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tsniper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共含6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snip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

篇1: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怎么

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第二章】了解地区

* 第一节:东南亚

1.中南半岛农作物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马来群岛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千岛之国”之称. 3. 地区地形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热带季风为主上游急、下游缓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多火山地震

热带雨林为主河流短、水流急

4.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海洋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5.花园城市——新加坡.东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水稻.

6.泰国——天然橡胶、棕榈油;菲律宾——椰子、椰油.马来西亚——锡.

7.东南亚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 第二节:南亚

1.南亚次大陆——南亚的大陆部分.

2.南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分三大地形区. 3.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1、3—5月: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

2、6—10月: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湿热多雨;

3、11—次年2月: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凉爽宜人.受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4.南亚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和西部沿海、孟加拉国西部.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佛教流传于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盛行于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流传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6.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多的国家,也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泰姬陵是印度的旅游景点. * 第三节:西亚

1.五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二海峡:霍尔木兹、土耳其;二海湾:波斯湾、亚丁湾;一运河:苏伊士.

2.红海是世界上最狭长、最咸的海;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 3.霍尔木兹海峡——西方的生命线.

4.西亚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大,发展畜牧业、灌溉农业.

5.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紫羊羔皮.羊毛地毯——阿富汗、伊朗等. 6.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平原),是西亚主要灌溉农业区,以色列发展节水农业(滴灌、喷灌)取得很大成就. 7.伊拉克是枣椰的主要出产国.

8.南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的古城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三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9.西亚是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

* 第四节: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没有热带气候类型,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欧盟(EU)有15个成员国,使用共同货币——欧元.

3.集中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工业大国,农业在欧洲西部经济中比重较小,但生产水平高. 4.挪威峡湾、瑞士山峰、西班牙海滩、法国田园、千年古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艺术之都巴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欧洲三大旅游国.

5.“钟表王国”—瑞士;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丹麦;挪威—海洋渔业;荷兰—花卉种植业.

*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1.北半球纬度最高的国家:欧洲的冰岛 2.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98%的陆地被冰雪覆盖.是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也是降水最少的大陆,世界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 3.为什么南极比北极冷:陆地

4.北极圈内的主要居民是因纽特人.

【第三章】走近国家

* 第一节:日本

1.日本的领土: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岛.首都东京,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2.日本是一个多山岛国,3/4的国土为山地丘陵,最大平原是关东平原,河流短小湍急.

3.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多,冬季较温暖,夏季凉爽.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夏秋季节经常受台风袭击. 4.日本的贸易对象:美国、中国、欧洲.

5.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

6.交通运输业发达,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国际客运以航空为主. * 第二节:埃及

1.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全成,扼守着世界上重要石油运输线的咽喉(苏伊士运河),87%是阿拉伯人,首都开罗是埃及最大的城市.

2.农产品沿尼罗河分布,主要交通工具是轮船.主要生产长绒棉、玉米、小麦、水稻、洋葱、豆类、水果.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被称为“沙漠之国”. 3.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 第三节: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是唯一地跨两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大部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欧平原. 4.俄罗斯河川径流总量世界第二,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最多的湖泊. 5.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 第四节:法国

1.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分配平均,基本没有旱涝灾害. 2.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3.发电量中核电比重达70%以上. * 第五节:美国

1.构成:48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阿拉斯加、夏威夷(海外州) 2.唯一地跨热温寒三带的国家.

3.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但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4.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50%),东西高,中间低,纵列分布,东南部有阿巴拉契亚山脉. 5.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 6.书本p85农业带分布图.

7.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经常面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

8.工业分布分三大地区:东北部:传统工业.南部:是有、飞机、宇航、电子工业基地.西:宇航、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工业.

9.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10.华尔街摩天大楼林立;金融、保险机构众多;洛杉矶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都在这里;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天然良港,有唐人街、硅谷(高科技的代名词,世界最大高新技术产业区.

11.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 * 第六节:巴西

1.巴西北低南高,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亚马孙平原是亚马孙河(河海)冲击而成. 2. 地区/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亚马孙平原

中考地理复习策略

一、以《中考指南》为复习的航标,

将基础知识的复习做细做实。

•中考地理分值少,涉及的知识点多。《中考指南》中的考点说明,对考试的范围进行了适当的缩减,突出了七、八年级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其中,《中考指南》中的“知识建构”以填空的形式将考点进行了梳理,学生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发现自己复习中的难点,及时质疑、交流,使复习目标更明确、更有效。

二、以地图为载体,将知识扎根于地图上

•在复习中,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读取知识,寻找规律,让知识点稳稳扎根于地图。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脑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再现。

例题

三、立足区域,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注重区域联系。

•区域地理是中考命题的重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都有它突出的区域特征。复习中,综合、比较,解析一个区域的特征,解析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突出一个区域内部自然环境之间、人地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散乱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形成对一个区域的整体认知。如,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河流、植被、农业生产、人口分布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干旱”这一自然特征为为核心,分析干旱的前因后果,就把西北地区的主要考点串联了起来。

中考地理复习三忌

•一忌死记硬背,死学不能活用!

•不要过度使用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的削弱正是在少年时期发生的。八年级的孩子正是思维打开的年龄,依靠推论、思考、理解获得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是有秩序和严整的,是你的营养。死记也许对付一些简单题有点效果,但却是一种懒惰的、扼杀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会增加大脑的负重。长远来看,有害无利。只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知识。千万不要让孩子有“背地理”的念头。

•二忌临阵磨枪,平时比临时更重要!

•不要等到考前一个月再抓成绩。地理考点多分值少,考点分散,再聪明的脑瓜也经不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短时间内强化对过多知识点的记忆,孩子会混淆、糊涂,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且在中考之后,这些短时间内被强化记忆的知识会很快离你而去。你的学习没有可持续使用的价值,这是最大的浪费!

•三忌不分重难点,会的不会的一起抓。

•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偏重。有的理解能力弱,有的识图能力弱,还有的基础知识薄弱。但是老师复习的时候不能针对每个孩子的需要进行强化。这需要孩子自己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复习的重点就是那些薄弱的“漏缺”知识。家长也可以有计划的对孩子的漏缺进行检查。

篇2: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提纲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5、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6、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

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7、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各种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

温和多雨

8、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9、亚洲发达国家的日本,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是依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新加坡、韩国、马亚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加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10、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

11、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12、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13、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③产品主要出口④沿海多平原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14、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15、东南亚人口稠密,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16、中南半岛的地形由北向

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17、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18、印度地形以高原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恒河平原。

19、印度主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和降水图,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两种季风对比

风向由何地吹来性质时期

东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干冷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

西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暖湿雨季(每年6月—9月)

20、印度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和黄麻,“绿色革命”是为了解决

度的粮食问题。

印度的工业城市有: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主要分界线:乌拉尔山、叶尼塞河、勒拿河。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

22、俄罗斯主要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3、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

24、俄罗斯的铁路:欧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25、主要城市和港口: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海参崴(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但却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26、中东处在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篇3:湘教版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地形地势

1.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3.亚洲地面起伏大,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

4.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复杂多样的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其他气候类型均有分布。

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

1.亚洲水系特点

(1)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

(2)内流区面积广大。

2.长江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

4.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6.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很高的咸水湖:死海

亚洲的人口和国家

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数量第二的国家是印度。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

(1)纬度位置:

第一步:说出其南北大致所跨的纬度范围;例:某区域大致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12度之间。

第二步:说出其所处的主要五带位置;例: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步:有重要纬线穿过要加以强调;例: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

(2)半球位置

第一步:说出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例:东西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两条经线相对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步:说出区域所在的半球,并说明其位于分界线的某个方向。比如大部分位于西经20度以东,所以位于东半球。如果跨两个半球,一定要强调,某条分界线穿过该区域。

(3)海陆位置

第一步:说出其所在更高一级区域内的方位:如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第二步:说出其四面八方相邻、相望、相连的地理区域名称。如亚洲东临太平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得到太阳光热越少,气温越低。

海陆位置

一般情况下,距海近,降水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距海远则反之。

地形地势

地势高,气温低;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变化,主要影响气温的日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产生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

人类活动

如植树造林会改善局部地区气候;过度砍伐森林则会导致气候恶化。如巴西热带雨林的砍伐。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

篇4: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

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地形地势

1.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3.亚洲地面起伏大,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

4.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复杂多样的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之外,其他气候类型均有分布。

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

1.亚洲水系特点

(1)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

(2)内流区面积广大。

2.长江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3.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

4.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6.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很高的咸水湖:死海

亚洲的人口和国家

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数量第二的国家是印度。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位置、范围

(1)纬度位置:

第一步:说出其南北大致所跨的纬度范围;例:某区域大致位于北纬35度至北纬12度之间。

第二步:说出其所处的主要五带位置;例: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步:有重要纬线穿过要加以强调;例:北极圈穿过俄罗斯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

(2)半球位置

第一步:说出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例:东西半球分界线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两条经线相对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步:说出区域所在的半球,并说明其位于分界线的某个方向。比如大部分位于西经20度以东,所以位于东半球。如果跨两个半球,一定要强调,某条分界线穿过该区域。

(3)海陆位置

第一步:说出其所在更高一级区域内的方位:如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第二步:说出其四面八方相邻、相望、相连的地理区域名称。如亚洲东临太平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地理中考复习建议

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注重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

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并加以巩固。虽然此阶段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在课堂上注意力也很集中,但老是“炒冷饭”式的重复其效果必然不好,久之就会生厌。为了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对旧知识进行新包装,不断推陈出新。课堂上可以采用自己设计比较适合学生口味的新资料;利用导入创设新情境,让学生有兴趣的进入课堂。

复习要会抓关键

初三复习阶段地理教师要务之一是抓关键,使学生复习方向明确、功效明显。这首先要会抓复习重点内容。地理要复习的内容多,而考到的只有小部分。如果无重点,就好比毫无目标地在大海里到处撒网捕鱼,其复习内容多,过程长,而收益却无法把握。其次是会抓能力落实。地理中考试题多采用新材料、新情境、来检测考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所以仅仅记住重点内容还是不够的,必须活用它们。第三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图表、数据的判读、应用等,这些技能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必备素养。

地理中考复习策略

一、建立信心,积极对待每一道试题。一部分孩子看到不熟悉的试题,马上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没做过,肯定不会。”这样消极的心态,不仅降低了做对这道题的可能性,很有可能对其他题的判断也产生影响,此时关键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对自己充满信心。一般情况下细致读题两遍,就会有解题思路。

二、回归课本,注重知识点的联系。最后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本的会考部分(包括地图、阅读材料、课后练习)仔细过3遍。这个时候切忌再一味的背诵书本,要把侧重点放在思考一幅图、一句话的考点有什么,以前以什么形式考过?自己还能有什么新的创意,挖掘出什么新的考点?

今年区域地理包括欧洲西部、亚洲(中国)、北美洲(美国)三大部分,三者之间的对比及区域内部的对比是重中之重,复习时要从自然、人文、经济三方面仔细比较异同。

三、分析真题,构建地理思维

现在切忌刷题,经常有家长让我推荐一本练习册,其实地理练习册有五、六十种,内容大同小异,且难度偏低,综合性差,多做题不仅浪费孩子复习时间,还达不到成绩提高的效果。孩子建立地理思维体系比做题对于提高成绩更有效果。我一直以来都不提倡题海战术,我只是推荐做历年真题,真题每年一套,每一道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尤其是―近年这几套真题,可以反复琢磨,强化地理思维,例如,山谷→河流→流向→地势。建立了地理思维,解题万变不离其宗。

四、规范答题、有理有据。

有一部分孩子答题感觉很好,但分数总低于预估,答题看上去内容很多,洋洋洒洒,但是都避开了采分点,就要从以下方面下功夫。首先,概念要分清,例如地形与地势,自然灾害与生态问题等概念切忌混淆,不要答非所问。其次,答题用语规范,尽量用地理术语答题,切忌书面用语口语化。还有就是答题要有理有据,问题要回答完整。例如,试卷17题:水流急的原因?标准答案是等高线密,坡度陡,水流急。

篇5: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特点

东半球

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兼备

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南端

曾母暗沙

最西端

新疆帕米尔高原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2、我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是新疆,面积最小的是澳门。

3、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13亿多,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为界

4、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2)民族分布: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篇6: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资料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地形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界 山

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高原为主

第二级阶梯

高原和盆地

第三级阶梯

平原和丘陵

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主要地形区

 

名  称

特  点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高、寒)

内蒙古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平、绿)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高、黄)

云贵高原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崎岖)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

准噶尔盆地(最北)

内陆盆地,内部比较平坦,多沙漠、戈壁

柴达木盆地(最高)

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四川盆地(最富)

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最大)

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最整)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低)

河渠如网,“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二、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气温:

(1)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2)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诸岛,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

(3)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

(1)分布:(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小北大)

3、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

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

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

寒潮:急剧降温、霜冻、大风和雨雪天气;

梅雨: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地区

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7、8月),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季节,此时降水多。

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外流河: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珠江、辽河、黑龙江、淮河等。

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最大的淡水湖泊)、太湖、青海湖等。

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丰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3、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其中自源头至宜宾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4、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九曲回肠”——荆江河段),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昌以下四季通航,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

水电:长江三峡工程和葛洲坝。

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6、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7、黄河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地上河)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8、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内蒙古河口和河南旧孟津

水电:小浪底、龙羊峡 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

湘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湘教地理必修二课件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怎么

地理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地理复习资料

高一地理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通用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湘教版地理中考复习资料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