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新高一化学知识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想要瘦回90斤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高效学习新高一化学知识(共含8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想要瘦回90斤的”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何高效学习新高一化学知识

篇1:如何高效学习新高一化学知识

如何高效学习新高一化学知识

一、高一化学学什么?

1、第一章

第一节是初中向高中的过渡,比较简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计算部分的基础,是孩子自从初三学习化学以来最难的部分,有太多的同学败在此节,从此一蹶不振,觉得高中化学难于上青天。如果这节没有学通,以后的计算题就都没戏了。而学好这节的关键是“五个概念”“四个公式”的理解、记忆和熟练应用,总结为:n=N/NA=m/M=V/Vm=cV。

2、第二章

第一节讲的是物质分类,比较简单。第二节《离子反应》和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是第三、四章的基础,如果学不透彻,那么在第三、四章就开始听天书了,心理上也就开始倾向选择学文科了。那么如何解决呢?

第二节,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拆”,什么拆呢?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强酸都有哪些?高氯溴碘(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强碱又有哪些?钾钙钠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其余的都不拆。有哪些特殊吗?有,浓硫酸不拆,石灰乳不拆。

第三节,记住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理解: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做还原剂,想象你是还原剂,姚明是氧化剂,也就是说化合价低的是还原剂,化合价高的是氧化剂。这些关键点,你不但要知道是什么意思,还要背得滚瓜烂熟,做梦都不能忘记。

3、第三、四章

所谓“得方程式者得天下”,这两章的方程式如果像初三一样去死记硬背,你会永远背不会。应该怎么做呢?

1.结合老师做过的实验、讲过的知识点。

2.分类总结。比如铝的两性,大家可以这么记忆: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酸反应全部生成铝离子,和碱反应则全部生成偏铝酸根。这样你就一下记住六个方程式。

3.学会正确的配平方法。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不能单纯的只用原子守恒,而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做到这三点,你会事半功倍。

二、高一化学怎么学?

第一,认真听讲。以往有同学上课不听讲,课下看参考书自学。这种学习方法不适合高中化学,事实上,知识不是只看结论就有效的,要加上老师形象生动的举例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你才能感受到它的来龙去脉,也才能理解它的用法。

第二,重视理解记忆。比如,不仅要记住“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这14个字,更要明白他们表示的含义和应用方法。

第三,重视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应用。

第四,总结反思。我给学生分析试卷时经常能发现,错题都是同一个类型,也就是说如果当初他把错过的题目分析透彻,以后就不会再错了。所以同学们面对错题,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以免在相同的问题上栽跟头。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一、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俗名 学名 化学式

金刚石、石墨 C

酒精 乙醇 C2H5OH

熟石灰、消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生石灰 氧化钙 CaO

醋酸(熔点16.6℃,固态称为冰醋酸)

乙酸 CH3COOH

木酒精、木醇 甲醇 CH3OH

干冰 固态CO2 CO2

铜绿、孔雀石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胆矾、蓝矾 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

氢硫酸 H2S

亚硫酸 H2SO3

盐镪水(工业名称) 氢氯酸、盐酸 HCl

水银 汞 Hg

纯碱、苏打、面碱 碳酸钠 Na2CO3

纯碱晶体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酸式碳酸钠、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苛性钠、火碱、烧碱 氢氧化钠 NaOH

毒盐、硝盐(工业名称) 亚硝酸钠 NaNO2

氨水 一水合氨 NH3·H2O

必修一化学必背知识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高中化学知识归纳

1、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 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

① 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 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 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 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篇2:高一化学学习方法高效

化学课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等几个阶段。

预习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1 听好课的三要素:(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3)记忆:思维的同时也在进行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 听讲的方法: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其它学科一样,听化学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好看有趣与否,都有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和发展观察能力。关于耳到、心到,着重点是开动思维器官,听清和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和操作及装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属于理解的内容。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的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当同学的回答、操作与自己的认识不一样时,更要想一想有无道理。总结巩固阶段,主要是会小结归纳,使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在头脑中条理分明有个系统,同时回忆看或所做的实验。

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的种类:复习的种类、方法各一,但复习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新课中的复习、阶段复习和学年总复习三种。(1)新课中的复习: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这可采用课前提问,或边讲新内容边复习旧知识的方法。(2)阶段复习。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马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如第一章可分为一至三节和四至八节两个单元。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学期期未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以上各阶段复习,按课本的顺序进行为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3)学年总复习。它是在上完全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个阶段。

2 复习的基本步骤:(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书本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然后才做作业。(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同时,在复习时必须对所做过的实验已观察到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回忆、复习,并且还要注意实验装置及操作手续。

3 复习的操作方法:复习是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和迁移的过程。通过复习进行总结,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不同的内容,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1)实例法:对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必须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制法、用途、存在决定于它的性质,它们之间是有机的内在联系的。因此,在复习某一物质的性质的同时,应根据此性质认识它的制法与用途,联系它的存在。同样,复习用途与制法,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所根据的是该物质的哪些性质。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便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这一特性。

(2)对比法:化学知识点之间存在异同,复习时若能进行一些对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记忆。元素间、化合物间、同族元素与异族元素间,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复习时均可进行对比。对比的方法不仅加深、扩大、巩固新旧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及概括能力的过程。如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可以从定义、条件、范围、计算公式等方面来对比分析,找到联系与区别,以便灵活运用。

(3)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之系统化如复习H2的性质时,可联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联想法是复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归纳法: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复习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氧化物、酸、碱、盐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转化规律,归纳成图表,成为全章及全书的知识概括和小结。

(5)联系实际法:要反复通过实例,联系实际,究竟联系什么和如何联系,逐步学会联系实际。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视复习实验,对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要结合教学加以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联系。

完成作业:

化学学科的课后作业及解题过程也有其自己的规律:(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也就是明确已知和求解。(2)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3)正确解题,完美答案。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反复检查,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4)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环,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而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要结合己做好的题目联系前后的思路,从中悟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做无数道练习题,也达不到巩固知识、训练技巧、提高能力的目的。

化学学习的过程是由一系列阶段组成的,阶段与阶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应掌握好各阶段和各层次间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化学,用好书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将化学学习好,为我所用。

篇3:高一化学学习方法高效

一、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点仔细预习。

以教材为中心。操作流程:

1、依据教材推导新课的公式和定理,如果自己能灵活推到出来之后,进入下一关。

2、推到二级公式,也就是公式的变型,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慢慢总结经验继续努力。

3、课上认真听教师讲课,看看教师讲解的和你自己推到的是否一致,如果有出入,到底是他错了,还是你错了,找资料验证。有了答案了再找老师沟通。

二、针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听课似懂非懂的学生来讲(这种学生是普遍现象),应该课上认真听讲,尽量不要做笔记,因为一心二用容易听不见教师的话。但是如果听课老走神,还是做笔记比较好。课下多看教辅书。一边教材,一边教辅书对照着看,一字一字得看,实在静不下心来,就抄写。通过后面的习题检测自己是否理解,如不理解继续看。

三、针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主要问题在于听得懂教师讲课,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做题,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教师讲题,哎,一听都懂,一到自己做,就完犊子了。这种同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多做题。通过做题来理解公式,总结套路。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题代学的模式。

中学期间化学比较基础,很难出现难题,就这个层次也出不了难题。所以他重基础,凡是基础的东西,就类似数学的基本原则,那都是需要背的,如果不背,那都白扯。所以化学知识点强化背诵是重点。

无论学习成绩好也行,不好也罢。学习化学初期重在记忆,中期重在摸清重点,后期才是做题。这就造成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高一、高二要特别注重记忆,每天学习化学的时间分配为记忆80%时间,做题20%时间,其实这个做题的意义仅仅是检验你是否记忆下来。这个时期如果一味的强调做题,根本没有意义,肚子里根本就没有货,你怎么做题啊?碰到一个题卡壳,碰到一个题就卡壳,那样做题有啥意思啊。所以这个事情一定注重记忆知识点。

第二个阶段是高三,经过前面重在记忆,积累了一定量的知识点后。

要在一如高三的头2-3个月,发起一场中等规模的战斗,做一定量的题,主要是为了解题套路和熟悉题型。这个时期记忆知识点和做题五五分。当了解了题型及套路了,开始大量做题,大量的刷题,逐步培养自己做题速度,一直到高考。但是高考前一个月,还是要改变一下策略,就是做题和记忆知识点还是要55分,但是在最后一个月里,不是以教辅、笔记为主,而是以教科书为主。

最后学习化学,如果80%的知识点拿不下来,就不要搞什么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先理解,理解怎么来的,是先背下来的。理解记忆,不是以背没背下来为标准,而是为了记忆的时间更久为标准的。如果做题不能达到7层正确率,就别谈什么技巧,技巧哪来的,熟能生巧,是先熟悉开始,然后到熟练,然后才能巧,70%正确率都没有,谈什么熟练,谈什么技巧。那不就是异想天开,做白日梦吗。

篇4:高一化学学习方法高效

1. 化学的知识量大增,纯靠记忆不可行

初中化学的知识量非常小,只有九年级这一个年级才学习化学,而且事实上,大多数学校在一个半学期甚至一个学期就能全部讲授完毕。

在高中,对于选考化学的同学来说,需要学习三年化学;即使不选考化学,也需要学习两年化学,从这个角度来说,高中化学知识的体量比初中扩大了很多。再加上高中化学所涉及的内容难度也有所上升,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这样的挑战看起来很难克服。

不少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时,只是进行了单纯的记忆和重复性的刷题,但是并没有过对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自主思考(这也和初中化学太过简单有关),到了高中还完全照搬这样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可行的。

高中化学有大量的理解性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切不可死记硬背,只有真正理解了吃透了才能应付多变的习题。

2. 化学也不可不记

诚然,高中化学的理解性内容比初中多了,但是由于化学学科自身的特性,必然还存在许多记忆的知识点,其中不乏需要精准记忆的,可以说记忆的负担并不比初中要轻。

比如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一对概念,前者说的是是“熔融或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的化合物”,而后者说的是“在熔融和溶于水时都不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电解质满足“熔融或溶于水时电离”,即两者满足其一即可,例如HCl虽然在熔融时并不电离,但其溶于水时可发生电离,因此其HCl也是电解质。而非电解质满足“熔融和溶于水均不电离”,乙醇在熔融和溶于水时都不电离,它是非电解质。

第二个要点是“化合物”,对单质来说没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例如Cl2是单质,因此不可说它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这一对概念非常基本,也恰恰也是高考经常考察的重要概念,必须精准把握,不然很容易在考试时造成失分。

对于概念我们需要精确地把握,而对于反应规律、化学实验等内容,我们要做到理解性地去记,尽可能地减少记忆的包袱,把知识学活学透。

3. 刷题同样关键

我们都知道练习是对于掌握知识点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高中更是如此。我们都需要面对考试,在中学阶段能够体现我们学科水平的无外乎就是分数。

因此,我们除了需要对知识点掌握牢固,必然还需要一定的应试技巧,这就要通过较大量的刷题来达到。

高中化学题的深度是初中化学所不能比的,在刷题过程中,要关注对相似题型或同类型考点的试题的“通用解法”,题海战术并不是目的,通过尽可能少的习题来掌握尽可能多的应试技巧才是关键所在。

篇5:高一化学高效学习方法

一、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点仔细预习。

以教材为中心。操作流程:

1、依据教材推导新课的公式和定理,如果自己能灵活推到出来之后,进入下一关。

2、推到二级公式,也就是公式的变型,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慢慢总结经验继续努力。

3、课上认真听教师讲课,看看教师讲解的和你自己推到的是否一致,如果有出入,到底是他错了,还是你错了,找资料验证。有了答案了再找老师沟通。

二、针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听课似懂非懂的学生来讲(这种学生是普遍现象),应该课上认真听讲,尽量不要做笔记,因为一心二用容易听不见教师的话。但是如果听课老走神,还是做笔记比较好。课下多看教辅书。一边教材,一边教辅书对照着看,一字一字得看,实在静不下心来,就抄写。通过后面的习题检测自己是否理解,如不理解继续看。

三、针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主要问题在于听得懂教师讲课,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做题,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教师讲题,哎,一听都懂,一到自己做,就完犊子了。这种同学的学习方法,必须是多做题。通过做题来理解公式,总结套路。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题代学的模式。

中学期间化学比较基础,很难出现难题,就这个层次也出不了难题。所以他重基础,凡是基础的东西,就类似数学的基本原则,那都是需要背的,如果不背,那都白扯。所以化学知识点强化背诵是重点。

无论学习成绩好也行,不好也罢。学习化学初期重在记忆,中期重在摸清重点,后期才是做题。这就造成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高一、高二要特别注重记忆,每天学习化学的时间分配为记忆80%时间,做题20%时间,其实这个做题的意义仅仅是检验你是否记忆下来。这个时期如果一味的强调做题,根本没有意义,肚子里根本就没有货,你怎么做题啊?碰到一个题

高一化学提分六大技巧

第一,要看考试说明。考试说明里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考哪些核心知识,看看自己在哪一个知识块还有问题,重点去抓它。另外一个看点样题,就是题型示例。

第二,要看教材。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各区县所用教材都是人教版,编写非常规范。命题专家会在教材当中选取一些核心内容,甚至会将讨论内容和实验内容放到高考题中。

第三,看经典题。首先要训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是找到精品题型进行训练。??高三化学短时间内快速地提分有诀窍吗???备考这件事其实都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训练过程,不过专家有一些备考的建议可以给学生们:

第四,做到知己知彼。搞清楚自己在哪一个知识板块上学得比较好,哪一个知识板块上有问题,依据问题梳理核心知识。

第五,及时复习反馈。针对问题所在,先整理知识然后做训练题,找到自己知识有问题的那块做专项训练。京翰教育提示,我们的目的不是在于多做题,而是把题做会。

第六,训练做题规范。要想得分高做题必须规范化。北京这几年二卷给分点大约有平均28个,其中大约有一半题目是让同学们书写化学用语,包括电子式、结构式、方程式等。即便是考生懂了,如果书写不规范,考试中仍然要被扣分。

篇6:高一化学知识考点

高一化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考点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考点三:离子的检验

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

◎考点四: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考点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一: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考点二:胶体知识总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常见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4.胶体的提纯:渗析法

胶体的提纯:渗析(用半透膜);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滤纸)

5.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6.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⑦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⑧纳米技术与胶体

◎考点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注意要点】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2)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2、NH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

【说明】

(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

(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

15个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学会提出问题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所以,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中的试管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全部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哪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吗?哪些物质是有原子组成的?哪些物质是有离子组成的?金属中含有自由电子,那么金属是有那些微粒组成的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上面介绍五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会加工

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如在学习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l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同时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多,所以化学性质还存在着递变性和特殊性,重点掌握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和哪些性质是递增,哪些性质是递增,其余的性质就是相似性了。从而顺利实现对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和掌握。

第二、学会比较

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又如对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要抓住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有那些。从而掌握这两个概念。

第三、学会质疑

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它具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常见的途径能和方法有:

1)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提出问题;

2)观察事物的异常点,发现问题;

3)对不同事物做对比,发现问题;

4)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5)联系实际,大胆质疑;

6)探求因果,弄清关系;

7)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等。

三:学会阅读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

第一、学会速读

速读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重点在于精读。

第二、学会精读

精读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

第三、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此外,阅读的同时要兼顾动笔,作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忆方法等),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

四、特别技巧

1、你必须记一些知识。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效果差!

2、找一个小本本,专一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考试前强化记忆。考前复习,当然要复习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方法,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有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

篇7:高一化学知识考点

高一化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考点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考点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考点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

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酸性氧化物都是对应酸的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考点二:胶体知识总结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 nm)。

2.常见胶体

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4.胶体的提纯:渗析法

胶体的提纯:渗析(用半透膜);胶体与浊液的分离:过滤(滤纸)

5.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6.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⑦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⑧纳米技术与胶体

◎考点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注意要点】

(1)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2)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3)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如CO2、NH3、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

【归纳总结】

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

【说明】

(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

(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

15个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学会提出问题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所以,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中的试管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全部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哪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吗?哪些物质是有原子组成的?哪些物质是有离子组成的?金属中含有自由电子,那么金属是有那些微粒组成的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上面介绍五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会加工

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如在学习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l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同时卤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从上到下逐渐增多,所以化学性质还存在着递变性和特殊性,重点掌握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和哪些性质是递增,哪些性质是递增,其余的性质就是相似性了。从而顺利实现对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和掌握。

第二、学会比较

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又如对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要抓住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有那些。从而掌握这两个概念。

第三、学会质疑

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它具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常见的途径能和方法有:

1)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提出问题;

2)观察事物的异常点,发现问题;

3)对不同事物做对比,发现问题;

4)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5)联系实际,大胆质疑;

6)探求因果,弄清关系;

7)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等。

三:学会阅读

阅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会不会阅读、研读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浅以及学习效率等。

第一、学会速读

速读主要是为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通过速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所需感知事物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为精读提供“物质基础”。重点在于精读。

第二、学会精读

精读在于研究速读过程中所感知的化学事实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深化对本节知识内容和逻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精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种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学习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确这些对化学的深入学习很重要。

第三、读思结合

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事实的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那些物质等?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此外,阅读的同时要兼顾动笔,作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忆方法等),以利于下阶段的学习。

四、特别技巧

1、你必须记一些知识。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效果差!

2、找一个小本本,专一记录自己不会的,以备考试前强化记忆。考前复习,当然要复习自己易错的知识点和没有弄清楚的方法,

3、把平时做过的题,分类做记号,以备考试前有选择地再看一眼,要重视前车之鉴,防止“一错再错”。

篇8:高一化学知识必修一知识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在做中和滴定的实验时,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二.如何学好高中化学

提高化学成绩首先要认真听课

这是最简单快捷有效,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为什么怎么说呢?因为化学不需要像物理数学那样花非常多的时间去做题和研究,化学知识点特别多、而且咋,化学可以课前预习,但课堂上的效率却是最高的,往往老师讲一遍就能记住70%-80%,所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

上课时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回忆书本上的内容,看看哪里记忆比较模糊,需要加深印象,然后课后重点复习一下。同时老师提问时也要积极思考,简单整理笔记,千万不要耽误听课。

学好化学其次要多做题

化学属于理科,虽然需要背诵的知识点非常多,都是题目也是要做的,而且还要多做,尤其是计算类题目。这就要求大家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及方程式,该背的必须背下来,通过做题归纳类型题的规律。

化学实验题也是大家丢分比较多的一道题目,这时要多背一些现成的术语,学会区分细微的差别,注意细节问题,把容易忽略的点都找出来,重点记忆。

高一化学知识必修一知识

高一化学预习重点知识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知识口诀

学习新八德有感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新师德体会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总结

如何高效学习新高一化学知识(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如何高效学习新高一化学知识,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