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理寓言六则之一:“热炉”规则(共含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艳妆淡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屋子中间生着炙热旺盛的火炉,围坐的人们如果只顾烤火而不小心翼翼,就很有可能手脚触碰并被烫伤,
[启示]
(1)炉子火红,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不用手摸也都知道是热烫的――警告原则。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天条”,领导者要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警告或劝诫属下遵守公司的章程与规范,不要去轻易触犯“天条”,以维护公司的严格律治与权威。
(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
(3)只要碰到炉子,灼痛就马上发生――即时原则。任何惩处必须在个人错误行为发生后对其立即执行,绝不能拖泥带水、贻误时间,以便达到及时纠正警醒的目的,将企业中的人为失误减至最少状态。
(4)不管谁碰到炉子,肯定会被烫伤――公平原则。公司的制度适用每一个人,即使管理层也不例外。不管是谁,违背了规章制度,都一定要受到惩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才能最大限度信服于员工。只有营造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氛围,才能形成由上至下凝聚一心的无敌战斗力。
热炉法则与人性化管理
制度不是热炉,公司在要求员工严格遵守与执行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考虑添加些更为人性化的成分?
热炉法则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管理定律,人们已普遍认识了它的警告性、严肃性、即时性、公平性等特点,但是对其自身所固有的冷酷性、严肃性、消极性、独裁性等特征却很少重视,更缺乏必要的反思,
热炉法则的原始意思是,任何人都知道炉火熊熊燃烧时不能用手触摸,只要你伸手一碰,炉火立时就会把你烧伤,每个公司都应该拥有某些不可触犯的制度,这些制度就是一只只火炉,任何人胆敢触犯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人们之所以青睐热炉法则,更多地还是因为其严肃性及公平性。所谓公平,是讲火炉是六亲不认的,不会偏爱任何人,不管是谁,只要你胆敢触摸炉火,热炉都会毫不留情地将你烧伤。
但实际上,公司规章制度并不是热炉,并不客观地具有热炉法则的四大特征。制度是由人制定出来的,也必须由人来执行,所以,制度是否具有热炉的四大特征也是由人决定的。同时,制度作用的对象也是人,人与制度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被普遍忽视的问题:人们能否完全抛弃自身的情感、信仰、价值观等等非理性因素,从而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演变为单纯的人与制度的关系?热炉法则被完全实践和贯彻之后,是否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热炉法则本身存在着许多先天缺陷,过度推崇和依赖热炉法则,不仅解决不了所有存在的问题,还会制造出新的麻烦。热炉法则存在以下不足:
1.冷酷性:如果你被热炉烫伤了,热炉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唯一的原因就是你胆敢触摸它,同时,热炉也不会告诉你下一次怎样才能避免碰到它的火焰。
2.机械性:人们触摸到热炉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有意,可能是无意,也可能是不小心,甚至出于善意,但是热炉并不关心人的动机,它只关注事情的结果,只要造成的结果相同,一律给以公平的待遇:立即灼伤。
3.消极性:炉火熊熊燃烧,告诫着人们,千万不要试图触摸它。可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员工知道不该做什么,而在于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显然,热炉只能告诉员工不该做什么,所以比较消极,不能发挥积极的激励效果。
4.独裁性:这里为何要放一只热炉?热炉不会回答你,只有熊熊的火焰告戒你:千万不要触摸!
鉴于此,公司在辩证地看待热炉法则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尽量规避它的消极影响。
01制度要从员工的心里流出
诺斯古德·帕金森谈到热炉法则的警告性时解释说,事先警告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定制度后要做宣传,让人们明确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在思想上有所准备;二是要告诉他们怎样做是值得提倡的,是该奖励的;哪些做法和行为是错误的,是会被处罚的。
制度应该事先公布,而不能秋后算帐,诺斯古德·帕金森看见了这一点,但他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依照帕金森的意思,制度是由管理者们设计的,然后组织人们学习,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如果人们经过学习之后仍然不能认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怎么办?这些制度是不是仍然按照管理当局的意愿执行呢?这种思想正好暴露出了热炉法则的独裁性:别问我为什么,碰我就要烧伤你!
人们固然不会真地去质问火炉,但会质问制度的设计者,设计者强行推行自认为重要的制度,并且贯彻热炉法则,人们自然也有对策可用:
1、不触犯制度,也不会积极做事;
2、团结一致,共同对抗制度,用水浇灭火炉;
3、炉火太大,无法扑灭时,只有一走了之,辞职离去。
没有人心甘情愿地遵守别人强加的约束,无论人们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反抗,对组织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运用热炉法则的第一要领,就是民主化管理,设计的制度要真正代表民意。
02让制度活起来
作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当然应该具有严肃性,对事不对人,无论谁违反了制度,都要接受相同的处罚,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使其像一个红红的热炉一样,时时告诫着企图犯规者。然而,制度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影响制度运行的所有因素和情景,如果坚持百分之百的严肃性,就反而使制度僵化,变得不合情理,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贯彻热炉法则的时候,坚持严肃性的同时,还需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下两种情景下,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
1、一视同仁下的因人而异
同样的结果可能出自不同的原因,设计制度的时候,一般比较重视结果,对原因不能充分考虑,也无法充分考虑。如果过分考虑原因,制度往往难以执行,因为,人们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过失开脱,所以,制度应该一视同仁。
但是,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针对同样的结果,给以同样的.处罚,有时反而不能使当事人口服心服,甚至引起员工的普遍不满,认为组织没有一点人情味,从而导致士气低落。原因何在?
从违规者的行为动机分析,主要有四种可能性:
(1)出于能力低下或者主观恶意;
(2)出于无意,不小心触犯了制度;
(3)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完成任务;
(4)出于善良的动机,结果事与愿违,违反了制度。
对于第(1)种情景,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将会得到普遍的支持,对于第(2)种情景,人们一般会对违规者寄予一定的同情,至于第(3)、第(4)种情景,人们除了同情之外,还会给以谅解和宽容。由此可见,如果完全不考虑行为的动机,只问结果,对所有的违规者一视同仁,往往适得其反,可能会引起普遍的不满。
另外,不同的违规者对组织的历史贡献差异较大,给予的处罚也应因人而异,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意识的要求,
在西方国家,尤其在美国,情形完全不同,员工与组织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交易关系,你的历史贡献大,组织已经给了你相应的回报,这是一种等价交换,组织既不欠你的金钱,也不欠你的感情;对于中国来说,员工与组织不是纯粹的经济关系,组织既是员工工作的地方,也是员工生活的地方,员工对组织的投入不仅有知识和技能,还有青春和感情,员工与组织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所以,如果组织严厉处罚那些曾有重大贡献的违规者,就会伤害员工的感情,因为人们此时就会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2、灵活对待没有生命力的制度
有时候,环境与条件都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的制度已经变得不合情理,但制度没有及时变革,依然具有合法性,这就给管理者出了一个难题,不执行制度,制度就失去了严肃性,执行制度,就会制造出人为的违规事件,导致员工的不满。应该怎么办?《中国管理寓言》一书里有个慧王吞蛭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灵感。故事的内容如下:
楚慧王是春秋时一位杰出的国君。有一次,他让厨师做了一道冷酸菜,吃了以后,突然肚子不舒服,吃不下饭,病倒了。令尹听说以后急忙进宫询问病因。慧王说:“我昨天吃冷酸菜时,看到菜里有一条蛭。我当时想,如果要把蛭挑出来而不判厨师和食监的罪呢,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我的威信就无法树立,国家也会无法推行政令;可是真的要判罪呢,那么厨师他们就应该依法处死。我不忍那样做,我怕蛭被别人发现,就吞到肚子里去了。原本想没有什么问题,结果却不舒服。”令尹听完以后,马上离席向慧王深施一礼:“我听说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帮助有德之人。大王仁德如此,上天一定会保佑你的。请医师调理一下,一定会好的”第二天,慧王排下了蛭,病完全好了。
故事中的楚慧王感觉到了制度的不合理,但是制度毕竟没有废除,它依然具有合法性,一方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不能处死厨师,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楚慧王的对策是,假装没有看见菜里的蛭,直接吃到肚子里去。
这则故事给了我们管理的启示:严格执行现有的规章制度,这是组织管理的要求,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对所有的员工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让制度活起来,针对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员工进行灵活的应变,则是一种微妙的领导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可为外人道。
03别让制度阻碍员工的成长
美国管理学家阿吉里斯提出了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杨文士在其《管理学原理》(第二版)一书里对不成熟员工和成熟员工的性格特征进行了总结,不成熟的员工具有的特征是:被动性、依赖性、办起事来方法少、兴趣淡漠、目光短浅、从属的地位、缺乏自知之明;成熟的员工具有的特征是:能动性、独立性、办起事来方法多、兴趣浓厚、目光长远、有自知之明、能自我调控。阿吉里斯认为传统的组织设计死抠规章制度,使职工处处听命于上级,变得消极被动,依赖成性。阿吉里斯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那么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并且将会以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
一个组织过于看重热炉法则,就意味着组织里到处都是冒着熊熊火焰的热炉,员工稍有不慎就会碰到火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员工终于明白,不被火烧的可靠方法就是听话,不要乱动,在此过程中,员工逐渐养成了许多不成熟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变得忧虑、沮丧和压抑,缺乏成就感。发展下去,迟到、旷工、恶意破坏、离职等越演越烈,热炉法则受到严重的挑战,再也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威了。
对比成熟员工和不成熟员工的个性特征,任何聪明的管理者都会作出明智的选择,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管理者都在做着相反的事情,正是他们过于严厉、刻板的制度化管理阻碍了员工的良性发展。要想培养成熟的员工,就要尽量减少热炉的数量,给员工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力,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
04多吹一点南风
南风法则也称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所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比赛的结果,南风获得胜利。
仔细分析上述寓言中北风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体现了热炉法则的精神,他们都具有强迫性、威严性,希望通过自己的强大力量,从外部施加压力,迫使人们服从。但是,北风失败了,南风胜利了,这是为什么?
奥秘就在于对人性的正确认识。人性既有恶的因素,也有善的因素,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制定一些惩罚性的制度抑制人性的丑恶,更要激发人性中的善良。热炉法则看见了人性恶的一面,通过威胁、监督和惩罚等,从外部向其施加压力,以达到抑制丑恶发展的目的。这里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热炉法则只能抑制人们心中恶的因素,控制消极行为的发生,但是它对人性善的因素没有任何影响力,无法诱导积极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热炉法则与人性处于对立的状态,人们并非心甘情愿地服从,总是企图绕过热炉的威胁,这就增加了监督的成本。
南风法则看见了人性善的一面,采取积极诱导的措施,诱发人们内心里的善良。它能使人们自觉地、自然地追求组织的目标。这正符合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说:“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崇尚的领导境界,就是领导尽量不要发号施令,应该顺着人们的本性加以引导,人们则顺着自己的本性作为,丝毫没有感觉到外力的强迫。
认识热炉法则
热炉法则这个源自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原则,它的实际指导意义在于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象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与奖赏之类的正面强化手段相反,而惩罚之类则属于反面强化手段,“热炉法则”指导我们“三性”,即即刻性、预先示警性、彻底贯穿性。我们需要应用这三个特性来完善管理制度。
即刻性:当某人要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我们的管理制度也应如此,不分职务高低,适用于任何人,一律平等;还有,违反制度的行为与处罚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就不能收到好的罚戒、教育作用,因此,执行制度一定要坚决果断。
预先示警性:火炉摆在那里,要让大家知道碰触则会被烫,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有一个健全的长效机制,只有立足于正反两面的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行动,管理机制才能发挥其优越性。
彻底贯穿性:火炉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执行和落实惩罚制度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如果我们在执行赏罚时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会使制度成为摆设,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热炉法则”阐述罚款制度的四大惩处原则:
1、警告性原则:热炉外观火红,不用手去摸,也可知道炉子是热得足以灼伤人的。为让员工趋利避害,企业的领导者就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宣传,以警告或劝戒员工不要触犯规章制度,说明罚款的种类和额度。如果有企业平常把规章制度藏在抽屉里,谁都不知道里面规定了啥内容,等到员工违规后,才拿出来作为罚款的依据。这样做,显然不能服众。
2、验证性原则:用手触摸热炉,毫无疑问地会被烈焰灼伤。谁若明知企业有相关规定,还要以身试“法”、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惩处,以明纪律、以儆效尤。
3、即时性原则: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4、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管理者应该是罚款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对自己倡导的制度更应该身体力行。如果“刑不上大夫”,那么罚款制度有不如无,甚至比没有更糟糕。
此外,企业在制订罚款制度时,还必须遵守合理、合情的原则。比如说,员工在厂区内违规吸烟,你即使罚他一百、二百元谁都没有话说,但如果提出罚款一万元,那简直就是暴政啦。在这方面,我国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企业对员工的罚款金额,不得超过职工工资的20%.
机制的创新和进步也很重要。企业一方面要鼓励员工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合理化建议等形式通过正常渠道对罚款制度进行完善,积极寻找更多替代罚款的其他办法;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激励员工,包括加大奖励额度和范围,有了罚也要有奖,形成“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激励型管理机制。只有当员工们理解、认同了企业的罚款制度后,才会少了因为“要罚我”而萌生的反感,多了“我认罚”的坦然和勇气。
“热炉法则”例子
凡有规章必应遵守,一朝废弛,贻害无穷。第一是权威坍塌,有令不行;第二是人心涣散,各行其是;第三是人各私利,有私无公;第四是同拆热炉,大厦将倾。
在华为,新进员工有一条管理“高压线”就是:培训学习时不许上网聊天,违者,辞退。有一新员工不相信,“我偷偷上网,谁知道?”于是以职试规。他想不到的是华为是网络通讯的顶级高手,员工用于学习的电脑是受监控的。第二天该员工就被请离华为。
古今中外,“热炉法则”例子举不胜举。古有“孙武治军”让这些士兵都明白了什么叫“热炉法则”,三国时代“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也是热炉法则的一个好案例;今有四川希望集团的治厂方针“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用钢铁般的纪律治厂”,也有海尔集团的规定,所有员工走路都必须靠右行,在离开座位时则需将椅子推进桌洞里,否则,都将被处以罚款。如此之类,都反映了“热炉法则”在管理执行时的必要。
“热炉法则”另解
热炉法则还有其他的解释,当你靠它太近就会感到很烫甚至被灼伤;当你离它太远,就感受不到它的温暖;保持适当的距离,你才会得到温暖和保护。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当我们遵守制度、执行它就能给我们带来益处;当我们违反制度,就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 合规管理工作报告
★ 合规管理工作总结
★ 管理小寓言大智慧
★ 炉石开场白
★ 管理的寓言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