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汪曾祺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シNIcK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如何评价汪曾祺(共含3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シNIc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评价汪曾祺

篇1:如何评价汪曾祺

如何评价汪曾祺

叶兆言:文人不清高,还做什么文人

汪曾祺的小说,很像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林斤澜几次说过,汪曾祺为人很有名士气,名士气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不随和。我伯父也谈过对汪的印象,说他这人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某些应该敷衍应酬的场合,坚决不敷衍应酬,关键的时候会一声不吭。

汪在抗战前,基本完成了中学教育。和汪曾祺接触过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他确实有本钱做名士。名士通常学不来的,没有才气而冒充名士,充其量 也就是领导干部混个博士学位,或者假洋鬼子出国留一趟学。汪曾祺和高晓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大器晚成。苦心修炼而得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见到多少汪曾祺的不随和。只有一次,参观一个水利枢纽展览,一位领导同志亲自主讲,天花乱坠地做起报告来,从头到尾,汪曾祺都没有 正眼瞧那人一眼。仅仅一次亲眼目睹已经足够了,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正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所期待的,而在此前,文人的名士气通常只能在书本上见到,我成长的那 个年代里,文人总是夹着尾巴做人,清高被看成一个很不好的词,其实文人不清高,还做什么文人。

何立伟:他的文字点燃了另一盏灯

他的文字才真是有韵味,比他的乃师沈从文公更白,更现代,更畅达,但同样的,有着从几千年传统和从自己个性里生发出来的文字神韵。汪先生的文字魅力,于 当时,于现在,我以为尚无出其右者。他的白话之白,是非常讲究的白,行云流水的白,有着真正的文字的贵气,常人可追他的白,却追不及他的贵气。

他的文字的贵气源自他是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在文脉上是没有断过气的。故汪先生写小说,写散文小品,文字虽白得不能再白,却字里行间释放得有一泓古人性 情文章里才有的文气、雅气、书香才子气,仿佛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好东西藏在底里。凡汪先生的小说文章,我见之必读,读之必爱不释手。 我喜欢他文章里有而别人文章里无的那样一种调子,那样一种气场,及那样一种温度。

汪先生的小说自成风格,学是学不来的。你没有他的阅历,没有他的学养,没有他盎然诗意的性情,你如何来学?汪先生给当时盲从西方现代派的文学青年点燃了另一盏灯,照亮了另一条路。这便是汪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时的意义。

【汪曾祺】

19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 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2]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

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

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

舍一夕》。[3]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2月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篇2:汪曾祺的美食散文评价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评价

近期,品读汪曾祺经典散文集《人间滋味》。饮食这种俗而又俗的大众文化,在汪曾祺笔下带着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葵·薤》是其中尤为经典的篇章。由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引出汉代的葵。葵是什么?葵如何又能做羹?带着这个疑问考究,从葵花说到秋葵,最后在吴其浚所著《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考》找到答案:古代的葵就是冬苋菜。由于时代发展,汉时的菜中之王葵如今几乎不为人知。蔬菜的'命运和世界一切事物一样,也有其兴盛和衰微。

薤叶极细。捏着一棵薤,汪曾祺想到汉代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脪,露脪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由薤感叹人生短促。薤是什么?北方人极少吃,南方人常吃,现在叫“藠头”。作为南方人,我深感惭愧,吃了这么多年藠头,竟然连“藠”如何读写都不清楚,更别说藠头的渊源是薤。此类寻常植物,汪曾祺亦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学识之渊博,知识面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

炒米、焦屑、咸鸭蛋、茨菰是汪曾祺与故乡息息相关的食物。从《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说到故乡炒米待客之道,谈炒米手艺人,提到老祖母的炒米坛……对于咸鸭蛋、茨菰这些童年时没好感的食物,长大后却因久违而想念。悠悠往事随笔写来,无论是家常小食,还是地方风味,甚至生活里最平淡无奇的热汤,在汪曾祺笔下都添了一份文化意蕴,多了一笔闲情雅致。

不起眼的原料经大厨之手能做出人间至味的菜品。与此同理,平平常常的饮食亦能让大师写出妙趣横生的佳作。读汪曾祺《人间滋味》,赏美食品美文。汪曾祺说:“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和谐的背后,是汪曾祺对待文学极致认真的态度: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用词力求准确、精练。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是汪曾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

篇3:名人对汪曾祺的评价

名人对汪曾祺的评价

学生时代西南联大教授、友人对他的评价:罗常培:该生素具创作夙慧。闻一多:你的报告写的比汪曾祺还好。(这报告是汪曾祺代笔写的)

王了一:自是君身有仙骨,剪裁妙处不须论。(存疑)

皮名举: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画马其顿地图)

沈从文:他的小说写的比我好。

朱自清:他连我的课都不来上。(拒绝汪曾祺做他的助教)

朱德熙:曾祺将来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作家。

工作后:

老舍:北京作协有两个人写文章写的好,一个是汪曾祺。

黄永玉:我的画只有他最懂。他在我心里的分量太重,很难下笔。

江青:汪曾祺可以控制使用。

铁凝等人的评价就不写了。

________

下午出昆明机场就直奔翠湖,又从翠湖走到联大旧址。沿路看着那些熟悉的路名,想起先生笔下的联大生活,不禁感慨物是人非。多年前,这里一定充满活力和希望吧。

穿巷子的时候,天色已暗,无意经过闻一多先生遇难处,心中一凛。又想起汪先生和闻先生的互相批评、“俯射”故事。

汪曾祺散文集

汪曾祺散文

汪曾祺谈饮食文化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

汪曾祺经典语录名句

汪曾祺散文好句

文章岳阳楼记汪曾祺

汪曾祺的散文

汪曾祺受戒读书笔记

汪曾祺的散文集

如何评价汪曾祺(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如何评价汪曾祺,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