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菊作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冰礅礅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咏菊作文(共含2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冰礅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咏菊作文

篇1:咏菊作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首《咏菊》写出了菊花高洁的品质,令人赞叹。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百花凋零,可还有一种高洁的花没有随丛花沉睡,在这个深秋才绽放花朵,今天我们三口之家就去唐闸公园欣赏这一美景。

你瞧,那些菊花千姿百态,品种繁多,有白莲、天玉流星、粉女皇、向日的朝阳……数不胜数。

菊花的颜色丰富多彩,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看得我眼花缭乱。

菊花大大小小错落有致。大的如绣球,小的似繁星点点。虽小,和绿叶相衬,绽放出更多的美,人们不会忘记你;虽大,在寒风中傲然,让人们看出你不屈不挠的精神,人们也不会忘记你。

人们喜爱菊花,不仅仅因为它高洁,雅致,色彩纷呈,更是欣赏它“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不屈不挠精神,它那凌寒不凋、傲霜挺立的可贵品质,鼓舞着我们。

我喜欢香气扑鼻的桂花,国色天香的牡丹,可我更喜欢坚贞不屈的菊花。

篇2:咏菊诗歌

咏菊十首诗歌

(一)

黄花过雨更无埃,独坐东篱含笑开。

若是人间常采摘,不须花脑费来猜。

(二)

秋月金风别有天,东葛黄菊必争先。

天生傲骨经霜冻,惯顶寒流遍大干。

(三)

发出芬香独自横,秋高气爽早登程。

西坡北寒看谁艳,独占熬头好气清。

(四)

群芳纷谢纵横斜,惟有黄花望眼赊。

尽管偕同秋竹伴,香名鼎鼎乐天涯。

(五)

人间独爱不稀奇,一段温馨钟叩扉。

喜看婆娑春色艳,霜天总是笑徽微。

(六)

花开篱菊沐朝阳,遍地芳菲扑鼻香。

舞动秋风添雅趣,满天馨气化时妆。

(七)

杯斟菊酒品尝早,勃发吟情登上台。

十里金风云外送,花蕾甸甸乐开怀。

(八)

冰霜何惧足频看,惯长篱笆不畏寒。

坎坷途中闻菊馥,含苞待放逐开颜。

(九)

霜凝万重逞豪雄,叶绿花黄度季冬。

九有山崖辉菊洁,颜如香习永恒中。

(十)

隔篱疏雨照常开,寒气忧心盆圃栽。

不等来年新叶发,花苞先绽喷香来。

篇3:白居易 咏菊

白居易 咏菊

《咏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咏菊》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篇4:咏菊古诗

咏菊古诗集锦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黄巢《咏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篇5:咏菊诗句

咏菊诗句集锦

咏菊诗句集锦

口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陶渊明《饮酒》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霜冷蝶难来。

一唐・黄巢《题菊花》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

――唐・崔璞《霜菊见赠》

九月严霜杀草根,独开黄菊伴金樽。

――宋・陶弼《菊》

黄花照眼又经秋,山自青青江自流。

一宋・刘克庄《题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一宋・郑思肖《画菊》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宋・史铸《咏菊集句》

似嫌春色爱秋光,格外风流晚独芳。

――宋・江袤《都胜菊》

西风飒飒百草黄,南斋白菊占秋芳。

――宋・宇文虚中《白菊》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明・王(hong)《客中九日》

篇6:咏菊诗句

口喆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霜冷蝶难来。——唐·黄巢《题菊花》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唐·崔璞《霜菊见赠》

九月严霜杀草根,独开黄菊伴金樽。——宋·陶弼《菊》

黄花照眼又经秋,山自青青江自流。一宋·刘克庄《题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宋·郑思肖《画菊》

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宋·史铸《咏菊集句》

似嫌春色爱秋光,格外风流晚独芳。——宋·江袤《都胜菊》

西风飒飒百草黄,南斋白菊占秋芳。——宋·宇文虚中《白菊》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明·王翃(hong)《客中九日》

篇7:诗歌:咏菊

忆菊

霜风醒梦又成思,篱下高吟欲醉时。

半盏清醪同月对,一怀愁绪几人知。

白衣望影寒云远,碧水摇空夕日迟。

惊念黄花三载别,茫茫浪海岂能期。

访菊

九日因君携酒游,清霜不解每淹留。

多香秀木新成梦,一色寒篱强为秋。

娇蕊含情情郁郁,柔丝着意意悠悠。

吾今漫与冰心醉,岂憾殊乡搔白头。

种菊

春日花锄重觅来,因情设垄傍篱栽。

多教玉蕊寻阳向,为使霜天对客开。

小院能邀方满月,幽人如聚自深杯。

细培松土犹频护,唯恐香魂沾俗埃。

对菊

篱畔风摇满眼金,囊羞狂客更杯深。

休嗤冷石清寒卧,应听冰心富足吟。

着意凭空书怪事,无弦犹自醉仙音。

霜情同沐神魂共,谁笑黄花只寸阴。

供菊

谁是凡尘知己俦,净枝真似雅人幽。

清吟声动清风夜,白发丝飘白露秋。

堪引玉杯成一饮,犹能霜路结同游。

堂前莫笑仍为客,已梦乡篱解滞留。

咏菊

惯倚疏篱霜任侵,陶翁千载是知音。

深杯堪引花前醉,哑石能弹弦外吟。

身世清寒香远蝶,时风摇落月明心。

东君不入群芳谱,反使高情贯古今。

画菊

淡抹疏篱风可狂,只花无蝶费思量。

长毫细写杯中影,拙手漫涂枝上霜。

当校世情看玉质,任教月色证清香。

白衣酒使应浓墨,如醒谁能卧艳阳。

问菊

偏倚清寒问岂知,惯将身世寄疏篱。

冰心远蝶香趋淡,隐意如兰梦总迟。

爱雅霜前当独赏,无尘月下每沉思。

今逢盛世群芳竞,花季明春可入时?

簪菊

佳日焉能被俗忙,约秋不用着浓妆。

清风碧水亲何兴,白鬓黄花插便狂。

应谢江山多美景,岂忧道路有寒霜。

三枝两朵人休笑,放达常依无忌旁。

菊影

竹篱摇曳梦魂重,时没瑶池水雾中。

相视霜前神恍惚,如闻檐下玉玲珑。

清风数扫寻还有,怜意频生念即空。

移上凉阶何忍踏,通宵醉眼任朦胧。

菊梦

素月盈窗霜气清,香魂叩枕未分明。

有醪知赴陶翁约,无我犹疑庄蝶盟。

醉卧竹篱闻雁语,醒邀风笛共蛩鸣。

扶杯正笑苍头帽,谁叹浮云老柳情。

残菊

花萎霜寒枝侧欹,清杯难与再倾时。

惟留客梦香频见,更忆蟾光襟独披。

此别焉教魂去远,明秋莫再醉归迟。

群芳任作浓情约,不忘篱前共入思。

篇8:咏菊作文600字

萧瑟的深秋已至。许多花都凋谢了,菊花,却在这个季节坚强地开着。古往今来,诗人写出了多少赞美菊花不畏风霜的诗句。在这里,我也要赞美菊花,因为它虽然比不上郁金香的色彩浓郁,没有牡丹的富丽堂皇,更没有玫瑰的妖艳妩媚,可我依然喜欢它,在我心中,它是那么的朴实、自然。

在我的老家门前有座小山坡。一到秋天,山坡上满是盛开的野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象霞,蓝的若锦……铺天盖地,连成一片,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张名贵的波斯地毯。

近近的看,黄菊花茎的颜色比叶子深得多了,有些地方呈棕色,但又带点墨绿色,茎上有很多好像久经风霜的皱纹。碧绿的叶子象玉石雕的一般,不规则地长在茎的两侧。花开的时候,花瓣是一条条的,中间的花瓣向里卷着,仿佛是蛟龙的利爪;四周的花瓣向外舒展,稍稍弯曲,又有些下垂,好似金色的瀑布。

清晨,晶莹的露珠在亭亭玉立的菊花姑娘的头发上滚来滚去,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古文说:菊花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唯菊独盛。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在大诗人苏轼笔下更为传神。它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我喜欢菊花!

篇9:咏菊作文600字

菊和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的艳丽与高洁,为大自然增添了美的色彩。

菊花的美,美在它的香味。每次盛开,必然清香四溢。这香味不是那么的浓,隐隐约约却沁人心脾,有一种引而不发,香而不露的感觉,颇有君子的风范。

菊花的美,还美在她的花瓣,美在它的颜色。它的花瓣如丝,又如爪。在风中翩翩起舞之际,恰如一位技艺高超的舞者,跳着跳着,就跳走了夏天,跳来了秋天。它的颜色也多种多样,有黄色、红色,也有白色;黄如金线,红若胭脂,白的又像雪;黄的鲜艳,红的热闹,白的又透露出高洁的品格。

菊花的美还美在它的内涵。当秋天来临,那些曾在风中骄傲起舞的花朵纷纷凋零,唯有菊花还在那儿盛开,与风霜斗争,与松柏为友,为单调的秋天,奉献一片鲜艳。“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不仅宋朝的苏东坡对菊情有独钟,就连陈毅元帅也曾作诗赞美这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我爱菊,既爱它的清香鲜艳,又爱它的孤傲高洁。

篇10:咏菊作文600字

我喜欢富丽堂皇的牡丹,优雅大方的玫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但我最喜欢的是孤寒傲雪的菊花,菊花的颜色丰富多彩,黄的赛金,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绿的如玉,每一种颜色的菊花,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非常好看。当这些菊花在一起开放,就像一片彩色的海洋,我都不知道应该喜欢那一朵了。

菊花的姿态也各种各样,当你走进花园,你会看到有的菊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呢!还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彩色的纱裙随风起舞,尽情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看着一朵朵美不胜收的菊花,我心里别提有多么的高兴啊!

菊花的气味是非常好闻的,不信你闻。当你站在她的远处时阵阵清香扑鼻,那香味是淡淡的,沁人心脾。但是只要你把你的鼻子靠近这些美丽菊花,那菊花的香味,便是浓浓郁郁的呢!

啊!我喜欢我的植物朋友!我喜欢艳丽的颜色,我喜欢清香的气味,我也喜欢你千姿百态的外形。你既是诗人笔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孤寒傲雪的战士,你也是我永远的植物朋友——菊花。

篇11:咏菊三年级作文

咏菊三年级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代陶渊明独爱菊花,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者。

菊花长着青翠欲滴的茎,又细又长,好似一个昂首挺胸的军人,仔细一看,上面还布满了白色绒毛。它的叶子嫩绿嫩绿,叶脉清晰可见,有的像一把翡翠伞,还像一颗大大的爱心。

菊花的颜色绚丽多彩,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粉似朝霞,有的红似烈火,还有的`黄似水晶……

菊花不仅五颜六色,而且形态也是千姿百态,各有千秋。有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的如高山流水一泻而下;有的如妙龄少女,一枝独秀;更有的三五成群,相互簇拥,繁花似锦,亭亭玉立,美不胜收,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菊花不仅观赏价值高,实用价值也很高。菊花可以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糕,清肝明目的菊花枕,沁人肺腑的菊花茶,也可以制成醇美回味的菊花酒。

菊花的精神更是十分难得——不畏霜寒,傲霜怒放,不轻易向困难低头,坚韧不拔。军人战士不也具有菊花精神吗?他们不怕枪林弹雨,奋勇直前,这种品质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菊花清雅秀丽,傲霜怒放,怎能不让人珍惜、歌颂它呢?

篇12:诗歌鉴赏《咏菊》

诗歌鉴赏《咏菊》

出自清代诗人曹雪芹的《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林黛玉出生在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清贵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教育,由于家庭的熏陶和不幸遭遇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林黛玉有着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封建道德的修养,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思想基础。她酷爱写诗,兴趣浓厚,以诗为乐,借诗抒怀。她经常挂霜披露,陪星伴月,吟诗填词,有时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弥补空虚的心灵。她的愁苦无人理解和倾诉,只有寄予诗中,加以宣泄。

林黛玉少年就失去了父母,她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对她的性格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使她养成了多愁善感,孤独忧寞,傲世妒恶的性格,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曹公安排的菊花诗,也正符合她的这一性格特点。

林黛玉十分喜爱菊花,喜欢菊花的情怀,喜欢菊花的高洁,喜欢菊花的孤寞,喜菊花的傲世,喜欢菊花的清香,喜欢菊花的淡雅。她把菊花作为自己挚友,经常与菊花轻轻地诉说心中的积郁、哀怨。有时她也在赏菊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但是,只不过是梦中的期盼。

曹公的这些诗篇,进一步突出了林黛玉这个孤苦伶仃、寄人篱下而又孤标傲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与那些市侩之人为伍的贵族少女的艺术形象和处世心态。林黛玉不满封建礼教的重压和奴役,但又只身单薄,无力反抗,遂与宝玉成为志同道合的一对情人。曹公安排她的诗,风格别致而又满含哀怨,极其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其中,《咏菊》、《问菊》、《菊梦》,都非常有代表性。这些清丽而带有明显个性的诗句,就是在前人的咏菊诗里也是不多见的。对刻画林黛玉这个悲情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篇13:《咏菊》阅读答案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咏菊》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赖”即无聊赖,“欹”通“倚”,诗人倚石默念,情难自已,诗心澎湃。

B. 心头蕴秀,临霜对菊,下笔成诗,口齿噙香,对月吟咏,人、菊、诗皆香。

C. 素,有色白之意,“素怨”即“秋怨”,与“秋心”互文。此联为全诗中心。

D. 评章:吟咏。诗人认为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

15. 黛玉借咏菊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4. D

15. (1)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对自身处境的感伤;(3)无人理解的孤独愁苦;(4)借菊花的高风亮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诗人认为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错误,选项“只有……才”的说法过于绝对,“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意思是“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但并非只有陶渊明“咏菊后,菊才有今日‘隐逸君子’之喻”。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黛玉借咏菊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看诗中写了菊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中融入了林黛玉什么情感。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是说诗人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吟诵,这里表现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前一句“满纸自怜”表达对自我处境的怜惜,后一句说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表达无人理解的愁苦,这是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诗人以“千古高风”来形容菊花,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这其实是借菊花的高风亮节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志趣。

篇14:《咏菊》阅读答案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⑴.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⑵.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译文: 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 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 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篇15:咏菊的唐诗

咏菊的唐诗集锦

《菊》(李峤)

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

荣舒洛媛浦,香泛野人杯。

靃靡寒潭侧,丰茸晓岸隈。

黄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

《菊》(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菊》(罗隐)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菊》(郑谷)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

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菊》(无可)

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催。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野香盈客袖,禁蕊泛天杯。

不共春兰并,悠扬远蝶来。

《菊》(徐铉)

细丽披金彩,氛氲散远馨。

泛杯频奉赐,缘解制颓龄。

《菊》(唐彦谦)

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

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

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

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

《菊》(李山甫)

篱下霜前偶得存,忍教迟晚避兰荪。

也销造化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

栽处不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尊。

陶潜殁后谁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徐夤)

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

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

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

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

《白菊》三首(司空图)

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

犹胜江南隐居士,诗魔终袅负孤名。

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

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

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白菊》三首(司空图)

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

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

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白菊》(许棠)

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

香飘风外别,影到月中疑。

发在林凋后,繁当露冷时。

人间稀有此,自古乃无诗。

《白菊》(张蠙)

秋天木叶干,犹有白花残。

举世稀栽得,豪家却画看。

片苔相应绿,诸卉独宜寒。

几度携佳客,登高欲折难。

《对菊》(贾岛)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

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对菊》(齐己)

无艳无妖别有香,栽多不为待重阳。

莫嫌醒眼相看过,却是真心爱澹黄。

《对菊》(齐己)

蝶醉风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

欲倾琥珀杯浮尔,好把茱萸朵配伊。

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

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

《咏菊》(陈淑达)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

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霜菊》(无名氏)

秋尽北风去,律移寒气肃。

淅沥降繁霜,离披委残菊。

华滋尚照灼,幽气含纷郁。

的的冒空园,萋萋被幽谷。

骚人有遗咏,陶令曾盈掬。

傥使怀袖中,犹堪袭余馥。

《野菊》(王健)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菊》(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敢霜栽近御筵。

《采菊》(李建业)

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

味甘资麹糵,香好胜兰荪。

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

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

《折菊》(杜牧)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咏新菊》(姚合)

黄金色未足,摘取且尝新。

若待重阳日,何曾异众人。

《咏白菊》(罗隐)

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

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

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香苔。

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雪一堆。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忆白菊》(陆龟蒙)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庭前菊》(韦庄)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十日菊》(薛莹)

昨日尊前折,万人酣晓香。

今朝篱下见,满地委残阳。

得失片时痛,荣枯一岁伤。

未将同腐草,犹更有重霜。

《十日菊》(郑谷)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

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黄菊湾》(顾况)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

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

《庭前菊》(韦庄)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咏夹径菊》(薛能)

夹径尽黄英,不通人并行。

几曾相对绽,元自两行生。

丛比高低等,香连左右并。

畔摇风势断,中夹日华明。

间隔蛩吟隔,交横蝶乱横。

频应泛桑落,摘处近前楹。

《村路菊花》(崔橹)

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

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

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凋残。

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

《赋得残菊》(李世民)

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东园玩菊》(白居易)

少年昨已去,芳岁今又阑。

如何寂寞意,复此荒凉园。

园中独立久,日澹风露寒。

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

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

携觞聊就酌,为尔一留连。

忆我少小日,易为兴所牵。

见酒无时节,未饮已欣然。

近从年长来,渐觉取乐难。

常恐更衰老,强饮亦无欢。

顾谓尔菊花,后时何独鲜。

诚知不为我,借尔暂开颜。

《重忆白菊》(陆龟蒙)

我怜贞白重寒芳,前后丛生夹小堂。

月朵暮开无绝艳,风茎时动有奇香。

何惭谢雪清才咏,不羡刘梅贵主妆。

更忆幽窗凝一梦,夜来村落有微霜。

《华下对菊》(司空图)

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

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

《下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

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寒蜂采菊蕊》(耿湋)

游飏下晴空,寻芳到菊丛。

带声来蕊上,连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雾,高低顺过风。

终惭异蝴蝶,不与梦魂通。

《和鲁望白菊》(张贲)

雪彩冰姿号女华,寄身多是地仙家。

有时南国和霜立,几处东篱伴月斜。

谢客琼枝空贮恨,袁郎金钿不成夸。

自知终古清香在,更出梅妆弄晚霞。

《登高咏菊尽》(罗隐)(一作李山甫诗)

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

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

生处岂容依玉砌,要时还许上金樽。

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

《菊荣一篇五章》(萧颖士)

采采者菊,芬其荣斯。

紫英黄萼,照灼丹墀。

恺悌君子,佩服攸宜。

王国是维,大君是毗。

贻尔子孙,百禄萃之。

采采者菊,于邑之城。

旧根新茎,布叶垂英。

彼美淑人,应家之祯。

有弦既鸣,我政则平。

宜尔栋崇,必复其庆。

采采者菊,于邦之府。

阴槐翳柳,迩楹近宇。

彼劳者子,喧卑是处。

慨其莫知,蕴结谁语。

企彼高人,色斯遐举。

采采者菊,于宾之馆。

既低其枝,又弱其干。

有斐君子,是焉披玩。

良辰旨酒,宴饮无算。

怆其仳别,终然永叹。

岁方晏矣,霜露残促。

谁其荣斯,有英者菊。

岂微春华,懿此贞色。

人之侮我,混于薪棘。

诗人有言,好是正直。

《即席赋露中菊》(刘湾)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

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

晚成犹有分,欲采未过时。

勿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叹庭前甘菊花》(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和陆鲁望白菊》(司马都)

耻共金英一例开,素芳须待早霜催。

绕篱看见成瑶圃,泛酒须迷傍玉杯。

映水好将蘋作伴,犯寒疑与雪为媒。

夫君每尚风流事,应为徐妃致此栽。

《奉和鲁望白菊》(皮日休)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

蕊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

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无由擿向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和张少监晚菊》(徐铉)

忆共庭兰倚砌栽,柔条轻吹独依隈。

自知佳节终堪赏,为惜流光未忍开。

采撷也须盈掌握,馨香还解满尊罍。

今朝旬假犹无事,更好登临泛一杯。

《白菊杂书四首》(司空图)

黄昏寒立更披襟,露浥清香悦道心。

却笑谁家扃绣户,正薰龙麝暖鸳衾。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

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狂才不足自英雄,仆妾驱令学贩舂。

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刘员外寄移菊》(李山甫)

秋来缘树复缘墙,怕共平芜一例荒。

颜色不能随地变,风流唯解逐人香。

烟含细叶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黄。

深谢栽培与知赏,但惭终岁待重阳。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赋得秋菊有佳色》(公乘亿)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

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

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

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

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庭际晚菊上主人》(齐己)

九月将欲尽,幽丛始绽芳。

都缘含正气,不是背重阳。

采去蜂声远,寻来蝶路长。

王孙归未晚,犹得泛金觞。

《和张尹忆东篱菊》(李端)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奉和陆鲁望白菊》(郑璧)

白艳轻明带露痕,始知佳色重难群。

终朝疑笑梁王雪,尽日慵飞蜀帝魂。

燕雨似翻瑶渚浪,雁风疑卷玉绡纹。

琼妃若会宽裁剪,堪作蟾宫夜舞裙。

《九月菊花咏应制》(广宣)(一作清江诗)

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

细枝青玉润,繁蕊碎金香。

爽气浮朝露,浓姿带夜霜。

泛杯传寿酒,应共乐时康。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

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顾非熊)

才过重阳后,人心已为残。

近霜须苦惜,带蝶更宜看。

色减频经雨,香销恐渐寒。

今朝陶令宅,不醉却应难。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杜牧)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

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郑谷)

握兰将满岁,栽菊伴吟诗。

老去慵趋世,朝回独绕篱。

递香风细细,浇绿水瀰瀰。

只共山僧赏,何当国士移。

孤根深有托,微雨正相宜。

更待金英发,凭君插一枝。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李商隐)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奉和谏议酬先辈霜菊》(陆龟蒙)

紫茎芳艳照西风,只怕霜华掠断丛。

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

《奉酬皮先辈霜菊见赠》(崔璞)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

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白居易)

禁署寒气迟,孟冬菊初坼。

新黄间繁绿,烂若金照碧。

仙郎小隐日,心似陶彭泽。

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今来此地赏,野意潜自适。

金马门内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烟景夕。

赐酒色偏宜,握兰香不敌。

凄凄百卉死,岁晚冰霜积。

唯有此花开,殷勤助君惜。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白居易)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南海使院对菊怀丁卯别墅》(许浑)

何处曾移菊,溪桥鹤岭东。

篱疏还有艳,园小亦无丛。

日晚秋烟里,星繁晓露中。

影摇金涧水,香染玉潭风。

罢酒惭陶令,题诗答谢公。

朝来数花发,身在尉佗宫。

《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朱湾)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

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

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

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卢纶)

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

愿比三花秀,非同百卉秋。

金英分蕊细,玉露结房稠。

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得菊)》(萧彧)

离情折杨柳,此别异春哉。

含露东篱艳,泛香南浦杯。

惜持行次赠,留插醉中回。

暮齿如能制,玉山甘判颓。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暮秋与裴居晦宴因见采菊花之作(一作暮作秋见菊)》(鲍溶)

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

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姚合)

萧萧一亩宫,种菊十馀丛。

采摘和芳露,封题寄病翁。

熟宜茶鼎里,餐称石瓯中。

香洁将何比,从来味不同。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陆龟蒙)

还是延年一种材,即将瑶朵冒霜开。

不如红艳临歌扇,欲伴黄英入酒杯。

陶令接堪岸著,梁王高屋好欹来。

月中若有闲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刘禹锡)

素萼迎寒秀,金英带露香。

繁华照旄钺,荣盛对银黄。

琮璧交辉映,衣裳杂彩章。

晴云遥盖覆,秋蝶近悠扬。

空想逢九日,何由陪一觞。

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

《军事院霜菊盛开,因书一绝寄上谏议》(皮日休)

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

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刘禹锡)

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

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

思深含别怨,芳谢惜年催。

千里难同赏,看看又早梅。

《九日与敬处士左学士同赋采菊上东山便为首句》(戴叔伦)

采菊上东山,山高路非远。

江湖乍辽夐,城郭亦在眼。

昼日市井喧,闰年禾稼晚。

开尊会佳客,长啸临绝巘。

戏鹤唳且闲,断云轻不卷。

乡心各万里,醉话时一展。

乔木列遥天,残阳贯平坂。

徒忧征车重,自笑谋虑浅。

却顾郡斋中,寄傲与君同。

篇16:咏菊的诗句参考

关于咏菊的诗句:宝钗(蘅芜君)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古诗赏析】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访”,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咏菊的诗句:宝玉(怡红公子)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

【古诗赏析】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关于咏菊的诗句:宝玉(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古诗赏析】

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关于咏菊的诗句:湘云(枕霞旧友)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古诗赏析】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关于咏菊的诗句:湘云(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古诗赏析】

供菊,是把菊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一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关于咏菊的诗句:黛玉(潇湘妃子)

篇17:咏菊的诗句参考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古诗赏析】

黛玉“魁夺菊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关于咏菊的诗句:宝钗(蘅芜君)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古诗赏析】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关于咏菊的诗句: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古诗赏析】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关于咏菊的诗句:探春(蕉下客)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古诗赏析】

簪菊,即把菊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关于咏菊的诗句: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古诗赏析】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关于咏菊的诗句:湘云(枕霞旧友)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古诗赏析】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

由爱菊而爱及菊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关于咏菊的诗句:探春(蕉下客)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古诗赏析】

这是十二首菊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宝钗为十二首菊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家要“一败涂地”,《残菊》就暗含着一败涂地时群芳的最后结局,也包括她自己的结局。“万里寒云”正是她远嫁时的况味;“暂时分手莫相思”也可同“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的曲子对应起来。

篇18:咏菊的诗词

咏菊的诗词精选

七律 访菊

叶落草枯秋意浓,乘闲访菊小园中。

团团玉紫迎朝露,簇簇金黄沐晚风。

素雅但知花事晚,高标难与客愁通。

颜娇最是经霜后,切莫篱前笑醉翁。

凤凰台上忆吹箫 忆菊

露润龙须,霜侵蟹脚,金英吐气如兰。

又恰值,枯荷委地,衰草连天。

漫步西园幽径,一簇簇,明媚鲜妍。

晴空下,素影怀愁,粉面含烟。

情重何堪忍别,犹未忘,无言倚遍栏杆。

想今后,天涯羁旅,身孑形单。

莫说高标格物,历风雨,怜菊花残。

若寻梦,须也醉卧蒙山。

浪淘沙叹菊

霜露润初成,又见金英。

嫩黄郁紫各纷呈。

待到重阳来就酒,笑也倾城。

世事总无凭,莫问曾经。

几番雨雪叹伶仃。

淡尽浮华留傲骨,依旧多情。

篇19:关于咏菊的古诗词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菊花

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杜甫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山拥更登危。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

菊花

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

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

尽借篱落看秋风。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菊花

吴履垒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生查子・药名闺情

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题画菊

陈鹤年

离离丰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关于咏菊的古诗词]

篇20:咏菊的诗

关于咏菊的诗

诗歌一:一剪梅·咏菊

陶令园中已半秋,

万紫千红,

最是温柔。

傲寒耐冷不言愁。

瘦影馨香,

挺颈扬头。

苦雨凄风一任酬,

狮子雄威,

骑士风流。

观音玉面喜人留。

馥气冲天,

五彩装楼。

诗歌二:咏菊

冷剑寒刀百媚煞,东篱残苑绽奇葩。

孤芳怎恨三秋晚,艳骨无嫉二月花。

沾露香怀多蕴梦,凌霜缱绻寄痴华。

悠然最是枯荣老。不借萧风染紫霞。

诗歌三:咏菊

墨紫青黄千姿容,

不喜春光爱秋风。

只待大地寒霜起,

万花怒放萧瑟中。

诗歌四:吟菊

南岭枝头望

东篱玉袖长

高洁去娇艳

淡雅着素妆

陶公怜瘦影

商隐赏嫩黄

待到秋风起

勿忘菊花香

诗歌五:秋菊

不堪回首云端际,寒沙风戾,孤寒天气。

旅人悲途,寂寞去,又添愁离。

醉是销魂,酒佳人,且如意。

斑桥霜封路,人道是,谁是知己?

天涯何处不相逢,哪管烟村十里。

不见桃李,迎秋风,菊蕊点滴。

一寸轻狂风缠痴,不曾吹落如屑泥!

待香气铺路,还来飞报相识!

诗歌六:咏菊

冷剑寒刀百媚煞,东篱残苑绽奇葩。

孤芳怎恨三秋晚,艳骨无嫉二月花。

沾露香怀多蕴梦,凌霜缱绻寄痴华。

悠然最是枯荣老。不借萧风染紫霞。

诗歌七:咏菊

黄花迎风绽,丽姿傲严寒。

不爱显时尚,独笑天地间。

咏菊的诗

菊作文550字

菊花台作文

菊作文200字

参加菊花展作文

美丽的菊作文

菊花展六年级作文

傲菊优秀作文

品菊作文600字

小榄菊花展作文

咏菊作文(推荐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咏菊作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