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中考复习资料(共含5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认识周围的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②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能由小长大);③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④生物体具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⑤生物体具有应激性;⑥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也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探索生命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⑴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
⑵使用: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注意: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③观察像与实际标本方向相反(偏哪往哪移、旋转180°)。
④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玻片标本分为切片、涂片、装片。
⑤反光镜调节 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擦→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3、科学探究
⑴观察与调查是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一、细胞结构和功能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⑴相同点:都具有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⑵不同点:植物具有细胞壁(支持、保护作用)、液泡(含有细胞液,其成分有水、无机盐、有机酸、糖分、色素等)、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注意: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洋葱鳞片的表皮细胞、根尖的个细胞都没有叶绿体。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⑴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各种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注意:①细菌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央构成一个核区。
②细胞遗传信息中心细胞核能被染色的物质染色体组成
二、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分裂
⑴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
⑵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①染色体复制加倍;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③细胞质分成两份;④形成两个新细胞。
⑶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的增多。
注意:细胞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复制加倍。
2、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⑴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三、多细胞生物体的主要组织和结构层次
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⑴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
⑵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⑴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器官的总和。
⑴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蛋白质 DNA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系统、生殖系统。
4、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⑴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⑵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5、单细胞生物体没有组织、器官,生命活动是靠一定的细胞结构完成。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种皮(保护)
胚芽─→茎和叶
1、种子结构胚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根
子叶(贮存营养)【双子叶植物】
胚乳(贮存营养)【单子叶植物】
注意:①区别: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菜豆):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单子叶植物种子(如玉米、小麦、水稻):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中。 ②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⑴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⑵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二、植物根的生长
1、根的功能:植物体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到、储藏等功能。
2、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尖伸长区─→使根尖伸长
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
3、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注意: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②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三、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水参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并维持植物的形态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浓度谁大谁吸水):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各种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里形成土壤溶液,才能以离子状态被根吸收。所以一次性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植物死亡即“烧苗”现象。
4、各种无机盐的作用
⑴氮: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枝叶长的繁茂
⑵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⑶钾: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是茎秆健壮
⑷植物的生长还需要含钙、锌、硼的无机盐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1.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创论;
(2)自然发生论;
(3)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4),生生论_了自然发生论;
(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4)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参见课本6);
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2、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4、米勒的实验合成的“有机小分子”是氨基酸。
5、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总是一代又一代地发生着改变。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它是按照时间的一定顺序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
生物进化在趋势 :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_7、鸟类化石: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_8、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9、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的图要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边向目镜内观察,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光线不足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③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在一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看到物像的时候,改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加清晰(左、右都要眼睁开)。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
①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③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④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
⑤碘液染色。
⑥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以上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简称:
“擦”、“滴”、“取”、“展”、“盖”(“染”、“吸”)。
技能训练: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物像在视野中的位置、挪动方向,: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3)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高、低倍镜下观察的物象特点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细胞核在遗传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的最小单位)。
★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 初一生物复习资料
★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