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方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guolv000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方法(共含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uolv00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方法

篇1: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方法

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方法

◎孩子通过对劳动的真实体验,懂得了劳动成果的珍贵,从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这样就树立了孩子的劳动价值观。

◎如果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也就自然养成了勤俭的习惯。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个小故事,看看您的孩子是否也和故事里的小主人公一样。

6岁的薛明聪明活泼,人见人爱,但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爱毁坏物品。薛明有很多玩具,但每个玩具都是破破烂烂的。

薛明渐渐长大了,兴趣也慢慢转移到了阅读上。但是,薛明对待图书依旧很残忍。一本刚买的新书,没过几天就会变得破旧不堪。

妈妈为此十分苦恼,她多希望薛明能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不管怎么叮嘱薛明,都不见效。家里的大小物品,在薛明的手里依然被摔得“啪啪”直响。

为了帮助像小薛明这样的孩子改掉坏习惯,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爸爸妈妈参考。

■ 利用日常家务事,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劳动

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所以,孩子应该从小就得到基本的劳动锻炼,这样,他们才会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可以分配给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做,比如收拾自己的小房间,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 和爷爷奶奶一起忆苦思甜

爷爷奶奶可以为孩子讲述以前的老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领悟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好好珍惜,才是正确的态度。并且,讲故事的形式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教育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 与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比较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小朋友生活在贫穷的山区。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电视媒体,去了解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然后,让孩子自己和电视里的小朋友作对比,有所感悟之后,孩子会倍加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条件,对身边的物品产生爱惜之心。

■ 爱惜,从自己的玩具开始

当我们又为孩子添置新玩具时,要及时地告诉孩子:好好爱惜玩具,不能随心所欲“摔打”。教会孩子怎样保管玩具,并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

■ 我们就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自己要做到节约水电、粮食,爱护公共财物等等。只有自己做到了,我们才能要求孩子去达到目标。

■ 不要无限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

孩子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这样轻易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会让他们觉得失去了也没关系,因此就不珍惜劳动成果。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可以进行适当教育之后再满足他,这样,孩子在挥霍物品时,多少会有些顾虑。

一个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心疼父母、通晓事理的孩子。我们在用物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让溺爱娇惯了我们的孩子。珍惜劳动成果这一好习惯,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做起,从珍惜一粒米做起。

篇2: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名言

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名言

1、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高尔基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珍惜别人劳动成果作文

北斗星是为人们指路的,找准人生的北斗星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找准人生努力的一个方向。《找准人生的北斗星》这本书人有八个 篇章,每一个 篇章都是按八荣八耻内容来展开的。令我最欣赏的是“为民篇”。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周恩来曾经说过:“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在浩瀚的历史天空,那些熠熠生辉的似乎都是大名人、大英雄。但是你可曾想到,在他们背后,有更平凡的身影,他们默默地奉献着、辛勤地工作着,成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从现在、从自己、从小事做起,为人民做个小小勤务员。这让我想到了杭州市萧山区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一个无私无畏、坚毅果断的人民警察,他叫张叶良。

在1月的一天,萧山警方接到报案,随即,张叶良迅速赶赴现场。在张叶良实施抓捕时,歹徒拔出尖刀狠狠地扎进了张叶良的胸膛,血顿时流了出来。当歹徒乘机溜出门去时,满身是血的张叶良艰难地抓住了一名嫌疑犯,准确地拷住了对方的手,他想把手拷另一端拷在扶手上,但因体力不支,没有成功,倒下了。他在医院里的最后一句问话:人抓住了没有?张叶良最后因伤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张叶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这是一个多么负责的人民警察啊!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这样的人,难道我们不该向他们学习吗?当我们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在美丽的公园中快乐地玩耍,在教室里尽情地学习丰知识的甘露时,有多少人在辛勤地工作着,老师、父母、劳动者……以后,我会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在家里,不随便挑剔妈妈的饭菜,反而要主动承担家庭劳动,帮爸爸妈妈减少一些负担;在公共场合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在有空的时候多搞一些有益的社区活动,例如:慰问孤寡老人、帮社区搞卫生等等。

我们要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都在无私无畏地奉献着。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懂得珍惜别人劳动成果,并懂得无私奉献的好少年。

篇3:常用来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方法

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是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心里又想着另一件事情;做事总是杂乱无章,缺乏条理。这时候,父母如果不加注意,就会让孩子养成“拖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这种坏习惯会根深蒂固。

时间对孩子来说非常抽象,所以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但是,父母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时间观念的前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都可以让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有人问他:“您怎么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呢?而上帝也不多给您一点儿时间呀!”

“你看一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富兰克林答道。他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的呢?

5点起床,规划一天的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好什么事?”

8点至11点,14点至17点,工作。

12点至13点,阅读、吃午饭。

18点至21点,吃晚饭、谈话、娱乐、回顾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好了什么事?”

朋友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了朋友的谈话,说:“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在孩子的作息时间中,学习时间一定要固定下来,父母必须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中小学生的作业一般需用一个小时左右,周末的作业量会多一些。父母应该事先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时间、中间休息的时间,然后按规定进行。规定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学习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高质量高效率地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时,千万不可以再追加作业,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反感,从而对学习感到厌烦。正确的做法是表扬孩子的高质量学习,并奖励孩子一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

常用来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方法三:指导孩子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学习顺序。

孩子往往分不清自己要做的事情的重要程度,他们的事情往往是由父母和老师来安排的。这是造成孩子不善于利用时间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与自己的关系,才有可能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好。父母可以指导孩子每天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序排列顺序,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如考试、测验;

第二类是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如完成家庭作业;

第三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如提高阅读能力;

第四类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不做。

如果孩子能够按照这个顺序来安排学习任务,可以保证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

对于读书这种事,应该让孩子明白是最重要而紧迫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学会强迫自己天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搁到明天。今天丢弃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

对于玩耍、逛街等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有必要做这件事吗?”“做这件事会花我多少时间?”“有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呢”通过这种事前思考,可以帮助孩子少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篇4:常用来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方法

每个人都有生物节律,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在相同的时间段,心情好的时候学习效率就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低;在一天当中,早晨和夜间学习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学习效率低。可见,孩子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个最佳学习时机。专家指出,对一个孩子来说,一天内有四段高效的记忆时间:

第一段:早上6至7点,适合记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内容。

第二段:上午8至10点,适合记忆大量基础理论知识。

第三段:下午7至9点,适合进行综合性知识的记忆。

第四段:晚上10至11点,适合记忆精确性高、容易出错的知识。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有些人早上学习效率高,有些人晚上学习效率高。父母可以让孩子注意观察自己的特点,掌握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然后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安排到最佳时间里去学习。

篇5:常用来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方法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由于作业做得太慢而没有了玩的时间,因此就不断地催促孩子、埋怨孩子,甚至惩罚孩子更长时间地学习,其实,孩子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完全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才会不珍惜时间,才会拖拖拉拉的。在这种没有希望、没完没了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心态是消极的,没有目标,没有兴趣,往往心烦意乱、错误百出,时间又拖得很长,结果造成了恶性循环。

小强期待已久的动画片就要播放了,他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坐到了电视机的面前,有趣的片头开始了。这时,爸爸却走过来把电视给关了,并大声呵斥道:“就知道看电视,作业还没有做完呢,快去做作业。”

小强无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但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动画片里的人物,根本没有心思做作业。两小时过去了,小强还没有做完作业。爸爸发火了:“你看看你,做了两小时还没有做完,是动作慢还是脑子迟钝呀?”

小强忿忿地说:“我本来就脑子笨,动作慢的。”爸爸气得要打小强。

事情发展到这种状况,小强的父亲也是有责任的。因此,父母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放松一小时。在这一小时内,孩子可以玩、听音乐、休息等,不管干什么,家长都不去干涉,等孩子情绪比较稳定和愉快,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时,就会比较愿意开始较长时间的艰苦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篇6:常用来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方法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就经常有人来邀请他赴宴,出于礼节,雨果只得接受,但是,他却为此而浪费了许多能够产生创作灵感的时间。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干扰,雨果想出一个办法。他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又把胡子剃掉。当再有人来请他赴宴的时候,他便对人说:“你看我的头发多不雅观,很遗憾我不能去了。”邀请者只好只身返回。等雨果的头发长整齐时,他已经完成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要尽量不干扰他的学习,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家中不要有太多的噪声,要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也不要陪读或监督,只需在孩子学习结束后进行检查,一是看孩子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二是看孩子完成的作业的质量如何。如果孩子已经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父母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没有按规定去做时则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教育孩子应要言而有信

从小要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成功方法

教育孩子的6个方法

单亲孩子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听话的教育方法

教育爱顶嘴孩子的方法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父母教育孩子要常说这话

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方法(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方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