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实修金刚经感悟(共含5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jhupz”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金刚经实修感悟
《金刚经》最后强调,般若法门是佛法修行解脱的最高智慧。以下是金刚经实修感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文章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感恩大善知识慈悲!
自己修习佛法经典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体会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荡,佛经不可思议。或许是宿世因缘自己对金刚经好象特别偏爱。还记的几年前书店的经历。那时偶然的在书架上发现了金刚经。随手翻开,可能因经中所述,诵此经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贪心大起就与金刚经结缘了,好象把经背了下来。再以后就忘了。直到几年后于再遇佛法又选择了金刚经!一路走来诵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
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
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文章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
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
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慢慢的才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只是相对自己现阶段的所谓“真光”)
拓展阅读:《金刚经》知识
1.无为就是:有所作为,但不以此作为而生我有所作为的满足念头,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即是无为。
2.佛教修行方法:先破“我见”及自我己见,“我见”错误几率比较大;“人见”,客观的评价,这个比较正确;“众生见”,一切在众生眼里都不算什么;“寿者见”,人生如白驹过隙,对时间来说,时间太宝贵,干什么都是浪费。
3.释迦牟尼在教人们成佛,善良的人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这些人和佛祖有什么不一样呢?对于善良的人给我们正确的意见我们应该信任并去奉行。
4.唯心注意是我以什么什么终日为真;唯物主义是我终日以什么什么为真。唯心主义是把一切看做心外之物。
5.看了《金刚经》才知道,《金刚经》在说我们能达到什么境界,我们是什么——我们即是永恒。还有对于某些事,不要太执著;读《金刚经》可以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真、善、美。
6.佛教是积极的,《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就是对某些事情应该有积极的看法。对大家来说如何解说佛法呢?解说佛法那就有人信,有人不信,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与无为相对)——在所有人的心中《金刚经》是真理,但在某些人的心中不是永恒的真理,应该像如来一样以这样的心态讲佛经:讲佛经时,不为外物所动,不动是非心念,不动执著心念,不动任何心念。
7.“彼非众生,非不众生。”就是说:众生及佛,佛及众生,只是心态变了一下。
8.“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很多人都想见到如来,如果太执著,就会生成烦恼心,这样是不好的,不能心生清净,如来又是清净者,所以不能见到如来。
9.读《金刚经》到这个时候使我明白了:世间的一切都是有一个名字。有时候人们心中执著的相,只是虚妄的相(有时候又会被相所迷惑)。应用心体会这个名字(相)后面的本质。
10.菩萨摆脱了四相,是因为他包容了四相,包容了四相后他们即是一体,对四相就没有了分别心,就没有了执著于四相的心。庄严佛土亦是如此,包容了世间一切不庄严的事,及得庄严佛土。
11.佛祖为什么要拈花一笑:佛祖怕众生执迷于佛法不悟,故拈起一朵花来比喻“一花一如来”而不讲佛法,让众生放下对佛经的执著,让众生知道佛在心中,从佛经上是无法悟道成佛的。所以如果众生心里有佛,那么众生即是佛。(众生是没有得道的佛)。
实修金刚经感悟
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文章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感恩大善知识慈悲!!
自己修习佛法经典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体会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荡,佛经不可思议。或许是宿世因缘自己对金刚经好象特别偏爱。还记的几年前书店的经历。那时偶然的在书架上发现了金刚经。随手翻开,可能因经中所述,诵此经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贪心大起就与金刚经结缘了,好象把经背了下来。再以后就忘了。直到几年后于06年再遇佛法又选择了金刚经!一路走来诵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
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
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2000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文章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
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
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慢慢的才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只是相对自己现阶段的所谓“真光”)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
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
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精神的活动。如果我们的心理环境或精神环境常常困扰我们,心灵就不健康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心灵环境,变得有智慧、清净、自在,就必须从人心的净化做起。
(二)发菩提心
人心的净化,必须放下自私自利,确信利人便是利己,故当如《金刚经》所鼓励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这是《金刚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发成佛的无上菩提心。
要发成佛的'心,必须先学菩萨的精神,菩萨的精神就是「以利他为利己」,菩萨发愿并不是急着想要自己先成佛,而是希望先度众生。诸位一定听过地藏菩萨发的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就是菩萨精神,是以利益众生来利益自己,也就是不为自私自利,只为利他。这种观念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以及永远的人间社会所需要的。如果人人都能不为私利,而致力于利他,这世界当然就不会有什么纷争了。
利他行,并不等于做滥好人。必须智慧与慈悲兼顾,方能使我们的世界真正的净化。
(三)保护初发心
发了无上菩提心,应当知道如何时时保护此一「初发心」,是故《金刚经》说:「云何应住?」
这个「住」和前面的「住」不同。前面提过的「住」是「在乎」,这里的「住」是不要离开、不要退心、不要忘掉。要住于无上菩提心,不要忘记自己最初所发成佛的愿心。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可忘记自己是一个发愿成佛的人,如果能够这样,便能时时以利他为利己。
(四)降伏烦恼心
住于无上菩提心者,必须知道如何处理心猿意马的虚妄烦恼心。《金刚经》说:「云何降伏其心」,如何使我们心猿意马的烦恼心、妄想心、自我执著心平伏下来、化解开来呢?这就是《金刚经》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主旨。
金刚经的实修感悟
《金刚经》是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是妙智慧、自我如来圆觉海。下面是金刚经的实修感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文章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感恩大善知识慈悲!!
自己修习佛法经典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体会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荡,佛经不可思议。或许是宿世因缘自己对金刚经好象特别偏爱。还记的几年前书店的经历。那时偶然的在书架上发现了金刚经。随手翻开,可能因经中所述,诵此经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贪心大起就与金刚经结缘了,好象把经背了下来。再以后就忘了。直到几年后于再遇佛法又选择了金刚经!一路走来诵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
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
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文章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
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
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慢慢的才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只是相对自己现阶段的所谓“真光”)
拓展阅读:《金刚经》说什么
在佛经之中,部头最大的就是般若部。佛说《般若经》,在说法四十九年之中,世尊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由此可知,般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说般若,前后一共有十六会,中文译本《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听说西藏文中有千卷之多。由此可知,这样大部的经典,读诵已经相当困难,何况受持演说。正因此,世尊特别在第九会由博而约,特别宣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经在中国前后有七种译本,流通最广的就是罗什大师的译本。罗什大师把它翻成一卷,又加上魏译一小段,总共只有五千八百三十七个字。不但般若的精华、般若的宗旨尽在此经之中,我们得到这一卷,可以说整个的佛法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本经确确实实是少文(文字很少),而含无量义,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唐朝时候,禅宗五祖忍和尚、六祖惠能大师,极力的提倡,所以《金刚经》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流通不绝,无过此经。要用现代话来讲,佛经里面知名度最高的无过于《金刚经》。有很多人不知道《阿弥陀经》,但是没有人不知道《金刚经》,这是古德的提倡。由这个地方我们也能看到,由于经典流通得广,读诵的人多,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民得佛护念加持,这也是必然的事实。
那么《金刚经》说什么呢?倓虚法师所讲的《金刚经》旨趣,他讲得简单明了。
1.离相,成就解脱,消诸业
我们天天讲消业障,业障怎么消?不着相才能消业障,着相那业障怎么能消得了?都是根据《金刚经》教义所说的。
2.无住,成就般若,破诸惑
惑是迷惑,破迷开悟的'诀窍是无住。《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像这样的句子在本经很多。
3.无法,成就法身,脱诸苦
所有一切法相,都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般若里讲缘起性空,了不可得,这才能「成就法身,脱诸苦」。《般若心经》里面讲,「度一切苦厄」。到无法的时候,一切法都放下,都不执着了。消业、破惑、脱苦,这是本经的旨趣。
4.破三心,除四相,为发心之要务
这一条讲得真的是非常究竟彻底。凡夫莫不以为我能执着、我能执,或者说得粗显一点的,我能得,凡夫都患得患失。谁得到了?我能得。什么是我?一般人认为身是我,聪明一点的人知道这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能够思惟、能够想象、能够感受苦乐的,这个是我,心是我!西洋哲学家讲:我思故我在。什么是我?能够思惟、想象的,那个是我。我能思、我能想,能想、能思惟的那个就是我。佛在本经上说,好!能思、能想的是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着的我没有了,能执着的、能得的心没有了,你还得个什么?三心不可得。这是从根本上消业断惑,不是从枝叶上。你打个什么妄想?妄想不可得。
你所得的是什么?所得的不外乎四相。「我相、人相」,我相、人相是从「相对假立」的。「众生相」,这个众生就是一切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相。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众生不是指广大的众生、广大的人,不是这个,那你就把意思讲错了。我们今天所谓动物、植物、矿物,再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生相。下雨、刮风都是众生相,都是众缘和合,「由缘和合假立」,称为众生相。「寿者相」,寿者是时间相续,「由相续假而立」。都是假的,我人是相对假,众生是缘和合假,寿者是相续假。你所执着的这些物是假的,你能执着的心是假的,你还有什么搞头?还有什么执着?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如果把这些事实真相,统统都搞明白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你心里头马上就得大自在;换句话说,你的真心就现前,妄心没有了,彻底了解它是虚妄、不可得。
众生就是坚固的执着,不肯放下,不晓得能执着的心是假的,所执着的这些物相也是假的。所以佛菩萨眼睛里看芸芸众生是可怜悯者。为什么可悯怜?假的、全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真有这个事,佛不能够说众生是可怜悯者。因为它是假的,怎么样打妄想、怎么样执着都是一场空,不是说到死了以后一场空,现前就是一场空,当下即空。这一执着坏了事,现前无量的烦恼,苦不堪言,将来轮回六道,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金刚经》帮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教给我们彻底放下,恢复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禅家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金刚经》的好处在此地。
「破处即是显处」,破妄,真就显了。破妄显真「是同时,是一时」,不是有先后的,先破妄然后再显真,不是的,是同时的。妄除一分,真就显一分;妄除二分,真就显二分。理可以顿悟,一下就明白了;事要渐渐的除,事上除一分,你的清净心、你的般若智慧就透一分。事上怎么做?事上真的要放下,不要再执着!一定要依照经典的教训,认真努力去做。这是把本经纲要给诸位报告出来,纲要抓到之后,经文就不难领会。
实修金刚经的感悟
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文章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感恩大善知识慈悲!!
自己修习佛法经典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体会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荡,佛经不可思议。或许是宿世因缘自己对金刚经好象特别偏爱。还记的几年前书店的经历。那时偶然的在书架上发现了金刚经。随手翻开,可能因经中所述,诵此经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贪心大起就与金刚经结缘了,好象把经背了下来。再以后就忘了。直到几年后于06年再遇佛法又选择了金刚经!一路走来诵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
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
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2000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文章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
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
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慢慢的才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
拓展阅读: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刚经》
佛教传入中国已1700多年了,当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衰落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自东汉以后的帝王,很多就非常崇奉佛教,甚至将其定为国教。和儒、道一起,佛教在中华文化史上打上深深烙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无不潜移默化地受到佛法的影响。佛教智慧已成为中华智慧宝库中天然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提起儒家想到《论语》,提起道家想起《老子》一样,提起佛家,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金刚经》。《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法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
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经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从僧众到俗众,从皇室贵族到平常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在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感应,因《金刚经》而开悟成道。最典型的,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因听闻《金刚经》而顿悟成道。
《金刚经》的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经文句句乃宝中之宝,妙意尽藏。句句说理说修,句句都可贯通全经,随拈一句体悟,皆可由此悟道。一般人喜其哲理丰富,禅修者视其为修心的指针、开悟的钥匙。
佛教般若思想典籍的汇编就是《大般若经》,共600卷,包括十六部经典,称十六会。学术界和佛教界都共同认为,十六会600卷之多的《大般若经》之核心,即是第九会《金刚般若》,也就是《金刚经》。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不读《金刚经》。因为《金刚经》会赋予你一柄无坚不摧的智慧利剑,启发你彻悟世事人生的真谛和实相!
《金刚经》虽然出自古印度,但它的中文译本在中国却影响极为巨大,从古到今,从佛教界到世俗社会,从皇室到寻常百姓家,都非常推崇这部人类最伟大的智慧经典。
一、历代注疏《金刚经》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深受佛界欢迎,历代研习不衰,流通甚盛。各类注、释、论、颂、疏、记、解、述多不胜举。除了早期鸠摩罗什、僧肇等人的注释外,后来较为著名的有隋代智顗的《金刚般若经疏》,吉藏的《金刚般若经义疏》,唐代智俨的《金刚般若经略疏》,窥基的《金刚般若论会释》、《金刚般若经赞述》,义净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宗密的《金刚经疏论纂要》、慧能的《金刚经解意》(亦名《金刚经六祖口诀》)。据慧能说,唐初时已有800余家注疏。
宋代又出现了数十家注疏,著名的有子璿《金刚经纂要刊定记》,柏庭善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会解》等。
明清又有50余家注,著名的有宗泐、如玘同注的《金刚经注解》、元贤的《金刚经略疏》、智旭的《金刚经破空论》、《金刚经观心释》,德清的《金刚经决疑》、曾凤仪的《金刚经宗通》、清代通理的《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等。
近现代以来,最少又出现了20多家注释,其中著名的有印光法师的《金刚经研究》、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王恩洋居士的《金刚经释论》、太虚法师的《金刚经讲录》、《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释》、圆英法师的《金刚经讲义》等。
总之,在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中,各代所出《金刚经》注释总数近千家,成为所有佛经注释之冠。
二、各宗奉习《金刚经》
《金刚经》在中国的盛行不仅表现在历代高僧的竞相翻译注释上,而且表现在各大宗派的普遍尊奉习诵上。
三论宗专弘般若学,故而特别推崇《金刚经》。该宗创始人隋代吉藏曾称扬此经曰:“非云非雨德润四生,非日非月照明三界。统万行若沧海之纳众流,荡纷异若冬霜之凋百草。”吉藏的三论学说体系与《金刚经》的般若思想有明显的理论渊源关系。他所著的《金刚经义疏》六卷为诸多注释中最详明恳切的一种。
天台宗重《金刚经》在于该宗的义理多以般若为基础。天台创始人隋代智顗著有《金刚经疏》,文虽简略,但天台与《金刚经》之瓜葛于中昭然若揭。明代天台宗僧人智旭曾撰《金刚经破空论》、《金刚经观心释》,直接以天台宗义解释《金刚经》。
华严宗也非常重视《金刚经》。华严二祖智俨在所著《金刚经略疏》中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者,盖是实智之美称,真德之通号。宗本冲寂,神疑湛一,独曜幽原,圆明等觉。含晖至郎而泯于分别;冥津玄旷而隐于缘数。斯乃真可谓众生之本际,涅槃之圆旨,因缘之实性,法界之说府。”华严五祖宗密从诸多《金刚经》注释中“撮掇精英,黜逐浮伪”,著成《金刚经疏论纂要》3卷。另外,属华严一系的还有宋代的子璿、明代的德清、清代的通理等人的《金刚经》释义著作。
《金刚经》是一部空宗经典,但属于有宗的法相宗也很推崇《金刚经》。法相宗创始人之一的窥基著有《金刚经赞述》4卷,《金刚般若论会释》3卷。此作直接继承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学者无著、世亲的《金刚经》论释,并对其作进一步的合解、融通和发挥。在法相宗内,还有唐释知恩撰的《金刚般若经义记》2 卷,唐释昙旷撰的《金刚般若经旨赞》等。
在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与《金刚经》关系最密切的还要算禅宗。禅宗自北魏时代南印高僧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开创,中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至唐初的四祖道信一直奉《楞伽经》为印证。四祖道信时已开始参以般若法门。至五祖弘忍则直接以《金刚经》为心印。他在黄梅双峰山东的冯墓山传法40多年,聚徒众多,常劝僧俗持诵《金刚经》,并以其非相无住理论教导徒众。禅宗六祖慧能更是因听闻《金刚经》而一念开悟,所以禅宗在慧能时代更加推崇《金刚经》。慧能说:“若欲入甚深法界入般若三昧者,直须修般若行,但持《金刚般若经》一卷即得见性入般若三昧。”
近代以来,该经仍被广为持诵。龟山白衣王恩洋居士曾说:“此经流传世间最为遍广,上自儒宗学士,下自走卒贩夫,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乃至皇坛道士,无不持诵是经。”直到今天,《金刚经》仍为广大佛教徒所普遍习诵奉持,各种形式的经本、经注广泛流传于各地寺庙和居士中间。
三、帝王推崇《金刚经》
《金刚经》也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罗什首次携此经进入内地,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前后秦皇帝的发兵邀请。第一个汉文本的诞生也是在后秦皇帝姚兴的“甚见优宠”,甚至直接参与下译出的。
南朝梁时,昭明太子对《金刚经》进行研究,科判为三十二分,从而出现了至今仍然十分盛行的三十二分本。当时江南有大居士名傅翕,自号“善慧大士”,人称“傅大士”,信佛极为虔诚,精通三教典籍。因其孤傲清高,群臣很是不满,但虔信佛教的梁武帝却力排众议,遣使迎入宫内,请其讲《金刚经》。但大士刚一升座,便挥案一拍,随即下座,梁武帝愕然。宝志和尚告其大士讲经已毕,后来再请讲,大士索板升座,歌四十九颂便去。梁武帝遂题大士此颂于荆州寺四层阁上。《金刚经颂》历史上名气极大,惜后世多有假托附会之处,傅大士原旨颇有湮没。
太宗对《金刚经》也十分欣赏。据《慈恩传》记载,唐太宗曾专门就《金刚经》译文的完备与否询问过玄奘。玄奘回答说,鸠摩罗什译本就标题看缺少“能断”二字;就内容来看缺少“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服其心”三个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在两个颂中缺少后一颂;在说明一切有为法性空假有的九喻中缺少三喻。针对这种情况,太宗让玄奘根据带回的梵本重新翻译。玄奘译成后,直接呈奉太宗,太宗立即将新译本发布全国。
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颂布全国,其于儒教选的是《孝经》,于道教选的是《老子》,于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他在注序中对《金刚经》的般若义理大加称扬,赞其“皆众妙门,可不美欤!”认为注释此经即可起到“弘奖风教”之作用。该注完成后,立即受到广大僧众的热烈欢迎,连连提出“表请”、“表贺”,文武百官在都城举行隆重的接经仪式,佛寺里也“设斋庆赞”。与此同时,又颁赐天下各馆,精写入藏,以图永恒。现已在北京房山石经中发现了昔日的玄宗释文。这是距京师千里之外的幽州百姓于注经后的七八年内刻就的,由此足见玄宗注释在当时影响之大和流传之广。那时长安青龙寺有一高僧名道氲,深通内外经论,玄宗朝应进士科,一举擢第。出家后奉玄宗敕撰《御注金刚经宣演》3卷,根据玄宗注义而敷宣其意,绎演其文。因假帝威,此作格外盛行,人称“青龙疏”,前往寺内听讲者常有数千人之多,一时间风靡神州。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下诏令禅宗太师宗泐、如玘为《金刚经》及《楞伽》、《心经》三经作注,颁行天下。
明成祖朱棣的《金刚经集注》更为有名,古今盛传不衰。在书中他高度评价《金刚经》说:“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空,见无相之相,指明虚妄,即梦幻泡影而可知;推极根源,与我人众寿而可见。诚诸佛传心之秘,大乘阐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见性之机括也。”如来所说此经,“大开方便,俾解粘而释缚,咸涤垢以离尘,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转痴迷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 。所以,“是经之功德广矣,大矣。”
四、世俗传诵《金刚经》
《金刚经》亦备受世俗社会之礼待,尤其是唐宋以后,皇家屡发敕令,颁经于天下,以使万民传诵,永消灾祸。在官方的大力提倡下,《金刚经》几乎成为一般民众的伦理教科书,几乎是无家不有,无人不读,其普及之处,家晓户喻。
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善男信女们广泛宣传《金刚经》的神奇效用,《金刚经持验记》、《金刚经灵感录》、《金刚证果》、《金刚灵验》、《金刚果报》及《报应记》、《感应记》等册子大量出现。人们相信,一些久治不愈的痼疾因受持《金刚经》而解除,贫贱之人因受持《金刚经》而升官发财,甚至因为诵经还可以死里逃生,还阳复活,猛兽不伤,罡风不能坏,大水不能没,山崩不能伤,久饿不得死,百矢不能击;还可使哑者复音,盲者复明,求寿得寿,求子得子,迷途还家,为官标率,善根不灭。这些灵验故事大多为增福延寿、排忧解难、往生荐亡等个人福慧内容,同时也有表现降敌防盗、为政清廉、和善爱人等社会生活方面良好愿望的内容。
实修《金刚经》的感悟
偶然的机会来到论坛。随着时光流转,终于盲人遇明灯,照破心中暗!在论坛里一次次看着回家人师父的文章渐渐于佛法修行次第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感恩大善知识慈悲!!
自己修习佛法经典是从金刚经开始的。就自己一些初上路的体会同各位师兄分享一下。佛恩浩荡,佛经不可思议。或许是宿世因缘自己对金刚经好象特别偏爱。还记的几年前书店的经历。那时偶然的在书架上发现了金刚经。随手翻开,可能因经中所述,诵此经的功德福报不可思议。由于当时贪心大起就与金刚经结缘了,好象把经背了下来。再以后就忘了。直到几年后于06年再遇佛法又选择了金刚经!一路走来诵了2700多部。
深信因果不空!每人都有自己的际遇经历。“得到的都是该得到的”我们应该珍惜得遇佛法的因缘,精进修行大菩萨行直到证悟。
自感福报的积累于修行是很重要的事!随着修行的深入,般若智慧的提高,各种法门和因缘随之而到。在这个过程里有可能适合自己的法门,名师等因缘自然到来。但前提是:你的修行确实使你有了相当的但当和功德福报。
在修习金刚经的过程里感觉就好像在登高山!100部一个高度,500部一个高度,1000、2000部又一高度。每当停下回观,发现自己觉悟有渐次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如一滴滴水汇流一样潜移默化而形成。在回师的文章中可以发现“慢慢的”这个词用的绝妙!没有一嘴吃个胖子的!终于明白大德宗师的一朝悟道证果不知许世间进行了多少的修行!
在初读经的过程中不必思维义理!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更何况是大乘般若经典。大可以五千,一万部的读下去!其中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记的前两年重修金刚经时自己一人读经发现窗台上飞来几只鸟儿!当时感觉佛法太不可思议,它们就站在窗台上好像是在听经。感觉在初学时可以多看看持验感应录之类的书以增加信心。等修到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让你放下读经,你都不愿意!
在修行过程里最好持佛菩萨圣号,使自己24小时融入到经声圣号声中然后待人接物,工作学习慢慢的看住自己的“心”。所谓:静则一念不起,动则万善相随!一念邪起觉察转掉!慢慢的发现自己时时持圣号一段时间后心中就好像有一面镜子:慧光照耀,邪念消灭。
当然如果大的妄想来时可能还跟它走。所以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修行显得非常非常重要!慢慢的才发现随着自己修行的累积才有可能逐步领悟到经中的偈语和祖师们言语的精妙绝伦!回想几月前面对的偈语和今时面对同样偈语感觉天壤之别。当自己般若功夫不到时就好像带着有色镜(无明)看宝珠(偈句等)根本不知所云为何或生不起坚定信心。再读几百部经后由于无明渐销方现宝珠之妙明真光!
拓展阅读:《金刚经》与抑郁症患者
我发现诵经对治疗抑郁症的确有巨大神奇的疗效,无法形容的妙处,真是难以预料,难以想象啊,这是我的亲身体会。请朋友们耐心把我的文字看完,我建议大家不妨亲身试试。用庄重的态度,用虔诚的心灵去感应!一定见效。
我是个多年的抑郁症患者,现在身体完全康复感觉良好,除了工作之外还能轻松地做家务,开开心心边哼歌边做,一点也不觉得劳累。以前患病时我做点家务就觉得好累好累,常常不想搞卫生,家里总是很脏,心里非常着急,衣服要洗了不想洗,地板要擦了不想擦,东西丢落得到处都是,一塌糊涂那像个家啊,我恨自己不像个女人,是个好女人就应该把家收拾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才是。可是我的身体真不争气啊,天天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脑胀,无精打采,不是这儿不舒服就是那儿不舒服儿,人没有爽快过一天,特别容易疲倦,晚上睡不好,白天老打哈欠,晕晕沉沉,能坐着就不想站着,能躺着就不想坐着,成了十足的懒汉,其实我也不想这样 “沉沦”下去呀,谁人不想朝好的`方面发展呢?我也曾多次告戒自己要坚强起来,打起精神,可是自己没有能力去战胜,它不是以我所想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不能主宰自己,时刻都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像被抽去了灵魂的躯壳,行尸走肉般在人间晃荡,头手脚不是自己的一样,那么不听使唤。说不出的苦哟!这样的日子真难熬,往事不堪回首。
多年来我不甘屈服命运的安排,积极治疗,多管齐下,体育锻炼,饮食调节,中西药轮回反复,猛烈攻击,也没降伏这个顽固的病魔,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绝症,心里是那么无助,欲哭无泪。01年我终于在一家大医院精神科找了位有名的专家诊治,做出最正确的诊断--抑郁症。最后定下吃百忧解,他嘱咐我一定要坚持服药,时间要久。我谨尊“教诲”,不敢丝毫怠慢,按时按量持之以恒吃百忧解近三年,花费一万多元总算好了点,但还是有些不舒服,不算是个健康人,照样不太想做事,懒散,工作家务感觉费劲。心情时不时低落,心理咨询的文章我也看了不少,人生的励志名言,好理论,大道理也记住了许多许多,塞满了整个胸腔,但到关键时刻却无多少用处,一旦遭遇小小“挫折”就把曾经刻苦钻研的“放眼看世界,拓宽心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似的好思想抛到了九霄云外,依然小人之心,情绪瞬间滑坡低落深陷抑郁,不能自拔,要死要活,没日没夜,疲劳至极。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现在通过每天抽出时间诵经后,却是旧貌换新颜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身体上的诸多毛病竟然奇迹般地消灭了,心胸开阔了,成了一个健康的正常人。我的老公看我诵经后心情和精神变化这么大,他也惊讶了,继而非常感兴趣现在也信佛修佛了。他在百忙之中每天也抽出一点时间诵经,他说每次诵完经都有说不出的舒畅和精神,整整一天都不感觉疲劳,如果那天没诵经还真觉得像少吃了一顿饭那样不舒服呢。
诵经,真的对治疗抑郁有神奇的疗效啊。
我想,无论从科学或是迷信的角度都可以合理解释的。站在迷信的角度看,多诵经是消除业障,增加功德能帮你消除一切疾病和痛苦,其福得不可思量。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当你一字一句地读经时你的神经系统处于相当集中的状态,经文很拗口,你不高度集中就难以顺利地读完读好,你的脑子必须排除一切杂念,而你的声音和气息不断从嘴中,从喉咙,从丹田处均匀地吐出……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全身贯注的神经运动,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神经系统休息,康复的“灵丹妙方”,绝妙!绝妙!
诵经时你的神经系统在不断地调整,不断按摩,不断增加免疫力,不断分泌出你平时及其缺少的神经递质,继而它就不知不觉就过度到了稳定平衡的正常状态,你坚持诵经,胡思乱想的毛病定能彻底屏除,你会觉得以前自己是多么地狭隘,执着,而这时你一静下来脑子里冒出的事情就是经文,越品味越其乐无比。根本就没心思去担忧前途命运的什么杂七杂把坏事情了,我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我老公也是这样。他昨天还告诉我他在等车时脑子里蹦涌而出就是经文里的字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把修佛诵经称为神经系统康复的捷径之仕途。
诵经的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理想的目标实现了——你的大脑司令部调整到了有活力的健康正常状态。
它再也不是失灵的指挥部了,它健康,它强壮,你就毋须怎样去学理论,怎样去宽心,怎样去解心结,作那些费力不讨好的心理咨询了,因为它已经有免疫力了,它能杜绝一切“心理疾病”,它能自由地控制,不在话下,它有能力自由地驯服情绪低落的劣马,它是主人翁,它不再是奴仆,也不再任由恶劣情绪恣意忘形让你深险其痛苦深渊不能自拔。
朋友们,你们认为我分析的对吗?这可是我十几年抑郁症患者的长期探索的“结晶”哦。
我认识的佛友,个个心胸开阔,,大大方方,从不斤斤计较,而精神状态又极其良好,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事业成功。诵经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常听人说修佛能治疗好医院都治不好的疾病,这样的例子我早就从网上,从生活中都知道了很多。只是我一直没重视。我相信科学,非常相信医院,一直认定“死理”——医学的伟大无以复加,无与伦比。我近三年坚持服着昂贵的“百忧解” (药物名),每个月要花好几百大洋呐!(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并不是叫朋友们就不要相信医学了,该服药的还是要照常服药,有病还是得上医院去看。但是对于某些慢性疾病通过医院长期治疗也没康复的,就不要认死理老去吃药了,比如,我们有些抑郁症患者吃的药还真不少呢!身体怎样?完全康复了吗?没有啊。所以我们要听听别人身体康复的“方子”啊,起码也得去试试,不要一开口就否认,是不是?)
以前我的邻居看我身体不好曾多次告诉我修佛,说诵经对身体有特别的好处,但我一直不当回事笑笑而不为之。我现在真的很懊悔自己醒悟得太迟,行动得太晚。期间,我多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我心里最清楚,也破了不少的财。我吃的中药可以用板车拉,走访的名老中医无数,顽固的抑郁症依然恣意忘形地折磨我。
抑郁的朋友哦,赶紧行动起来,病情严重的可以一边服药,一边修佛诵经,直至达到稳定状态,就可停药了。
★ 金刚经感悟故事
★ 《金刚经》开示
★ 《金刚经》全文
★ 金刚经总纲
★ 《金刚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