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师师德征文(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知确翩游”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同理,作为一名教师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
对于教师来说责任心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着血肉灵魂的、心智正在发育,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的责任之大,可想而知。
责任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也不例外,“爱岗敬业”就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所谓“爱岗”就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所谓“敬业”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当一个教师把爱岗敬业确认为自己的道德原则时,他就会产生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这些积极的情感又会使教师对工作表现出积极、热忱和全力以赴的态度。责任心又是教师自觉地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基础和首要条件。许多实例表明,缺乏责任心的教师不可能严谨治学,工作也不可能有积极性。世界各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尽管由于民族差异,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各国都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理需要”相互映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就是责任心使然。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独立于色彩斑斓的浮华人间,却为每个学生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是对教师工作最真实的诠释。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许就注定了我们要平凡一生,那么就让我们带上爱与责任,做一个护花使者,朝着明亮那方前进吧!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摘自《雷锋日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人生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然而 ,年少的我就很有了坚定的做一个悔人不倦的人民教师,就这样我带着青春的稚嫩和不谙世事的'心就站上了三尺讲台,而这一站就是35年。这期间有苦有乐,苦中导乐,苦中溢乐,因为心中的热爱我能体会到不平凡的快乐。
我背着一个军装黄书包,带着稚气,来到当时的红旗小学教书,担任着小学一、三年级数学。走进教室的那霎时,我没有办法掩饰内心的胆怯和不安,作为高中毕业生我不担心自己的知识无法胜任小学老师这个职业,但是我对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我满脸通红的站在那讲台上。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活泼好动的举止,我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如今回想,那节课我都不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节课我拖堂了。别的班都下课,我还在滔滔不绝的讲授。我算不得很标准的普通话,吸引了高年级的学生趴在窗户外的围观,也许是对我这个新老师好奇吧!我用自己的一滴水,滋润了学生的一寸土地。
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认生坐标,感受到教书有如此多的乐趣,我坚信:这个“孩子王”我当得值。
古人h:“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第二年我被调到另一所小学教书,在老教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很快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全乡的统考中,多次居同年级前列。由于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好,第三年我被调入中学任教。中学是一群“大孩子”,我担心我这个稍微大点的“孩子”是否能降服他们,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感化、征服他们,努力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到了。
进入中学的第一年,我担任初一年级的语文课。那时我的心悬着呢,看到别的老师轻轻松松就上好一节课,我非常羡慕。我总是告诫自己,万事开头难,只要勤奋努力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我下决心要超越他们,我尽最大的努力去成为一个好老师。从此,我深钻教材和大纲,把别人喝茶聊天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教材上。一篇课文我要反复的读几遍,字字句句反复的斟酌,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并向老教师请教,毫不掩饰暴露自己的缺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教学能力突飞猛进,1985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教学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教学片我获得了第一名,并代表教学片参加了全县的比赛。自此,我找准了人生的坐标,我就是吃这碗饭的,我这辈子与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是上辈子的遗传吧!我爷爷曾是一位私塾的老先生,我父亲是一位老教师。我这一线阳光,拘蚜搜生心灵的一分黑暗。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每个人都有人生的道路,但我的路就是教书,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我当了十七年的代课老师,工资自然比公办老师低,别人赚几百元,我只赚几十元,妻子总是埋怨我,并鼓动我放弃教书,下海经商。凭着我的块头、才干和胆量,也许今天是一个“小老板”了。但我认定了自己的路,我是不会放弃的,我会无怨无悔的一直走下去。眼前的苦只是暂时的,我对妻子承诺过,这辈子我会让她幸福。十七年后,我参加了名师转正考试,我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转正了。苦尽甘来,一切美好就在眼前,有人问我:教书苦么?我毫不犹豫的说苦。清晨,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我们就要到学校,领着学生们早操、早读。夜晚,人们早早的进入梦乡,我们还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备好第二天的课,时时挑灯夜战到深夜。夏天,炎炎烈日下,要给学生们上体育课,忍受着蚊虫叮咬,给学生上晚自习,一堂晚自习下来,往往是汗流浃背,浑身红疹,痛痒难忍。冬天,人们围着火炉,而我们拿着冰条似的粉笔在黑板上疾书。人们羡慕着我们,教师的假期太多了,一年只上六七个月的班,而我却说,这是我们用汗水和健康换来的。我甘当一颗最小的螺丝钉,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着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著名笑星黄宏在小品中说过,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我从教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当班主任是二十八年多历史,曾经连续五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和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我没有叫过一声苦,我是个能吃苦,敢吃苦的人,在学校里,门窗坏了,我修理;电路断了,我查找;水井坏了,我换上;地面破了,我修补;铁门绣了,我油漆。总之,我是木匠、泥水工、电工、水工、油漆工。我相信,世上累不死人,只有病死人。
辗转星斗,春去冬来,年复一年,看着一批批孩子从我这里毕业、升学、走上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幸福感。每当我疲惫、烦恼时,就拿出历届学生的照片来,夸夸这个,议议那个,想想他们在校时的天真、幼稚和活泼,想想他们正在为我们的祖国做着什么样的贡献,我一切的辛酸都会烟消云散。有时朋友聚会或与人闲聊时,我会在他们的面前炫耀着我这几十年教书的成就。别看我今天依然很穷,而我却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拥有着普通人不曾有的巨额精神财富。因为知识就是财富,我的职业是传播知识。每每走在校园里,走在上下学的路上,听到一声:“老师好”,我都会无比的惬意,我不求回报的付出,却得到了极大的回报。我坚信:未来的人类生活有我付出的一分劳动,我为世界一天天的美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将继续我的人生之旅,用我的知识谱写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新篇章,无怨无悔的走下去。
更多
有人说,师德就是爱,爱一切的孩子,爱孩子的一切;有人说,师德就是奉献,如春蚕,似红烛。而我认为,师德就是甘于平凡、甘于平淡,甘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蹉跎岁月中,以不变的热诚去挑战每一个教育的高度,以不变的热情去关爱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我向孩子们提出“老师给你们一个笑脸,你们还老师一份快乐,让我们一起幸福、快乐”。因而每次上课前我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发现心态变了,看什么都顺眼,也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吧。比如:在今天的数学课上,同学们没有一点精神,阴死阳活的,要是在往常我会火冒三丈,先狠狠批评一通,然后再气呼呼的开始上课,可想而知那样的教学效果会是多糟!可今天我没有,而是笑眯眯的说:“怎么了,我们班同学平时是非常注意形象的,总是站如松,坐如钟,今天的‘钟’呢?”大家都哈哈一笑,马上挺直了身子,神采奕奕。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啊,人人都需要赞美,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啬,给予他们赞美吧!
快乐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赞美中获得快乐,因为赞美是照在孩子心灵的阳光,没有这种阳光,他们就无法发育和成长,一次鼓励表扬胜过一百次甚至一千次的批评指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她身上所有的好东西。”
教师就是一片绿叶,活着的时候衬托鲜花,枯萎了滋润大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应该做自己心目中的蜡烛,孩子心目中的绿叶,家长心目中的孺子牛。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心向神圣却依然平凡。不管是今天还是以后,在生与死、亲人与学生的抉择中,我都将会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最真实的爱,用爱为学生筑起一道永生的长城,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最深刻的一课,从而成为众人心中真正的教师,孩子眼里的神圣英雄。
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师德,才理当彪炳千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摘自《雷锋日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人所向往的。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人生没有梦想就如飞机失去航标,船只失去灯塔,终将被社会所淘汰。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碌碌无为是庸人所为,奋发图强是智者之举。然而 ,年少的我就很有了坚定的做一个悔人不倦的人民教师,就这样我带着青春的稚嫩和不谙世事的心就站上了三尺讲台,而这一站就是35年。这期间有苦有乐,苦中导乐,苦中溢乐,因为心中的热爱我能体会到不平凡的快乐。
我背着一个军装黄书包,带着稚气,来到当时的红旗小学教书,担任着小学一、三年级数学。走进教室的那霎时,我没有办法掩饰内心的胆怯和不安,作为高中毕业生我不担心自己的知识无法胜任小学老师这个职业,但是我对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所以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我满脸通红的站在那讲台上。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活泼好动的举止,我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如今回想,那节课我都不知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节课我拖堂了。别的班都下课,我还在滔滔不绝的讲授。我算不得很标准的普通话,吸引了高年级的学生趴在窗户外的围观,也许是对我这个新老师好奇吧!我用自己的一滴水,滋润了学生的一寸土地。
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认生坐标,感受到教书有如此多的乐趣,我坚信:这个“孩子王”我当得值。
古人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第二年我被调到另一所小学教书,在老教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很快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全乡的统考中,多次居同年级前列。由于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好,第三年我被调入中学任教。中学是一群“大孩子”,我担心我这个稍微大点的“孩子”是否能降服他们,我希望我能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感化、征服他们,努力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到了。
进入中学的第一年,我担任初一年级的语文课。那时我的心悬着呢,看到别的老师轻轻松松就上好一节课,我非常羡慕。我总是告诫自己,万事开头难,只要勤奋努力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我下决心要超越他们,我尽最大的努力去成为一个好老师。从此,我深钻教材和大纲,把别人喝茶聊天的时间都用来钻研教材上。一篇课文我要反复的读几遍,字字句句反复的斟酌,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并向老教师请教,毫不掩饰暴露自己的缺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教学能力突飞猛进,1985年我代表学校参加了教学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教学片我获得了第一名,并代表教学片参加了全县的比赛。自此,我找准了人生的坐标,我就是吃这碗饭的,我这辈子与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是上辈子的遗传吧!我爷爷曾是一位私塾的老先生,我父亲是一位老教师。我这一线阳光,喚醒了学生心灵的一分黑暗。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每个人都有人生的道路,但我的路就是教书,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我当了十七年的代课老师,工资自然比公办老师低,别人赚几百元,我只赚几十元,妻子总是埋怨我,并鼓动我放弃教书,下海经商。凭着我的块头、才干和胆量,也许今天是一个“小老板”了。但我认定了自己的路,我是不会放弃的,我会无怨无悔的一直走下去。眼前的苦只是暂时的,我对妻子承诺过,这辈子我会让她幸福。十七年后,我参加了名师转正考试,我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转正了。苦尽甘来,一切美好就在眼前,有人问我:教书苦么?我毫不犹豫的说苦。清晨,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我们就要到学校,领着学生们早操、早读。夜晚,人们早早的进入梦乡,我们还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备好第二天的课,时时挑灯夜战到深夜。夏天,炎炎烈日下,要给学生们上体育课,忍受着蚊虫叮咬,给学生上晚自习,一堂晚自习下来,往往是汗流浃背,浑身红疹,痛痒难忍。冬天,人们围着火炉,而我们拿着冰条似的粉笔在黑板上疾书。人们羡慕着我们,教师的假期太多了,一年只上六七个月的班,而我却说,这是我们用汗水和健康换来的。我甘当一颗最小的螺丝钉,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着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著名笑星黄宏在小品中说过,苦不苦想想人家萨达姆。我从教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当班主任是二十八年多历史,曾经连续五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语文课和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我没有叫过一声苦,我是个能吃苦,敢吃苦的人,在学校里,门窗坏了,我修理;电路断了,我查找;水井坏了,我换上;地面破了,我修补;铁门绣了,我油漆。总之,我是木匠、泥水工、电工、水工、油漆工。我相信,世上累不死人,只有病死人。
辗转星斗,春去冬来,年复一年,看着一批批孩子从我这里毕业、升学、走上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幸福感。每当我疲惫、烦恼时,就拿出历届学生的照片来,夸夸这个,议议那个,想想他们在校时的天真、幼稚和活泼,想想他们正在为我们的祖国做着什么样的贡献,我一切的辛酸都会烟消云散。有时朋友聚会或与人闲聊时,我会在他们的面前炫耀着我这几十年教书的成就。别看我今天依然很穷,而我却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拥有着普通人不曾有的巨额精神财富。因为知识就是财富,我的职业是传播知识。每每走在校园里,走在上下学的路上,听到一声:“老师好”,我都会无比的惬意,我不求回报的付出,却得到了极大的回报。我坚信:未来的人类生活有我付出的一分劳动,我为世界一天天的美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将继续我的人生之旅,用我的知识谱写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新篇章,无怨无悔的走下去。
转眼间,我加入教师队伍有七年的时光。在这七年的时光里,我体验过幼儿园老师的辛苦,感受过小学老师的不易,也品尝了在初中当班主任的酸甜苦乐。想到教师可怜的工资,我曾经犹豫彷徨,甚至想到过放弃。可是,现在的我越来越体会到当老师的快乐与幸福。在这七年的时光里,我接触过各种各样风格的老师,有的兢兢业业,爱生如子;有的知识渊博,出口成章;有的亲切大方,很受学生欢迎。应该说,教师行业里,有着我太多太多的学习榜样。我对理想中的老师,理想中的自己有了渐渐清晰的的形象。
“老师啊,您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这是我们经常在报端看到的对老师的赞誉。蜡烛的奉献精神可嘉。可是蜡烛的生命力多短啊,他只能给我们留下极其有限时间的光明。蜡烛的生命多弱啊,他给我们留下的光明是多么昏暗。所以我理想中的老师是太阳,身上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以至于学生们不论身处何地,都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们的光辉和温暖。
“放学啦,看到老师车篓里放着一摞一摞的卷子,我知道老师又要熬夜了。”很多人总是这样赞美老师的勤奋。我敬佩工作如此敬业的老师。可是,我却真的想问,这位老师白天都在忙什么呢?在单位里就不能干完他要干的活吗?难道他就没有亲人,不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吗?难道,他就不需要充电,广泛提高自己吗?所以我理想中的`老师是将工作,生活权衡的相当好的老师,他不仅是学生的好老师,更是孩子的好父亲,父母的好孩子,爱人的好伴侣。我理想中的老师是不断充电的学习型,专业型的老师,而不是将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一些机械的事情上,最终落得一个教书匠的名来。
生活中,我们对好老师的印象总是他带的学生由多少人金榜题名。每每到了这时候,我总是想,我们仅仅关注了班里少数的佼佼者。其他的学生是怎样的一副状况啊。这些孩子不能在学习领域脱颖而出,那么他能否在其他领域找到自己的天堂。所以我理想中的老师是不仅仅只盯着分数转的老师,他更为关注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成人。他更为关注的是通过他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具备成才的素质,为这些孩子将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将朝着理想中的老师前进。
曾经怀着师道尊严的思想走上讲台的我,在黑板前徘徊了二十多个春秋,孩子们一茬一茬鸟儿般飞出。望着他们一个个在天空中搏击的身影,我深感到,唯有爱才是为师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内核,一个拥有了爱心的教育工作者,才会找到前行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一些教育的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爱与付出。我们的教育先驱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的主张;宋初的教育家胡瑗认为“严师弟子之礼,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爱如其父兄”;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提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倡导“爱满天下”。
在爱的氛围里,才会有理解信任和尊重。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爱的教育,离开了爱教育便无从谈起。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同样也一定有一颗能滋润学生心灵的爱心。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他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又如何付与学生真挚的爱,从而也让自己的身上散发出吸引学生的魅力呢?首先,教师要甘为人梯,勇于奉献,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我们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对教育事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积极的态度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活动。我们要深刻理解教育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的成长发展和进步视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其次,要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应该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人格尊严,处于成长发展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而又脆弱,需要教师呵护和关爱,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用博爱之心帮助鼓励后进生树立信心。
第三,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努力做好学生心灵世界的守护神,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生命潜能、多样化、独特性;注意倾听,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看待问题,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第四,要做到以身作则,严爱相济。作为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课上课下为人师表。要善于把多关爱与严要求结合起来,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理想的教育效果,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优异成绩的获得、强健体魄的拥有无一不是严格要求的结果,其实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关爱。
此外,教师的职业特点还决定了我们对学生要肩负起保护的重要责任,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在学生中树立传道授业解惑的威信。
总之,爱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是为师者的灵魂。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施加爱,使学生从教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也就能使他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人生有梦,行在当下”,意在告诉孩子们,你的人生梦想是要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去为实现你的梦想做准备吧。而我今天阐述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就是我们的梦想,而教育就是今天在书法比赛中给了落后的他一个鼓励奖,他回馈了一个腼腆的笑;教育就是解一道方程题错了改错,再做又错,反反复复仍在坚持着让他改错;教育更是那个课间站在角落悄悄提醒着她学习要把握住课堂才能有效果的…..教育就是在这样无数的小事中,在一点一滴中滋润进孩子们的心里。
在我从教的十三年里,记得开始的几年我都把“每一堂课能教会孩子学数学、学方法”作为我的“教育”,而今我又已当了五年的班主任,我对“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真的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让他们学习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但让他们学习做人,并且具备一些优秀的品质比这更重要。今天我就讲个故事来说一下我的“教育”。
记得初一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女孩叫“马文亚”,她相貌平平,也不善言辞,是一个很朴实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学习成绩好,不让人操心的孩子。我在手忙脚乱中很快度过了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快放寒假的时候,有个老师问起她学习怎么样,说他们是亲戚,女孩的家在鄄城路上马庄,离南校区有近二十里地。我一听,心里一惊,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每天往返四趟,也就是一天的行程近八十里地,在我的印象中那个冬天很冷,也下了一场大雪,但她从来没有过迟到的现象,也从没有在她脸上看到过愁容,一切显得那么平常,她的从容更让我看到了她可贵的品质:坚韧。于是新学期我就组织了第一个班会:你看到她了吗?我把她的故事告诉同学,并请同学观察你周围同学的闪光点。孩子们听了她的故事,在这样一群娇生惯养的孩子中,身边的她就成了他们第一个榜样,我知道大家很佩服她,但我也要大家知道其实困难就像马文亚同学回家的路,可能漫长,但在每天的坚持中都可以克服它,坚强并且要有韧性去面对困难才是最重要的。后来,我发现两个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也悄悄抬起了他的脸,目光中有了更多的坚定,我知道坚韧已经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
人都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大爱无痕,我相信真正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做好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无止境的追求,而梦的开始就在当下。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老师的职业更为神圣,在平日教书育人中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精力、时间,但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给予学生足够的爱,能产生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许多教育学家在谈到他们的经验时都说,其实只有一个字:“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的班级,爱你每一个学生。老师既要爱又要善爱。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
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爱还要因材施爱、因时施爱。既要关爱各类问题学生的细微处,也要关爱优等生细微处,更要关爱广泛层面上的“默默无闻”的学生细微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德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也是人健康成长的一个动力。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教师的师德是调动教书育人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首要的问题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而这一切的实现,强化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
通过短短的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令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漫长的育人之旅,还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为人师表、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人师”,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我在教育中,想想过去,对照现在,展望未来,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现结合自己教学生涯认真剖析自己:
一、存在的问题
1、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语文老师,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满足于学生语文方面的进步。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少了,对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2、缺乏依法执教,特别是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教语文兼班主任的我心躁气急,对此类学生恶语相击,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大声训斥,使师生关系很尴尬,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不仅损害了老师的形象,还违背了“为人师表,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3、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进取力度不大,甚至有时还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是很危险呀,这种思想那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了,没有了进取心,你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
4、在如何做好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还需加强:(1)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2)要为学生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要为学生确定新的教学观:首先要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另外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同时还需要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最后必需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5、在“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因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不太擅长。反思的范围缺少广度,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
二、今后的改善
通过对照检查、分析,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改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帮助学生方面
1、对学生少一点斥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切,尤其关爱学困生,积极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感化每位学生,学生就会信服于你的道理,学生才能在爱的海洋里吸取更丰富的知识。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应尽职尽责教育学生进步。
2、时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5、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二)在自身修养方面
1、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盛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4、加强语文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5、我还要继续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自己的师德问题。
师德征文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备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p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二、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像家,有着相同的理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像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不低于教师、教师只要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王子鹏同学是我班上的一名学困生,在家里主要是爷爷照顾他。作为小孩子很调皮并且经常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和他爷爷商量把每天的作业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回到家让爷爷监督有没有完成作业,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研究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导我在教育学的征途上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
教师工作的教学工作纯熟性源于特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观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的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己。
师德征文
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清晨,踏着晨辉走进校门, 耳边总会响起一声声清脆的问候:“老师好!”心底总会涌起一种感动;闲暇时,在街上、在超市,听到一声“老师好!”更是倍感自豪,总是会情不自禁挺直了腰身;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个多年前教过的学生,自己却早已忘记了他的`姓名,这时,当听到一句“老师好”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更是无法比拟,感觉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区举行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教师专业发展报告会。会场上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让我再次深深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细细想来这也不就是“师德”的精髓与核心吗?教师这一职业既伟大崇高,又平凡琐碎,
教师,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在我看来,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坚守着肩上那份平凡而神圣的责任就是师德的最好诠释。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还肩负着“教人求真”的重任,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带着满怀的爱来,才能教出“真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次,我在家看东方卫视的庆祝教师节晚会,晚会上那动人一幕至今让人难忘:上海师范大学的辅导员和她所支教的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同台共唱一首歌。接着贵州山村学校的老师泣不成声地述说了上海支教老师为她们学校的学生所做的事情。当这位已结束支教生涯回到上海师大的辅导员看到她曾经教过的那些很淳朴甚至有些土气的孩子时,她紧紧地抱住了他们,止不住的热泪滚滚而下。孩子们向这位美丽的上海老师深深地鞠躬,哭着说:“老师,我想你!我们想你……”这位老师闪着泪花说:“支教生涯,让我体验到了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此时的我,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这也是一种感动和幸福!
她的事迹让我联想到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中央电视台给徐本禹的颁奖辞是这样写的——“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是徐本禹让我看到了师德的光辉,教师的魅力!是他用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而其中的艰难与奉献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得到呢?师德的彰显就在这无私奉献之中!
还曾记得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刻在石碑上的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做了一名教师之后,才深有感触。师德在我们充满爱的眼神里,师德在我们声情并茂的讲课里,师德在学生甜甜地问候里,师德在家长写给我们的表达他们感谢的信里,师德在我们谦逊的微笑里……
师德征文
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中的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也几乎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的学生,更有甚者,面对那些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成人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的人”?
立德,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
★ 教师的爱师德征文
★ 师德征文
★ 师德学习征文
★ 教书育人师德征文
★ 有关师德征文
★ 优秀师德征文
★ 师德师风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