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创新范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油炸鬼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能终端创新范文(共含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油炸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智能终端创新范文

篇1: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

2.1 恶意软件程序指令植入

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有多任务同时运行的特性,这使得恶意软件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行。

据统计,目前安卓平台下的恶意软件可以分为远程控制木马、恶意扣费、窃取隐私、破坏系统这四大类。

远程控制木马可以接收攻击者发送的远程指令,而攻击者的不同指令会改变远程控制木马的恶意行为,所以用户不但会受到隐私、话费的威胁,而且会受到广告骚扰等;恶意扣费软件则是通过程序在系统后台发信息给业务台,从而定制增值业务,甚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拦截业务定制后的确认信息和资费提醒信息。

窃取隐私的恶意软件能够窃取终端用户隐私,而移动智能终端通常都会存储大量隐私信息,若这些信息被泄漏,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破坏系统的恶意软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系统的Root权限,进而强行结束安全软件进程,然后伪装成系统程序,从而破坏用户的终端系统。

2.2 恶意程序植入原理和手段分析

智能终端为了用户安全考虑会限制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而很多好的应用软件通常要“越狱”后才能正常运行使用。

黑客利用用户迫切“越狱”的心理,开发了能够破解权限限制的程序,使得用户能够获得系统最高管理权限,即Root权限。

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应用都配备一个单独的Linux用户ID,而用户无法直接执行系统底层的操作,需通过系统目录下的su程序将用户切换成Root身份才能完成操作。

“越狱”之后的操作系统打破了原有的安全机制,使包含恶意程序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能够获得Root权限,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目前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应用的泛滥不但和安卓系统在全球的高使用率有关,也和安卓应用安装包有极大关系。

安卓软件很容易被反编译,导致不法分子能够轻易将恶意代码嵌入到正常程序中,再通过应用商店进行大范围传播。

不法分子也会将恶意软件和常用软件的安装包捆绑在一起,在用户安装常用软件时,这些恶意软件便和常用软件一起安装到用户终端中;此外恶意软件也可以通过固件进行植入,伪装成合法的软件程序,而卸载这类软件也需要最高权限,但大多数安全软件又不具备最高权限,因此无法及时清除这类软件。

篇2: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已成为生活工作中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电子设备。

从最初的手机,到PDA,再到如今3G时代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和车载导航设备等,移动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在形式上和功能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式上越来越多样化,功能上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智能化。

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如何提高其安全性,保护终端用户、通信网络乃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成为业界及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了移动终端面对的威胁后,进一步对其整体技术架构和脉络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种提高其信息安全的创新实现方式。

篇3: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

3.1 加强终端安全防护措施

移动智能终端需要加强自身安全防护,使用安全机制和绿色软件,加强终端的安全能力,消除操作系统、外围接口以及应用软件等安全隐患。

首先可以控制终端访问,将用户的安全数据隔离开来,放置在私密数据存储区域内,没有授权的程序均不可访问这个区域的内容;细化每个功能模块的权限,每个用户根据各自的身份各司其职,有条件的可对移动智能终端提供密码或指纹识别保护,一旦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使用相应的密码或指纹对终端锁定;严格管理应用程序的开发接口,确保这类接口不被第三方利用,一旦发现开发接口出现在第三方开发的程序中,便终止该应用程序,提高智能终端的安全防护系数。

任何终端都没有绝对安全的可能性,特别是智能终端,用户可以随意安装应用软件,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普通终端,所以用户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测和更新病毒库。

3.2 加强互联网安全保护措施

若用户要防止数据损坏或者丢失,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联网进行数据备份。

目前大多数运营商都为智能终端提供数据备份业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将短信息、通讯录、备忘录上传到备份服务器,若数据丢失便可以通过网络恢复数据。

移动终端应配备远程保护程序,若手机被盗或遗失,能够远程锁定移动智能终端,远程销毁用户数据或者取回相关数据;此外还应配备安全联动系统,从源头杜绝网络安全威胁。

安全联动系统可以提供由网络接入控制到应用服务控制的多级控制手段,充分弥补单向控制的局限性,从源头上阻止针对特定服务而带来的网络流量冲击,预防网络病毒[3]。

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技术的发展,必将使得终端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终端的应用也必将越来越丰富,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防护也成为一个日益重视的话题。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防护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产业链,包括设计公司、生产厂商、芯片公司、软件公司等,为确保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不但要用户自身注意防护,还要以上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

做到技术上规范,工程上合理,同时不断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在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撑下,加强行业自律,实现产业联盟,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创建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终端白皮书[R].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徐千,李钢.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对移动网络影响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2,4:006.

[3]卢小海.信誉系统应对新兴网络安全威胁[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003):4-5.

篇4: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

一、前言

当前,以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化发展迅猛,智慧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途径,也成为了“十二五”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导向。

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

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深入智能,一方面使城市安全以及个人隐私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缩影,是智慧地球在城市的体现形式。

它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持续融合以及终端自身功能的日趋强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或者将会使用移动终端,一方面使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相关业务越来越普及,另一方面也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移动智能终端。

与此同时,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卡和SIM卡)还具有独特的移动网络能力、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天然的SNS特征等,这使其成为高价值信息的聚合器与发生器,若不具备全方位安全保障能力,则可能对用户的工作和生活乃至城市运行和国家信息安全带来一定得威胁,继而阻碍其健康发展。

面对日渐突出的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泄密问题,提高其安全性、保护用户隐私成为了社会和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和隐患和计算机类似。

但与之有差异的是,计算机若受到病毒攻击,前提必须是计算机接入了互联网,而这又能以重装操作系统的方法解决;而移动智能终端时刻与移动网络连接,同时其操作系统又只能通过专业技术人才才能安装,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其危害性要远远大于计算机。

移动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具有便携性,二是具有多种无线接口和与此相关联的功能。

移动终端面临着多种形式的'安全威胁:终端丢失或被盗、即插即用端口带来的安全威胁、与Internet互联互通带来的安全威胁、恶意软件的安全威胁、移动终端芯片安全威胁、垃圾信息的安全威胁、运营商保存用户数据的安全威胁、病毒植入安全威胁等。

诸如以上多方面的安全威胁又会引发的安全问题有:病毒感染、信息泄露、恶意扣费、手机僵尸等。

目前,移动智能终端遇到的最大安全威胁是终端丢失或被盗,而非第三者攻击你的终端、手机监听或远程获取终端中的信息。

比如你到咖啡厅喝咖啡,把苹果iPhone落在桌子上,任何得到移动终端的第三者都可以像主人一样随意地查阅移动终端中存储的所有信息,比如通讯录、通话记录、短消息等隐私信息,那无论有多少安全机制都无济于事,这是现在来说移动终端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三、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的创新实现方式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移动终端的安全威胁,国内多家安全软件厂商也已推出可用于移动终端的安全解决方案。

但市场上的多数产品暂只能处理移动终端自身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无力解决终端丢失或被盗后的信息安全。

近日,智汇科技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实现远程管控的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系统,能有效提高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安全,解决重要信息遗失问题。

使用系统后,用户可以及时得知终端是否被盗,从而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并通过远程方式取回/删除被盗终端中的隐私信息,将终端遗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综合安全服务内容

系统需先按照提示完成注册(以全球唯一的IMEI号进行注册),实现从手机端到web端的互联互通。

客户端在开机默认后台运行,实时向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数据信息。

用户通过web访问系统平台,可实时获取终端地理位置信息,可查阅一定时间段内的终端轨迹信息;可远程向终端发送命令,使终端响铃、锁定屏幕、SIM更换通知等;可对终端内存储的私密信息(通讯录、通话记录、短消息、影像、照片甚至网上银行交易记录等等)远程备份、恢复或删除,以防信息丢失或泄密。

(二)系统原理

系统包括一个数据处理中心;若干个终端,终端内安装有系统客户端,终端与数据处理中心相连接;一个WebGIS服务器,WebGIS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与数据处理中心相连接;至少一个远程控制终端(计算机、手机或PDA中的任一种),远程控制终端通过互联网或WAP与数据处理中心相连接。

(三)系统结构示意图

手机定位及远程通信示意图

四、结束语

当前信息安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移动智能终端作为人们使用移动业务的工具以及存储个人私密信息的载体,如何提高其安全性,已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高安全级别的信息保护将使其有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及时、充分、持续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使大家能够在各种地点、各种场合、各时间段安全便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获取办公和生活所需信息,带动经济、社会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如智慧政府、智慧电网、智慧银行、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家居等,进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极大地推动建设新一代高端智能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研究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技术,为社会和用户提供高级别的信息安全保护,让移动智能终端成为用户工作和生活中最为依赖的通信、商务和娱乐好伙伴。

参考文献:

[1]胡宇新.金融网站安全保护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07)

[2]田新广,程学旗,段毅,孙春来,马维新.科研信息系统:加强风险评估应对安全威胁[J].信息网络安全,,(12)

[3]李文武,游文霞,王先培.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0)

[4]张英英,贺玲.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研究[J].福建电脑,,(05)

[5]杨剑.WatchGuard统一威胁管理平台领跑信息安全[J].电子与电脑,,(Z1)

篇5:如何创新终端执行力

,是医药市场营销不寻常的一年,也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一年,很多曾经响当当的产品悄无声息,一些企业要么被兼并,要么在艰难的维持着或者破产,当然也有一些实力雄厚、市场基础好的企业或品牌仍然活得很滋润。医药市场在默默经历着无情的变革、重组与洗牌,连锁药店成为医药营销重要的力量登上舞台……

医药营销遭遇困境    国家医药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各种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对市场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很多营销方式被制约,一般企业惯用的营销手段难以施展,夸大宣传得以遏制,市场上同质化产品恶性竞争,跟风严重,低价策略在中小企业中的竞争攀比下,多数企业利润严重受挫,形成一种不良竞争格局。

临床产品遭遇困境,不少以往临床运作相当成功的企业悄然转型,将部分精力投入到OTC市场竞争中,加剧了OTC的推广难度。

与此同时,传统渠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零售终端在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中,逐渐形成气候,连锁药店日益强势,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终端力量,开始登上医药营销舞台,成为与制药企业博异利润的主角。

品牌药品由于广告营销环节中的成本逐渐上升,而价格空间不断被打压,零售终端、医药商业出现微利状态,利润空间萎缩,成为零售商家的鸡肋,要么拿他开刀降价吸引顾客,要么推荐其它替代品种,确保自身利润。品牌药品成为一种被动销售的局面,完全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与好感度,靠口碑赢得回头客。

广告同质化,多数广告缺少记忆点,叫卖式充斥耳膜,千篇 一律,差异化不明显,无效广告比比皆是,广告浪费较为严重,导致投入产出比失衡,营销成本相对上扬。

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日趋理性谨慎,不再轻易被广告或促销手段受触动,而是更加理性的面对广告宣传,凭着自己的经验选择自己偏好的品牌。那些靠大广告、

所有这些变化都预示着一场营销模式变革即将来临,不少靠投机运作产品的代理商纷纷转行,放弃医药行业投身其他行业,这也给规范运作市场的企业或品牌创造了绝好的发展机遇。

连锁药店将影响医药营销模式单靠策划挽救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的时代不复存在

现在还有一些企业老总对策划存在误解,以为策划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当企业或产品遭遇瓶颈时,就四处求医问药,希望策划机构或策划人给予起死回生之法术,其实不然,

如今市场形式严峻,单靠策划想挽救一个企业或产品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单一的、片面的、点子策划已进入历史的垃圾堆!

九十年代初点子策划的确可点拨一些企业走出困境,但如今的市场环境异常复杂,那种单一的、片面的的策划已经不灵,点子策划更是无从谈起。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企业或品牌需要系统的解决方案。

单纯广告模式无法满足各个区域市场的需求

广告营销模式曾经成就了相当一部分企业或产品,但广告模式的弊端在可模仿性与高风险性,没有多少企业敢于冒大风险,也没有哪个广告统领全国。现今市场更加区域化、多元化,不同的区域消费特征呈现明显的不同,企业需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

系统性、整合性的6力营销模式有助于成就品牌企业

企业需要应对的是政策的调整、广告的实效性、竞品的挤压、团队的执行力、商业合作伙伴的利益平衡、产品竞争力的全力打造等系统性、多样性的市场问题,因此任何单一的模式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系统性、整合性的营销思维,将6力营销模式灵活地在企业中运用,最终成就品牌品种或品牌企业。

连锁药店将影响企业营销推广模式

连锁药店开始成为医药市场营销竞争角逐的主角。医药营销政策环境的变化、广告成本的直线飚升,及竞争的必然,渠道终端得到大力的发展,零售药店成为医药市场的香馍馍。这将改变传统企业思维的营销模式,重新定义利润分配,合作关系也将发生质的变化。


关于作者:

张继明:著名实战派营销专家,品牌6力营销实战理论创始人。北京大学医学部EMBA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营销总监班特约教授,SFDA南方所、中国保健协会特约营销专家。著有“医药、保健品、化妆品” 营销实战专著《谋定市场》、《智揽天下》、《透视》《营销无规则,执行有标准》,倡导“不做没有销售力的策划” 的行销理念。连续三年被业内评为最富有销售力的实战派营销专家!查看张继明详细介绍 浏览张继明所有文章 进入张继明的博客

篇6:创新使用终端宣传品

药企在开发第三终端市场的时候,为了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达到与客户进一步沟通的目的,通常会使用一些小礼品或提示物作为宣传品,如何选择礼品,往往颇伤具体执行人员的脑筋。笔者认为,选择礼品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小”,礼品价值不能突破反商业贿赂的相关规定,不能以小礼品之名行商业贿赂之实;其次是客户能直接使用的物品;第三是有保留或使用价值,最好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或替代的。下面,就医药企业在开发第三终端市场时所接触到的不同客户类型,谈谈宣传品选择的技巧。

商业公司经理级别的客户这类客户在生意场上身经百战,而且个人收入待遇都很优越,物质层面的享受高于常人,所以应该更多地丰富其精神层面的生活,礼品选择可以偏重这个方面。比如畅销书、小型工艺品等,也可邀请客户参加一些文体比赛等。

商业公司的采购人员这类客户在商业公司掌握实权,个人收益颇丰,礼品可以考虑送车饰品、特色烟酒(比如袖珍包装型)、谈判培训光盘等。

商业公司的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的生涯渴望使自己成为一个商人或老板,礼品可以考虑送商务聚会门票、培训光盘、励志书籍,也可以邀约参加一些经验交流的沙龙等。

商业公司的开票人员开票员中女士偏多,拜访她们的时候可以送几本时尚杂志、一些小食品(矿泉水、各类饮料、冰淇淋等)、小挂件、小玩物等,除非你非常了解她,或和她很熟悉,否则不要轻易送饰品或化妆品。

商业公司的配送货人员这是容易忘记的一群合作伙伴。公司产品的促销信息有的时候需要他们带下去,或者你某天可能要乘他的车下去走走市场,而且他们可能在客户面前会为你的产品说些好话,对这类客户可以考虑送些家庭用品,比如食用油、家庭卫生用品(牙膏、洗衣粉、香皂。某药企的礼品香皂很有特色:上下是透明的,中间夹层是个广告)、学习用品等一些比较实惠的礼品。

医院采购人员(院长、药剂科主任、采购) 这些人员可能会出现在商业公司的开票大厅,或出现在订货会上,订货时除奖励产品外,还可以送医院诊所必需的物品,比如印有公司标识的视力表、医用挂图、白大褂等,对个人除送家庭用品(大多是大米、食用油、鸡蛋、茶叶等)外,还可以考虑送本公司生产的某常用药品或保健品(比如咽炎片、山楂消食冲剂),某企业曾把自己生产的鹿茸胶囊作为特色礼品赠送,效果很好。

今年春节前夕一次第三终端的订货会上,有一家名叫“吉春”的制药企业,除送常规的礼品外,还很有新意地赠送了大量的春联,其中的一幅是这样的:“吉来禄来好运来,春到福到财富到”,很巧妙地把企业名称嵌了进去,很受参会人员的欢迎,而且送出了特色,

医院科主任、全科医生如果已经开始做深度促销,接触到了小医院和诊所的全科医生的话,对这类客户可以赠送一些听诊器、白大褂、笔、便笺本等一些常规的提示性礼品。北京某医药公司的小礼品是一种带有公司标识的压缩毛巾,像OTC药品的包装,做得很精致,也很有创意。这种常规礼品在第三终端的全科医生那里很受欢迎。也可以送他们常规家庭用品,或送给他们孩子一些学习用品等等。

药店经理或个体老板这类客户可以采取送产品做礼品的方式,既打压了竞争对手,又扩大了品牌宣传。假如送产品的成本是1的话,那么在客户眼中它的价值也许是5。而且第三终端的消费者有个特点,就是一旦用上你的产品,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会远高于城市的终端消费者。当然你还可以送牌匾、广告牌、灯箱、小白板、流水帐记帐卡片及其他常规礼品和提示物。

药店营业员对这类客户进行日常维护的礼品以提示性礼品为主,尤其是可以在工作中使用到的更好,比如笔、笔袋、便笺纸、钥匙链等。感情维护用的礼品可以考虑以关爱为主题的礼品,比如夏天送一瓶水、冬天送取暖物品等等,让他们感觉你很细心,很关心他们。因为这类客户就像“三明治”,上有经理老板对营业额要求的压力,下有各种终端消费者的刁难,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爱。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用于提示客户记住你公司和产品的提示性礼品上都应该要有公司标识,而用于感情维护和订货奖励的其他礼品是可以不打公司标识的,但前提是要让客户知道是你或你公司送的;从国际商务往来的礼品赠送惯例来看,通常没有公司标识的礼品超过一定金额则被视为商业贿赂,随着我国反商业贿赂行动的深入,笔者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要注意这方面的风险。

原载:《医药经济报》刊出)

岳峰,沈阳药科大学90药学系;北京大学EMBA,1990年开始外企专业医药代表生涯,曾在多家著名跨国制药公司就任医药代表、地区经理、大区经理、培训经理、营销总经理等职务;现仍从事多个医药产品的全国总代理的经营管理业务;有营销管理和5年专职培训经验,为企业培训200余场。现任北京群英伟业医药营销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高级培训师;多家培训公司特约培训师和企业咨询顾问。发表视频作品10余部;专业报刊、网站发表文章数十篇。电话:010-63790933,13381039955,E-mail: yf309@163.com

篇7:Windows CE.net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设计

Windows CE.net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设计

来源: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应用  作者:国防科技大学 刘剑锋 赵 宇 李吉成

摘要:给出一种以Intel PXA263微处理器为核心芯片,基于Windows 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Intel PXA263微处理器的性能,给出自行开发硬件平台(Wind_Rain板)的结构框图,然后分析Windows CE.net的一般开发流程,并以Wind_Rain硬件平台为例,给出Windows CE.net开发的具体步骤。试验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功耗低、携带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PXA263处理器 Windwos CE.net 嵌入式开发 智能移动信息终端

引言

近年来,Internet与网络的应用迅速普及,并向家庭领域不断扩展,使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嵌入式系统再度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可以预见,伴随着需求的增长,有着体积小、耗能低、应用灵活、功能强大、可靠性强等诸多优点的嵌入式系统定会有无法估计的应用前景。Intel XScale PXA263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采用XScale核心,频率为200~400MHz,加强了微处理器速度的管理,加快了多媒体处理的速度,并支持802.11b及蓝牙技术、USB接口。Intel的XScale技术将手持设备的功能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电源管理 能力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操作效率。配合Microsoft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net,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介绍一种基于Intel PXA263处理器和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的软件平台的设计方法。

1 硬件平台的构建

1.1 Intel PXA263处理器

Intel PXA263处理器是Intel公司最新推出的一款嵌入式微处理器。Intel PXA263处理器基于Intel多晶片产品(MCP)封装技术,也是第一套创新堆栈式处理器。它整合了32位的32MB Intel StrataFlash内存与含Intel Xscale技术的处理器,比其它分离(stand alone)型产品节省72%的空间,能够在体积更小的单系统封装内提供更强大的运算与内存功能。同时,能减少产品使用的组件数量,让制造商开发出新型与独特功能设计的产品,其中包括执行各种效能密集应用,例如,MPEG4影片解码、语音与手写识别及游戏等。以上这些特点使得Intel PXA263更加适合在体积和功耗要求较严的移动设备中使用。

1.2 硬件平台的设计

本智能移动信息终端采用Microsoft的Windows 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通过CCD摄像头实现图像的输入,也可以通过触摸屏实现输入,同时能够通过GPRS模块和另的终端以及主控设备实现远程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根据Intel PXA263的特点和应用要求,首先开发一个硬件平台(以下称WindRain板),其具体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硬件平台主要由微处理器Intel PXA263、外部RAM、CCD接口、GPRS模块、LCD、USB接口、串口等组成,同时可以通过SD卡和CF卡实现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本网网收集整理)

2 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的移植

2.1 Windows CE.net是Microsoft推出的WindowsCE3.0后继产品,是一个紧凑、完整和可扩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完事的操作系统特性集包和端对端开发环境,是一个多线程、多任务、确定性的实时完全抢先式优先级的操作系统,特别适合于有限资源的硬件平台。WindowsCE.net支持超过1400条的通道Microsoft Win32 API和其它的编程接口,包括组件对象模型(COM),Microsoft基本类库(MFC),Microsoft Activex控制,Microsoft活动模板库(ATL)等,其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得系统开发人员和应用开发人员能够为多种多样的产品来定制它。

Platform Builder 4.2专门为开发基于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的可定制平台而设计的集成开发平台,包括集成开发环境、平台生成器、SDK导出器、调试器、远程实用工具和仿真器等。它能使用户方便地设计和调试一个基于Windows CE.net的平台。

2.2 Windows CE.net的一般开发流程

嵌入式Windows CE.net的一般开发流程包括操作系统的定制,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产品生成等步骤,现分述如下。

(1)操作系统的定制

主要包括定制板级支持包BSP(包括Bootloader的编写)、定制系统模块、定制原始设备商适配层(OAL)及设备驱动(driver)等步骤。完成操作系统的定制以后,可以通过Platform Builder 4.2编译生成NK.bin或者NK.Nb0文件。至此,WindowCE.net的内核就定制完成了,然后

就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

(2)应用程序的开发

主要包括安装SDK和联机测试建立开发环境、开发中间模块、开发应用程序等步骤,最后形成exe文件。

(3)产品的生成

产品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发布:应用程序(AP)与操作系统(NK.bin)分开发布或者是应用程序(AP)集成进程系统(NK.bin)发布,然后下载到硬件平台的Flash中脱机运行。其流程可以用图2表示。

3 基于WindRain硬件平台的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开发流程

3.1 开发基于WindRain板的BSP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的开发主要包括Bootloader的开发、OAL(OEM Adaptive Layer)的开发、本地驱动程序的开发及一冶文件配置等。

3.1.1 Bootloader的开发

Bootloader主要是管理目标平台的启动过程,包括初始化硬件设备,下载操作系统的映像文件等。有了Bootloader,用户可以快速下载一个操作系统并映像到硬件平台上运行。Bootloader的开发是BSP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得到一个稳定工作的Loader程序,才能够更进一步开发WinCE的BSP,直到最后整个系统的成功。

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运行Platform Builder 4.2。选择Platform-BSP Wizard,从Intel DBPXA240 DEV Platform,ARMV4I克隆一个新的BSP,命名为MyPxaPlat。完成后,从资源管理器可以查看到在%_winceroot%(笔者机器上为D:/wince420)路径下面的`Platform中新增了一个目录MyPxaPlat。根据硬件平台的特点,修改%_winceroot%下的源泉文件fwxsc1.s、main.c、Flash.c及Edeviceinit.c等,使其符合自己的硬件平台。为了调试方便,通常在函数OEMPlatformInit中加入一些自定义命令的处理,这样便可以通过串口接收命令完成一些相应的功能。进入DOS命令行提示符,分别cd_winceroot=D:,cd%_winceroot%,wince ARMV4IHLBASE MYPXAPLAT,完成命令行解释器的设定,然后运行sysgen,定位%_winceroot%,输入命令build-c,romimage boot.bib,在%_winceroot%I路径下可以看到Eboot.exe、Eboot.bin、Eboot.nb0等文件。通过JTAG向Flash中写入Eboot.nb0文件,上电运行,就可以从超级终端中看到一些启动和调试信息。

3.1.2 0AL的开发

OAL(OEM Adaptive Layer)即设备商适配层,是指位于Windows CE内核和目标硬件平台之间的一个代码层。开发OAL的目是是为了使Windows CE.net内核和目标硬件之间实现通信,包括处理中断、定时器等一些代码。

图2

OAL的实现也是在fwxsc1.s、main.c、Flash.c、Edeviceinit.c等文件中,根据需要修改相应代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uild工具生成Buildexe目录,内核执行镜像Wernkitl.exe以及CEDDK.dll文件等。

3.1.3 驱动程序的开发

Device Drivers(驱动程序)是指能够管理虚拟或者物理设备、协议、服务等的一段软件模块,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和硬件直接打交道。

设备驱动设计的具体步骤是通过Platform Builder创建一个新的平台,然后根据硬件平台的需要插入和移除驱动,需要修改的文件有Platform.bib、Platform.reg及驱动程序源代码等,下面以显示驱动为例说明具体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硬件修改相关的源代码。

在platform.bib中插入DLL。

ddi.dll $(_FLATRELEASEDIR)video.dll NK SH在platform.reg中检查屏幕的Size和Bpp。

DisplayType“=”LTM04C380K“

”CxScreen“=dwork:280

”CyScreen“=dword:1E0

”Bpp“=dword:10

定位目录D:_LCD,通过build工具生在sa2voideo.dll文件。

调试驱动文件。其它的设备驱动都可以仿照上述思路进行开发。

3.1.4平台文件的配置

平台配置文件包括源代码配置文件和操作系统镜像配置文件。源代码配置文件主要是告诉Build工具需要用到的路径、C或Visual C++的源

文件以及生成什么类型的二进制文件等,包括Dirs文件、Sources文件和Makefile文件等。操作系统镜像配置文件则主要用于给Makeimag工具生成操作系统镜像,包括.bib、.reg、.dat、.db等文件。

由于BSP是通过克隆生成的,所以源代码配置文件可以不做什么修改,只需根据需要,对镜像配置文件做相应的修改就行了。

3.2 在Platform Builder中配置内核并编译映像

具体步骤是打开Platform Builder,通过Manage Catalog Features调入上面生成的BSP(即.cec文件),运行NewPlatform Wizard生成一个新的Project,通过Build菜单,编译便可得到Windows CE.net映像文件NK.nb0和NK.bin。

3.3 导出平台SDK并编写应用程序

编译完成后,通过project菜单中的Export Wizard导出一个平台SDK,供在Embedded Visual C++或者Visual Studio.net中开发上层应用软件使用。

3.4 下载映像并脱机运行

通过CE网卡下载Windows CE.net的映像文件到Flash中,脱机按复位键,屏幕上显示Windows CE.net的启动画面,说明Windows CE.net已成功运行。开发的上层应用软件则可以通过PC机上的ActiveSyn同步软件下载到Flash中。

至此,基于Windows CE.net的智能信息终端的开发就已完成。通过开发过程可以看出,Microsoft公司提供的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给我们提供了极大方便,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的时间。

结语

本文介绍的基于Winodws CE.net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具有功能强、性能稳定、功耗小等特点,适用于当前的移动高端信息产品,应用前景较好。目前,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已成功的应用于军警用移动信息终端中。

篇8:基于Intel PXA263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设计

基于Intel PXA263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设计

摘要:给出了一种基于intelPXA263微处理器和Windows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的设计方法,介绍了硬件平台的构建方法以及在构建的平台上移植Windows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具体步骤。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功耗低、携带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IntelPXA263处理器WindowsCE.net嵌入式系统智能移动信息终端

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并向家庭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3C)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嵌入式系统再度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可以预见,伴随着需求的增长,有着体积小、耗能少、应用灵活、功能强大、可靠性强等诸多优点的嵌入式系统定会有着无法估计的应用前景。IntelXscalePXA263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它采用Xscale核心,频率为200~400MHz,可以加强微处理器速度的管理,加快多媒体处理的速度,并支持802.11b、蓝牙技术USB接口。Intel的Xscale技术将手持设备的功能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电源管理能力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操作效率。配合Microsoft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CE.net,将会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向读者介绍一种基于intelPXA263处理器和WindowsCE.net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法。

1硬件平台的构建

1.1intelPXA263处理器

intelPXA263处理器是Intel公司新近推出了一款嵌入式微处理器,PXA263基于intel的多晶片产品(MCP)封装技术,也是第一套创新[堆栈式]处理器。其内部整合了32位的32MBintelStrataFlash内存与含IntelXscale技术的处理器,比其它分离(standalone)型产品节省72%的空间,可在体积更小的单系统封装内提供更强的运算与内存功能。PXA263能减少产品使用的零组件数量,让制造商开发出新颖独特的功能,其中包括执行各种效能密集应用,如MPEG4影片译码、语音与手写辨识、游戏等。

1.2硬件平台的设计

本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要求采用MicrosoftWindows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通过CCD摄像头实现图像的输入,通过触摸屏实现输入,同时也能够通过GPRS模块和另的终端以及主控设备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通信根据PXA263的.特点和应用要求,需要首先开发一个硬件平台(以下WindRain称版),其具体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WindRain板主要由intelPXA263微处理器、外部RAM、CCD接口、GPRS模块、LCD、USB接口、串口等组成,同时可以通过SD卡和CF卡实现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2WindowsCE.Net操作系统的移植

2.1WindowsCE.Net和开发平台PlatformBuilder4.2

WindowsCE.Net是Microsoft推出WindowsCE3.0的后继产品,是一个紧凑、完整和可扩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该系统具有完整的操作系统特性集和端对端开发环境,是一个多线程、多任务、确定性的实时、完全抢先式优先级的操作系统,特别适用于有限资源的硬件平台。WindowsCE.Net支持超过1400条的普通MicrosoftWin32API和其它的编程接口,包括组件对象模型(COM)、Microsoft基本类库(MFC)、MicrosfotActivex控制、Microsoft活动模板库(ATL)等,其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得系统开发人员和应用开发人员能够为多种多样的产品所定制。

PlatformBuilder4.2是Microsoft公司为开发基于WindowsCE.Net操作系统的可定制平台而专门设计的集成开发开台,包括集成开发环境、平台生成器、SDK导出器、调试器、远程实用工具、仿真器等。它能使用户方便地设计和调试基于WindowsCE.Net的平台。

2.2WindowsCE.Net的一般开发流程

嵌入式WindowsCE.Net的一般开发流程如下:

a操作系统的定制

*定制BSP(包括Bootloader的编写)

*定制系统模块

*定制OAL、Driver、shell

*完成操作系统的定制以后,可能通过PlatformBuilder4.2编译生成NK.bin或者NK.Nb0文件,至此WindowsCE.Net的内核就定制完成了,接下来便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

b应用程序的开发

*安装SDK,联机测试

建立开发环境污染

*开发中间模块

*开发应用程序,最后形成exe文件

c产品的生成

*发布鞋(可以两种形式:AP与NK.bin分开发布或者是AP集成进NK.bin发布)。

*下载到硬件平台的Flash中

*脱机运行

其流程可以如图2所示。

2.3基于WindRain硬件平台的WindowsCE.Net操作系统开发流程

a开发基于WindRain板的BSP(BoardSupportPackage):

BSP的开发主要包括Bootloader的开发、OAL(OEMAdaptiveLayer)的开发、本地驱动程序的开发、平台文件配置等。

(1)Bootloader主要的开发

Bootloader主要用来管理目标平台的启动过程,包括初始化硬件设备,下载操作系统的映像文件等。有了Bootloader,用户可以快速下载一个操作系统的映像并在硬件平台下运行。Bootloader的开发是BSP开发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得到一个稳定工作的Loader程序,才能够更进一步开发WinCE的BSP,直至最后整个系统的成功。

具体步骤是:运行PlatformBuilder4.2,选择Platform-BSPWizard,从intelDBPXA250DEVPlatform:ARMV4I克隆一个新的BSP,命名为MyPxaPlat。完成后,从资源管理器可以查看到在%-winceroot%(笔者机子上为D:/wince420)中径下面的Platform中新增了一个目录MyPxaPlat。根据硬件平台的特点,修改%winceroot%的源文件fwxsc1.s、main.c、Flash.C、Edeviceinit.C等,使其符合自己的硬件平台。为了调试方便通常在函数OEMPlatformInit中加入一些自定义命令的处理,这样便可以通过串口接收命令完成相庆的功能。进入DOS命令行提示符,分别输入cd-winceroot=D:D、cd%-winceroot%,winceARMV4IHLBASEEMYPXAPLAT,完成命令行解释器的设定,然后运行sysgen,定位%-winceroot%,

build-c、romimageboot.bib,在%-winceroot%

ARMV4I路径下可以看到Eboot.exe、Eboot.bin、.nb0等文件,通过Jtag向Flash中写入Eboot.nb0文件,上电运行,就可以从超级终端中看到一些启动和调试信息。

(2)OAL(AdaptiveLayer)

OAL即设备商适配层中指位于WindowsCE内核和目标硬件平台之间的一个代码层。开发OAL的目的是为了使WindowsCE.net内核和目标硬件之间实现通信,包括处理中断、定时器等。

OAL的实现也是在fwxsc1.s、main.c、Flash.c、Edeviceinit.C等文件中,根据需要修改相应代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Build工具生成Buildexe目录、内核执行镜像Kernkitl.exe以及CEDDK.dll文件等。

图2

(3)驱动程序的开发

DeviceDrivers(驱动程序)是指能够管理虚拟或者物理设备、协议、服务等的一段软件模块,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直接和硬件打交道。

设备驱动设计的具体步骤是通过PlatformBuilder创建一个新的平台,然后根据硬件平台的需要插入和移除驱动,需要修改的文件有Platform.Bib、Platform.reg及驱动程序源代码等,下面对显示驱动为例说明具体的设计方法:

I根据自己的硬件修改相关的源代码

在platform.bib中插入DLL

ddi.dll$(-FLATRELEASEDIR)video.dllNKSH

在platform.reg中检查屏幕的size和Bpp

”DisplayType“=”LTM04C380K“

”CxScreen“=dword:280

”CyScreen“=dword:1E0

”Bpp“=dword:10

定位目录D:LCD,通过build

sa2video.dll文件。

II调试驱动文件。其它的设备驱动都可以仿照上述思路进行

开发。

(4)平台文件的配置

平台配置文件包括源代码配置文件和操作系统镜像配置文件。源代码配置文件主要上告诉Build工具需要用到的路径、C或VisualC++的源文件以及生成什么类型的二进制文件等,包括Dirs文件、Sources文件和Makefile文件等。操作系统镜像配置文件则主要用于给Makeimag工具生成操作系统镜像,包括.bib、.reg、.dat、.db等文件。

由于笔者的BSP是通过克隆生成的,所以源代码配置文件可以不做修改,只需根据需要对像配置文件做相应的修改就行了。

b在PlatformBuilader中配置内核和编译映像

具体步骤是:打开PlatformBuilder,通过ManageCatalogFeatures调入上面生成的BSP(即.cec文件),运行NewPlatformWizard生成一个新的Project,通过Build菜单,编译便可得到WindowsCE.Net映像文件Nk.nb0和NK.bin。

c导出平台SDK并编写应用程序

编译完成后,通过Project菜单中的ExportWizzard导出一个平台SDK,供在EmbeddedVisualC++或者Visualstudio.Net中开发上层应用软件使用。

D下载映像并脱机运行

通过CF网卡将WindowsCE.net映像文件下载到Flash中,脱机按复位键,屏幕上显示WindowsCE.net的启动画面,说明WindowsCE.net已成功运行。开发的上层应用软件则可以通过PC机上的ActiveSyn同步软件下载到Flash中。

至此,基于WindowsCE.net的智能信息终端的开发就已完成,通过开发过程可以看出,WindowsCE.net操作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的时间。

3结语

本文介绍的基于WindowsCE.Net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具有功能强、性能稳定、功耗低等特点,适用于当前的高端移动信息产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军警用移动信息终端中。

篇9:基于Intel PXA263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设计

基于Intel PXA263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设计

摘要:给出了一种基于intel PXA263微处理器和Windows 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信息终端的设计方法,介绍了硬件平台的构建方法以及在构建的平台上移植Windows 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具体步骤。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功耗低、携带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Intel PXA263处理器 Windows CE.net嵌入式系统 智能移动信息终端

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并向家庭领域的不断扩展,使得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3C)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显,嵌入式系统再度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可以预见,伴随着需求的增长,有着体积小、耗能少、应用灵活、功能强大、可靠性强等诸多优点的'嵌入式系统定会有着无法估计的应用前景。Intel Xscale PXA263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嵌入式处理器,它采用Xscale核心,频率为200~400MHz,可以加强微处理器速度的管理,加快多媒体处理的速度,并支持802.11b、蓝牙技术USB接口。Intel的Xscale技术将手持设备的功能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电源管理能力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操作效率。配合Microsoft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net,将会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向读者介绍一种基于intel PXA263处理器和Windows CE.net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法。

1 硬件平台的构建

1.1 intel PXA263处理器

intel PXA263处理器是Intel公司新近推出了一款嵌入式微处理器,PXA263基于intel的多晶片产品(MCP)封装技术,也是第一套创新[堆栈式]处理器。其内部整合了32位的32MB intel StrataFlash内存与含Intel Xscale技术的处理器,比其它分离(stand alone)型产品节省72%的空间,可在体积更小的单系统封装内提供更强的运算与内存功能。PXA263能减少产品使用的零组件数量,让制造商开发出新颖独特的功能,其中包括执行各种效能密集应用,如MPEG 4影片译码、语音与手写辨识、游戏等。

1.2 硬件平台的设计

本智能移动信息终端要求采用Microsoft Windows CE. Net嵌入式操作系统,能够通过CCD摄像头实现图像的输入,通过触摸屏实现输入,同时也能够通过GPRS模块和另的终端以及主控设备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通信根据PXA263的特点和应用要求,需要首先开发一个硬件平台(以下WindRain 称版),其具体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WindRain板主要由intel PXA263微处理器、外部RAM、CCD接口、GPRS模块、LCD、USB接口、串口等组成,同时可以通过SD卡和CF卡实现外部存储器的扩展。

[1] [2] [3] [4] [5]

篇10:多智能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探索论文

多智能终端控制数字电视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有线数字电视受到强烈的冲击,各级广电运营商从最初的抵制转变为接受现状、拥抱未来,致力于与现有智能设备的融合,利用智能设备开展业务。介绍在现有数字电视条件下,如何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控制机顶盒,做到无中断地接收数字电视节目,增强用户体验。

关键词:智能设备;机顶盒;遥控器

数字电视作为众多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必需品,其节目类型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是其操作方式却越来越复杂,用户要在机顶盒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影视剧,常常要在传统的机顶盒遥控器上操作十几次甚至几十次,这使得用户体验变得非常糟糕,极大地制约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目前机顶盒的图形界面很华丽,但是传统遥控器的定位方式显然是落后的,如果业务比较多,带来的体验足以让任何用户崩溃,交互性不够完善,就更谈不上输入文字信息了,这就造成了用户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了互动电视、电视游戏以及增值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当前市场上的智能终端都是基于触屏操作方式,能给用户带来完美的体验,例如以苹果、谷歌为标杆的智能设备可以让2岁的孩童快捷地进行任何操作,在上面任意地体验阅读、绘图或进行游戏。这样就会造成显著的差别:数字电视虽然具有大屏幕的最佳优势,但是它在互联网、3G/4G的网络融合大潮中受到巨大冲击,一些年轻人组成的家庭甚至不再购置电视机,有的购置了电视机,也选择了其他的网络机顶盒,这些对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商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如何让传统的数字电视取得更为友好的体验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1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现状

(1)一个电视配一台机顶盒,机顶盒通过HDMI、音视频线等接口方式联入电视机,用遥控器来选择机顶盒内的相应功能。(2)现有的机顶盒操作反应迟钝、界面不友好、操作繁琐。(3)如果用户对节目的排列方式不满意,想作更换费时费力,笔者曾试着更换50个频道的位置,花了47分钟,一旦机顶盒升级,还要重新排序。(4)有的遥控器具备学习功能,但使得遥控器的按键增加,不便于记忆。(5)如果用户想看到其他频道的节目列表,就必须切换到机顶盒的操作界面,选择节目预览,然后选择对应频道,再查看该频道的列表。(6)对于回看点播的影视节目,需要使用遥控器来移动光标,输入时间点,然后按确定。(7)对于需要查找的影视剧资料,需要进入查询窗口,然后输入片名,再移动光标,按确定,再选择集数进行播放。

2周边设备的发展情况

电视机发展初期,使用者都是围着一个小黑白电视机,后来变成了彩色电视机,现在使用者对视频节目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已经很少有人会用电脑来下载影视剧,而是利用发达的网络随时收看。这里以普遍的苹果产品为例,用户无论选择iPad、iPhone、MacBook,都能在苹果的官方商店里面找到电视直播的产品,其中许多是免费的,用户只需要下载对应的程序,就可以直接在苹果的产品上享受到电视直播与点播服务,至于搜索等功能,也都是基于平板电脑作过优化设计,操作感大幅提升,微软近几年推出的Kinect更是直接实现了体感操作,这些技术上的进步都是革命性的,传统机顶盒的操作方式显得明显过时。

3数字电视的应对方式

面对上面所述的压力,有线电视运营商如果固步自封,继续在原来的模式上进行发展,就一定会被淘汰,如何将新的科技手段融合进现有的数字平台中,就成了一个很紧迫的课题。针对机顶盒操作繁琐的现象,如果采用智能终端控制,效果一定会更好,触摸屏作为一种先进的交互设备,无论使用效率还是用户体验,都远超传统遥控器上的那些塑胶按键。如何将控制部分与播放部分分开,以智能终端的方式来操作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

3.1控制与操作流程

(1)机顶盒通过Wi-Fi联入家庭路由中。(2)机顶盒内部植入HTTPServer模块中,提供标准化的Web服务,把频道、搜索、影视介绍等服务用HTML的方式展示出来。(3)用户通过手头的智能终端设备,利用浏览器或者APP的方式来访问机顶盒内部的HTTP服务器,接收相关数据,从而呈现在电视机上。(4)直接通过智能终端的操作,浏览各类服务与功能,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内容,将控制信号回传至机顶盒。(5)机顶盒在接收到控制指令后,调用内置的播放器,播放指定的内容并映射到电视机上。(6)在播放影视剧的同时,用户还能同时继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内容,并制作播放列表与指定播放时间。

3.2优越的操作方式

(1)全部的操作都是在智能设备上完成,用户可以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控制界面,电视机上不会显示操作中的'控制界面,这样就不会对正在播放的内容造成干扰,从而提高了收视体验。(2)智能设备的触摸屏具备良好的交互体验,它所具备的流畅度和易用度都不是传统的遥控器所能比拟的。(3)控制界面采用HTML语言编写,机顶盒不再为界面渲染承担巨大负荷,反而会使得效果更加绚丽。(4)任何品牌的智能设备都能接入控制系统,抛弃了APP对平台的特殊需求。(5)机顶盒的HTTP服务器可以同时与多个智能设备互联,用户浏览节目与观看节目互不干扰,有效避免了彼此的收视冲突。(6)在保证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的情况下,让传统遥控器也能正常使用,这样可以让那些没有Wi-Fi的用户在无法得到更加交互体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正常使用。

3.3实现上述构想的条件

(1)家庭区域内要有Wi-Fi。(2)机顶盒支持Wi-Fi。(3)机顶盒内部植入HTTP服务器。(4)具备Wi-Fi的智能设备。以上4个条件中的(1)和(4)应该说在绝大多数家庭中都可以实现或者很容易实现,(2)和(3)随着机顶盒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应该说也是容易实现的。

4总结

目前智能设备的普及率非常高,家庭自组的Wi-Fi也很常见,有线电视运营商完全可以趁这个机会将遥控器的短板弥补上,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将用户的体验放在第一位,产生了强大的用户黏度,才能在三网融合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11:数据业务和智能终端是3G最大看点

数据业务和智能终端是3G最大看点

从WCDMA网部署开始,在过去的中,全球通信业经历了漫长的奋斗历程.中国3G牌照的`发放将给中国通信产业乃至全球通信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在众多推动全球3G发展的因素中,数据业务和智能手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发展中国家对3G的陆续投入,它们在3G市场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并将带动全球3G的发展.

作 者:孟  作者单位:美国高通公司大中华区 刊 名:世界电信 英文刊名: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年,卷(期): ”"(4)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2: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论文

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论文

电力设备巡检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巡检的质量和效率又与巡检模式密切相关。分析了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科技巡检系统。系统采用了无线通信、二维码扫描、GPS定位以及Web Service等前沿技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数据传输。该系统在提高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的效率、质量以及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同时,有效地扩大了智能巡检的普及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0 引言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着人们生活乃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每一次故障都可能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1]。电力巡检作为一项维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工作,能够有效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提高设备可靠率、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巡检工作是为了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修复。

目前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由于缺乏移动终端的支持,在传统的巡检工作中,巡检人员一般采用手工书面记录的方式进行信息记录,这使得巡检工作受制于环境气候条件、人员素质、责任心等因素[2],且存在着工作量巨大,巡检效率较低,纸质的巡检记录不易于保存等弊端。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设备巡检工作时,也会经常出现巡检人员工作不准时、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巡检状况,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1 电力巡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巡检工作需求增多,出现了一系列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和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电力设备巡检系统,巡检人员利用移动计算设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读取电力设备上的电子标签以获得相应数据,再将巡检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PC端的后台管理系统[3]。这类系统与人工纸质巡检方式相比,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所需投入经费较高等原因,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

因此目前国内的电力设备巡检软件仍然具十分广阔的探索开发和创新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在基于RFID的巡检系统中,必须配有电子标签以及相应的PDA才可以开展巡检工作,且采用PDA巡检存在数据存储量有限、无法自动获取巡检任务、人机交互界面功能过于单调等缺陷[4]。

由于PDA造价比较昂贵,多数电力企业因缺乏相应资金支持而仍旧采用的传统巡检模式,或是PDA数量不足而使得巡检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因此电力设备的智能巡检并没有得到普及[5]。第二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表等一系列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将智能移动终端带入到电力设备巡检工作中不仅能大大提高巡检工作的效率,更能扩大智能巡检在各电力企业中的普及率和覆盖率,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新一代的智能巡检系统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地结合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前沿技术让系统能在基于Android/IOS等主流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上运行。

2 系统概述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分为移动端和后台管理端两部分。其中,移动端采用M/S(Mobile/Server)移动技术架构,后台的管理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分层架构。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应用的便利性和可扩展性。采用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充分利用当前移动终端设备具有良好的便携性与普及性等特点,结合二维码扫描技术、GPS定位等技术等,构建了新型的网络移动软件架构智能巡检体系,图1为本移动巡检系统的技术路线图。

巡检工作开展前,先要完成巡检系统的前期部署:由管理员对企业所属区域中的所有电力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并生成相应的二维码贴在设备上,最后向数据库中录入所有设备的编号、地理位置等参数。

管理员可查看所有设备的参数资料、故障情况并针对实际需求制定巡检计划,利用后台管理端将计划发布,同时系统将自动向担任本次巡检任务的巡检人员发送飞信提醒。图2为数据流图。

巡检人员收到通知后登入到巡检系统移动端,查看巡检任务并按要求开展巡检工作。本系统利用MD5算法对巡检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系统安全性。巡检系统会对巡检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有设备出现故障,管理员可在后台管理端查看具体情况并向维修部门发出故障维修通知。巡检过程中获取的电力设备的各项参数都会通过移动互联网传输到服务器,管理员可以通过巡检系统的后台管理端实时、精确、全方位地了解企业的电力设备状况,及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采集

巡检人员到达待检设备后,利用移动终端上摄像头扫描设备上的二维码,获取该二维码所包含的设备/编号信息。

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储存、传递和识别技术迅速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6]。与传统的一维条码相比,二维码在信息容量、编码范围、译码可靠性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除此之外,低廉的成本及简易的制作过程也使得二维码的应用得以涵盖诸多领域。在本系统中,二维码扫描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比于前文提到的射频技术(RFID)所伴随产生的昂贵费用,本系统采用的二维码扫描技术,快捷方便,经济成本低廉。

扫描二维码时移动终端利用Google提供的地图应用接口、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等技术实现GPS定位功能[7]对移动终端所在位置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巡检人员所在地点的经纬度信息。最后将设备编号、经纬度信息与数据库中原始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只有比对成功才能进行巡检数据信息的输入,从而确保了整个巡检工作的可靠性,图3为巡检数据采集流程图。

巡检数据信息主要有:设备编号及参数、设备位置、瓷件、电气连接件、音响、本体及基础等。其中设备编号及参数由二维码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位置信息由GPS定位系统自动生成,其他数据为员工自主填写。

3.2 数据传输与处理

本系统的后台管理端采用B/S层架构,分别为: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如图4所示。系统利用Web Service获取巡检相关信息,Web Servic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像是一个“黑盒子”,它所提供的数据访问接口能够被智能移动终端、PC端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平台访问。因此,只要符合Web Service的接口定义,不管来自何种平台,基于何种编程语言的数据访问请求,都能实现数据交互[8]。移动端采用M/S架构,通过第三方提供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来调用Web Service,从而实现数据以XML格式在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传输。

系统充分利用Web Service的开放性、跨平台性等特点,结合HTTP和SOAP协议、XML数据解析技术[9]等,实现从移动终端到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围绕巡检工作的计划制定、设备正/异常状况记录、巡检过程监控和巡检数据处理等业务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

巡检系统后台管理端由系统管理、巡检管理、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员工反馈以及帮助文档六个模块组成。主要实现内容如下。①系统管理:对所有巡检人员及管理员进行权限的分配、信息的更新与维护,便于工作的安排和巡检计划的落实。②巡检管理:由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巡检计划,及时通知巡检工作人员并对巡检过程进行监控。③设备管理:记录企业内所有电力设备的实时状态、故障状况、巡检记录信息等数据。④统计报表:服务器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生成多样化报表,使管理员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掌握电力设备的状况。⑤员工反馈:巡检人员将在巡检工作中遇到的特殊事件或是对于巡检工作的建议等及时反馈给系统管理员。⑥帮助文档:提供所有设备的巡检信息和参考数据,巡检人员可根据帮助文档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巡检,保证巡检信息的准确性。

3.3 实时监控

系统后台管理端利用Web Service+Java Script技术实现监控页面与服务器进行无刷新的数据交换[10],从而在监控页面内动态地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实时刷新,使得管理员能及时掌握所有设备的实时状况,若有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可在第一时间保修。

在巡检工作中,巡检人员可根据设备的故障情况上传“设备故障等级”信息,分别为“正常”、“一级”、“二级”、“三级”,故障级别越高,表示设备的故障越严重。在监控页面里每个设备的不同故障等级都会用不同颜色来表示,“正常”为绿色,“一级”为黄色,“二级”褐色,“三级”则为红色,若设备“未检测”则显示灰色。当巡检人员发现电力设备故障并上传相应故障等级时,后台管理端的“实时监控”页面中相应设备的颜色将会改变,这使管理员能够总览所有设备的故障状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若巡检员漏检,可向该员工的移动终端发送飞信进行提醒。

4 结束语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充分利用了智能终端普及率高的优势,支持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具有成本低、覆盖广、操作简便、界面交互性强等优点。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二维码扫描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Web Service等前沿技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数据传输,搭建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巡检平台,使电力巡检工作更加专业化、智能化。与传统的人工巡检相比,本系统有效地提升了电力设备巡检的工作效率和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实时监控”功能可保证巡检工作质量,使得管理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设备状况,从而制定最佳的保养和维修方案。相比与RFID技术,本系统采用的二维码扫描技术在控制经济成本、业务复杂度、应用扩展性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对于智能巡检工作的普及有着重大的意义。

总的来说,本文所介绍的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提高了电力设备巡检工作的效率、质量以及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了“无纸化智能巡检”新模式,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该系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篇13: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应对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具备开放的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应用程序的开发、安装与运行的移动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具有PC级的处理能力,高速接入能力和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其类型以智能手机、笔记本、PDA和平板电脑终端为主。

近年来,移动智能终端从移动网络末梢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持续发展,其影响力将比肩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PC),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四大终端产品[1]。

篇14: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应对

2.1 恶意软件程序指令植入

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有多任务同时运行的特性,这使得恶意软件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行。

据统计,目前安卓平台下的恶意软件可以分为远程控制木马、恶意扣费、窃取隐私、破坏系统这四大类。

远程控制木马可以接收攻击者发送的远程指令,而攻击者的不同指令会改变远程控制木马的恶意行为,所以用户不但会受到隐私、话费的威胁,而且会受到广告骚扰等;恶意扣费软件则是通过程序在系统后台发信息给业务台,从而定制增值业务,甚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拦截业务定制后的确认信息和资费提醒信息;窃取隐私的恶意软件能够窃取终端用户隐私,而移动智能终端通常都会存储大量隐私信息,若这些信息被泄漏,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破坏系统的恶意软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系统的Root权限,进而强行结束安全软件进程,然后伪装成系统程序,从而破坏用户的终端系统。

2.2 恶意程序植入原理和手段分析

智能终端为了用户安全考虑会限制应用程序的使用权限,而很多好的应用软件通常要“越狱”后才能正常运行使用。

黑客利用用户迫切“越狱”的心理,开发了能够破解权限限制的程序,使得用户能够获得系统最高管理权限,即Root权限。

安卓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的基础上产生的,每个应用都配备一个单独的Linux用户ID,而用户无法直接执行系统底层的操作,需通过系统目录下的su程序将用户切换成Root身份才能完成操作。

“越狱”之后的操作系统打破了原有的安全机制,使包含恶意程序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能够获得Root权限,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目前移动智能终端恶意软件应用的泛滥不但和安卓系统在全球的高使用率有关,也和安卓应用安装包有极大关系。

安卓软件很容易被反编译,导致不法分子能够轻易将恶意代码嵌入到正常程序中,再通过应用商店进行大范围传播。

不法分子也会将恶意软件和常用软件的安装包捆绑在一起,在用户安装常用软件时,这些恶意软件便和常用软件一起安装到用户终端中;此外恶意软件也可以通过固件进行植入,伪装成合法的软件程序,而卸载这类软件也需要最高权限,但大多数安全软件又不具备最高权限,因此无法及时清除这类软件。

3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策略建议

3.1 加强终端安全防护措施

移动智能终端需要加强自身安全防护,使用安全机制和绿色软件,加强终端的安全能力,消除操作系统、外围接口以及应用软件等安全隐患。

首先可以控制终端访问,将用户的安全数据隔离开来,放置在私密数据存储区域内,没有授权的.程序均不可访问这个区域的内容;细化每个功能模块的权限,每个用户根据各自的身份各司其职,有条件的可对移动智能终端提供密码或指纹识别保护,一旦终端处于待机状态,使用相应的密码或指纹对终端锁定;严格管理应用程序的开发接口,确保这类接口不被第三方利用,一旦发现开发接口出现在第三方开发的程序中,便终止该应用程序,提高智能终端的安全防护系数。

任何终端都没有绝对安全的可能性,特别是智能终端,用户可以随意安装应用软件,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普通终端,所以用户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测和更新病毒库。

3.2 加强互联网安全保护措施

若用户要防止数据损坏或者丢失,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联网进行数据备份。

目前大多数运营商都为智能终端提供数据备份业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将短信息、通讯录、备忘录上传到备份服务器,若数据丢失便可以通过网络恢复数据。

移动终端应配备远程保护程序,若手机被盗或遗失,能够远程锁定移动智能终端,远程销毁用户数据或者取回相关数据;此外还应配备安全联动系统,从源头杜绝网络安全威胁。

安全联动系统可以提供由网络接入控制到应用服务控制的多级控制手段,充分弥补单向控制的局限性,从源头上阻止针对特定服务而带来的网络流量冲击,预防网络病毒[3]。

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开发技术的发展,必将使得终端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终端的应用也必将越来越丰富,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防护也成为一个日益重视的话题。

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防护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产业链,包括设计公司、生产厂商、芯片公司、软件公司等,为确保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不但要用户自身注意防护,还要以上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

做到技术上规范,工程上合理,同时不断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在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撑下,加强行业自律,实现产业联盟,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创建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终端白皮书[R].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2]徐千,李钢.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对移动网络影响分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2,4:006.

[3]卢小海.信誉系统应对新兴网络安全威胁[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003):4-5.

篇15: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分析与应对

随着移动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的传播效率越来越高,但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

安全问题按影响的主要对象可分为国家安全问题和用户安全问题两部分。

国家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不实非法信息散播、违法事件的发动、网络攻击等。

智能终端能够通过网上平台多渠道的下载各类应用软件向其他用户散播非法言论,如涉赌、涉黄、反动等非法内容;同时智能终端具备便携性、易用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等特征,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舆论导向,策划恐怖活动等;此外开放性的移动智能终端操作平台,很容易被恶意植入破坏性代码,使用户陷入“僵尸网络”的控制,定期被骚扰或攻击,造成通信网络瘫痪和中断。

目前移动智能终端面临远程木马控制、恶意扣费、窃取隐私等安全问题。

有些移动智能终端预置了扣费程序或软件,会自动发送短信、彩信来订购增值业务,导致用户的数据流量和话费损失;此外部分移动智能终端被植入了第三方恶意程序,能够窃取用户的通讯录、隐私和身份信息等。

有些恶意程序甚至能截获用户的电话和短信内容,篡改用户存储的重要数据;有些终端功能内的恶意代码还能导致终端死机、超出正常的耗电量,修改用户的信息配置等[2]。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用户安全隐患之外,移动智能终端目前还未能设置周全的保护用户信息的机制。

一旦智能终端丢弃或被盗,用户的私密信息很可能被大量泄漏,给用户隐私带来较大的危害。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问题

终端工作总结

最后的终端

终端销售工作总结

智能策划书

智能合同

终端业务员转正申请书

智能书包作文

医药公司终端促销会邀请函

医药公司终端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智能终端创新范文(精选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智能终端创新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