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在不停的争执中过着日子的杂文随笔(共含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kk6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在不停的争执中过着日子的杂文随笔
在吃午饭的时候,老太太对老头子说:“你给女儿留点钱,等女婿回来时帮着买袋面,家里没面了。”
做饭时已经答应过老太太了,看来是白说了。又来这一套,女儿给父母孝敬点东西,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怎么会算计花了多少钱?又不是超出了承受能力。每一次都要说一些让人心里不痛快的话,却只估算最小开支,还总要装做很明事理的样子。
刚从医院回来的老头子看了看面缸,说:“最起码还能吃一周,等没了再买。”
“出了门就是商店,什么东西都不缺,就是现在用也是分分钟的事,有什么好担心的。我都给你说了,等下午凉快一些我就去买。”女儿又说一遍。
“就是,吃一吃再说。等没了,我去买。”老头子说。
这个话题就给岔过去了。
吃过饭,女儿在厨房收拾。老头子去洗手,老太太拄着拐杖,又跟在身后强调道:“面没多少了,又该蒸馒头了。”
“妈,我爸可生着病住着院呢,这种小事我来做就好。你能不能别说了?”专门回来照顾老头子的女儿,忍不住插嘴道。
“我没说让你买,你身体也不好,拖不动。我说等小张回来了再买。”
“有小车拉有什么拖不动的。”女儿继续忙着,本想着这件事就这样说好了。
老头子了解老太太的性格,如果她念叨的事情不给解决,她就会不停地在你耳边叨叨,直到你想要清静,顺着她的意思办完拉倒。家里的大事小事,老头子几乎没有一件能扭得过来,最后一定是老太太赢。
没过一会儿,老头子站在厨房门口,手里拿着一百块钱,告女儿说要去买面。
女儿一下子就来气了,冲出去冲着妈妈喊:“老妈,是现在就要用吗?都等不及我洗完锅,都不能让我爸休息休息!”
女儿擦干手,拉起小车,给老头子说:“你不管了,去医院休息去。”转身就出了门。
老头子不放心,跟着女儿出来,告诉女儿在哪家买,买什么牌子的.。如果他不出来,回去也要遭老太太一顿数落。
“就你们两个人吃,马上天又热了。你们为什么不买小袋的呢?又好搬,又新鲜。这次我先给你们买一大袋,下次若我不在家,就买小的。搬不动别勉强,让店里的人给送到家里去,几块钱运费而已,别心疼钱。年纪大了,不伤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走在路上,热辣辣的太阳正挂在头顶,女儿边走边叮嘱着老头子。
十分钟而已,就将一袋面粉拉到了楼下。女儿换老头子拉着车把,自己在下面抬起来,上了二楼,进了家门。
老太太就在门口站着,冲着老头子气冲冲地喊:“谁让你现在拿出小车了,谁让你现在去买面了,嗯?每一次为你的身体考虑,反倒给我倒打一耙地栽赃,都成了我的不是。”
“不是你是谁?你嘈嘈的事情哪个不办可以。”老头子回敬道。
“好了,都别说了。面买回来了,就行了。生哪个闲气干嘛?”女儿打着岔说,大热天的气大伤身,都那么大年纪了。
“看你老了,搬不动了,我才说让孩子回来了弄。你可倒好,大热的天,就要现在去,你讲不讲点道理?”老太太不依不饶。
“是我不讲道理。都给你讲清楚了,你还不停地叨叨,不买能行吗?”只要一发生争执,老头子向来占不了上风。
“爸,你去医院午睡吧!”女儿给老头子使个眼色,让他走,去躲个清静。
“你爸总是这样,老是曲解我的意思,还说是我说的。”老太太气鼓鼓的。
“这回确实是,一会儿我去医院说他。你现在去睡一会儿,休息休息。”老太太的想法经常变,不听她的不对,听了她的也不一定对。
“我什么话都给他说了,就是不听。让他下午少玩一会儿门球,别累着,他不理,一出去就四五个小时。要不是成天折腾,能病了?病了就要给你们添麻烦,活了一辈子都不通事理。”转移了话题就好了。
“打门球不累,挥上几杆,就坐在旁边看别人玩了。又可以和人聊聊天,多好的事啊。人生病谁能避免,难道还能让你自己选啥时得病?再说了,你们把我们养大,我们现在照顾你们也是应当的,不存在添麻烦什么的。”女儿扶着老太太上床。
“就是你总想那么多,还总是按照你的臆想来说话和安排事情,才让我们心累。”女儿在心里嘀咕,不敢说出来。
老太太就是这样,靠着耐心和强势来实现自己的想法,无论这个想法适合不适合现状。
老头和老太太就这样在不停的争执中过着日子,谁都不改,谁都不记仇。
像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杂文随笔
27岁,空窗3年,单身,今天日语考试没通过,下班还被领导说,正在被每月一次亲戚正在折磨着的我突然有点矫情。
今天看来到一篇文章,叫做「别和单身太久的人谈恋爱」,总结了一下单身太久的人,对爱情期望高,生活独立性强。
我觉得说的还是挺到点的,看看现在的自己有房、有车、有工作、有钱花,谈恋爱能带给我的消遣通过万能互联网也完全能满足。说实话找对象这件事除了能堵住父母的唠叨之外,于我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我觉得一个人真的挺好。
最近我也审视了自己一下,为什么单身了这么久。身边也有朋友介绍,看着别人也经常会自嘲两句。但一到真的`介绍给我,又觉得哪哪都不对劲。麻烦——是我这两三年对谈恋爱最大的感受。
我承认自己的想法是有点消极,出门约会麻烦、吃饭麻烦、要了解一个人麻烦,这两年自己也越来越向着室内派发展。但是我们找对象谈恋爱,也是要讲基本法的不是?一见到你就觉得不错,吃两次饭就开始交往,速度是不是快了点?所以对我这些年见的大多数相亲对象们都是——告辞。
三年前的自己天天想的是找个满意的对象然后结婚,现在的自己天天想的是升职加薪多挣钱。目标已经不知不觉从脱单变成了脱贫。没对象,可以;没钱,不行。这也是虽然每天都想着老子不干了,不伺候你们这些大爷了,但依然去上班,回复领导:「好的,知道,没问题」的原因吧,毕竟吃饱还是挺重要的。社会人的生活也把我打磨的越来越现实,以前是有了爱情,面包可以再说;现在是有面包我们再往下谈。经历过了太多事情,有太多是感情解决不了的事,但是钱能。现实条件才是决定爱情稳固程度的基础。
晚上和妈妈瞎聊的时候聊到了我的初恋男友,心理多多少少还是喜欢的吧。年纪小的时候按着自己的性子来,其实也明白是自己无理取闹,现在想想也是自己任性。要是能像电视剧里那样,某一天在哪里又相遇的话,我想我会重新和他在一起,然后就像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
在身心俱疲的日子里前行杂文随笔
算算日子,孩子们的健美操训练也有好几天了。说实在的,还记得当初我负责的节目在挑选人的时候就遭遇了冷场,好不容易,有七个小朋友愿意跟我一起学习去表演。也就是这样,我们一天一天地训练过来了,还真是不容易。
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挺配合老师的,一起跟着老师学习新动作,兴许是感到新鲜有趣。但随着新鲜感的消退,孩子们也越来越懒散,一直抱怨说好累好累。前几天,我都没觉得怎么样,可能是因为今天的身体很不舒服,嗓子沙哑地可以,全身感到腰酸背痛。再者,再加上孩子们的不配合,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到身心疲惫。
回想过去的几天,我一直在努力地迁就着孩子们。哪里的动作难了,我就改得简单一点,哪里的动作不会,我就一点一点地教,她们想休息了,我就让她们休息……我迁就着孩子们,但是孩子们却不一定体谅到老师身体的不舒服,就尽力配合你。是呀,同伴都说,我对孩子们不够严厉,我也确实意识到了这一点。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想每个老师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想,我会这样胡思乱想,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也可能是此刻外面播放的伤感的音乐,还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它们交织在一起牵动了我的情感线。呵呵,就当是我在多愁善感好了。当然,这一切都不能怪孩子们,是我们把太多的期望主观地放在他们身上。我知道,孩子们这样也是天性使然。
虽然偶尔会感到身心疲惫,但我知道,我是不会放弃的。支教的路上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因为有孩子们的需要,我们便风雨无阻,一路前行。今天已经过去了,明天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前进吧,少年们!
在飘雪的日子里聊聊昨天杂文随笔
不出天气预报所料,郑州果然下雪了,而且是大雪。在记忆里,我经历过郑州的三场大雪,分别是,和今年。
09年那场大雪的时候,我是大学三年级,21岁,是个只知道疯长的年纪。记得那天没上课,和同学在操场上疯了一下午,彻底释放了体内的荷尔蒙,在哪个没有女人和钱的年纪,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了。
13年下雪的时候,刚过完年,回来上班,和媳妇一起。那时候我刚做完手术,蜗居在紫荆山一个老式民居里,屋里开着空调,不想出门,觉得这个世界给我没关系,下雪?心里骂骂咧咧:过几天上班怎么办啊?
今年的雪来的比往年要早,没想到会下这么厚,早起上班的路上,收到单位的短信,推迟到9点半上班。心里窃喜:终于可以在报社后院玩会了。可惜的是,到了单位根本约不到人,自己一个人在后院转了转,感觉没意思,又上来了,同事给我说,屋里太暖和了,不想出去。我有点失落,觉得这么好的雪真是浪费了,埋头前行的我们真是错失了身边很多的风景,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作为一个北方人,大家为什么见雪比见雨更兴奋呢?因为瑞雪兆丰年吗?那久旱也需要甘霖呢!是因为雪代表纯洁吗?那雨滴也能净化污垢呢?直到在朋友圈里看见一个朋友说:“本来没什么感觉,雪这么一下,突然感觉一年过完了。”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下雪的时候也就是快过年的时候,雪承载着我们最原始的情感,不管怎么样,雪里有年味,我们才会被激发和感动。
下雪的日子里,天不是很冷,除去物理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心境,而不下雪的日子,冷。
,我毕业的那一年,没有下雪。其实,就算下雪了,也许我也不会记住。因为那一年只能用兵荒马乱来形容。考研——工作——考研,根本没时间去注意其他的事情。
的开头,我第一次考研,和迎鸽、淼楠一起在广电南路的47中考试,我们住在国贸360,我本想住47中附近,奈何房子早就被定完。迎鸽说,没事,总共没几站路,能赶上考试。那年的天很冷,没有下雪,后来想,没下雪好,真像今年这雪,郑州这交通非瘫痪不可,考试真的就废了。然而那一年我没考上,留下的后遗症是,每次和朋友经过国贸360和47中的时候,我都会给他们说我的那段事情。其实,我也只能说这些,整个过往的日子,也只有那一年值得去评说。
不甘心。第二年又考。
的开头,已经毕业的我在郑大复习,住在郑大后门的村里,现在已经扒了。每天早上7点起床,出门吃2块钱的手抓饼和一碗不要钱的稀饭,然后去自习室看书,中午吃8块钱一碗的烩捞面,晚上还是手抓饼,日复一日,过了将近三个月。这期间,没和任何人联系,只和咏歌经常见面,那时候她在郑大读研。那是一个人的'长跑,中间也出现了很多变故,考研前三个周,当时的女朋友弃我而去,我很伤心。考研的前一天,我的所有参考书全部被偷走了,我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只觉得冷。考研那两天,我几乎没有合眼,睡不着,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当然,最后也没考上。从郑州回家的那晚,我爸什么都没说,煮了一锅菜,拿了一瓶酒,菜我没吃,喝了半杯酒,就吐了,满地都是,我平时不是这个量,那一夜,我也没有睡。
后来,来到郑州,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以后的事情都是自己为自己负责,无暇他顾。12年底,天很冷,没有下雪,上班的时候都穿一个很薄的夹克,那时候刚上班,根本没钱,不舍得买衣服,想着单位里有暖气,熬熬就过去了,最终,还是熬不过天气,向家里要了1000块钱买一个羽绒服,一直穿到去年。
09年、13年下雪的时候都不觉得冷,反而不下雪的年份,我却冷的出奇。
我在开心麻花穷开心的日子杂文随笔
,我在开心麻花《江湖学院》演出工作台
那会儿马丽好年轻,艾伦对我说:“你,是新来的演员吗?”收拾家中旧物,几张开心麻花的话剧票和小宣传册从一个文件夹中掉了出来。十年。我可真怀旧,这种东西竟然也留了几张。
尽管十年已过,现在看还是觉得近在眼前
十年前,我即将毕业,在校内论坛看到开心麻花招聘信息。因为前期一直在准备大韩航空的面试,本来面试体检都过了,大韩突然就没有了消息,想着不能毕业就失业吧,夹着小包就去面试了。开心麻花办公地点在北京和平里小区里,有一间大大的开间,外面墙上画着星星月亮,连厕所门都是这些图画,开始我以为我到了幼儿园。面试比我想象中要简单,面试官(我现在都记不清是谁)简单问了我几个问题,递给我2张《江湖学院》(当时麻花最热的演出)的话剧票,让我看完写完观后感发给他。
这个小宣传册还是深得我心的,很有武侠秘笈的赶脚
哈哈,这么好。我欣然前往之,说实话,学生时代太穷酸了,那是我第一次看话剧演出。开心麻花的票不算便宜,除了最低票价80元,一般都是几百元一张。《江湖学院》由马丽、艾伦、包贝尔主演,还挺有意思的,有笑有泪的一个古装闹剧。交完观后感,我成为了开心麻花的一名员工。开心麻花的演员多为签约式的,现在比较有名气的马丽和艾伦他们,当时就属于开心麻花的功勋演员。
看看他们年轻的模样
那会排练场地基本就在办公楼上,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普通工作人员是经常可以(实际是被要求)看他们排练的。刚入职的一天晚上,我去看他们排练。只看排练,我都特别入戏,一会哭一会笑的。排练结束后,我不知道该干嘛,拿起扫帚开始扫地。这时,艾伦向我走过来,问我:“你是新来的演员吗”?我摇了摇头,说是员工。他友好地笑了,“你不用打扫,这里有专门负责打扫的阿姨”。艾伦本人真是很亲切,虽然当时我还不太认识他,但突然很感动,觉得开心麻花这个文艺团体还是蛮温暖的。晚上,二哥接我下班,我嘚瑟起来“一定是看我有演员气质,才这么问我是不是演员哈哈”。我的工作分工不是很明确,今天让我跑市场业务,明天让我做票务,有演出的时候晚上我们都要跟戏。所谓跟戏,就是话剧演出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在舞台后台或者观众席周围,以应对演出中的`突发现象。马丽那会儿就有“千场话剧”的称谓,她演出功底颇深,演技能屈能伸,搞笑煽情拿捏得都很到位。在台上她比较疯,可是平时排练时,我见到她都比较冷冷的,她比较白,几乎不说话,和台上真是判若两人。从象牙塔里刚走出来的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只要有演出的日子,就要跟戏;白天安排剧场票务,或者跟着推销票务。我开始爱上了表演,耍怪,没事都在二哥面前耍,让他指定一个角色给我演出,一般他都会让我演特别有挑战的“[if !vml][endif]”。不要笑,真考验演技。当时开心麻花的制作人王健,他曾提出让我在他的音乐剧客串一个角色,当时比较胆怯的我,竟然拒绝了。我就不能大胆试一试!?现在想想,算是遗憾了。主要遗憾的点在于:全国人民失去了一个未来光芒四射的谐星啊。开心麻花当时在北京话剧界比较有名,虽然全国老百姓还不太知道开心麻花是拧麻花的,还是开糕点店的。半年后,大韩发出正式的offer,我当时怀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离开了麻花。几年后,开心麻花上了春晚,火遍大江南北。看着春晚,起初我还拍大腿:这不是那谁,那谁谁吗?哎呀,这不我以前的开心麻花吗?(未完待续)
北京的雨夹雪沥沥拉拉下了一晚上就停了,除了树枝上、车上、房顶上有几毫米之外,路上的都和车辙上的泥土混在一起了,好久没有看到过大雪,那种积在路上没及小腿的雪。
没有去过东北,不知道东北的雪长什么样子,印象中上次大雪是在青岛上学的时候。其实青岛也很少有大雪,听朋友说烟台的雪超级大。
某天下午上完课,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风特别大,雪花来不及落地,就被风吹到另一个方向。雪伴着风,躲进你的衣袖、亲吻你裸露的脖颈,穿得再多也没有用,她像长了眼睛一样地盯着你,一有机会就想和你来个亲密接触。尤其是排球场和篮球场中间的十字路口,天然的风场,更是让你无处躲藏。
那时候排球场北边有个小窗口,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早上会有面包和牛奶可以买,中午、下午还会有馄饨和煮面。我们几个人躲在那边,等着热气腾腾的馄饨出锅,靠在一起,说着,笑着,打闹着。那个画面,是寒冬中最温暖的,因为无忧无虑,因为有你们,因为那是我们的青葱岁月,现在回忆起来,嘴角仍会不由自主的上扬。
可是青岛的雪太少,风太大。
记忆中最大的一场雪是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在1公里以外的镇上,每天我们需要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那年的雪大到都推不动自行车,小时候穿得特别臃肿,大棉衣,走得特别辛苦,冬日里还出着汗,几个小伙伴一起,边走路边打闹。那时候树都是白的,农田里也是白的,如果不是有人家没有砍掉的棉花秸秆和道路两旁的树,真是一望无际平坦的白色世界。
村里的风也特别大,大到根本骑不动车,但是和青岛不一样,一下雪,风就停了,只是有雪花慢慢地落。周末的时候去三姨家找表姐玩,我自己走了去,然后和表姐再一起走回姥姥家,一边走一边打雪仗,躺在雪地里不想起来,印象中还堆了个雪人。我俩从大马路上跑到农田边上的小土路上,捡着因为没有人破坏的小麦地里的积雪,踩着没有来得及焚烧的庄稼,还有因为化雪而变得松软的土地,讲着只属于我们姐妹俩的悄悄话,再也找不回的踏实感。
再也没有见过那样的雪,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大了,觉得天地变小了,也可能是因为柏油马路多了,很少能踩到泥土地了,也可能是因为村周围化工厂多了,空气都不再纯净了,雪花也不再是白色的'了,总之,我们过去的青春岁月伴随着越来越少见的大雪一起不复返了。
青春的记忆,年少的懵懂,你走得越快走得越远,记忆的点滴在你的身后就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我们的成长就像穿越无数的门,你前脚刚迈出,后脚门就闭上了,再也打不开,只有映着门缝中透过的光让你瞧瞧留下了什么。
海大小窗口可能已经关了,走在那个十字路口打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曾经的我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里,是否在下雪的时候,还想起我们曾经共有的美好时光?
老房子拆掉了,村子都搬迁了,人们散落在某个不再知晓的角落,是否在某个飘雪的日子里,荒芜的村子还能忆起当年稚嫩的我们?
★ 患得患失杂文随笔
★ 橙黄杂文随笔
★ 晚安杂文随笔
★ 机缘杂文随笔
★ 放不下杂文随笔
★ 人人自危杂文随笔
★ 异次元杂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