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钟惠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是一个农民工,老家在安徽,过去的十几年,我都在上海打工,不停地在各个建筑工地做小工,虽然说以前几年的收入都不多,但是养家糊口的问题是不要担心的。
9月以后我突然失去工作,怎么都找不到工作了。家里有老婆孩子,需要吃饭,但是家里的土地肯定养不了这个家,我家房子老了,没有钱修,怕冬天下雪会压垮它。所以,失业以后,看到自己口袋里面的一点钱,我还是不敢回家。修房子的问题解决不了,回家也没意思。
连着找了两个月的工作,没找到,我不想这么等着饿死。找不到工作的人只能吃大饼,3块钱可以吃饱,再好一点的,5块的,再贵就不敢吃了。口袋里的钱总是不经吃,半个月下来,钱就会看着减少。
一个月的大饼吃下来,我也算吃出了经验,他们做大饼的告诉我,开大饼摊子要不了多少钱,3000块差不多了,于是我也想创业,做大饼去。我觉得那个手艺学起来并不难,吃着吃着也就学会了。我只需要一个烙大饼的炉子。
我想,只要城管不管我,我一个月做大饼,赚块钱应该不是很困难,因为我很能吃苦,在建筑工地上,什么苦没有吃过啊。
于是我决定做大饼。在上海同济大学那边,做各种便宜小吃的生意很好,都是3块4块的买卖,学生多,吃的多,就是城管不好,总把小摊子赶得到处跑。我想找个店面,有了店面城管就不会管了。
十几天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正在转让的小门面,在同济大学的一个大门侧面,两个平方,一个月500C块。我的钱不够,去借钱,借了一万,把房租交了,就去买那个烙大饼的炉子。我这个炉子烙起大饼来特别快,最快的时候一天能烙500个,如果每天500个,3块钱一个,我就能卖1500块钱,5毛钱的利润,一天也能赚250元。
开业第一天,我卖了700块,回来一算,赚了160块,很高兴。
我卖的东西,学生们都说不错,是五谷杂粮做的,养身体而且卫生,所以好卖,因此,第二天,我就卖了1021块。
现在,我创业已经一个多月了,算算,如果我算得正确,就赚了一万三,比我在工地打工一年赚的还多。城管也不管我,还很客气,支持我创业。
今年有危机,据说失业的农民工会更多,有个学生告诉我说失业的要到2400万,这么多人,去创业多好啊。
我现在知道了,创业不难的,只要能吃苦就好了。
深圳打工仔刘灿明依靠经营水晶泥生意,从数百元的小本投资起家,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从深圳赚走了15万元的利润,堪称金领一族。他感慨地说道:“对于小本投资来讲,创业最重要的是发现新机遇,并迅速而果断地利用好机遇,这样离成功就会更近一些。”
因祸得福,落魄打工仔邂逅“横财”
7月,20岁的辽宁小伙子刘灿明高考落榜后,便进入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的一家花卉种植场打工。这是一家专门经营室内观赏性植物的种植场,刘灿明平时的主要任务是种植和搬运花卉。由于花卉都是种在肮脏的泥土里面,再加上一个笨重而易碎的花缸,轻则数十斤,重则百余斤,搬起来非常费力。每当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刘灿明常常想:如果把花缸和泥土分开来搬运就会轻松些,至少不用担心花缸会破碎。但老板却认为,整个深圳的花卉市场都是这样经营的,他不想打破规矩引起花卉销量下跌。
6月16日下午,正当刘灿明在种植场里汗流浃背地搬着笨重的盆景时,一位姓廖的年轻小伙子上门来推销水晶泥。他侃侃而谈:“你知道吗?采用我们公司生产的这种水晶泥,三个月内只需给花卉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就足够了。并且,用水晶泥种植出来的花卉比较容易成活,不会孳生蚊蝇,更容易出售……”令刘灿明觉得最为动心的是,水晶泥在膨胀之前是颗粒状的,质量极小,1公斤水晶泥母料可以浸泡出100来公斤的块状水晶泥,可以省却非常多的搬运劳力。刘灿明又仔细了解了一番水晶泥的知识,越发觉这种产品的好处了。于是,他便热情地说道:“等老板回来后,我会极力向他推荐的。至于细节方面,你明天再过来跟老板谈吧。”
当晚,种植场的老板回来后,刘灿明便迫不及待地上前跟他提起了水晶泥一事:“我估计,只要我们率先使用这种水晶泥,销量应该会上涨很大的。”但老板在一番精打细算之后,说道:“水晶泥固然不错,但我觉得现在的经营状况还行,根本没必要再增加任何投资。”刘灿明只好怏怏而退。
208月中旬,种植场忽然接二连三地丢失了数十盆贵重的花卉,生性多疑的老板认为是被刘灿明偷走的,他暗地里报了警。公安人员前来调查了一番,结果证明刘灿明不是窃贼,但老板却依然固执地开销了刘灿明。
年9月上旬的一天,正当刘灿明到宝安区沙井镇的一家花卉种植场找工作的时候,忽然遇到了一位推销水晶泥的王姓先生。当王先生得知刘灿明的现状后,思索了一会儿,终于说道:“我是成都一家水晶泥制造公司深圳片区的总代理商,产品平时一般都是以10公斤为起点销售的,但我觉得你挺老实可靠的,并且又缺少资金,就破一回例吧。如果你现在手里有一定的资金,不妨先向我购买一些水晶泥母料,然后浸泡成块状水晶泥,再拿去花店零售,这样虽然辛苦一些,但应该可以小赚一笔的。”前途一片迷茫的刘灿明便向王先生问起了水晶泥的利润,结果使他大吃一惊:1公斤只有160元的水晶泥母料竟然可以浸泡出100来公斤块状水晶泥,而每公斤块状水晶泥售价竟然达20来块钱,利润高得令人吃惊。刘灿明听了王先生的介绍后,又仔细思忖了一番,觉得他平时在帮一些客户种花卉的时候,很少见到那种水晶泥,估计挺有市场前景的。此外,第一次只需投资200来块钱,风险也不太大。因此,刘灿明决定试一试。
第二天,刘灿明便跟王先生购买了1公斤水晶泥母料,之后取出50克用于浸泡。待到水晶泥膨胀之后,他便按照王先生传授的方法,把水晶泥拿到一些花店里推销,果然引起了一些花店老板的关注。但老板们虽然对水晶泥很感兴趣,却仍然犹豫不决,因为水晶泥很少被媒体报道过,很多人对它还是一无所知,老板们甚至担心水晶泥的质量是否像刘灿明所说的那样神奇。不过,有些比较开明的老板还是尝试着先跟刘灿明预订了两三斤块状水晶泥,放在店里让客户挑选。
刘灿明努力奔跑了近一个月,终于卖出了100斤块状水晶泥。虽然收入不多,但令刘灿明欣慰的是,在推销的过程中,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对水晶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尝试使用。他越发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
劳神费力,小老板就是这样修炼成的
跑了一段时间,刘灿明虽然摸出了销售水晶泥的一些技巧,销量却仍然不太乐观。他每天努力地在外面奔跑着,但收入仍然少得可怜,有时一连好几天都卖不出1斤块状水晶泥。2003年10月16日下午,刘灿明由于一直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终于心力交瘁,晕倒在公路边。等刘灿明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旁边蹲着一位老伯。正是他用手掐着刘灿明的人中,才把刘灿明救醒过来的。由于那段时间收入较少,刘灿明根本不敢到医院里看医生,只是待在狭窄的出租屋里稍作喘息养病。
刘灿明在出租屋里休息的时候,重新理顺了水晶泥的营销方案。由于深圳是个行业相当专业化的城市,刘灿明在推销水晶泥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客户跟他请教花卉种植方面的知识,因此,刘灿明特地到书店购买了3本花卉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反复揣摩,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2003年10月25日上午,刘灿明提着一桶五颜六色的水晶泥,来到福永镇人民医院的门口进行推销。过了一会儿,有一个手持康乃馨的漂亮女孩子终于受不住那精灵般的水晶花泥的诱惑,花了20元钱向刘灿明买了1公斤块状水晶泥。又过了一会儿,一位手捧玫瑰花的先生也被水晶泥给吸引住了,他为了不让有病的女友看到玫瑰花过早枯萎而伤感,毫不犹豫地向刘灿明买了3斤块状水晶泥。当天,刘灿明提前卖光了原计划的8公斤块状水晶泥,利润首次突破了百元大关。可这以后,城管人员不让刘灿明非法占道经营,他只好又一次改变营销方案。
2003年11月26日下午,刘灿明到一家即将开张的大型花卉种植场推销块状水晶泥。种植场的老板由于一整天都不停地进行谈判,这时已经显得很累了,他见到刘灿明仍然还在那里等待,于是不无抱歉地说道:“不好意思,我现在得休息一下了,你明天再来,好吗?”刘灿明灵机一动,急忙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地说道:“我今天不是来推销的,而是专程来送礼的,祝你的种植场开业大吉。”之后,刘灿明笑着把6公斤原来准备销售的块状水晶泥都递了上去。花卉种植场的老板在观看了那些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的块状水晶泥之后,不觉眉开眼笑。接着,他又跟刘灿明谈起了室内花卉种植的一些问题。刘灿明由于此前刻苦钻研过相关的书籍,一时间对答如流。种植场的老板边听边连连点头。过了很久,那个老板感慨地说道:“其实,在你之前已经有十来个推销水晶泥的业务员了,但他们所介绍的业务也仅仅局限于水晶泥的使用而已,对花卉知识却了解甚少。这样吧,你如果愿意在以后帮我们做些水晶泥花卉的维护工作,我所需的水晶泥都向你买。”第二天上午,刘灿明便从那个种植场接下了一个1.2万元的单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净赚了1万元。
1月初,随着春节的即将来临,刘灿明发现有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忙着准备过节礼物,其中鲜花市场特别火爆。刘灿明隐约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思考了很久,最终作出了一个新的决定。白天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积极地到各个企事业单位直接推销。当人们都下班的时候,刘灿明便到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超市门口进行块状水晶泥现场产品展示及销售。他制作了好几盒名片,派发给那些有意向的客户。这一招果然奏效,人们在观赏之后,往往会马上买一两斤块状水晶泥。但令刘灿明感到意外的是,更多的人在观看了他展示的整盆水晶泥花卉时,纷纷要求刘灿明把整盆花卉直接卖给他们。刘灿明又马上意识到,现代都市人由于生活较为忙碌,如果要让他们亲自用水晶泥种植花卉,恐怕不太现实。于是,他便迅速改变了营销方案,附加了帮客户种植及随叫随到维护花卉的责任。当春节临近的时候,刘灿明已经发出了上千张名片,每天都接到数十个客户的订单电话。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招聘了两个临时工帮忙。当然,刘灿明的收入也跟着节节攀升。
危急关头,信用发挥出了最大的力量
203月21日,刘灿明在宝安区的一家花卉市场里租了个店面,专门用于销售水晶泥,并到职业介绍所招聘了一个伙计。自从有了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之后,刘灿明的营业额明显上升了不少。
年4月16日上午11点,一位客户匆匆赶到刘灿明的店里面,咨询完价格之后,他马上预付了所有的费用,要求刘灿明在当天下午1点钟之前,帮他送两盆用水晶泥种植的草本类植物虎纹兰到福永镇中心的一家新开张的歌舞厅里。刘灿明答应了,虽然店面离福永镇不算太远,但他还是马上出发。为了节约,他搭上了一辆大巴士。不巧的是,当天路上塞车特别厉害,到12点多钟的时候,离福永镇还有近一半的路程。眼看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堵车状况却丝毫没有改观的迹象。刘灿明马上果断地下车,拦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司机见刘灿明从被堵的车中下来,估计他刚好遇到急事,于是趁机要高价120元。刘灿明虽然很愤怒,但当他发现附近再也没有其他的摩托车时,只好忍痛答应了。当天中午12点57分,刘灿明终于满头大汗地把两盆水晶泥花卉搬到了福永镇的那家歌舞厅里。那一趟,按照原先的搭公交车的计划,他只收取了客户100元。于是折腾了半天之后,最终反而亏了好几十元。
第二天,那个客户又一次来到刘灿明的店里面订货时,顺便问道:“我昨天跟你同时出发开轿车回福永镇,由于塞车,我直到下午3点钟才赶到福永镇,但我听朋友说你却是在1点钟之前赶到的,请问你是搭哪一辆车去的?”刘灿明如实相告。那位客户听了之后,深受感动,他动情地说道:“这笔交易的数额虽然不大,但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守信的生意人。我以后将会介绍更多的朋友跟你合作。”
2004年5月3日下午,刘灿明从辽宁老家探亲回来的时候,店里的伙计开心地告诉他说:“上个星期有个人前来推销水晶泥母料,1公斤才80元钱,相当于我们平时买进的一半而已,我代你买了10公斤,前两天已经被两家公司使用8公斤了。”刘灿明一听,不仅没有给予他夸赞和奖赏,反而严肃地问道:“你快点把那个产品拿出来让我看一下。”当员工把剩下的水晶泥母料取出来时,刘灿明仔细查看了一番说明书,结果发现那种水晶泥母料之所以那么便宜,主要在于它是用海藻酸钠做成的,这种产品已经被市场淘汰了。而刘灿明平时销售的水晶泥母料都是用树脂制作而成的,质量远远比伙计购买的高多了。当伙计得知真相后,依然满不在乎地说道:“已经卖出去了,钱已经进入我们的口袋了,而且顾客根本看不出来,这不是很好的事吗?”但刘灿明马上严肃地说道:“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用,如果失去信用,那生意很快就会搞砸的。”之后,刘灿明亲自上门向客户说明情况,并诚恳地表达了歉意,重新免费为客户更换了所有的水晶泥,还当场销毁了那些不合格的水晶泥。客户见刘灿明忙完之后,都深受感动,表示以后愿意把所有的水晶泥业务都交给他做。
刘灿明诚信经营水晶泥的事迹也渐渐在一些顾客群中流传开来,他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好了。可是,正当刘灿明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花卉市场里忽然又开了一家名叫千姿水晶泥的店面。由于那家店面的水晶泥价格每斤只需8元钱,比刘灿明所卖的水晶泥单价还要便宜2元钱。一时间,刘灿明的客户纷纷涌向了那里,原本热闹的店面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的。所幸的是,刘灿明原来还有一些固定客户,才使得店面得以继续运作。
2004年7月下旬,一些客户陆续发现千姿水晶泥店面短斤少两的问题特别严重,并且所卖的水晶泥产品质量较差,纷纷上门要求退货。此外,很多客户也普遍反映该店缺乏做生意最基本的诚信。该店在售货时许诺给予一年的产品维护,并收取了一定的费用,但结果却是,当客户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却总是不停地找原因推脱责任。客户们通过一番比较之后,终于纷纷又回到了刘灿明的店里。刘灿明的营业额又开始直线上升。千姿水晶泥店老板见状,急忙策划了好几次低价促销活动。但客户们却仿佛约好了似的,很少有人肯走上门去。
截至2004年11月16日,刘灿明靠卖水晶泥,在短短的一年内,已经从深圳赚走了15万元。目前,他正雄心勃勃地准备注册公司,并发展一些加盟连锁店。
打工挣来第一桶金
一年挣了3万元,这对大一学生而言绝不是小数目,但从巫溪走出来的谭云就做到了!上周五,这个大男孩在自己的餐馆里讲起了如何赚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大一进校是贷款交的学费,每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20xx年,谭云加入学院外联部,联系到在石桥铺一家商场做电脑销售,每台电脑有100到 200元的提成。谭云说,每周末,自己早上7点就要出发往石桥铺走,到了商场不仅卖电脑,还留心学会了电脑组装和维修。随后,谭云在学校组建了电脑团购服务队,一个学期赚到了10000元。
到了大一下半期,谭云又到商场兼职销售彩电,再加上做家教、帮计算机学校招生的收入,一年内他攒足3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
创意来自打工经历
大二开始,谭云开了一家餐馆,不过却比其他餐馆特别一些。“可以点两个菜坐下来慢慢吃,也可以亲自去厨房过一把做菜瘾,厨师还可以给你指导。”谭云说,这个创意来自一次打工经历,当时自己到一家酒店的厨房做了2个月小工,熟悉了厨房操作流程,还学会了不少家常菜做法。开餐馆时,就萌生了这个想法,让同学自主学做菜。
李姝就是这里的常客。李姝笑着说,自己以前很少做家务,结果在这里炒过几次菜后,加上有厨师的指点,厨艺大大提升。寒假回家还给父母露了一手,做了一桌子的菜,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除了炒菜外,谭云餐馆更多还是送餐上门,给同学老师提供方便。
学到管理经验技巧
“其实,打工只看自己收入,当老板就要靠管理的功夫。”谭云说,餐馆每一个订餐都有一个三联单据,送餐的人要把单据和饭菜一起送到寝室里,晚上算账就很清楚,也方便我们查询和管理。而且,同学只要收集10张单据,就可以免费得到一瓶饮料,收集到20张可以免费得到一个盒饭。这样一来,同学也愿意收集。
现在,谭云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市场买菜,8点上课,中午到餐馆送餐,下午继续上课,下课继续送餐。谭云说创业很辛苦,但餐馆生意很红火,让自己很安慰。他笑着说,在创业中也学到了许多管理经验,不仅要有管理技巧,还要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
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10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购置西服,还可以“终身保修”身材发胖的、不合身的西服还可以拿来修改到合身。这招“壹加壹”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了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他是一个失败者、说谎的人、商场上的逃兵,没有人把他放在眼内,因为他根本没有与人争胜的条件。那么,苏宏达如何出人头地。没有本钱的创业,在成功的大道上遥遥领先,使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超过50万元呢?苏宏达算不上年少有为,他35岁时,仍是工厂的一名杂工,每月收入仅可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还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缝纫工作,帮补家计。35岁,是宏达生命的转折点,一天,他经过住家附近的地产经纪公司,发觉里面的职员在打瞌睡。虽然那时楼宇买卖情况热闹,偏偏就只有那个地产公司一片冷清,门口张贴的楼宇资料也是寥寥可数,还附出公司的顶让消息。宏达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颇有积蓄,他决定跟她好好商量。开始经营业务的时候,他把顾客介绍费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采取“死缠烂打”的政策,不怕浪费唇舌,不断为上门的客户介绍适合他们的房子,不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决不轻易放弃。很多顾客前来地产公司想购买房屋,其实心中也没有什么主意,如果推销者懂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弱点,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顾客自然会一切依赖你,不愿再跑到别家地产公司选购的了。
不花任何一分钱就成功贩运整车果菜的成功例子:的时候,我来到刚刚大开发的城市——广州市,想在这里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一无文凭,二无技术特长又是个生手的我,找工作总是碰壁。身上的钱所乖无几了,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吃饭也成了问题。我也不敢再住旅馆,晚上只有找张报纸睡在马路边了。我当务之急是让自己生存,再去找发展。人生地不熟的我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一个肩挑李果的老汉走过来叫卖:先生:2元一斤,来点吧。什么?两元一斤??这在我家乡不过二三角钱呀!!!
我找到了水果批发市场,一问批发价也有1.2-1.5元的价,我惊得跳起来:老板,这东西我有很多,到我家乡来,我给你6角钱一斤怎样?水果老板:好呀,很乐意与你合作,我和你过去看看。第三天,我家门口张贴上一张收购李果的广告,上门售李果的人来来往往。这几天我赚了一万多元。尝到甜头,我常下广东。
2017年5月某天,他的一个朋友来电告诉他,可以帮他搞定某国内数一数二的名酒上海经销权(不是区域独家代理权)。作为一直在这个圈子小打小闹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得的机会,必须抓住,于是也没有多想,就带着公章就飞到了约定的目的地。
可等他签完合同才知道,首笔货款就要500万,且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一次性付清。
看到这对有钱人来说的数字,而对于他自己而言就不仅仅是数字这么简单的问题,心一下子从热血沸腾瞬间变的拔凉拔凉的。天,这个数字的钱从哪里来呀(此前他一直在中、低端市场当着二传手,不温不火,也没有多少积蓄)?尽管,该酒有区域限制,又不是独家经销(之前上海就已经有10多个包括国企、民企的经销商了),但毕竟是数一数二的大牌,经销权人人都想拿,只是一般人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地拿得到。冷静思索分析之后,他坚信此机会远远大于首批笔货款的本身,一定要把这个大树抱住、大款傍稳,于是,马上飞会上海,立刻求爷爷、告奶奶式地动用一切资源去找钱。
终于,经过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把这笔钱筹齐,总算把第一大坎迈了过去。
★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