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天的格调散文(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mnnbb”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冬天的格调散文
冬天,一个季节的轮回。在这个季节的凄寂里,我蹙缩在无人的一隅,默默写下这些,纪念与哀悼我寻到的或遗失的情谊。
自从上一年的冬末,写了那篇文字纪念我的寒雀,就仿佛终结了我们的情谊,那文字也由温暖陡然变得凛冽了。我再也没有看到它们成群地嬉戏,没有了那份喧闹的寂静。清晨,我依旧早早地赴约,蒙蒙阴阴的路上只看到树寂落的影,几片大而有形的叶子仍贴嵌在枝干上,望上去,只辨出形状没有色彩,同一色的深黑,让人想到诗经中的诗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看着西天的大而清晰的月渐渐模糊成轮廓,东方的太阳射出第一缕光辉,照耀在凄惶的落光的柳条上,然而却没有了你们的踪迹,隔了三个季度的约定终究变成了我一个人的等待,那一树的叽喳竟成了我笔下的绝响。冬日早晨的冰霜偎依在兽毛一样起伏的荒草上汲取着温暖,我把手指轻轻覆盖上去,顷刻的冰凉遗留下几条湿痕,忽而想到某人在我校内的留言:“冰化成水还是冰吗?”那我今日的等待还是以往的情谊吗?它们还是没有出现,那一树的叽喳。也没有成群的啄食,甚至我连它们的尸体也寻不到了,剩下的只是我一个人脚步的笃笃。当我把自己藏在头发里,一个人从A区与C区间空旷的回廊下走过,我分明听到了清晰的叽喳,可当我猛然抬头,那闪亮的希望就在那空荡荡的横棱上一点点褪掉,就若西天那大而美的月亮一点点模糊成空白,顷刻那眼眸里的冰凉就是几道湿湿的痕。冰化成水就不是冰了,就像那叽叽喳喳的寂静最终留给我的是无期的等待,与每一个不一样的冬天同在。
冬日里总是因为自己的心境而生病,没有明显的病症,只有浑身的煎熬,负累得难以承受,每每这时总要寻一处静谧,把自己封藏起来。听着自己粗糙的喘息,细细地走过那些枯草的安眠的领地,却也总是看到校工的爪叉和扫把起劲地揉搓过这些秋日遗留的脆弱,一根根脉络的迸裂发出吃吃擦擦的碎响。最终都要化作柴火的熊熊燃烧吧,不知又有多少归根的夙愿与信念在这冬日里化作了缕缕青烟。路边直立的树,裸露着树杈被砍掉的疮疤,刺眼突兀得像一个人满身都努起了唇,不由打了个冷战,原来去掉枝杈不仅仅是为了参天,有时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一口喘息的延续。冬日里,因为短缺,树选择被动地“自残”。足够的空旷带给我一个人暂时解脱的惬意,我熟悉的路、熟悉的荒地,却换了我不熟悉的容颜。那曾经的沙汀,有水鸟的休憩,如今却是回旋的黝黑的弯道,让我不知所措,不敢靠近去辨清亦不舍的离去,仿佛旧日情人的邂逅,有的是千回百转的纠结,最终凝成眼眸里化不开的哀怨与脚步的徘徊与踯躅。扭头逃离,全当不曾相遇,当我踉跄着折回,“下面有人吗?”一个过客的发问。“我只是想知道那是水还是泥。”他眨了一下眼,微笑着离去。寂寞沙洲冷,我一个人席地而坐,任凭风拂着发稍,不经意就会发觉一根开叉的头发,柔软的蔓延,在犹疑中生生地撕裂,这是冬日里的死亡。把它仔仔细细地挑拣出来,用牙齿决绝地咬断。一个季节的枯荣,一个季节的`繁起蕃长,寂寞与冷寂在这冬日的暖阳里弥散开来。
冬日的凄寂晕染着夜的思索。打开图书馆的窗,外面的夜是整块的,树下的灯光昏黄却也明晰,像极了着冬日的时光,也就是在这低头抬头间恍惚而明灭。远处灯火璀璨,可以听到汽车的轰鸣,竟也听到狗吠。居民楼的灯,建筑工地的灯,穿不透夜的黑暗,每盏灯都是一个故事吧,那每辆车呢,是每一个人生活的速度。安宁了冬夜,悸动的心。常常的愁苦,常常的冥想,想着生存的意义,而最后的结论往往出奇的荒谬。唾弃着浮华却又奔驰在追逐名利的跑道上,就若我经常的举动:为了驱除嘴里的寡淡而大口大口的咀嚼着山楂片,而心里却在空落落地苦闷,寻不到生活得根蒂。一面是物欲的享受,一面在精神世界里慨叹着超脱,难以逃脱出的藩篱,只剩下苦笑,滑稽而可笑。“生活原本就是这样,既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的。自由出入于其中,不因形下生活而自轻,不因形上生活而自重,也便是生存于当下了。”XX的回复让我有些许释然。当下的生存,形上与形下的交融,就是冬日的格调吧。
冬日的凄寂,凌乱的思绪,纪念的、忘却的,不能释怀的依恋,宛若冲泡的杯茗,苦涩与清香萦绕着味蕾,由淡转浓……
格调1000字散文
写作就是我,我就是书。
——杜拉斯
20世纪集中了太多的悲悯与无奈,无数踽踽独行者为了内心的向往,因了世俗的污浊,用鲜血写下最后的诗篇。从叶赛宁的“活着,不比死更美”,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一份对创作纯粹的渴望,格调天成。想起杜拉斯,那个“将忧伤画在眼角”的女子,她是极端唯美的实验型作家,对历史具有俯瞰式洞察力,喜欢将回忆表现得富有张力,深邃而悲绝。她是心灵的朝圣者,对灵魂无比忠诚,写作于她,有着最原始的意义。“何必要知道呢,有他们的书就够了……”她对写作的纯粹有着如幼童般执着的追求,她的《情人》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至今仍是让心灵栖息的不朽经典。其中“当一个人开始回忆时,他就开始变得苍老。”“同你那时相比,我更爱你那备受摧残的容颜。”更是她瞬间成就的永恒。然而铺天盖地的赞誉令她不安,当她心灵的净土不再平静,她对写作的热情便走向另一个极端。“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写作时身处绝望,步入死亡之中”;“杜拉斯,我烦透你了”……她无法接受功利的写作,至死都坚守着她的格调,忠于自己,忠于文字,忠于灵魂。这是,一个以写作为生命的女子的格调。
而席慕蓉则是忠于自己的另一个典型。与杜拉斯不同,她的格调是在后来慢慢摸索得出并为其倾出所有。在那个相信诗歌的年代,她用缠绵的诗行温暖了无数少年的梦境。“古井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她擦亮了多少人朦胧的憧憬。但那毕竟,只是过去。如同一场燃烧,在席慕蓉46岁的年华——“人说/唐朝时一匹北方的马/要回十匹绢/而如今/我空有四十年的时光/要向谁去换一片北方的草原”;“请为我唱一曲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语言/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她沉溺于草原上的一切无法自拔,将诗集取名《飘蓬》,以求其本根。深知无数人朝圣般想见到写《七里香》的自己,但她不回头,仿佛是用积蓄一生的力量,来完成今日的跋涉。诗歌已经无法承载她的激情,她写下散文甚至是长诗,去纪念她的飞扬红裙,她的折翼之鹰,她的英雄噶尔丹……
诗人蒋勋问她:“你绝不觉得自己走了很长的路,现在才刚刚开始?”
她笑,不语。冯秋子曾写过,草原上的一切过往,在老人眼里,是一场风。我想,于席慕蓉也是这样吧。那一卷瘦长的风,将载着她的格调,虽是改变,虽然迟来,却找到真正归宿真正源头的`格调,忠于自己,永不停息。两个女子,如此坚定,淡定,是写作的格调,亦是生命的格调。这样的格调,是写作者必须坚守的信仰。我看过一些当今很有名的青年作家十几岁写的文章,言辞清澈,对文字抱有原始而纯粹的虔诚与敬重,最终却不免落得商业化。想到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罪与罚》并不注重对情节的掌控,只是随心地在与情节无关的地方进行冗长的描写——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为了接近自己的内心而不惜远离读者的人,即使是在现在,也是这样。
卡夫卡说:“那些次要的事情以可怕的方式枯萎着,只有这一描述我梦幻般的内心世界才会令我满意。”文学的世界里从来都是千丝万缕,但我仍相信,这种忠于内心的格调,会使人有勇气在此披荆斩棘。
遗失的格调散文
《紫荆文苑》的生存期只有壹年。
去年的9月15日是它诞生的日子,我亲手创建了它。
今年的9月16日是它离开的日子,它在我手中夭折。
曾读到过一句话:“很多东西都是某一刹那思想的衍生……”是的,这《盛开的紫荆花》原创文学苑就是我某一刹那思想的衍生,她那幽微的紫色风情曾经魅惑着那一段已经过去的年生。
来过《紫荆文苑》的朋友都很欣赏它的格调,喜欢它的清修,和我一样沉醉于那一抹优雅的浅紫色。也有人说,她是我未尽的梦,我执着的念想。我要对178名紫荆文苑的朋友说声抱歉,关闭之前,我没有发布任何公告,也许我做得不够周全、不够礼貌,请原谅我没有告知任何人,我只是想让它无声无息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的助理小单说我是一个习惯建设城池然后因寻求完美而自我毁灭的人。可能是的,可能是当初我对文苑的期望值太高,实际上一个独立的网站不同于圈子、论坛的管理,靠得是资金的支撑和口碑的宣传,缘于我的疏于管理,因此造成了如今只有让它自行毁灭的结局。
说起“毁灭”一词,我想到的是张爱玲,爱玲是我最欣赏的女子,无论是她的小说还是对情感的处理方式。她的小说便是如此,先给人建立一个梦幻之城,然后亲手毁灭掉,没有一丝的余地。前几天,读完了爱玲的《倾城之恋》,似乎每一次读着她的小说,我就会想到在我所生存的这个城市曾经有个表面冷漠、内心柔软的女人,如何我行我素地行走在都市繁华的霓虹灯下。
今天下午,意外接到尼莫的电话,他问起网站的事,我告诉他:“紫荆文苑已经关了,就在一个小时之前……”突然,我听不到尼莫说话,电话里的声音静止了,过了几分钟才听到他说:“没关系的,飞雪,我明白,你不用解释,我相信你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我知道这个消息对于尼莫和紫荆文苑的朋友们来说是意外的,我一下子觉得心里很痛。尼莫说:“嗨,不如假期里来北京散散心吧,让我有这个荣幸做飞雪的导游,陪你去看香山的红叶……北京城有很多朋友都想见你呢……”听他絮絮叨叨地说着,我感受着友情的温暖,谢过尼莫之后挂了电话,恍惚了很久。反反复复的问自己,对吗?对吗?问了很多遍,却一直没有结果。或者我一直在潜意识中回避着什么,也许可能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原因,但是目前我不知道那种原因是什么。
记得我跟小单说过,关闭文苑,我是愧疚的,最愧疚的是不管我在或者不在,一直坚持着发文的追梦大哥、申酉大哥、博雅先生、老艾还有不遗余力一直鼓励我的花木早老师以及雅虎、网易、红袖添香的文友们。然,小单却告诉我说:“很多东西是可以新生的,何况他们是你最好的朋友,一定会懂你……”
小单的劝慰,让我想起之前我一直说的一句话:“因为有爱,让我们不至于忘却;因为有文字,让我们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请容我,那样不可收拾地恋上你,在鸟语花香的林间,在深深浅浅的私语里,把你放入心灵,生生世世……”这句话我说给一直来读我文字的朋友,无关风月。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固执的人,但是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深知,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意外,同样也不缺少稍带遗憾的事情。我曾说过,现实是个很难触及到文字的地方,文字只属于一群可以放弃社会规则保留自我的人。
紫荆文苑为一群朋友而建,无论曾经有多少人通过怎样的途径点击了它,关注了它,但来过的都只是过客,就如同紫荆在我的人生中也同样是过客,只是,请你们一定要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是真心爱着的。
很多朋友都会说可惜,但在这个城市里,在这个城市的我们目光所能触及的地方,每个可惜都可能在瞬间发生。我不能避免紫荆文苑在某次意外中结束,但是我可以在我所预知的情况下用一种我认为比较完美的方式结束她,就如同那个令我欣赏的叼着烟漫步在撒哈拉沙漠的叫做三毛的女子,她用她的念想,完美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她的掌控范围之内。
因此,我常想,很多时候,命运都在你自以为发出改变的时候自动运行着。这就如同一条鱼,它跳出了水面,它以为它看到了命运,它选择了另一条河,可是它依然在水中,这是它早就注定的命运,命运让它跳了一下。这也就是三毛所选择的,是通过改变抵抗命运,或者那改变依然就是在命运之中。我从不为三毛以那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感到可惜,对于她的文字我是十分欣赏的,就如同想到她我就会想到那只拿着香烟的手。
在此,我并不想对她的文字做出评价,有时候欣赏或者爱上一个人,那个人就会在你心中留了一个烙印,也许真的不需要理由,需要的只是对的时间,对的空间。
请相信,此刻,我的心是平静的`,就像现在我坐在办公室里,透过明净的窗户,看得见碧空下的云朵是白的,带着香气的秋阳正在缓慢的移动着。办公室的窗台虽然很窄,栽种的盆景也不多,我也很少为它们修枝裁叶。很多时候,我只是把它们移到窗外的花架上,让它们接受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盈照,我只是想看着它们自由快乐的生长,并欣喜这成长中所有的美好,然后安静的看着它们自由的毁灭,并让园艺师重新换上一盆新的。
是的,我们的人生无法避免遗失,遗失爱情和友情,遗失纯真、遗失某件心爱的物品……
我常想,我已经遗失的,正在遗失的,或者即将遗失的,都是必然的,但是我的格调将在某一次的遗失里获得重生,那些属于我的格调会在我的人生里烙下痕迹。所以,我不会太过悲伤。
我只是傻傻的期望着,一切的跌宕起伏,在我回望的时候,剩下的都将是风烟云影的镜面……
纷飞的雪写于9月16日
格调
格调gé diào[释义]①(名)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每位著名作家作品的~均有不同。(作主语)
②(名)〈书〉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构成] 偏正式:格(调格调散文随笔
《论形与意–文雅、低俗》
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指出:风格之美、以及和谐典雅和优美都必须建立在简朴之上!此章虽未提及格调二字然其意却涵盖其中。
吾观古今、然雅俗二意、墨客众云执笔难断、皆因其意非物、非形、独揣臆主观品模而判、且无其二之法、故各执一词。
观乌江之魂为雅、叹刘氏江山为雅、二者皆出世俗、所致相异、究其生成之风、观陶冶之气、故孔孟圣裁明善恶皆有二三意、探中华之教类:道、佛、儒、查其要意皆有相融之处、泊至万物生灵、皆有阳刚、阴柔二气、兼具之则一身正气、稍有偏异则显突兀。
何为雅、鉴古脱俗者皆为雅、故明二者相生、何为俗、繁世俗者为俗、其二者不偏不倚岂一蹴而就、明俗者则知雅、而非只绘其表不修其内者、故若只绘其形、则阴阳不辩、伦类不分。
文雅、低俗相生相通、然雅俗共赏者方得其真意、世俗之中不失文雅简曰:脱俗!
谨以此文纪念那个留以无数记忆于我的,已逝的冬天。希望那个冬天里所有
的枯木都已重焕新生,所有的花朵都已重新绽放,所以的生命都还依然幸福的存在于这个世上。另外,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可以高飞的鸟,而不是一个,空空的巢。
当树上最后的一片叶子终于无可奈何落下,我终于意识到:冬天来了。
这世间无数的生命都艰难的熬过了那一个已过酷暑,不知又有多少生命可以熬过寒冬,一个?两个?还是许多个?好吧,或许根本与我无关。
满地的落叶,光秃的枝桠,凛冽的寒风,似乎都在向我们展示冬天的淫威。对了,还有学校大雄宝殿前那棵古树上的鸟窝,如今,生命的迹象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堆空空的草杆和几根羽毛,孤单而高傲地面对冬天,虚妄地叫嚣:“我代表生命!”我不知道那座同他所依附的古树一起孤独地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大雄宝殿是否能听见他的话,只好在心里替他说:“阿弥陀佛,但愿轮回如此。”转身离开,突然想起我不信佛。
这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夹着一阵风和一阵雷。躺在床上的我盯着夜色中的某一块黑色,心里突然想到:“冬雷震,夏雨雪,乃敢与君决!”如今,半条言论已发生,谁又与谁分开?但愿分开的人可以幸福,没分开的人要珍惜幸福,千万,千万。
第二天早上迎着寒冷去上早自习。城市还未苏醒,太阳还在赖被窝。我不敢说自己是黑暗中最早醒来的人,但至少是最早一批中的一员。
学校里依然空空的,广播,扩音器,一群由生命体创造的非生命体。早晨生命销声的时侯,便由他们扮出生命的活跃假象,替生命向大自然软弱地挑衅。
走到大雄宝殿前,惊讶地发现,那个空鸟巢已被昨夜的风雨催毁,散落了一地的杂草羽毛在枯枝败叶上,甚是刺眼。我悲哀却又幸灾乐祸地想:“最终还是挺不过啊,算了吧!就这样吧!”随手捡起一根羽毛。
我却突然发现这根羽毛竟然是温暖的。
刹那间,一声凄厉的鸟叫在我头上响起,我惊恐地抬头四处寻找鸟迹却无所获。
大概是因为那个冬夜太黑太暗又太长的缘故吧!
后记:写这篇文章时,自己一直很矛盾。不知道到底该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却又不得不去写。写完后发现,什么主题都不是,却又什么都是。什么都没到位,却又觉得不能再过了。矛盾之中自己还是很喜欢。
管他呢,我想。
我还年轻。
寒冷的冬天。
很少有人会在这个时候出来,但也会有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来。这是一个值得让人去熬的冬天的午后,没有太阳,没有阴雨,却有湿冷的寒风。我是闲不住这时躲在家里消磨我的时光,宁愿让它体验一下忍受的痛苦,我也要出去转转。无论哪里,只要容得下我就行了。
和前几个月相比,现在的大街少了一点喧闹,多了一丝刻薄,让我想起了战争留下的空城,就有这样的让人顿生寒意。连汽车开过都比以往轻了很多,我想极力搜索一点应该出现的喇叭声,但我的心跳似乎更能使我的耳廓接受。我忽视了一家家略有生气的店铺,一直走到了公园里。
公园还是和往常一样的安静。我喜欢此地此刻的安静,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不再感觉到世间和以往不同的窒息的紧张。我双手放进上衣口袋,一个人静静的走在小石子的路上。这条路并不是弯曲的,可以一直望到尽头的栏杆。我极力远望,踮起脚尖,终究没有看到别的人。这个冬天好冷啊,连空气都要冻住了,连人都不愿涉及无声的静谧。
算了,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孤单的过,一个人孤单的走,一个人孤单的计划着明天的日子。让自己的心,适时的也孤单一下,或许我就不会再有何浮夸,被人群埋没。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无论去哪里,也不用和别人商量,也不用将自己的心分成两份,自己一份,还要别人帮着支配一份。我还是我,还是让自己,来安排自己,走完自己。就像这样,静静的,走完今天,走完明天,一直到终点。
这个冬天,确实很冷,冷的街上没有什么人,冷的我都有点忘记了过去的日子。心里一向是很难感觉到冷的,因为我的周围,有太多太多的身影,有太多太多的声音,在流动,在我的脑海里,跳出来,又躲进去。
我的心没冷,只是感到冷了。
这个冬天,好冷。
秋菊带着笑脸,挥着巧手,舞着黄裙,唱着恋歌儿,离我们去了。雪花像个新娘,戴着银辉的盖头,穿着银色的婚纱,迎着金色的阳光,向我们走来。她,笑得高贵,笑得妩媚,笑得灿烂,笑得迷人,笑得多少人魂不守舍……
看,游客来了!诗人来了!画家来了!舞者也来了!
我是大自然的崇拜者,喜欢春天的花草鸟虫,喜欢夏天的风雨山水,喜欢秋天的色香味声,更喜欢冬天一切的一切,包括奇异的雪莲、高洁的雪松、结冰的水库、英雄的虎豹、困厩的骏马、戍边的人们……哪怕是狂风暴雪!
——因为——冬天是春天的母亲!
在这春天母亲的怀抱里,风是音乐,雪是牛奶,游客是亲人,诗人、画家是美容师!
风,你来吧!雪,你来吧!高天是你的赛场,大地是你的舞台,人类是你的舞伴!
我在戍边的日子里,不畏零下40度的考验,正渴睹严冬的风采!
夜雨清寒,远山在烟雨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这是大寒时节,没有等来桃花绽放,却突然遭遇一场冷雨。心事,像一团浓得化不开的墨,在下着雨的街头肆意奔腾。雨打在脸上,寒气从鼻息灌入,沁入心脾的凉。
思绪,像等待了一万年的洪荒巨兽,突然得到宣泄。我需要让它放任自流,像脚下的雨水,争先恐后的流淌,从不知道未来去向何方。
雨,倾盆的下。人,孤立在风中。寒冷,一步又一步进逼,我知道,它要封锁心间,只到冰冻所有蔓延的思绪,只到尘封所有关于过去的记忆。
我曾许下诺,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嗮,只为你从桥上走过。
一声惊咳,病体已摇摇欲坠。
不能在你的世界里徜徉,就让我将自己埋葬在过去的时光。
★ 冬天快乐散文
★ 有格调的广告语
★ 冬天的回忆的散文
★ 冬天的语言散文
★ 春天里的冬天散文
★ 散文《冬天的树》
★ 冬天的韵律的散文
★ 冬天里雪散文
★ 冬天的校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