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散文壶与杯的人生(共含10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メ噯de菋檤‰”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散文壶与杯的人生
曾看过这样一副漫画:一个被罚的少年,终日举着玉壶,水流源源不断,永无枯竭。少年脚下端坐一大瓮,容纳着倾斜而下的水,却永远也装不满。这是希腊神话中水瓶座的来历。注入与容纳,它让我想起了壶与杯。
壶与杯,都与水有关,都是容器,不同的是,一个是注入,一个是容纳。壶也要容纳,但它更多的是注入的形象,是绵绵的给予;杯也要注入,但更多的是容纳,是汲汲的吸取。
两个物体并肩而立,我们总会认为壶比杯承载的更多,其实如果把壶嘴开的很低,它的'容量恐怕不及小半杯。我们也会认为杯比壶更方便,譬如人常用杯饮水,而用壶则显得很别扭。其实如果杯同壶一样质地坚硬,外壳粗糙,人们恐怕也不用杯了,怕割伤了嘴唇。
由此说,杯与壶的定位,不是用途的定位,而是名称的定位。如果人类愿意,壶也可以是杯,杯也可以是壶。
壶是汉赋,有泱泱之风,自成一格总显得很大气!
杯是楚辞,有涓涓之气,浑然天成总显得很灵秀!
同为宋词,壶是豪放派,行歌如板,大江东去,气冲云霄,令人畅快淋漓。
杯是婉约派,青蔻芍药,小桥流水,暗香盈秀,令人心醉神迷。
人是壶与杯,是壶的人外向,生性爽朗,要哭就哭,要笑就笑,走路大步流星,说话势如破竹,做事气贯长虹,这种人简单。
是杯的人内向,生性腼腆,性格温婉,感情细腻,不善言辞,一针一线点点滴滴渗透着你的生活,这种人实在。
朋友也是壶与杯。是壶的朋友属于倾吐型。他信任你,愿意同你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什么话什么事都想同你唠叨唠叨,这种朋友可能未必能共苦,他会四处嚷嚷会为你两肋插刀,风雨来临时,他却不一定会在你身边。
是杯的朋友属于聆听型。他虽然不言不语,但他总是你忠实的听众,他也许兴地安慰你,不会甜言蜜语,但他回在你哭时轻轻揽你入怀,默默为你拭泪,他从来不说会为你怎么样,当你痛苦时,站在你身边的人却是他。他也许不会与你同甘,但却绝对会与你共苦。
如果让我选择,做人,我做壶,这样简单,生活的不累。做朋友,我做杯。
感怀壶与杯高二作文
茶壶和茶杯同属茶具之列,他们虽说不是茶具的全部,却是茶具中的主角。少了其他尚可喝茶,少了这二位其他俱全,喝茶也谈不上的。
中国的茶具历史悠久,茶具的造型也精美、巧致、讲究。许多的茶具除了实用之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还有深邃的文化内涵,更有着不菲的经济价值。对于这些我个平民百姓是追求不得的,只能的电视上,书报上欣赏其独美的艺术价值,感叹其无与伦比的经济价值。
中国的茶壶茶杯谈上三天三夜也谈不完,他们的历史源远流长,因制作材料产地不同种类繁多。什么陶瓷、瓷器、漆器、玻璃、金属、竹木和玉石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说其历史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于茶之见前史,盖自魏晋以来有之。”后人看到魏时的《收勘书图》中有“煎茶者”,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茶壶吧!到了唐朝随着茶文化的蓬勃发展,茶壶茶杯也自然得到发展,大家都知道唐宋时期,诗词歌赋大兴,这样的文化势必要推动壶和杯的发展,而二者的发展与名茶、品茶、品味又是密不可分的。而我所感怀的不是这些,而是茶壶和茶杯或茶碗的默契。
知道他们是怎样默契的吗?很有意思的,也许生活中的你,注意的只是他们的外表和价值,茶具你要看他有几只杯子,有几只杯子,壶里的水正正好好把这几只杯子注满。这样的默契与价值无关。只要是一套茶具,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让我想起了古代设计茶壶和茶杯的那个人,他的灵感是在哪得来的呢?
这一切应该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祖先乃至今天的我们,总是有那么多美好的愿望,我们希望一切都是圆满的,于是乎我们就让圆满充满了我们的生活,让圆满充满了我们的文化,让圆满走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我们的生活过圆满呢!
今天茶壶茶杯的造型变化多端,茶壶茶杯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初衷没变,依然默契地登大雅之堂,依然默契地陪伴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们,这一点也许不被更多人知晓,但茶壶茶杯世世代代千百年来的默契是需用心来体会的。
历史忘记了发明茶壶茶杯的人,那个人的灵感是不是来自古文化的圆满早已不必探究,他留给我们的是壶和杯子的恋歌,壶和杯是一生一世的恋人,牵手走过的不只是一生的路途,他们互相温暖,彼此满足。不论是富贵还贫穷,不论是健康还是疾病,不论是生还是死,他们永远不离不弃地走过。
人生杯茶散文
我有一个小小的嗜好,爱好品茶。长期不喝茶,心里就感到缺乏一件事没有完成。日而久之成了习惯,也就成了自然之事。
品茶是一种享受,享受空间和社交,南方城镇都有品茶的习俗。早中晚茶座里俩仨人小聚聊天,其乐淘淘。
茶有它的道道,必须是在清早天晴茶山上,空气清新,露水附着茶叶的芳香,所采来的茶叶。焙制后,青中带微黄,其旨必俱色味香,其道必归精燥洁。方称上‘品’。露水和茶的优劣很有关系。按道家之说‘露水全持阴阳二气,是天地在夜间交融的`精英。’露水是琼浆,人饮能使人健康。烹茶最好用泥壶,择山泉为宜,井水次之,河水为差。水开后立即提出,将壶杯内外浇一遍,然后加入茶叶,泡出茶来。现泡现喝,茶在第二泡为最妙,如婴儿身上的‘奶香’回味无穷,独自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客曰‘趣’,四五曰‘泛’,六七曰‘施’。
三毛有句令人回味的话,饮茶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清如微风。”过去人们喝茶拿几片茶放进茶杯,冲上开水,这叫泡茶。按茶训,第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中年的时期,人生苦和事业苦,称谓‘苦’。等到年纪大了就自然地变成了涩味了。所以人生如品茶一样,什么滋味都要品尝。假如找一个好日子,约几个好友在野外溪旁,取个静处,饮茶聊天。看那青山金谷,曲水流畅,定会使人感到惬意和从容。
于一傍晚,闲来无事蹭躇在湖滨南路,看到一家茶庄叫“回品茶业”。一种好奇心驱使我停下脚步,在他们门楹上一副对联,让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回回回回回品,品品品品品回”,横批“回品品回”。我诠释了它的下联:“春山有秀色回回可通幽,壶中乾坤大杯中日月长。”我经不起这个诱惑,闯了进去。有两位小姐起身迎接了我。经介绍是张小姐,黄小姐,笑容可掬。我想起一句桃花诗,借用在此“此时此日此门中,笑面桃花分外红。笑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张小姐拿出了最好茶包‘铁观音’招待我,我们很尽心地聊了起来,秀色可餐,别有一番享受。
品茶的苦涩味,我想尝过苦,再吃甜,就感到特别甜。吃过甜,再吃苦,就感到特别苦。这哲意很使人回味,确实在工作中拼命干,休息一下就感到特别快乐。要是闲着,偶尔苦干一下,就感到特别累。所以,苦与甜是没有定则的。品茶在夏天,就使人觉得清爽。冬天,使人觉得温暖。这就是茶道的奥妙之所在。
一杯酒很浓,一杯酒很淡,一杯酒很烈,一杯酒很粘。
似曾说好的相见,不期相遇,秋风微凉,草色略黄,初闻稻香。
一杯农家小院,纤陌疏影,微风摇动,一轮明月,斜落情怀。不是初八,亦非十五,中秋饼香,已渐渐远去。
然则,门扉洞开,灯光流入月光,一片映雪,一片鹅黄。远处,天际星淡,残云片片;近处,草虫欢语,犬吠声声。倒入杯中,亲情融融,星光波动,荡漾的是生活的酸甜,回味的是丰年的共祝。举起是对岁月的讴歌和喟叹,辣又何妨?不过让这杯酒更劲!老又何妨?不过是青春位移!走又何妨?不过是生命的一次次迁徙!
微风中,我推开前门,那是过去,如今残破不堪,蓬篙丛生,偶有记忆泛起;推开后窗,良田千顷,稻穗低垂,等待收割。贫富不过十几米,浊酒变美酒,在桌端却摇了几十年,酒杯里消散了几代人的身影,今晚每一个都笑得很甜。
稚嫩的手,光滑的手,皴裂的.手,酒杯碰着酒杯,是祝福,也是无声的传递。
一杯江边情怀,浪花点点,船帆浩荡,山影远叠。不知有信相约,还是千里故逢,清江万里无云,却吹皱一池秋水。
临窗而坐,芦花摇曳,江鸥点点,故里情怀,是由远方捎来,还是梦里几番相约?情似江水,烈如美酒,由岁月酿制,用时光泡成。倒入杯中,情谊浓浓,闪烁的是共同追求,激荡的是相同爱好,散发的是挚诚的情香,举起的是无声问候。浓又怎样?春夏秋冬无改变!烈又怎样?风浪问候可有悔!醉又怎样?一曲边关散忧愁!
什么酒醒不了?什么痛忘不掉?草屋疏斜影,月色晚照,柳风拂耳畔,渡头船横远。可曾有一点豪情,从眼神和话语中走来,在天空游荡,漫过你久久等待的情怀。
一杯高堂大屋,俯视群雄,逐鹿商场,奔突回转,荣辱不惊,与资本谈笑风生。遥想当年,西风古道,独背行囊闯关西,指天画饼人笑痴,餐风宿天地当床,暗夜星空变金银。爱恨培壮志,不信春风唤不回。时光老去年轮,激情从不曾退却。倒入杯中,散发的是自信,翻腾的是苦乐,荡气回肠是喜悦,举起是一份从容与淡定。喜又怎样?壮士描天才一角!悲又怎样?矣志不移,任雨打风吹!贫又怎样?不改初衷与梦想!富又怎样?常思天下风透墙。
这杯酒从黑发到白头,饮尽人生起伏,灵魂一次又一次的流浪。
一杯乡间田园,夕阳西照,白鹭田头立,玉米渐黄草入秋,藤架空立剩余条,稻穗沾露色更重。被乡情牵引,又被乡情放纵;说到柔软处,又被追忆送画中。绵绵的线,软软的情,温温的语,门前小河,对面人家,亮起,一片一片水墨画。倒入杯中,浓得不能再浓,烈得不能再烈,飘散的是走不出的乡音,品不尽的是眼中真情。端起杯,粘得像糯米,纯得像乔麦,香如刚摘的花生。苦又何妨?四季轮回仓廪足!淡又何妨?天高云阔储真气!粗又何妨?饱历风霜弹岁月!偏又何妨?一线架起任遨游!
推杯换盏,醉了乡音,醉了田头,醉了门口,只有那永远无法说清的情怀,从灯光的门口,一阵阵扑来。
杯茗品茶悟人生的散文
我去年彻底退休了。所谓“彻底退休”,就是到了退休年龄后,又超期服役了几年,如今二次服务期满,赋闲在家。
这样一来,我就面临着一个新的考验:如何利用大量的自由时间,使自己的晚年过得安康和幸福。为此,我为自己找到一个放松自己、梳理心绪、放慢节奏的轻松环境,于是,我走进了茶馆。
每当我在茶馆的幽静角落里,杯茗在手,嗅着袅袅的香气,听着悠缓的乐曲,作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我便进入一个超越凡俗的幽思冥想的幻境。
首先,我想到了人生的“休闲”。
我想到,休闲(亦称闲暇)常常遭到人们的误解,有人把它同空闲等同起来,于是又很自然地联想到下岗待业人员,他们被生计所迫,整天为养家糊口而苦思焦虑,活得并不轻松。 这种“休而不闲”的生存状态,不是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休闲。
一提到休闲,我想到了卸去重荷解开缰绳在草地上撒欢的奔马;想到了饱食后歇息在枝头轻声鸣唱的小鸟;想到了阳光下摇头晃脑嬉戏水草的金鱼……想到了忙了一天公务,下班后脱去官服换上便装,与家人共叙天伦之乐的职员;想到了一场紧张演出之后,卸去戏装洗掉油彩,杯茗在手回味台前幕后情景的演员;想到了在闲庭信步、在春园观景、在湖边垂钓、在花厅抚琴等自娱自乐者……这一切才称得上休闲。
所以,休闲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它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轻松愉快的。但是,这种自由与欢快是有计量限度的。休闲一词,似乎与轻微、淡雅、柔和等语意相关,而与强硬、浓重、暴烈等词语无缘,比如,狂欢、豪饮等过激活动,就与闲暇毫不沾边儿了。
对于个人来说,休闲是肌体的放松,是精神的释怀,是心驰神往,是回忆缅怀,是理性的反思,是情感的眷顾,借以达到情感的愉悦与心灵的和谐。对于社会来说,休闲是社会心理的放松,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要件,是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型。
人们如何利用休闲,在休闲的时候干什么,这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一个酷爱写作的文学爱好者,我就想利用业余休闲时间搞搞创作,争取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学梦。
其次,我想到了人生的“享受”。
我发现,除了当代人所认同的快节奏的高生产、高消费的纯物质性的消费外,人世间存在着另一种宁静的、隽永的、高雅的精神享受。
我喜欢旅游,具体地说,就是身游外在自然和神游内在自然。 所谓身游外在自然,就是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景色旖旎的青山绿水中,用感官去体验来自界的'各种信息,同时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所馈赠的美的真谛。 所谓神游内心世界,那就是在茶馆或咖啡厅里,就是通过冥想、回忆和怀念,把往昔的人生经历,在心灵世界中再现和复制,把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也添加在幻境中,对自己的良心进行净化和梳理,用感恩之心去鸣谢自然和社会……
这种享受是廉价的,尤其是咖啡馆中的“精神之游”,只需要场所、时间和一杯蓝雅咖啡就足够了。
值得一提是,咖啡厅中的“精神之旅”,不单纯是默写自然,而是用想象去美化自然,这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去欣赏自然和感悟人生的高层次的旅游,这是修身养性的禅宗式的神游。
最后,我想到了人生的“幸福”。
我认为,幸福可分为物质性的和精神性的两个层次。我很赞同对幸福持有这样的观点:说幸福与其说是物质追求的满足,不如说是精神感受的愉悦。幸福主要不是感官上的物质刺激,而是心理上的精神体验。幸福归根结底,是由心理感受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人总是烦恼,生活在愁苦终日的心境下,不管物质生活条件多么优越,也没有幸福可言。
我认为,幸福是一种人生境界。如果进入超凡脱俗的神境,就可以减少甚至摆脱红尘的烦恼。这里所说的神境并不意味着,出家礼佛、笃信宗教,而是能适当地摆脱名利的桎梏,潜心于学术和事业,在孜孜以求的事业上,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应该说,这是人生一种高境界、高档次的幸福。
可以这么说,我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多半是在茶馆中进行的,而且考虑问题的灵感和思路,往往又是在“品茶”气氛下所引发的,因此,我把文章的标题定为《杯茗品茶悟人生》。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杯具散文
自己是在别人的欢笑中诞生的,也是在别自己的哭泣中诞生的。
奶瓶是人生命中最初的一个杯具,是母亲无微不至的爱。当我们嗷嗷哭喊时,母亲总是第一个听到的,也是第一个把乳味浓浓的奶瓶递给我们的。如今,谁还记得最初最沉重的奶瓶?谁还记得自己收到的第一份爱?
当我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后,便开始爱上可乐瓶,追求浓烈的味道,追求暴烈的个性。不知不觉间,父母的爱已经不能再左右我们了,他们的爱总是在我们叛逆大脑的后面。同学之间的友情,男孩与女孩之间朦朦的爱,追逐梦想的激情,合在一起就像刺激的可乐,永远装在那狂野年代的杯具里。
一天,我们最终摆脱了父母强大的引力,摆脱了细细的风筝线,化作苍鹰去征服苍穹,徒留父母在家中暗暗悲伤。这时,我们爱上了喝酒,也爱上了高雅的酒杯。习惯用酒精来麻痹自己,习惯了举着酒杯邀着明月的豪情,也习惯了这混乱的世界,更习惯了在这混乱的世界中拼命。
不知不觉间,啤酒肚越来越大,我们做了别人的父母,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父母。平平淡淡的生活如一碗平平淡淡的茶,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都喜欢带上茶色的玻璃杯具,随地打开瓶盖,随地畅饮生活的浓香。到那时,什么都淡了,唯独喜欢的,大概是孩子嬉笑着围着自己转,不断为他们担心这个那个。自己的事业成功了,不用像以前一样奔波了,可以好好品味一下手中茶水,细细欣赏一下手中的茶杯了。
当父母归西了,我们也知道自己离那个世界也近了。转过头,还要为自己儿女的婚事操心,还有为他们的将来操心。自己没有少年时的狂野,喝不起刺激的可乐了;自己没有青年时的活力,喝不起美味的红酒了;自己也没有中年时的味道,喝不起飘香的浓茶了。唯一能喝的只有最纯净的'白开水了,这时才开始用颤抖的手端着大水杯到书房里,写一天的书法,又读一天的报刊。我们的生活就是最纯洁的白开水,在最平淡中品到一丝甜意。
最后,下一个杯具是......
这天,还是到了,自己早已拿不起什么杯具了。一天接一天,在医院的白床上睡着又睡醒,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永远睡不醒了。但,还有一个杯具依旧陪在自己身边,那就是高悬于自己头顶上的吊瓶,把眼睛钉在吊瓶上,细数慢慢滴落的液体,细细感觉时间在吊瓶里慢慢滴走的感觉。这时,我们有时间来回味自己的一生,有时间去拾起早上掉落的花瓣。想用一杆笔把自己的一生写下来,自己却又无法落笔,只因内容太多太多。人生就像吊瓶中药物,要什么味道,什么味道都有。然后,是杯具送走了自己,就像杯具迎来自己一样。
自己是在别人的哭泣中离去的,也是在自己微笑中离去的。
奶瓶-可乐瓶-酒杯-茶杯-水杯-吊瓶,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杯具。
茶道与人生散文
不知何时起,恋上品茶,茶如人生……
偷的浮生半日闲,无论上班还是待客,或是独处,都喜欢以茶相伴,看着茶叶上下翻腾,纵观杯中天地,品位苍宇人生。那原本瘦瘦的卷曲着的叶,在水中缓缓舒展着,青山绿水般舒展,沁香逸出,隐隐的暖在心间。
读史,知茶。“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自此以后,国人识茶、饮茶、享茶、品茶。《茶经》的问世使“世人益知茶”,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喝茶成了生活之必需。所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自书上说,茶分为喝茶和品茶。如若不惭,自将更便好品茶,注重韵味,讲究茶、水、具,脱离了解渴的实用意义,而是一种审美、陶冶情趣的境界。清山秀水之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选上好的`茶,择泉水,配以素雅的紫砂茶具,茶、水、火、器四者相配,所谓“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
清茶一杯共话长”清山绿水间,清幽与淡雅、醇厚与素朴,尽显一份宁静与淡泊。
高中时,因为一篇茶的文章而获奖,从次觉得茶是我的贵人,红尘内外,始终脱不了尘缘,而茶则是缤纷外的一处落红,熙攘中的些许宁静。不谙茶道,却了然与人生。
未己,及人。茶入水则沉,而香气四逸,豁达而低沉的风格又何尝不似人生,沉思则出智慧,而真水无香却深入心扉。
如是说,则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了。
花与人生散文
有一份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少芬芳。
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芬芳。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有人闻到。
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躁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七里香.桂花,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
他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开不了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每一珠玫瑰都有刺。
他的结论是:正如每个人的性格一样,都有你不能容忍的地方,爱护每一朵玫瑰,并不要非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学习如何不被它的刺刺伤,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刺伤你心爱的人!
青草与人生散文
夏夜凝黑的天空中繁星密布,萤火虫的光亮时隐时现,在这朗朗天河后有着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很奇妙,植物与动物和谐相处。植物们最开始都是各式各样的种子,大的,小的,圆的,方的。然后它们落入土壤后长出的竟然是一模一样的青草。更奇妙的是后来,如果青草们梦想自己成为一颗能结果的葡萄树,只要它愿意,只要它想,只要它怒力的吸收水分,只要它坚持不懈的想象着葡萄树该是咋样,想象着它的叶子,它的每一个形状细节,以及葡萄树该具有的神态,它最终就会成为一颗葡萄树。
青草,青草,你竟然有这样的本领。我知道,你们可以像人体的胚胎细胞可以分化成任何器官,唯一不同的是青草们要靠坚持不懈的心力,想变成的植物越高级,付出的心力就得越强,就好像凤凰浴火重生一样。只要越专注,越执着,为着它的梦想不懈的追求,它就能成功。路漫漫其修远兮,青草需上下求索兮。
芸芸众草之间,朗朗乾坤之下,有这样一株青草。它叶狭,茎瘦,青绿的叶脉之间可以见得点点黄斑。在它的周围有着一些高大的青草,他们只是望成为灌木,成为桃树,李树。但是它梦想着能够成为一株能入药的银杏,它曾幻想过它的叶,它曾梦见过它的香气。它常常跟人家说,它将来要做一颗银杏。但是,它今天想着银杏的叶,明天或许找那些小青草嘻嘻哈哈。它有一天,看见自己的.叶居然有点像银杏科的了,高兴的逢草必夸自己的最新成果。
在它变成银杏的路上,它有过小成绩,但是当小成绩来临时,它常常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想要全世界都知道它自己做的事情。本身先天不足,后天却不知加紧练习自己的能力,反而有着小青草般的虚荣,我常常担心它如何才能最终变为一颗银杏,高高的立于那个奇妙的世界。这颗草,也常常难以令人心安,要做一颗银杏,你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是在这条路上,它却常常为平日的琐事而短暂性忘记明日的理想。一路上走走停停,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才能到达终点。
好在,青草,它的那颗“心”里时刻揣着自己的梦,虽然它常常三心二意,但是当它颓废几天后,它又记住了自己的梦,我知道那颗“心”就是它明天的希望。它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缺点,它努力过,它也在改正,但是却没有坚忍的力量,一如既往的执着,它也迷茫。何时,天空的一道闪电划过,青草才能质变,时刻记住它要为一颗银杏树,做到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像夸父追日一样锲而不舍,努力提高自己的品质?宁静而宽厚的地母,慈爱而圣明的天帝,你能给它点启示么?青草,青草,怎样寻找自己的目的地,青草何寻?真担心,这株青草在那个星球上能活出什么的滋味出来。
我知道我就是那颗青草,我希望那道智慧之光的闪电给我醍醐灌顶的喜悦。但是那道力量,还是在于我自己。
诗歌与人生散文
现今,距离我二十七周岁生日只剩下四天,也就是说四天之后,我就将步入二十七周岁的门槛。在这个年龄段,有多少人已经成婚,就说我高中同学吧!他们不少大学出来一两年就结婚了,早一点的孩子都三四岁了,差不多该上幼儿园了。而如今的我,还是独自一人,面对四壁空空,早晨起来,读诗或者写诗,到店里就开始一天的忙碌。打水、收盘、抹椅子,时间允许就与阿姨一同拖地,时间不允许抹完椅子就开始跑菜,从楼上到楼下。再从楼下到楼上,来回往复!接下来就是中午,最忙碌的时候到来,而我的任务就是把每份外卖送到订餐者手中。
三年前步入餐饮行业,中途在一家奶茶店上班,后来不在奶茶店,成为一个失业者,几乎花光了所有存留下来的钱,在这段日子里,也做了不同的兼职,有发传单的,有做话务员的,有举牌的,有擦车的,有贴广告纸的,有推销的,也有当群众演员的;当时心想,再也不要做餐饮业,毕竟这个行业休息时间有限,尤其是对我这样一个基督徒,每逢聚会的日子是最难熬的;众多弟兄姊妹可以有时间来聚会,来享受主的话语,跟随主的脚踪,而我这时还要上班,这是我最不愿的地方,然而机缘巧合,面试过很多工作,因为身高,学历与口才有限,那些可以有更多时间的工作,我是无法迈入他们的门槛。
一次次的面试,一次次的冷遇,也给心底带来的阴影,这让我想起最近所看的纪录片《我的诗篇》里青年诗人乌鸟鸟出来工作时所受到的冷遇一样,他在面试时告诉老板:我是写诗的。一个中年对他说:我们这里是搞物流的,是赚钱的,写诗的,我们就不需要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窘迫,人在这个社会上,要么有能力,要么有口才,要么有技术。如果这三样都没有,如果只是一个写诗的诗人,在多少人眼里是不需要的。
很不幸,我也是其中一个,因为我也是一个写诗的人,同样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你告诉别人自己是写诗的,也许人家还会投来诧异的目光,你怎么会去写诗呢?写诗有什么前途呢?还是找份可靠的工作好好挣钱吧,千万不要不务正业。好吧,也许写诗的确是不务正业,也许写诗并没有前途可言。但真正的诗歌不是金钱与享乐能衡量的`,不是吗?诗是人的一种情怀与抒发,诗人行走在这个世界,多少会被人们抵触,这也是导致大多诗人更加孤独的原因,毕竟是人,同样需要生活,同样需要接触社会与事物,同样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然而在诗人的世界里,仿佛与世界难以达成恒一,好像这中间有一堵墙,无论你怎样努力,始终不能冲破。
然而诗人就是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着。他们因为写出一首诗而感到兴奋,因为表达了一种情感,因为在内心的独处中获得了喜悦,这是多少人没有的体会。太多人把时光打发在玩乐上,在网络时代,游戏不知毒害了多少人的思想,面对快餐式的时代,还能静心写作,阅读的人实在太少。也就难怪别人会怀有诧异的眼光了。
回到正文,在失业的这段日子里,虽然生活很窘迫也很拮据,但内心深处的生命依然没有停止呼吸,有时候也会很懒散,但也有更多时间去享受主,那段日子,感到自己与主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与亲近,因主给我一个环境,让我去认识他、经历他,外在的磨难反而加深主的爱。在此也没有停止思考,不断地写,虽未写出什么经典之作,但也有不少诗歌自己还是比较喜欢的。在半年多的日子里,兼职、享受主、写诗,只是这样的生活不能长久,还是需要有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不会断流,因着机缘巧合,又再次来到餐饮行业,也就是文章开始所提到的生活。
对于这样的生活与工作,我始终保持着很高的警惕,每天很早就起来,很早来到店里,不知有多少人说:其实你可以晚一点起来啊,也没必要那么早就到店里吧!我知道人们说的何尝不是对的呢?但自从我结束流浪汉之旅,开始工作并写诗之后,我的生活就变成每天很早就起来了,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对我我的工作,工资实际不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二线城市,消费也是很高的。但我每天早起并不是单纯因为工作和工资,而是一种态度,你说我不想晚一点起来,不想多睡一会儿吗?换任何人都想,我也是;不过因着这种态度我放弃了睡懒觉的习惯,也是给自己一个激励,就是想看看自己到底能坚持多久,很庆幸,三年来,只要工作,我就可以做到每天都很早就起来了。
一方面是自己不喜欢迟到,另一方面是喜欢看到自己战胜自己的感觉,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成就感。工作,生活,写诗,不知不觉就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而对于写诗,我也并非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诗人,只是更享受写作的过程,这是一种快感,而这种快感却是如此的美妙!它使人痴迷与向往。虽然如今还独身一人,面对四壁空空,对面若干书籍!虽然每次电话里头爸爸总会语重心长的告诉该结婚了,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偶尔也会感到压抑,但内心对诗的钟情不变,谁叫我成为一个写诗人呢?既然爱上了她,就要陪伴她走下去,哪怕因为写诗被人说没有前途,哪怕别人说我不务正业又能怎样,还是改变不了我对诗的钟情。
★ 听壶散文
★ 考题与人生散文
★ 散文图画与人生
★ 杯酒人生影评
★ 杯中人生作文
★ 杯酒千年月散文
★ 运动壶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