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共含5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死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三伏天具体时间:
207月17日~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三伏天防暑
酷暑临近,连日来,医院里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有的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温呢?在此中医院专家提供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识帮您安度盛夏:
1、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2、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3、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4、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5、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6、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7、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9、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10、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11、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三伏天的具体时间是几号
20三伏天是从公历年7月13日开始,农历2015年五月廿八开始。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
夏至已过,二十四节气中里最炎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了。。三伏天暑热湿热交织,对于人体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折磨,尤其是户外工作的人,更要注意三伏天带来的健康危害。那么,2015什么时候进入三伏天?2015三伏天是什么时候?随yjbys小编一起了解下2015什么时候三伏天吧。
2015什么时候进入三伏天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2015年三伏天是从公历2015年7月13日开始,农历2015年五月廿八开始。
三伏的意思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2015年三伏天是从公历2015年7月13日开始,农历2015年五月廿八开始。
三伏的意思
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三伏天”共计40天
22日,夏至。“夏至三庚数头伏”,专家提示说,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比去年多10天。
夏至不仅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还决定着当年伏天的长度。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史志成进一步介绍说,“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
具体到今年的“三伏天”来说,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共计40天。
“伏天和整个夏季究竟有多热,是由多种气象因素造成的,因此,40天的伏天的夏季不一定比30天的伏天的夏季要热。”史志成提示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三伏天的显著特点。“随着三伏天的日益临近,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2016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三伏天我们有哪些注意事项,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
2016年三伏天时间: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为初伏10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为中伏20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
三伏贴配方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三伏贴的配方根据病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配方: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2、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配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三伏天防暑
酷暑临近,连日来,医院里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有的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温呢?在此中医院专家提供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识帮您安度盛夏:
1、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2、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
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3、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4、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5、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6、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7、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9、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10、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11、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 从 开始作文
★ 从现在,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