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大要素决定薪水高低(共含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分如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岗位测评不同于岗位分析
职场新人通常对“岗位测评”存在误解,以为岗位测评是用来了解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该选用什么样的人到这样一个岗位工作的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岗位测评实际是一家公司确定内部薪酬管理体系的一种方法。它不是为了招聘而设定的,比较确切的定义是:使用一致、公平的方法,依据岗位对组织的整体贡献,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以便实现薪酬管理体系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很多职场新人对岗位测评的理解实际应该是“岗位分析”(Jobanalysis),即岗位说明书,这个才是与招聘有关的概念。
七大要素决定薪水高低
据朗讯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前薪酬经理张首春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岗位测评的方式来调整薪酬标准。但无论是请咨询公司做,还是人力资源部自己做这项测评,所选择的测评要素以及评估小组的成员都是基本一致的。
职位评价系统通常包括七要素:对企业的影响、任职资格、责任范围、解决问题难度、监督管理、沟通技巧、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大多数和个人素质没有多大关系,涉及个人能力的只有“任职资格”和“沟通技巧”两项,总共也只占24%.因此,决定一个岗位在公司重要与否,或者说决定你的薪金高低的是另外五项内容,而评估这五项内容的就是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岗位评估小组。这个评估小组的成员一般包括HR、财务、公司副总以及基准部门经理(一般是公司人员最多的部门)和被测评部门主管,
这些人要用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好公司的岗位测评,拿出薪酬体系调整的方案,纳入所谓的“职级图”。职级图将公司所有岗位的薪金按照等级列入一张表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某个岗位(某个人)工资多少,未来还有多少涨薪空间。
IBM和微软工资策略有何不同
IBM与微软都是世界知名的IT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员工的工资却有着明显的不同。IBM公司是低端岗位薪资定得高,而微软是中高端岗位薪资定得高。为什么这样呢?张守春认为是两家公司市场战略不同所致。
IBM追求的是精湛运营,希望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它的人才战略以公司培养为主,为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公司工作,薪金定得相对就高。但随着职位的上升,薪金与市场其他公司相比可能就不再是最高的。而微软则不同,采用的是产品领先战略。这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人才战略是以中高端“掠夺”为主,相应的其薪金必须定得高一些才能吸引人才。
这两家公司的薪金策略代表的正是当前众多公司薪金制定的一个法则――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决定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初涉职场的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才能更明确自身或者说所在岗位在公司的重要程度。
“好薪情”来自好的职业规划
在当前越来越流行岗位测评的年代,公司内部的薪金代表的是所处岗位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未来发展空间是否广大。张守春认为,薪情应该包括非现金收入,主要有公司培训、休假、社会美誉度等。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应该更看重非现金收入部分。很多知名公司招聘时非常看重求职者的经历,有过大公司历练的人素养就会不一样,这给求职增加了获胜的筹码。因此,求职者应做好职业规划,对于第一份工作是要看收入,但更应重视工作中能力是否提高、知识是否增加,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薪水高低最主要的就是看一种稀缺性,看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你的工资不是HR决定的,”上周在一场研讨会上,人力资源专家的发言让许多职场新人产生了疑惑:“那我当初应聘时和HR谈薪水不是白谈了吗?”事实上,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人事部改成了人力资源部,又设置了薪酬经理一职,但员工的薪金也不是HR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因此,了解自己的薪水是如何确定的,对职场新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很好的参考。
岗位测评不同于岗位分析
职场新人通常对“岗位测评”存在误解,以为岗位测评是用来了解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该选用什么样的人到这样一个岗位工作的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岗位测评(Jobevaluation)实际是一家公司确定内部薪酬管理体系的一种方法。它不是为了招聘而设定的,比较确切的定义是:使用一致、公平的方法,依据岗位对组织的整体贡献,确定岗位的相对价值,以便实现薪酬管理体系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很多职场新人对岗位测评的理解实际应该是“岗位分析”(Jobanalysis),即岗位说明书,这个才是与招聘有关的概念。
高低
据朗讯集团人力资源总部前薪酬经理张首春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岗位测评的方式来调整薪酬标准。但无论是请咨询公司做,还是人力资源部自己做这项测评,所选择的测评要素以及评估小组的成员都是基本一致的。
职位评价系统通常包括七要素:对企业的影响、任职资格、责任范围、解决问题难度、监督管理、沟通技巧、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大多数和个人素质没有多大关系,涉及个人能力的只有“任职资格”和“沟通技巧”两项,总共也只占24%,
因此,决定一个岗位在公司重要与否,或者说决定你的薪金高低的是另外五项内容,而评估这五项内容的就是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岗位评估小组。这个评估小组的成员一般包括HR、财务、公司副总以及基准部门经理(一般是公司人员最多的部门)和被测评部门主管。这些人要用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好公司的岗位测评,拿出薪酬体系调整的方案,纳入所谓的“职级图”。职级图将公司所有岗位的薪金按照等级列入一张表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某个岗位(某个人)工资多少,未来还有多少涨薪空间。
IBM和微软工资策略有何不同
IBM与微软都是世界知名的IT公司,但是这两家公司员工的工资却有着明显的不同。IBM公司是低端岗位薪资定得高,而微软是中高端岗位薪资定得高。为什么这样呢?张守春认为是两家公司市场战略不同所致。
IBM追求的是精湛运营,希望产品价格更有竞争力。它的人才战略以公司培养为主,为吸引优秀毕业生来公司工作,薪金定得相对就高。但随着职位的上升,薪金与市场其他公司相比可能就不再是最高的。而微软则不同,采用的是产品领先战略。这对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人才战略是以中高端“掠夺”为主,相应的其薪金必须定得高一些才能吸引人才。
这两家公司的薪金策略代表的正是当前众多公司薪金制定的一个法则――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决定薪酬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初涉职场的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才能更明确自身或者说所在岗位在公司的重要程度。
“好薪情”来自好的职业规划
在当前越来越流行岗位测评的年代,公司内部的薪金代表的是所处岗位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未来发展空间是否广大。张守春认为,薪情应该包括非现金收入,主要有公司培训、休假、社会美誉度等。作为一个职场新人,应该更看重非现金收入部分。很多知名公司招聘时非常看重求职者的经历,有过大公司历练的人素养就会不一样,这给求职增加了获胜的筹码。因此,求职者应做好职业规划,对于第一份工作是要看收入,但更应重视工作中能力是否提高、知识是否增加,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薪水高低最主要的就是看一种稀缺性,看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在职场中,薪水就是最敏感的话题。根据中国人才网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对自身薪酬现况不满意,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你的薪资水平呢?要知道,足够优秀的人绝对不怕挣不到钱。抛去地域、年龄等客观因素,之所以大多数人对薪酬状况不满,可能只是因为你自己的“码”不够高。那么具体有哪些“码”呢?
薪酬与“受教育程度”齐飞
一项对京、沪、穗、深四城市白领年薪的调查显示,薪金一般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长。但MBA的薪水却是个例外,他们的薪金遥遥领先,甚至高于博士,达到平均年薪6.2533万元的水平。这些得高薪的MBA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占所有MBA的59%。其中,位于中高级职位的占87%,年龄在26至40岁之间的为92%,工龄多于5年的占84%。他们中有30%工作在外企独资或外企办事处,27%在国有企业,32%有海外经历,58%外语流利。最近,加拿大统计局的研究报告显示,具较高教育程度、较高读写能力的人通常获较优厚薪酬的工作。报告书指出,读写程度对收入的影响极大,大约等于教育回报的1/3。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平均年薪增8.3%。
薪酬与年龄关联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市对9956户城市高收入家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我国,目前25岁至35岁年轻人的收入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占城市高收入群体的37%。专家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外商业往来增多,众多的新规则、新管理模式需要研究,同时英语、电脑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基本的工具而不是技能,从业者(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较多新知识,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30岁~40岁的人在中高收入人群中的比重将迅速扩大。
薪酬因成功跳槽而增
随着外来资本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高级人才的职业稳定性将大大削弱,甚至出现大量跨地域变更职位的现象,就业、择业将伴随一生。据统计,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一个人一生要更换六七种职业。而每次跳槽后,薪金大都会有所变动,可以说,跳槽还是加薪的一条捷径。据调查,通过变换职位,薪资收入平均比原职位多了1.27倍。但是,跳槽有一定的风险,除非老板主动承诺加薪,通常,职员主动加薪的路途不会一帆风顺。
薪酬与经验对等
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薪资水平也会递增。在一份对白领薪酬的调查中,工作6年以上者年薪均值达到了4.5万元以上,是工作一年以下者的两倍。《财经》杂志的一项人才薪酬调查表明:人才的薪酬与经验成正比,经验多、工作时间长者获薪酬也多。可从下面的对比中体现(总薪金为税前):销售部主管中,有2年经验的年总薪金平均是3.27万元,有13年经验的平均是7.18万元。销售经理中,有3年经验的年总薪金平均是1.34万元,有10年经验的平均是3.12万元。销售代表中,有2年经验的年总薪金平均是4.7万元,有6年经验的平均是8.4万元。
★ 记叙文要素
★ 决定
★ 记叙文的要素
★ 演讲十要素
★ 职业规划10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