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案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陈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案例(共含8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陈川”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案例

篇1: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案例

深圳海滨房产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七年夏,但直至一九九○年秋,由于体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公司并无大的建树。现任总经理冯兴民接手时,公司只剩职工 5人,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分机,外加一小块土地。面对这个摊子,他们从拥有的那块土地起步。按照国际惯例,将规划、设计、地盘管理、基建、销售等房地产经营环节解剖开来,让利出去,使每个环节都能把最优秀的队伍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项目上。没有本钱的创业,这样,整个房地产运作便成了系统工程,公司员工的精力集中于工程的宏观控制,以及经济测算、市场分析、信息收集等工作上。当年,便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人均创汇200万港元。创利65万港元,公司从亏损企业一跃而成为令人瞩目的盈利大户。 9、小老扳大思路

广州塑料软包装厂是一家民政福利小厂,全厂100多名职工中,残疾人占了 54%。1986年的审计结果显示,27万元流动资金亏得一干二净。欠下债务40多万元,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此时,谢耀临危受命。上任厂长之后便引进风险机制,逐步把车间集体承包,很快使企业扭亏为盈。1988年,又通过招标实行风险承包,承包人要先交纳2万元的风险抵押金,确保上交厂部的利润每年递增 7%,并保证车间职工的收入每年也递增7%。没有本钱的创业,风险机制促使承包人在经营中使出浑身解数,尽全力拓展业务盈利。

因为纸盒、纸箱、塑料3个车间都是独立的产品车间,承包者可以自主经营,使他们摆脱了业务科室的繁琐机制,能够调度产、供、销,用活业务费,业务经营异常活跃。他们在车间内对工人实行按件计工,对供销人员实行任务承包,体现重奖重罚。一下子调动起了工人的积极性。塑料车间六班的机台利用率从承包前4%提高到97%。全厂的生产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兆头。三年下来,风险承包的风险经营方式使全厂利润创历史最高纪录,1991年。盈利38万元,是承包前的5倍。职工月均收入比3年前增长84%。此外,他们还增添了8台机器设备,还清了债务。

没有本钱的创业?扫地一年赚了40万元

在深圳,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扫地公司—日新清洁服务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这个被人不屑一顾的公司,1984年起家时,只有两辆平板三轮车,而到了1991年,他们用笤帚疙瘩 “扫”出了150万元的固定资产和每年40万元的利润。一些酒楼、宾馆、机关、工厂越来越欢迎这个扫地公司,他们认为自己雇清洁工,不光给他个人发工资,还要管住房、医疗、退休等许多问题。还要花钱购买吸尘器之类的扫除专用工具。所以,计算起来还是把卫生包给清洁公司合算。随着深坝建设事业的发展,扫地公司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篇2:白手起家的经典创业案例

3、当他去做200卡项目的时候,做的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住的楼里家家都要用的东西;都是邻居,客户关系容易建立;供应商是以前的朋友,可以获得最低价支持和减少库存的压力。

在创业之前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那怕是你以前公司里搞清洁的阿姨,永远不要轻视你手里的每件事情,你身边的每个人;善于利用你之前的资源,日后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销售先从你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情开始。

4、他做水果的时候,是利用特殊的机会(超市限时特卖活动)来获得最好价钱和进货机会(去批发市场需要一定数量才划算,而且有压货的风险,对没钱的他是不太现实的),然后以接近100%的毛利来卖出,还没有库存压力。

白手起家需要良好的观察力,在最简单的东西中发现商业机会。还需要机会。

销售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就可以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但是要有你的竞争力(如价钱好,产品独家等等),我们很多时候是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太复杂。找对正确的产品和通路,用合适的方式卖给合适的人就可以了。关键在如何整合这当中的关系和资源。

5、他稳定下来后,就开始想办法做大(由零售转向批发)培养客户资源(所有的走鬼都向他拿货),想办法控制成本(自己亲自拉货回来)来提高价钱竞争力;再想办法来自己做通路(租用地方快速销售)直接面向最终客户,减少中间环节赚取更多利润。

聪明的创业者会稳健的在本行业中不断寻找做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开始自己慢慢地培养行业资源,并利用各种差异来寻求获得利润的机会。

创业者会做专自己的行业。如果不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讲得不好听给你100万,你未必知道你应该把钱往那里投。专业是成功的要义。

这个年轻人是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中的一个,也是让我最欣赏的一位,他没有念过多少书,他最初的目标很简单,每个月可以有1000块钱存进银行,然后他也不想上班,想自由的做。然后,他现在终于实现他的目标了。

欢迎大家继续阅读下面极力推荐的

篇3:白手起家的经典创业案例

做这些你根本不需要很多资金,你现在也拿不出很多资金。但是加上上面那个200卡项目,你是否马上就有两个项目在手了呢?你马上就是创业者,就是自由的老板了,而且风险不高,基本上算是白手起家,每个月就有最少一千元的收入,不仅你现在的房租无忧,还少有赢利,把这些钱存下来,就是你的资本原始积累了。

这2件事情我只当是跟他说说而已,后面我也就忘记了。那么后来怎样呢

两个月后他打电话给我,说一起吃饭,再看到他吓了一跳:他后面真的这样做了,坚持了两个月,每个月的收入还不错。

他现在已经把他的200卡业务拓展到我们住的整条街道里,每天都会发些传单到那些地方,那里有很多类似的装有200卡的房屋。

他已经开始成为那条巷子里所有的走鬼的水果供应商,他赚了点钱后,脑袋灵活,他就去跑水果批发市场,因为与那些走鬼都混得很熟,他是先从走鬼们那里拿到水果的订单后再去批发市场进货,避免了压货从而水果烂掉的风险,他自己踩3轮车在凌晨拉回来,以此来节省运费。

又请了个亲戚准备在菜市场开个水果档,他的档口不是开在市场里面,而是在外面的一个露天地方租了块地,他的家乡在江西,那里盛产水果,价钱和广州相比差好多倍,他借了点钱加上最近赚的钱,把整车整车的釉子拉来,堆在那里以便宜的价钱,像特卖一样来快速销货。卖完一车马上再用第一车赚的钱去买第二车货。他现在除了以很便宜的价钱向周围的走鬼们批发他从家里拉来的水果外,每天的零售利润已经让他可以进帐颇多。

这个真实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没到结束的时候。我相信他有可能日后会做得很大。

故事没结束,惭愧的我却从中看到了以下的问题:

1、他没钱还想创业,这简直是不太可能的任务。

创业是需要些基本条件的。钱尤其是最主要的条件。

2、从一开始与他聊天的时候,我仅当这些是说说而已,我也不当回事情,可是他却留心了,而且去做了。这表明他是个很实在的人,不会夸夸其谈,他明白自己的劣势(没钱),但是他善与利用讯息,因为我所说的基本上是不用什么成本的生意。

脚踏实地,善用讯息,马上去做,这是没钱的创业者的基本功。

篇4:成功者白手起家创业案例

你听说过这样的怪事吗?养1条鱼,每年创造的经济效益会超过20头牛或50只羊,而且它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湖南人王国兴靠养这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神秘鱼类,一下成了亿万富翁。11中旬,这条新闻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千万人的关注。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鱼?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得到中科院专家认可的山民,又是怎么成功的?

他疯了!为救娃娃鱼深山建“龙宫”

王国兴出生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乡,他当过兵,做过货车司机,再加上非常聪明,在这个偏僻的小地方,是大家公认的“见过世面的能人”。更牛的是,他从1993年开始养中华鳖,到就积累了多万元的财富,成了当地赫赫有名的“甲鱼大王”。

令人不解的是,正当亲友们对他羡慕不已时,这年5月王国兴却撇下生意红火的甲鱼,突然消失在了张家界茫茫深山中。他决定: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耗巨资挖一条长达600多米的山洞。他要完成自己一个夙愿,养殖和繁育大鲵!

大鲵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因为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人们又给它起了个特别可爱的名字——“娃娃鱼”。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两栖动物之一,早在3亿5千万年前就已经存在。在晚泥盆纪时期,由于地球突然发生裂变,所有的生物遭到破坏,大型动物因找不到食物一一灭绝。但是,大鲵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原来它喜欢生活在布满石缝和岩洞的山区,借助于与石头颜色相接近的体色的保护,安静地潜居于有清凉溪流的洞穴内,由此得以历经几亿年地球磨难而没有灭绝,故又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

在中国,湖南是大鲵的主产地之一,以张家界为重点的几万平方公里的武陵山区都是大鲵的原产地。尤其是王国兴的家乡桑植一带,到处都有古老的溶洞和清静的溪河,这里近乎原始状态的亚热带生态环境正是大鲵的世外桃源。王国兴小时候,傍晚下河洗澡,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娃娃鱼爬上沙滩玩耍和捕食。伴随着泉水叮咚的琴声,山洞里常传来娃娃鱼婴儿啼哭般的清亮叫声。

令人遗憾的是,大鲵躲过了天灾,却没有躲过人祸。因其味道鲜美无比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到上世纪90年代,它的黑市价格达到4000多元1公斤。尽管1986年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仍有一些人铤而走险偷捕娃娃鱼,张家界特有的大鲵濒临灭绝!这时,王国兴决定尽全力挽救这种与自己感情很深的可爱精灵。

当他做出这个“疯狂”决定后,不仅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就连本地的一些大老板都认为他有神经病。你想啊,别人拿钱搞房地产、炒股,他却把辛辛苦苦养甲鱼赚来的钱往水里扔,不是犯傻嘛!

性格倔强的王国兴偏偏认死理:“不管你怎么说,我一定要让娃娃鱼大量繁殖,然后搞规模化养殖。”这话把在场的几个内行都吓了一跳。

因为保护大鲵,要突破的最大障碍就是繁育这道难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至国家级的研究机构、下到湖南省直至张家界市、还有各类高校以及外国专家在这方面都已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和研究,都无功而返。王国兴什么水平,大学都没有上过,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吗?用当时一些人的话说,他王国兴要能养成娃娃鱼,太阳一定从西边出来!因此,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不会去做这事。因为娃娃鱼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雄性精子活力差,人工繁殖率特别低。王国兴要开山洞养娃娃鱼,这在大鲵的养殖历史上,可是破天荒的一件事。

但王国兴硬是顶住压力,带着上百人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用时1年多,花了2000万元,终于在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开出一个长600多米、高3米、宽5米的巨大山洞。然后把外面的山泉水引到洞内,打造了一个气势恢宏的美丽“龙宫”。

5年穴居,历经生死育出娃娃鱼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王国兴不惜投下2000万的资金,执意用挖山洞的方法来养殖娃娃鱼呢?“如果没有第一手资料,我是不敢冒这个险的。”这位山里的汉子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什么样的第一手资料,让王国兴如此充满信心?原来,他在养殖甲鱼的时候,就开始涉足了娃娃鱼的研究。由于不能成功繁育幼苗,在5年时间里,王国兴走遍了张家界所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溶洞,寻找野生娃娃鱼的踪迹,来观察天然的繁殖环境和繁殖规律。张家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更是洞中套洞,错综复杂、险象环生。有一次到一个溶洞考察时,他险些把命搭上。

这天,王国兴走进一个有二三十公里长的大溶洞,在洞里摸索行进了1个多小时后,他惊喜地发现了大鲵,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当时他只拿了一把砍柴的刀和一只手电筒,由于发现了宝贝,兴奋异常的王国兴忘记了可能存在的危险,他继续往溶洞深处搜索,希望有更新的发现。在里面行走3小时后,手电筒突然因没电熄灭了,整个溶洞刹那间变成黑漆漆的一片。王国兴又是第一次进这个溶洞,岔道口还特别多,就像一个恐怖的水下迷宫,他一下子迷路了。

王国兴在洞中跌跌撞撞地摸索半天,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围着一个大石柱旋转。怎么办?最后他想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将身上的衣服脱掉,撕成布条,凭着记忆,用手摸着,一步一步朝着来路挪移,凡是摸到过的地方,就缠上布条,若是发现走了重复路就退回去。最后,他终于摸出来了。这时天色已黑,他身上的衣服也被撕得只剩下一条短裤。在摸索中,他不知跌了多少跤,洞中的石灰岩锋利得像刀口,他身上被划得稀烂,没一处是好肉。回去后,他在家整整躺了1个月。但王国兴觉得,即使付出这种血的代价也值得,他毕竟找到了“失踪”多年的大鲵!

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王国兴就再次走进了那个溶洞。这次他还带上了被子和干粮,他要住在洞里观察娃娃鱼。这样的生活,王国兴坚持了5年。

每天,他都会游过溶洞里的小河,去观察大鲵的生活。经过1825天的观察和研究,王国兴终于掌握了它们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惯和繁殖规律。比如大鲵喜欢安静,惧怕噪音。它们产卵孵化幼苗,全部都在阴暗潮湿的洞里。水质不仅要干净,还得是恒温环境,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见光等等。

掌握了这些秘密,就像找到了一把能打开地下宝库的金钥匙!王国兴马上就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开山挖洞,模拟大鲵在自然环境下的繁育状况,投巨资进行规模化养殖。

秋天,从张家界传出一条爆炸性消息:王国兴的恒温山洞里,一下繁育出了上千条娃娃鱼!有人对之大惑不解,科研部门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却让他用很原始的方法给弄成了?其实说白了很简单,专家教授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不可能像王国兴这样在山里一待就是5年,直接观察大鲵的生殖规律。而又有几个科研人员,会像他这样一下投入几千万元进山挖洞养大鲵?

很快,他养殖繁育大鲵的技术得到了专家和权威部门的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说,受精率76%,孵化率也超过70%,这个数字在全国是创纪录的!远远高出国内一般孵化率仅为2%~3%的水平,这真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王国兴养殖的娃娃鱼逐渐进入成熟期。但就在这时,灾难却突然降临了。5月的一天,一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雨连续下了一天一夜。夜里11点,王国兴来到洞口,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只见洞里的水已涨到一人多深,洞口那扇1000多公斤的铁门,也被冲到洞前的河里去了。因为洞外有很多孔洞与山洞相通,大量雨水从山上涌进去。狭小的山洞灌满了洪流,上千条娃娃鱼被冲得七零八落。

王国兴顾不得自己危险,跳进洪流,这只手抓1条,那只手抓1条,一连救出10多条娃娃鱼。忽然,他发现1条30多公斤重的母鱼被水冲了出来,就急忙扑上去想抱住它,可是鱼身很滑,几次都没抱住。见那条大鲵的嘴张得很大,王国兴索性把左手伸了进去。

对方自救心切,一口就咬住了。大鲵牙齿锋利,一旦咬住某种东西就不会松口。更要命的是,它咬到东西以后,还会像鳄鱼那样,身子作360度翻转。当时王国兴被咬得锥心痛,但他硬是强忍剧痛,把它拖到安全地带。最后他的左手总算拔出来了,可食指却被生生咬断。

这次洪灾给王国兴造成的损失,几乎是毁灭性的。1400多条大鲵被冲走,当时损失达700多万元。最令人心疼的是,他失去了一批十分珍贵的成年种鱼。大鲵有一个特点,生长比较慢,培养一条种鱼要好几年,甚至上的时间。50岁的王国兴,觉得自己已经等不起了。看着眼前那个空荡荡的山洞和几十条被抢救出来的娃娃鱼,已经一无所有的王国兴不由抱头痛哭。

“大鲵之父”,山洞里养出亿万财富

为了将山洞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王国兴只好四处筹资,一下子从千万富翁变成了负债大户。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弹尽粮绝之际,一位台湾老板得知消息,马上赶了过来,提出要用1个亿买他的大鲵繁殖技术。

1亿元,对王国兴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有了这笔钱,他一家人不用再苦干就能购车、买房、出国……这样的日子,谁不羡慕,谁不向往!全家人没一个不主张把技术卖掉,把1亿元拿到手。

王国兴也动心了,但就在签合同的前两天,他却忽然地对家人说:“我想通了,决定不卖!我搞了这么多年不容易,现在有人要买这个技术,其实他看中的是比1个亿要多得多的东西,那就是娃娃鱼养殖的市场前景。再说,技术成功了就应该属于国家,而不是我个人。将来如果把娃娃鱼的技术推广开去,就可以带动家乡的老百姓致富……”

谁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但是,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王建文很支持父亲的决定:“爸爸说得对,人活着,除了钱,总得有更高一层的追求。”

王国兴拒绝了台商,可他的基地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有几个人因此离开了。82岁的母亲心疼儿子,看着王国兴为资金发愁,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提出帮他在隧洞前面的水坝守几天。20农历腊月十九日,也就是老母在为他守护娃娃鱼的第二天,由于走路不慎,再加上老人上了年岁,竟然摔死在山里,那一刻王国兴痛不欲生。

也许有人会问,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吃也不能卖,王国兴到底为啥养它?其实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娃娃鱼人工驯繁的子二代(也就是老娃娃鱼的孙子),是可以上市经营的。

,在众多专家的实地考证下,王国兴的大鲵养殖场,终于获得了湖南省畜牧水产局颁发的经营利用许可证。这时,成年娃娃鱼在张家界的市场售价为每公斤2000元,而且严重缺货。

因为邵阳、湘西等贫困山区,气候环境条件恰好最适合大鲵生长,很快湖南就掀起了人工养殖娃娃鱼的热潮。5公分左右长的小种鱼,能卖到800元1尾。“娃娃鱼是肉食类动物,鱼虾、螃蟹和动物内脏是它的最佳饵料。两天饲喂一次,而且不易生病,只要水温在16度~22度之间,非常好养。最令人心动的是,大鲵吃到5斤鱼就能长1斤肉。”一位农户卖出2条15公斤左右重的成年公娃娃鱼,一下就抱回6万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养20头牛或50只羊创造的利润,还不如养1条娃娃鱼!”讲这话时,王国兴满脸的兴奋和自豪。

有趣的是,咬断王国兴手指的那条大鲵,如今已长到80多公斤,仅它产的卵就孵化出大概3000多尾苗子,为王国兴创造了240万元的价值。大概这就是它对主人拼死相救的回报吧!

如今,王国兴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合作养殖方式,已帮3000多名农民脱贫致富。一位叫赵继新的养殖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4年前从王国兴那里买的苗子,现在养了上千条娃娃鱼。大的有5到8公斤的。算这个账的话,1年可能赚几百万元钱。”月13号,央视经济频道报道王国兴养大鲵成为亿万富翁的新闻后,全国各地要求与他合作搞养殖的人更是蜂拥而至。

前不久有人为王国兴算了一笔账,仅他山洞里现存的娃娃鱼,价值就超过4亿元。现在,王国兴在市区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35亩的全国唯一的娃娃鱼养殖培训基地。他还计划与外商合作,再修建大型水族馆、大鲵科普馆及海洋馆等等,以期形成观赏性的新兴旅游项目。

更令人敬佩的是,在王国兴的四处奔走呼吁下,当地政府在他的家乡桑植县七眼泉建立了娃娃鱼保护区,现在已成为国家级大鲵核心保护区。

如今在中外科学界,王国兴是公认的“大鲵之父”,同时他还悄然走红网络,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牛的农民”!

篇5: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打工挣来第一桶金

一年挣了3万元,这对大一学生而言绝不是小数目,但从巫溪走出来的谭云就做到了!上周五,这个大男孩在自己的餐馆里讲起了如何赚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大一进校是贷款交的学费,每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20xx年,谭云加入学院外联部,联系到在石桥铺一家商场做电脑销售,每台电脑有100到 200元的提成。谭云说,每周末,自己早上7点就要出发往石桥铺走,到了商场不仅卖电脑,还留心学会了电脑组装和维修。随后,谭云在学校组建了电脑团购服务队,一个学期赚到了10000元。

到了大一下半期,谭云又到商场兼职销售彩电,再加上做家教、帮计算机学校招生的收入,一年内他攒足3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

创意来自打工经历

大二开始,谭云开了一家餐馆,不过却比其他餐馆特别一些。“可以点两个菜坐下来慢慢吃,也可以亲自去厨房过一把做菜瘾,厨师还可以给你指导。”谭云说,这个创意来自一次打工经历,当时自己到一家酒店的厨房做了2个月小工,熟悉了厨房操作流程,还学会了不少家常菜做法。开餐馆时,就萌生了这个想法,让同学自主学做菜。

李姝就是这里的常客。李姝笑着说,自己以前很少做家务,结果在这里炒过几次菜后,加上有厨师的指点,厨艺大大提升。寒假回家还给父母露了一手,做了一桌子的菜,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除了炒菜外,谭云餐馆更多还是送餐上门,给同学老师提供方便。

学到管理经验技巧

“其实,打工只看自己收入,当老板就要靠管理的功夫。”谭云说,餐馆每一个订餐都有一个三联单据,送餐的人要把单据和饭菜一起送到寝室里,晚上算账就很清楚,也方便我们查询和管理。而且,同学只要收集10张单据,就可以免费得到一瓶饮料,收集到20张可以免费得到一个盒饭。这样一来,同学也愿意收集。

现在,谭云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市场买菜,8点上课,中午到餐馆送餐,下午继续上课,下课继续送餐。谭云说创业很辛苦,但餐馆生意很红火,让自己很安慰。他笑着说,在创业中也学到了许多管理经验,不仅要有管理技巧,还要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关系。

篇6: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简短

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10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10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购置西服,还可以“终身保修”身材发胖的、不合身的西服还可以拿来修改到合身。这招“壹加壹”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了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篇7: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简短

他是一个失败者、说谎的人、商场上的逃兵,没有人把他放在眼内,因为他根本没有与人争胜的条件。那么,苏宏达如何出人头地。没有本钱的创业,在成功的大道上遥遥领先,使公司每年赚取的利润超过50万元呢?苏宏达算不上年少有为,他35岁时,仍是工厂的一名杂工,每月收入仅可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还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缝纫工作,帮补家计。35岁,是宏达生命的转折点,一天,他经过住家附近的地产经纪公司,发觉里面的职员在打瞌睡。虽然那时楼宇买卖情况热闹,偏偏就只有那个地产公司一片冷清,门口张贴的楼宇资料也是寥寥可数,还附出公司的顶让消息。宏达突然灵机一动,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虽然他没有足够的金钱搞一些小生意,但岳母颇有积蓄,他决定跟她好好商量。开始经营业务的时候,他把顾客介绍费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佣金。

另外,他采取“死缠烂打”的政策,不怕浪费唇舌,不断为上门的客户介绍适合他们的房子,不到最后一刻——对方终于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决不轻易放弃。很多顾客前来地产公司想购买房屋,其实心中也没有什么主意,如果推销者懂得抓住他们的心理弱点,诚心诚意为他们服务,顾客自然会一切依赖你,不愿再跑到别家地产公司选购的了。

篇8: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简短

不花任何一分钱就成功贩运整车果菜的成功例子:96年的时候,我来到刚刚大开发的城市——广州市,想在这里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一无文凭,二无技术特长又是个生手的我,找工作总是碰壁。身上的钱所乖无几了,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吃饭也成了问题。我也不敢再住旅馆,晚上只有找张报纸睡在马路边了。我当务之急是让自己生存,再去找发展。人生地不熟的我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一个肩挑李果的老汉走过来叫卖:先生:2元一斤,来点吧。什么?两元一斤??这在我家乡不过二三角钱呀!!!

我找到了水果批发市场,一问批发价也有1.2-1.5元的价,我惊得跳起来:老板,这东西我有很多,到我家乡来,我给你6角钱一斤怎样?水果老板:好呀,很乐意与你合作,我和你过去看看。第三天,我家门口张贴上一张收购李果的广告,上门售李果的人来来往往。这几天我赚了一万多元。尝到甜头,我常下广东。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故事创业故事

成功者白手起家创业案例

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案例

9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电商创业故事

创业成功故事案例

病床上白手起家的外国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成功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案例(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案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