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做好教师”征文:徜徉在文学的殿堂(共含3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zyz_20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做好教师”征文:徜徉在文学的殿堂
对幸福的理解,一千个人或许会有一千种看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幸福莫过于在课堂上,让学生沐浴在文字的魅力中,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快乐地享受语文的滋养。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爱恨、善恶、美丑等产生共鸣,甚至是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得到教育启迪,进而把教材中蕴含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融入学生的大脑,流入学生的血液,渗透到学生的生命深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有一次周末上课,我本早已做好了授课计划。但一到教室,学生们就开始问:“老师,今天我们干什么?”
“做练习――你们想干什么?”
“老师,我们要爱情。”一个男孩说完这话后,全班哄堂大笑(因为平时我和学生关系非常融洽,所以学生上我的课很轻松,才敢说出这样的话)。
当时我并没有斥责那个学生,而是笑吟吟地对大家说:“好啊,既然你们要爱情,那老师就给你们爱情。”
整堂课,我给学生们讲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紫色人形》。那是一对恋人的凄惨爱情故事:由于意外的火灾,一对有情人在新婚的夜晚都被严重烧伤,住在同一病房里,但他们在伤势极度严重的情况下从未呻吟一声,他们都想给对方以精神上的支持,不想让对方难过,表现出真心相爱的人在心灵上的默契。
有的'人可能会说:给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学生讲爱情合适吗?会不会起负面影响?可我要讲的是:我的学生不但没有什么过激反应,反而为这个故事唏嘘不已,显然,他们被故事打动了,征服了。那么打动征服他们的是什么?是作者的语言、文字,是文字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但我想要的还不只是他们的感动,我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看文中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后在爱我的父母面前,生病时我不再夸大自己的痛苦,我不要他们为我难过。”有的学生说:“有快乐一同分享,痛苦要默默承担。”
然后我组织学生就电影《泰坦尼克号》展开讨论:泰坦尼克号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启发学生不要只纠缠于两人的爱情,而是看到人性和面临突发变故,大难压顶,泰山崩于前时的冷静:
巨轮即将沉没,船长、官员组织妇女、儿童们撤退;()乐队继续奏着优美的旋律;来不及撤离的妈妈,坐在就要浸水的床旁,给睡在床上的一双小儿女讲着优美的童话;大副扔掉罗斯未婚夫贿赂他的钱,饮弹自尽……
一种感人心魄的镇定!一种韧性,一种人格美的闪光!
此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当我们身处这样的绝境时,又该如何去做?
经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强化,面对问题时,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而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是很难得的。
当时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都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课上得很成功。一堂关于“爱情”的语文课,引领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感悟文字的魅力、生活的美好、人性的伟大,在学生学会思考、享受美好的同时,自己也是幸福的。
徜徉在文学殿堂散文
文学,有人称之为“人学”,很是恰当。没有对世界、对人性细致的观察与透彻的理解,是不可能写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的。回顾徜徉文学殿堂的日子,真的如那句话“名著能够让人更好的认识自己”一样,让我对生活、对自我有了更多认识。
小时候读《白雪公主》,不相信世界上还有那么善妒的女人,用一个魔镜,处处想置白雪公主于死地;现在想来,人性中的复杂,前人早有所知,只不过年少的我还未得其中三味而已。当然,白雪公主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因为有包括七个小矮人在内的许多好人的帮助;现实中的我们,该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同时也不去盲目的伤害别人呢?这是童话留给我的延伸思考。
后来读《丑小鸭》,看那只小天鹅在鸭群里受尽冷遇,最后一飞冲天的故事,感觉真的好惋惜--为什么要安排小天鹅与天鹅妈妈走散呢?如果不走散,那就不会有这段让人伤心的经历啦。可现在想想,人生中哪有一直的顺利与一直的如意呢?经历过磨难并且坚持自己的信念的人,才更能体会到有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的'意义。
再后来读《三国演义》,为五丈原上憔悴的孔明黯然伤感过--为什么要这么累呢?后来逐渐发现,有些责任是不能抛弃的,有些辛劳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的,因为那关系到许多人生的初衷,关系到很多与回报、感恩有关的情愫。
读《飘》,眼前是一片因阳光而灿烂的原野;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又深深为执着于追求者所遇的困扰而不平,却逐渐发现,作品的厚重正源于这样一种“逆水行舟”般的艰难与不弃。
徜徉在文学殿堂,感觉好像在阅读许多颗睿智的心灵,那些心灵曾经了无数的挫折与考验,最后仍然坚定的相信着人生。在逐渐经历过一些事后,更能够读懂作品,也更能够看清自己。
这样的阅读过程,让我不再盲目怀疑前人的见识,让我开始学会先接受、后求证,让我从许多个孤独的夜晚充实起来、自信起来。那堆积如山的书籍啊,原来竟是一座智慧与经验的宝库,徜徉其间,我甚至能感受到那坚定有力的、跋涉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们的脚步和他们飘逸而纯美的身影。
读书传承文明,读书使人明智、聪慧,读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的成败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
阅读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和谐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当今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体现出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即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我认为在诸多的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最为重要,是所有对话中的根本,脱离了文本,一切都无从谈起。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呈现在课堂上,又表现在课堂外;对学生的学生时代不可或缺,对学生的整个人生又影响深远。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又要做出哪些努力呢?
第一,要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和兴趣。
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经常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举办一些读书会、交流会、朗诵会和故事会,利用语言的有趣、幽默、诙谐、凝练、深刻、意境、曲折、丰富,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渐渐爱上读书。
第二,要给学生营造与文本对话的环境和氛围。
中外书籍浩如烟海,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并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籍奉献出来,一人拿出一本书,就能让学生读到几十本书,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购书的负担,而且营造了读书的氛围。老师每天课堂上拿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书,给学生读书提供时间保障,创设读书的环境。
第三,要尊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理解和体验。
读书归根结底是读书者的事情,是读书者不断思考、理解、感悟、分析和体验的内化过程,只要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强加给学生。学生随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环境的改变,就会有更深程度的理解,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常读常新”吧。
书籍是精神的食粮,是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汲取营养,拾级而上,尽情欣赏旅途的美丽风光。
[徜徉文学殿堂,滋润心灵成长 教师随笔]
★ 徜徉在古诗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