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漂流秋浦河的优美散文(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吞刺吐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漂流秋浦河的优美散文
秋浦,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个与大诗人李白连在一起的名字。
重阳刚过,去游牯牛降,感受了神奇山水的魅力。最不能忘怀的是秋浦河漂流。秋高气爽,在一个绵延远去的浦子里,穿上救生衣,坐在充气的塑料船上,任尔东西南北,悠悠的漂,恣意的淌,这也算是点“秋浦”的题了。这样的时刻,这样的体验,对于放下作业的孩子们,对于放下备课本的老师们,犹如脱笼之鹄,再惬意不过的了。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怎一个“爽”字了得!
好久没有与山水这样亲近了。大山安之若泰,默默的,河流躺在群山怀抱里,静静的。城市里的喧嚣,人心的浮躁,与这里恍如隔世。我们漂流在秋浦河上游,一个叫“天方夜谭”的渡口,从上到下约2公里,生态环境很好,满眼的青山绿水。河面很宽,河岸的一边是山,一边是田畈,扎根河岸的柳树,粗壮挺拔,露出水面的根,虬龙盘曲,一树苍桑,显露出生命的蓬勃与伟岸。漂在这样的美景里,还有什么世俗的烦恼呢?
最快活的是孩子们,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这样碧清碧清的水了,他们叫喊着,歌唱着,使劲拍打着水,忘情地摇着桨。大人们也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有唱歌的,说笑话的,摇桨比赛的,他们更多的是用眼睛欣赏,用心体验。孩子的快乐是外显的,大人的快乐则是潜在的.。“人在舟上坐,舟在画中游”,我立在橡皮船上,身体摇摇晃晃,内心被眼前的景物惊呆了,只知道一个劲地拍照,青山绿水,碧波荡漾,小桥老树,怡然生辉,曲折的河岸,明净的水光,一一装进相机里,回家再沿途追踪,慢慢欣赏,细细品味,独得这贪婪的眼福。
河水有深有浅。现在正遇枯水季节,遇到浅滩,这种船很容易搁浅的,搁浅的时候,双脚感觉到船底与卵石摩擦的声音,船夫只好下船,着深靴下水,或用手拉,或用杆撑。水浅的时候,各种颜色的卵石杂然铺陈河底,大人小孩从水里捞石头,石头看起来玉一样的白,捞起来却又变成灰色。水深的地方,河面静得出奇,没有一丝波纹,我们的内心有些敬畏。船行得悠然而平稳,那水草随着船行的波浪,轻歌曼舞,参差披拂,幽幽地在水底招摇,午后的阳光斜在水面,仿佛无声的音乐,拨动着人的心弦。偶尔可见几尾小鱼,闻水声又倏尔远逝,偶尔也可见一两只野鸭,但这里已不再是野鸭的天堂了,游人的兴致搅乱了野鸭们的梦境,想必两岸的白鹭猿啼绝无仅有了。李白《秋浦歌》(其十)写道:“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问秋浦,猿声碎客心。”看不见白鹭,听不到猿吟,亦不作流浪的人,即使听到猿声,再也不会有李白当年的漂泊“碎客心”的情结了,“一日游”之后,我们又要回到日常,湮灭在绵绵无尽尘世生活里。
人在两岸看河流,与人在船上看两岸,审美参照不同,其意趣也绝然不同。遥想当年,苏轼乘小舟游赤壁时,就萌生了“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人生感叹,我想人在岸上很难有这样的体验的。
说是漂流,其实是一种放松,抑或一种体验,还是一种商业旅游策划。那漂里已经没有泊的意味了,更没有流浪的感觉。今天的漂流,让人轻松愉快的去亲近自然,与山对话,与水厮磨,从水泥丛林里走出来,回归土地,山川,原野,寻找人的来路与归途,在静静的山村里,看得见袅袅炊烟,闻得到人间烟火气,听得清鸡犬相闻的声音,在丰盛山肴野菜面前,感受人间的最原始的真诚与纯朴,以及最粗放最旺盛的生命力。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秋浦河的水不知流过了多少岁月,从远古流到李白的盛唐,又从盛唐流到今天。秋浦河让人流连往返,难怪醉倒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李白在他的《秋浦歌》(第十三首)写道:“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水与月,月与歌,白鹭与采菱女,夫妻双双对歌而返,这是一曲和谐而诗意的画卷。也不管李白的《秋浦歌》是写古代的秋浦县(今贵池区),还是写那时的秋浦河,这种和谐于今天都是富有深意的。
大自然是上苍给予人类最美好的恩赐,秋浦河就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长卷。时间不老,秋浦河不会老去,在秋浦河两岸生生不息的人,永远不会老去,那些欣赏秋浦河美景的游客们,自然也不会老去。
漂流遇龙河优美散文
坐游船从桂林磨盘山码头到阳朔,漓江83公里的蜿蜒水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傍着水,水绕着山,那碧水盈盈、奇峰倒影的隽秀曼妙,让人“不分江中山是影,难辨水上影为山”,真不愧为“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这趟漓江之航,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如梦如幻,充盈着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神醉情迷。唯有未能尽兴的一点遗憾是:在这样的炎炎夏日,虽能尽阅漓江之水的千般风情,却无缘与满江碧水有肌肤之亲。
到达阳朔上岸后,我提议去漂流玩水,即刻得到同伴们的一致赞同,无心留恋阳朔“洋人街”的购物,一行人直奔遇龙河竹排码头。
初闻遇龙河,我自作聪明地认为河名必是“玉龙”两字,其实不然。导游告诉我,遇龙河之名的出处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外出巡游,看到此处河水清澈,环境优雅,风光旖旎,觉得东海都黯然失色,便潜居河中,每天在夜深人静时才浮出水面观赏湖光山色。有一天,它忍不住美景的诱惑,白天也偷偷出来赏景,一不小心,被百姓遇见了,遇龙河便因此而得名。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人称“小漓江”。许多专家学者考察评估后认为:遇龙河是世界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有人说,如果把漓江比作为众人倾慕的“大家闺秀”,遇龙河则是楚楚动人的“小家碧玉”。
遇龙河的河道并不通航,河中筑有不少拦水的堤坎,两岸群峰连绵,田畴广阔,阡陌纵横,山清水秀,好一派田园风光。在这里可以说找不到现代化的建筑,也少有人为的雕琢痕迹,没有一点都市的喧嚣,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纯净、原生态,不愧是阳朔山水的精华。
遇龙河的漂流河段约16公里,漂流工具亦是用七八根粗大毛竹捆扎成的竹排,但不像在武夷山、龙虎山漂流那样,每条竹排可坐八人十人,这里的竹排上面固定着两把竹椅子,只允许乘坐两名游客。开初我颇感不解,觉得这是资源的浪费,听了人家解释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遇龙河水流平缓,河道中还设有不少堤坎,只有轻舟才能飘然越过。
与一位女同仁自由组合,同舟共济。脱鞋、卷裤腿、穿救生衣,刚刚坐稳,竹排便离开码头。奇怪!船工竟然撑着竹排逆水向上游而去,这又如何漂流?还在纳闷间,二十来只竹排已经围拢在一处宽阔的河面上,原来是集合这里观赏捕鱼表演。
一只小小的竹排上,站着手执竹篙的渔夫,他的身旁蜷缩着几只黑不溜秋、看似无精打采的鹭鸶,只见渔夫竹篙往河面一点,鹭鸶仿佛战士听到号令,顿时精神振作,似离弦之箭,勇猛地钻入河水里,河面泛起阵阵涟漪。瞬时,鹭鸶跃出水面,飞上竹排,嘴里叼着一条小巴掌大的活鱼,默默地站在渔夫的脚边,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渔夫掐住鹭鸶的脖子,夺下它口中的鱼放进鱼篓。有人发问:鹭鸶为何不会吞食活鱼?原来主人早已在鹭鸶的脖子上系着一根细绳,勒住了它的食管。
鹭鸶捕鱼我儿时在家乡塘河上见过,如今早已销声匿迹,没想到几十年之后会在这千里之遥的异乡再见旧情景,不由令人感慨良多。人生漫漫,许多尘封的往事,只有经过钩沉,才能浮上心海,逐渐清晰如昨。
观罢捕鱼,河面上飘来了悠扬的歌声:“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我环顾四周,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在同伴的指点下,才知道这甜美婉转的嗓音来自旁侧竹排上其貌不扬的小阿妹,她是专门在这里与游客们对唱山歌的。也许游客的热情都在于玩水,阿妹的山歌并没有人应和,只闻得一片喧闹声,原来一场水上大战已经打响。码头上购来的近1米长的`水枪这时发挥了特有的威力,一道道猛烈的水柱把人浇得满身湿透,有人玩得性起,还跳下竹排,站在齐腰深的河中,掬水向对方拨去,河上响彻一阵又一阵的叫喊声和欢笑声。
竹排顺流而走,远处青山迤逦,峰峦峥嵘;沿岸树木繁荫,翠竹葱郁。较之游船之行观漓江,似乎另有一番韵味。一路景观可谓水映峰,峰戏水,山山水水在画中。看青山巍巍,竹排点点,几位女生触景生情,高声唱起那首“小小竹排江中走,巍巍青山两岸走……”
七月的阳光在微风吹拂的河面仿佛消失了原有的毒辣,我悠闲地坐在竹排的椅子上,俯看在绿树翠竹掩映下的碧澄河水,如绿绸,似翡翠,真不知用什么能形容这醉人的绿。当年朱自清先生惊诧于仙岩梅雨潭的潭水之绿,将其称为“女儿绿”,我想,若借用这“女儿绿”来形容遇龙河的碧水之色,也是恰如其分的。
两岸青山如黛,一河绿水长流,我深深地呼吸着湿润清凉的空气,赤脚拍打着清澈透亮的河水,河底一丛丛随流摇晃的墨绿色水草摩挲着脚底,别提有多么的惬意。仿佛流水在洗涤自己的心房,一切烦忧怅惘随流而去,填入心中的是超然物外、了无纤尘的豁达、清馨和幽远。
荡舟河上,正和同伴嘀咕遇龙河漂流舒适休闲有余、惊险刺激不足时,撑排船工提醒我们:“坐稳了,竹排就要过堤坎。”看前面堤坎上下两边有明显的落差,竹排进入约2米多宽的堤坎缺口处,先是竹排前头悬空,然后在我们欢快的惊叫声中,“啪”的一声一头栽入坎下的河水中,飞溅起雪白的水花,沾湿了一身的衣裳。
竹排刚刚平稳,河道中的摄影点就有人大声招呼:“来取冲坎的照片,不满意的不收钱。”出游在外,最怕他人忽悠,起先几次我都置之不理,后来还是经不住诱惑,涉水迈上河滩的摄影平台,看看照片拍得还算可以,要价15元1张,不能讨价还价,那就花30元钱,选购了两张照片留作此行的纪念。
遇龙河河道上除了有摄影平台,还有专门烧烤鲜鱼的,可随时品尝鱼鲜,你只要移舟而上,就可以一饱口福。看其他游客吃得满嘴黑乎乎的,仿佛戴上了黑口罩,不禁莞尔。我和同伴为了不去自损形象,咽旧口水,这点馋意能忍就先忍了。
邂逅遇龙河,蓝天白云飞,两岸风光秀,竹排碧水漂。在这青山绿水的仙境中,我记不清越过了多少道堤坎,也记不清多少次凉水湿身,这一路美景一路逍遥,让人心舒意畅,神迷情醉,流连之时,漂流已经到了终点。
同伴们湿漉漉地上了岸,人人心满意足,喜形于色。是的,旅行,无疑可让生活充满美的向往,快乐的感受人生。最后大家拍手相约:不能老是被囚禁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要给自己的心情放飞,多多走向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逍遥自在度人生,快乐人生一百年!这是我们的共同期待!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秋浦河风景区观光度假,我们整个秋浦河风景区共分为四大景点,一是竹筏李白诗踪游,它有没有诗意?有诗为证:秋浦诗河来漂流,李白为您当导游;二是皮筏勇士冲浪游,它刺激不刺激?也有一句话为证:让男人更显阳刚,让女人湿身尖叫;三是百丈崖峡谷户外探险游,它以户外体验为核心,有50多种时尚刺激的参与项目,如滑索、攀岩、走瀑、溯溪、峡谷飞越等,也可用两句话来概括一下百丈崖的特点:百丈峡谷去探险,户外运动都玩转;第四就是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这个秋浦渔村。
大家一定熟悉一首歌,(唱)“渔家住在水中央,一网鱼虾一网粮”,这是著名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选段,当时,七仙女正和众位姐姐们在天宫俯视人间,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据考证,她们所唱的渔家生活就是我们这个渔村——开个玩笑,其实,我们秋浦渔村,是一个具有厚重渔文化与诗文化气息的文化度假基地,一个极具个性的主题渔村,在这里我们能体验渔家风情,做一回真正的渔人。
好,我们现在来到了渔村院落,我们的左边是渔家生活展览馆,它真实再现了一千多年前,渔村人们的生活场景,你看,苍老的乌蓬船,斑驳的旧渔网,茅檐低小的屋顶挑着渔灯,墙角挂着蓑衣斗笠,四周排着风标,中央晒着渔网、浮子,院落里,向日葵在河风的吹拂下摇曳,丝瓜爬上篱笆墙,够吸引人的吧。
再看这边,是秋浦河李白诗文化博物馆,秋浦河是诗之河,更是李白的河,大诗人李白曾五游秋浦,写下50多首关于秋浦河的诗,可以说是李白留下诗歌最多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当年李白在秋浦河上泛舟时留下的众多历史遗迹和相关资料,增加一点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和著名酒鬼的了解。
大家看左手边,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峡谷冲浪,到时大家可以从这感觉高空冲浪的滋味,落差有十几米噢!
穿过渔村村落,我们来到了农事体验馆,它是一个农家作坊集中营,人们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可到了这里,就请大家都动起手来,体验体验古老的农事项目。
老油坊
大家看看这个巨大的木头家伙,它就是皖南百年老油坊,这是老油榨,别看它模样陈旧,它的制作却十分精巧,里面机关重重,目前只有少数的老匠人才能制作出来,悬在油榨上方的这两根粗木头是油棰,用来榨油的`。老油坊榨油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将油菜籽放进炒锅,炒好磨成浆后,放进蒸笼里蒸,蒸熟了用稻草包成菜饼,包好的饼上了油榨,就鼓起油锤开榨了。榨匠们一下下地甩着油棰,通过木榨的挤压,油就从木榨下一滴滴滴下来。现在,大家来试试甩油棰吧。
玩泥巴
榨过了油,再来这边看看玩泥巴。相传,我们人类就是女娲娘娘用泥巴捏出来的,可见玩泥巴也是一门古老的手艺哟。玩泥巴实在是放松心情的最有效方式,不需要技术,你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偶尔捏出件有模有样的作品出来,心中便会充满成就感。来吧,动手吧。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这首儿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但真实的拉大锯是怎么回事?您看看这个就明白了。古代的木匠,没有电锯,打家具的木板都人工这样一锯一锯地拉出来的。所以过去学木匠,得先学拉大锯。“拉锯拉锯,你来我去。”虽说简单,但真正拉好,也不是容易的事。拉大锯重要的是两手端平锯梁,拉锯和送锯用力适度。否则,不是锯条弹起来落不到墨线上,就是锯齿死卡在上边拉不动。
柴马子
请大家猜一猜,这个叉着两条腿的木头架子叫什么名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猜不出来?它的名字叫柴马,是农家用来锯木柴的,你看它的样子像不像一匹马?可见,我们秋浦河边的农民是很有想像力的。大家试试在柴马上看看能不能锯下一段柴禾。
学犁田
大家看看这张犁的形状,与“犁”这个汉字放在一起联想,便能体会到创造这个字的绝妙。犁的造型很象这个字上半部分的利,主要有犁尖和犁铧装配在一起的,犁尖是用来将田土挖掘起的,犁铧则是将挖掘起的土翻转过来,两个组件很好的组合在一起,装在一个弯弓的犁架上,套上牛在前面拉,便形成了这个犁的动作了。我们渔村那头老牛今天到山上谈恋爱去了,没办法,只好以人代牛了,游客朋友们可以一人拉绳一人扶犁,来体验体验犁田的滋味。
这边我们还您准备了众多项目,大家都可以来试一试,打连枷,担柴禾,刨刨花,扒松毛。
玩过了农事,我们先下河,这边是我们的渔事活动区,在这里您可以体验到最纯真的渔家民俗活动,每年的三月三祭河神、七月半放河灯,让您感受到渔村的风俗和渔民的纯朴和热情。今天虽不是民俗节日,但我们这里的“河湾捉鱼”,一定会让你玩得尽兴。你可以在我们这个天然河湾里,撒网,扳罟,飞叉,做一次浪里白条,现在,就请你们大胆地下河吧。
纤夫的爱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一曲<<纤夫的爱>>唱出了秋浦河渔家人的爱情,过去,秋浦河是徽州地区重要的航运水道,遇到险滩,船上水手便要上岸拉纤,拉动着小船上行,今天,有哪位朋友也来当一回水手,做一次纤夫,这可是向心上人表达感情的最好机会啊。好,这位朋友,套上纤板,拉起纤绳,唱起来: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
临水飙歌
好了,我们游览到此,秋浦渔村白天的参预项目基本结束,在晚间,我们还有许多休闲项目,如沙滩烧烤、水上餐厅、秋浦渔火,让你度过一个浪漫宁静的渔村之夜,欢迎你们再次光临。
我们秋浦河漂流一共有三大旅游板块,一是秋浦河李白诗踪漂流游,以乘坐竹筏领略秋浦河诗文化为主题,游客们可以在此寻李白诗踪,品唐诗神韵,诗仙李白笔下曾吟唱过的水车岭,鱼梁坝,鸵鸟湾等都将一一再在您的面前,二是秋浦河皮筏逍遥游,以领略秋浦河生态文化为主题,感受秋浦河这条中国最美丽的河流的秀丽,三是秋浦渔村“渔家乐”,以领略秋浦河古老的渔文化为主题,在这里,您可以河湾捉鱼,柳林狩猎,乌逢船上撒网捕鱼,古渡口边渔樵互答,穿蓑衣戴斗笠,住渔村做渔民,体会真实的渔民生活。
你们首先来到的是第一个景区,秋浦河李白诗踪漂流游,大家肯定要问,李白怎么和这条河联系起来了呢?原来,大诗人李白,从唐天宝八年到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49年到761年,这间曾五次到过秋浦河,泛舟河上,留下约42首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秋浦歌十七首>>,中国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一条河享受过诗仙李白这样的宠爱,可以说,这条河是李白留下诗歌最多的河流,因此又被称为“诗之河”。大家游在河上,可不要一不小心也成了诗人喽。
现在我们把目光对准对岸的石壁,上面有石刻“灯盏渡”,这是秋浦河上的一个古渡口,相传过去这石壁能放光,夜晚行渡就如白日,这里有一个故事。说是李白有一次坐船到此,见天色已晚,他便登上岸来,见一秀才正在石壁下读书,读的正是李白的诗歌,李白说,天色昏暗你能看得清吗?那秀才说,这李太白的诗太精妙啦,我是欲罢不能啊。李白很是感动,说要是这石壁能放光也算帮了天下读书人了。不料这话刚说完,只见石壁果真亮光闪闪,犹如灯盏,以后的人就将这里叫做“灯盏渡”了。
绕过前面的水湾,你们会发现这是一片古树林,这里古柳依依,生态良好,最近人们又在此发现了一处生态奇观:在那棵古柳树的粗根中,存活着数以千计的鱼虾,树根成了鱼虾们的乐园。这棵古柳树树干粗约三人合抱,树龄达三百余年,因其傍河而生,河水年年冲刷,树根便扎进河中盘根错节,成为一个水中洞窟,加之根须茂盛,很适合于鱼虾生长,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鱼虾的乐园,数千鱼虾黑压压一片在树根周围嬉游,河边居民以前常以脸盆来“舀鱼”,一盆下去都能舀上一大碗呢。当然现在我们秋浦河渔业资源实行保护了,不再给人捕捉了。
过了下面的急滩就是水车岭,李白在此泛舟时曾留下绝妙诗歌《水车岭》: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坠石,水浮寄生枝。游客朋友们,当你乘竹筏漂流到这里时会不会有着诗仙李白同样的感受。
这一段河面很宽,两岸的杨柳树下时常有各种水鸟出现(一般是早晨或傍晚)到了秋天就是各种候鸟栖息的天堂,过了下面的鱼梁坝,两岸许多小柳里有很多山鸡出没,李白几游秋浦时,都看到成群的鸵鸟出没在柳林里就激情诗歌一首《鸵鸟湾》:秋浦锦鸵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正好是一个河湾以后这里自然而然就叫起了“鸵鸟湾”。
看看河里生长着水草,这些水草底下可藏着各种鱼类和水螺,好象是躲避渔民捕杀的避风港。下面一道鹅卵石堆砌起的坝,就是诗仙李白的笔下的《鱼梁坝》。这个鱼梁坝就是鱼民用河石堆起来的,我们过的这个滩原来就是放置鱼梁(鱼梁就是用竹子编织的象筛子似的,鱼只能顺水而下,不能向上游,向上游竹鱼梁的倒齿就会挡着,下面又是一个坝,小鱼和水就会在竹齿间流掉,流不掉的只好等到渔民装到箩筐里)。到了秋天,秋浦河里的鱼都成群结队的往下游到大潭子里过冬(深水潭里的水便于河鱼越冬),一旦流到鱼梁时,鱼就跑不掉了,到了第二天早上鱼民就可以在鱼梁上收到鱼。我们小时候经常看到大人们整锣整筐的往家挑鱼。
我们右边有一片古树林,大家有兴趣可以到左边的古树林休息一下,上面还有保存完好的古树,古桥和徽商古道。过了这个滩就是秋浦河内水最深的地方,曾经有人用4两沙线吊着一块石头,向下垂放,沙线放完,石头还没有到底,后来就传出种.种传说:有的说,底下有洞,是强盗洞,强盗在岸边抢到来往的客商财宝以后,就把藏到里面。现在还有许多年纪大的老人还说里面有金桌子、金椅子。
各位游客,只要你稍微留下,就可以发现这个山头是不是很象一头狮子:一头扎在水里、张开大嘴,当地人把这个潭取名叫“狮子潭”。狮子潭边有一块巨大平台,约有7/8个平方m2,原来还有钓鱼杆和鱼的退迹,传说是李白多次来此钓鱼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石头上面刻有钓鱼杆和鱼的痕迹。并且取名为李白钓台。这里就是我们漂流的终点站,下面还有许多更精美典故和河流,也是我们公司二期开发计划。岸上有农家饭和一些小型的游乐设施,大家可以在此竭息一下,欢迎下次再来多提保贵意见。
传说秋浦河流经矶滩乡兴隆村的河段,转了一个2千米长的龙形大湾,人人称之为“大龙湾”。一年四季,这里的河水深不见底,军鱼、鲛鱼畅游其间,水鸟成群结队在水面嬉戏。百字崖静静地耸立在河边,在向过往的行人述说着藏宝的故事,让大龙湾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民间相传大龙湾藏着一笔巨额宝藏,要想得到此宝,惟一方法是一口气读完湾里仙石岩上刻的100个字,河水马上就会干涸,河底将露出把金钥匙,拿着金钥匙就可以打开仙石岩的石门,获得巨宝。不少人曾跃跃欲试,结果都无功而返。一天,沟丁村合龙山下来了一个得道老和尚,架着梯子爬上仙石岩,一口气念了99个字,河水顿时干了一半,露出一只硕大的乌龟来。他大吃一惊,歇了一口气没念完最后一个字,结果河水又涨回原样,失去了惟一得宝的良机。
存的仙石岩刻是一个横约60厘米坚约80厘米的窗式石刻,边框凿进约3厘米深,正对西边,石刻表面现已被苔藓沾满。听老人们讲,上世纪40年代,人们还看到仙石岩上面刻有这样的字:“……大龙湾,小龙湾,金钮处在正中央,……男的走路靠右边,女的走路扫裙边,何人得此宝,十万零八千……”而其余的内容则再也无法弄清,成了千古之谜。
1982年大龙湾公路开通,通车那天有上百人好奇地到大龙湾去看车,下午四点多钟,大龙湾上段小水沟边茶园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白晃晃的晕晕的光球,开始只有筛箩大,然后变成筛子大,接着又变成簸箕大,然后变成团箕大固定下来,40分钟后变小直至消失。连续4天下午都是这个情景。当地村民看到这种现象后,给安徽省科委写了封信,省里回信解释为“天火”即天光与地光相合形成的光球。7月份的一天下午三点钟,大龙湾河对岸凹儿滩杂竹林里又出现一个光球,与先前出现的光球演变情景一模一样。3月份的一天上午10点多钟,仙石岩旁边出现了“天火”,与上述情景相同。,“天火”分别在龙王庙、龙湾亭旧址出现。当地村民称其为“宝贝显灵”。
暑假刚开始,妈妈就带我游玩了秋浦河。秋浦河距离安徽省石台县城不远,曾经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河流。
准备漂流了。我们和索阿姨、王睿哥哥一组。我选了一个蓝色的结实点的皮筏艇,我和王睿坐在前面,妈妈和索阿姨座在后面。不过与别的漂流不同的是,没有艄公,我们只能自己划船。
漂流开始了。一开始的一个急流送我们顺流而下。船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又有个激流,别的皮筏艇从靠近树木的河边冲下去,虽然水流较缓,但宽度没有多大,也需要有些经验。不然,如果擦到石头,就可能戳破了。“中间的水流很急,虽然非常宽阔,可能别人害怕,所以前面过的人没有一个走的。”我心里想,其实我也有点怕。“妈妈,我们走哪边呢?”妈妈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说:“走宽的。”索阿姨和哥哥也赞同,可是我还是有点怕。妈妈说:“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危不危险呢?走吧!”我想了想,点了点头。冲下去时,我牢牢地抓住把手,害怕极了。没想到看起来汹涌的激流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我们有惊无险的从上面冲了下来,皮筏艇和人都好好的。
以后,在面临选择时,我得勇敢去面对挑战,这样才能知道到底是对是错。
牯牛降之旅的第一站就是秋浦河漂流。这里四面环山,秀丽的山峰上长着许多葱绿的大树和绿绒绒的小草,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清澈见底的河水犹如一面银镜,阳光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给这面硕大的银镜镀上了一道金边,又像是撒了一池碎金子。
我们走过窄窄的小桥,来到了河边,乘上竹筏,顺水而下。水很浅,水底长着长短不一、粗细各异的水草,它们顺着水流的方向展开,飘飘摇摇,煞是整齐。几条黑色的小鱼在水草中游来游去,像跟我们在玩捉迷藏。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好似水中也有了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就连山上的树丫也看得清清楚楚。船行驶了一会儿,只见离我们不远的岸边静立着两只白鹭,它们浑身雪白,两条细长的腿站在水中一动不动,像是沉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过了许久,其中的一只轻轻动了一下,用嘴梳理了几下自己雪白的羽毛,展翅飞到了我们的头顶,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只不知名的小鸟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过了好一会,却又从另一边钻出水面,向着蓝天飞去。
“别打我!”只听见小杨阿姨大声喊叫。我抬头一看,只见她正躲在伞后,一边叫,一边笑,我连忙拿起水枪准备战斗。浩浩看见我来了,举起水枪就要打,我忙说:“等我准备一下再打,等我准备一下……”可他却不听我说,冲着我就是一枪,我的身上立马湿了一大块,真让我哭笑不得,可他却在一旁哈哈大笑:“打中了!打中了!”爸爸见状,赶忙下水来帮忙,他将水枪吸足了水,对准浩浩就是一通猛射,把他打得抱头鼠窜,“好啊!好啊!也把他打成`落汤鸡'!”我兴奋地又叫又跳。小庄叔叔见儿子吃了亏,也赶紧投入了战斗,也许是他觉得水枪的火力太小了吧,索性用手撩起水来直接往我们身上泼,我和爸爸也不甘示弱,把水枪往旁边一扔,双手划水向他们泼去……岸上的人们见了哈哈大笑,纷纷喊道:“打得好!打得好!”
“快上车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我们这才停止了战斗,彼此看一看,“哈哈哈……”笑弯了腰。我们一边说笑一边上了岸,登上旅游车,向下一个景点驶去,一路上撒下无数欢声笑语。
导游词优秀范文
秋浦风景优美散文
久负盛名的秋浦河九曲十八湾,蜿蜒美丽,古往今来,一直是文人墨客寄情和向往的地方。
秋浦河畔有个地方叫百丈崖,位于石台县矶滩乡境内。按照字面意义,矶滩与百丈崖都是指有石、有水的地方,所不同的是,百丈崖又多了几分威严和高度。
深秋的皖南,云淡天高,河水清澈明亮,秋浦河两岸,红叶点点、绿意悠悠、绚丽斑斓。百丈崖就卧在这样的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中。百丈崖原是一条七八里长的“深山老林”,十几年前还是人迹罕至,完全是那种从来没有遭受过砍伐的原始次生林。前些年,当地一家农户圈养的十几头猪一夜之间失踪,人们怀疑是老虎所为,于是乡里乡外一度传说峡谷里有华南虎。为此,还引来中央电视台的一次搜寻报道。只因没有找到直接证据,才没有做出肯定的结论。华南虎踪迹没有寻到,却给这片风景区增添了神秘色彩。
好风景、好地方,配上好玩的项目就会受人青睐。百丈崖是勇者的乐园,是激情的世界。这里有走钢丝、浮桥、梅花桩、攀岩、高空滑索等游乐项目。来此观光者个个争当勇者,连一些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在这里也忍不住变得有几分野蛮,争先恐后。
百丈崖景区的`旅游与众不同,其规划和设计者完全依托景区特点开发和增设旅游项目。游客通过参与和互动,获得知识,得到体验,运动者成为一道道活动风景。人与景通过位置互换,走进“你看我、我看你、彼此欣赏、彼此激励”的优美境界。
渔村
世界上是最有韵致,最美的诗是唐诗。照此推理,世界上最美的河便是秋浦河,笔者以为,至少在诗歌的世界里是这样的。因为唐代诗仙李白曾多次沿着这条河探访,并为这条河写下了四十余首诗,这是诗仙一生中对河流少有的倾情关注。
渔村依山而建傍水而生,宛若镶嵌在秋浦河畔的一颗明珠,仿佛古典诗词中一个绝美的存在。渔村河边耸立着李白钓台,石崖绝壁上镌刻着李白画像,举杯邀月,对酒当歌。
渔村的活动项目丰富,也很有特色:如漂流、冲浪,过险滩,闯急流。在都市生活惯了的人亲手拨弄清清的河水,浪花四溅,别有情趣。还有狩猎、撒网、捉鱼,人人皆可体验渔家生活。还有傣族少女地道的民族歌舞表演,婀娜多姿,直令观光者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舞蹈行列。尤其是夜幕降临时,渔村在朦胧中显得格外静谧安详,渔火、渔船、渔翁构成一体,融成一片,整个渔村内外星火点点。夜色下,偶尔还会听到阵阵渔歌,曲调悠扬,韵味独特,不知不觉人为景迷,人为景醉,如临梦幻世界,正是此情多含诗,此景多画意。
渔村还是一个美食村。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来到这里,即使再挑剔的味蕾,也难抵农家饭菜的诱惑。凡是到过渔村的人,有一道“醉鱼”绝不能错过,什么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简直太美妙了。人们还可以坐在水上餐厅或者画舫里,沏上一杯香茶,一边沽酒钓月,一边欣赏美景。
秋浦河是有灵性的,是有声音的。走过渔村跨河钢索桥,俯瞰桥下秋意绵绵的河水,仿佛能感受到了河流的体温和脉动,感受到河流的季节变换。
秋浦河畔的树优美散文
一直以来我都很敬重树,特别是秋浦河畔的那些高大繁茂如达苍穹之树。
10岁那年父亲牵着我,从一望无际的江北某省属建设兵团,一路颠簸“下放”来到江南大山深处、秋浦河畔的石台县。山区4月的傍晚,天已麻麻黑,晕晕乎乎的我,对于眼前周遭突然出现的绵延不绝的茫茫山林,一时间竟不能适应,顿感十分的窒息与惶恐,便赶紧抱着爸爸的大腿不放,大哭、大嚷着要回家!……
那个时刻的我啊,只知道畏惧与吵闹,哪里还能理解爸爸被“下放”的当下,面对着与我同样陌生的场景时的.心境呢!
时间在慢慢校正当初的印象。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接受这里的闭塞,不再觉得惧怕而竟生了好感……我逐渐适应了树木环绕着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感觉到山林如此的可爱,居所如此的美丽!那时那刻,我告诉自己我已经须臾离不开这个漫山遍野都长满树的地方了!
于是我对树有了敬重之意,并且有了身不由己的行为,时不时地会邀请一些“狐朋狗友”爬到县城周边山上的树林里去“沐浴”。可是更多的时间,我则喜欢独自一人来到绕城流淌千年、有着“诗之河”称谓的秋浦河畔,与秋浦河畔的树交流呢……
行走在秋浦河畔,你会自然发现秋浦河畔的树,大约有上十种,除了树冠圆整、叶片光绿的石楠和四季婆娑、枝干扶疏的女贞树外,映入眼帘的却多是合抱粗的杨树及拳头粗的柳树。杨树挺拔高大,虬枝密叶;柳树丛丛相连,枝叶迎迎。“两树”形影相随,高矮错落,盘根错节于秋浦河畔,乃天造地设一般!如若再往秋浦河源头―――石台县仙寓镇“珂田”行进,却可见着秋浦河畔的树,疏密有间,时而紧密连片,时而疏松一点。尤其到了大演乡境内,秋浦河畔的树则较多成片,从河边绵延至岸上,成百上千,蔚为壮观!
目睹着秋浦河畔的树,你每每又会忍不住地凝望它,并想着它那古朴厚实的外表之下所承载的美好片段:
几百年前,还是在童年的时候,它们就被大自然“下放”来到秋浦河畔。在与秋浦河朝夕相处中,历经风雨,相互依存,相濡以沫,共尽涵养本地自然环境之重责,为生活在秋浦河畔的人们送来和谐与安康!并引得唐朝大诗人李白“五游秋浦”,且在秋浦河上荡舟举杯、激情赋诗42首,其中的“秋浦锦鸵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等《秋浦歌17首》已成为秋浦河畔之魂灵。
而今天,秋浦河畔的人们,更加的敬重和珍视这些跨过历史时空有着卓越功绩的秋浦河畔的树。投入巨资,实施秋浦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按照时序清理了河道,修筑了坡堤,而且最难能可贵是在治理工程中,特别注重对秋浦河畔的树的有效保护―――“遇树让道、逢树必护”,让这些记录秋浦河畔历史变化的树,“实名制”保护:“身挂保护牌,脚穿保护袜”,健健康康地与秋浦河畔的人们友好相处,幸福久长……
秋浦河畔的树啊,我现在打心眼里为你高兴!
★ 秋逝优美散文
★ 秋绝优美散文
★ 秋浦歌 李白
★ 秋恋的优美散文
★ 秋浦歌的诗意
★ 漂流古龙山散文
★ 荷锄至浦溪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