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荷叶·和赵德庄韵》翻译赏析(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ISS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翻译赏析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前言】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是宋朝辛弃疾的作品。通篇借描写友人归来所见所感,抒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伤感。全诗语言清新平淡,是以豪放雄浑著称的辛弃疾的偶有的婉约之作。
【注释】
(1)时稼轩在临安司农寺任上。赵德庄见前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按赵德庄先有两首新荷叶见介庵词,稼轩依韵和作两首。此其一。
(2)杜鹃:鸟名。因其啼声凄切,易动人归思,所以亦称“思归”鸟、“催归”鸟。
(3)陈亮《水龙吟词》“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等闲:轻易地、白白地。莺飞: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兔葵:燕麦野草和野麦。刘郎:刘禹锡,此借指赵德庄。两句意谓,友人虽返临安,但人事已有很大变化。
(5)翠屏:卧室内绿色的屏风。
(6)芳菲:指花草。随意:任意。庾信荡子赋“游尘满床不用拂,细草横阶随意生。”
(7)半面: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8)崔徽: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宋援注:“崔徽,河中倡,裴敬中以兴元幕使河中,与徽相从者数月。敬中使还,徽不能从,情怀怨抑。后数月,东川幕白知退将自河中归,徽乃托人写真,因捧书谓知退曰:‘为妾谓敬中,崔徽一旦不及卷中人,徽且为卿死矣。
(9)南云:古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因依:托付。
【翻译】
我人已归来,枝上杜鹃这一声声的“不如归去”又是在劝何人早归?烟花三月,树荫浓如绿云,轻易的借与莺儿自由自在穿行其间。但见道旁兔葵燕麦随风飞扬,沾上我的衣襟,禁不住想问刘郎一句,这些杂草又曾几度沾上了他的长衫?一路行来,有如翠屏下幽梦一场,醒来只觉往昔种种好似都在那水绕山围之间,几度沉浮。携一杯酒,重游旧地,看到那满园芳菲依然开得这般随意,不由的`让人忆起了往日那些繁华,只是而今早已物是人非,故人不知何处去了。尽管多年未归,我却还记得当年,与君初识,心中满是喜悦,面上却只半露春风。魂牵梦萦之余,遥遥望去,云中却少有南来的大雁,我欲寄锦书与她,也无以为凭。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少有的婉约之作,描写了友人归来的所见与感悟,抒发了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感慨,表现出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词的上片抒写友人归来之感。“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友人已然归来,长作“不如归去”的杜鹃鸟却依然啼叫不止,不知是为谁而啼?这句实质上是为友人归来感到高兴,责备杜鹃鸟不应该胡乱啼叫,破坏了友人归来作者的高兴心情。“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化用丘迟《与陈伯之书》中的名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责备友人归来太迟,不能共商春光,自己只能和黄莺作伴。接下来,作者又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两次游玄都观的故事,借用典故来抒发人事代谢无常的感慨。“春风”两句回忆当年初识伊人情景。春风半面春风中袖遮半面,写少女羞涩之态。“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将友人的种种经历归于翠屏一梦,酒醒后抛却烦恼悠闲的在山水间游玩。
下片紧承上片乐游山水之意,“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作者带着美酒重游故园,芳草依旧萋萋,美景依旧,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小园还是那个小园,芳草环绕,可是人事变化太大,原来的人却都已不在,让人不禁生出物是人,世事无常的感慨。“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还记得当年仲春时节,认识那位美人的情景,仿佛依旧在眼前。只是可惜“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南飞的大雁太少,没有人可以代传音信。佳人的娇羞之态好像仍在眼前,而今却是天涯相别,不同音信。
这首词通篇写的清新哀婉,是稼轩早期婉约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辛弃疾,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的意思,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赏析 -诗词大全
新荷叶 和赵德庄韵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
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
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
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
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
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新荷叶和赵德庄韵古诗鉴赏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
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
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
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
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
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
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
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时稼轩在临安司农寺任上。赵德庄:见前《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注①。按:赵德庄先有两首《新荷叶》(见《介庵词》),稼轩依韵和作两首。此其一。 此稼轩早期婉约词。上片怨友人归来太迟,春色已尽,人事有变。下片写携酒重游小园,却生“物是人非”之感。伊人娇羞之态犹新,而今却天涯遥望,锦书无托。通篇清切婉丽,然参阅赵氏两首原唱和稼轩另一首和词,细细把玩,觉不无人事寄托。
②“人已”两句:言友人已自归来,杜鹃为谁声声劝归。杜鹃:鸟名。因其啼声凄切,易动人归思,所以亦称“思归”鸟、“催归”鸟。
③“绿树”两句:言友人归时,已是暮春季节,大好春光等闲消逝。陈亮《水龙吟》词:“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等闲:轻易地、白白地。
④“兔葵”两句:用唐诗人刘禹锡事。据《本事诗》载,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朗州。十年后还京,重游玄都观欣赏桃花,作《赠看花诸君子》诗,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执政者以为讥刺朝政,又放外任。十四年后再返京城,玄都观已一片荒芜,感而赋诗云:“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前有长序,序云:“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兔葵燕麦:野草和野麦。刘郎:刘禹锡,此借指赵德庄。两句意谓,友人虽返临安,但人事已有很大变化。
⑤“翠屏”两句:愿友人摆脱人间烦恼,优游于山水之间。翠屏:卧室内绿色的屏风。
⑥“有酒”两句:谓携酒重游故园。随意芳菲:言芳草遍地。芳菲:指花草。随意:任意。庾信《荡子赋》:“游尘满床不用拂,细草横阶随意生。”
⑦“往日”两句:谓故园风光依旧,但人事已非。
⑧“春风”两句:回忆当年初识伊人情景。春风半面:春风中袖遮半面,写少女羞涩之态。崔徽:唐歌伎,曾与裴敬中相恋。分别后,崔托人画像寄敬中,以示忠诚之意。未几抱恨而卒。(见元稹《崔徽歌》并序)此当借指赵当年所恋之人。
⑨“南云”两句:叹雁少不能传书。古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因依:托付。
新荷叶,新荷叶赵彦端,新荷叶的意思,新荷叶赏析 -诗词大全
新荷叶作者:赵彦端 朝代:宋 体裁:词 欲暑还凉,如春有意重归。春若归来,任他莺老花飞。轻雷澹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檐声惊醉,起来新缘成围。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鸣琴再抚,将清恨、都入金徽。永怀桥下,系船溪柳依依。
新荷叶,新荷叶赵彦端,新荷叶的意思,新荷叶赏析 -诗词大全
新荷叶作者:赵彦端 朝代:宋 体裁:词 雨细梅黄,去年双燕还归。多少繁红,尽随蝶舞蜂飞。阴浓绿暗,正麦秋、犹衣罗衣。香凝沈水,雅宜帘幕重围。绣扇仍携。花枝尘染芳菲。遥想当时,故交往往人非。天涯再见,悦情话、景仰清徽。可人怀抱,晚期莲社相依。
新荷叶,新荷叶赵长卿,新荷叶的意思,新荷叶赏析 -诗词大全
新荷叶作者:赵长卿 朝代:宋 体裁:词 冷彻蓬壶,翠幢鼎鼎生香。十顷玻璃,望中无限清凉。遮风掩日,高低衬、密护红妆。阴阴湖里,羡他双浴鸳鸯。猛忆西湖,当年一梦难忘。折得曾将盖雨,归思如狂。水云千里,不堪更、回首思量。而今把酒,为伊沈醉何妨。
新荷叶,新荷叶赵彦端,新荷叶的意思,新荷叶赏析 -诗词大全
新荷叶作者:赵彦端 朝代:宋 体裁:词 玉井冰壶,人间有此清秋。笑语雍雍,从今庭户初修。迎风待月,香凝处、四卷帘钩。月波奇观,未饶当日南楼。闻说三吴,江湖胜、从古风流。况有双N,旧谙黄阁青油。金瓯屡启,应难解、久为人留。天池波滟,可怜苹满汀洲。
纳兰性德
无恙②年年汴水③流。一声水调④短亭⑤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⑥,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⑦路近⑧迷楼⑨。
注释
①红桥:桥名。在江苏扬州市。明崇祯时期建造,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②无恙:安好。
③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④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⑤短亭: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
⑥曾是句:长堤,指隋堤。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锦缆,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谓隋炀帝“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招致国破身亡。
⑦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⑧近:靠近。
⑨迷楼:楼名。故址在今扬州西北。隋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经年始成。回环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努库为之一空。《古今诗话》云:“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乃名迷楼。”
参考译文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是为纳兰扈驾巡幸江南抵达扬州之时所作。时,纳兰性德三十岁。
赏析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是由清代学者纳兰性德填词的作品。这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词将历史的风物寓于当前红桥景物的.描述之中,流露出一种兴亡之感和古今之叹。
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该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聩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2]
其一为王世禛首倡,描摹红桥风物。谓其坐落于绿杨城郭,登桥四望,徘徊感叹,亦当自迷。容若和之,曰为怀古。除了“旧时明月”,其所怀者,应当还包括长堤锦缆。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扬州;后者社会事相,指隋炀帝至汴京,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场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汴水年年,水调声声。眼前物景似乎并无变化。上片布景,以“无恙”二字,说明一切。那么,当年经过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龙舟及萧妃凤舸,至今又如何呢?
长堤上,清瘦绿杨,不是曾为牵系过锦帆的彩缆吗?眼下所能见到的,尽为愁思笼罩。隋帝建造迷楼,已与宫女的玉钩,一起埋葬。下片说情,以长堤锦缆与清瘦杨柳对举,说明江上景物依旧,眼下人事全非,并以玉钩、迷楼,对于当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为寄吊古之情。词章因红桥之名,哀乐交乘,与原作之徘徊感叹,同一怀抱,可谓合作。
★ 过故人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