的相互尊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择偶观。
6、定下规矩,奖罚分明。
现代育儿观念的一大误区是,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明确界限。父母应该给孩子立下明确清晰且奖罚分明的规矩。既让孩子懂得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能让孩子感受深深的父爱。
7、做个亲切有耐心的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从孩子很小时,就要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和难题,从日常事例中教给孩子基本生活经验。
8、给孩子读书。
书本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最佳选择。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可以读故事给他听。培养其阅读兴趣有助于改善个性及促进身心发展。
有一位妈妈这样倾诉:
有一天她心情不好,丈夫又不在身边,想想女儿也大了,就想跟女儿聊聊。结果搞得女儿莫名其妙,问:“妈你没毛病吧,跟我说这些干啥?妈,你怎么不问我考试了没有,跟我说这些干嘛?妈,你这圈子兜得也太大点儿了吧,有话您就直说吧,我还忙着呢。”
胡女士伤心极了。都说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女儿都这么大了,怎么一点不知道体谅、安慰一下妈妈呢?难道她是个冷血动物?
胡女士说的这种情况是母女长期缺乏良好沟通造成的。
孩子其实是渴望跟家长交流的,但是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和感情交流。问题是家长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因为家长都忙,一旦有时间他们就要趁机过问孩子的学习问题,正襟危坐跟孩子谈。或者就是问那些不知问过多少次的问题。这样的谈话,孩子当然盼望早点结束。
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家长开口就是问学习,他也就会回避跟你的交流,避之不及。即使偶尔你心血来潮,想跟孩子说句真心话,孩子也不买账了。
所以不知道跟孩子聊什么或者跟孩子交流不下去,说到底还是心态和方法不正确。
跟孩子谈心交流,家长对自己要有个适当定位,要有个恰当的心态,还要有个恰当的切入点,更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随心所欲的自然和谐的氛围。要随意一些,不要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
(1) 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严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为有这样的父母而引以为自豪。这就给父母与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也让孩子做做当父母的角色,让他(她)体验一下做父母的难处,角色的互换就很容易赢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不妨试试和孩子轮流做家长,让孩子体验一把做家长的感觉,负责整个家庭某一段时间的日常事务。到时候,他不和你们沟通,恐怕也不行了。
(3) 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她)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同时引导他(她)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励志一生 www.lz13.cn)如果做到这些,他(她)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4)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很贫乏。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问”在今天是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问也应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家长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5) 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6) 创造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家长不能仅仅立足于语言沟通的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比较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循循善诱。心理学上有“对立违抗”的说法,就是孩子首先会将攻击面设定为他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语言符号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种新颖的沟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
(7) 充分认识人格类型
作为家长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人格类型,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类型。比如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很难更改。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选择谈心内容和交流方式。
★ 我们都是好邻居
★ 与自己相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