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抢粥散文欣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男人的另一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八抢粥散文欣赏(共含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男人的另一面”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腊八抢粥散文欣赏

篇1: 腊八抢粥散文欣赏

腊八抢粥散文欣赏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腊八,何以称腊?“腊者,接也”(《隋书.礼仪志》)寓新旧交替之意;“腊者,猎也”(《礼传》),“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应劭《风俗通》);“腊者,逐疫迎春”。

腊八节又是释家“成道节”,又称“成道会”、“法宝节”。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腊月初八原来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中国人喝腊八粥,肇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最早是僧人所为――腊月初八,各大寺院都要用米、豆、枣、栗、莲子等果子杂拌煮成粥,分食众僧。民间亦相沿成俗。

昔有寺院和尚,不论老和尚小和尚,只要粥桶抬上用膳房,众僧一哄而上,谓之“抢粥”。终日课坐,肚里饿得慌,口里诵经念佛,心里盼着那份果腹的素餐,只奈“僧多粥少”,岂有不争先恐后之理。

当年寺院抢粥,有个故事:

小和尚见了粥桶赶快抢着赶上去,装了满满一碗,老和尚却不抢,他只盛了半碗。寺庙吃粥有规矩“立法”:只有吃光碗里的,才能再盛桶里的。那粥可是刚出锅,再烫不过了,众僧一边吹凉,一边吃热粥,小和尚满碗烫粥一下凉不了,没有老和尚半碗凉得快,小和尚心急火燎才吃了几口,老和尚不紧不慢已经吃光了那半碗。然后,老和尚慢吞吞再盛一满碗,待到小和尚一碗吃光,桶里已无粥。如此这般,小和尚再抢,也只吃了一碗,老和尚没抢,却得了一碗半。

寺院煮粥,不仅分食众僧,还要舍粥,逢腊八施舍粥,是一个慈善行为,算是广施善心。灾荒年岁,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岂有不抢之理。

舍粥在现代已经演化成祈福仪式,而今的“施粥”,不为赈灾疗饥。“抢粥”之意不在粥,似乎是专为了抢,求的是一种“邪门乐”,只要有人群和便宜的地方,就有乐子和热闹,就搞成“抢运会”,上海话叫“轧闹忙”,就是起哄―抢。

这厢里抢粥并不稀奇,君不见,抢板蓝根、抢盐、抢水、抢票、抢房、抢道路、抢墓地……礼仪之邦,竟然以抢为先,市场经济,无序则乱,这厢里无序抢粥,玩的是心跳?说起来别不好意思,看看新闻,就会发现哄抢这事全世界哪儿都有,有的比咱们大中国还厉害,可以说是一种“扎堆起哄”的国际现象,与国别无关,与人心浮躁相连。人心浮躁,就是易冲动、易变化、易急躁,可能是人的'一种不负责任、自由放任的本性。再有理性有道德修养的人,当他裹进这种不负责任的“众僧”群体中时,都会被抢风传染,也会参与到哄抢者行列,尽性放纵这种“本性”,世事若浑河,这人心呐!岂止是在腊八!

面对哄抢,除了秩序,似乎应当立法责众?可是疏导又比立法责众要好,如何才能克服群体放纵爱破坏的天性,怎么个立法得了?也许是个难题。

篇2:冰心腊八节散文《腊八粥》欣赏

冰心腊八节散文《腊八粥》欣赏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1979年2月3日凌晨

冰心说过,散文要“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写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关于散文》),“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与共鸣”(《创作谈》)。这既是她积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经验谈,又是我们研读、欣赏包括《腊八粥》在内的她的大量散文佳品的一把钥匙。

在冰心关于故乡、童年的若干散文中,《腊八粥》尤显特别的是它并非一篇纯粹的忆旧文字。自然,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然而,在这篇散文中,拨动读者心弦的,并不限于往事的回忆;孩子们那“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来得更直接,更强烈,更具肃穆与天真的感人的力量!事实上,《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在此之前,她也曾“笔与泪俱”地写下悼念周总理的文稿。《腊八粥》则以孩子们纪念周爷爷的独特的角度,抒写人民对自己的好总理的'敬仰、爱戴与怀念之情。

【赏析】

读《腊八粥》不禁想到:沉郁凝重的格调,洗尽铅华的平实与素朴的文字,何以那样感人,那样摄人心魄?首先,我们注意到正是作者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腊八粥、母亲、周总理的熟悉,并“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譬如“母亲的母亲”、母亲、周总理都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这个细节,要不是最亲近最熟识的人,一般不会知道。而他们的“忌表”腊八正好与吃腊八粥的民俗相“巧合”,这或许就是作者写作这篇散文的契机。在浮想联翩中,这最初的契机变得明晰起来,丰富起来,最终成了作者行文运笔的轴心,思想驰骋的基石。

其次,是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使读者得到“同感与共鸣”。

散文作为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体,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以此打动读者,是它的灵魂和血脉。只是这种饱满丰沛的情感,要有一个依托,一个“附丽”的“实体”,这就是作者所叙写的物事即冰心所说的“实境”。《腊八粥》在写到“几个孩子”为了纪念周总理爷爷而洗红枣、剥花生准备煮腊八粥的“实境”时,一个孩子“低下头”讲的那番话是多么动情,多么天真可爱!你看,“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这是“实境”的叙写,又是融和了“真情”的抒发。作者写道:“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文章到此收笔,无声胜有声,留下无穷韵味。可否这样说,没有“实境”的叙写,抒情将是空泛无力的;而没有“真情”的抒发,“实境”绝不会灵动感人。

说到这里,我们读完了《腊八粥》。细心的读者一定还会注意到,那文末所注的写作日期有“凌晨”二字。这两个字,告诉我们作者的一次情感经历。可以想见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关于母亲,关于往事,关于周总理的回忆中,作者是怎样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任满溢的情感的潮水在胸中激荡、回旋。于是披衣而起,在凌晨的清寒与薄明中,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读着这至情至文,作者握管伏案的身影,正涌现在我们眼前!

篇3: 薄粥散文欣赏

薄粥散文欣赏

那种淡淡的味道,齿间的清香,没有浮华,减去浮华,减去重负。是一碗薄粥唤醒的是清晨的美好。

没有什么的佐茶,筷子间拨动的是雪白的黏稠,吃进去的是各种在天地间的日精月华,是生命的律动。它在釜中低泣可否想到那春暖花开,想到那低唱的小虫儿,还有那令人烦躁的蛙鸣,也许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都不知道,它看到的景致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到,怎么味都是那样淡。当收获沉甸甸的时候,在锅里蒸煮的.烟气中蕴含着它的温柔平实,人生不如它。

人的一生太复杂,或许开始的时候也是一碗薄粥,只是欲望不断添加,最后是无法品尝的垃圾,只能被倒掉。有时候人自己给自己制造欲望就是不断增加被倒掉的风险。人或许连一碗粥的幸福都没有,它是那样晶莹剔透,有玉石一样的质感,柔和温润,可是我们的苦难蚕食着我们的质感,使我们粗糙。

粥有碗的呵护,渗出的温暖倾泻在指尖,有筷子的轻抚,有湿润的嘴唇触碰,可是人生没有,生活对你的呵护,无私赐予你岁月的痕迹,你没有选择将它置于肌肤,或许想掩饰,但最终还是不想照一照镜子,你彻底败了。又有谁可以体味你渗出来的温暖,不珍惜易遗忘,被当成理所当然,你悲你痛没人知,你的朋友你的圈子,指尖的温暖都要索取,缭乱你的思绪,更没有香甜的唇把你含住,含住是为了吃了你,而你却浑然不知,还是那样傻傻做着美梦。它有许多人没有的东西,金黄的它虚心低下头,朝拜养育自己的宽广和无私,在碾压的岁月里也没有怨,即使在咕咕的沸水中,人永远都听不见它的呐喊,人永远在彷徨,它被人吃,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是习以为常,就是赞美也是渺渺。它想起和它一起成长的生灵,那些陪它成熟的日月星辰,风雨雾电。它没有华丽的转变,只有平实,退去壳,一碗粥。

一碗薄粥没有佐茶。捧在手里,在悠闲的时光,一双木筷,一种淡淡的味道。

玫瑰与热粥散文

散文欣赏

难忘的养生粥唯美散文

当年的焐粥瓶散文

诗散文欣赏

爱情散文欣赏

飞鱼散文欣赏

她_散文欣赏

退一步海阔天空散文欣赏

坐火车散文欣赏

腊八抢粥散文欣赏(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腊八抢粥散文欣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