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韦应物《咏声》简析(共含6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罗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韦应物《咏声》简析
中国之文学作品,历来便有空灵与充实一说。周济词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即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漫。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讲:艺术心灵所达最高至境界,在于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最高深意义灿然呈现于前。而中国诗人,尤爱将森然万象映于太空的背景上,境界丰实空灵。
且看下面这首诗:
咏声
韦应物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听:名词,声音。
太空:太虚空,谓浩浩宇宙之虚空。寂寥:寂静。
咏“声”,何为声?说文解字曰:音也。二篆为转注。此浑言之也。析言之、則曰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樂記曰。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从耳。殸聲。
在这里,声在浅层次上代表声调,类似现在的1(dao)234567;但什么是声调呢,是人的感受性,将更原始的声归结为声调,由此构成音、乐的基本构成格调。动物也有对原始之声的'感受性,从而产生其自身的意义。而音则是不同材料所做的乐器所发出的,较声而言具有独特的人文内含,“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表明动物能听到声却不能像人一样对声做出解读。在此引申“乐”,进一步昭显道德要求,礼记云:乐,通伦理者也。所以,韦应物所咏之“声“,作为“音”与“乐”之最基础的音调,可泛指世间一切声响、音乐、语言之最基础。诗人咏声,是否在构成形象?是否在熟悉的面貌中将疏异之物的可见内涵展现而出?
首先看前两句: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声音不是无缘自生或从外而来,是因缘假合而生。如双掌互击,则有声出。声音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并非实有,只是假有,所以可说“太空恒寂寥”。此寂寥不属无声,也不属于有声,亦是有声,亦是无声。
作为可承载一切充实、内蕴时空的太空,其本性处于有声与无声的张力之中。说其本性无声,乃在于不会自行产生;说其无声,其中生命之缘起缘灭自行产生声响,进而形成格律、语言、音乐。这两句中,天空现象的声响与疏异者的沉默聚于一身。那声是何以发出的呢?万物自生尔,但缘起缘灭,皆生于太空。作终有一死者,在太空中发出声,并以此为基构成语言、音、乐;进而转化为生命(人)内在之体验。人居大地之上,当其仰望天空那一刻,便会产生期待,进而追溯生命体验之起源与意义,从深刻且微妙之语言与音乐追溯一切非寂寥的基础:声,之本质。
再看后两句:
“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声是因缘所生,所以有起必有灭。而以静比喻真如实相,因是无生,不待因缘,所以如若不动,不生不灭。但这无生法不离生灭法。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证悟无声法,并发菩提心,度迷于生灭法的众生,但度尽众生不见一个众人被度。因为众生者,自性空。
以朴实且微妙的语言,进一步道说声之本质。有缘起必有缘灭,一切皆源于太空,亦归于太空,那么包含了缘起缘灭的太空自身是圆融无碍的。佛家阐释此诗时讲人之修行在证悟无生法,但人在世界中,便会发出声、形成音、乐、语言。太空仿若离人而去,尽显嘈杂,但太空无处不在,众生之生命体验,源于太空,结于太空。众生仿若在太空中度一世红尘,身在红尘中,却也在太空之中;声从太空起,形成音、乐、语言。众生以声将宇宙间最高深的意义灿然充实于眼前,复又归于空灵。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礼记·乐记》
音,生于心而结于外,心与物相感而动,故形于音;乐,则更高一层次,通伦理者也。所以说,感声而不感音者,是禽兽。那感音而不感乐呢?人中之禽兽。
语言?语言起于声,应和于声、音、乐,又属三者之彰显,同时外于音、乐。语言与音乐都是人外感于物、应于声的产物,作为逻辑性、诗性的语言和体验性的音乐共同应和生命,又一起追溯太虚。
韦应物代表诗作: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咏声,咏声韦应物,咏声的意思,咏声赏析 -诗词大全
咏声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原文: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译文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简析
这一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开的碧绿荷叶上,化身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不定始知圆”说的是,作者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这才知道原来它是圆形的。
拓展阅读:韦应物身世背景
关于韦应物的世系。京兆杜陵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所以,有关韦氏先祖世系的`材料比较丰富。韦应物墓志所记叙其先祖至逍遥公韦夐,与史籍及历年所出韦氏家族墓志所载基本相同,不再赘述。关于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韦应物墓志载:“逍遥公有子六人,俱为尚书。五子世冲,民部尚书、义丰公,则君之五代祖。”而《新唐》表四却说:“夐字敬远,后周逍遥公,号逍遥公房。八子:世康、洸、瓘、颐、仁基、艺、冲、约。”这就是说,《新唐》表四所记逍遥公的儿子比墓志所载多了二人。韦应物五代祖韦世冲是第五子,而新表却记为第七子。这条材料是以前所未曾见到过的。
关于韦应物的高祖韦挺,新、旧《唐书》皆有传,所载官职与墓志大体相同。但韦应物墓志对韦挺因居官失职,被贬为象州刺史一职未提。志文说:“皇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黄门侍郎、扶阳公(挺),君之高祖。”笔者推测,很可能因“为尊者讳”而有意不提。另,墓志所记韦挺任刑部尚书,而非《新唐》传中所载曾任吏部侍郎,应以墓志为准。
韦应物的曾祖韦待价,新旧《唐书》有传,武后时任宰相,与墓志所载相同。韦应物的祖父韦令仪,《新唐》表四说曾为宗正少卿,《元和姓纂》则记为司门郎中。宗正少卿,从四品上;司门郎中属刑部,从五品上。韦应物夫人元苹墓志载:“祖银青光禄大夫、梁州都督,袭扶阳公讳令仪。”韦应物墓志也说:“皇梁州都督令仪,君之烈祖。”银青光禄大夫,散官从三品。梁州,唐时为山南西道所辖,后因“梁”与“凉”声相近,曾几次改名(见《新唐书》卷四十地理志),梁州所管户数三万七千多户,应为中州,梁州都督应为中都督,正三品。
韦应物的父亲韦銮,《姓纂》与《新表》均未载其官职。据傅璇琮先生考证,韦銮在当时是一位善画花鸟、山水松石的知名画家,韦应物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富有艺术修养的家庭(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韦应物、夫人元苹、子庆复三方墓志均称韦銮官“宣州司法参军”,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唐时宣州属江南西道所辖,管户十二万多,辖八县。按唐制,上州司法参军,从七品下。宣州即今安徽省宣城、泾县一带,历来是较富庶之地,盛产文房四宝,著名的宣纸就是因宣州而得名。韦銮的品阶虽然不高,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当在情理之中。
关于韦应物的排行。据《新唐》表四,韦銮只有应物一子。但据韦应物志文:“君司法之第三子也。”由此可以确知,韦应物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兄长。
关于韦应物有几个子女。《新唐》表四载,韦应物有子二人,长名庆复,幼名厚复。但据韦夫人元苹墓志载“一男两女,男生数月,名之玉斧,抱以主丧。”韦庆复志文说“公讳庆复,字茂孙,少孤终丧。”如果未理解错的话,“玉斧”应为庆复的乳名。而韦应物志文也只字未提其原配夫人病逝后再婚生子的事情。由此带来一个问题:韦应物到底有几个儿子?从志文看,韦应物只有一子庆复,而《新表》却载有两个儿子,还有一子名厚复。这个问题牵涉到晚唐时期著名诗人韦庄的世系。按《新表》,韦庄的曾祖就是韦厚复。如果厚复非韦应物之子,则韦庄的世系就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难解之谜。当然,墓志上没有提及韦应物再婚生子,并不等于事实上的不存在。从墓志志文可知,韦妻卒于大历(776),韦应物于贞元七年(791)葬,其间有时间。我们不能排除在此期间韦应物有再婚或蓄妾的可能。唐代世家大族择妇多重门第族望,或许因为此等原因而不便于记入志文,也未可知。
据韦应物志文:“长女适大理评事杨凌。次女未笄,因父之丧同月而逝。”可知,杨凌是韦应物的女婿,未成年的二女儿与父同月而丧。韦应物曾几次赠诗给杨凌,并与杨凌互有唱和。其中一首是《送元锡杨凌》(见《全唐诗·韦应物四》),从诗意看,这首五言诗是杨凌结婚时所赠。韦诗中还有一首为后人所称道的五言诗《送杨氏女》,诗意表达父亲送女出嫁时难以别离的复杂心情。情真意切,读后令人感动。诗中自注:“幼女为杨氏女所抚育。”此前不知杨氏女是何许人,现在确知,杨氏女乃韦应物长女,因嫁给杨凌,故称“杨氏女”。杨凌在当时就很有文名(《新唐书》卷一六○杨凭传:“与弟凝、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傅璇琮先生据《柳河东集》考证,柳宗元是杨凌兄杨凭之婿。柳宗元对杨凌的文章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全唐文》卷五七七柳宗元《大理评事杨君文集后序》: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学富识达,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由此可知,韦应物择婿,既重门第,又重才学。杨凌是弘农杨氏望族,又有文学才能,真可谓佳婿。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阅读训练
(1)前人评价韦应物“立性高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托物言志,借玉喻人(2分),天下最精美的宝物是无须任何雕琢与粉饰的,否则就破坏了它的.率真本性(2分),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善良与正直是不需伪装的(1分),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崇尚率真、自然的高洁性情(1分)。
(2)天下最宝贵的宝物是朴实无华的,一旦追求华丽,便失去了本性,也就不是至宝了(2分)。做人也应该保持本性和率真,只有自己的才是独特的,一切以自然、真实为好(2分)玉璞经过刻意的雕琢虽然成了宝器,但是它也从此丢失了本真、本性(2分)。
赏析
玉乃天地灵物,那些匠气很浓的雕琢得过于华丽的玉反而成了世俗之物,其真正的美感真 正的品性一下就被破坏了。反映了诗人对玉自然美的追求,也引申到做人需朴实无华,不入俗流。
韦应物《咏玉》阅读答案
韦应物的《咏玉》反映了诗人对玉自然美的追求,也引申到做人需朴实无华,不入俗流。
咏玉
韦应物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
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1)前人评价韦应物“立性高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深刻道理。(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托物言志,借玉喻人(2分),天下最精美的宝物是无须任何雕琢与粉饰的,否则就破坏了它的率真本性(2分),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善良与正直是不需伪装的(1分),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崇尚率真、自然的.高洁性情(1分)。
(2)天下最宝贵的宝物是朴实无华的,一旦追求华丽,便失去了本性,也就不是至宝了(2分)。做人也应该保持本性和率真,只有自己的才是独特的,一切以自然、真实为好(2分)玉璞经过刻意的雕琢虽然成了宝器,但是它也从此丢失了本真、本性(2分)。
大意:
玉乃天地灵物,那些匠气很浓的雕琢得过于华丽的玉反而成了世俗之物,其真正的美感真 正的品性一下就被破坏了。反映了诗人对玉自然美的追求,也引申到做人需朴实无华,不入俗流。
拓展阅读: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最著名的诗如《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 、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咏露珠,咏露珠韦应物,咏露珠的意思,咏露珠赏析 -诗词大全
咏露珠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体裁:五绝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 韦应物
★ 韦应物简介
★ 韦应物拼音
★ 慈恩寺南池秋荷咏,慈恩寺南池秋荷咏韦应物,慈恩寺南池秋荷咏的意思,慈恩寺
★ 阳羡杂咏?梅花坞,阳羡杂咏?梅花坞陆希声,阳羡杂咏?梅花坞的意思,阳羡杂
★ 阳羡杂咏?松岭,阳羡杂咏?松岭陆希声,阳羡杂咏?松岭的意思,阳羡杂咏?松
★ 调笑令韦应物
★ 闻雁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