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秘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papa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金刚经》的秘密(共含3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pap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金刚经》的秘密

篇1:《金刚经》的秘密

《金刚经》的秘密

《金刚经》常以佛、如来自身的故事、经历来启发人们。下面是《金刚经》的秘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要读经,我建议不要去看注解。而是去体验他。每部经中,每句话,都有甚深的密意。那你要去体验它,体验到了,就是一种开悟,是小的开悟。悟了,你就能心开,这就是一种法喜。

对《金刚经》的体悟,我比较少。我念的也不多,可能就三四百部。那我体会一句,因为看到许多人拿着《金刚经》说,这个是空,那个是梦幻泡影,那个是不要执着,我感觉还是有些担心。所以就把体悟说给大家,讲的好,功德归于三宝龙天,讲的不好,过错归于自己。

要体悟《金刚经》,需要有一把钥匙。好比说,《金刚经》的内容,是橱柜里的宝贝,你好像看到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接触到。那就需要一把钥匙,打开这个门,你才能清楚看明白这个宝贝。

《金刚经》讲到功德很大,有人会执着。但你执着没有用,因为用不到。好比说,太阳在天上,能量很大,普照大地,但你用到的很少。那怎么样才能用到?就是你有太阳能接收器的时候才能用的到。也就是你发大心时,然后你拼命做善事时,这时候才能用的到。

这里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金刚经》是给谁讲的?

不是给普通的人讲的。普通人拿着《金刚经》,说不要执着,或者执着《金刚经》的功德,这就犯了很大毛病。那给谁讲的。《金刚经》说,给不是给小乘讲的,是给发大乘者说,发无上心者说。也就是真正给发菩提心的人说的。

有人说,听了《金刚经》就有多少功德。这个前提,《金刚经》也讲过。“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这句话很重要。因为《金刚经》的钥匙就在这里。四个字:持戒修福。

《金刚经》重要讲的,不是空相,而是持戒修福。而且持戒修福,是修《金刚经》的基础。为什么呢,因为持戒修福要到最圆满时,一定是达到《金刚经》的境界。他才能圆满。所以《金刚经》是为了持戒修福者说的,让他的修行更能圆满。

为什么持戒修福的人,一定要听闻《金刚经》?这个是第二个要解答的问题。

真正做善事的人,善事越多,如果内心放不下,就会越痛苦。估计很多人无法了解,为什么善事越多,他越痛苦。因为善事多了,他心中执着善事,执着就越严重,他内心就越痛苦。好像觉得,我功德最大,我成就最大,这时就有痛苦了。你看梁武帝,他斋僧布施,做了非常多功德,他有痛苦吗?只要没有了知《金刚经》的智慧。他都有痛苦。所以达摩来了,见到梁武帝,梁武帝开头就问,功德有多少,看来他是很在乎他的功德,他就去拼命做。达摩说,没有功德。梁武帝就很不开心。所以两人谈不开,达摩就走了。

修行人,位置越高,一定要越谦卑,他就痛苦就很少。佛法讲的,功德都是大家的。他痛苦就少了。我听支提山妙法法师说,在支提山下,有个寺院叫做报国寺。这个大护法,以前在美国定居,后来把美国的房子卖了,几百万,来建报国寺。同时,他又在报国寺厨房,帮忙了整整三年。这个很了不起。这样子的人,他就没有痛苦。起码没有善事而导致的痛苦。

大愿法师讲过,以前在南岳有个和尚,他盖了一个庙,要往生前,做了个梦,梦见有人抬着轿子来接他。法师就知道,他往生后要去做山神了,因为他辛苦盖了庙,但很执着他的庙,所以死后就去做山神了。有福报的神。

那云公(虚云和尚)就不一样。他一辈子,是深得《金刚经》精髓,他开悟后,就去重兴祖庭,鸡足山,南华寺,云门寺,云居山,鼓山。他盖好了一座,就把庙交给他的弟子,然后自己又去兴旺另一个庙。从来不执著。这就没有痛苦了。

所以《金刚经》不是给一般凡夫讲的,可以说给大福的人讲的。比如天人,金刚护法,大力鬼王,转轮圣王,国王讲的。因为他们福报越大,善业越大,痛苦也跟着越大。恶业会带来痛苦,善业也同样会,因为善业的能量太大,你就会越执着,就会越痛苦。那《金刚经》,就能解脱这种善业执着所带来的痛苦。所以祖师大德的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那这时你就能明白,在和其他教派比,其他宗教的,包括道教,基督教,都会承认《金刚经》的伟大。他就超越在这里。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人生智慧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一部非常有影响的大乘佛经。探讨的依旧是古圣先贤共同关心的——什么是至道?怎样才能得道?这一类的问题。《金刚经》中的文眼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既是道的根本现象,也是成道的钥匙,还可以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

至于悟道成道,我觉得那不是人群中大多数人所关心的,因为会觉得那些东西玄而又玄,脱离现实,缺乏实际意义。所以那只是少数人关心的事。但如果论及人生智慧,那么大家就会很关心,因为毕竟和我们的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人的一生,要面对种种复杂的生活问题需要解决,还要解脱现实中的烦恼……所以这个智慧就显得太重要了!而《金刚经》的智慧则可以给我们带来圆满幸福的人生。

其实《金刚经》里让我们把握的一个核心的方法就是“无住”。无住,就是不要停下来。这个停,不是正常做事情的那种安住,而是不恰当的停留下来的一种执着。是障碍和弊端产生的根源。过去民间有个寓言故事,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够看出“有住”的祸害:说有一个人在神仙的指引下、意外地找到了一座宝山,而神仙告诉他,挖够了你就走,不要等到天亮,一旦天亮了,这个宝山被太阳照射就会化为虚无,你的生命也会随之被消融。当时这个人答应得很痛快,神仙走了之后他就开始挖宝,越挖好东西越多,越挖心里越馋,越挖越放不下……贪婪让他废寝忘餐、忘记了时间……终于太阳出来了,他便葬身于宝山之中。

这个就是人生真实的写照。我们很多情况下就是这样不智慧地生存着。面对事业、感情、健康、财富…… 该收手时不收手,以至落得满盘皆输。经常有朋友和我探讨一个相关的问题:把握的标准(尺度)是什么啊?说实在话,我觉得这个尺度我们早就遗失了,因为我们的人心早已经被尘世中的种种污染给泯灭了!为了生存的竞争、为了利益的获得,有几个人还在想着客观与公正的问题?然而如果不能客观公正地看待把握问题,事情最后的结果就很可能适得其返。这个往往是人们当时所想不到的。

而“无住”是教给我们去掉私心。也就是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要把我们自己与外物(包括人)平等起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当我们想到自己、想到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想到别人、想到更多人的利益,同时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即换位思考,这样即便是从利己的角度说,也减少了很多矛盾和失败的机会。这种多角度、完整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佛法中属于“无漏智”。

每个人都有一个完美的梦,希望在自己的人生里什么都好,不要有什么缺失和遗憾。完美的人生究竟是否可以实现?完美的概念是什么?我觉得完美并不是按照我们主观想象那种如施了魔法般想啥来啥的美梦,而是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有机结合而得到的丰富的硕果。应该说这种丰富意义的完美在人生中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要点在于它会在自然运化的过程中逐一实现,但绝非完全按照你预定的时间和地点。比如,你很期望你的孩子成为人才,而他在该成才的.时候情况很糟糕,于是你就很生气,做了许多不合适的事情,认为他不会成才了!推波助澜地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很可能因为你的埋怨和讥讽而堕落下去……

假使如果你不那么想呢?而是耐心帮助他找原因,发挥孩子的特长,过了若干年,你会发现他虽然考大学名落孙山,但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商人。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是个魔法师,一切都不是定数,一切都有可能实现,比如60岁的齐白石可以成为一代名画师,大器可以晚成……但人生的种种过程需要你智慧的配合,而这个智慧就是《金刚经》中的无相与无住。

只有我们以“无相”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才有可能采取“无住”的智慧行为。

那么无相是什么呢?

无相,意味着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现象没有固定不变的看法。按照《金刚经》本身的说法,就是“凡所有相,皆属虚妄。”这个虚妄不是说不存在这些现象,而是说这些现象如果从宽阔的整体角度去观察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庄子才对碧蓝的天空发出感慨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现在我们都知道,天之蓝是因为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而天空本身则是没有颜色的。庄子的慨叹其实就等于告诉我们,凡所看到的一切都不是根本的真实。

自然事物的组合形成有些象我们小时候玩的那个万花筒,换一个角度形象看立刻就改变了!观察角度的不同,对事物得出的印象就会全然不同。那么哪一个形象才是真实的呢?哪一个也不是,因为它们都在不断的组合变化之中。自然界如此,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不变的事物,只有在一定视角观察下幅度改变的大小。

所以我们要从中明白一个道理:一些现有的定论其实都不是定论,它只在一定条件范围下有效。一个罪犯,从社会角度看他是个罪人,而在他母亲眼里很可能就是个孝子,还兴许在单位是个好同事。就拿历史来说;历史的不可逆转的特性决定了历史事件、人物行为、定论的某种确定性。然而许多事件 、人物行为、言论等不是随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而消失,它们常常作为某种遗存而加入到新的历史行列中去,表现出新的意义,或者说,在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展现它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历史也是活的。

无相,教给我们以更完备的视野来认识事物,这样才会对事物有更为确切的把握,而不至于因为目光短浅而做出愚蠢的短视行为。

篇2:金刚经的大秘密

金刚经的大秘密

要读经,我建议不要去看注解。而是去体验他。每部经中,每句话,都有甚深的密意。那你要去体验它,体验到了,就是一种开悟,是小的开悟。悟了,你就能心开,这就是一种法喜。

对金刚经的体悟,我比较少。我念的也不多,可能就三四百部。那我体会一句,因为看到许多人拿着金刚经说,这个是空,那个是梦幻泡影,那个是不要执着,我感觉还是有些担心。所以就把体悟说给大家,讲的好,功德归于三宝龙天,讲的不好,过错归于自己。

要体悟金刚经,需要有一把钥匙。好比说,金刚经的内容,是橱柜里的宝贝,你好像看到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接触到。那就需要一把钥匙,打开这个门,你才能清楚看明白这个宝贝。

金刚经讲到功德很大,有人会执着。但你执着没有用,因为用不到。好比说,太阳在天上,能量很大,普照大地,但你用到的很少。那怎么样才能用到?就是你有太阳能接收器的时候才能用的到。也就是你发大心时,然后你拼命做善事时,这时候才能用的到。

这里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金刚经是给谁讲的?

不是给普通的人讲的。普通人拿着金刚经,说不要执着,或者执着金刚经的功德,这就犯了很大毛病。那给谁讲的。金刚经说,给不是给小乘讲的,是给发大乘者说,发无上心者说。也就是真正给发菩提心的人说的。

有人说,听了金刚经就有多少功德。这个前提,金刚经也讲过。“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这句话很重要。因为金刚经的钥匙就在这里。四个字:持戒修福。

金刚经重要讲的,不是空相,而是持戒修福。而且持戒修福,是修金刚经的基础。为什么呢,因为持戒修福要到最圆满时,一定是达到金刚经的境界。他才能圆满。所以金刚经是为了持戒修福者说的,让他的修行更能圆满。

为什么持戒修福的人,一定要听闻金刚经?这个是第二个要解答的问题。

真正做善事的人,善事越多,如果内心放不下,就会越痛苦。估计很多人无法了解,为什么善事越多,他越痛苦。因为善事多了,他心中执着善事,执着就越严重,他内心就越痛苦。好像觉得,我功德最大,我成就最大,这时就有痛苦了。你看梁武帝,他斋僧布施,做了非常多功德,他有痛苦吗?只要没有了知金刚经的智慧。他都有痛苦。所以达摩来了,见到梁武帝,梁武帝开头就问,功德有多少,看来他是很在乎他的功德,他就去拼命做。达摩说,没有功德。梁武帝就很不开心。所以两人谈不开,达摩就走了。

修行人,位置越高,一定要越谦卑,他就痛苦就很少。佛法讲的,功德都是大家的。他痛苦就少了。我听支提山妙法法师说,在支提山下,有个寺院叫做报国寺。这个大护法,以前在美国定居,后来把美国的房子卖了,几百万,来建报国寺。同时,他又在报国寺厨房,帮忙了整整三年。这个很了不起。这样子的人,他就没有痛苦。起码没有善事而导致的痛苦。

大愿法师讲过,以前在南岳有个和尚,他盖了一个庙,要往生前,做了个梦,梦见有人抬着轿子来接他。法师就知道,他往生后要去做山神了,因为他辛苦盖了庙,但很执着他的庙,所以死后就去做山神了。有福报的神。

那云公(虚云和尚)就不一样。他一辈子,是深得金刚经精髓,他开悟后,就去重兴祖庭,鸡足山,南华寺,云门寺,云居山,鼓山。他盖好了一座,就把庙交给他的弟子,然后自己又去兴旺另一个庙。从来不执着。这就没有痛苦了。

所以金刚经不是给一般凡夫讲的,可以说给大福的人讲的。比如天人,金刚护法,大力鬼王,转轮圣王,国王讲的。因为他们福报越大,善业越大,痛苦也跟着越大。恶业会带来痛苦,善业也同样会,因为善业的能量太大,你就会越执着,就会越痛苦。那金刚经,就能解脱这种善业执着所带来的'痛苦。所以祖师大德的了不起,就在这个地方。那这时你就能明白,在和其他教派比,其他宗教的,包括道教,基督教,都会承认金刚经的伟大。他就超越在这里。

拓展阅读:《金刚经》中最精华的十句话

1.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著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2.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3.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4.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佛法不一定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

5.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无任何执著的升起清净心,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6.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著、对众生的执著、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7.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8.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9. 所作福德,不应贪著

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10.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众生本具的如来本性,不停住于任何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离一切分别妄念,即是如来清净本性。

篇3:道德经和金刚经的秘密

道德经和金刚经的秘密

一弦诸般旋律,道德经,金刚经,圣经,古兰经......

心性同一,万教归一,一无所得。

万物本源的终极真相,只有一个还是有多个?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角度可以有多个。我们说有7个角度,把第一个角度定义为“你”的角度,是让“你”看见你自己,你的看见就是你的世界,相对你而言真实不虚,真实的体现为不同的境界层级,或物或欲或种种;其他六位先生的角度虽有不同,却从来没有分别,你呢?择录一视角供参考,虹竹回应:“你心我性,你我同一”。闻听此言当即无言感动,自本号开播随缘来去无数众,少数人竟悟了,尽管悟离成道还有很远的路,但这几乎是非凡的成就了,我回:“虹竹,今后,用心生活处去精进。多积资粮,时常布施,常含、常记、常念今日汝觉之八字,去用心生活,忘记修行”。

不同的视角千千万万,这个千千万万都属“第1角度”,是相对个体的绝对真实和真相,一弦天籁,诸般衍生。于人而言,真相是一个变动的存在(这样的叮嘱竟也很难入人心识),不同的人乃至神看见的世界是不同的真相,也是真实的世界。知识、认识、证识在变化,真相随之就在变化。孩子的真相世界是好奇、玩具、父母;成人世界的真相是物欲、规则、现实;动物世界的真相是食物、生存、繁殖;活在二元物质境界的真相是生老病死;进入一元非物质界的悟者是大爱无疆,慈航永度;空有觉地者的真相是一弦之音、圣意创造。万千旋律均由一弦之音奏演,人类的经典能说明这一实相,道佛就是典型的一弦二音,只有沿着道德经与佛经进入一的世界,华藏世界的大门才徐徐向我们打开。

道德经如源头活水,让人类源源不绝的获取智慧和认知,虽然“道德真章”已篡改,但真章的痕迹依然封存在八一章中,只是三千年来未曾有人全解。金刚经、心经属于宗教,但又脱离宗教、高于宗教、高于哲学科学,逐渐被人类主流认可。其实道德经、金刚经的本质是一弦所奏,显了两种天籁之相性。下面就此略述,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掌握此等绝学的视角,用以丰富有限的我们。

天书《道德经》,第一章中大家常见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见大概译意是:不可言说、不可名之道是恒道。我要告诉你,这个断句误导了古往今来研究、翻译《道德经》的专家、教授、学者、修行者,正确的断句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为什么要这么断?悟道的人都知道,道即不着一处,道又无处不在,道无所不生,也无所不灭,所以恒道是道可道非的存在,正所谓:千变万化皆一道,奈何一物常无穷,也可谓:道法自然,如来,名非名可,无分无别,随你如意。再举例一句,此句老少皆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面看有理,逻辑无误,仔细一究竟你会发现前后两个万物之间自相矛盾。正确的断句应该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此句揭示了造物的密码,造物把这个密码存留于神州,发扬光大的使命交给了西方人。道生一一,指的是一阴一阳,相当于太极生两仪,相当于计算机二进制简码0和1;道生二二,相当于两仪生四相,相当于二进制简码00 ,01,10,11,道生三三,相当于四相生八卦,相当于二进制简码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关于道德经,要说的实在太多了的,往后若是有缘修复道德经,再随缘而录。本篇主要探索佛道弦意。

千百年来,佛道儒医武乃至上帝真主,都在传递同一个宇宙真相。老子和释迦所讲大同小异,实在不必分别,实证传承才是根本,如:道德经第一章所言的道与玄妙,其中境、界和佛家所说同出一弦,与释迦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心印之境如出一辙。《道德经》的“有无、同出而异名、有无相生、有生于无”,在《心经》中叫做:“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有,空是无。《道德经》的“道无为而无不为”,《金刚经》则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道德经》“道法自然”,是本体世界自生自化的境界,即《大毗婆沙论》所谓“法尔自然”。《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即《楞严经》“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的神通境界。“和其光,同其尘”大意是:“各种光能和谐地在一起,万物千差万别,极细微处相同”。这与《金刚经》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楞严经》之“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之“邻虚尘”相似。法,包括物质世界,邻虚尘,色法的最小最细微是“虚”态,就像物质分解到后来而有“湮灭”现象一样。《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就是四禅八定的方法论。如是观,能让华藏世界的大门慢慢开启。

抛开分别之心,佛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佛教在今天的印度几近灭绝,中国佛教本质是:局部神州文明借“佛”得生、得续,何况在中国文化里你不可能再将佛文化分析出来了,也只有汉语的神韵能印禅韵之天机。道家文化土生土长,是神州文化的印记,是龙的传人应该修复、光复、发扬、传承的文化。但我们都爱给自己贴上标签去分别,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也就未必是真相了;一但角度分别,就会落在妄想狭隘里打转转,就会执著于文字象而不得要领。至于专家、学者、研究者就由他去吧,混口饭吃的众生而已。常持《金刚经》和《道德经》的人,都会二者相通,《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这就是对“道可,道非,恒道也”的注解。佛门弟子证取“无我”境界,道教弟子修炼到“无为”境界,前者究竟涅槃、不生不灭,后者与道同化、返璞归真。

佛法驻世的时间段是:“正法——像法——末法——法灭”,而《道德经》同样准确的描述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我们这个时段就是末法时期,失仁义时期。如今修行界非常的杂乱,各种灵性课程、扬升、导师、外星说琳琅满目、异常繁荣,实则是当今众生离真相越来越远,闻道的缘分越来越少。佛陀和老子都预言了这个时代,也预言了魔子魔孙出家或修道穿起海青而讲经说法,而没有真相的众生,不具识别能力,不明真相,最后都成不知所谓,以至真知再难入众生心识,诸天菩萨入污浊恶世也无法,故有悲天悯人,事实上又无天可悲、无人可悯。

道德经和金刚经只讲述了一个真相,真相里只有一个无为,若世人有不同的无为,即是颠倒梦想的无为。何为无为?简单说就是:与梦幻泡影的现实合一,这就是无为。我常对很多修行人说“用心生活,先忘记修行”实乃肺腑,“用心生活”四个字真乃凡藏大道,平凡花花草草的美非用心不能觉见的,再则无为的生活方式是安宁的、臣服的,有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压力和痛苦。凡和圣以“无为法”生活而有差别。无为的生活是宁静的运动,它动而不动,是安宁的、喜悦的、无阻力的;有为的'生活充满了躁动,它一刻也不能宁静,处处充满了压力、紧张和痛苦,一个被生活者的样子。道德经指导凡人的本意是正确的行走在生活的路上。

我在《五毒之月 上古之弦》里说到过,道德经的真义是指导神、仙、凡如何正确的行走在道上,而非指导政治经济、成功心灵、为人处世这类鸡毛蒜皮的小破事。那么凡俗到底如何行走在道上呢?无为!金刚经里不存在有为,有为也是无为。经开示:不存在一个实在的事物,一切有为是无为。进入这界,任何有为都得落入无为里,一个绝对无为、绝对真相的世界、一个空亦不空的世界、一个语言丧失了能力的世界。在金刚经的世界和道德经的世界,作为无为是一样的。佛之一真法界即为道之无极界。

道的无极之界,就是佛的一真法界,《道德经》讲:“无名,天地之始”(正确的断句是:无,名天地之始)、“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古始”,均指无极之道,道之无极界;是大道无形、无情、无名,是本始和纲纪。无极本体,或叫虚元,它是一种虚无至极的状态。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的模式,最后至于“无极”的状态。“道”的“无极”是最高本体,最高规律,最高法则,即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依然不是究竟,以后讲),众生都可以以《金刚经》无所住心入一真法界。六祖听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开悟。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纲要。应生无所住心,亦即“离一切诸相”的心态。《金刚经》开示的无住法门,有个大前提,即发普度众生的大慈悲,灭度一切众生,然后再空掉我人众生寿者诸相。立不立这一菩提大愿这是佛法与魔法的分水岭,是佛门弟子的方向与目的,是修行的正宗和根本。无所住心,无为心,是既破色,又破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实无虚”。修无所住心,就是修无为心,离一切诸相,进入般若理体,一真法界,非易事,自度度的人心要坚定,路途中要忍辱坚持,不要放弃。

可以说,证道就是证入一真法界、证道就是证入道之无极界。老子之道体,很玄妙,就是佛陀所讲的涅盘、无为、空,甚深、极甚深,就是这个体,亦或叫性。佛道是老子与佛陀使用不同语言、名称而说,然一般人无法理解。若非无数轮回中,经历过相当深的历练、经验、智慧、资粮积累、慧命巩固,实难得真解,无缘真知,无缘天师,直至开启慧眼。开启了智慧眼,就能看懂大地风云经、活生生的活”法”、活生生的真理。老子和释迦都是在阐述真相的精髓、核心,帮助芸芸无根之草了悟:无上甚深微妙法。二人所道真言、句句真理实相,且无我慢、我是、我能。老子直接叙述宇宙的真理实相的核心,宣说的就是三法印和空、无为法、及佛陀所谓最深奥的“涅盘智”,道德经全面、清楚、明白的解析了超越所有二元对立的涅盘智。

道德经是神州文明时代的“真人”传承(老子并不是特指一个人,以后说),真人都是与道合一,无我无私的。世间真人之中,佛陀是其中之一;贪瞋痴慢止息的人,也是真人;耶稣、穆罕穆德也都是世间极少有的真人。真人,心无贪瞋痴慢,没有我是、我能,我分别。而走向真人的路线是悟后起修是第一步,一玹氏的一切记录,对一般人来说就是随缘助人完成“悟”,终一日,恍然大悟,见性起修;进而完成修道、体道、悟道、进而行道。但不主动做功德布施,不主动自度度人,以累积资粮,任你如何世智辩聪都没用。

其实佛陀、老子、耶稣、穆圣等人都是多位一体的,世间相不同、名不同而已,佛陀、老子、耶稣等所指向的目标是一样的。三者一体,佛陀用空、法界,老子用道总括,耶稣用“上帝”之名。佛陀以有为法、世间法协助众生逐步深入、逐步进入、逐步积累,乃至数翻轮回后成道,是从下往上、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子是从上往下,从本体、道体、法界直入,协助有情众生成道。佛陀是引导大家从有为法,逐步的上去;老子传承的是神州文明,故老子直指众妙之门,在无极界直接说真相,非上上等根器不解其意不知其道,所以古往今来翻译研究道德经者,无非俗文而已。耶稣则是从中间开始,耶稣宣扬之博爱,是道之用,适用于下等根器,故降世西方,耶稣从中间“道用”。佛陀从基础的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开始讲,从现象界让众生了悟现象界的无常、无我,让众生进入超越的高度来看这一切,最后体证极甚深之涅盘、无为、空;老子在无极界直接说真相。 耶稣是取中间的“道用”方便一般根器,而今神州堕落到这般境地,也是需要基督道场的。所以光复神州文明,是中国人对人类的责任。遗憾的是全球华人,只见得新加坡人投资区区15个亿,做了本不得真解的黄帝字典追溯中国文明。一玹氏所号称的光复汉字乃至神州文明,是随缘之谈,尚或且做笑谈。

多位一体,万法归一,一弦天籁,曲终戏毕。

佛陀以本体之“相”性说法,归纳出三法印、四圣谛,并标注清楚次第、步骤,三十七道品等内容。老子以本体(即道)说法,直接讲道体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唯有实证才能明了老子所讲的道,世间之人谈老子道,尽为空谈。耶稣以本体之“用”说法,阐明大自然、道、宇宙所展现出来的“用”,道以“博爱”驻世,引导众生循序渐进体会大天大地大自然,对我们无条件无所求的爱,法界所展现的“用”为博爱、无我、无私普爱一切众,这是道的“用”,借此让众生了解并亲自体会整个法界、大自然“大爱”的存在,体会到道、上帝的伟大,然后回归上帝、回归伊斯兰谓之“主”的世界。不管地球的小小物种如何的兴起争端、争执,无论国度、种族、地缘如何分别,阳光、空气、上善之水都是以平等心对待一切生灵。所以你就理解为什么我说没兴趣谈玩泥巴过家家的政事和赛事,三千年内的事实在是不值一提,但一寺道场建立后,此地用来八卦、玩泥巴过家家也无妨,同梦同戏嘛,开心就好;一句开心就好,愚昧多少个生命一世,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弦所生诸般旋律,道德经,金刚经,圣经,古兰经......

心性同一,万教归一,一无所得。

道法自然,如来。

《金刚经》开示

《金刚经》全文

金刚经总纲

《金刚经》绝处逢生

《金刚经》内容总结

《金刚经》心灵世界

《金刚经》诵读感受

《金刚经》的作用

实修金刚经感悟

《金刚经》思想大义

《金刚经》的秘密(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金刚经》的秘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