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要有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王桑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帮孩子要有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共含19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王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帮孩子要有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1:帮孩子要有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帮孩子要有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幼师,我们对自己的职位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当然,我们都很清楚的是,幼教工作平凡而琐碎,但事事又马虎不得,不光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每天中午起床时间一到,班上小朋友陆续叠好被子离开寝室,每次都只剩萌萌一个人。又一次领导来检查工作,走进寝室看见萌萌一个人看着被子发呆,便问他:“你怎么还没把被子叠好呢?”“老师没教我叠,我不会啊。”“老师也没教别的小朋友,那怎么他们都会呢?”萌萌不说话了。园长说;“找你们老师去。”我刚走进寝室,萌萌马上说:“老师教了,就是老师老帮我,把我给帮笨了。”我听了萌萌的话感觉很震惊,我回忆起他入园来生活方面的表现。他3岁就入园了,个子又小,自理能力很差,别说衣服穿不上,就是帮他穿上他也不会扣纽扣,就连吃饭都是慢吞吞的,老师喂他一口他才吃一口的,至于叠被子,他根本就不学,每次起床后他都是可怜兮兮地说;“老师求求你,帮帮我吧,我不会。”每次听到他的求助声,我就产生一种怜悯之情,不由自主地帮他叠被子。然后再告诉再叠被子的方法,但是,由于他个子矮,再加上依耐性强、做事慢,午睡起床时间本来就很紧,有时我就干脆直接帮他叠,要他回教室上课,所以他一直叠不好。

事过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觉得萌萌的'话很有道理。如果我不经常帮他,而是对他严格要求,他能不会叠被子吗?我不应该怕他做不好,而是应该为他提供充实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是我影响了他这方面的提高,我感到内疚。

这件事对我的教训是深刻的,自那以后,我牢牢地把握严与爱的关系,对于生活方面的事情,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绝不心软迁就他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篇2:帮孩子建立友谊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帮孩子建立友谊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年龄小,做事有时调皮多于听话。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提醒孩子们:“听话,有快乐的事大家一块分享,有好玩的东西大家一起玩……。”我们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听似多么简单的.几句话。对于孩子们来说,做起来却那么难。不管你怎样苦口婆心的说。他们还是我行我素。你争我抢。针对这些问题。我反复琢磨、推敲。终于理清了原因。并找出了可行方法。

如:在玩玩具时,我仔细观察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是什么玩具。我就走过去抢过来拿在手里乐哈哈的坐下来玩。孩子们吃惊的看着我,并悄悄地议论说:“老师为什么和我们抢玩具玩呢?那是我们最喜欢玩的呀?”几个平时抢玩具最厉害的孩子说的最高。我听到这里,就慢慢地抬起头说:“孩子们,刚才老师的这一抢玩具行为对吗?”“不对,不能抢别人的玩具,好玩具大家一起玩。”

针对以上发现的这些问题,我对他们进行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教育,同时还教育他们好玩具大家一起玩才快乐的道理。你争我抢,不但会弄坏玩具,而且还会伤了小朋友之间的感情。

篇3:特殊孩子要特殊对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特殊孩子要特殊对待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刘宇是本学期开学时刚刚转来的一个孩子。以前住在东北,由于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爷爷奶奶带他回到了老家,来到我们幼儿园。按年龄校长把他安排到了我们中班。实际上他一天学也没上过。说实话,当时接受他时我有点不情愿。但我还是欣然收下了他。

为了让刘宇尽快的适应新环境,我尽量和他多接触,缩短与他的距离,给与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他感到在幼儿园和在家一样温暖。让他进园就有好心情。按说,他这年龄段的孩子,一日生活常规不应该再专门培养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他的许多做法和习惯不合常规,如:大小便不上厕所;不知道爱护桌椅、玩具;衣服、携带不会整理;有垃圾随地乱扔等。对此,我没大声训斥他,而是耐心的引导他,教育他该怎样做,并组织我班幼儿学习了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儿歌,随时对他进行提醒,同时小朋友们也积极的帮助他。过了三个星期以后,刘宇乱扔东西的习惯改掉了,也变得有爱心了,和小伙伴有时能相处一会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的给与表扬。

刘宇平时爱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上课不专心听讲、过分好动、攻击性强、损坏东西等。小朋友经常告状,说:“老师,刘宇是坏蛋,他常捣蛋!”“他还会打人!”“老师,你罚他到反思角去”。他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活动中要有一人专门看管,要不,就不知会玩出什么新花样。成为班中的特殊人物。不会与人合作;自制力差、易分心;感到被侵犯时以武力反抗;不愿安静的坐在教室里;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好奇心强;什么都要动手;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这些状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生理因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却反映了刘宇在园的独立,孩子们无论干什么事都拒绝他,针对这种情况我实在无计可施,我曾一度想放弃他。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周一的早上,孩子们陆续的来到了幼儿园,在一声声的问候之后,我把孩子们安排到区域中去活动。“老师,你看”,随着一声清脆的叫声,我回头一瞧。是杉杉小朋友,她手里领着一个鸟笼,已快步如飞的来到了我的身边。

这时,其他小朋友也都围了过来,看着笼中的小家伙,韩颖说:“这只小鸡真漂亮”。刘宇则说:“是一只可爱的小鸭,你看它嘴巴扁扁的,脚上还有蹼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我望着刘宇的脸,他让我刮目相看,再调皮的背后,还隐藏着聪明与细心。我决定抓住其优点,因势利导,我面带微笑的注视着他,耐心地听他讲完,并伸出大拇指表扬了他。告诉他,要是把小鸭画出来多好啊!回到座位上,他认真画啊画,画了一群小鸭虽画得不太形象,我还是表扬了他,并奖给他一个五角星。和他约定,上课时也要好好约束自己,不要再下座位乱跑。第二节课表现果然不错。孩子的一些过分调皮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对待调皮的孩子,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最终会收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我想,特殊的孩子要特殊对待,不能轻易放弃,只要你把爱心和耐心全部奉献出来,只要你有恒心,你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篇4:赏识教育要有度

有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没几天就死活不想去了。家长问他为什么?他说,幼儿园不好。问他怎么不好,他也不说,家长很着急,就到幼儿园去问老师。

老师还以为孩子生病了,也正想问家长呢。正好家长来到幼儿园,老师顺便跟家长交流一下这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老师对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在班里吃饭、睡觉还可以,就是跟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我们要求小朋友每次只玩一个玩具,玩完了再换;可他一个人总是拢着好几个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我们劝他,他也不听。让孩子们画画,他不在自己的画纸上画,老是在别的孩子的画纸上乱涂,弄得别的孩子老是告他的“状”。我们把他换到别的地方,他还照样画别人的画纸。

家长回家问孩子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经过再三追问,孩子说是。家长问他为什么老是这样,孩子说:

“老师只是表扬别人,不表扬我。妈 妈,你不是说我是最好最棒的吗?老师为什么不这样说?”

真相大白,原来如此。

这位家长曾经特地听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报告,还买了书看。她对这种教育的“绝招”深信不疑,听人家说只要天天向孩子伸“大拇指”,可劲地夸“真好”、“真棒”,就能把一个聋哑孩子送到大学。她觉得这个“绝招”既简单易行又非常的神奇,于是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

平时,家长很少教孩子学什么,也不指导孩子遵守什么行为规则,只是一味地表扬、夸奖。不论孩子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家长总是伸着“大拇指”夸奖孩子:“你真棒!你真棒!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最棒的孩子!”

在自己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比照对象,孩子又缺乏自我评价能力,你想怎么夸就怎么夸,就是不着边际的夸奖孩子也不知道反感。

但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许多孩子生活在一起,老师表扬、夸奖孩子就得有区别,因人而异,且有分寸、尺度。谁做得好就表扬谁,是哪里好就夸哪里,是多好就夸多好。虽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老师对孩子要以表扬为主,但具体孩子的表现总是有差异的,表扬还要坚持事实求是,因人而宜。

老师不能像家长那样,不管孩子的表现好不好,都得说好,都说是“最好”,“最棒”。

那样做,实际上只是在“哄”孩子,而不是“教育”。

一是,总是以“哄”代替“教育”,对孩子是一种“误导”,不能在表扬、夸奖过程中,引导孩子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

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都说“好”,“最好”,“最棒”,那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时间长了对孩子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

这位家长没想到,盲目听信、实施所谓的“赏识教育”,孩子在家里听惯了无原则的夸奖和表扬,到了幼儿园这个群体就不适应了。

这个故事很值得年轻父母深省。

篇5:读懂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读懂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乐乐常做些与众不同的事儿。排队走路时,别人朝前走,他倒过来朝后走,说是帮老师看管小朋友;吃饭时,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任凭老师如何劝说,他就是不吃,逼急了还会把食物往地上倒,说是自己不小心的……

今天语言活动“春雨”刚结束,乐乐就“哗——”一下,把一篮子积木倒在地上,积木四处散落,惹得孩子们大声尖叫。我知道,乐乐虽然淘气,但不会胡闹,他做事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于是,我不急不忙地问:“乐乐,扔积木真这么好玩吗?”“你还想扔吗?”“想!”乐乐大胆地回答。“为什么?”“积木撒下来,不是很像春雨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乐乐还沉浸在“春雨”的活动中呢。我点点头:“嗯,你的想法不错,但积木撒下来万一砸到小朋友头上怎么办呢?”于是,乐乐的眼睛不停地在活动室里搜寻着,“那撒塑料雪花片吧,因为雪花片轻,五颜六色的又好看!”“好,那就请你和小朋友们做一回春姐姐,向人间抛洒珍贵的春雨吧!”正当大家开心地抛撒着雪花片的时候,乐乐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才发现塑料雪花片也不像春雨,春雨应该是雨滴样的,小小的,圆圆的。”说着乐乐从纸篓里拿起一小片废纸,撕下极小的一部分,用手一捻,一搓,圆圆的“雨滴”出现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有个问题,这么小的‘雨滴’撒在地上很难收拾,怎么办呢?”“可以在地上铺一块大一点的塑料布。”乐乐马上想出了办法。“那接下来的自由活动时间,你就带领其他愿意参加的小朋友做雨滴,撒春雨吧!”“好的。”乐乐高兴地应答着。

在乐乐的'带领下,一番忙碌后,几个孩子站在大塑料布的中央尽情地抛撒着彩色的“雨滴“,“下花雨了!太漂亮了!”大家玩着,笑着。

这是一次随机的教育延伸活动,我没有因乐乐的“独出心裁”批评他,而是通过步步引导,在理解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教师只有拥有爱心、童心,读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篇6:倾听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倾听孩子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天,阴雨连绵过后,天空突然放晴,我让孩子们画雨后的春天。孩子们正在认真作画,忽然活动室后面传来吵闹声。我走了过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在取笑旭旭:“你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吗?”“如果天上有两个太阳,夏天怎么办?”“老师不是讲过,古代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死九个,还剩一个吗?”旭旭想说什么却又觉得百口莫辩,只是低着头、撅着嘴。我向旭旭的作品望去,画面上真的画了两个太阳:一大一小,大的虽只露了半张脸,却能看见脸上的皱纹。显得苍老而又慈祥。而小太阳却画得天真、活泼。旭旭发现我在看他的画,不知是怕我批评还是怕我修改,他马上用双手捂住画面。要在以前,我真的会让他擦掉一个太阳。可今天我没有这么做。我对孩子们说:“旭旭平时的想象就很丰富,今天他画了两个太阳,一定有他的道理。”然后,我蹲下身温和地对旭旭说:“这画里一定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吧?能给我们讲讲吗?”旭旭立即直起腰,大胆地讲述起来:“这个大太阳是妈妈,最近她生病了,所以我们一直没见她上班。小太阳是她的孩子。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替妈妈分担工作了。这不,今天是太阳宝宝第一天上班,妈妈不放心,她在一边偷偷地看着呢!”多么生动、感人的故事啊!充满了爱和责任。我激动得抱住旭旭说:“太阳宝宝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你画得好,说得更好!”

这以后,我更加注重倾听孩子,努力读懂隐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声音。由此,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妮妮大把大把地抛撒彩色积塑玩具,是想“下场五颜六色的雪”;涛涛拿走养在自然角的`小蝌蚪,是打算“放回河里,让它长成会捉害虫的小青蛙”;晨晨把太阳涂成绿色,是希望“太阳光不再刺伤人们的眼睛”……

有人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确实,倾听孩子,我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发现:孩子的“叽叽喳喳”是一种“真知灼见”;孩子的“胡乱涂画”是一种“妙笔生花”;孩子的“手舞足蹈”是一份“怡然自得”;孩子的“捣乱破坏”是一种“敢于探索”……蓦然回首——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着!

篇7: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帮胆小的孩子展示自我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帮胆小的孩子展示自我

胆小的孩子,总是不够自信,不管做什么,都害怕有人看,害怕自己出错被嘲笑,完全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就好比我班里的穗穗。“艺术坊”活动开始了,今天学新的十六分节奏谱,看着新的节奏谱,其他孩子都在自己探索着,穗穗看到老师走过去,脸上的表情有些紧张,拿着鼓棒似乎不敢演奏,看到后我并没有靠近她,而是站在不远的地方默默观察她。看到老师走远了,她似乎大胆起来,开始尝试演奏,渐渐地能演奏了时,我才靠近:“穗穗,有点学会了,来,我们再试试!”说完,就指导她演奏,节奏变换动作虽然有点慢,但还是完成了。于是,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她,并用微笑鼓励她再试试。

一段时候后,穗穗的节奏表现得非常不错,当每个小朋友轮流展示时,大家看到了她比较出色的'表演。“穗穗,你演奏得很好,你愿意帮助其他不会的小朋友吗?”在我的引导下,穗穗当上了“小老师”,去教其他孩子,虽然声音有点轻,但是她用自己的示范动作和语言进行提示。

胆小的孩子在学习新的本领时,往往不够自信。作为老师应该给与他们充分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有放松的心态去探索和主动学习。老师更应该相信孩子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他们树立对学习的自信,而且能让孩子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我发现同伴之间的互助学习方式,往往比老师的直接指导更有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能力差异性为他们提供互助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增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有效提炼出好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经验分享,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和主动性的提高。在以后的活动中,让穗穗有更多的机会去和同伴交流,在互动中增强胆量,更积极自信的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篇8: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要有度

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要有度

因为相信“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对女儿基本就是赏识教育。只要她取得一点儿成功,我就夸。

发觉有些不对是在上一周。和女儿同班的阳阳来我家玩,阳阳看到我家墙上挂的认字图画,只认出“人”、“大”、“天”几个字,女儿骄傲地说:“这上面的字我早都认识了,你真笨!”

我还发现女儿的受挫能力弱,遇到点小挫折就承受不了,不能说她的`不好……

看来,过多的表扬让女儿心里产生了自负,那种“你比小朋友都棒”的“比较式表扬”起了反作用。

我赶紧改变表扬方式,不再拿她和其他小朋友比较,她一件事做得再好也只是具体指出她好在哪里。

对女儿做错的事情,我也不像以前那么轻描淡写地说两句,而是一定要让她认错。比如,女儿一直喜欢把用过的东西随手乱扔。这次,我终于拉下脸来,严肃地告诉她,东西从哪儿拿的,用完了放回到哪儿。就这样,纠正了几次后,女儿各个方面有了起色。对于挫折和批评也有了较强的承受能力。

篇9:孩子要分家教育随笔

孩子要分家教育随笔

“妈妈,有空来我们‘家’吃饭!不过要提前打电话,我们好做点好吃的给你。”两个孩子满含笑意地安排着我。

“那行,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一定按时喂饱自己;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好自己,让这个假期为未来买单!”我依然唠叨个不停。

“放心吧老妈!”

听这些对话,你一定不难猜到,这是孩子和我们“分家”了。他们决定把自己“禁闭”在奶奶家幽静的小区,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因为爷爷奶奶都出去度假了,短时间内不会回来。而我们,他们自然也是不希望我们常去打扰的。

其实,当孩子和我交流假期生活安排时,他们列举了好多种方法,但唯有这个方法让他们最为兴奋,既能锻炼生活能力,又能灵活安排假期的学习,一举两得。而且,他们渴望独立的心情溢于言表,我虽有小小的失落和担心,但是我也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是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没有爸妈的唠叨,在自控自立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孩子们的要求,并和他们一起愉快地为“分家”做起了准备。

首先是打扫卫生。因为奶奶家已经有段时间没住人了,所以必须开窗透气,进行简单的卫生清理。这个他们做的开心快乐,我没有帮任何忙。

接着是购置生活用品。从牙刷到厨房里的调料,全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购置添加的,这个过程我依然没有参与。

然后就是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这个我更是帮不上什么忙,需要买什么资料,需要带哪些书籍,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他们自有打算,我也只能看着他们“忙得不亦乐而袖手旁观”。

最后就是“搬家”了。带着大包小箱,我再不能不闻不问了。但是,当我背着“行李”往车上搬的时候,儿子会很“男人”地说:“妈妈,重的我来,你拿最轻的。”那一刻,我欣慰至极。

整个“搬家”的过程,我只在最后尽了一些“绵薄之力”,但是孩子们还一直对我充满感激,不停地说着“有空来吃饭”之类的“客套话”。看着孩子们因为“独立”异常兴奋的`面孔,虽然他们的脸上还脱不下稚嫩的影子,但是我更愿意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自理自立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我管理的能力,或许这堂“自习课”要比他们上过的任何一门课都来得重要的多。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国的父母很累,有时候还会很委屈。为什么?因为我们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不舍得让孩子做饭,不舍得让孩子洗衣,更不舍得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因此,父母终日辛苦,孩子却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等有朝一日他长大了,他可能会有丰厚的知识,却缺少了一项最重要的生活能力。而且,他还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来不知道“责任”为何物?!

我不崇洋媚外,但我喜欢外国的父母的教育观,加拿大的小瑞恩,为了实现自己为非洲孩子捐一口井的梦想,妈妈教会他用自己的力量实现梦想;《小狗钱钱》中的少年达瑞,也是利用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积累财富。在中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孩子早早地明白了“责任”的意义;我想说,无论是穷人富人,都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无限发掘自己身上的潜能,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这,就是孩子“分家”带给我的一点小小的启示吧,但愿我们家的孩子能够在独立生活中,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团结合作!

篇10:教育孩子要用心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要用心教育随笔

可能是本学期又多添加了几个新生的缘故,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吃力,为了使孩子的常规教育得到更快的发展,在户外活动时我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一天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们在外面玩大型玩具特别尽兴,直到我们要排队回活动室了,孩子们对于老师的招呼似乎仍然无动于衷。为了避免排队占用大量的时间,又能让孩子主动的放弃玩具,在后来的`一次户外活动前,我跟他们商量说:“我们订个规矩好不好?如果你有什么做的不对或者不应该做的,我就给你数三个数时间的改正机会,等到三个数数完,你们就要做好,怎么样?”孩子们都同意了。于是,“1、2、3”就成了我约束孩子们不恰当行为的法宝。比如:上课随便说话,只要数1、2、3,他们就接着不说了;吃饭时不洗手,一数“1、2、3”马上洗手;上课时间到了还没有坐好“1”字刚出口,他们就马上跑回来坐好……

不过,这数数的过程,要看情形而定,有时,刚数了“1”,他马上就改正了,那么“2”和“3”自然就不用数了;有时,就要装着忙于别的事,放慢数数的速度;有时,要观察孩子对某一件事的兴趣,如果他的兴趣特别浓,就最好不要去逼他,那样只会自讨没趣;有时,要允许他对你的反映慢一拍。

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家长去认真研读的书。我们应该珍惜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每一天,关注孩子的关注,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从内心去理解孩子。

篇11: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这是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一件事,我们想要做的是让小孩子们明白,有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而且,朋友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但是,昨天,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菲菲哭着跑来说:“李老师,你看杜国强给我抓的!”我一看,果然脸上一道抓痕,还渗出一些血迹。我赶紧叫来杜国强询问,杜国强说:“菲菲打葛鑫榕了,葛鑫榕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打菲菲了。李老师你看,浩浩也打我了。”我一看,杜国强的脖子上也有几道很深地抓痕。浩浩是我们班平时表现很好的孩子,从来不打人,我把浩浩叫来问:“你为什么打杜国强啊?”浩浩低着头说:我和菲菲是好朋友。”这一说我更生气了:“好朋友就帮着打人吗?”浩浩委屈地说:“老师不是讲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吗!”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我想起平时老师每天都告诉孩子们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但是孩子们年龄小,辨别能力差,他们不能分辨什么事情该帮,什么事情不该帮。针对这件事情,我们班开展了“为好朋友做什么”、“画画我的好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好朋友”,明白班里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做错了事要劝他改正,不能帮他打架解决问题,从此我们班的小朋友变得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篇12: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爱要接纳孩子的一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常常会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话:“我喜欢听话的孩子,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有时还跟你对着干呢。”“我喜欢吃饭好的孩子,让人省心。”“我喜欢午睡好的孩子,本来中午就很累了,看到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真的很烦。”其实这些言谈之中赞赏的这些孩子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老师也会不自觉的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而那些没有贴上“好孩子”标签的则恰恰会是另一种待遇。如果你想知道小朋友是否感受到你们的爱,那么你可以去问问班上的孩子:“你觉的老师爱你吗?”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很自信的回答“是”,那也就说明了你已经能接纳每位孩子的差异,你的爱已经被孩子深深的感受到了。但这些恰恰也是最难的。又如,当你在给孩子上手工课时,发现一个小朋友在贴胶水时贴错方向而使纸无法贴上时,那时,你会怎么做呢?也许你会提醒他、指导他或者直接帮助他,但你此时的直接参与,只会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求知欲、兴趣、自主探索的欲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等等。而这些品质对孩子来说恰恰是最珍贵的。

所以我们不妨接纳孩子的错误,用爱来关注孩子,放开我们的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索。也许他不会成功,但他也享受了制作过程中由探索带来的快乐。

篇1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跟平时一样组织孩子的展间活动、早操活动,接着便开始了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正在活动室里安安静静地听我讲绘本故事。这时,乐乐姗姗来迟。他站在活动室门口,手里拿着一包饼干,饼干袋在他手上发出了一些声音。一下子,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乐乐吸引走了。于是我有点生气了,便批评乐乐道:“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你知道迟到是不好的吗?你知道你影响了小朋友的活动了吗?”乐乐却一直站在那里,不说一句话。“还不赶紧坐到位置上去。”乐乐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但手里仍拿着那包饼干,还时不时地摸摸它。孩子们的眼睛也时不时地瞟向乐乐手中的饼干。见状,我更来气了:“乐乐,把你的饼干交给老师!你看,你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拿来!”乐乐仍没有开口说话,只是低着头。我走上前去,不由分说,一把拿走了乐乐的饼干,并重重地放在了自己身边的桌子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乐乐始终难以投入。集体活动结束了,其他孩子都去吃点心了,而乐乐仍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我干脆把乐乐叫到了面前,责问他:“乐乐,你今天到底要干什么,你没有听见老师请小朋友们吃点心吗?”就在这时,乐乐“哇”地一声哭开了。那一刻,我一下子有些后悔了:也许孩子有什么隐情,我应该听他说说。想到这里,我把那包饼干还给了乐乐,继而轻声地问起他来:“乐乐,你今天为什么要带饼干来幼儿园?”这时乐乐才轻声地回答我说:“妈妈今天上班时间来不及了,我们没有吃早饭,妈妈就给我带了包饼干。”听到这儿我内心惭愧极了,为什么我事先不好好问问乐乐?为什么我没有了解孩子的情况就发脾气了?乐乐已饿了一早上了,难怪他一直紧紧地捏着饼干袋不松手,还时不时地摸摸饼干,他一定是饿了,想吃了。而我却一次一次无端地批评他,还拿走了他的饼干。孩子无疑是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伤害,有多委屈、多伤心呢!

从那以后,我开始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

安安是个大家都认定的调皮的孩子。一天早上,我刚走进幼儿园传达室时,就听到园内有孩子在哭。值班老师生气地告诉我说,是你班上的安安又打人了。一旁其他的幼儿也七嘴八舌地告起安安的状来。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后来,当其他幼儿都由配班老师带着去户外活动的时候,我走到安安面前,轻声地问他:“安安,今天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想,安安这时突然哭起来了,哭得很是伤心。我拍拍安安的肩膀说:“安安,跟老师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好吗?”安安抬起头,很委屈地对我说:“她一直在我耳朵边上说我是小笨猪,说了很久。我不是小笨猪,我就打她了。”原来安安不是那个故意挑起事端的孩子!而所有人只看到了那个被打的孩子在哭,却不知道安安内心的委屈,于是我对安安说:“她骂你小笨猪是她的错,但是你动手打她也不对。”安安小声地回应说:“打人是我的.错。”听到他的认错,我拉起安安的手对他说:“那现在我们就去找他们,说清楚事情的原委,让她给你道个歉,你也跟她道个歉。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不能动手,要跟人讲道理,好吗?”安安默默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安安很愿意听从我的引导,我也不断地鼓励他学习如何友好地与小朋友相处、交往。

不断的实践反思让我逐渐意识到,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顷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强加给孩子。教育的最大成功,是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好。

篇14: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班级的地上铺着一块由几组英文字母拼成的泡沫地毯,在地毯上看书、玩积木还是摸爬滚打都十分舒服,小朋友们都很爱护地毯,从不穿鞋子踩上去,看到拼缝裂开或者有字母翘起来时都会主动去拼好。

一天游戏的时候,有人向我汇报,叶佳睿在拆地毯,我回头一看,地毯上的好多字母都已经被抠出来了,而且扔得到处都是。我正想制止他继续“破坏”地毯,与我搭班的老师却阻止了我,说:“等一等,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只见叶佳睿手里拿了一个字母“j”一会和“l”比一比,一会又和另一个“j”比比,最后把手中的“j”放在了地毯上另一个“j”的旁边。再看地毯上被抠出来的其他字母,它们也都是成双成对放在一起。呀!原来他在动脑筋,把一样的字母配对呢,我真是错怪他了。我走到叶佳睿的身边,他一看到我马上兴奋地指着字母告诉我:“老师,这个和这个是一样的!”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你真聪明,我们再来找找,还有什么是一样的。”很多小朋友也跟着我们一起找了起来,我没有给他们任何提示或要求,不一会儿小朋友们就把地毯上的字母和色块按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了分类或配对,有的小朋友还能简单地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分呢!

这次偶发的事件,让我学会了“等一等”。在这以后。当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和冲突时。我没有马上成为调解员,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去解决矛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不是立刻成为救援者。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们提出疑问时,我不着急成为授业、解惑者。而是先“等一等”,让孩子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去发现。“等一等”让我学会了观察孩子,对他们的思维过程和个性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给孩子们有了更多思考与尝试的机会,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相应提高。

“等一等”虽然是个很小的动作。但要适时地做到却不容易。学会“等一等”,说不定在等待后,你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惊喜呢!

篇15: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今天刚来幼儿园不久,郭子仪小朋友就被妈妈抱着走进幼儿园,抱在怀里的郭子仪还在又哭又闹,他的妈妈嘴里不时说“不听话就让老师关小屋”。孩子听了她的话哭闹的更加厉害。

我赶紧走过去抱过孩子,询问孩子哭闹的原因。郭子仪的妈妈生气地对我说“早上不吃饭,我说不吃饭就让老师关小屋,他就开始又哭又闹”。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里。为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照顾小朋友,绝不会让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间房子里。得到老师的承诺,郭子仪不再哭闹,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关小屋”这件事我还从别的家长中听到,当时没有在意,通过今天郭子仪哭闹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必须要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让他们坦然对待困难,勇敢面对很多事情。同时还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希望家长平时不要恐吓孩子,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的性格。

“老师,天上飞来了什么?”

今天的风很大,天空中不时会有刮起的土和小草。从厕所回活动室的路上,郭海洋突然指着天空大声地喊起来:“快看哪,天上什么飞来了?”。我和小朋友都随着他指的的方向看去。只见从北方有一个很大的白色东西向南方飞来,随着那个白色东西越来越近,小朋友有的说是飞机,有的说是大鸟,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说是飞碟。白色的物体离我们很近了,终于看出了是一个很大的白色塑料布,小朋友们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回到活动室,很多孩子还在讨论着那个白色的塑料布。我见他们还对那块塑料布那么感兴趣,就问他们塑料布怎么会飞到天上去呢?通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风大了就会吹起来,很大的风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还会把大树房子吹到等很多危害;但小一点的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发电,吹干衣服等。我又问孩子们塑料布和塑料袋飘在空中好不好?有的孩子说很好看,可有的孩子说不讲卫生。针对这些我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让他们懂得塑料袋旧电池等这些东西,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不能随便乱扔,看到垃圾要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篇16: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女孩,她们生活在快乐的孩子之中,生活在追求新潮的现代节奏中,生活在充满朝气的阳光中。她们总希望把自己打份得漂漂亮亮的。幼儿园老师为了给自己增添一点“亮点”,喜欢佩带各种饰物:别致的戒指、高雅的项链、时尚的腰带、漂亮的胸针、可爱的发卡……这些装饰,为幼儿教师增添许多美丽,但“幼儿教师是否可以佩带饰物?”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许多争议。

我有几点感触谈一下: 1、保证幼儿的安全、健康。 2、从对孩子的良好影响。3、尽量不要分散孩子注意力方面

以上就是我的3点个人感觉,希望跟大家共同讨论!谢谢

篇17: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一位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说,美国幼稚园只训练孩子合群、适应环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训练是手的动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笔等。日本学校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算盘来进行计算教学,因为计算机无法使学生理解,得出与答案有关的基本运算过程,也就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算盘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锻炼了手指。

手指的锻炼直接刺激大脑中央的手指运动区,间接引起其它运动区的兴奋和活跃。当手指锻炼得愈来愈灵巧时,头脑的思维也就会相应的更敏捷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智慧的工具和镜子,所以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学中的算盘能让儿童双手通过指尖训练,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和潜能。

篇18: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偶发事例,往往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处变不惊,用机动、灵活的方法,及时地引导幼儿联想,巧妙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如教师正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练习听信号走”,天上南飞的大雁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兴奋地议论着,对老师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教师可暂时中止活动,加入到幼儿行列中,同幼儿一起观察南飞的雁群,并引导幼儿说出雁群的队形,同时告诉幼儿雁群为什么要排成队飞,并告诉幼儿大雁纪律性很强。不能掉队等,还可以教给幼儿“候鸟啊、”南迁“等词汇,让幼儿了解大雁为什么要南迁等有趣的.现象。待雁群飞过,再灵活地组织幼儿活动,如向大雁学习,遵守纪律,听老师的信号走成雁群的队形或其它队形,这样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活动效果。

篇19: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要当一个好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能否考上重点中学或者大学等等,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帮助他改掉缺点。

但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一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家长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殊不知,却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要有度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教师《和孩子平等交往》教育随笔

孩子面前无小事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建议家长要帮孩子立志

幼儿教师大班教育随笔

陕西教育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教师《拔萝卜》教育随笔

帮孩子要有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共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帮孩子要有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